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脑出血一例

结肠镜检查脑出血一例

一、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生脑出血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君颖,赵文霞[1](2021)在《单人结肠镜规范化操作教学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居第3位和第5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可发现和切除早期癌前病变,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结肠镜检查也是结肠炎、炎症性肠病、结肠腺瘤等结直肠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胡俊杰,高虹,夏幼辰[2](2021)在《结肠镜规范化教学体会及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及技术已经成为消化系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消化疾病的主要发展方向。消化内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到基层医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消化内镜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的专业应用,消化科医生或内镜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术并做出正确的诊断,这需要长期的培训学习,并不断的在实践中提高。胃肠镜是所有内镜操作的基本功,是顺利完成检查,准确发现病灶并明确诊断的前提,且良好的操作习惯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产生。结肠镜是内镜操作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及特点,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可能。因此规范化的结肠镜培训学习是内镜医师成长的良好助益,结肠镜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在于掌握正确的结肠镜插入法,完成操作本身,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内镜下病变的特征,更好的做出诊断。我院内镜中心在长期的结肠镜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平时结肠镜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全红玉[3](2021)在《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便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高龄人群多发,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易于诱发心肌梗塞、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意外。手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显着增加,尤其是脊柱手术、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等大手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康复,然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在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骨科术后便秘方面的研究较少,绝大多数文献为术后便秘防治护理经验的总结。关节置换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成为重度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便秘的防治已经列为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关节置换术后便秘方面的研究极少,且仅限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而膝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初步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率、证候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便秘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KOA关节置换患者,55例,来源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冠心病、病程、骨关节炎X线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3天的VAS评分、术后3天的血红蛋白等情况。3观察时间:为KOA关节置换术后2周内。4观察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的评分标准,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5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观察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困难或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腹痛、每次有效的排便时间、排便辅助方式、每24 h不成功排便的次数等信息。6便秘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判断:参照罗马Ⅳ标准,诊断便秘;根据Wexner量表,计算总的Wexner评分,进行便秘的分度。7中医辨证:采用中医证候采集量表收集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证候信息,据此进行辨证。由3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分别进行。8中医证型确定方法:3名研究者中2名以上辨证结果一致,则证型确定。3者辨证不一致时,由另1名研究者进行辨证,与前3名研究者中1名辨证一致,则证型确定。9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进行数据分析。基本资料采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中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两样本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患者的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55例KOA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为1:2.7;年龄范围为58-85岁,平均年龄为69.64岁;身体质量分数(BMI):低于正常:1例,正常:18例,超重:27例,肥胖:9例;高血压病病史38例:1级:11例,2级:17例,3级:10例;糖尿病病史16例,病程为2个月-40年,平均为8.91年;X线分级:3级:20例,4级:35例;膝关节置换方式:单间室置换术:2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29例。2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情况55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为22例,便秘的发生率为40%。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2-6天,平均排便时间为3.95天,具体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天,1例;术后第3天,6例;术后第4天,9例;术后第5天,5例;术后第6天,1例。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患者的Wexner量表评分在4-11分,平均为6.23分,均小于15,为非严重性型便秘。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后大便逐渐好转,构成比为4.55%;11例便秘患者经口服乳果糖或便通片有效,构成比为59.00%;10例患者还需要开塞露灌肠治疗,构成比为45.45%。3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患者中虚证为14例,其中阴虚证为8例,气虚证6例;实证为8例,其中湿热证4例,血瘀证3例,湿盛证1例。33例KOA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便秘患者的虚证为22例,其中阴虚证为12例、气虚证10例;实证为11例,其中湿热证5例、血瘀证1例、湿盛证5例。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和术后未发生便秘的虚实证的卡方检验P=0.365,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和虚实证之间未见显着差异。4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组:3.95天,非便秘组:3.06天,非参数秩和检验,z=-3.436,P=0.001,存在显着差异;(2)性别:便秘组:男6例,女16例;非便秘组:男9例,女24例;卡方检验,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龄:便秘组:69.41岁,非便秘组:69.79岁,t检验,t=0.622,P=0.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BMI:便秘组:超重16例,未超重6例;非便秘组:超重20例,未超重13例;卡方检验,P=0.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合并高血压病:便秘组:有高血压病史15例,无高血压病7例;非便秘组:有高血压病史23例,无高血压病10例,卡方检验,P=0.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合并糖尿病:便秘组:无糖尿病7例,有糖尿病病史15例;非便秘组:无糖尿病10例,有糖尿病病史23例;卡方检验,P=0.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X线分级:便秘组:3级7例,4级15例;非便秘组:3级13例,4级20例;卡方检验,P=0.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手术方式:便秘组:单间室置换10例,全膝关节置换12例;非便秘组:单间室置换16例,全膝关节置换17例;卡方检验,P=0.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手术时间:便秘组:130.32分钟,非便秘组:128.39分钟,t检验,t=-0.219,P=0.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麻醉时间:便秘组:187.36分钟,非便秘组:180.61分钟,t检验,t=-0.706,P=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膝关节VAS评分:便秘组:5.32分,非便秘组:5.03分,非参数秩和检验,z=-0.435,P=0.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术后3天HGB:便秘组:113.91 g/L,非便秘组:114.45 g/L,t检验,t=0.166,P=0.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便秘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00%,常发生在术后第3-5天,以轻度便秘为主。2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虚证和实证同时存在,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其次是湿热证和血瘀证。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术后排便时间延长可能是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致使该研究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原计划样本量为96例,目前实际纳入研究病例数为55例。其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直到2020年8月以后方逐步恢复正常,学校2020年9月开始复课,期间疫情又多次出现反复,对临床工作又造成了进一步的影响,这样整个研究时间减少了 2/3,所以无法完成原计划的样本量。

张琼侠[4](2021)在《20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LGIB)是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LGIB 80-85%的患者可自愈,但病情危重时可出现严重贫血、低血容量休克甚至死亡,且一年内再出血风险较高,即使接受了内科或外科治疗,急性LGIB的死亡率可以达到2-4%。因此,早期筛选出危重患者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Das提出了与严重LGIB相关的八个风险因素,因涉及Charlson加权评分,使用起来较为繁琐;Oakland评分系统对于住院期间再出血、是否需要输血治疗以及控制出血的能力有较好的预测,但对于初发出血的评估能力欠佳;Kollef开发的“BLEED”标准认为再出血是病情不稳定的标志,是转入ICU的指征,但缺乏具体评估指标;国内目前尚无相关指南用于评估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LGIB病例,分析其病因并筛选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高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1-2020.5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05例,所有患者通过直肠指检、结肠镜、实验室检查明确发病原因,采用Strate严重LGIB的定义筛选出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与轻症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比较两者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史,发病时间,晕厥史,发热,腹痛,排便习惯,体重变化,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等临床资料,了解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筛选出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本文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消化道严重出血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总共收集下消化道出血1021例,排除慢性下消化道出血后共纳入205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9例;老年患者134例,非老年患者71例;轻症患者161例,严重出血患者44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痔疮、憩室出血、结肠溃疡、肿瘤、肛裂、结肠息肉术后、缺血性肠炎等,其中轻症出血以缺血性肠炎、肿瘤和痔疮多见,分别占轻症出血患者的38.5%、10.56%、10.56%;严重出血常见于肿瘤病人,约占严重出血患者的70.45%,其次为憩室出血,约占9.1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阿司匹林服用史、腹痛、晕厥表现、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38g/L是严重下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消化道严重出血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有晕厥表现,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白蛋白低于38g/L是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四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以缺血性肠炎、肿瘤和痔疮多见,其中重症出血常见于肿瘤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有晕厥表现,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白蛋白低于38g/L可能是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四个独立危险因素。

修小惠[5](2020)在《通腑法对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及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和探讨通腑法对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通过胃肠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观察,做出客观、系统的评价,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提供新证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中药干预组3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综合治疗,中药干预组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予调胃承气汤颗粒剂冲服。两组均进行为期两周的治疗,于入组当天治疗前、治疗14d时进行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胃肠症状评分、颅脑CT扫描,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动物实验进一步评价其治疗作用。结果:1.临床研究显示:(1)通腑法干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胃肠症状评分、颅脑CT扫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缓解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胃肠功能障碍症状,促进颅内血肿吸收;(2)通腑法干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组间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胃肠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腑法干预治疗在改善脑出血急性期中风病中医症状及胃肠症状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3)通腑法干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组间的腹痛症状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腑法干预治疗在改善腹痛症状上具有优势;治疗后两组间的嘈杂、呕吐、泛酸症状评分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表明通腑法干预治疗在改善嘈杂、呕吐、泛酸症状方面有显着优势。2.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结果显示脑出血会对大鼠胃粘膜造成损害,通腑法和莫沙必利均能起到保护胃粘膜,缓解胃肠道损伤的作用,且通腑法的作用稍优于莫沙必利。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辨证施治应用通腑法可减轻胃粘膜的损伤,改善胃动力,缓解胃肠症状,通腑法对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改善中风病中医症状、胃肠症状、腹痛症状方面有优势,在改善嘈杂、呕吐、泛酸症状方面有显着优势。

刘丹蕾[6](2020)在《比较结肠镜检查前正常饮食与低纤维饮食对肠道清洁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良好的肠道准备可提高回肠末端插管率及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而当肠道清洁度欠佳,粪便遮盖病变部位可导致漏诊甚至检查中断。良好的肠道清洁度是保证结肠镜检查精确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条件,而检查前的饮食准备为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指南推荐检查前一天低纤维饮食以达到良好的肠道清洁度。但有研究表明,低纤维饮食可造成患者能量摄入减少,严重者可出现乏力、头晕甚至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也有研究指出患者正常饮食的肠道清洁度与流质饮食相比无显着差异。因此,我们推测在结肠镜检查前正常饮食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并不劣于低纤维饮食者,而正常饮食可减少患者在饮食限制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结肠镜检查依从性和舒适度。【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结肠镜检查前正常饮食对患者肠道清洁度的影响,以期为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饮食准备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临床研究,将纳入2019年3月到7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8-75岁)400例,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及低纤维饮食组。正常饮食组在结肠镜检查前一天正常饮食,低纤维饮食组在结肠镜检查前一天低纤维饮食(纤维素<10g/d)。两组患者均于检查前一天晚上20:00服用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PEG),检查当天早上5:00服用1L PEG;所有患者均在末次服用PEG后4-6h内完成结肠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评分、祛泡率评分、饮食准备满意度、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AD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收集到357例患者资料,正常饮食组175例,低纤维饮食组182例,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83例,中位数年龄为49(40,57)岁。在符合方案集分析中,两组间的肠道准备充分率、祛泡率评分、饮食准备满意度、PDR及AD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饮食组患者的饥饿发生率较低纤维组低(P<0.05),两组间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余不良反应症状均无差异(P>0.05)。在意向性分析中,结果与符合方案集分析一致。将入组患者进行年龄、就诊状态(住院和门诊)及性别分层分析,两组间的肠道准备充分率、祛泡率评分、饮食准备满意度、PDR及AD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符合方案集分析中,青年患者、住院患者、老年患者正常饮食组饥饿发生率低于低纤维饮食组(P<0.05);在意向性分析中,门诊患者及女性患者正常饮食组饥饿发生率低于低纤维饮食组(P<0.05)。对患者饥饿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在符合方案集分析和意向性分析中,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均提示低纤维饮食是患者饥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两组间息肉数量、大小及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正常饮食可达到良好的肠道准备质量和较高的ADR,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可推荐作为肠镜检查前饮食准备的常规方案。

赵胜兵[7](2019)在《优化结肠镜检查质量及人工智能辅助结肠息肉检出系统诊断效能验证的系列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微信和短信提醒对肠道准备质量影响:一项内镜医师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目的:充分的肠道准备质量对于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至关重要。既往研究表明,加强患者告知可以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然而,目前没有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微信与短信告知对于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微信或短信告知能否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质量,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内镜医师单盲的随机对照试验。除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肠道准备指导之外,强化告知组(包括微信或短信告知)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2天通过微信或短信收到额外肠道准备的提醒信息。主要观察指标是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次要结果包括息肉检出率(PDR),腺瘤检出率(ADR)和患者的平均腺瘤数。此外,患者主观感受和耐受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化告知组BBPS以及充分的肠道准备质量(BBPS≥6)的比例更高(分别为微信组vs.对照组,P<0.001;短信组vs.对照组,P<0.001)。此外,微信组BBPS明显高于短信组,但是两种干预措施在充分肠道准备质量的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0.007;P=0.561)。干预组的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平均腺瘤数,以及额外腺瘤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39;P=0.037;P=0.019)。研究结论:微信和短信告知都可以提高内镜医师对腺瘤的检出能力,微信告知比短信告知更能明显地提高肠道准备质量。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2832869)第二部分左侧头低脚高位对结肠镜进镜的影响:一项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目的:结肠镜的进镜过程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当经验不足的内镜医生插镜插镜通过乙状结肠时尤为困难和耗费时间,同时肠镜进镜也是肠镜检查时最疼痛的过程。探索性研究表明左侧或完全倾斜体位可以降低进镜难度与时间,但是目前尚未有正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其确切价值。因此,我们进行了本研究以验证左侧头低脚高位(LTDP)相较于传统左侧水平位(LHP)在结肠镜进镜的价值。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在双中心开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连续门诊患者被随机分配到LTDP组或LHP组进行结肠镜进镜。主要观察结果是盲肠插镜时间(CIT)。次要观察结果包括降结肠插镜时间(DIT),插镜疼痛评分,患者对清醒肠镜的接受度,插镜困难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258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中心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LTDP组128人,LHP组130人。LTDP组患者的中位CIT和DIT明显低于LHP组患者(CIT:280.0 vs.339.5 s,P<0.001;DIT:53.0 vs.69.0 s,P<0.001)。与体重指数(BMI)正常的患者相比,BMI过高或过低的患者获益于LTDP更多。此外,LTDP组结肠镜插镜的疼痛程度更轻(3.4±1.6 vs.4.0±1.7,P=0.02),插镜困难程度更低(3.1±1.9 vs.3.7±1.4,P<0.001),患者表现出对于清醒肠镜的更高接受度的趋势(82.9%vs.73.8%,P=0.08)。两组间无任何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LTDP用于结肠镜插镜可减少结肠镜的插镜时间和疼痛,并且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清醒肠镜的接受度。Clinical Trials.gov(注册号,NCT02842489)第三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结肠息肉识别与定位系统的建立与临床验证研究目的: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ADS)能够实时识别结肠镜图像和视频中的结肠息肉,但ADS的实际诊断性能尚未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我们利用大样本量的高质量标注的息肉数据集训练和测试了ADS,并在临床结肠镜中初步验证了ADS的诊断性能。研究方法:我们将标注好的数据集随机切分为两个集合分别来训练和测试ADS。通过在内镜中心建立ADS,我们在临床结肠镜检查中初步验证了ADS在不同临床环境下的实时诊断性能(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敏感度),并归纳了ADS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研究结果:在12419张图像测试中,ADS可以在30毫秒内检出和定位结直肠息肉,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9.1%,准确度为96.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2。在临床结肠镜的初步验证中,ADS检出和定位息肉的敏感性显着高于20位肠镜医师的平均水平(98.4%vs.91.0%,P=0.03)。在ADS的辅助下,肠镜医师可以检测到更多的息肉和腺瘤(分别为0.90 vs.0.82,P<0.001;0.32 vs.0.30,P<0.05),特别对于?5 mm息肉和无蒂息肉(分别为0.65 vs.0.57,P?0.001;0.74 vs.0.67,P=0.001),但在肠道准备质量不充分和退镜时间不足的患者中,ADS的辅助效果不明显(分别为P=0.32;P=0.16)。研究结论:初步临床验证显示,ADS可敏感地检出和定位结肠息肉,辅助内镜医师发现更多息肉和腺瘤,并有助于降低内镜医师的息肉漏诊率。

胡远超[8](2019)在《PEG-ELS加用乳果糖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s Solution,PEG-ELS)后加用乳果糖在结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并明确影响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性、内镜检查医师单盲和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陕西省人民医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的筛选,最终确定了357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确定结肠镜检查的时间,两组均按照患者末次口服泻药与结肠镜检查开始的间隔时间(Preparation-Colonoscopy,P-C)分别随机分为5组,为间隔时间4h、5h、6h、7h、8h。实验组检查当日给予PEG-ELS 2L+乳果糖口服溶液100m L,对照组则给予PEG-ELS 2L+PEG-ELS 100m L,所有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均使用波士顿肠道评分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肠道气泡评分量表(Bubble Score,BS)对肠道清洁程度进行评估。记录结肠镜检查的病变检出情况(肿瘤、息肉、腺瘤等)和病变的大小及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集所有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BMI指数、教育水平、检查前进食食物的种类及间隔时间P-C等相关信息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EG-ELS后加用乳果糖的肠道清洁合格率为89.89%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使用PEG-ELS 79.89%,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BPS评分为7.21±1.44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59,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半结肠、降结肠、右半结肠的BBPS评分分别为2.39±0.63、2.63±0.53、2.19±0.61均高于对照组2.10±0.63、2.48±0.61、1.95±0.68,两组BBP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气泡评分为1.10±1.17明显低于对照组2.55±1.4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及盲肠的气泡评分分别为0.33±0.59、0.20±0.47、0.16±0.44、0.19±0.48、0.21±0.46均低于对照组0.64±0.71、0.49±0.65、0.42±0.63、0.53±0.63、0.46±0.63,两组气泡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间隔时间4h、5h、6h、7h、8h的BBPS评分分别为7.68±1.21、7.44±1.05、7.05±1.34、6.90±1.62、6.80±1.88高于对照组6.95±1.31、6.72±1.53、6.65±1.81、6.34±1.61、5.75±1.53,其中实验组在间隔时间4h、5h及8h的BB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间隔时间4h、5h、6h、7h、8h的气泡评分分别为0.90±0.20、0.72±0.82、0.85±1.21、1.42±1.09、1.8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08±0.11、2.23±0.97、2.18±1.59、2.91±1.34、3.68±1.89,两组在间隔时间4h、5h、6h、7h、8h的气泡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病变的检出情况:实验组结肠病变的总检出率为64.0%高于对照组53.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其中实验组腺瘤检出率(ADR)为25.8%明显高于对照组14.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微小病变(直径≤5mm)检出率为11.8%明显高于对照组3.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冲洗泡沫的时间为6.23±1.56min较B组7.22+2.35min明显缩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6.9%低于对照组20.1%,两组在各个症状人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BMI指数、教育水平、进食种类和间隔时间P-C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准备方法(χ2=9.711,P=0.002,OR=0.341,CI=1.1730.670)、BMI值(χ2=15.219,P=0.000,OR=0.813,CI=0.7320.902)及间隔时间P-C(χ2=11.753,P=0.001,OR=0.668,CI=0.5300.841)均为影响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质量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PEG-ELS基础上后加用乳果糖较单一使用PEG-ELS:1.有效的提高了肠道准备的清洁质量;2.使肠道清洁的维持时间延长,达到高效、缓释的效果;3.提高腺瘤及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并且缩短了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冲洗泡沫的时间;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准备方法,BMI值及间隔时间P-C为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相关因素,可见肠道准备方法的改良,肠镜检查前预防性减轻体重及适当缩短间隔时间P-C均可提高肠道清洁的合格率,使肠道准备的质量达到满意效果。

富彦[9](2019)在《基于改良肠道准备方法进行全肠道CT造影的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基于常规小肠CTE的全肠道CT造影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索利用常规小肠CTE检查观察结直肠情况的效果,以评估其一站式观察全肠道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小肠CTE检查,采集图像并重建,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在重建图像上测量全肠道各组肠段的平均厚度及肠管直径,并观察充盈良好的肠段范围在其所在肠组全长的比例,然后进行评分,1分代表占比<30%,2分代表占比30%-50%,3分代表占比50%-80%,4分代表>80%,以评价利用常规小肠CTE检查一站式观察全肠道情况的可行性。结果:充盈后全肠道充盈良好的肠段平均肠壁厚度为1.41±0.3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全组充盈良好的肠段平均直径均大于2cm,大肠全组充盈良好的肠段平均直径均大于3cm,回肠及全组结直肠肠腔扩张度评分均大于3.0分,即充盈良好的肠段占其所在肠组的50%-80%。结论:常规小肠CTE技术对于观察全肠道肠壁以及回肠及结直肠肠腔内情况的性能优异,可用于对全肠道疾病的检查。第二部分基于改良肠道准备和完全肠道准备的全肠道CT造影对比研究目的:将行1升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解联合应用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的简易肠道准备的患者及行完全肠道准备的患者进行的全肠道CT造影检查进行对比,探究基于此简易肠道准备方法的全肠道CT造影是否能在保证诊断性能的同时提高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度。方法:选择60名因明显胃肠道症状拟行全肠道CT造影检查的患者并随机平均分为2组,第一组患者(30名)按结肠镜检查的清肠标准进行完全肠道准备(2升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分次饮用),并记为FL组;第二组患者(30名)进行简易肠道准备(1升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解联合应用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并记为RL组,统计两组患者对于肠道准备过程的耐受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肠道CT造影检查,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及病变检出工作,并对60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统计内镜、手术及病理学资料,将CTE检出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基于两种肠道准备的全肠道CT造影对各种肠道疾病的诊断性能的差异。结果:全部60名患者均成功完成清肠后的全肠道CT造影检查,并对肠道清洁过程的耐受情况进行了评分。其中52名经临床信息确认有阳性病变存在,所有病变均经内镜或手术后病理证实。对于肠道非占位性病变,全肠道CT造影共检出24例,其中FL组检出11例,RL组检出13例,全肠道CT造影检查总体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83.3%、80%及100%;FL组分别为100%、82.4%、81.3%及100%;RL组分别为100%、84.2%、78.6.3%及100%,两组之间的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肠道占位性病变,全肠道CT造影共检出24例,其中FL组检出13例,RL组检出11例,全肠道CT造影检查总体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41.3%、95.5%、92.8%及53.2%;FL组分别为39.4%、94.7%、92.8%及47.4%;RL组分别为43.3%、93.3%、92.8%及45.2%,两组诊断性能之间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最大横泾≤6mm的病变,全肠道CT造影检查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12.5%、90%、55.6%及56.3%;FL组分别为17.4%、95.8%、80.0%及54.8%RL组分别为5.9%、88.0%、25.0%及57.9%。两组诊断性能之间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最大横径>6mm的占位性病变,全肠道CT造影检查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90.5%、91.1%、82.6%及95.3%;FL组分别为90.0%、92.0%、81.8%及95.8%;RL组分别为90.1%、90.0%、83.3%及94.7%,两组诊断性能之间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FL组及RL组患者对于肠道清洁过程的评分分别为2.70±1.37及4.33±1.06,两组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5.17)。结论:基于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全肠道CT造影对肠道非占位性病变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性能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行简易肠道准备的患者对于清肠过程的耐受程度好于行完全肠道准备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全肠道CT造影的检查方法对于肠道非占位性病变及>6mm的肠道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性能,可为临床一站式观察全肠道疾病提供有力的帮助。

刘杰[10](2019)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分别联合普芦卡必利与番泻叶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S)(I)分别联合普芦卡必利、番泻叶两种肠道准备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分析进行肠道准备的慢性便秘患者的相关基础情况,并评价两种方案的肠道准备情况、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疾病诊断率等差别,并进一步评估两种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为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准备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排除、脱落与剔除标准,将最终得到的71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1(PEG-ELS(I)溶液2L+普芦卡必利2mg qd)35例、实验组2(PEG-ELS(I)溶液2L+番泻叶5g tid)36例,记录患者基础情况、排便次数、不良反应等情况,由检查操作者对肠道清洁度进行评分、记录进镜时间、诊断情况、冲洗抽吸情况等,将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分析结果并评判各组肠道准备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男性慢性便秘患者年龄较女性大,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女性患者慢性便秘年限较男性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初服PEG-ELS(I)至服后首次大便时间、初服PEG-ELS(I)至末次大便时间、末次大便评分、初服PEG-ELS(I)至肠镜前总便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1患者肠道准备前后以此种肠道准备方式行肠道准备意愿呈下降趋势,而实验组2呈上升趋势。(5)实验组1较实验组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p<0.01),但不良反应总分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者进镜时间、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清洁度评分、肠道准备充分率、息肉诊断率、结肠镜检查时需要冲洗的肠段数量及冲洗后仍不能看清的肠段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肠清洁度总评分实验组2较实验组1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EG-ELS(I)联合番泻叶用于肠道准备与联合普芦卡必利相比,前者不良反应程度相对较重,后者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不良反应总分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2)PEG-ELS(I)联合番泻叶用于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洁度优于联合普芦卡必利的方案。

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生脑出血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生脑出血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单人结肠镜规范化操作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知识培训
    1.1 熟悉结直肠的生理结构
    1.2 熟悉结肠镜的结构特点
    1.3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4 了解常见并发症
    1.5 掌握肠道准备方法
2 结肠镜操作培训
    2.1 观摩学习
    2.2 简单进镜操作
    2.3 复杂进镜操作
3 结肠镜诊断培训
4 报告书写培训

(2)结肠镜规范化教学体会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结肠镜操作技术规范
2 结肠镜诊断
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探索内镜教学的新方法及新模式

(3)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骨科术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前言
    1 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2 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3 骨科术后便秘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1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患者的一般资料
        2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情况
        3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
        4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便秘的概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2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及其在便秘治疗中的优势
        3 术后便秘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4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
        5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危险因素
        6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4)20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基本资料
    3.2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3.3 单因素分析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3.4 多因素分析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下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通腑法对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中风病中医症状评分(附录1)
        3.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附录2)
        3.3 胃肠症状评分(附录3)
        3.4 CT检查结果
    4 统计分析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疗效观察
        5.2 影像学观察
        5.3 安全性观察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试剂
        2.5 主要配制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3 实验方法
        3.1 脑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3.2 动物分组与给药
        3.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中医理论分析
        2.1 中医对脑和胃肠联系的认识
        2.2 调胃承气汤的应用
    3 结果分析
        3.1 临床疗效
        3.2 CT检查结果
        3.3 动物实验指标
    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1 药理作用
        1.1 调节肠道功能
        1.2 调节肠道菌群
        1.3 清洁肠道
        1.4 解毒作用
    2 中医文献研究
    3 中医治法及功效
    4 临床应用概况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中风病中医症状评分(附录1)
    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附录2)
    3 胃肠症状评分(附录3)
致谢
附件

(6)比较结肠镜检查前正常饮食与低纤维饮食对肠道清洁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设计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本资料
    2、观察指标结果
    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年龄分层分析
    5、就诊状态(住院及门诊)分层分析
    6、性别分层分析
    7、患者饥饿发生原因分析
    8、患者息肉数量、大小及部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优化结肠镜检查质量及人工智能辅助结肠息肉检出系统诊断效能验证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微信和短信提醒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一项内镜医师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左侧头低脚高位对结肠镜进镜的影响:一项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息肉识别与定位系统的建立与临床验证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攻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8)PEG-ELS加用乳果糖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肠道准备在结肠镜检查中的重要性
    1.2 PEG-ELS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1.3 乳果糖口服溶液的抑菌作用
    1.4 肠道准备联合方案的理念
    1.5 间隔时间P-C的概念
    1.6 研究的目的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纳入、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
    2.3 样本量的确定
    2.4 样本量的保证
    2.5 实验步骤
    2.6 随机和盲法
    2.7 评分的工具及相关指标
    2.8 统计学处理
    2.9 技术路线图
    2.10 患者权力的保障
3 结果
    3.1 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两组肠道清洁质量(BBPS和 BS)的比较
    3.3 两组肠道清洁质量(BBPS和 BS)在间隔时间P~C(4-8 h)的变化
    3.4 两组结肠镜病变的检出情况
    3.5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6 结肠镜检查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两组结肠镜检查质量的观察(BBPS和 BS)
    4.2 间隔时间P-C(4-8h)BBPS和 BS的变化
    4.3 肠道病变的检查率及冲洗泡沫的时间
    4.4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4.5 结肠镜检查质量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5 结论
6 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基于改良肠道准备方法进行全肠道CT造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基于常规小肠CTE的全肠道CT造影可行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T检查设备
        1.3 相关药品
        1.4 检查前准备
        1.5 小肠CTE扫描技术
        1.6 图像后处理
        1.7 数据采集及统计学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 肠道解剖学及生理学特点
        3.2 肠道疾病的特点及CT征象
        3.3 基于常规小肠CTE技术的全肠道CT造影可行性分析
    4.小结
二、基于改良肠道准备和完全肠道准备方法的全肠道CT造影对比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CT检查设备
        1.3 相关药品
        1.4 检查前准备
        1.5 全肠道CT造影扫描技术
        1.6 图像后处理
        1.7 数据采集及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病变检出情况及诊断性能分析
        2.3 患者对于肠道准备的耐受程度
    3.讨论
        3.1 改良肠道准备方法清肠药物的选择
        3.2 全肠道CT造影病变检出性能分析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肠道CT造影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分别联合普芦卡必利与番泻叶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临床试验
    1.1 实验目的
    1.2 材料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与盲法
        1.2.2 研究材料及价格
        1.2.3 肠道准备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肠道准备情况
        1.3.2 安全性
        1.3.3 肠道清洁度
        1.3.4 回盲部插镜率、肠道疾病检出率
        1.3.5 成本-效果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研究完成情况
    2.2 患者一般资料
        2.2.1 性别
        2.2.2 年龄
        2.2.3 便秘年限
        2.2.4 既往病史
        2.2.5 便秘情况
    2.3 效果评价
        2.3.1 肠道准备情况
        2.3.2 不良反应
        2.3.3 肠镜情况
3.讨论
    3.1 基本情况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便秘年限
        3.1.4 既往病史
        3.1.5 便秘情况
    3.2 肠镜结果
        3.2.1 肠道准备情况
        3.2.2 不良反应情况
        3.2.3 肠镜结果
    3.3 成本-效果分析
4.综合讨论
    4.1 结肠镜前肠道准备方案
        4.1.1 关于PEG-ELS用于肠道准备的研究
    4.2 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前的肠道准备
        4.2.1 关于普芦卡必利用于肠道准备的研究
        4.2.2 关于番泻叶用于肠道准备的研究
    4.3 肠道准备用药的时机
    4.4 护理干预
5.结论
6.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图
综述 结肠镜前肠道准备方式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概述
    2.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方式
        2.1 聚乙二醇
        2.2 硫酸镁
        2.3 磷酸钠盐
        2.4 甘露醇
        2.5 乳果糖
        2.6 胃肠动力药
        2.6.1 莫沙必利
        2.6.2 伊托必利
        2.6.3 普芦卡必利
        2.7 泻下类中药
        2.8 清洁灌肠
        2.9 洁肠系统
    3.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4.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方式的研究
    5.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生脑出血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人结肠镜规范化操作教学体会[J]. 刘君颖,赵文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09)
  • [2]结肠镜规范化教学体会及思考[J]. 胡俊杰,高虹,夏幼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0)
  • [3]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观察[D]. 全红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20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危险因素分析[D]. 张琼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通腑法对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及临床观察[D]. 修小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比较结肠镜检查前正常饮食与低纤维饮食对肠道清洁度的影响[D]. 刘丹蕾.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优化结肠镜检查质量及人工智能辅助结肠息肉检出系统诊断效能验证的系列研究[D]. 赵胜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11)
  • [8]PEG-ELS加用乳果糖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D]. 胡远超. 西安医学院, 2019(09)
  • [9]基于改良肠道准备方法进行全肠道CT造影的研究[D]. 富彦.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分别联合普芦卡必利与番泻叶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D]. 刘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结肠镜检查脑出血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