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对鱼的影响

水温对鱼的影响

一、水温对鱼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召根,曹过,潘杰,田佳丽,王媛,刘凯[1](2021)在《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鱼类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长江镇江段和畅洲鱼类群落组成现状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进行周年调查,运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鱼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鉴定鱼类79种,隶属于9目17科57属,其中鲤形目鱼类占据绝对优势。部分水环境因子如正磷酸盐、水温、水深对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显着影响(P<0.05),草鱼、鲫与正磷酸盐浓度相关性最大,鳡、贝氏?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大,蒙古鲌、青鱼与水温的相关性最大。潮汐也是影响鱼类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总体上表现为大潮期的渔获物种数和渔获尾数较多,但差异不显着。研究结果补充了长江下游段鱼类的基础数据,对该流域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雪莹[2](2021)在《三河口水库水温结构特性及分层取水措施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水库修建会改变自然河流的水温,尤其是分层型水库泄流释放底部冷水会引起显着的生态干扰,分层取水已成为水库减缓下泄低温水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结合水库运行方式和水温结构特征研究水库分层取水效果,可为水库生态运行调度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水库一三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库全库区三维水温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模拟了不同调水情景下水库的水温分布及其下泄水温变化,并建立了坝前段进水区水温模型,开展了两种叠梁门方案的下泄水温模拟和取水效果评估。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研究区气象和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水温与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气温与水温的拟合曲线推求出三河口水库入库和坝址年内水温过程;选取了两个典型水库,类比分析了三河口水库水温结构转换时间、表层水温及底层水温,为开展水库的水温模拟提供了借鉴。(2)依据水库运行方式和调水方案设定6种工况,探究了水库水温分布的差异及其下泄水温影响。年内3~11月水库基本为分层特征,高水位条件下分层较为显着,库底水温相对变幅较小,年内温差值为1.8~2.5℃;相比高水位,低水位温跃层厚度减少,底部水温年内温差值为3.0~6.4℃。即使采用表层取水措施,水库下泄水温依然存在夏季降低和冬季升高的特征,下泄水温峰值延迟基本为30天,水温阈值历时增加1~2个月。(3)对比分析了水库两种叠梁门方案的分层取水效果。在高水位高流量、高水位中流量和低水位中流量三种条件下,叠梁门顶层门叶高度为3m方案均优于9.8m的取水效果,下泄水温最为显着的月均水温值提高了 0.9℃。在表层水温梯度为3~7℃和引水流量为9.28~37.12m3/s,叠梁门方案3m相比9.8m下泄水温分别提高了 0.4~0.9℃和0.6~0.8℃,采用叠梁门方案为3m相比9.8m的取水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高滨,王得宾,郑龙华,盛宝利,于朝磊[3](2021)在《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对南隍岛近海网箱6个月的水温监测和对3个重复网箱内许氏平鲉的日摄食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在水温15~20℃时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水温>20℃或<15℃时摄食量、生长速度有所下降;当水温<10℃时摄食量和生长速度急速下降,水温<7℃后摄食量和生长速度极低;许氏平鲉在水温<24℃时有着较高的成活率,水温在<20℃成活率可达100%。

王亚利[4](2021)在《四川华鳊早期发育及温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一种仅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小型鱼类,兼具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近年来,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和梯级电站的开发,四川华鳊的产卵场、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之人类的过度捕捞,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四川华鳊被四川省列为重点增殖放流对象,希望通过人工手段来实现其资源恢复。水温是影响鱼类产卵活动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建坝导致水库水温分层并出现滞冷效应,使四川华鳊的繁殖和早期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四川华鳊于2017年5月在岷江水域采集,在实验室驯养1年后,挑选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的方法获取受精卵,作为研究胚胎发育的实验材料,待胚胎孵化出膜后挑选正常的初孵仔鱼作为研究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实验材料。本文主要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四川华鳊早期发育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方法及结果如下:1.四川华鳊胚胎发育的特点及最佳孵化温度为了解四川华鳊胚胎发育特点,观察并记录25℃条件下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根据其胚胎发育特点,将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出膜等8个连续发育阶段,孵化总历时44.83 h。为探究四川华鳊胚胎的最佳孵化温度,设置了16℃、19℃、22℃、25℃、28℃和31℃共6个温度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在温度为16℃时,胚胎发育至原肠胚晚期全部死亡;19℃时孵化率为30.00%,其中畸形致死占87.19%,显着高于其余4个温度组(P<0.05);温度由19℃升至31℃时,胚胎发育所需时间变短,各温度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器官分化阶段均用时最长,占整个胚胎孵化历时的72.53%~77.07%;胚胎畸形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31℃时胚胎畸形率约为28℃时的2倍;在22~28℃温度条件下,胚胎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更高,畸形率更低。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19±1)℃,卵径(x)与胚胎孵化时间(y)的关系为y=49.56-44.36x+47.92x2(R2=0.996);综合受精率、畸形率、成活率及发育速率,水温22~28℃为适宜孵化温度,最佳水温约为25℃;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69℃,有效积温为522.35~595.11℃·h。2.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与形态发育特点及其适宜生长温度为积累四川华鳊的发育生物学资料和完善其苗种培育技术,使用显微数码拍摄系统对四川华鳊仔稚鱼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5.0℃条件下,四川华鳊初孵仔鱼全长为(4.54±0.04)mm,卵黄囊前部呈椭圆,后部呈棒状,体积为(0.26±0.01)mm3。卵黄囊期仔鱼从初孵到卵黄吸收完全为止,历时8 d,全长特定生长率(SGRL)为5.99%。仔鱼出膜后3 d开始摄食,混合营养期为5 d,卵黄囊体积(V)与日龄(D)的关系:V=–0.0049D3+0.0369D2–0.1333D+0.2583(R2=0.9947)。晚期仔鱼从卵黄囊消失到鳞片出现,历时25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2.16%。稚鱼期从鳞片开始出现到鳞片完整,历时53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0.90%。为掌握仔、稚鱼发育阶段的最适生长温度,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四川华鳊仔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19℃、22℃、25℃、28℃和31℃6个温度梯度,并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进程。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鳞片出现和鳞被完整4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发育天数并测定全长、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统计死亡数量。结果显示,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仔、稚鱼的发育进程加快,28℃和31℃组鳞被完整的时间均早于其他温度组,但与25℃组的时间差距不大。从全长和体重来看,28℃组均最大,25℃与31℃次之。随着温度的升高,四川华鳊仔、稚鱼存活率先上升后下降,22~28℃存活率均较高,其中,25℃组存活率最高。综合四川华鳊仔、稚鱼的发育进程、生长指标及存活率可知,25~28℃为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

张先炳,胡亚萍,杨威,李文杰,杨胜发[5](2021)在《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综述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影响,为鱼类资源的增殖和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从繁殖、摄食生长、代谢速率、临界游泳能力、免疫功能5方面的鱼类生命活动进行综述。其中,水温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影响最大,当水温适宜时,多数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各项生理活动都能正常进行;但当水温超过临界温度时会导致机体内代谢紊乱、活动能力降低、甚至造成鱼类死亡,最终引起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的显着变化。鱼类的临界游泳能力和高强度运动之后的重复运动能力也会受到水温的影响;鱼类免疫应答受水温影响较大,水温严重不适会导致免疫防御机制紊乱。水温只是影响鱼类生存的生态因子之一,但在航道建设、河流生态修复、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过程中均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河流开发以及水文调节过程中,要最大限度降低其对水温生态因子的影响。

姚田成,谭均军,王慧敏,李勉[6](2021)在《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水电站对库表水温及鱼类活动影响——以三峡库区宜昌站为例》文中认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引起当地流域水温变化,尽可能减少损失成为水利智能化发展的综合考量因素。水温研究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方案,对水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水温的实地测量往往因为诸多因素不可实现。以Matlab为工具,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矩阵运算功能,结合BP神经网络对水电站库区建成后各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对水温影响作出预测。通过分析工程建设前后的水温变化,推论其对流域内鱼类活动的影响,为水温数据预测和渔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较容易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於思瀚,黄卫,韩继斌,黄明海[7](2021)在《控制幕作用下水库温流场特征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型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水动力学特性、光混特性、热量特性等发生了改变,水库垂向水温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对库区及其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显着影响,常通过采用分层取水措施加以改善。针对控制幕分层取水方法,通过温分层水槽试验,研究了分层水体中设置水温控制幕后,控制幕前水温、流速分布特征以及下泄水温的变化情况。试验考虑了不同热冷水流量比、控制幕距取水口距离、取水口位置和控制幕遮挡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幕设置后,控制幕上游近幕布区域温跃层厚度减小,温跃层强度增大,水体掺混受到抑制;控制幕下游温跃层厚度增大明显,控制幕促进了控制幕下游水体的垂向扩散,破坏了原水体分层现象;控制幕上游近幕布区域,热冷水流量比越小取水口位置越低,控制幕遮挡率越小温跃层厚度越厚,温跃层强度越小。热冷水流量比增大,取水口位置提高以及控制幕遮挡率增加均会使下泄水温升高。

陈求稳,张建云,莫康乐,陈宇琛,关铁生,王国庆,林育青[8](2020)在《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文中提出围绕水电工程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梳理了水库运行下关键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及其水生态效应、底栖动物生境和鱼类生境以及鱼类洄游通道的影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难题,从理论、方法与技术角度阐明了出现这些难题的原因。提出了水电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长期系统性观测,揭示库内生源要素的滞留-转化-输送过程与机制及水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水库调控导致的鱼类性腺发育有效积温和产卵临界水温节律变化以及两者对鱼类种群繁衍的联合作用。最后特别指出当前针对鱼类保护的部分强制性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坝多环境因子调控的生态调度和支流生境替代等鱼类保护技术以及保护效果量化评价新方法。

王海秀[9](2020)在《综合水温和高流量脉冲过程铜鱼产卵生态流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流量研究,是水库生态调度、河流生态保护及自然水文情势恢复实践的重要依据。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生境和生物两大类,研究筑坝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水环境、泥沙等生境因子的变化对河流中鱼类等生物的产卵繁殖、栖息地环境等的影响,科学地进行水库生态调度是当前生态流量研究的热点。随着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运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下简称保护区)鱼类早期资源量自2007年开展长期监测以来,总体趋势呈现下降趋势。本文选择在保护区渔获物中比重较大、监测数据较多的铜鱼作为代表性鱼类,综合水温过程和高流量脉冲过程对铜鱼产卵繁殖的生态流量需求进行了系统探究,不仅对保护区鱼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筑坝河流的生态调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论文以保护区河段江津断面2009-2016年铜鱼产卵数据、朱沱站的流量数据和水温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铜鱼产卵特征,对比分析蓄水运行前后水温特征和高流量脉冲特征的变化情况,对水温过程提出了有效积温指标,对高流量脉冲过程提出了高流量脉冲出现次数、历时、起涨流量、起始涨幅、峰值流量、峰值流量对应历时和平均涨幅7个特征指标,统计各指标的特征,并结合铜鱼性腺发育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各指标与铜鱼产卵规模的相关性。综合水温和高流量脉冲过程提出有利于铜鱼产卵繁殖的生态流量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在现有数据基础上,本研究过程中,铜鱼首次产卵出现的水温范围为20.8-23.3℃,产卵日的最适宜水温为21.4-21.9℃;发生产卵的有效积温的生物零度为13℃,铜鱼繁殖年度内平均有效积温为1508.4±71.0℃·d,产卵繁殖主要受本年产卵期前的3-4月份13-17℃的有效积温的影响。满足13-17℃有效积温后,每年应发生三次高流量脉冲。第一次高流量脉冲发生时间为5月12日-5月24日,历时为3-7d,起涨流量4010-4550m3/s,起始涨幅740-1000 m3/s,峰值流量4890-6417m3/s,峰值流量对应历时2-5d,平均涨幅170-471 m3/s;第二次高流量脉冲发生时间为6月3日-6月15日,历时为3-10d,起涨流量4700-6206m3/s,起始涨幅760-1642 m3/s,峰值流量6920-11073 m3/s,峰值流量对应历时1-8d,平均涨幅317-986m3/s,第三次高流量脉冲发生时间为6月21日-7月5日,历时为4-7d,高流量脉冲起涨流量6185-8091m3/s,起始涨幅1340-1690 m3/s,峰值流量9230-12992m3/s,峰值流量对应历时1-5d,平均涨幅425-1460 m3/s。

蔡林森[10](2020)在《不同水温下花鲈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及适宜蛋能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水温(27℃、33℃)下花鲈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及适宜蛋能比。同时,对不同水温下花鲈的肝脏和脾脏进行转录组分析,以探究不同水温下花鲈营养物质代谢、免疫反应的异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不同水温下花鲈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38%、41%、44%、47%、50%的6组饲料(P35、P38、P44、P47、P50),并分别投喂低温(27℃;LT)和高温(33℃;HT)养殖下的花鲈(初始体重:2.00±0.01 g)。试验共12个处理组(6个蛋白质水平×2个温度水平),每个处理组为4个重复,试验周期为8周。养殖试验期间,每天饱食投喂3次,养殖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和水温均显着影响生长和饲料利用率(P<0.05),但无显着交互作用(P>0.05)。各处理中,P47LT组的增重率最高,显着高于P35LT、P38LT、P41LT和所有HT组。此外,在两个水温下,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至47%后饲料系数显着降低了。在两个水温下,升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肠道蛋白酶的活性,且HT组的活性显着高于LT组(P<0.05)。肝脏柠檬酸合成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显着受蛋白质水平和水温的影响(P<0.05),在P47LT组中达到最高值。高温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着提高(P<0.05)。此外,我们分析了肝脏转录组,并比较了在LT组与HT组花鲈的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KEGG富集分析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氨基酸、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谢及一些信号传导途径。转录组结果表明,高温可能引起花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和热应激的变化。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在27℃和33℃水温条件下,花鲈对饲料的蛋白质需求量分别为46.8%和44.9%;不同水温下花鲈对蛋白质需求量的差异,与肝脏营养物质代谢通路的改变有关。(2)不同水温下花鲈饲料适宜蛋能比的研究本试验设2个蛋白质水平(44%、47%)和3个饲料脂肪水平(8%、11%、14%),配制了不同蛋能比(P/E)的6组饲料,分别为:22.31、23.27、23.47、24.05、24.35、25.55 g MJ-1。并分别投喂低温(27℃;LT)和高温(33℃;HT)养殖下的花鲈(初始体重:2.67±0.01 g)。试验共12个处理组(6个蛋能比×2个温度水平),每个处理组为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8周。试验期间,每天饱食投喂3次,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E和水温显着地影响鱼体增重率(P<0.05),但是无显着交互作用(P>0.05)。饲料系数(FCR)受P/E的显着影响(P<0.05),蛋能比为22.31时低温组的花鲈表现出最低的饲料系数,此时蛋白质水平为44%、脂肪水平为14%。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不受P/E和水温的显着影响(P>0.05)。肝脏柠檬酸合成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受水温的显着影响(P<0.05),且低温组活性要高于高温组。本试验结果表明,以花鲈增重率(WG)为评价指标,花鲈在LT和HT条件下饲料的适宜P/E分别为24.35 g MJ-1和23.47 g MJ-1。(3)水温和蛋能比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本部分试验设计同2,为探明水温和蛋能比对花鲈免疫的影响,本部分研究了不同水温下摄食不同蛋能比饲料花鲈的非特异性免疫的活性,并分析了高低温下(27℃、33℃)花鲈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及脾脏转录组。测定了花鲈血清的溶菌酶、补体3、补体4和免疫球蛋白M活性或含量。结果发现,蛋能比对鱼体非特异性免疫无显着影响(P>0.05),而受到水温的显着影响(P<0.05),且高温会降低所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表明,高温抑制了花鲈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为深入阐明高温抑制花鲈免疫活性的分子机制,对试验花鲈的脾脏转录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LT和HT试验花鲈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KEGG富集分析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IgT产生和吞噬途径的免疫网络,且高温组的相关基因下调。研究结果表明,水温会抑制花鲈的非特异性免疫,且免疫抑制可能是由于“肠道免疫网络中IgT产生”和“吞噬体”途径中的基因下调所致。

二、水温对鱼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温对鱼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鱼类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站点设置及数据采集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组成
    2.2 水环境因子
    2.3 化学因子与鱼类群落的关系
    2.4 物理因子与鱼类群落的关系
    2.5 潮汐与鱼类群落的关系
3 讨论
    3.1 水体理化因子对鱼类群落组成的影响
    3.2 潮汐对鱼类群落组成的影响
4 结论

(2)三河口水库水温结构特性及分层取水措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库水温结构判别
        1.2.2 水库水温模拟技术研究
        1.2.3 水库下泄低温水的调控与管理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引汉济渭工程简介
        2.1.2 三河口水库概况
        2.1.3 叠梁门分层取水设施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流域概况
        2.2.2 水文
        2.2.3 水温
        2.2.4 气象
        2.2.5 泥沙
3 河道水温特征及水库类比分析
    3.1 研究区河道水温的确定
        3.1.1 气象因子与水温响应关系
        3.1.2 水温的推求过程
    3.2 水库水温的类比分析
        3.2.1 类比水库垂向水温分布
        3.2.2 水库水温结构转换时间
        3.2.3 水库表底层水温变化
    3.4 小结
4 三河口水库水温模拟
    4.1 水库水温模型建立
        4.1.1 水动力学模型
        4.1.2 水温模型
    4.2 水库水温模型的参数率定与验证
    4.3 水库水温分布模拟
        4.3.1 水库水温模拟条件
        4.3.2 水温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水库下泄水水温分析
        4.4.1 水库不同运行工况下泄水温对比
        4.4.2 水库下泄水水温对河道影响
    4.5 小结
5 叠梁门分层取水效果分析
    5.1 叠梁门分层取水模拟
        5.1.1 坝前段进水区水温模型
        5.1.2 模拟计算条件
    5.2 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温预测
        5.2.1 分层取水的热分层结构对比
        5.2.2 分层取水下泄水温对比
    5.3 不同因素影响下叠梁门运行方案取水效果对比
        5.3.1 表层水温分布对取水效果的影响
        5.3.2 引水流量对取水效果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计算
2 结果分析
    2.1 南隍岛近海网箱水温变化
    2.2 许氏平鲉每旬平均日摄食量
    2.3 许氏平鲉每月平均生长情况
    2.4 许氏平鲉每月平均成活率
3 讨论

(4)四川华鳊早期发育及温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四川华鳊简介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研究进展
    1.2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
    1.3 鱼类早期发育研究
        1.3.1 鱼类早期生活史
        1.3.2 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1.3.3 仔、稚鱼相关的研究进展
    1.4 温度对鱼类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1.4.1 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4.2 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温度对四川华鳊胚胎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亲鱼来源
        2.1.2 人工催产及胚胎孵化
        2.1.3 胚胎观察
        2.1.4 不同温度胚胎发育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胚胎发育过程(25℃条件下)
        2.2.2 不同温度对四川华鳊胚胎发育影响
    2.3 讨论
        2.3.1 四川华鳊胚胎发育特征
        2.3.2 温度、卵径大小与胚胎孵化历时的关系
        2.3.3 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与形态发育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受精卵来源
        3.1.2 受精卵孵化和仔稚鱼管理
        3.1.3 实验方法
        3.1.4 仔稚鱼阶段划分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仔稚鱼的生长与发育
        3.2.2 仔稚鱼的生长模型
        3.2.3 卵黄囊的吸收
    3.3 讨论
        3.3.1 四川华鳊仔稚鱼发育特点
        3.3.2 卵黄囊体积与开口摄食时间的关系
        3.3.3 混合营养期
        3.3.4 四川华鳊仔稚鱼的生长速率
    3.4 小结
第4章 温度对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温度设置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温度对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4.2.2 温度对四川华鳊仔稚鱼发育进程的影响
        4.2.3 四川华鳊仔稚鱼全长与日龄的关系
        4.2.4 温度对四川华鳊仔稚鱼存活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温度与仔、稚鱼生长发育进程
        4.3.2 温度与仔、稚鱼存活率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实践情况

(5)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温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2 水温对鱼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3 水温对鱼类代谢率的影响
4 水温对鱼类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5 水温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6 结语

(6)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水电站对库表水温及鱼类活动影响——以三峡库区宜昌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域概况
2 宜昌站表面水温变化分析和预测
    2.1 气象与水文资料分析
    2.2 水温预测惯用方法
    2.3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温变
        2.3.1 BP人工神经网络设计结构
        2.3.2 BP神经网络数据预处理
        2.3.3 BP神经网络温变预测结果
3 宜昌站的滞温效应
    3.1 水电站带来的滞温效应
    3.2 水温影响鱼类生命活动
        3.2.1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综述
        3.2.2 温变对鱼类影响实例分析
4 结语

(7)控制幕作用下水库温流场特征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试验模型布置与量测
    2.1 试验模型布置
    2.2 试验测量仪器
    2.3 测量断面及测点分布
3 试验影响因子与参数
    3.1 试验影响因子
    3.2 试验参数设置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控制幕作用下水温、流速空间分布
    4.2 不同影响因素对水温、流速分布的影响
        4.2.1 热水流量、冷水流量比对水温、流速分布的影响
        4.2.2 控制幕位置对水温、流速分布的影响
        4.2.3 取水口位置对水温、流速分布的影响
        4.2.4 控制幕高度对水温、流速分布的影响
    4.3 不同影响因素对下泄水温的影响
5 结 论

(8)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电工程对关键生源要素循环影响
2 水电工程对河流水温情势影响
3 水电工程泄水溶解性气体过饱和及其生态影响
4 水电工程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影响
5 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9)综合水温和高流量脉冲过程铜鱼产卵生态流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流量相关研究
        1.2.2 鱼类产卵水温需求
        1.2.3 鱼类产卵高流量脉冲需求
        1.2.4 保护区鱼类产卵的生态流量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铜鱼概况
    2.1 铜鱼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需求
    2.2 保护区铜鱼产卵情况
第三章 铜鱼产卵的水温需求
    3.1 研究数据和方法
    3.2 铜鱼产卵的水温条件
    3.3 铜鱼产卵积温分析
        3.3.1 铜鱼产卵生物零度
        3.3.2 铜鱼产卵量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
    3.4 铜鱼产卵的有效积温需求
    3.5 小结
第四章 铜鱼产卵的高流量脉冲需求
    4.1 研究数据和方法
    4.2 蓄水运行前后高流量脉冲特征的变化
    4.3 铜鱼产卵量与高流量脉冲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4.3.1 铜鱼产卵所需的第一次高流量脉冲
        4.3.2 铜鱼产卵高峰期有效的单次高流量脉冲
    4.4 铜鱼产卵高流量脉冲需求
    4.5 小结
第五章 综合水温和高流量脉冲铜鱼产卵生态流量需求
    5.1 铜鱼产卵的水温和高流量脉冲综合需求
    5.2 铜鱼产卵繁殖的生态流量需求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不同水温下花鲈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及适宜蛋能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现状
        1.1.1 蛋白质需求量的概念
        1.1.2 影响鱼类蛋白质需求量的因素
    1.2 鱼类饲料蛋白质能量比的研究现状
        1.2.1 饲料蛋能比的概念
        1.2.2 影响饲料适宜蛋能比的因素
    1.3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
        1.3.1 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3.2 水温对鱼类代谢和消化的影响
        1.3.3 水温对鱼类免疫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水温下花鲈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饲料
        2.1.2 花鲈的养殖管理
        2.1.3 样品采集
        2.1.4 样品分析与测定
        2.1.5 RNA的提取和RNA-Seq文库的构建
        2.1.6 差异表达基因(DEG)的分析
        2.1.7 指标计算
        2.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全体成分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2.2.3 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花鲈血清生化的影响
        2.2.4 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花鲈肠道消化酶和肝脏代谢酶的影响
        2.2.5 肝脏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讨论
        2.3.1 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体组成的影响
        2.3.3 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花鲈肠道消化酶和肝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3.4 水温对花鲈肝脏转录组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不同水温下花鲈饲料适宜蛋能比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饲料
        3.1.2 花鲈的养殖管理
        3.1.3 样品采集
        3.1.4 样品分析与测定方法
        3.1.5 数据统计
    3.2 试验结果
        3.2.1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血清生化的影响
        3.2.3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2.4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肠道消化酶和肝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3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肠道消化酶和肝脏代谢酶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水温和蛋能比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1 材料方法
        4.1.1 血清免疫指标的测定
        4.1.2 RNA的提取和RNA-Seq文库的构建
        4.1.3 差异表达基因(DEG)的分析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试验结果
        4.2.1 水温和饲料蛋能比对花鲈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2.2 脾脏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4.3 讨论
        4.3.1 水温和蛋能比对花鲈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3.2 水温对花鲈脾脏转录组的影响
    4.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四、水温对鱼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鱼类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子[J]. 王召根,曹过,潘杰,田佳丽,王媛,刘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2]三河口水库水温结构特性及分层取水措施效果研究[D]. 张雪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J]. 高滨,王得宾,郑龙华,盛宝利,于朝磊. 水产养殖, 2021(05)
  • [4]四川华鳊早期发育及温度影响研究[D]. 王亚利. 西南大学, 2021(01)
  • [5]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J]. 张先炳,胡亚萍,杨威,李文杰,杨胜发. 水生态学杂志, 2021(04)
  • [6]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水电站对库表水温及鱼类活动影响——以三峡库区宜昌站为例[J]. 姚田成,谭均军,王慧敏,李勉.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01)
  • [7]控制幕作用下水库温流场特征初步研究[J]. 於思瀚,黄卫,韩继斌,黄明海.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05)
  • [8]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J]. 陈求稳,张建云,莫康乐,陈宇琛,关铁生,王国庆,林育青. 水科学进展, 2020(05)
  • [9]综合水温和高流量脉冲过程铜鱼产卵生态流量研究[D]. 王海秀. 长江科学院, 2020(01)
  • [10]不同水温下花鲈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及适宜蛋能比的研究[D]. 蔡林森. 集美大学, 2020(08)

标签:;  

水温对鱼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