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中五大臣的心声考证

《文选》中五大臣的心声考证

一、《文选》五臣音声类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珍[1](2021)在《《文选》五臣音注研究综述》文中提出目前,《文选》五臣音注研究主要涉及"五臣能否为音""五臣音注体例、音注形式变化、不同版本音注差异""五臣音系整理""五臣音注与《文选》解读"等4个方面,研究范围甚广,对后人的研究颇有助益,但也还有可以深化、改进之处。

杨优强[2](2020)在《唐代注释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时间、空间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存在千姿百态的式样。即使语言存在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也要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超前的思维、丰富的经历以及更为有效的工作的方法,等等。正因为人类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在历史上会出现很多致力于注释工作的学者,他们试图通过继承前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他们遗留的文献进行解读,以发挥这些文献的真正作用,回报当下、造福后人。这也就催生了注释工作的发展。论文立足于唐代丰硕的注释成果及后世学者对这些注疏成果的研究,分类研究,总结异同。因佛典和道教文献种类繁复,内容庞杂,在本篇论文不做讨论。除引言外,全篇共分五部分;论文整体结构为总分式,第一章总述注释学的相关问题,其余各章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为标准分别对唐代的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文献的注疏成果进行论述。其中,第二章为唐代学者对经部文献的注释,主要以《五经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等经部注疏作品为纬,以各经部注疏着作的注疏特色为经,勾勒出唐代经部文献注疏的基本面貌,展现其历史意义。其中涉及内容十分庞杂,常以摘录原始资料的方式展现某经的注释特色。因我国传统文化一直以经部为主,故本章节的内容较其他章节更为丰富。第三章为唐代学者对史部文献的注释,主要以《汉书注》《史记正义》《史记索隐》为纲,书写了唐代史学在注释领域的发展历程。《史记》《汉书》作为“二十四史”的前二史,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颜师古的《汉书注》、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在诸多注释制作中也是出类拔萃者,对其进行梳理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前二史在唐代的基本状况,还有助于把握史学发展的动态,“辨章学术,考境源流”。第四章为子部文献的注疏研究。一直以来,子部收录内容最为庞杂,也最为丰富。本章节选取唐代子部文献注疏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两部作品,杨倞的《荀子注》和成玄英的《庄子疏》,并以此来管窥唐代子书注释的特色。第五章为集部文献注释,唐代的集部文献注疏成果中,最为着名者当属《文选》李善注和《文选》五臣注,因此本章节以“李注”和“五臣注”为中心展开论述唐代集部文献的注疏成效。南宋之后,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刊,成为《六臣注文选》,后世多以合刊本流行,单行本较少。但是本章节为唐代集部文献注释的研究,故以李善注、五臣注为契,分而治之,探究其注疏特色。

苏鹤立[3](2019)在《日本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研究 ——以《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为中心》文中认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了自先秦至齐、梁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七百多篇作品,文体涉及赋、诗、诏、表等近四十类。《文选》成书后影响深广,不断有人为其作注,尤其是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成为士子学习诗赋的范本,甚至与经书并列。后世对《文选》及其注文的研究,涉及版本、校勘、音韵、文体多个方面。《文选》东传至日本后,在江户时期大量出现刊本,并有文人在行间用假名给《文选》解释文意,标注读音,可以称之为“附注型音注”;明治之后则出现了书名包括《文选》的各类“字引”书,可以称之为“字典型音注”。本文围绕这两类音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两书,找寻日本江户明治时期《文选》音注的标记特色、语音特点以及与传统中国李善音注、五臣音注的互动联系。全篇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的内容是绪论,主要介绍《文选》音注的中日研究背景、日本汉字音及其音韵演变,为全文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的内容是日本江户明治《文选》音注及其表记系统,从介绍日本《文选》版本、江户时期刊本出现后的音注材料入手,归纳出两大类的《文选》音注类型,并引出两本代表性的书籍作为研究对象,说明书中汉字音的假名表记方法。第三章以中古音系为参照,分别归纳了两书各声母下辖的字及音注,并统计出每个声母的主要假名书写形式。第四章则是统计各韵母下辖的字及音注的主要书写形式,对于一些特殊的音注形式,从古音、谐声系统、《文选》六臣音注等方面试图加以说明。第五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归纳两书音注的声韵特点,分析其中汉音、吴音、新汉音的语音层次,解释以两书为代表的两类《文选》音注的音注差别。此外,这章还从一字多音的现象入手,展示两书的假名音注对《文选》李善、五臣音注的借鉴学习的关系,说明日本江户明治《文选》音注材料在日本汉字音研究、《文选》音研究以及《文选》东传史上的特殊价值。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

韩丹[4](2018)在《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探源》文中指出取陈八郎本与正德本及奎章阁本正文中的音注进行比较,发现陈八郎本与正德本不同的音注,透露出陈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钞本时期的面貌;陈八郎本无而正德本有的音注在各卷中呈递减趋势,可能是在版刻中删削的;陈八郎本有而正德本无的音注则散见于各卷,盖承其底本而来。陈八郎本音注对五臣版本演变及中古时期单个音注的研究都有其独特价值。

高博[5](2018)在《正德本《昭明文选》音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朝鲜正德四年(1509)本《五臣注文选》中的全部音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校勘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归纳出了正德本音注的体例,使用反切系联法、音注类比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正德本音注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将其与陈八郎本音注、《宋本广韵》《宋刻集韵》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对比,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论。正德本中共有音注7326条,其中反切3964条,直音3034条,声调标注328条,含标注叶(协)韵的音注共计85条,去重后,共有有效音注5583条,其中有效反切3253条,有效直音2146条,有效声调标注184条,从总体上看,其声、韵、调系统显示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规律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正德本音注共有50个声类,245个韵类,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其声、韵、调系统中所体现出的特征与隋唐时代其它重要语音资料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注音形式及用字大部分与陈八郎本等重要《文选》版本相一致。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正德本音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五臣音注的原貌。此外,通过与其它文献资料的对比可知,正德本音注中亦含有明显的经后人修改过的痕迹。部分音注体现了隋唐以前语音系统的特点,这说明正德本音注具有一定的“存古”性质。通过比较研究可知,陈八郎本中有193条音注为正德本所无,正德本中则有565条音注为陈八郎本所无。统计数据表明,陈、正两版本音注与诸韵书的差异程度在伯仲之间。两版本音注不存在孰优孰劣、哪个更接近“五臣注原貌”的问题。在“恢复五臣音注原貌”这一研究课题上,两个版本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正德本音注的语音系统在轻重唇分化、浊音清化及韵类分合等方面与《博雅音》音系有着非常高的相似性,而两者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又多与其他同时代语音资料所反映的音系特点不同。据此,我们推测五臣在给《文选》注音时,极有可能参考了曹宪等人的研究成果。黄侃曾指出,“(五臣音注)直音反切间用,又绝类《博雅音》之体”,从音系特征来看,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赵清泉[6](2017)在《明末赵宦光音学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说文长笺》是明末学者赵宦光花费毕生精力研究《说文》的成果,作于陈第《毛诗古音考》的同时,此书虽作为《说文》学着作流行於世,而其中亦包含着诸多音学思想,学界对其研究仍显不足,本文正是以其音学理论为切入点,对材料大力搜集,并以古音学为重点、方言学和等韵学为补充,深入探析其音学理论。本文共分爲六部分。绪论部分交代文章的写作原由、材料选取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则交代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并对赵宦光的个人生平、交游状况及《说文长笺》版本及体例作了介绍。而通过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等三章主体研究,对赵宦光的古音学理论和方法、方言学理论和方法、等韵学理论和方法等作了深入细致分析。第二章,首先从赵宦光古音学的研究材料和方法谈起,对他引用的诸多材料首先作一番交代,以期能对其古音学研究有感性直觐的认识。其後,我们重点讨论其谐声观,如他对谐声的基本认识、谐声层级和谐声系列、“谐切合一”、“古今异读”等。第三节从声、韵、调三方面考察赵宦光对古音的认识,其中如“东江合韵”“四声未定”等甚可借鉴。第四节则侧重绍介徐蒇、吴元满、段玉裁三位学者的古音学研究,分别详述三位学者的谐声观、语音史觐、古声调论、材料运用等,并以此与赵宦光的古音研究逐一作对比,还援引桑绍良《青郊杂着》的古音思想作旁证,据此认爲:谐声觐上,自宋至明清,学者们的谐声认识一脉相承;语音史观上,赵宦光已有明确的语音史分期观念,且以“古今异读”来解释汉、唐、今谐声读切不同的现象;从声调上来说,赵宦光“四声未定”的古声调观,与陈第等学者一致,是明末学者们的古音声调共识;从材料上来说,赵宦光援引丰富,还引证佛典,是明末居士佛教“援佛入儒”的表现。第三章,主要是撷取《说文长笺》中能够反映方言基本觐及反映北音、吴音语音特征的材料作爲我们的重要关切点。一方面,他认爲方俗有时可作爲反映谐声和语音的材料,其甚至与官家语对举;另一方面,他又秉持“正音”的观念,对方俗的改字、譌读表示出讥讽的态度。二、三两节分别从声、韵、调三方面对反映北音、吴音的材料作了各方面分析,最後选取《等韵图经》、《声韵会通》及《山歌》作北音和吴音的语音代表,并最後与《说文长笺》作相关对比。据此发现:1、关於明末北音,赵宦光忠实记录了疑、影、喻合流爲零声母、浊上变去、“中州无入”和清入字北音多读去声等语音事实;2、阔於明末吴语,声母上是保留浊音的28声母系统,匣喻不分、日母和微母文白读、“痹防”保留重唇;韵母上歌模合流、支微入虞、臻曾梗等韵摄的韵尾合一;浊上不归去声、保留入声韵尾,而[-t][-k]尾合流。而这些语音特征均可与其同时的代表音系相印证,赵宦光所记录的材料忠实可信。第四章以《说文长笺》和《悉昙经传》作爲赵宦光等韵学思想的材料,对其等韵学基本思想和实践作了充分论述。他对反、切和反切来源有不同的认识,受仁淖公的影响,他认爲门法不当立。他还对“五音”的用字、相配格局作了调整,理据是五阶和五音必须语音上密切相关,因而改动爲宫配咢音、商配舌音、角配唇音、徵配齿音、羽配喉音。对韵母分类,他认爲可分爲中声、内声、外声,实际是从韵尾角度作出的分类,此外,他还从主元音侈敛的角度分韵母爲内声、外声。声调上,他从吴方音“上声绝然有二”出发,设立了“展声”。最後,通过与桑绍良、乔中和等明末等韵学者的对比,认爲三者都顺应了时音实际、等韵思想作出变化的“审时派”等韵学家。最後,我们对其音学得失作了总结,认爲他在古音上谐声理论成绩突出,多种研究材料相结合以考求古音的研究方法、方言和等韵研究都顺应语音变化实际,这些均值得称道。但是,不足之处仍有:还留有“叶韵”或“通转”的影子,仍未能彻底摆脱前人观念的影响;对古音标准认识尚且模糊,以今律古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完整系统的诗经韵脚归纳,更没有析出古韵分部。启示有:必须树立合理的语音时地观、采用正确可靠的材料和研究方法、结合语音实际扎实考据。

宋展云[7](2017)在《诗教传统与刘履《选诗补注》诗学诠释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履《选诗补注》具有选本与补注相结合的诠释体式,其选篇精严,尤以"体制古雅,意趣悠远"为准则,独特的诠释体式为其诠释旨趣奠定了基调。在先秦两汉儒家诗教传统以及宋代理学家诗教观的共同影响下,《选诗补注》形成了以"本于性情,关于世教"为核心的诠释旨趣,刘履重视对诗歌意旨及比兴内涵进行解释,并以此宣扬其诗教理念。刘履将道德修养、现实劝诫、性情感发等纳入世教范畴,扩大了传统诗教观的内涵。《选诗补注》以比兴说诗的诠释方式,对中国诗歌诠释史有着教化与曲解并存的双重影响,需要作出全面而客观的历史评价。

周晓利[8](2016)在《《文选》李善注徵引郭璞《尔雅注》考》文中研究指明自南朝梁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又名《昭明文选》)问世以来,《文选》的研究便成为一门显学,并由此诞生了文选学。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文选》,古人早就意识到要为《文选》作注了。其中,主要的就是被我们所熟知的李善注。对於《文选》李善注的研究工作自然也成为文选学的一部分,自然也包括对李善注引书情况的研究。虽然,早有学者对《文选》李善注中的郭璞《尔雅注》进行了研究,但是统计情况各有不同,分析也有待深入。本文首先对《文选》李善注徵引的郭璞《尔雅注》情况,进行详尽地爬梳,共得165条(其中重复33条)有效材料。其次,将徵引的内容(包括音、义两方面)与周祖谟先生《尔雅校笺》以及《宋本广韵》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此考究出李善所见郭璞《尔雅注》版本与我们今天所见版本的异同,以及在语音上、释义上所发生的变化。本文分为五章进行了探讨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意义、研究材料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文选》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的概况进行说明。第三章对《文选》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注音部分展开分析。第四章对李善注引用郭注《尔雅》释义特点进行探讨。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归纳得出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时在注音、释义上均根据晋代到唐代语音、训释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了灵活的徵引;从整体上看李善所用郭璞《尔雅注》版本与今本郭璞《尔雅注》差别不大。

徐朝东,仝正涛[9](2016)在《敦煌世俗文书中舌头、舌上音问题之讨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调查唐五代敦煌世俗文书中的音切与异文别字材料发现,7世纪初以后不管北方方言还是南方方言的语音材料中,端组和知组的分化都已经基本完成了,而泥娘合并则是普遍的语音特征。敦煌写本《文选音》《俗务要名林》中存在舌头音与舌上音混切,是属于抄写的缘故,不是古音的残留。

邸宏香[10](2015)在《1950年以来《昭明文选》注音韵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昭明文选》注的音韵研究,自1950年以来共有论着六十余篇(部),其研究范围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李善注、五臣注及《文选音决》的声类、韵类、韵律等方面。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文选》音注音韵研究的经验,便于新世纪选学音韵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发展。

二、《文选》五臣音声类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选》五臣音声类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文选》五臣音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五臣能否为音的讨论
二、五臣音注体例、音注形式变化、不同版本音注差异的探讨
三、关于五臣音注音系整理
    (一)音系整理的版本选择
        1. 认为陈八郎本更适合音系整理
        2. 认为正德本更适合音系整理
    (二)音系整理
四、关于五臣音注与《文选》解读
五、结语

(2)唐代注释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实证法
        (二)分类法
        (三)校勘法
        (四)比较研究
        (五)历史研究法
第一章 注释学概述
    第一节 注释与注释学
        一、注释的内容
        二、注释的术语
        三、注释的意义
    第二节 注释学的发展脉络
        一、唐前注释学的发展概述
        二、唐代注释情况概述
    小结
第二章 经书注释
    第一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一、《周易正义》
        二、《尚书正义》
        三、《毛诗正义》
        四、《礼记正义》
        五、《春秋左传正义》
    第二节 贾公彦及其《周礼疏》《仪礼疏》
        一、《周礼疏》
        二、《仪礼疏》
    第三节 杨士勋的《春秋榖梁传注疏》和徐彦的《春秋公羊传注疏》
        一、杨士勋《春秋榖梁传疏》
        二、徐彦《春秋公羊传疏》
    第四节 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和唐玄宗的《孝经注》
        一、李鼎祚《周易集解》
        二、唐玄宗《孝经注》
    小结
第三章 史书注释
    第一节 颜师古《汉书注》
        一、有据可校,无据存疑
        二、注音释义,考释文字
    第二节 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
        一、司马贞《史记索隐》
        二、张守节《史记正义》
    小结
第四章 子书注释
    第一节 杨倞《荀子注》
        一、声义并举,训释词义
        二、释义之下,并行校勘
        三、阐微释义,多有不当
    第二节 成玄英《庄子疏》
        一、训释句意,探求庄意
        二、旁引他书,论证释义
        三、词义训释,多有不同
    小结
第五章 集部注释——以《文选注》为中心
    第一节 李善注《文选》
        一、征引繁富,注释精详
        二、事义兼释,体例严明
        三、精于音义,详于校勘
    第二节 五臣注《文选》
        一、关注“述作之由”
        二、训释音义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日本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研究 ——以《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选》音注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文选》中国注本音注研究
        二、《文选》日本训点音注研究
    第三节 日本汉字音及音韵演变
        一、古代日语的音韵系统
        二、古代日语的语音演变
        三、本文使用的日语音节表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江户明治《文选》音注及其表记系统
    第一节 日本《文选》版本概述
        一、旧抄本
        二、刊本
    第二节 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的主要类型
        一、附注型音注
        二、字典型音注
    第三节 《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的音注表记
        一、《文选音注》简介
        二、《增字文选字引》简介
        三、两书的音注表记法
第三章 《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的声母系统
    第一节 唇音
        一、帮母
        二、滂母
        三、并母
        四、明母
        五、音注分析
    第二节 舌音
        一、端知母
        二、透彻母
        三、定澄母
        四、泥娘母
        五、音注分析
    第三节 牙音
        一、见母
        二、溪母
        三、群母
        四、疑母
        五、音注分析
    第四节 齿音
        一、精庄章母
        二、清初昌母
        三、从崇船母
        四、心生书母
        五、邪禅母
        六、音注分析
    第五节 喉音
        一、影母
        二、云以母
        三、晓母
        四、匣母
        五、音注分析
    第六节 半舌音和半齿音
        一、来母
        二、日母
        三、音注分析
第四章 《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的韵母系统
    第一节 止摄
        一、支韵
        二、脂韵
        三、之韵
        四、微韵
    第二节 遇摄
        一、模韵
        二、虞韵
        三、鱼韵
    第三节 蟹摄
        一、哈韵
        二、灰韵
        三、泰韵
        四、皆韵
        五、佳韵
        六、夬韵
        七、祭韵
        八、废韵
        九、齐韵
    第四节 效摄
        一、豪韵
        二、肴韵
        三、宵韵
        四、萧韵
    第五节 果摄
        一、歌韵
        二、戈韵
    第六节 假摄
    第七节 流摄
        一、侯韵
        二、尤韵
        三、幽韵
    第八节 通摄
        一、东屋韵一等
        二、东·屋韵三等
        三、冬·沃韵
        四、钟·烛韵
    第九节 江摄
    第十节 臻摄
        一、痕韵
        二、魂·没韵
        三、真(臻)·质(栉)韵
        四、谆·术韵
        五、欣·迄韵
        六、文·物韵
    第十一节 山摄
        一、寒·易韵
        二、桓·末韵
        三、删·辖韵
        四、山·黠韵
        五、元·月韵
        六、仙·薛韵
        七、先·屑韵
    第十二节 宕摄
        一、唐·铎韵
        二、阳·药韵
    第十三节 梗摄
        一、耕·麦韵
        二、庚·陌韵
        三、清·昔韵
        四、青·锡韵
    第十四节 深摄
    第十五节 咸摄
        一、覃·合韵
        一、谈·盍韵
        三、咸·洽韵
        四、衔·狎韵
        五、盐·叶韵
        六、严·业韵
        七、凡·乏韵
        八、添·帖韵
    第十六节 曾摄
        一、登·德韵
        二、蒸·职韵
第五章 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的语音地位及价值
    第一节 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的语音特点
        一、声母
        二、韵母
    第二节 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的语音层次问题
        一、汉音
        二、吴音
        三、新汉音
        四、宋音
    第三节 从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看汉语语音演变
        一、声母对韵母演变的影响
        二、韵母对声母演变的影响
        三、韵头对韵母演变的影响
    第四节 从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看六臣音注
        一、一字多音多义
        二、一字多音
        三、通假字
        四、其他情况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陈八郎本异于正德本的音注
    (一)刻印讹误
    (二)同注异写
    (三)异注同音
    (四)异注异音
        1. 陈八郎本与《广韵》音不同,可能是语音演变的反映,正德本则多与《广韵》同。
        2.《广韵》两读,陈八郎本与正德本分别注其一音,如:(1)两读之义相同
    (五)小结
二、陈八郎本比正德本缺少的音注
    (一)异于古钞本
    (二)异于杭州本
    (三)小结
三、陈八郎本比正德本多出的音注
    (一)异于李善本音注
    (二)同于古钞本
    (三)同于奎章阁本
    (四)同于赣州本校语
    (五)小结
四、余论

(5)正德本《昭明文选》音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五臣注《文选》概说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四)《文选》五臣音注研究概况
一、正德本音注的体式和校勘
    (一)正德本音注的体式
    (二)正德本音注的校勘
二、正德本音注与陈八郎本音注比较研究
    (一)正德本有而陈八郎本无
    (二)陈八郎本有而正德本无
    (三)两版本音注在反切切语用字上的差异及简要分析
    (四)两版本音注在直音用字上的差异及简要分析
    (五)两版本音注中调类标注不同的音注
    (六)两版本音注在内容、形式上的其他主要差异
三、正德本音注声类系统研究
    (一)范例
    (二)正德本音注声类系统研究
    (三)正德本音注声类分析
    (四)正德本音注声类总表
四、正德本音注韵类系统研究
    (一)范例
    (二)正德本音注韵类系统研究
    (三)正德本音注韵类分析
    (四)正德本音注韵类总表
五、正德本音注声调系统研究
    (一)概说
    (二)总体分布情况
    (三)规律和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正德本《文选》叶韵音注总表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6)明末赵宦光音学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明代音学理论的相关综述
        一、明代古音学的简要概述
        二、明代方言学的简要概述
        三、明代等韵学的简要概述
    第三节 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材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赵宦光与《说文长笺》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赵宦光其人
        一、生平简介
        二、交游情况
    第三节 《说文长笺》版本
    第四节 《说文长笺》体例
        一、目录编排
        二、正文体例
第二章 赵宦光的古音学研究
    第一节 赵宦光古音学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金石古文
        二、诗文协句
        三、谐声
        四、声训
        五、释典
        六、等韵(音理)
    第二节 赵宦光的古音谐声观
        一、基本谐声观
        二、谐声层级与谐声系列
        三、“谐、(读)、切合一
        四、古今异读
    第三节 赵宦光对古音声、韵、调的认识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四节 赵宦光与其他学者古音学研究的比较——兼论“上承徐蒇、吴元满,下启段玉裁”
        一、徐蒇的古音观
        二、吴元满的古音观
        三、段玉裁的古音学
        四、徐蒇、吴元满、赵宦光、段玉裁古音学比较
第三章 赵宦光的方言研究
    第一节 对方言的基本认识
        一、对方音的认识
        二、对方俗的认识
    第二节反映北音的时音材料
        一、声母
        二、声调
    第三节 反映吴方言的时音材料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四节 赵宦光与其他学者方言研究的比较
        一、明末南北两大代表音系
        二、明末方言语音——以《山歌》为例
        三、《等韵图经》《声韵会通》《山歌》《说文长笺》方言学比较
第四章 赵宦光的等韵学研究
    第一节 赵宦光对等韵的基本认识
        一、反切
        二、门法
    第二节 赵宦光对等韵学声、韵、调运用
        一、声母—五音
        二、韵母—中声、内声、外声
        三、声调—展声
    第三节 赵宦光与其他学者等韵研究的比较
        一、桑绍良《青郊杂着》
        二、乔中和《元韵谱》
        三、桑绍良、赵宦光、乔中和等韵学理论相关比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解题
    附录二 凡例
    附录三 吴都法乘
    附录四 书影
後记

(7)诗教传统与刘履《选诗补注》诗学诠释论(论文提纲范文)

二“本于性情, 关于世教”:情志与诗教融合的诠释旨趣
三“穷居学道, 渊源关闽”:诗教传统与理学思想影响下的诠释视域
四“奢言比兴, 附合支离”:教化与曲解并存的双重影响

(8)《文选》李善注徵引郭璞《尔雅注》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郭璞及其《尔雅注》版本流传
第一章 李善注徵引郭璞《尔雅注》概况
    第一节 李善注重复徵引郭注《尔雅》情况
    第二节 李善注徵引郭注《尔雅》与今本郭注异同比较
第二章 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注音特点研究
    第一节 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注音部分与今见郭音异同比较
    第二节 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注音特点
第三章 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释义特点研究
    第一节 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与今本郭注释义异同比较
    第二节 李善注引郭璞《尔雅注》释义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1950年以来《昭明文选》注音韵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选》注的语音材料挖掘
    1.音注材料挖掘
    2.“旧音”研究
    3.音切训读研究
二、《文选》注的音系研究
    (一)专书音注研究
        1.李善注音切研究
        2.五臣注音切研究
        3.《文选音决》音切研究
        4.敦煌《文选》残卷音切研究
    (二)音注的声韵研究
        1.声类研究
        2.声母对比研究
        3.韵类研究
        4.韵律研究
        5.协韵研究
    (三)音注的音系性质研究
        1.李善音系
        2.五臣、六臣、《文选音决》音系
三、结语
附录:(按时间为序)
    一、专着:
    二、博硕论文:
    三、期刊论文:

四、《文选》五臣音声类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文选》五臣音注研究综述[J]. 陈小珍. 丽水学院学报, 2021(01)
  • [2]唐代注释学研究[D]. 杨优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日本江户明治《文选》音注研究 ——以《文选音注》和《增字文选字引》为中心[D]. 苏鹤立. 厦门大学, 2019(08)
  • [4]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探源[J]. 韩丹.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8(02)
  • [5]正德本《昭明文选》音注研究[D]. 高博. 长春师范大学, 2018(02)
  • [6]明末赵宦光音学理论研究[D]. 赵清泉. 武汉大学, 2017(06)
  • [7]诗教传统与刘履《选诗补注》诗学诠释论[J]. 宋展云. 文学遗产, 2017(02)
  • [8]《文选》李善注徵引郭璞《尔雅注》考[D]. 周晓利. 贵州师范大学, 2016(08)
  • [9]敦煌世俗文书中舌头、舌上音问题之讨论[J]. 徐朝东,仝正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10]1950年以来《昭明文选》注音韵研究综述[J]. 邸宏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5(04)

标签:;  ;  ;  ;  ;  

《文选》中五大臣的心声考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