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改善外科临床工作的唯一途径

基础研究是改善外科临床工作的唯一途径

一、基础研究是提高外科临床工作的必由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顾立强[1](2021)在《坚持传承 鼓励创新 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文中指出为谋划显微外科进一步普及与提高的举措,《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坚持传承,鼓励创新,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创办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重点打造显微外科学术交流的新品牌;着力培养致力于显微外科一线工作的中、青年骨干,发现新人、培育骨干、壮大队伍、造福人民;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为创办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杂志不懈努力。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可持续发展出力,为中国显微外科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学术大家庭添彩。

瞿申红,翁敬锦,韦嘉章[2](2020)在《广西地区2010~2020年鼻咽癌防治概况与未来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疾病,在广西地区普遍高发。鼻咽癌防治的重点在于早诊早治。2010年以来广西鼻咽癌防控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进一步加强鼻咽癌的发病基础研究,完善发病流行病学的登记统计,提高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的早诊率,探索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是广西鼻咽癌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未来广西鼻咽癌防控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赵恩昊,庄捷,曹晖[3](2020)在《“全健康”理念指导下外科医师培养模式转型和方向调整再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际,"全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而医学教育的模式和内涵也要适时转变,尤其是在"全健康"理念下的外科医师培养模式转型和方向调整更要未雨绸缪,先行一步。重视外科历史人文教育,医院精神和科室文化的传承,具备包括公共卫生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素养,并完成由"科研型"向"转化型"和"研究型"外科医师的转型,同时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掌握学术交流的主导权,都将成为未来外科医师培养的创新模式。

王玲玲[4](2021)在《基于转化医学的数据管理服务——以华盛顿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转化医学正以其独特的研究理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传统医学研究,科学数据管理作为转化研究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在阐述转化医学内涵与研究意义以及与图书馆数据管理的关系、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开展针对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华盛顿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UWHSL)推进多机构合作促进临床数据管理实践,从机构设置、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国外实践对国内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支持服务的启示。

唐洁[5](2020)在《W公司的价值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以F系列冠脉支架为例》文中提出医疗高值耗材因产品价格昂贵,对于操作者的专业要求度极高,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心脏冠脉支架在高值耗材中长期占比最大,单品价格较贵,使用患者人数众多,是高值耗材的典型代表产品。近年来,多方面的原因促使本土制造的F系列冠脉支架必须探寻新的营销方式。医保政策层面上,持续了10年的新医改逐年深入医疗各领域,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与入院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医保控费政策陆续出台;患者层面上,对产品的认可不仅源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和优势,同时也受到该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上,国产支架制造工艺日新月异,但在营销能力上始终与国际厂商有较大的差距,品牌认可度逊色于进口产品。W公司作为国产医疗器械三大厂商之一,已具备较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如何保持继续的增长态势、增加竞争优势、提升顾客满意度成为了下一阶段营销的重点,现行的F系列支架价值营销策略急待更新与完善。研究F系列冠脉支架的价值营销策略,对于国产高值耗材的营销方式优化和转变有着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顾客价值理论为切入点,梳理了顾客价值概念以及运用顾客让渡价值模型为分析框架,进行了冠脉支架顾客让渡价值的研究。另外对医疗器械宏观营销环境以及波特五力模型对冠脉支架微观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目前F系列冠脉支架的价值营销问题,通过价值链分析,规划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化F系列支架的价值营销策略。本研究从实际出发,希望可以探索出更实用的、可执行性强的价值营销策略,从而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做贡献;另一方面,推动企业积极创新,真正使患者与相关群体获益,助力改善中国医疗环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汪新宇[6](2019)在《小金胶囊血清药物化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小金胶囊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人工麝香、制草乌、木鳖子、枫香脂、乳香、没药、当归、五灵脂、地龙及香墨十味药以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散结消肿、化淤镇痛等功效。临床上用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乳腺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治疗。然而,小金胶囊的体内成分尚未研究,主要成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尚未明确。这些基础研究的缺乏,限制了小金胶囊作用基础的进一步阐释,更阻碍了小金胶囊的产业化与国际化。目的:本研究以疗效明确的中药复方小金胶囊为研究对象,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研究小金胶囊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阐明小金胶囊的体内物质基础;基于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研究小金胶囊多成分的体内变化规律,为临床药物应用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全文基于中药复方体内化学成分研究,以期为小金胶囊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使小金胶囊在临床上更大程度地发挥疗效,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方法:(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结合UNIFITM软件的多数据处理方法对小金胶囊移行入血成分进行全面表征。通过检索数据库及查阅相关文献建立小金胶囊化学成分数据库,将自建数据库导入UNIFI软件,并将给药血样、空白血样质谱数据导入软件,根据小金胶囊化学成分的准确分子量,并与标准品及文献数据的对比从而快速筛选入血原型成分。在入血原型成分明确的基础上,采用UPLC-Q-TOF-MSE结合UNIFITM软件的代谢产物预测功能,对小金胶囊的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定性研究。(2)以HPLC-MS/MS为检测仪器,建立同时检测6种小金胶囊入血原型成分(乌头原碱、准噶尔乌头碱、里奥林、AKBA、KBA、蚯御素)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3)雌性SD大鼠通过注射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小金胶囊单次灌胃给药后,在预设的时间点眼底静脉丛采血,HPLC-MS/MS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体内6种原型成分的血药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阐述小金胶囊主要药效成分在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建立了小金胶囊各单味药材总共850种化学成分数据库,经UNIFI平台数据匹配处理,最终从小金胶囊给药大鼠血清中共鉴定包括生物碱类、三萜酸类、呋喃磺酸类等28种原型成分。随后,经UNIFI数据处理平台的代谢产物预测功能,选取相应的Ⅰ相以及Ⅱ相代谢反应类型,最终鉴定出29种代谢产物。入血成分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反应为脱乙酰基化、脱水、氧化、葡萄糖醛酸化、磺酸化等;(2)建立的同时测定6种小金胶囊入血原型成分的HPLC-MS/MS的分析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后表明该方法灵敏、稳定可行。(3)研究发现,三种乌头碱类生物碱虽然结构类似,但在药代动力学参数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准噶尔乌头碱出现双峰现象。AKBA、KBA均为五环三萜酸类化合物,与AKBA相比KBA表现出更快的吸收与消除速率,但都出现双峰现象。本研究是首次表征蚯御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体内检测出较高的浓度,给药后2.125 h达到药峰浓度,24 h完全清除,表现出双峰现象。结论:本研究通过小金胶囊大鼠体内成分分析,鉴定了57种入血成分,阐明了小金胶囊的体内物质基础,明确体内活性成分。建立了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阐明了乌头原碱、准噶尔乌头碱、里奥林、AKBA、KBA和蚯御素6种原型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小金胶囊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数据参考。

李昱卓[7](2018)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一流学科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全面推行“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肩负起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带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提高所在地区医疗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使命。本文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在一流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公共管理学中管理创新的系列理论,就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如何克服地域环境劣势、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落实“四位一体”西部人才战略、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全面发展亚学科、建立区域专科联盟、推行“互联网+医疗X”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创新措施对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探究,总结出了一套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具有普适性的一流学科建设特色化可行方案,以期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学科建设参考借鉴。

裴立东[8](2018)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医疗建筑作为医学行为和医疗活动的载体,其发展和演进最为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医学模式的转变。转化医学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建筑分支类型,萌芽于2000年代末,其出现也是受到了近年兴起的转化医学模式的影响。建筑作为行为载体,其发展会滞后于所承载的职能活动,因此从转化医学模式的内在需求入手,揭示转化医学活动所适应的载体功能空间体系,成为了建筑学领域所应承担的课题。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转化医学中心承载内容的现行模式研究,以及与转化医学中心相关建筑设计研究的内容,明确了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据此确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方向和着眼点,即转化医学中心的功能要素组成、功能关系判定和功能体系构建。上述三项内容既是独立的研究点,又存在由点及面的层层递进关系。同时,根据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本体的解析,挖掘出功能研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并以此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出核心研究内容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转化医学专家与转化医疗建筑设计专家的访谈与问卷,是本研究论据支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相关专家的行为体验、实践经验和设计感悟,寻求对转化医学中心建筑功能要素的有效把控,以及对要素之间衔接关系的总体判断。这在转化医学中心建筑兴建初期,设计理论尚无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这些信息和数据,一方面能够对转化医学中心功能要素的采集和推导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生成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需的原始数据序列,参与功能要素关联度的计算,为最终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提供量化参考。转化医学中心功能要素采集、功能关系判定和功能体系构建,是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的研究过程,功能要素采集为功能关系判定提供基本因子,功能关系又成为功能体系构建的基础。首先,通过对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案例、转化医学模式的分析,采集、推导功能要素项,并以相关专家的评判对其进行修正和优化;同时根据后续功能关系研究的需求,确定影响功能要素关系的各项因素,形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所需的因子序列。其次,将调研数据对应带入因子序列,生成原始数据序列集合,并选取适当的无量纲处理方法将数据序列无量纲化;进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模型公式计算出功能要素间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并带入初始的评分数值,得出功能要素在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关联数值。最后,参考功能关系判定的综合关联值及其优先级划分,构建各类职能组团(相同职能组团、相近职能组团、不同职能组团以及特殊功能要素)的分项功能结构关系,并根据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理念,以及转化医学流程所包含的环节,具体划分出必需型功能要素、联合型功能要素和外延拓展型功能要素,构建出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的简单模式、复合模式与全面模式,完善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理论,指导实际项目建设。

樊代明[9](2017)在《HIM,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由之路》文中指出整体整合医学(简称整合医学)正式提出已经7年了。整合医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本文从空间健康学、人间健康学和时间健康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整合医学的核心理念——整体观,并分析了医学形势发生的十大转变及其所导致的十大矛盾,还从十个方面着手介绍了整合医学整合的对象及方法,以期实现整合医学的发展目标。

范冬清[10](2017)在《科学精英汇聚与一流大学成长》文中指出科学精英的汇聚与一流大学的成长是一个相互支持、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尽管科学精英的汇聚能够促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成长是普遍得到承认的一个命题,然而,科学精英的汇聚如何促进大学的提升,一流大学的成长又如何推动科学精英的汇聚,即科学精英汇聚与一流大学成长的内在协同机理较少被系统阐述。当前无论是先发型国家还是后发型国家都在国家层面实施一流大学战略,对全球科学精英的竞争愈发激烈。理顺科学精英汇聚与一流大学成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一方面以科学精英的汇聚为切入口,能较好地呈现一流大学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与重要影响要素;另一方面以高等教育强国,尤其是美国为例,阐释与归纳出科学精英汇聚与一流大学成长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对中国的“双一流”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研究表明,从历史视角来看,科学进入大学启动了现代大学的发展,科学精英的产生及汇聚助力研究型大学成长为一流。二战后科学精英从欧洲转向美国集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集群的迅速发展相同步。从20世纪90年代起,主要来自于中国与印度的S&E早期精英汇聚于美国的一流大学。美国是全球科学精英首选的目的地,也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与科学中心。欧洲多数发达国家同时显示出较高的迁入及迁出比例,欧洲大学在排名榜单上占据第二集团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将科学精英回流及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举措,处于积极追赶过程中。从科学精英与现代大学的交互机制来看,二者相互契合与匹配,科学精英产出社会资本、学术资本与物质资本,推动一流大学成长;一流大学通过政府稳定巨额的资助、良性的大学治理、卓越的人才集聚平台以及注重清除对家庭及个人迁移障碍等行为汇聚科学精英。从制度上看,学科制度上注重学科治理中的专业权力、强调R&D经费可用度、发展跨学科、鼓励科学文化,通过学科与院系的协同主体作用,在“底部沉重”的大学组织内实施有效汇聚,直接驱动学科发展与创新。大学制度上实施高效合理的招募引进、职业晋升、学术能力评价、捐赠讲席制度,既优化精英群体动态结构,又扩充工作岗位数量,使得大学达到成长的最优态。加之,移民、政治、经济、文化为科学精英提供宽松包容的环境,也为大学成长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在“双一流”背景下,须重构我国科学精英汇聚与研究型大学成长的关系,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目标。

二、基础研究是提高外科临床工作的必由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础研究是提高外科临床工作的必由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地区2010~2020年鼻咽癌防治概况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鼻咽癌防控的基础研究
2 鼻咽癌的发病登记
3 鼻咽癌的早诊早治
4 鼻咽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4.1 肿瘤放疗
    4.2 肿瘤化疗
    4.3 肿瘤生物治疗
    4.4 外科手术治疗
    4.5 肿瘤个体化治疗
    4.6 复发和转移鼻咽癌的诊治
    4.7 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处理
5 广西鼻咽癌防治工作的未来展望

(3)“全健康”理念指导下外科医师培养模式转型和方向调整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全健康”理念下外科医师培养将更重视外科历史人文教育和医院精神、科室文化传承
2“全健康”理念下外科医师培养需要内外兼修及公共卫生知识的多学科综合素养
3“科研型”向“转化型”、“研究型”外科医师的转型和培养
4外科医师培训逐渐走上“全健康”理念下的国际化路线
5构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全流程”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对于质量控制的意义
6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外科医师培训途径和模式的改变带来的冲击

(4)基于转化医学的数据管理服务——以华盛顿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转化医学的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1.1 转化医学的兴起与发展
    1.2 转化医学与图书馆数据管理的关系
2 基于转化医学的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实践与研究述评
    2.1 转化医学的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理论研究
    2.2 基于转化医学的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实践研究
3 华盛顿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的实践
    3.1 服务内容和特色
    3.2 服务保障
4 启示
    4.1 应需而生,开辟数据服务新视野
    4.2 协同创新,推进多部门多元服务
    4.3 科学管理,促进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
    4.4 因地制宜,推进优秀实践本土化

(5)W公司的价值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以F系列冠脉支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价值营销理论
        2.1.1 顾客价值理论
        2.1.2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2.2 价值链理论基础
        2.2.1 价值链理论基本概念
        2.2.2 价值链内容
        2.2.3 价值链在价值营销中的运用
    2.3 理论分析框架
第3章 冠脉支架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因素
        3.1.2 经济因素
        3.1.3 社会因素
        3.1.4 技术因素
        3.1.5 环境因素
        3.1.6 法律因素
    3.2 微观环境分析
        3.2.1 冠脉支架简介
        3.2.2 冠脉支架中国市场规模及预测
        3.2.3 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3.2.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6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7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3.3 F系列冠脉支架营销情况分析
        3.3.1 公司简介
        3.3.2 冠脉营销部门组织架构
        3.3.3 F系列冠脉支架营销情况
        3.3.4 W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第4章 F系列冠脉支架价值营销问题
    4.1 目前实施的价值营销问题
        4.1.1 产品价值——产品线不全
        4.1.2 服务价值——服务支持不全面
        4.1.3 形象价值——专业品牌形象逊色于进口产品
        4.1.4 人员价值——与医生沟通能力层次不齐
        4.1.5 货币成本——中间环节过多层层加价
        4.1.6 时间成本——特殊型号产品订货周期长
第5章 F系列冠脉支架价值营销策略优化
    5.1 优化价值链环节
    5.2 提升产品价值
        5.2.1 研发冠脉支架新品
        5.2.2 开发冠脉介入产品
    5.3 提升服务价值
        5.3.1 开展基层青年医师专业教育项目
        5.3.2 关注技术支持服务
        5.3.3 提供细致的经销商培训
        5.3.4 加强患者关怀
    5.4 提升人员价值
        5.4.1 设置大客户销售团队
        5.4.2 加强销售人员培训
    5.5 提升形象价值
        5.5.1 策划专业学术活动
        5.5.2 建设特色品牌
    5.6 降低货币成本
        5.6.1 降低经销商服务费率
        5.6.2 逐渐推广直销模式
    5.7 降低时间成本——完善特殊产品订货流程
第6章 F系列冠脉支架价值营销策略实施与保障
    6.1 方案实施过程
        6.1.1 方案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批
        6.1.2 协同公司财务进行预算规划
        6.1.3 冠脉营销内部明确职责
    6.2 实施保障
        6.2.1 技术保障
        6.2.2 设施保障
        6.2.3 内控保障
        6.2.4 资金保障
第7章 总结与不足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6)小金胶囊血清药物化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小金胶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 灌胃样品的制备
        2.3 血清样品的制备
        2.4 分析条件
        2.4.1 色谱条件
        2.4.2 质谱条件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实验结果
        3.1 样品前处理优化
        3.1.1 给药剂量优化
        3.1.2 采血时间点优化
        3.1.3 前处理方法优化
        3.2 液相条件优化
        3.3 质谱条件优化
        3.4 小金胶囊入血原型成分鉴定
        3.5 小金胶囊体内代谢产物鉴定
        3.5.1 三萜酸类结构代谢产物
        3.5.2 呋喃磺酸类结构代谢产物
        3.5.3 乌头碱类生物碱结构代谢产物
    4.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金胶囊中6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1.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置
        2.2 血浆样品前处理
        2.3 分析条件
        2.3.1 液相条件
        2.3.2 质谱条件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特异性考察
        2.4.2 线性考察
        2.4.3 定量下限考察
        2.4.4 精密度考察
        2.4.5 准确度考察
        2.4.6 基质效应考察
        2.4.7 稳定性考察
    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金胶囊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体内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 小金胶囊灌胃溶液的配制
        2.3 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2.4 给药剂量
        2.5 血浆样品的采集
        2.6 样品前处理与质谱采样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实验结果
        3.1 乳腺增生模型的确证
        3.2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4.本章小结
全文讨论与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全文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一流学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学科建设特点和研究现状
    (一)学科建设的特点
    (二)学科建设问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技术路线
四、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管理创新理论基础
五、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学科建设现状探究
    (一)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硬件水平低
    (二)学科领军人才、技术骨干缺乏
    (三)科研支撑平台薄弱
    (四)学科内部发展不平衡,亚学科分化程度低
    (五)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资源利用率低
    (六)学科对外交流机会少,技术和理念更新缓慢
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一)“四位一体”的西部人才战略
    (二)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三)全面发展亚学科,提升解决疑难病的能力
    (四)建立区域专科联盟,全面落实分级诊疗
    (五)“互联网+医疗X”:提升学科知名度,搭建新型交流平台
七、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一流学科建设访谈提纲
附录B:对照研究组建设现状说明
附录C:对照研究组数据分析汇总表
致谢
作者简历

(8)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社会需求与转化医学兴起
        1.1.2 政府导向与建筑平台启建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转化医学中心
        1.2.2 转化医学模式
        1.2.3 相关医疗建筑
        1.2.4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研究基础解析与理论框架建构
    2.1 转化医学中心解析
        2.1.1 现状分析
        2.1.2 组织特征
        2.1.3 现存问题
        2.1.4 桎梏反思
    2.2 转化医学模式解读
        2.2.1 医学研究模式
        2.2.2 职能构成模式
        2.2.3 人员构成模式
    2.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2.3.1 上层理论
        2.3.2 自身特性
        2.3.3 计算步骤
        2.3.4 模型公式
    2.4 理论模型建构
        2.4.1 研究内容的特征解析
        2.4.2 理论方法适用性分析
        2.4.3 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专家访谈与调查问卷框架设计
    3.1 价值定位
        3.1.1 访谈的价值与意义
        3.1.2 问卷的价值与意义
    3.2 对象选择
        3.2.1 调研对象类型
        3.2.2 调研对象素质
        3.2.3 调研对象数量
    3.3 调研内容
        3.3.1 访谈提纲预设
        3.3.2 问卷内容设计
    3.4 结果处理
        3.4.1 访谈结果的整理归类
        3.4.2 问卷数据的信效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要素采集及影响因素确定
    4.1 功能要素特性与灰色原理
        4.1.1 功能要素差异明显
        4.1.2 功能要素数量众多
        4.1.3 功能要素关系复杂
    4.2 功能要素采集与验证整合
        4.2.1 功能要素的灰白定位
        4.2.2 从典型建筑案例采集
        4.2.3 由转化医学模式推导
        4.2.4 据专家访谈结果修正
    4.3 理想模式与单项影响因素
        4.3.1 参考序列与目标序列的映射
        4.3.2 理想模式的定位
        4.3.3 影响因素的提取
        4.3.4 影响因素的筛选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联数值计算及结果层级处理
    5.1 因子序列集合的生成
        5.1.1 功能要素与影响因素代号指定
        5.1.2 无关联要素的判定与数据剔除
        5.1.3 示例要素选取与因子序列生成
    5.2 功能要素关联值计算
        5.2.1 数据无量纲处理
        5.2.2 灰色关联度计算
        5.2.3 综合关联值计算
    5.3 综合关联值层级处理
        5.3.1 关联数值整理归类
        5.3.2 小占比数据段合并
        5.3.3 各段数据分析定位
        5.3.4 关联数值层级划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功能分项结构及完整体系构建
    6.1 相同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1.1 转化治疗与护理功能要素组群
        6.1.2 基础研究与试验功能要素组群
        6.1.3 其它少要素项的功能要素组群
    6.2 相近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2.1 转化医疗功能要素组群
        6.2.2 传统医疗功能要素组群
        6.2.3 转化与传统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3 不同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3.1 医疗与非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3.2 各类型非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4 特殊要素功能结构构建
        6.4.1 医疗服务向特殊功能要素组群
        6.4.2 综合服务向特殊功能要素组群
    6.5 功能体系整体模式构建
        6.5.1 职能性质划分定位
        6.5.2 功能体系简单模式
        6.5.3 功能体系复合模式
        6.5.4 功能体系全面模式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HIM,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由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缺整体观医将不医
    1.1 空间健康学
    1.2 人间健康学
    1.3 时间健康学
2 医学缺发展观医将不准
    2.1 从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变
    2.2 从营养不良向营养过剩疾病转变
    2.3 从器质性疾病向功能性疾病转变
    2.4 从受生物影响向受社会影响转变
    2.5 从年轻性疾病向老年性疾病转变
    2.6 从单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转变
        2.6.1 对依赖检测设备作病因病理诊断的挑战
        2.6.2对治疗目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方法的挑战
        2.6.3 对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挑战
        2.6.4 对疾病研究方法的挑战
    2.7 从单器官疾病向多器官疾病转变
    2.8 从早期疾病向晚期疾病转变
    2.9 从简单疾病向复杂疾病转变
    2.1 0 从疾病治疗向延年益寿转变
3 医学缺医学观医将不顺
    3.1 科学化与人文性
    3.2 现代化与现实性
    3.3 国际化与民族性
    3.4 智能化与真实性
    3.5 规范化与灵活性
    3.6 理论化与实用性
    3.7 精准化与整体性
    3.8 躯体化与心理性
    3.9 医疗化与自愈性
    3.1 0 普求化与可供性
4 医学缺整合观医将不灵
    4.1 医学与自然
    4.2 医学与社会
        4.2.1 上医治国, 优越的社会制度与国民健康的整合
        4.2.2 中医治人, 良好的经济状况与国民健康的整合
        4.2.3 下医治病, 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国民健康的整合
    4.3 医学与营养
    4.4 医学与养生
    4.5 医学与工程
        4.5.1 医学与工程的整合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出路
        4.5.2 工程与医学的整合是医学发展的助推器
        4.5.3 医工整合可以创立新疗法
    4.6 医学与语言
        4.6.1 语言与医学的整合能增强患者的自愈力
        4.6.2 语言与医学的整合能增强患者对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依从性
        4.6.3 语言与医学的整合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4.6.4 语言与医学的整合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4.7 中医与西医
    4.8 医学与药学
        4.8.1 医药的紧密整合
        4.8.2 重新审视找有效靶点的科学方法
        4.8.3 大力提倡整合药学方法
        4.8.4 加快加强生物药的研究
        4.8.5 加强老药新用的研究
    4.9 基础与临床
    4.1 0 专业与专科
5 结语

(10)科学精英汇聚与一流大学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目标、概念界定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一流大学成长中科学精英汇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个人—组织契合理论
        一、P-O fit理论概述
        二、对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动力学理论
        一、系统思考动力学理论概述
        二、对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三节 组织资本与个人资本理论
        一、组织资本理论概述
        二、个人资本理论概述
        三、对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二章 一流大学科学精英产生与汇聚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与大学科研职能的萌发
        一、科学家角色的出现与确立
        二、大学科研职能的萌发
    第二节 科学精英的产生与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一、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二、科学精英的产生与流动
    第三节 科学精英的汇聚与世界一流大学集群的形成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集群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含义
        二、科学精英在美国的集聚状况
        三、黄金时代:美国研究型大学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科学精英汇聚促进一流大学成长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科学精英社会资本提升大学声誉的机制分析
        一、科学精英与一流大学的契合关系
        二、科学精英声誉机制助推大学成长为一流
    第二节 科学精英学术资本实现大学职能的机制分析
        一、科学精英推动一流大学的科研
        二、科学精英推动一流大学研究生及职业生涯早期科学家培养
    第三节 科学精英物质资本助力大学成长的机制分析
        一、科学精英驱动一流大学在创新联动中捕获发展机会
        二、科学精英通过教学与科研促使大学获得不菲物质资本
第四章 一流大学吸引科学精英汇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政府对一流大学R&D的巨额资助
        一、政府为一流大学科研付费的动机
        二、政府为一流大学科研付费的力度
        三、付费背景下政府促进科学精英朝一流大学集聚的机制
    第二节 良性的大学治理
        一、一流大学搭建良性治理架构以吸引及挽留科学精英
        二、一流大学平衡学术商业化与科研自主以保护科学精英少受干扰
    第三节 卓越的人才集聚平台
        一、一流大学与科学精英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利于人才集聚
        二、科学精英之间的互惠关系有利于人才类聚
        三、科学精英在一流大学达到一定阈值会稳定类聚行为
    第四节 家庭结构及个人因素约束流动得以消减
        一、家庭因素对科学精英流动的约束作用
        二、个人因素对科学精英流动的约束作用
        三、家庭结构及个人因素约束流动得以消减的途径
第五章 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学科制度分析
        一、学科治理:大学内外部治理中专业权力的发挥促进科学精英集聚
        二、学科资助:R&D经费可用度与科学精英集聚存在正向相关
        三、学科构建:跨学科(IDR)推动科学精英集聚
        四、学科运行:科学文化与院系管理文化的共生促进科学精英集聚
    第二节 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大学制度分析
        一、科学精英招募引进制度
        二、科学精英学术职业晋升与薪酬制度
        三、科学精英学术能力评价制度
        四、一流大学私人捐赠讲席制度
    第三节 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制度环境分析
        一、科学精英汇聚的跨国格局及动因分析
        二、高等教育强国的精英移民制度分析
        三、一流大学汇聚科学精英的政治环境分析
        四、一流大学汇聚科学精英的经济环境分析
        五、一流大学汇聚科学精英的文化环境分析
第六章 科学精英汇聚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情况
        二、我国一流大学科学精英汇聚的国际比较
        三、我国一流大学综合性人才竞争力国际比较
    第二节 科学精英的汇聚决定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成败
        一、系统思考:科学精英汇聚决定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成败
        二、驱动之驱动:我国研究型大学汇聚科学精英的背景及路径分析
        三、间接之驱动:科学精英汇聚愿景是我国大学改革的源动力
    第三节 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实现科学精英汇聚的关键
        一、改善大学内部治理,打造利于精英汇聚的扁平式生态
        二、完善大学外部治理,打造有利于精英汇聚的保护式生态
        三、打破学术界-产业界行业分隔,营造利于精英汇聚的开放式生态
    第四节 科学精英队伍的国际化是我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研究型大学科学精英国际化的现状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科学精英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科学精英国际化的可能解决路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基础研究是提高外科临床工作的必由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坚持传承 鼓励创新 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J]. 顾立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1)
  • [2]广西地区2010~2020年鼻咽癌防治概况与未来展望[J]. 瞿申红,翁敬锦,韦嘉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12)
  • [3]“全健康”理念指导下外科医师培养模式转型和方向调整再思考[J]. 赵恩昊,庄捷,曹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7)
  • [4]基于转化医学的数据管理服务——以华盛顿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为例[J]. 王玲玲. 图书馆论坛, 2021(02)
  • [5]W公司的价值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以F系列冠脉支架为例[D]. 唐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6]小金胶囊血清药物化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汪新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医院一流学科建设问题研究[D]. 李昱卓. 兰州大学, 2018(02)
  • [8]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D]. 裴立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9]HIM,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由之路[J]. 樊代明. 医学争鸣, 2017(03)
  • [10]科学精英汇聚与一流大学成长[D]. 范冬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  ;  

基础研究是改善外科临床工作的唯一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