如何使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

如何使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

一、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闵浩[1](2021)在《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中的光源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一种运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实现的保密通信技术,其在军事和商业上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自从1984年第一个QKD协议被提出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QKD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并且正逐步走向产业化。实用化的QKD系统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成码率(SKR),当QKD系统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传输信道都确定后,提升系统重复频率就是提高成码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早期QKD系统中,单光子探测器的性能是重复频率提升的最大障碍。而当频率提升到GHz级别之后,QKD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面临着苛刻的要求,可能成为新的瓶颈。针对高速QKD的需求,本文从半导体激光光源,光调制器驱动电路以及高速的数据采集系统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在光源方面,本文首先研究了半导体激光器的直流特性,设计了针对半导体激光器的高精度低温漂的温度控制和电流控制电路,并通过干涉法精确地测量了激光器的温度漂移。其次,为了得到高速的光脉冲,从速率方程出发研究了增益开关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质以及其对电脉冲信号的需求,并设计了高速的激光器脉冲驱动电路。由于光源的光谱宽度对测量设备无关QKD(MDI-QKD)有显着影响,本文利用自制的可调谐激光器表征了光脉冲的啁啾性质。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以及光源滤波技术,在1.25GHz的重复频率下得到了消光比29.5dB的光脉冲,并且实现了 0.484的HOM干涉对比度。在此之外,还得到了室温下10小时内温度稳定性在0.004℃的温度控制电路和漂移8.5ppm的电流控制电路,能够用于某些需要光锁相环路的QKD之中。在调制器驱动方面,本文针对GHz的QKD实验需求,设计了多通道多幅度的高速调制器驱动电路,在5GHz随机码驱动的情况下,最高的输出幅度可达7.5V。针对多路信号间相位关系不确定的问题,本文利用边沿触发器的特性实现了高速串行收发器(SerDes)的通道间相位自动对齐。经测试在不采用高精度的TDC的情况下,对齐精度可达2.5ps,足以满足目前GHz高速QKD的实验需求。本文还设计了一种非浮地输出的放大电路,目前已经在2GHz重复频率下实现了5V的摆幅,可以适用于QKD实验中调制器需要连接到地的情况。在数据采集方面,针对系统时钟频率以及光子计数率的提升和单光子探测器通道数的增加带来的新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SerDes的多通道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2.5GHz时钟频率的QKD系统中32通道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同步接收和实时符合筛选。该系统采用10GHz的采样时钟,原理上可以支持10GHz的QKD实验。论文的研究工作支持了多个高速QKD实验,其创新之处总结如下:1.设计了低噪声低温漂的半导体激光器控制器,并且采用干涉的方法精确地测定了温漂。通过高精度控温结合增益开关和光源滤波的技术手段得到了1.25GHz重复频率的MDI-QKD光源,其消光比为29.5dB,双光子干涉对比度可达0.484。2.通过多通道波形合成得到5GHz重复频率下的4幅度光调制器驱动信号,最大幅度可达到7.5V。利用边沿触发器的性质实现了多通道SerDes相位的自动对齐,对齐精度2.5ps RMS精度,与目前基于高精度TDC手段得到的结果相当。3.实现了 GTX接收器的单端直流接收以及1.6ps步长移相,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多通道的高速的单光子探测器信号同步接收以及实时符合筛选系统,原理上支持10GHz的QKD实验。

郭文辉[2](2020)在《高性能通信主控板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G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5G试验网的建立,5G商用化的逐步推广。无线移动通信正在跨入下一个时代,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特点有高数据流量、海量终端,低延时,低成本,高效率。以上的特征映射到硬件上对应着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与高性能高带宽的基带处理单元。所以基带通信硬件急需更新换代。本论文对与5G架构下的基带处理单元中的主控板进行硬件开发。基于5G的协议架构,从需求导入、总体设计到硬件板卡设计、硬件测试进行了主控板的完整开发与设计。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以5G基带需求为基础,基于主控板对5G基带业务数据处理需求,对MCU与以太交换芯片及时钟同步保持,数据存储,逻辑控制等功能模块的主芯片进行了选型与方案的确定。基于基带处理平台架构,设计一款满足5G需求的高性能低成本主控板。不仅进行原理图与PCB版图的绘制,还对各个功能块进行测试满足项目需求。主控板满足5G性能需求。设计有24条10Gbps高速差分链路,10条2.5Gbps高速差分链路。并对高速链路上的SGMII、10GBASE-KR、SFI、XFI等片间板间以及光口通信方案进行设计验证,均达到理论通信速率,满足设计需求。基于5G需求,在板上设计了一个可热切换的多时钟源电路。在所有时钟源都失锁的情况下,通过板上的恒温高稳的压控晶振,提供不小于24小时的稳定时钟。对高性能主控板上所有高速接口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优化与测试流程。通过对高速接口的信号完整性进行优化,通过调节物理层的电气驱动参数,使信号最优,增强抗干扰能力减少误码与丢包。通过示波器进行外部眼测试并进行PRBS压力测试,保证可靠性。

康锡娥[3](2020)在《J750测试系统上实现运算放大器测试》文中提出在设计的验证阶段,就需要对芯片进行简单的测试,被称为验证测试;在晶圆制造完成之后,对晶圆进行测试,这个阶段被称为中测。此时用到的测试设备是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探针台。晶圆测试完成之后,就对测试合格的晶圆进行封装,封装完成之后,再次进行测试,这时需要的测试设备是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此过程叫做集成电路的成测。成测合格的产品将进入电路的筛选环节。在筛选过程中,需要对集成电路进行各种试验,例如:老化试验、寿命试验、静电试验等。在每次试验之后,需要对被试验的电路进行测试,此时的测试阶段被称为筛选测试。因此测试是集成电路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测试离不开测试设备,所以测试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分析了 J750测试机的硬件结构,明确测试系统的硬件技术指标;分析测试机的软件架构,确定测试程序的开发流程;详细分析10款运放电路测试参数、测试条件;明确知道测试机所需提供的硬件资源;从而确定J750测试机的硬件和软件都能够满足运算放大器电路测试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运放的测试方法,制作测试接口板,在测试接口板上建立辅助运放环,实现运算放大器在J750测试机上自动测试。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①从表征运放重要特性的失调电压开始程序的开发和验证。在750测试机上采用伺服运放环的方法、自身闭环的方法、改变电源电压方法进行失调电压的测试。分析自身闭环测试、变电源电压测试、伺服运放环测试失调电压区别,从而得出用伺服运放环测试运放,测试结果更为稳定,更适合运放参数的测试;变电源法在测试设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测试运放参数更加方便灵活;自身闭环测试相对简单,但是容易出现测试数据异常,不建议作为生产测试使用。②在确保失调电压测试准确的情况下,对测试方法相同的参数如共模抑制比、电源抑制比、直流增益等参数进行程序开发。对共模抑制比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试程序开发,变电源法和共模法。③运放的偏置电流采用闭环方式测试,在采样电流测量方式上,利用精密电阻采样和电容充电的方法对正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电流进行测试。④输出高电平电压、输出低电平电压、输出电流、电源电流采用开环方法进行测试。⑤利用测试机的数字通道对信号的调制功能,给运放提供所需的输入信号,再结合时间测量单元,通过计算完成转换速率的测试。最后在国产模拟测试机上开发运放电路的测试程序,并对J750测试数据和国产模拟测试机测试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 J750测试机上测试方法的正确性、测试数据的稳定性。

李爽[4](2020)在《用于核电控制系统的自动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核电数字控制系统(简称“DCS”)用于反应堆保护以及全厂工艺系统控制,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是核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鉴于其对核电站核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高度重要性,在DCS设备出厂前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保证设备可用性并验证功能正确性。当前,在我国核电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测试活动虽然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但工具软件仍然以较为传统的人工驻点测试以及软件强制外部信号等方法为主,这使得测试过程异常繁琐,在高强度的测试过程中,较易发生测试人员的疏忽问题,只能通过反复多次的测试来保证测试准确性,这无形中增加了整个系统实现过程的成本。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设计并实现一套数字控制系统自动测试工具,提升测试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减少测试人力投入、缩短测试工期、减少和避免人工测试引入的人因失误,使核电数字控制系统测试自动化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本论文主要是基于广利核公司DCS的Firm Sys平台及Fit Rel平台研制一套自动测试工具,通过网络协议与测试装置对接,完善MACS VI平台的网络接入,基本实现全平台DCS网络信号与硬信号混合I/O,实现测试装置在产品及系统测试生命周期内的通用性。自动测试工具是可配置、可组态的通用自动化测试装置,适用于公司各个仪控平台测试,适用于产品测试(含平台产品级测试及平台系统级测试)和工程应用测试(含FT测试和FAT测试)。文中通过对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系统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性能及接口要求等方面的需求,针对系统需求,开展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的系统设计工作,包括规定了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开展物理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供电系统方案设计等活动,系统实现包括监视调理模块功能、自动测试模块功能、CPR1000测试装置软件集成、设备仿真功能、Fit Rel平台连接功能等,通过开展系统测试活动,对系统设计进行验证,通过研制验证样机,对系统应用进行测试验证,依据公司开发和验证流程要求开展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的研制工作,最终通过各项研制测试活动,并在红沿河5、6号机组DCS项目等工程项目的安全级、非安全级FT、FAT测试中应用了本测试工具,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大幅提升了测试效率,后续也将应用于更多的研发、工程项目的测试活动中。

何湘桂[5](2020)在《基于LoRa的可调光LED数字化驱动电源研究》文中提出LED照明灯具已在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LED驱动电源大多采用集成电路控制系统,电路结构相对复杂,且不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对于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以及城市道路照明,已难以满足智慧照明与绿色节能的需求。本文基于LoRa无线技术与数字化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可调光LED数字化驱动电源,实现无线调光、LED灯具故障诊断等智能化功能,极大地减少了灯具安装施工难度和线路复杂程度,提高了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与城市道路照明的绿色照明与节能水平。首先,对LED驱动电源主电路的Boost型APFC电路与Flyback型DC/DC变换电路的原理以及数字PID恒流调光控制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理论计算公式;以理论分析为依据,依据电路设计指标,完成了Boost型APFC主电路和Flyback型DC/DC主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设计了以OB6561P芯片为核心的APFC控制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设计了以OB2203芯片为核心的DC/DC变换控制电路,实现对Flyback型DC/DC主电路的准谐振控制;设计了基于微控制器STM8与LoRa无线模块ZM470SX-M的数字化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控制电路,对DC/DC电路进行反馈控制,实现LED恒流与调光,并结合LoRa无线模块实现LED驱动电源的无线控制功能。基于数字化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编写了STM8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PID控制程序、LoRa无线控制程序。主程序中实现系统一系列的初始化操作;PID控制程序实现数字PID控制算法,对LED驱动电源进行恒流调光控制与恒压控制;LoRa无线控制程序对LoRa无线模块进行操作,实现LED驱动电源的LoRa无线通信,并通过解析无线控制指令实现无线调光控制、LED灯具故障诊断、参数配置等功能。搭建了LED驱动电源样机与测试平台,在测试平台上对本文设计的LED驱动电源的APFC电路、DC/DC变换电路以及数字化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控制电路的电路性能以及LoRa无线控制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LED驱动电源的功率因数、电源效率等满足设计指标,LED驱动电源的无线调光与灯具故障诊断等功能正常实现,无线通信稳定可靠。本文设计的LED驱动电源已应用于一些隧道照明改造项目中,现场测试实际照明与节能效果较好。

罗成[6](2020)在《双极性高稳定直流磁铁电源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源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运用于加速器中的校正电源,可以快速校正光束的位置来提高光源的质量,这种电源功率不大,但是需要非常高的响度速度和长期稳定度。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满足频率响应带宽超过5k Hz且长期稳定度小于100ppm的双极性直流磁铁电源。首先,通过对磁铁电源的基本控制方式和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本文电源的技术要求,选择了采用线性电源的设计以避免较大的纹波。对于核心元器件的功率MOSFET,从分类和特性方面详细分析了其选型依据。在环路控制方面,提出双闭环控制方式,来兼顾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要求,同时能抑制干扰。然后,将电源系统设计分为五大类,详细阐述每一类中各个部分的电路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为了解决电源的双极性输出,将两个作为开关模式的MOSFET和两个线性模式的MOSFET组成了H桥。同时为了实现电源安全稳定输出,设计了滤波电路和保护电路。在控制部分,分析了微控制器、采样电路、DAC电路、H桥控制电路、通讯电路的工作逻辑,并提出了合适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人机界面设计的说明,详细给出了电源的操作方法。最后,在MATLAB中对系统环路的传递函数进行了仿真,并搭建测试平台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其中,频率响度带宽、输出纹波、稳定度的实际性能远高于技术要求,其他功能也均满足指标,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可行性。

张家沂[7](2020)在《宽带阵列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系统设计与研制》文中提出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数字阵列天线,可以同时形成多个方向图特性独立控制的数字波束,并具备空域自适应干扰抑制和高精度角度估计等能力,因此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数字波束形成系统主要是窄带系统。随着实际应用对雷达距离分辨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信号带宽不断增大,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是未来数字阵列雷达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48通道子阵宽带数字阵列雷达系统研制为背景,从模块化、标准化和可扩展性出发,提出了一种符合VITA46标准6U VPX结构,基于高速交换网络的软件化宽带数字阵列雷达处理系统架构,并对其中的宽带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的方案及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测试。所研制完成的宽带中频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能实现宽带250MHz和窄带30MHz两种带宽的高速数据采样、软件无线电预处理和同时16个数字波束的波束形成,能在上位机总控软件控制下单独完成数字阵列天线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目前,正在开展与雷达信号处理模块集成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子阵宽带数字阵列雷达研制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交换网络的模块化、标准化、可扩展的系统平台和互联方案。详细分析了所设计的系统中各个板卡模块的功能划分及其高速互联拓扑结构;2)完成了24通道宽带中频采样与预处理板卡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实现方案和原理图设计;3)完成了宽带中频采样与预处理板卡模块的电路焊接、软件设计和调试测试。设计的相关FPGA软件包括:多通道模数变换高速JESD204B接口、软件无线电处理、数字多波束形成和高速数据传输等功能软件模块,并完成了相关软件模块的验证;4)完成了由宽带中频采样与预处理板卡模块和自适应波束形成板卡模块构成宽带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主要功能和部分性能指标的测试,包括:ADC有效位数、通道频响特性、通道自检和校准、基带数据采集和数字波束形成等系统功能的测试和验证。

于淼[8](2019)在《某型高炮随动性能测试模块开发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动单体是现代自动高炮、火炮的重要组成单元,它执行火控指令,控制自动火炮俯仰和方位运动,其性能对于整体装备的作战性能有重要决定作用。因此,生产过程中以及服役维护过程中都要求对随动单体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认产品的状态与服役特性。为了解决某型号高炮随动单体测试的问题,开发设计了一套专用自动测试系统,用以实现对随动单体的高效、快速测试和数据分析。首先,基于FPGA+ARM架构深入阐述了测试用控制板卡的功能需求,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其次,按照组成单元逐一介绍了关键组成部分的原理与设计结果。同时,分别介绍了ARM控制程序、USB接口程序以及FPGA逻辑的设计,着重分析了主令生成过程中平滑算法的实现、测试数据帧管理与流控制等。最后,介绍了应用UVision4、Quartus II完成控制软件与FPGA控制逻辑的设计与测试过程。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设计完成的测试控制板卡实现了16路模拟信号的高精度采集,数据分辨率为16bits,最高采样速率为100KSPS。测控板卡能够完成正弦调炮、等速运动、大小调转、静态定位等多种运动模式的测试主令生成,其运动平滑功能可靠稳定。板卡具有CAN总线与模拟信号两种输出功能。本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

李腾飞[9](2019)在《多功能电声测试系统的蓝牙通讯接口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多功能电声测试系统不能测试蓝牙电声设备的缺陷,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对电声测试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改进了多功能电声测试仪。将USB HID(Universal Serial Bus Human Interface Device)通信改为稳定性好、速度快的USB转串口(Universal Serial Bus to Serial UART Interface)通信方式;设计了输出通道直流控制模块,实验证明通过闭环控制能够将输出通道的直流偏置控制在0.1mV以内;改进了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实验证明通过这些改进,成功消除了输出通道的工频电磁干扰噪声,并减小了热噪声。设计了比专业声卡更适用于电声测试系统的音频接口。计算机可通过USB CDC(Universal Serial Bus Communication Device Class)协议与音频接口进行通信。实验证明,音频接口的输入和输出通道的幅频特性,输出通道的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Noise),输入通道的SNR(Signal to Noise Ratio)参数均优于专业声卡,并且做到了录音和播放的完全同步。设计了适用于电声测试系统的蓝牙通讯接口。计算机可通过USB HID协议与其进行通信,监测其运行状态,控制蓝牙电声设备的连接和音频协议的选择,还可以通过USB Audio协议与其进行音频数据传输。设计了通信设备管理模块。使得采用USB转串口、USB CDC、USB Audio、USB HID通信方式的多种设备能够在同一上位机软件的控制下高效而稳定地进行通信,组成蓝牙电声测试系统。设计了实现同步录音的新方法,冲激信号标记法。实现了音频接口与蓝牙电声设备之间录音和播放的同步。图81幅,表4个,参考文献52篇。

冀文轩[10](2019)在《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通讯系统信道研究与系统搭建》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国内外列车制造水平飞速提升,然而许多核心技术都是由外国人发明提出的,许多国际标准都是由他国制定的。在紧跟世界列车制造水平潮流的同时,我国列车制造业仍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而本文试图在列车网络系统上进行无线网络系统应用的这一创新。本文旨在通过试验验证电力机车内部的无线网络信道的优势,设计出稳定高效,成本低,可扩展性强的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通讯系统。目前电力机车内部网络系统架构使用的都是有线网络系统,如MVB,ECN等,有线网络系统占用空间大,接口数量多,线缆路径复杂,抗干扰能力差,功能可扩展性差,且设备成本高。而电力机车网络系统的功能又不断有更加全面化和复杂化的要求,这些因素往往制约了电力机车网络系统的发展,而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通讯系统的使用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是电力机车网络系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电力机车内部无线通讯系统不仅具有线缆铺设要求高,预留接口多等安装问题,与此同时具有无线信道高频段的抗干扰优势,网络系统终端设置较容易,网络系统功能可扩展性大等优势。本论文首先以射线追踪法作为无线信道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电力机车内部无线信道研究的试验设计,现场试验测量,测量数据分析,并结合机车网络系统技术应用经验,形成了电力机车内部无线信道研究的初步成果。即电力机车内部对外部的电磁信号屏蔽性能十分优秀,且电力机车内部高频信号的干扰十分稀少,电力机车内部的信道环境是适合搭建无线网络通讯系统的。之后测量各个位置的信号损耗,及无线信号传送路径分析,得到了基于电力机车内部设备布置位置,无线通讯设备最佳的设置位置,以及车内设备设置经验。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和数据分析,并根据电力机车总体功能和无线通讯设备的通讯特性,对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系统的拓扑概念,数据处理流程,无线网络系统功范围,无线网络系统频段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并在无线信道研究的实验和分析基础上,在电力机车内部真实搭建无线网络通讯系统及测试系统,通过数据解析验证无线系统传送信息质量,对电力机车内部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对设备进行了实验室型式试验内容,进一步证明设备在某些特殊工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本论文提出了电力机车内部使用无线网络构建整车网络通讯系统的设计理念,并通过试验测量验证了电力机车内部无线信道的特性,进而确定其可行性,并进行了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系统功能设计及设备搭建工作。

二、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中的光源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量子保密通信的起源与发展
        1.1.1 量子密钥分发的需求背景
        1.1.2 量子密钥分发的发展历史
    1.2 量子密钥分发中的光源
        1.2.1 BB84协议
        1.2.2 弱相干光源
        1.2.3 激光器的选择
        1.2.4 单激光器与多激光器方案
        1.2.5 激光的腔外调制
    1.3 高速QKD中的电子学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
    2.1 半导体激光器
        2.1.1 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1.2 DFB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特性
        2.1.3 QKD中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需求
    2.2 温度控制电路
        2.2.1 热敏电阻和半导体制冷模块
        2.2.2 总体设计与电路结构
        2.2.3 反馈控制系统的环路
        2.2.4 噪声分析
        2.2.5 控温效果测试
    2.3 电流控制电路
        2.3.1 电路结构
        2.3.2 噪声分析
        2.3.3 电流噪声和长漂测试
    2.4 电路板的数字控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半导体激光器的高速调制
    3.1 QKD实验中的光脉冲
        3.1.1 QKD对光脉冲宽度的要求
        3.1.2 QKD对光谱宽度的要求
        3.1.3 光脉冲的产生方式
    3.2 半导体激光器的速率方程与增益开关
        3.2.1 速率方程及其数值仿真
        3.2.2 光脉冲与电脉冲关系测试
    3.3 增益开关电脉冲产生电路
        3.3.1 电路结构
        3.3.2 电路产生的电信号和光信号测试
    3.4 增益开关光脉冲的啁啾
    3.5 脉冲光光谱的压缩
        3.5.1 注入锁定和光滤波器
        3.5.2 光谱压窄效果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直流耦合脉冲驱动电路
    4.1 电光调制
        4.1.1 电光调制器
        4.1.2 调制器需要的电驱动信号
    4.2 电路结构
        4.2.1 高速串行收发器
        4.2.2 数模转换和波形合成
        4.2.3 直流放大
    4.3 多通道间的相位对齐
        4.3.1 时钟结构
        4.3.2 相位内插器
        4.3.3 波形相位调节与对齐
        4.3.4 一种各个通道的相位自动对齐的方法
        4.3.5 对齐的效果
    4.4 脉冲驱动板的使用和测试
        4.4.1 4个独立电平的调节方式
        4.4.2 增大输出的摆幅
        4.4.3 性能测试
    4.5 输出非浮地的放大电路
        4.5.1 输出浮地的缺点
        4.5.2 一种输出非浮地的直流连接方式
        4.5.3 连接方式的改进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光子探测器信号采集系统
    5.1 需求背景
        5.1.1 QKD中的单光子探测器以及TDC
        5.1.2 高速高码率MDI-QKD需要的信号采集系统
    5.2 采集系统的搭建
        5.2.1 数字方案与模拟方案
        5.2.2 高速串行收发器的接收端
        5.2.3 GTX接收器的单端直流接收
        5.2.4 相位调节
        5.2.5 高速收发器级联
        5.2.6 数字逻辑设计
    5.3 性能测试
    5.4 平台升级方案探讨
        5.4.1 接口数量
        5.4.2 接收电路
        5.4.3 数据上传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2)高性能通信主控板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高性能主控板系统方案
    2.1 高性能主控板主要任务与功能描述
        2.1.1 高性能主控板主要任务概述
        2.1.2 高性能主控板主要指标与性能要求
        2.1.3 高性能主控板在主流基带处理单元框架中的位置
    2.2 高性能主控板数据传输结构
        2.2.1 高性能主控板结构框图
        2.2.2 外部接口设计
        2.2.3 内部接口设计
    2.3 小结
第3章 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3.1.1 硬件性能与指标
        3.1.2 硬件整体设计与芯片选型
    3.2 功能块描述
        3.2.1 定时单元
        3.2.2 上联接口单元
        3.2.3 主控单元
        3.2.4 以太网交换单元
        3.2.5 逻辑控制单元
        3.2.6 板卡管理单元
    3.3 原理图设计
        3.3.1 硬件原理图可靠性设计
        3.3.2 MCU电路设计
        3.3.3 以太交换芯片电路连接设计
        3.3.4 DDR电路连接设计
        3.3.5 光模块电路设计
        3.3.6 时钟单元电路设计
        3.3.7 电源部分设计
        3.3.8 JTAG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3.4 PCB设计
        3.4.1 DDR走线设计
        3.4.2 高速serdes走线设计
        3.4.3 高性能主控板实物图片展示
    3.5 小结
第4章 主芯片固件设计与实现
    4.1 MCU固件配置与实现
        4.1.1 MCU的IRQ分配
        4.1.2 MCU的GPIO分配
        4.1.3 MCU地址空间映射
        4.1.4 MCU DDR控制器配置
    4.2 以太交换芯片的固件设计与实现
        4.2.1 以太交换芯片硬件配置字
        4.2.2 以太交换芯片高速端口配置
    4.3 PLL芯片固件设计与实现
        4.3.1 PLL配置
        4.3.2 PLL端口配置
    4.4 小结
第5章 硬件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环境
        5.1.1 硬件测试平台
        5.1.2 测试工具
        5.1.3 测试条件
    5.2 硬件测试结果说明
    5.3 硬件关键测试结果
        5.3.1 DDR信号完整性测试
        5.3.2 SFP环回接收端测试
        5.3.3 SGMII信号完整性测试
    5.4 稳定性测试
    5.5 误码率测试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3)J750测试系统上实现运算放大器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集成电路测试的重要性
    1.2 研究背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J750测试机的硬件和软件分析
    2.1 J750测试系统的介绍
        2.1.1 J750的电脑工作站
        2.1.2 测试器件的供电电源
        2.1.3 时钟单元板
        2.1.4 通道板
    2.2 J750的测试程序开发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接口板开发
    3.1 运算放大器介绍
    3.2 测试接口板设计
        3.2.1 测试接口板的原理图设计
        3.2.2 PCB材料的选择
        3.2.3 测试板层叠设计
        3.2.4 去耦电容设计
        3.2.5 降低串扰设计
        3.2.6 设计图检查
        3.2.7 测试接口板的检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程序设计及验证
    4.1 测试程序设计
    4.2 测试程序验证
        4.2.1 失调电压VOS验证
        4.2.2 共模抑制比CMRR验证
        4.2.3 电源抑制比PSRR验证
        4.2.4 直流开环电压增AVO验证
        4.2.5 输入偏置电流IB验证
        4.2.6 输出高电平电压VOH验证
        4.2.7 输出低电平电压VOL验证
        4.2.8 电源电流IS验证
        4.2.9 压摆率SR验证
        4.2.10 IO测试程序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用于核电控制系统的自动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系统需求分析
    2.1 需求分析
        2.1.1 系统概述
        2.1.2 系统功能
        2.1.3 接口要求
        2.1.4 性能要求
        2.1.5 工作分析及要求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的和原则
    3.2 物理架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软件构成及运行环境
        3.3.2 辅助软件设计
    3.4 供电系统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实现
        4.1.1 监视调试模块功能实现
        4.1.2 自动测试模块功能实现
        4.1.3 CPR-1000测试装置软件集成实现
        4.1.4 设备仿真功能实现
        4.1.5 Fit Rel平台连接功能实现
    4.2 系统测试
        4.2.1 测试概述
        4.2.2 测试通用要求
        4.2.3 软件确认测试设计
        4.2.4 软件确认测试实施
        4.2.5 系统总体结构及运行环境
        4.2.6 系统测试项及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核电仪控自动测试工具系统应用
    5.1 系统应用
        5.1.1 验证样机介绍
        5.1.2 PXI主控与机箱
        5.1.3 模拟量板卡
        5.1.4 数字量板卡
        5.1.5 信号调理
        5.1.6 系统应用测试
    5.2 测试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论文内容总结
        6.1.2 技术难点总结
        6.1.3 研究成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LoRa的可调光LED数字化驱动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LED灯具应用与发展
        1.2.2 LED驱动电源技术
        1.2.3 数字开关电源技术
    1.3 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LED驱动电源电路原理
    2.1 Boost型 APFC电路原理
    2.2 Flyback型 DC/DC变换电路原理
    2.3 数字PID恒流调光控制原理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LED驱动电源主电路设计
    3.1 电路设计指标
    3.2 Boost型 APFC主电路设计
    3.3 Flyback型 DC/DC主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LED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设计
    4.1 Boost型 APFC控制电路设计
        4.1.1 APFC控制芯片与应用
        4.1.2 APFC控制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4.2 Flyback型 DC/DC控制电路设计
        4.2.1 DC/DC变换控制芯片与应用
        4.2.2 DC/DC控制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4.3 数字化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控制电路设计
        4.3.1 数字化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控制电路整体结构
        4.3.2 微控制器选型
        4.3.3 采样电路设计
        4.3.4 DA转换电路设计
        4.3.5 LoRa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程序设计与实现
    5.1 程序架构
    5.2 主程序设计
    5.3 PID控制程序设计
        5.3.1 ADC数据处理子程序
        5.3.2 PID恒流控制子程序
        5.3.3 PID恒压控制子程序
    5.4 LoRa无线控制程序设计
        5.4.1 LoRa无线数据接收子程序
        5.4.2 LoRa无线数据发送子程序
        5.4.3 无线数据处理子程序
        5.4.4 参数配置子程序
        5.4.5 调光控制子程序
        5.4.6 灯具故障诊断子程序
        5.4.7 EEPROM数据写入子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LED驱动电源样机测试与分析
    6.1 样机与测试平台
    6.2 APFC电路性能测试与分析
        6.2.1 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6.2.2 APFC级输出电压纹波
    6.3 DC/DC变换电路性能测试与分析
        6.3.1 DC/DC变换电路控制模式
        6.3.2 DC/DC变换控制电路启动与供电
    6.4 数字化LED恒流控制与无线调光控制电路性能测试与分析
        6.4.1 恒流调光控制特性
        6.4.2 恒压控制特性
    6.5 LoRa无线通信功能测试
        6.5.1 LoRa无线通信与LED灯具故障诊断功能联测
        6.5.2 LoRa无线通信可靠性测试
        6.5.3 LoRa无线通信距离测试
    6.6 LED驱动电源整机特性
        6.6.1 LED驱动电源效率
        6.6.2 LED驱动电源调光曲线
    6.7 LED驱动电源应用
    6.8 本章小结
结论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双极性高稳定直流磁铁电源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磁铁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铁稳流电源的控制类型及性能分析
    2.1 磁铁稳流电源的基本控制类型
        2.1.1 线性控制类型
        2.1.2 晶闸管相位控制类型
        2.1.3 开关控制类型
    2.2 磁铁稳流电源的性能指标分析
        2.2.1 输出电流/电压纹波
        2.2.2 电流稳定度
        2.2.3 调节电流分辨率
        2.2.4 输出电流/电压准确度
        2.2.5 频率响应特性
        2.2.6 输出电流重复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铁电源的方案制定
    3.1 主要技术参数
    3.2 控制类型的选择
    3.3 电源工作原理设计
    3.4 功率MOSFET的选择
        3.4.1 MOSFET的分类
        3.4.2 MOSFET的特性
        3.4.3 功率MOSFET的选型
    3.5 双闭环控制设计
        3.5.1 模拟控制环
        3.5.2 控制环对扰动的抑制
        3.5.3 电流外环
        3.5.4 电压内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铁电源的系统设计
    4.1 前级预稳压模块的选择和设计
        4.1.1 规格及参数
        4.1.2 输出电压调整
    4.2 功率板电路设计
        4.2.1 主回路H桥设计
        4.2.2 输出滤波电路设计
        4.2.3 保护电路设计
    4.3 控制板电路设计
        4.3.1 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4.3.2 输出采样电路设计
        4.3.3 DAC电路设计
        4.3.4 H桥控制电路设计
        4.3.5 通讯电路设计
    4.4 模数转换板电路设计
        4.4.1 ADC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4.4.2 ADC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4.5 人机操作界面设计
        4.5.1 人机界面显示器的选择
        4.5.2 人机界面操作说明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仿真和样机测试
    5.1 系统的传递函数仿真
        5.1.1 系统模型的建立
        5.1.2 仿真结果
    5.2 样机的性能测试和分析
        5.2.1 样机展示及测试平台
        5.2.2 频率响应特性测试
        5.2.3 输出纹波测试
        5.2.4 电流稳定度测试
        5.2.5 调节电流分辨率测试
        5.2.6 过零点输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宽带阵列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系统设计与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高速串行互联总线
        1.3.1 PCIE总线标准
        1.3.2 千兆以太网
        1.3.3 串行Rapid IO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宽带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方案与硬件电路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与系统处理平台
    2.2 基于VITA46 标准的系统硬件设计
        2.2.1 系统硬件基本方案
        2.2.2 系统背板互联设计与机箱平台设计
        2.2.3 主要处理模块的功能与结构
    2.3 宽带采样与预处理模块设计
        2.3.1 电源电路设计
        2.3.2 时钟电路设计
        2.3.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2.3.4 SRIO交换机电路设计
        2.3.5 FPGA电路设计
        2.3.6 SPATAN3 配置电路设计
3 宽带采样与预处理硬件模块的功能调试和性能测试
    3.1 电源电路调试
    3.2 时钟电路调试
    3.3 高速模数采集电路调试与性能测试
        3.3.1 JESD204B接口程序设计与调试
        3.3.2 AD9680 有效位数测试
    3.4 高速串行Rapid IO(SRIO)接口调试与性能测试
        3.4.1 SRIO交换网络设计
        3.4.2 SRIO交互性能测试
    3.5 高速串行点对点互联MGT接口调试测试
4 宽带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功能软件设计
    4.1 宽带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软件设计框架
    4.2 软件无线电功能设计与测试
        4.2.1 AD9680 模数转换及宽带下变频模块
        4.2.2 窄带滤波程序设计及通道频响特性测试
    4.3 数字波束形成功能设计
        4.3.1 通道校准模块
        4.3.2 权重系数计算模块
        4.3.3 权重系数存储/分配模块
        4.3.4 两级同时多波束形成模块
    4.4 数据传输帧格式
5 宽带采样数字波束形成分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5.1 自检功能
    5.2 基带数据采集功能
    5.3 通道校准功能
    5.4 自适应权重系数计算功能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某型高炮随动性能测试模块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意义
    1.5 章节安排
2 总体方案分析与设计
    2.1 模块功能与作用
    2.2 主要技术指标
    2.3 随动测试模块的组成原理设计
    2.4 数据吞吐率与通讯带宽核算
    2.5 数据包结构与上位机接收方式规划
    2.6 本章小结
3 硬件设计
    3.1 USB通讯模块
        3.1.1 接口芯片的选择和功能简述
        3.1.2 USB接口电路设计
    3.2 模拟信号采集模块
        3.2.1 模块简述及芯片选型
        3.2.2 模拟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3 FPGA模块功能设计
    3.4 微控制器模块
    3.5 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设计
    3.6 电源电路设计
    3.7 PCB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软件设计
    4.1 STM32 微控制器程序设计
        4.1.1 STM32 整体资源分布
        4.1.2 STM32 工作流程
        4.1.3 STM32与FPGA通讯
        4.1.4 STM32 主令生成算法
    4.2 FPGA程序设计
        4.2.1 FPGA整体资源分布
        4.2.2 FPGA内部模块简述
    4.3 USB芯片固件程序设计
        4.3.1 建立软件工程
        4.3.2 固件程序设计
    4.4 通讯协议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硬件调试
    5.2 软硬件联调
    5.3 数据传输速率与稳定性测试
    5.4 数据采样精度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多功能电声测试系统的蓝牙通讯接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
2 多功能电声测试系统改进
    2.1 硬件设计
        2.1.1 USB转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2.1.2 直流控制电路设计
    2.2 软件设计
        2.2.1 USB转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2.2.2 数据采集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2.2.3 程控衰减电路驱动程序设计
        2.2.4 直流偏置消除程序设计
3 音频接口设计
    3.1 总体设计
    3.2 硬件设计
        3.2.1 USB通信电路设计
        3.2.2 音频编解码器电路设计
        3.2.3 SDRAM电路设计
        3.2.4 电源电路设计
        3.2.5 USB HUB电路设计
    3.3 软件设计
        3.3.1 下位机软件设计
        3.3.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 蓝牙通讯接口设计
    4.1 总体设计
    4.2 硬件设计
    4.3 软件设计
        4.3.1 USB HID通信软件设计
        4.3.2 USB Audio通信软件设计
5 蓝牙电声测试系统设计
    5.1 通信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5.2 同步录音方法设计
6 性能测试与改进
    6.1 功放输出通道噪声改进
    6.2 音频接口性能测试
    6.3 同步录音实验
    6.4 通信稳定性实验
    6.5 实验结果总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10)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通讯系统信道研究与系统搭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选择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章节介绍
2 机车内无线通讯信道的理论基础
    2.1 有线信道机车网络技术分析
    2.2 无线信道网络通讯系统技术分析
    2.3 无线电磁波信号射线追踪算法
    2.4 金属车体及柜体介电常数计算
3 试验设计及数据采集
    3.1 动态情况下机车内部电磁波辐射测量
        3.1.1 稳态工况下的电场辐射测量
        3.1.2 瞬态电压电流干扰
    3.2 机车内部无线信号通讯质量检测实验
    3.3 车体对外部无线信号的屏蔽性能测量
4 电力机车内部无线通讯系统设计
    4.1 无线终端天线的位置选择
    4.2 无线通讯系统拓扑设计
    4.3 无线通信系统功能
    4.4 无线网络频段选择
    4.5 系统实验验证
        4.5.1 系统仿真实验验证
        4.5.2 系统实际搭建试验
    4.6 系统设备抗干扰性能验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机械间内部路径信号衰减峰值数据记录
    表A 机械间内部路径信号衰减峰值数据记录表
附录 B 车外信号干扰各路径衰减记录表
    表B 车外信号干扰各路径衰减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中的光源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 闵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高性能通信主控板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郭文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0(04)
  • [3]J750测试系统上实现运算放大器测试[D]. 康锡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用于核电控制系统的自动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 李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LoRa的可调光LED数字化驱动电源研究[D]. 何湘桂. 湖南大学, 2020(07)
  • [6]双极性高稳定直流磁铁电源的设计[D]. 罗成.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宽带阵列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系统设计与研制[D]. 张家沂.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8]某型高炮随动性能测试模块开发设计[D]. 于淼.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9]多功能电声测试系统的蓝牙通讯接口设计[D]. 李腾飞.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6)
  • [10]电力机车内部无线网络通讯系统信道研究与系统搭建[D]. 冀文轩.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如何使用示波器测试接口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