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教学标本的管理

骨性教学标本的管理

一、骨性示教标本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巨积辉[1](2019)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多因为脱套的皮肤缺损或毁损,很难通过吻合血管的方法进行原位再植术,根据手术的复杂、难易程度,其治疗大致分为残端修整、再植、皮瓣修复、再造四个时期。要完全恢复伤指的外形和功能又要尽量减少供区的损伤的确非常困难,目前患者对于修复后的外形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用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仍是修复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法,如果不考虑对供区损伤导致的不足,其方案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修复水平,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但是由于切取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造成足趾个数的缺失,加重了供区的损伤,逐步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难题。为了减少供区的损伤问题,我们将脱套伤的拇指或手指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修复,提出分区修复的概念,即将拇手指的创面分为背侧和掌侧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修复。针对拇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除了达到覆盖创面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脱套指的指腹及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针对手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第二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覆盖创面和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趾腓侧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指腹、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我们于2012年开始临床上应用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开展了多种足部瓦合皮瓣修复的术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在保留甲瓣和第二趾甲皮瓣可以恢复伤指完美外形的基础上,避免了供区足趾个数缺失的问题,获得了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脱套伤伤情的判断及手术方案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要确定缺损的面积、几何形状以及术中的组织瓣的设计,单靠术者的经验或者简单的一些测量工具,不能做到精确的术前设计,有时在手术中间已经切开供区皮肤时发现血管变异,被迫改变手术方案,造成了新的损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临床迫切的需要能够显示术前伤情、供区血管结构、术中可视化的设计等三维图像系统,改变传统的临床医生培训模式,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术前设计、手术过程的虚拟仿真,并在实际皮瓣切取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脱套伤情,建立三维的伤情数字化显示,做到精准化的手术设计、达到减轻供区损伤的目的。本研究结合了临床影像学技术、计算机医学技术、解剖学、皮瓣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建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分区重建,精确测量需要的组织量及几何形状;利用3D-DSA动脉造影技术明确足部供区组织瓣的血供类型、是否存在变异等,为精确的手术设计切取提供依据;并在临床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重建:探讨利用CT扫描图像数据采集,Arigin 3D Pro,Materialise Magics软件制作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重建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采用分区修复的理念将脱套指的皮肤重建为掌侧、背侧两部分,为精准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可视化的前提。选取一侧新鲜上肢标本,行CT扫描结合软件完成未损伤的手部数字化重建。制作拇指掌指关节平面,示指远指间关节平面,中指近指间关节平面,环指掌指关节平面皮肤脱套伤模型。CT扫描脱套伤模型,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采用医学影像软件Arigin 3D Pro,对脱套手指及脱套皮肤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及脱套皮肤的数字化重建,将其切割为掌侧、背侧两个部分,测量所需要的皮肤面积及形状。将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与软件制作模型的数据导入GraphPad Prims 7进行统计学分析,比照重建数据的准确性。并对三维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手术的皮瓣设计。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1-4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获得了清晰、立体的皮肤脱套伤结构及可视化的三维图像模型,脱套伤平面定位准确,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能够有效地显示肌腱及指骨的解剖结构。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分割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尤其是对脱套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为脱套皮肤的分区设计确定提供可视化的前提。获得脱套皮肤的实际数据及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提示软件制作模型的各项数据与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探讨应用3D-DSA造影技术、重建软件对足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足部瓦合皮瓣组合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可行性;应用重建的瓦合皮瓣血管数字化模型,结合第一部分已经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情模型,术前模拟仿真手术设计、切取,为精准切取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可视化的三维图像。选取3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采用3D-DSA造影,数据导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构建足部血管三维图像。结合前期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根据构建的血管信息分别设计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趾腓侧皮瓣、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足背动脉皮瓣三类方法,数字化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虚拟仿真操作,并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成功获取到足部动脉、静脉血管相关数据及3D图像,获得了清晰的立体的足部血管结构及可视化的、可以360°旋转的图像,准确的构建出本研究所需要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固有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走行、口径、形态分布等,尤其是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血管的变异情况,为临床上应用瓦合皮瓣提供了精准的术前设计依据。基于DSA造影与设备自带的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重建的瓦合皮瓣,可以根据足部血管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由组合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模型,并可以术前模拟切取,对临床精确手术设计及切取提供便利。第三部分研究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临床应用:对于8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患者,术前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脱套伤数字化设计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缺损皮肤掌侧、背侧分割,测量所需要的掌背侧皮肤覆盖面积,下肢3D-DSA造影,所得数据传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三维重建足部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设计趾背侧甲皮瓣与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瓦合来修复拇指,设计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并在数字化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通过CT扫描重建了拇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应用三维软件对缺损皮肤掌侧、背侧进行分割、测量。8例均行下肢3D-DSA造影,并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重建了足部动脉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分别设计了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修复拇指、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的方法,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手术模拟,术中设计切取瓦合皮瓣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8例均得到精准的瓦合皮瓣修复,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供区植皮均完全成活,1例供区行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者,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随访4~17个月,修复后的拇手指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S2~S3+,外形逼真,按照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评定,均属优。足部供区植皮满意,1例轻度色素沉着,其余无色素沉着,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及破溃现象,不影响患者行走。通过以上研究,成功构建了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能够清晰、动态、立体的显示脱套伤的结构特点。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切割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简单、快捷、直观的进行分区皮瓣设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设计,为临床上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了直观的、立体的、数字化的前提,尤其是对修复脱套伤所需要的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外形的构建,使手术设计更加直观、充分。基于3D-DSA造影技术与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相结合可准确、有效地构建足部血管的数字化设计,整个的构建过程能准确的显示出足部的血管分型、口径、形态学分布及变异情况。可以满足临床上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设计需要,可以使术者在术前即能轻松获取所需皮瓣的面积与形状、足部血管的信息,有助于术前规划,使手术设计更加精准化。临床上采用CT扫描重建伤情数字化设计,供区足部3D-DSA造影三维可视化重建足部血管,设计了多种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术式,可以在术前明确足部血管信息、模拟手术操作以及精准的显微外科修复,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的损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陈进良,袁华,冯剑楠,宫林海[2](2018)在《影响DR双下肢全长拼接技术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影响数字化X线摄影双下肢拼接技术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拼接技术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PACS系统中进行双下肢全长摄影进行质量控制前后各100例图像,通过对拼接图像的质量和下肢力线等进行分析,比较质量控制前后图像优质率和重摄率的差异。结果双下肢全长摄影质量控制前100幅:甲级片55幅、乙级片38幅、丙级片7幅,甲级片率为55%,下肢力线测量准确率81%,重复摄影率33%;质量控制后图像100幅:甲级片75幅、乙级片25幅、丙级片0幅,甲级片率为75%,下肢力线测量准确率98%,重复摄影率5%。质控后拼接图像质量得到很大提升,甲级片率提升20%,重复摄影率下降28%,下肢力线测量准确率提升17%。结论 DR全长拼接摄影有必要对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质控后图像质量明显提升,对骨科开展下肢各种矫形手术的术前、术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安月勇[3](2017)在《翻转课堂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运动系统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相一致,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讨改进其教学模式,使翻转课堂科学地融入到我国中职教学中,以顺应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以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解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一方面从理论上研究分析中职解剖学课程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从教学实际出发,调查分析中职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分析论证了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从解剖学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前期调查看,中职学生存在诸多学习问题,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得到解决。中职教师制作微视频的知识和能力较强,可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障。中职学校在网络终端方面和在教学资源方面均能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支持。还从学生、教师和条件三方面研究分析了影响中职开展翻转课堂的主要因素。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结合中职解剖学课程特点,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的设计依据、原则和中职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从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三方面提出了翻转课堂基本要件的设计策略。从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活动策划与指导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师角色定位。以《解剖学》的运动系统一章为例,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结果表明:1)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创建适合中职学生的运动系统微视频库、采集骨标本电子图像,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证学生的课下学习需要;其次需要开放解剖学实验室,便于学生做中学;三是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形态学课程特点,增加填图、绘图等自我检查形式,以加强学生对形态学结构的识记。2)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1);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主动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参与提问、解决学习困难、到实验室观察标本等方面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实践前;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在访谈中任课教师认为,运动系统比较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可促进中职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业完成能力和学习自信心等。通过理论分析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证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解剖学教学,并总结出在中职解剖学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9+6二阶段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祖莉,郭金栋[4](2015)在《护理操作导向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传统讲授示教、模拟护理操作和PBL教学相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人)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对照组(5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结课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2%以上的护生对三段式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三段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法更适合于高职护生解剖实验教学。

邱荣晖[5](2014)在《解剖学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解剖学是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解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后续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在整个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建立开放式实验室,采用针对性说教法,举办标本实践技能大赛,建立数字化多媒体共享平台,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方式,笔者对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陈惠[6](2013)在《人体标本的分类及意义》文中认为人体标本是指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使用的整体或局部的人体标本。根据书籍、教材和文献将人体标本进行分类,对更好地保护和使用人体标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惠,李立新,赵岩,江会勇,钱隽[7](2013)在《人体标本的分类、使用与观察》文中指出观察人体标本是学习和研究人体结构最有效的途径,合理使用人体标本能提高教学效果。为充分发挥人体标本优势,分类人体标本,总结使用和观察标本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人体标本的分类人体标本是指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使用的整体或局部的人体的标本。目前人体标本的种类繁多,有铸型标本、塑化标本、断层标本、局部标本、

宋跃帅[8](2012)在《立体视觉技术在耳显微外科的应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耳显微外科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基本都深藏于颞骨中,自身体积细小精微,形态多变而不规整。此外,许多颞骨内的结构,如:面神经、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乙状窦等,行程绵延曲折、空间跨度较大,且与颅底、颅内、腮腺、上颈部等周围区域内的结构或直接沿续、或位置关系密切。因而,人们对耳显微外科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常常是触之不及、窥之不见,难以建立直观、形象而具体的空间感受,学习和熟练掌握的难度较大。此外,目前应用于耳显微外科临床及解剖的图片及视频基本都是二维的,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术者所看到的真实术野是具有丰富的立体信息的。相对于原始的立体术野,二维媒体丢失了许多关键的立体信息,这些立体信息在辨识解剖结构、确定解剖方位等方面非常重要,当手术中遇到因出血或正常结构被破坏而导致解剖标志不清时这些立体信息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以恰当的方式保存和再现原始术野的立体信息,如何以最佳的角度展示耳显微外科涉及的解剖结构和解剖操作过程,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目的:探索将立体视觉技术应用于耳显微外科的方法;探索以立体的表现形式展示颞骨内解剖结构及解剖操作的方法。方法:调查研究现有的多种立体视觉重建解决方案,并结合耳显微外科临床工作特点筛选可以应用于耳显微外科的立体视觉重建解决方案;在解剖及手术工作中验证选定的立体视觉重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最终选定的解决方案进行规范化、流程化处理;开展规范的、系统的颞骨解剖,并按规范化流程采集并制作颞骨解剖和颞骨三维重建的立体素材,并通过合适的方式重现原始术野的立体信息。结果:我们成功的将立体视觉技术应用于耳显微外科,制定了适用于耳显微外科、并可推广至其他相关领域的立体视觉重建解决方案。基于此方案,我们对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重建系统所涉及的设备、软件、采集及制作方法等各个部分都进行了规范化、系统化处理,形成了与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重建方案相匹配的软、硬件系统。我们按规范化的流程采集了1.2万余幅颞骨解剖及颞骨三维重建素材,制作了624幅高质量的颞骨解剖和颞骨三维重建立体图,而且这些立体图可以源源不断的增加并能保持持续更新,从而使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重建系统具备了临床实用价值。在现有技术手段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探索性的开发了耳显微外科立体电视监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实现本地及局域网内的立体实时监控,初步显现出其临床实用价值。结论: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技术可以应用于耳显微外科。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信息重建系统集成度高、操作简单、并能够很好的保存并重现原始术野的立体信息。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重建解决方案具备相当的临床实用价值。

张友旺[9](2011)在《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体会》文中提出《运动解剖学》是体育院校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形态科学,必需借助标本、模型、多媒体设备等设施,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是影响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武汉体育学院加强了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改善了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对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作了一总结。

邱峰[10](2011)在《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文中提出迈入21世纪,人类更加关注自身的卫生健康与生命,由此,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从临床诊断到手术治疗,还是从医疗设备到医疗理念均发生了沧桑巨变。目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技能培养正在酝酿一次全新的革命,即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三维图形图像、自动控制与导航、机器人、生物化学以及核技术等同传统临床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催生了先进的临床医疗理念、方法、手段和设备。尽管医疗设备日趋精密、智能、高效,医疗系统也正在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迈进,但是任何现代高、精、尖、新的诊疗技术均无法替代医务工作者实际的临床基本诊疗技能。因此,如何对医务工作者(包括在读医学生)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已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①它也是当今全球医学教育领域中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研究目标上,论文从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以及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视音频、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医务人员和医学院的学生在临床理论知识学习、问诊、体检、常规操作、医患沟通、综合分析、以及危重病例处理等临床技能的实际要求,探索临床医学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有效模式及途径,并设计与实现能支持这一要求的远程临床技能培训平台。为兵团临床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行有益尝试。在研究内容上,论文重点梳理了临床医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远程临床医学教育的国内外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讨论了不同的学习理论与模式:如米勒的金字塔医学模型、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PBLI)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认知学徒模式、以及协同学习理论等。结合网络通信、多媒体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医疗技术,针对远程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支持远程临床技能培训的新模式,基于新模式来设计与实现远程临床技能培训的平台原型。最后,将通过实践运用来检验培训模式与平台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实证研究上,论文选择了模式与平台应用的四个不同案例和一个问卷调查,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对远程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和平台原型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应用案例的验证与测评重点围绕临床技能培训学习的四个主要流程、实验对照组的临床知识能力考核、虚拟与真实手术模拟结果比较、临床解剖教学案例分析评测,而问卷调查则重点关注学习者对平台实际使用的感受和效果,并运用SPSS13.0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统计与分析结果初步验证了远程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的设计已达到了预定设计目标,无论在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或技能培训方面都可以较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今年初,由于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本论文研究的部分成果已被列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十二·五规划”方案之中。

二、骨性示教标本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性示教标本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伤情的数字化重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五、今后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论
综述一:手部皮肤脱套伤分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3D可视化设计在穿支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着作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附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发表论文四
    发表论文五
    发表论文六
致谢

(2)影响DR双下肢全长拼接技术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设备
    1.3 检查方法
    1.4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质控前后图像质量对比
    2.2 质控前后图像拼接失败原因对比分析
3 讨论
    3.1 全长拼接技术的发展与成像原理
    3.2 全下肢摄影质控策略制定和有效实施
        3.2.1 保障设备的稳定性
        3.2.2 操作技术的规范化
        3.2.3 拼接图像的标准化
        3.2.4 严格监督质控计划的实施
    3.3 全下肢拼接X线摄影的临床意义

(3)翻转课堂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运动系统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学信息化已成为中职教学的发展趋势
        1.1.2 翻转课堂与国家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
        1.1.3 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已见成效
    1.2 提出问题
        1.2.1 中职的教学现状,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1.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学生学好解剖学可能发挥作用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关于翻转课堂研究
        1.3.2 关于解剖学教学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1.4 研究的总体思路
    1.5 研究意义
        1.5.1 推动翻转课堂在中职教育的应用
        1.5.2 探寻中职解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1.5.3 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验研究法
        1.6.3 调查研究法
第2章 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和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
        2.1.1 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
        2.1.2 翻转课堂运行的基本模式
        2.1.3 翻转课堂运行的基本条件
    2.2 研究的教育理论依据
        2.2.1 学习金字塔理论
        2.2.2 掌握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 中职解剖学课程和学生特点分析
        3.1.1 中职解剖学的性质和课程目标分析
        3.1.2 中职解剖学的内容分析
        3.1.3 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3.2 翻转课堂实施前中职解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2.1 学生学习现状前期调查
        3.2.2 教师教学现状前期调查
        3.2.3 调查小结
    3.3 影响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实施的因素分析
        3.3.1 条件因素
        3.3.2 学生因素
        3.3.3 教师因素
第4章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中职解剖学教学设计策略
    4.1 设计依据和原则
        4.1.1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4.1.2 三维目标达成原则
        4.1.3 教学内容选择性原则
        4.1.4 教学对象适切性原则
    4.2 教学基本模式
    4.3 翻转课堂基本要件的设计
        4.3.1 学习资源的设计
        4.3.2 学习活动的设计
        4.3.3 学习评价的设计
    4.4 翻转课堂教师角色设计
        4.4.1 教师应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4.4.2 教师应由教学活动的掌控者转变为策划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第5章 翻转课堂在中职解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的对象与方法
    5.2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5.2.1 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
        5.2.2 课下学习阶段的实施步骤
        5.2.3 课上学习阶段的实施步骤
        5.2.4 实施细节呈现
    5.3 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5.3.1 实践效果的评价方法
        5.3.2 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5.4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学习现状前期调查
附录B 2016级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授课计划摘录
附录C “上肢骨及其连结”作业题
附录D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后教师访谈提纲与访谈记录
附录E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查
作者简历

(4)护理操作导向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研究方法:
    3. 评价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考试成绩:
    2. 问卷结果:

(5)解剖学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
2 采用针对性说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
3 举办标本实践技能大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建立数字化多媒体共享平台, 丰富教学资源
5 开展创新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6)人体标本的分类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标本的分类
    1.1 人体标本按照存在形式的不同, 分为活体标本和尸体标本
    1.2 尸体标本按照制造工艺的不同, 分为普通标本和特殊标本
    1.3 尸体标本按照显示层次的不同, 分为断层标本、局部标本和系统标本
    1.4 尸体标本按照显示人体系统内容的不同, 分为九类
    1.5 尸体标本按照在教学中的功能不同可分为示教标本和实验标本
    1.6 尸体标本按照保存形式的不同, 分为湿标本和干标本
    1.7 器官标本根据与人体的位置关系, 分为在体标本和离体标本
2 分类的意义
    2.1 标本的分类有利于保护标本。
    2.2 标本的分类有利于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2.3 标本分类有利于教师合理使用不同种类的标本搭配
    2.4 标本分类有利于解剖学研究工作者选择相应的人体标本, 深入研究人体结构
    2.5 标本分类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标本, 进行临床治疗
3 结束语

(8)立体视觉技术在耳显微外科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立体视觉与立体视觉相关技术
    第一节 立体视觉产生的机制及研究简史
    第二节 开展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技术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相关技术
第二章 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信息的采集、制作和应用
    第一节 基于双光路显微镜的立体素材采集系统
    第二节 耳显微外科立体图的处理流程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三节 耳显微外科立体图的使用方法
    第四节 耳显微外科立体视觉重建效果及讨论
第三章 颞骨立体解剖
    第一节 颞骨骨性标记
    第二节 经耳内径路
    第三节 耳后径路
    第四节 经迷路径路
    第五节 经颅中窝径路
    第六节 经乙状窦后径路
    第七节 经颞下窝径路
第四章 颞骨立体虚拟解剖
    第一节 基于影像学和火棉胶切片技术的颞骨三维重建
    第二节 颞骨立体虚拟解剖
第五章 耳显微外科立体电视监视系统的探索性研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远程医学教育
        1.2.2 临床技能培训
        1.2.3 临床技能见习
        1.2.4 临床微格技能培训
    1.3 目的与意义
    1.4 内容和技术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4.4 论文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远程医学教育发展
        2.1.1 国外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
        2.1.2 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
    2.2 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
        2.2.1 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
        2.2.2 医学教育模式分类
    2.3 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综述
        2.3.1 国外医学临床技能培训
        2.3.2 国内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现状
        2.3.3 临床技能培训的分类
    2.4 不同视域的应用综述
        2.4.1 远程医学教育视域
        2.4.2 临床医学模式视域
        2.4.3 临床技能培训视域
第3章 远程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医学培训模式理论
        3.1.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3.1.3 实践共同体
        3.1.4 认知学徒模式
        3.1.5 知识管理理论
    3.2 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架构
        3.2.1 模式架构
        3.2.2 模式应用支撑条件
        3.2.3 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循环流程
    3.3 模式应用过程举例
        3.3.1 过程1—学习
        3.3.2 过程2—见习
        3.3.3 过程3—实习
        3.3.4 过程4—协作反思
第4章 远程临床技能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兵团远程医学教育网络总体架构
        4.1.1 通信体系架构
        4.1.2 应用平台功能组成
    4.2 临床技能培训平台的设计
        4.2.1 体系结构
        4.2.2 系统组成
        4.2.3 关键技术
    4.3 平台原型的实现与运行
        4.3.1 平台控制管理的实现
        4.3.2 临床多媒体教学的实现
        4.3.3 临床技能培训的实现
第5章 实践应用案例与评价
    5.1 临床技能培训流程与效果案例
        5.1.1 临床技能培训流程案例
        5.1.2 临床技能培训效果比较案例
    5.2 远程三维虚拟手术模拟案例
        5.2.1 三维虚拟骨科手术病案
        5.2.2 三维虚拟在解剖学中的应用案例
    5.3 培训平台应用评价分析
        5.3.1 对象与方法
        5.3.2 评价统计分析
        5.3.3 评价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Ⅰ:医学教师对临床技能培训平台认知度调查表
    附录Ⅱ:学生对临床技能培训平台应用认知度调查表
    附录Ⅲ:对临床技能培训平台满意度调查表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在读期间参与项目与论文发表
后记

四、骨性示教标本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D]. 巨积辉. 苏州大学, 2019(04)
  • [2]影响DR双下肢全长拼接技术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J]. 陈进良,袁华,冯剑楠,宫林海. 中国医疗设备, 2018(12)
  • [3]翻转课堂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运动系统教学为例[D]. 安月勇. 鲁东大学, 2017(04)
  • [4]护理操作导向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祖莉,郭金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05)
  • [5]解剖学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J]. 邱荣晖.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1)
  • [6]人体标本的分类及意义[J]. 陈惠.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23)
  • [7]人体标本的分类、使用与观察[A]. 陈惠,李立新,赵岩,江会勇,钱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7月第31卷第4期, 2013
  • [8]立体视觉技术在耳显微外科的应用性研究[D]. 宋跃帅. 南开大学, 2012(07)
  • [9]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体会[A]. 张友旺. 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 2011
  • [10]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 邱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标签:;  ;  ;  

骨性教学标本的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