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表格信息问题的解决方案

演示表格信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表式信息题解法示范(论文文献综述)

王茗[1](2021)在《新手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性解释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解释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发生在师生之间并以言语为中介的教学行为之一。同时,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无论是传统的讲解还是在探究式的课堂,解释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好的解释特征,怎样做到好的解释,对于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物理教学性解释的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和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H市部分高中的新手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教学课堂进行观察,分析目前新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性解释的现状。首先对教学性解释的五种分类,对新手教师教学中解释形式所占的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新手物理教师的教学性解释行为中,问题式讲解的比例最高,教学性科学解释所占比例极低,在经验教师中所占的比例同样很低。然后对部分教师发放教学性解释行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师最常使用问题解答式讲解和描述式讲解,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性科学解释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最后从定义科学解释、明确科学解释的基本原理、模拟科学解释和将科学解释与日常联系四个维度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新手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很少能构建一个准确完整的科学解释,有悖于调查问卷的结果,说明教师意识到在课堂中构建科学解释的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构建科学解释的过程是不规范的。运用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分析,得到的其原因有两点:教师对科学解释相关的教学知识掌握不足;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的定位还有待优化。最后为使物理教学解释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出了五点建议:教师要注意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形式和对话思维、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性科学解释相关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教师的职前培养要融合学科教学知识、教学中注意学科的概念和原理的应用、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刘丹丹[2](2020)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五星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模式”、安德烈的“教学对话模式”等11种经典教学理论提出的一组共通原理,提倡教师面向完整任务来展开教学,促使教学达到探索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等3E要求。结合我国“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尤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进行五星教学模式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所做工作有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现状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五星教学模式提倡教学走向3E,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经查阅和整理五星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发现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尚少。第二、三部分主要分析五星教学模式的原理、波纹环状开发模式的环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依据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和波纹环状开发模式对五星教学模式进行建构,阐述每一环节的内容及作用。第四部分是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蕴含于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析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各章节知识载体所蕴含部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第五部分是教学实践研究。根据月考及教学前测试成绩,以水平相近的两个班级设置成对照班和实验班。发放教学前调查问卷,测查结果作为学情分析的基础。依据教学进度以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教学案例,在实验班开展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运用常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随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教学测试,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第六部分为教学成效的分析与评价。用SPSS22.0软件分析问卷的信、效度,教学前、后问卷结果的科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68、0.818,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教学前、后调查问卷的建构效度累积总变量值分别为70.369%、76.458%,效度良好,能较准确地反映测量维度的结果。对教学前、后测试卷的平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教学前在95%置信区间内其显着性水平为0.879,两个班级教学差异不明显,教学后在95%置信区间内其显着性水平为0.021,两个班有显着性差异。对教学前、后测试卷的平均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在95%置信区间内对照班在教学前、后成绩的显着性水平为0.057,无明显变化,实验班在教学前、后成绩的显着性水平为0.000,存在明显差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学业测试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可行性,该模式下的实验探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能达到教学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等的要求。该教学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韩月[3](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高素质人才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当中。2017年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学科教学培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需围绕哪些学科知识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答。首先,通过调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寻找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并结合学科特征,分析支架式教学设计运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独特优势。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相关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总结,从素养形成角度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为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做准备。随后,在新课改“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引入全人教育、“心流”理论作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设计学习指导类支架、协作支持类支架、辅助工具类支架、情境创设与活动设计类支架、模式固化与知识内化类支架分别对应素养形成过程中具体层次的培养需求。结合多种形式支架的组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教学设计的流程,并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将教学设计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开展准实验研究。从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合作探究能力锻炼、对支架式教学活动感受、信息技术学科情感体验这几方面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基础知识的获取,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支架的搭建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学科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支架式教学有利于落实新课标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同时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使师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余昭[4](2016)在《中学化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元认知技能的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学困生日益增多,甚至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因为化学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解决化学学困生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解化学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情。本研究致力于制定一个完整有效的测量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元认知技能调查问卷,再利用该问卷对中学化学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调查,得出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元认知技能上的具体差异,并根据差异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学困生提高元认知技能。本研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说明问题的起源、研究意义、研究流程。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对“元认知技能”和“学困生”等核心词汇进行解释。第三部分是元认知技能问卷的设计包括维度的最终确立以及各个维度问题的设置,初试问卷的编制及发放及其数据的处理最终得到信度和结构效度都比较好的最终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则施测对象为湖北武昌实验中学的三个年级的学困生和学优生共270名。第四部分是正式卷数据处理和研究结论。第五部分是本研究对化学学困生学优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启示以及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展望。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本研究制定的元认知技能问卷信效度都比较好,是一个可靠的测量元认知技能的工具;(2)、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元认知技能在意识性上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在计划准备性、方法性、执行性、反馈补救性和总结性等五个方面均有显着差异;(3)、男生与女生的元认知技能整体没有显着性差异;(4)、各个年级的学生除在方法性和执行性上有显着性差异,在其它四个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要重视对学生元认知技能的培养。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学校方面或教师自己要进行元认知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元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技能。从学生层面上来说,要加强对学生的元认知技能的锻炼。元认知技能可以通过元记忆、元理解、自我调节和图式训练得到提高。

马越[5](2014)在《高中生对物理图像语言的理解现状研究 ——以运动学物理图像理解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教学以及国际科学教育均反映出对物理图像语言的重视这一趋势。物理图像语言是物理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物理图像的理解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笔者在中学实习时,却发现中学生对于物理图像仍然没有全面的认识,众多的物理教师虽然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教学中仍需要进一步意识到物理图像的重要性。本研究关注物理图像语言,在详细论述物理图像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要素以及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图像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图像理解的诊断工具(the Test of Understanding Graphs in Kinematics,简称TUG-K)——运动学图像理解测试卷,对原测试卷的指标体系进行新的组织和修订,改编成二阶测试卷,在部分试题后追问解题思路,测查高中生对于物理函数图像的理解现状。之后,通过对学生访谈,了解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本研究的测试结果利用SPSS软件与Excel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在物理图像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图像中坐标点物理意义的理解、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方面。不同学校学生的图像理解不同,存在一定的校际差异,对物理函数图像中各个要素理解的强弱也略有不同。通过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全卷最后的开放性问答题的答案,分析得到这种现状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总结得出对高中物理图像教学的建议:师生要提升意识,重视物理图像的价值与意义;从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两个方面,丰富学生对物理图像的认识。

陈键[6](2014)在《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及分析结果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人生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化学新课改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为了解决中学化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认知任务分析引入中学化学解题教学的研究中。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的重点分析内容;探索“化学解题过程”的认知任务分析流程与分析方法;对几类化学常规题的“解题过程”进行认知任务分析;分析“化学成功解题的条件”的类型以及分析方法;对几类化学常规题的“化学成功解题的条件”进行部分的分析;确定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在化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领域,探索具体的应用方法;对“化学解题程序的教学方法”与“化学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进行了相应的个案研究,从实践上探究“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应用于化学解题程序的实际教学情况;对中学化学教师进行小型的访谈调查,了解了化学一线教师对于“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及分析结果的应用”的看法以及相应的教学现状。本研究首次对“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及其分析结果在化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力求对完善中学化学解题教学的理论体系做一点有益的尝试。

周余姣[7](2013)在《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古代的校雠之学是由汉代向歆父子发展而出的一套治书理论,在学术文化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界对校雠之学的认识历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雠之学被认为包括校勘、目录、版本、辑佚等内容,而狭义的校雠之学被认为近似现代的校勘学。就现在而言,广义的校雠之学在我国的现代学术体系中已被分散为多个学科,致使现代学人已很难知晓古代校雠之学的内容体系与范围。本文选取了我国着名的两位校雠学家郑樵和章学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读他们的校雠学着作——郑樵《通志》中有《校雠略》、《艺文略》、《图谱略》、《金石略》,章学诚有《和州志艺文书》、《校雠通义》、《史籍考》等相关着作,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他们校雠学研究的内容、特点、优长和不足,并对二人校雠学思想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进行了梳理,最后评价了郑樵和章学诚二人校雠学在我国学术史上的地位。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古代校雠学,尤其是广义校雠学,并评价其学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部分,说明该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并对郑樵、章学诚的校雠学概念作了界定,以及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我们基本明确了郑樵和章学诚的校雠学是广义的校雠学,包括校勘、目录、版本、辑佚等丰富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对郑樵和章学诚校雠学思想进行溯源,找出影响他们校雠学思想的理论源头。从向歆父子而下,诸多校雠目录学家的工作和成果影响了郑樵和章学诚的校雠学思想的形成。第三、第四部分是分别对郑樵和章学诚二人的校雠学着作进行一一解读和评析,从而总结出他们校雠学思想的特出之处。第五部分是总结郑樵和章学诚二人校雠学研究的特点以及二人校雠学思想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章学诚对校雠之学的三段式的建构基础上,我们重新构建了校雠学的四段式传承路线。第六部分是论述了郑樵、章学诚校雠学对后人的影响,分析了郑、章二人的校雠学在我国学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后人对他们学术的认可与承传,也标志着二人主要校雠学学术着作《校雠略》和《校雠通义》学术经典地位的形成。

李文健[8](2012)在《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 ——以民国天津“四大报纸”副刊为中心(1928-1937)》文中研究指明尽管天津现代意义报纸的产生较晚,但却发展迅速,影响巨大。报纸副刊更是在民国之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由德国人汉纳根于1895年1月26日创办的《直报》是天津报纸最早的刊登副刊性文字的中文报纸。此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天津报纸的副刊日渐成熟。1920-1930年代是近代天津报业的极盛时期。随着都市生活的日益繁荣和稳定,内容庄谐并重,兼容了启蒙与娱乐的综合性副刊开始逐渐崛起并大行其道。同时,学理严肃、专业性强但又不失趣味的专业副刊也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并逐步壮大。这些无所不包的“软性”副刊交相辉映,贴合读者需求,亦引导社会变革。以民国天津四大报纸而论,1920-1930年代,《大公报》各种类型的副刊在30种以上,而《益世报》先后创办的副刊也有20余种。《庸报》和天津《商报》副刊数量虽然较《大公报》、《益世报》为少,但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1920-1930年代天津的报纸副刊记录了这样一个上至豪门巨贾、中为普通市民、下至贩夫走卒的碎片化的都市形态。作为几乎无所不包并且较易贴近普通市民的媒体平台,报纸副刊成为展示这些都市特有景观的最佳载体。通过媒体的再现,不同阶层间相互隔离的生活、休闲乃至情感被剪接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在读者的注视甚至是讨论下,一定范围内的公共议程或者私人话题均被重新社会化,并在动态的调适中求得新的平衡。因而,副刊媒体在借助这些事件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公共群体,一个基于现代舆论平台而显示其思想甚至力量的群体。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都市生活的碎片化和多元化,使得副刊文本中一些基于自身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描绘和判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和价值取向。或者说,报纸副刊中对于都市生活的观察实际存在着所谓的“人为编码”。以传播学的观点来看,副刊文本中的“都市”经历了一个从作者到编者,再到读者的层层翻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形态和现实世界的所谓“真实”都市,逐渐被符号化、主体化,并最终成为精神层面和文化意义上的“虚拟”都市。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在有序与混乱的粘合中,副刊文本复现出一个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意蕴异常丰富的都市。具体对“四报”副刊而言,它们中有的着眼于城市建设,有的着眼于社会进步,当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聚焦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些副刊交相呼应成为天津近代新闻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也因中国近代报刊的发轫和发展几乎与中国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相伴而行,依城市而生的报纸副刊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大转折和大动荡,并由于其特有的城市化属性而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中国近代城市的浮光掠影和人世悲喜,成为了考察城市历史的一面镜子。甚至可以说,在特定的城市社会中,形式多样的报纸副刊在参与形塑都市文化形态的同时,也在建构着城市的历史。因此,本文拟通过深入挖掘报纸副刊在参与新城市建设、市民日常生活、都市休闲和娱乐以及青年男女两性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探究媒体对都市文化的表达方式与建构功能,以及媒体文本与都市文化的双向作用,试图在社会历史变迁与传播媒体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卜习栓[9](2012)在《基于数据仓库的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已经从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迈进,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也随之产生,即水稻精确定量化栽培技术。同时,信息化技术的深入使得有关农业决策等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日趋完善,从而产生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业务数据。传统的应用中,这些数据大部分只能简单地存储在数据库中,隐含在历史性数据中的潜在信息被闲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信息资源浪费。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决策支持模型,传统的决策支持一般采用的是事务型数据库,该数据库对分析处理的支持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分析型数据从事务型处理环境中分离出来。数据仓库作为这种新型体系结构的基础,能够把存储在农业相关部门中的大量零乱数据集成起来,为决策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统一的数据源。尽管有关农业决策技术,方法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就决策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决策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决策变量较其他决策系统更为复杂,采用模糊多目标模型可以改善农业决策系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水稻精确定量化栽培进行信息管理,分析水稻精确定量化栽培过程,提取水稻精确栽培中的要素,建立水稻精确栽培过程基本模式,为水稻精确栽培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的建立提供依据。2.针对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依赖于事务型数据库,事务性数据库对数据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的问题,采用数据仓库来弥补这样的缺陷,在研究数据仓库系统结构基础上集合水稻精确栽培构成,建立水稻精确定量化栽培数据仓库系统。3.探求水稻精确栽培过程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提出一种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从而提高决策支持的决策能力。4.在完成上面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决策辅助支持。5.在SSH框架模式下开发基于B/S结构决策支持系统,使用AJAX异步通讯方式,以XML的方式承载数据,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以及最大限度的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为了节约系统资源,采用连接池的方式进行链接资源的分配和释放。

谷红丽[10](2012)在《《诗经·国风·邶鄘卫》考论》文中认为本论文以《诗经·国风·邶鄘卫》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礼解诗,以史证诗,诗礼、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先解决了三监的指称与封地,《邶》、《鄘》、《卫》分编的时间与原因等基本问题,然后从周代礼乐文化的角度对《邶》、《鄘》、《卫》中的部分篇章进行解读。通过考证,在辨明主旨的同时,揭示其礼乐文化内涵,并指出其在反映春秋时期卫国礼乐状况方面的意义,以此作为考察整个周王朝礼乐文化在春秋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选题的缘由、意义和研究方法。其次,在全面回顾《诗经·国风·邶鄘卫》研究史的基础之上,总结分析研究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本论文写作的基础。第一章题为“《邶》、《鄘》、《卫》的地望、分编”。先辨明“三监”与邶、鄘、卫之间并无对应关系,纠正长久以来以“三监”来指称邶、鄘、卫的错误观点,既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正名,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基础。然后考证出《邶》、《鄘》、《卫》分编始于汉代以前,四家诗均以之为三卷,绝非汉儒误分。在此基础之上,对《邶》、《郎》、《卫》分编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是根据音声曲调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编。第二章题为“周代礼乐文化与《邶》、《鄘》、《卫》美刺诗考论”。认为《淇奥》确为“美武公之德”的诗,从而驳斥了其他错误观点,指出该诗体现了武公时期礼乐文化的繁荣,并体现了西周礼乐建设由“武”到“文”、由“简”到“繁”的转变。《定之方中》体现了卫文公时期礼乐文化的中兴盛况,同时也显示了该时期礼乐与征伐并重的社会现实。《旄丘》为卫伯不修连率之职的反映,意味着周王朝“亲亲”纽带的松动,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分封制度亦遭到破坏。第三章题为“周代礼乐文化与《邶》、《鄘》、《卫》战争诗考论”。认为《雄雉》篇主旨为大夫悔仕于乱世,末尾一章为用诗之意,表明此诗曾用于讽谏。认为《伯兮》主旨应如《诗序》所言,为“卫宣公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事,体现了春秋初年周王室尚能纠合诸侯以征伐,卫国礼制虽遭破坏尚尊王崇礼。认为《邶风·击鼓》所言为“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伐郑”事,开创了诸侯联合伐某国的先河,从此王室对诸侯控制力衰弱。第四章题为“周代礼乐文化与《邶》、《鄘》、《卫》婚恋诗考论”。《芄兰》既不为刺惠公或其他在位之人的诗,也非刺童子被成人之服的作品,而是青年男女的赠答之诗,它反映了周代婚冠的重要礼俗。《木瓜》篇为反映青年男女投赠的诗,为周代贽见之礼的体现。鉴于婚姻与政治间的密切关系,《硕人》篇透露出齐、卫两国对于庄姜嫁卫的重视。《绿衣》主旨为讽刺嬖妾上僭的违礼行为,卫国嫡庶异位是卫国礼乐崩坏的具体显现,是周王室和卫国衰落的关键所在。《新台》是描写男女幽期密约时互相戏谑的诗,绝非“淫乱”之诗。《桑中》为青年男女幽约的诗,是社祀和高禖祭风俗的反映。第五章题为“《邶》、《鄘》、《卫》与殷、周文化的传承、演变”。首先,认为《邶》、《鄘》、《卫》传承了殷商文化尊神隆祀、崇武尚力的特点,演变之处在于变制度以“尊尊”原则为“亲亲”为原则,变文化的神权化属性为礼乐属性。其次,礼乐文化至武公时达到繁荣并发生演变,呈现出繁琐、僵化的特点,趋向保守;春秋之后至卫文公之前,传统礼制遭到僭越与破坏;文公时,礼乐文化得到中兴,礼演变为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为守国、行政、得民的根本原则。第六章题为“《邶》、《鄘》、《卫》的内容、艺术解读”。首先,指出《邶》、《鄘》、《卫》的特征是婚恋诗多且多男悦女之辞,其因在于卫商业的发展、殷商的女乐传统、卫国对礼乐制度的尊崇。其次,《邶》、《鄘》、《卫》章句结构与篇章结构处于十二《国风》和《雅》诗之间,呈现出过渡状态,并对产生此特点的原因进行探析。结语部分再次重申了该文的写作目的和主要观点,并谈了写作中的体会。附录乃本文在写作时所涉及到《邶》、《鄘》、《卫》部分诗篇的集校集注,是本文得以形成的研究基础。

二、表式信息题解法示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式信息题解法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手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性解释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解释
        2.1.2 科学解释
        2.1.3 教学性解释
        2.1.4 教学性科学解释
    2.2 教学性解释与理解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国外关于教学性解释的研究
    3.2 国外关于教学性科学解释的研究
        3.2.1 教学性科学解释的背景
        3.2.2 科学解释的框架
        3.2.3 关于教学性科学解释的实践研究
    3.3 国外关于教师解释活动的研究
    3.4 国内的相关研究
        3.4.1 国内关于解释活动的相关研究
        3.4.2 国内科学解释的框架
第四章 新手教师教学性解释水平的调查研究
    4.1 课堂观察核定表的设计
        4.1.1 观察对象
        4.1.2 教学性解释行为课堂观察核定表
        4.1.3 教学性解释行为调查结果
    4.2 调查问卷的研究设计
        4.2.1 调查问卷的对象
        4.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4.2.3 问卷调查结果
    4.3 教师教学性解释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新手教师教学性科学解释水平的调查研究
    5.1 .观察对象的确定
    5.2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5.3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5.3.1 观察结果
        5.3.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教师提高教学性科学解释能力的途径
    6.1 注意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形式和对话思维
    6.2 加强对教学性科学解释相关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
    6.3 教师的职前培养要融合学科教学知识
    6.4 教学中注意学科概念和原理的应用
    6.5 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有关教师教学性解释行为的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2)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目前的化学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1.1.2 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1.1.3 新高考考试模式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1.1.4 有效教学策略是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五星教学模式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2.4 研究课题的确定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准实验研究法
        1.5.4 数理统计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五星教学模式
        2.1.2 波纹环状开发模式
        2.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 理论依据
        2.2.1 系统科学理论
        2.2.2 细化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五星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建构
    3.1 五星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建构依据
    3.2 本土化的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设计
        3.2.1 学习需要的分析
        3.2.2 学习内容的分析
        3.2.3 学习者的分析
        3.2.4 确定学习内容
        3.2.5 定型教学设计
第4章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蕴含于化学单元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
    4.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蕴含于化学单元教学的教学流程
        4.1.1 阐明教学目标时定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完整任务
        4.1.2 学习新知识前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蕴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激活旧知
        4.1.3 学习新知识期间通过完成任务序列的学习领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示例新知
        4.1.4 通过对新知识的应用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用新知
        4.1.5 通过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学习升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融会贯通
    4.2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内容组织及蕴含的部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4.2.1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内容组织分析
        4.2.2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蕴含的部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
第5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证研究
    5.1 实验方案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教材
        5.1.4 实验时间
        5.1.5 实验过程
        5.1.6 实验数据处理方式
    5.2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单元教学实践
        5.2.1 学习内容的分析
        5.2.2 学习者的分析
        5.2.3 确定学习内容
        5.2.4 定型教学设计
        5.2.5 进行教学实践
第6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单元教学成效评价
    6.1 教学成效测试分析
        6.1.1 测试卷的编制
        6.1.2 测试卷的成绩结果及分析
        6.1.3 测试卷部分习题中蕴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
    6.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6.2.1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6.2.2 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6.3 教师访谈分析
        6.3.1 访谈提纲的编制
        6.3.2 访谈观点的结果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论文、获奖情况
致谢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三、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四、学习支架
        五、支架式教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全人教育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心流理论
第三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节 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及课堂教学的现状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第二节 对信息技术新课标相关规定及教学内容要求的分析
        一、对新课标中提出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分析
        二、新课标内容要求分析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
        三、以必修模块一为例落实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对应关系
    第三节 支架式教学设计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第四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
        一、尊重学生需求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二、以问题支架为主注重情境创设的原则
        三、支架设置适时适量和动态定制的原则
    第二节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支架介绍及类型划分
        一、学习支架介绍
        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支架类型划分
    第三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支架式教学设计流程
        一、学习目标分析
        二、支架设计
        三、情境设计
        四、教学活动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
第五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实验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选取
        二、实验目的与过程设计
        三、实验材料
    第二节 教学实验分析
        一、学生成绩数据分析
        二、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三、学生访谈情况分析
        四、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第三节 教学实践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水平考试模拟测试
附录 B:支架式教学设计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 C: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4)中学化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元认知技能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源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设计
2 理论基础
    2.1 元认知技能的研究概述
        2.1.1 元认知的背景及定义
        2.1.2 元认知与元认知技能
        2.1.3 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技能
        2.1.4 元认知技能的框架结构
        2.1.5 问题解决与元认知技能
        2.1.6 元认知技能的测量方法
        2.1.7 元认知技能的相关量表
    2.2 学困生的界定及其特点
    2.3 元认知技能与学生学业成绩
3 调查研究
    3.1 问卷的设计
        3.1.1 问卷题目的确立
        3.1.2 专家量表的确立
    3.2 问卷的初测
        3.2.1 初试对象的选择
        3.2.2 初试数据的处理
    3.3 问卷的正式测量
        3.3.1 被试的选择
        3.3.2 问卷的发放回收
4 研究结果
    4.1 问卷的信度分析
    4.2 学困生与学优生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元认知技能的差异性分析
        4.2.1 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计划准备性的差异性分析
        4.2.2 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意识性的差异性分析
        4.2.3 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方法性的差异性分析
        4.2.4 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执行性的差异性分析
        4.2.5 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反馈补救性的差异性分析
        4.2.6 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总结性的差异性分析
    4.3 各因素在六个维度上的横向对比
    4.4 研究的结论
5 教育启示与反思
    5.1 教育启示
    5.2 教育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元认知专家量表
    附录二 元认知技能问卷试测问卷
    附录三 元认知技能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四 自我认知问卷实录
    附录五 元认知专家量表实录
    附录六 元认知初试问卷实录
    附录七 元认知正式问卷实录
    附录八 各维度单因素多重比较

(5)高中生对物理图像语言的理解现状研究 ——以运动学物理图像理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1.1 听课引发的思考
        1.2 当前教学对物理图像语言的要求
        1.3 国际科学教育动态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1. 学生图像理解的研究
    2.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理解物理图像的要求
    3. 概念界定
        3.1 物理语言的界定
        3.2 物理图像语言的界定
三、对物理图像的理论探讨
四、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 测试目的
    2. 测试卷的选择与改编
    3. 选取测试对象
    4. 组织实施测试
    5. 测试卷的质量检测
        5.1 测试卷的难度
        5.2 测试卷的信度
        5.3 测试卷的效度
五、研究数据与结果分析
    1. 学生的图像理解现状
    2. 学生共同的典型错误分析
    3. 各个学校学生的图像理解具体情况
        3.1 A校学生的测查结果
        3.2 B校学生的测查结果
        3.3 C校学生的测查结果
        3.4 D校学生的测查结果
        3.5 E校学生的测查结果
    4. 对测查结果的对比及差异性分析
        4.1 示范校与非示范校间,学生图像理解的对比分析
        4.2 高一年级学生的图像理解的对比分析
六、结论与展望
    1. 本研究的结论
    2. 导致结论的原因探讨
    3. 对物理图像学习的建议
        3.1 师生要提升意识,重视物理图像的价值与意义
        3.2 从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两个方面,丰富学生对物理图像的认识
    4. 本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一 图像理解测试题
附录二 对一线物理教师及专家物理图像教学认识访谈提纲
附录三 各学校学生测试结果及具体选项结果分布
附录四 按指标分类后学生的测试结果得分

(6)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及分析结果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由
    第二节 认知任务分析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认知任务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认知任务分析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
        1.3.2 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在中学化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
        1.4.1 化学解题的研究意义
        1.4.2 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及分析结果的应用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认知任务分析
        1.1.1 认知任务分析的定义
        1.1.2 认知任务分析的流程
        1.1.3 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
        1.1.4 认知任务分析的优势与缺陷
    第二节 问题解决
        1.2.1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定义
        1.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1.2.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2.4 解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第二章 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
    第一节 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的内容
    第二节 中学化学解题过程的认知任务分析
        2.2.1 中学化学解题过程的认知任务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2.2.2 中学化学解题过程的认知任务分析案例
    第三节 中学化学成功解题的条件的认知任务分析
        2.3.1 中学化学成功解题的条件
        2.3.2 中学化学成功解题条件的认知任务分析及案例
    第四节 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的访谈调查
        2.4.1 访谈对象
        2.4.2 研究过程
        2.4.3 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在中学化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应用于中学化学解题教学的理论研究
        3.1.1 应用于中学化学习题的选编
        3.1.2 应用于中学化学解题失败的原因分析
        3.1.3 应用于中学化学解题程序的教学
    第二节 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应用于中学化学解题程序教学的个案研究
        3.2.1 “外显法”与“内隐法”的教学情况
        3.2.2 “讲授法”与“建构法”的教学情况
        3.2.3 “祈使句法”与“问句法”的教学情况
        3.2.4 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
    第三节 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应用的访谈调查
        3.3.1 访谈对象
        3.3.2 研究过程
        3.3.3 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成果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与成果
        4.1.1 理论方面
        4.1.2 实践方面
    第二节 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4.2.1 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
        4.2.2 认知任务分析结果在中学化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 郑樵、章学诚校雠学概念的界定
    三、 研究综述
    四、 论文的主要内容
    五、 研究方法与学术贡献
第一章 郑樵、章学诚校雠学溯源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校雠活动和相关成果
        一、 先秦诸子的校雠活动
        二、 早期学术着作
    第二节 汉代的主要校雠活动及其相关成果
        一、 向歆父子的校雠活动
        二、 综合校雠活动的典范
        三、 《汉书·艺文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目录成果
        一、 王俭《七志》
        二、 阮孝绪《七录》
    第四节 唐宋时期的主要目录成果
        一、 《隋志》
        二、 《群书四部录》、《古今书录》、《旧唐书·经籍志》
        三、 《新唐书·艺文志》与《崇文总目》
    小结
第二章 郑樵校雠学着作与思想
    第一节 郑樵学术特点及成就概述
        一、 郑樵及其生平
        二、 郑樵的学术特点和成就
    第二节 《校雠略》解析
        一、 郑樵《校雠略》的自我定位
        二、 《校雠略》的内容
        三、 《校雠略》中的“校雠之法”
        四、 《校雠略》的学术价值
        五、 《续通志·校雠略》和《清朝通志·校雠略》对《校雠略》的承袭
    第三节 《艺文略》、《图谱略》、《金石略》解析
        一、 《艺文略》解析
        二、 《图谱略》解析
        三、 《金石略》解析
    第四节 郑樵《校雠略》等着作所反映的校雠学思想
        一、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郑樵校雠学之核心
        二、 “求书之道有八”——郑樵校雠学之精义
        三、 “求书遣使校书久任论”——郑樵校雠学之卓识
        四、 “广古今而无遗”——郑樵校雠学的期望
        五、 “书有应释”、“有不应释”——郑樵校雠学之深意
    小结
第三章 章学诚校雠学着作与思想
    第一节 章学诚学术特点及成就概述
        一、 章学诚及其生平
        二、 章学诚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其成就
    第二节 《和州志艺文书》之《序例》与《辑略》解析
        一、 《和州志·艺文书序例》的编纂和主要内容
        二、 《和州志·艺文书辑略》的内容
        三、 《和州志·艺文书》所反映的校雠学问题
    第三节 《校雠通义》解析
        一、 《校雠通义》及其内容
        二、 《校雠通义》所反映的校雠学问题
    第四节 《论修史籍考要略》与《史考释例》解析
        一、 《论修史籍考要略》的内容
        二、 《史考释例》的内容
        三、 《史籍考》的相关问题
    第五节 章学诚《校雠通义》等理论着作的学术价值
        一、 章学诚《校雠通义》等理论着作所涵盖的学术思想
        二、 如何评定章学诚《校雠通义》等学术着作的贡献
    小结
第四章 从郑樵到章学诚:校雠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郑樵校雠学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一、 郑樵校雠学的特点
        二、 郑樵校雠学研究的局限
    第二节 章学诚校雠学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一、 章学诚校雠学研究的特点
        二、 章学诚校雠学研究的局限
    第三节 从郑樵到章学诚:校雠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 章学诚对郑樵校雠学思想的进一步申说
        二、 章学诚对郑樵校雠学研究的补充
        三、 章学诚对郑樵校雠学研究的纠谬
    小结
第五章 郑樵和章学诚的校雠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郑樵校雠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一、 历代学者对郑樵校雠学的评议和仿写
        二、 民国时期学者们对郑樵校雠学着作的评价
        三、 当代学者对郑樵校雠学着作的评价
    第二节 章学诚校雠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一、 清乾嘉后至晚清这一时期学者们对章学诚校雠学的评述
        二、 民国时期学者对章学诚校雠学的评述
        三、 当代学者对章学诚校雠学的评述
    第三节 《校雠略》与《校雠通义》的经典化
        一、 经典、经典化、学术经典的经典化
        二、 《校雠略》与《校雠通义》的经典化
        三、 对学术经典形成的思考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 ——以民国天津“四大报纸”副刊为中心(1928-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0.1.1 选题缘起
        0.1.2 研究对象、问题意识和时间断限的确定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厘定和已有研究成果举要
        0.2.1 核心概念的厘定
        0.2.2 关于副刊的研究
        0.2.3 关于中国都市文化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0.3.1 研究意义
        0.3.2 创新点
        0.3.3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天津报业的成长与“四大报纸”副刊的成熟
    第一节 近代天津报业的成长语境
        1.1.1 城市经济的曲折发展
        1.1.2 政治地位的起落浮沉
        1.1.3 发达的现代教育体系
        1.1.4 大俗大雅的城市文化景观
    第二节 天津报纸副刊的早期发展和逐步成熟
        1.2.1 近代天津的报业
        1.2.2 天津报纸副刊的早期发展
        1.2.3 天津报纸副刊的繁荣
    第三节 1920- 1930 年代的天津“四大报纸”副刊
        1.3.1 “小公园”里的大世界:《大公报》副刊的发展和成熟
        1.3.2 《益世报》副刊:从“益智粽”一枝独秀到各类副刊百花齐放
        1.3.3 作为后起之秀的《庸报》和《商报》副刊
        1.3.4 开民智与娱民心互不相妨:“四报”副刊的办刊特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市民·新城市:现代性的规训
    第一节 市民个体的现代化
        2.1.1 基本的科学素养
        2.1.2 健康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1.3 自信的人格和健全的思想
    第二节 家庭生活的文明与理性
        2.2.1 爱情:组织家庭的基础
        2.2.2 家庭生活的艺术化和科学化
        2.2.3 家庭育儿知识
    第三节 科学至上:市政服务与公共空间的建设——以《大公报·市政周刊》为中心
        2.3.1 都市的规划
        2.3.2 都市的市政服务及制度
        2.3.3 都市的文化和文化设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疏离·绞接:都市人群的日常生活世界
    第一节 形色生活:中上阶层的都市人生
        3.1.1 租界生活
        3.1.2 中间阶层和小康家庭
    第二节“贫民的呼号”:下层贫苦市民的都市经验
        3.2.1 外来游民
        3.2.2 城市贫民
    第三节 “另一个”都市:混混儿和妓女的非常世界
        3.3.1 混混儿江湖
        3.3.2 “卖笑的女人”129
    第四节 登报求捐:城市过客的“权力”——以《益世报·社会服务版》为中心
        3.4.1 登报求捐
        3.4.2 求捐与受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欲望·理性:都市的游乐与休闲
    第一节 欲望的乌托邦:“游艺”迷城
        4.1.1 西式游乐“争奇斗妍”145
        4.1.2 倍受追捧的中式传统游艺
        4.1.3 作为平民游乐场的“杂八地”
    第二节 欲望的另一面:新式知识青年的休闲活动
        4.2.1 踏青与都市人的“乡愁”
        4.2.2 公园:都市中的乐土
    第三节 全民的狂欢:节日消费与娱乐
    第四节 “我们要怎样的娱乐”:都市人主体性的回归与异化
        4.4.1 娱乐与自我:对人的主体性的追寻
        4.4.2 节制还是放纵:娱乐与国难的辩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信·焦虑:摩登男女的两性世界与情感生活
    第一节 追求自立与自新的新都市女性
        5.1.1 增加学识
        5.1.2 职业与自立
        5.1.3 婚姻自主
    第二节 关于爱情的公开检视
        5.2.1 爱情与理性
        5.2.2 憧憬与彷徨
    第三节 看与被看中的性别焦虑综合征
        5.3.1 摩登与政治:关于妇女装饰的论争
        5.3.2 “性的战争”:对女权运动的观视 214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副刊、都市与历史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9)基于数据仓库的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来源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2.1 决策的定义以及分类
        2.1.1 决策的概念
        2.1.2 决策问题的分类
    2.2 DSS的结构
        2.2.1 数据库子系统
        2.2.2 模型库子系统
        2.2.3 方法库子系统
        2.2.4 知识库
    2.3 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2.4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第三章 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数据仓库
    3.1 数据仓库概念的提出
    3.2 数据仓库的定义和特征
        3.2.1 数据仓库的定义
        3.2.2 数据仓库的特征
    3.3 数据仓库的结构
        3.3.1 数据仓库的数据结构
        3.3.2 数据仓库中的粒度
        3.3.3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组织
        3.3.4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3.4 数据仓库的设计
        3.4.1 数据仓库建模
        3.4.2 数据仓库的维度建模
        3.4.3 水稻精确栽培数据仓库维度建模
第四章 基于数据仓库的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4.1 项目的需求分析
    4.2 数据仓库的设计策略
    4.3 系统的整体框架
    4.4 系统开发环境
    4.5 系统功能设计
        4.5.1 数据管理模块
        4.5.2 系统管理信息
        4.5.3 信息查询管理模块
        4.5.4 决策支持模块
        4.5.5 系统人员管理模块
        4.5.6 报表统计
    4.6 模糊多目标决策
        4.6.1 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指标的数学模型
        4.6.2 水稻决策模块综合评估
        4.6.3 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
    4.7 水稻定量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整体模块图
    4.8 水稻精确栽培规范模式
    4.9 系统数据仓库设计
        4.9.1 水稻精确栽培管理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
        4.9.2 数据仓库的具体设计
第五章 基于数据仓库的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实现
    5.1. 开发环境、工具、技术路线
        5.1.1 开发工具和技术路线
        5.1.2 开发环境
    5.2 数据采集
        5.2.1 数据抽取
        5.2.2 数据转换
        5.2.3 数据装载
    5.3 数据部分实现
    5.4 数据分析实现
    5.5 系统实现
        5.5.1 系统登录界面
        5.5.2 系统主页面(如图5-1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项目情况

(10)《诗经·国风·邶鄘卫》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论题的研究方法
    四、本论题的创新点
第一章 《邶》、《鄘》、《卫》的地望、分编
    第一节 “三监”的指称与封地
    第二节 《邶》、《鄘》、《卫》分编时间
    第三节 《邶》、《鄘》、《卫》分编原因
第二章 周代礼乐文化与《邶》、《鄘》、《卫》美刺诗考论
    第一节 春秋时期卫国礼乐文化的繁荣与《卫风·淇奥》考论
    第二节 春秋时期卫国礼乐文化的中兴与《鄘风·定之方中》考论
    第三节 春秋时期方伯制度的衰落与《邶风·旄丘》考论
第三章 周代礼乐文化与《邶》、《鄘》、《卫》战争诗考论
    第一节 先秦征戍制度与《邶风·雄雉》考论
    第二节 周王室的衰落与《卫风·伯兮》考论
    第三节 周代分封制度的破坏与《邶风·击鼓》考论
第四章 周代礼乐文化与《邶》、《鄘》、《卫》婚恋诗考论
    第一节 周代婚冠之礼与《卫风·芄兰》考论
    第二节 周代贽见之礼与《卫风·木瓜》考论
    第三节 周代婚嫁制度与《卫风·硕人》考论
    第四节 周代嫡庶制度与《邶风·绿衣》考论
    第五节 先秦婚恋礼俗与《邶风·新台》考论
    第六节 先秦社祀、高禖祭制度与《鄘风·桑中》考论
第五章 《邶》、《鄘》、《卫》与殷周文化的传承、演变
    第一节 《邶》、《鄘》、《卫》与殷商文化的传承、演变
    第二节 《邶》、《鄘、《卫》与周代礼乐文化的演变
第六章 《邶》、《鄘》、《卫》内容与形式特征探析
    第一节 《邶》、《鄘》、《卫》的内容特征及成因探析
    第二节 《邶》、《鄘》、《卫》的结构模式及文本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表式信息题解法示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手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性解释现状的调查研究[D]. 王茗. 海南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星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 刘丹丹.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 韩月. 天津大学, 2019(06)
  • [4]中学化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元认知技能的差异性研究[D]. 余昭.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5]高中生对物理图像语言的理解现状研究 ——以运动学物理图像理解为例[D]. 马越. 首都师范大学, 2014(09)
  • [6]中学化学解题的认知任务分析及分析结果的应用研究[D]. 陈键.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4)
  • [7]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D]. 周余姣. 北京大学, 2013(10)
  • [8]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 ——以民国天津“四大报纸”副刊为中心(1928-1937)[D]. 李文健. 南开大学, 2012(08)
  • [9]基于数据仓库的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卜习栓.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7)
  • [10]《诗经·国风·邶鄘卫》考论[D]. 谷红丽. 首都师范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演示表格信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