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marsat 开发第四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 开发第四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一、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开发第4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健,范静,孙治国[1](2019)在《高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文中提出一、前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够为各类移动用户提供广覆盖、高质量的话音、短消息、传真和数据服务,具有重要的民用和军用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陆续建成了以"瑟拉亚"(Thuraya)、"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地网星"(TerreStar)为代表的高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以"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轨道通信"(Orbcomm)卫星为代表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

河娜(Ha Na)[2](2018)在《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一直备受中国媒介人的关注,但全面系统研究韩国有关成就及揭示其动因的论着迄今还是空白。本论文尝试开展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望能为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新媒介的成长发展都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韩国新媒介产业领域当中选取核心的五大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新媒介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分析与考察,在探寻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着重展开对其各个不同领域的新媒体产业之内涵及特征的解析与阐释,尽可能详细剖析出其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中的特点与兴起的动因。本文运用当今最新的产业报告、政府机构政策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资料,梳理并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整体风貌,力图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动因。立足于对韩国新媒介产业的发展动因,通过探讨韩国新媒介产业背后的韩国国民性等文化因素,进一步对韩国文化创意市场做出全新的解读。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运用较为详实的一手资料,通过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和“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这三项有机联系之内容的考察,全面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呈现。二是从“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和“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这四个互为关联的不同侧面,来阐释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特点。三是通过对“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及“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产业动态变化的分析,来梳理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做以展望。四是将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和展望。五是通过对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的整理分析,在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与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背景下,来阐述在韩国数字电视产业影响下重构和发展。本文最后对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进行概观论述、并对其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建议与总结,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并蓄与包容的韩国新媒体产业进行文化定位,并对其新媒体领域的后续研究作出概要铺垫。

龙锦[3](2015)在《日本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从单台的计算机到今天由无数微处理器所连接成的无所不在的网络,信息新科技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改变着世界,也使得以其为技术支撑的传播媒介形态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新媒介俨然成了国之利器,它在普惠大众的同时,也成为了国与国之间争夺地球村话语权的决胜手段。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所掌握的这一利器却远远未能达到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抱负所相匹配的水准。另一方面,我们的邻居、从二战废墟中重新起步的日本,敏感的把握着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以弱求强,勇于创新,将其新媒介产业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如今,日本的新媒介产业已经从普及阶段进入了深度发展阶段,新媒介早已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它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日本人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助手,并进而造福全人类。日本的新媒介产业具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日本政府在发展新媒介产业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哪些因素促发并促进了日本新媒介产业的发展?日本发展新媒介产业的经验与教训能否为我所用?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以全景式的视角对日本新媒介产业进行考察分析,注重整体的扫描与把握,尽力追踪最新的数据;同时,将日本新媒介产业的发展置于信息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这一研究跨度长、范围广,具有相对的深度与较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日本信息社会理论的提出与推广切入,以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为大背景,在分析介绍日本信息社会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新媒介的不同呈现方式和发展重点以及日本新媒介产业的总体现状之后,以四章分别对日本的互联网产业、数字电视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移动电话产业的发展从历史脉络到现实态势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研究揭示与阐释。日本的互联网产业由于原有的相对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而初始发展迟缓,但进入21世纪后其宽带化、移动化的进展大大提速;在数字电视产业方面,日本虽率先研发出了高清晰度电视,但因其未能与世界数字技术的发展合流而被迫忍痛放弃,而在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已经顺利完成,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也进展顺利;在数字出版产业方面,由于传统出版业的强大,日本的数字出版虽然早期有较好的发展,但一直步履维艰,不过移动终端为数字出版市场带来了活力,尤其是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电子图书市场规模在2010年后增长迅速;移动电话则是最有日本特色的新媒介产业,其发展速度较快却又相对封闭,在逐渐开放后,在世界市场的话语权也在增强。在对日本新媒介产业进行了总体考察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借鉴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在分析经济现象时所使用的三个自变量:理性的社会建构、国家的作用、非市场治理机制,进一步探寻并阐明了日本发展新媒介产业的动因。本研究认为,日本发展新媒介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国家的整体力量、民众的激情与理性、市场竞争的活力与非市场治理机制的作用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交织,来自其“师夷长技”,不甘人后、善于学习的民族特性与“日本第一”理念的高度结合。信息科技一日千里、国际竞争态势逼人是其发展的外部诱因,其具体表现为:警醒差距,力追领先国家;打造“酷日本”,助推国家形象塑造。发展的内部动因则是回应民生诉求、升华生命价值,具体表现在:摆脱生存困境,掌控自我命运;经济突围,凸显“IT立国”优势;让生命更有尊严与价值;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又有赖于相对自由的信息通信竞争体制和日本特色的凝聚各方智慧的官产学合作机制的驱动。从中,可为我国新媒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新媒介产业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的引领,也需要开放的心态,而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讨论,要走以信息通信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之路,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新媒介开发应用与推广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对新媒介定义的理解和认识的不统一,世界各国所使用的统计口径与方法也不一致,在有关新媒介产业的某些统计数据的选取和使用上可能会存在差异。同时由于本研究的跨度较大,而新媒介本身变化快速,难以在比较固定的范畴内对新媒介进行研究分析。

梁晨[4](2014)在《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需求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整体概况,通过对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引申出建设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必要性;通过专家访谈、市场数据调研等方法,运用管理学知识,对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广泛需求和收益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结论是:一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巨大,业务种类和终端需求多样化,二是以国产化资费价格与终端价格差异化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最终实现经济盈利,三是自有系统建设可带来通信安全、权限控制、产业链发展等隐性收益;但是要实现以上的需求效益,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并规范运营市场,本文最后针对开展自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提供了若干政策和运营建议。

李奇峰[5](2013)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兼容体制传输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大多数领域里被广泛应用,利用地面网络可以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地区提供高带宽,低成本的覆盖,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或海上是地面通信体制无法覆盖到的,存在着通信的盲区,而卫星网络具有广阔的覆盖率,其性能几乎不会受到地面事件的影响,但却会受到主要依靠视距通信的限制。为了实现无缝覆盖,需要考虑将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进行融合,这是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一种能和WCDMA体制兼容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首先对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下一代网络——综合/混合网络进行了定义和架构方面的介绍。这两种网络以全新的方式,利用不同的通信系统相互合作,为移动用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其次,论文对WCDMA体制的各个流程及其性能进行了介绍,通过matlab编程分别研究了WCDMA体制在高斯信道和瑞利信道下不同信噪比时的误码率性能,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最后,论文在简介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两状态马尔可夫卫星信道模型下的城市和郊区环境中的误码率,并与第三章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然后,以香农公式为依据,分析得出卫星信道传输性能会受到信道带宽、码速率、以及扩频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对扩频环节进行改进,调整扩频因子的大小,提出了一种提升信道传输性能的方法,使得WCDMA体制在卫星信道下的误码率获得了较明显的提升。

王景泉[6](2008)在《第3、4代移动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文中指出

古松,杨海玉,舒文琼,乐宁,胡晓女,宿建光,孙慧,鲁义轩,杨海峰,郑宏,李鹏,董玉楠,刘兵,刘启诚,阴志华,王倩倩,杜娟[7](2005)在《北邮人——中国通信业五十年见证》文中认为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到今年10月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春华秋实路,她为中国通信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了一批批骨干人才。在中国通信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有北邮人的见证,在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也每每留下了北邮人的身影。本期我们选取了中国通信发展历史上的60件大事,并随机采访了60位曾经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和学习过的业内人士,让我们一起在对中国通信业辉煌发展史的回忆当中,共同找寻北邮人所留下的历史足迹。

孙大鹏[8](2005)在《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介绍了国内外GPS/GIS系统集成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了通信平台集成的目的和意义。 2、叙述了通信技术原理,分别对不同的通信技术如GSM、GPRS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同时对比通信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3、阐述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的概念,围绕着通信平台集成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通信平台集成模式。最后,把通信平台集成理论应用到车辆监控导航系统中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最后对整篇论文做了一个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做了简要的展望。

胡光镇[9](2003)在《瞻望卫星通信的未来》文中提出本文首先描述了卫星通信业务与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 ,然后预测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卫星通信的未来。

闵士权[10](2002)在《中国卫星通信现状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

二、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开发第4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开发第4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高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高轨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建设现状
    1. 国内外建设情况
    2. 发展趋势分析
三、我国高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四、我国高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展建议
    (1)加强用户需求分析,完善顶层规划论证,推动体系协调发展
    (2)加强星地一体设计,优化系统应用能力
    (3)借鉴地面先进技术,加速业务融合应用
五、结束语

(2)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六、核心概念诠释:新媒介、新媒介产业
第一章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韩国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脉络
        二、韩国互联网产业应用的径路
    第二节 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
        一、电子商务(EelectronicCommerce)
        二、社区化电子商务(SocialCommerce;Socialshopping)
        三、家庭电视购物
        四、互联网视频广告
        五、物联网
    第三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
        一、信息通信市场竞争促进政策
        二、互联网学校教育的推进
        三、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治理
第二章 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模拟服务与移动通信的大众化(第一代:韩国从1980年至1990年段)
        二、移动通信时代的进化(1G到4G)
        三、韩国各时代移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四、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态
        五、韩国的4G创造的新环境(LTE)与向5G的到来与展望
    第二节 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
        一、以On-demandService(立即响应式服务)为中心的移动媒体产业
        二、韩国新媒体在MobileOnly(移动独占)时代
        三、移动APP市场的动向分析
    第三节 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
        一、智能手机
        二、金融技术(Fintech)
        三、移动办公与智能工作(MobileOffice&SmartWork)
        四、移动云计算
        五、移动电子商务(Mobilecommerce)
        六、移动游戏
        七、MobileAppcessory
    第四节 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
        一、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韩国国内移动广告运营商相关动向
        三、韩国移动广告的类型与发展
        四、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展望
第三章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
        一、韩国出版流通市场的现状
        二、韩国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发展趋势
    第二节 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
        一、韩国图书定价策略的标准与细节
        二、图书定价策略对韩国出版产业的影响
        三、韩国出版着作权法动向
    第三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一、韩国数字出版的定义和范畴
        二、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环境与动向
        三、韩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第四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
第四章 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
    第一节 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一、韩国动漫产业发展与动向
        二、韩国动漫产业用户动向
    第二节 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漫画(Webtoon)的定义和发展程序
        二、OSMU(OneSourceMultiUse):创造出漫画之外的附加价值
    第三节 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
        一、作为韩流内容的网络漫画的地位
        二、通过向海外市场进军克服韩国国内市场的局限
        三、作为创造附加收入的核心内容的角色
        四、韩国动漫产业政策目标
    第四节 韩国卡通形象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一、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发展与动向
        二、各时期卡通形象的变迁
        三、韩国国内卡通形象的OSMU成功事例
        四、卡通形象产业的展望及管理战略
第五章 韩国数字电视产业
    第一节 从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
        一、韩国电视发展的脉络
        二、高清、数字电视的蓬勃兴起
    第二节 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
        一、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过程
        二、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政府推动
    第三节 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
        一、广播电视与通信融合的主要进程
        二、广播通信融合动向与实践
        三、融合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 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动因
    第一节 文化立国战略与新媒介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
        一、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出台
        二、政府的政策与支持
    第二节 企业对新媒介产业的敏锐创新与积极投入
        一、虚拟现实(VR)市场的发展战略:韩国Amway引进的AI“Dreame”
        二、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营销与攻占缝隙市场
        三、智能机器人(智能型)产业战略
        四、借助平昌冬奥会,抢占世界5G服务制高点
        五、以几家大公司为龙头,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
结语
参考文献与书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日本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对象、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日本信息化进程与信息社会理论
    第一节 媒介与日本国民生活的信息化
        一、信息、信息社会及信息化
        二、电视时代的到来
        三、电话的普及
        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第二节 日本信息社会的理念建构及其扩散
        一、从《信息产业论》到“信息社会论”
        二、日本信息社会理论的扩散
        三、媒介与日本信息社会的早期实践
第二章 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中的新媒介
    第一节 新媒介与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
        一、“新媒介”与高度信息社会建设(1984-1994)
        二、多媒介与高度信息通信社会建设(1994-2000)
        三、互联网与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建设(2001-2005)
        四、无所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与遍在网络社会建设(2006-2009)
        五、新信息通信技术与国民主权社会建设(2010-2013)
        六、大数据时代的世界最高水准的IT社会建设(2013-)
    第二节 日本新媒介产业发展概貌
        一、日本媒介产业的分类
        二、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经济规模
        三、日本的内容市场
第三章 日本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从计算机通信网络到互联网
        二、互联网应用的推广与普及
        三、宽带互联网的发展
        四、日本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日本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服务
        一、互联网商务
        二、信息与数据库
        三、社会性网络
        四、互联网广告
        五、在线音乐
    第三节 日本互联网产业的管理
        一、互联网学校教育的推进
        二、互联网健康环境的营造
第四章 日本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从高清晰度电视到数字电视
        一、日本电视的概况
        二、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发
        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转移
        一、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过程
        二、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政府推动
        三、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民间协力
        四、地面数字电视转移完成后的课题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
        一、广播电视与通信融合的主要进程
        二、融合的法律体系
        三、融合实践
第五章 日本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概况
        一、日本数字出版的概念
        二、以便携式存储介质为核心的光盘出版阶段(1985-1995)
        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出版阶段(1996-2005)
        四、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移动出版阶段(2006-)
    第二节 日本数字出版的主要领域
        一、电子辞典
        二、数字报纸
        三、数字期刊
        四、手机小说
        五、电子图书
    第三节 日本数字出版的组织与管理
        一、政府部门的组织与管理
        二、与数字出版相关的行业协会及其活动
第六章 日本移动电话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日本移动电话产业的概况
        一、日本移动电话的基本概念
        二、日本的移动内容产业市场
    第二节 日本移动电话的发展历程
        一、从汽车电话到手机
        二、移动电话市场的高速增长
        三、移动电话的普及与升级
        四、移动运营商的分与合
    第三节 日本移动电话的主要增值应用
        一、手机互联网
        二、手机铃声
        三、手机游戏(移动游戏)
        四、手机钱包(手机支付)
第七章 日本发展新媒介产业的动因
    第一节 外部诱因:信息科技一日千里 国际竞争态势逼人
        一、警醒差距 力追领先国家
        二、打造“酷日本”助推国家形象塑造
    第二节 内部动因:回应民生诉求 升华生命价值
        一、摆脱生存困境 掌控自我命运
        二、经济突围 凸显“IT立国”优势
        三、让生命更有尊严与价值
        四、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三节 新媒介发展的制度驱动
        一、激发竞争活力的信息通信体制改革
        二、凝聚各方智慧的官产学合作机制
结语:日本发展新媒介产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4)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需求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卫星移动通信应用概述
    2.1 卫星移动通信特点
    2.2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2.2.1 技术层面
        2.2.2 需求层面
        2.2.3 全球主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2.3 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
        2.3.1 分析当前使用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情况
        2.3.2 使用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带来的弊端分析
        2.3.3 我国在卫星通信领域的进展
        2.3.4 市场发展概况
第三章 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需求分析
    3.1 按照空间地域划分的需求分析
        3.1.1 陆地市场需求
        3.1.2 海上市场需求
        3.1.3 航空市场需求
    3.2 按照实现功能划分的需求分析
    3.3 按照终端类型划分的需求分析
第四章 自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收益分析
    4.1 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SWOT分析
    4.2 市场预测中的显性收益
        4.2.1 用户数预测
        4.2.2 经济收入预测
    4.3 隐性收益
第五章 关于开展自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政策建议
    5.1 引导性政策
    5.2 强制性政策
    5.3 倾斜性政策
第六章 关于开展自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运营建议
    6.1 垄断运营,集中决策
    6.2 打造和优化运营产业链
    6.3 丰富产品种类
    6.4 有效分配码号资源
    6.5 合理设计资费体系
    6.6 精心制定市场开拓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兼容体制传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移动通信系统
        1.2.2 卫星通信系统
        1.2.3 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融合
    2.1 综合系统
        2.1.1 综合系统的定义和架构
        2.1.2 综合系统的实例
    2.2 混合系统
        2.2.1 混合系统的定义和架构
        2.2.2 混合系统的实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WCDMA 体制地面传输性能
    3.1 WCDMA 概述
    3.2 地面 WCDMA 通信体制
        3.2.1 信道编码与译码
        3.2.2 扩频与解扩
        3.2.3 加扰
        3.2.4 调制与解调
    3.3 WCDMA 体制在无线信道环境下的传输性能
        3.3.1 无线信道
        3.3.2 高斯信道下误码率性能
        3.3.3 瑞利信道下误码率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WCDMA 体制在卫星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4.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4.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4.3 卫星信道概率密度函数
        4.3.1 Rician 概率密度函数
        4.3.2 Rayleigh 概率密度函数
    4.4 卫星信道模型
        4.4.1 Lutz 模型
        4.4.2 Loo 模型
        4.4.3 Corazza 模型
    4.5 WCDMA 体制在卫星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4.5.1 马尔可夫链
        4.5.2 城市和郊区环境下的卫星信道误码率性能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GPS/GIS集成系统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 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技术介绍
    2.1 引言
    2.2 国内通信网络介绍
        2.2.1 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
        2.2.2 无线通信技术
        2.2.2.1 集群移动通信
        2.2.2.2 蜂窝移动通信
        2.2.2.3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
        2.2.2.4 卫星通信
        2.2.3 有线通信技术
第三章 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集成理论构成
    3.1 引言
    3.2 通信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3.3 通信平台的集成模式
第四章 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集成具体实践
    4.1 系统硬件设计
    4.2 系统软件设计
    4.3 系统的整体集成和运行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瞻望卫星通信的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卫星通信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1 支持下一代网发展的需要
    2.2 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
    2.3 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3 卫星通信业务的发展热点
    3.1 固定卫星业务
    3.2 移动卫星业务
4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从集中服务向分布服务的结构发展
    4.2 地面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协调增效
    4.3 与NGN接轨趋向IP化
5 卫星通信的新技术
    5.1 系统的设计概念
    5.2 小卫星的应用
    5.3 新频段和光通信的开发
    5.4 卫星天线
    5.5 调制解调和编译码技术
    5.6 终端方面
    5.7 抗干扰问题

四、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开发第4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王健,范静,孙治国. 卫星应用, 2019(11)
  • [2]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D]. 河娜(Ha Na). 上海大学, 2018(06)
  • [3]日本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动因研究[D]. 龙锦. 上海大学, 2015(03)
  • [4]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需求效益研究[D]. 梁晨.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8)
  • [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兼容体制传输性能研究[D]. 李奇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6]第3、4代移动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J]. 王景泉. 国际太空, 2008(09)
  • [7]北邮人——中国通信业五十年见证[J]. 古松,杨海玉,舒文琼,乐宁,胡晓女,宿建光,孙慧,鲁义轩,杨海峰,郑宏,李鹏,董玉楠,刘兵,刘启诚,阴志华,王倩倩,杜娟. 通信世界, 2005(37)
  • [8]GPS/GIS集成系统中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D]. 孙大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5(04)
  • [9]瞻望卫星通信的未来[J]. 胡光镇. 电信科学, 2003(02)
  • [10]中国卫星通信现状和展望[J]. 闵士权. 中国航天, 2002(09)

标签:;  ;  ;  ;  ;  

Inmarsat 开发第四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