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一、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龙光红[1](2021)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承载了一座城市的门户形象作用,其整体质量的高低对市容市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影响。然而现有景观的营造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存在诸如树种选择单一、常绿落叶比例不合理、植物景观大同小异、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且目前关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重庆市中心城区47条道路,共计54个调查样段为研究对象,分现状调查和景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展开。首先,实地调研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树种组成结构、生长情况及特性、景观配置、管护情况、种植规范性及植物景观满意度,并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在前半部分调研认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大量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相关文献内容分析与专家意见咨询,构建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对54个调查对象进行评价分级。最后,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型道路的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日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建设与优化提供一些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调查统计,样段内应用的植物共有84种,隶属于50科73属,其中乔木、灌木、草本分别有31种、32种、21种;虽然总体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是就单条道路而言,约有35.19%的样段其应用植物不超过3种,个别样段甚至仅有1种植物,且有62.96%的样段使用了黄葛树、小叶榕,植物种类丰富度较低、物种选择过于集中,草本地被植物较少。木本植物的常绿落叶比约为2.71:1,常绿植物占比过多,不利于冬季采光,季相变化不够丰富。乡土与外来植物之比为4.25:1,乡土树种应用充分,地带性特征较明显。观花和观叶植物种类较丰富,观果和其它类型较为匮乏,冬季景观萧条。(2)植物景观的竖向层次不够丰富且缺乏层次间的过渡与衔接,单、双层结构达到55.17%;平面种植形式则以树池式为主,约占46.30%。在生长情况上,行道树倾斜、根系露土、有枯落物、枝下高不达标的现象较为严重。分不同道路等级来看,乔灌草多层结构及树带式、组合式的应用频率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生长不佳现象表现为支路>次干路>主干路。(3)植物景观的管护质量以及种植规范性有待提升,在管理养护方面,除树干刷白、树池覆盖、修枝截干应用程度较高外,其它措施应用不足,且维护成本中人工费占比大;在种植规范性方面,存在株距偏小、种植池宽度不达标的问题,并且随道路等级降低而越发严重。市民普遍认为目前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效果一般,存在常绿树过多、景观配置单调且疏于管理等问题。(4)从景观性、生态性、经济适用性三个方面出发,下设11个评价指标,包含6个定量指标和5个定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模型。指标层中权重排名前4位的因子依次为观赏特征多样性、植物的生长势、环境协调性、景观安全性,它们是提升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对54个调查样段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后,等级属于“优秀”的有6个,“良好”的有17个,“一般”的有18个,“较差”的有11个,“极差”的有2个。整体上为中等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不同道路等级来看,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质量效果表现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综合调研和评价结果对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如下:优化常绿落叶比,各生活型统筹兼顾;丰富植物种类,挖掘优秀乡土植物资源;注重观赏特征与季相景观的营造;丰富竖向层次,选择适宜的搭配形式;增加草本地被植物的应用,融入花境、草境;重视管理养护,设立长效维护机制;建立并完善重庆当地的行道树植物景观建设规范;重视原有景观较差道路的绿化提质工作;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营造特色优质景观街道。

夏春华[2](2020)在《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2018年公园城市及生态价值理念被提出,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运行管理、社会共享、生态价值、城市品牌与生活品质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建设内容。公园城市建设是具有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是本底。生态环境价值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核心,依赖于生态本底的适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价值,针对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适生植物资源不足、绿地系统不能涵盖生态空间以及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绿带、公园体系、绿地系统及绿色生态空间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采用实地观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层次分析、软件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公园城市生态绿网结构,重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评价探索典型适生植物在生态绿网的应用模式。目的在于丰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研究内涵,为地域性公园城市及其生态价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等四大生态功能,实地观测分析综合性公园、红树林湿地与农业生态田园所构建生态绿网现状,发现生态绿网具备风景游憩、生态防护的生态价值,但目前城乡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绿色生态空间。应用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海洋生态绿网规划特点,提出以生态绿网替代区域绿地,借助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综合分析地域城市面临的重要生境因子,以及特殊热带、滨海、台风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及其生态价值的影响力,提出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是生态防护类价值的主要指标,绿网生态价值体系由生态防护(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与风景游憩(生态景观性、生态教育性)两大类组成。2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收集发现湛江适生野生木本植物种类103科317属543种,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4科25种,主要热带种植作物有20科29种。而目前生态绿网应用的适生植物只有79科202种,其中公园绿化应用也才有47科154种,并以无瓣海桑群落生态修复红树林,以甘蔗为农业田园的主要生态植物。应用的适生植物资源存在多样性不足,外来引种速生树种过多,生态价值不高等问题。3通过对543种野生木本植物及市域其他植物资源的调研分析,筛选出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适生植物共计231种,分属72科177属,为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依据植物的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作用进行功能分类、汇总,借助Python语言代码重复利用、免费开源、模块化、函数化的精炼优势,建立适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据库,系统可实时动态化更新,实现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成果共享。4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综合性公园调查,分析评价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特点,发现风景游憩类的适生植物季相景观模式单一,骨干、基调树种季相景观缺乏等问题;红树林湿地外来速生树种数量过大,风景游憩功能低;农业生态田园风景游憩类的生态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下。依据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生态价值需求和绿网生境与植物资源特点,从植物资源分类库中选用典型适宜的适生植物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及路径如下:①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适生植物有: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红鸡蛋花+朱缨花+琴叶珊瑚;榄仁树+红花羊蹄甲+红千层+红花檵木+龙船花;铁冬青+黄槐+狐尾椰+夹竹桃+鸡冠刺桐+灰莉。②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乡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黄槿+海漆(水黄皮和杨叶肖槿)、银叶树+海芒果、白骨壤、桐花树等。③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教育价值选用典型适生植物采取“菠萝蜜+红掌”的林下两层间种群落模式。地域性适生植物资源系统的构建,尚需不断收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成果,以丰富资源库的植物种类,这一研究值得持续进行。

涂燕茹[3](2020)在《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文中指出近年来,贵州省园林绿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贵州省内丰富的乡土木本园林绿化植物开发较少,品种缺乏,且有些常见品种频繁使用,导致百城一面的景象,严重缺乏地方特色。随着“乡土热”的发展趋势,人们开始追求乡野情怀、渴望回归自然,为避免贵州省木本园林植物应用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提高省内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堪踏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区域区划进行研究,提出各区划区木本园林植物推荐应用策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贵州省有乡土木本植物136科、638属、2837种,分别有乔木1380种,灌木902种,半灌木59种,木质藤本496种。而贵州省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所应用的木本植物共496种,分属93科、245属,已用种类仅占资源总种数的17.26%,其中乔木304种,灌木141种,半灌木6种,木质藤本45种。2)根据现有各种自然和社会人文区划,结合全省城镇发展规划,确定了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域区划原则,以自然因素主导一级区划、人文因素主导二级区划,分别将各区划依据要素叠加处理,通过自然与人文区划指标的系统耦合,将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划分为23个三级地方特色景观区划体系。3)构建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园林应用筛选的AHP结构模型体系。该体系包含C1观赏价值、C2生态价值、C3适应能力、C4应用潜力4个准则层及F1株型、F2枝干、F3叶等28个指标层。应用该体系优选出贵州省乡土木本园林植物资源共计803种,分别有乔木467种,灌木226种,半灌木10种,木质藤本100种。4)对贵州省23个三级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园林植物分别进行筛选推荐。在遵循一定原则基础上,立足各区划区自然条件及园林植物现状,根据其生长类型(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季节景观(春、夏、秋、冬)、区域特色和经济利用4个方面推荐有应用潜力的植物种类,并对区划区所辖市县进行市(县)树市(县)花推荐参考。

夏志宁,马焕成,郑艳玲[4](2020)在《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对冰冻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文中提出以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为材料,比较2种苏铁的抗冻性,并探究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15℃和-2.05℃。冰冻处理后,叉叶苏铁的叶绿素含量比CK降低,但攀枝花苏铁的比CK升高;2种苏铁光合效率均比CK下降,丙二醛含量均比CK升高,但叉叶苏铁变化幅度更大;2种苏铁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叉叶苏铁可溶性糖含量较CK下降,攀枝花苏铁的较CK升高,但2种苏铁脯氨酸含量均比CK提高。

乐音[5](2019)在《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为最大限度提升绿化覆盖率,立体绿化凭借其占地少、见效快且绿化覆盖率高等优点引起了广泛重视,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绿化美化道路景观。长沙市于2017年初启动了第二轮“三年造绿”,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道路立体绿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归纳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沙市二环内主要道路的立体绿化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植物种类组成、应用频率、观赏特性、应用形式和种植方式等,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所用藤蔓植物种类和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提升策略,进行优化设计,为相关道路立体绿化工作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归纳出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主要有墙面绿化、边坡绿化、棚架绿化、栅栏绿化、桥体绿化、花坛式绿化和柱体绿化;种植方式有攀附式、悬垂式、花箱式、嵌植式、斜坡片植式和塑造修整式。(2)以长沙市16条道路的立体绿化为调查对象,选取80个样点进行调研,得出共用植物83种,隶属42个科;乔木7种、灌木23种、藤本15种、草本35种和竹类3种,其中藤蔓植物25种;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植物仅有13种;按照观赏特性分析,以观花植物为主,占比49.40%,观叶植物为辅,偶有观果植物。(3)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类型主要有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公交站台、渠化岛、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立体绿化景观效果最好的是韶山路,其次是芙蓉路,应用形式频率较高的为棚架绿化和桥体绿化,种植方式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攀附式和悬垂式。(4)利用层次分析法,以藤蔓植物为代表从观赏价值、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种类选择评价模型,对25种藤蔓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缺少Ⅰ级植物种类,Ⅱ级植物有8种,Ⅲ级5种,Ⅳ级5种,Ⅴ级6种,Ⅵ级1种,且无Ⅶ级。综合评分排名前5的有:爬山虎、五叶地锦、三叶地锦、凌霄和常春油麻藤。(5)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功能价值、社会效益、观赏特征及生态质量四个方面建立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对3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可得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整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属中间等级,且景观类型综合质量排序为渠化岛>公交站台>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立交桥>路侧绿带>分车绿带。最优立体绿化配置模式为“上垂下攀”式。(6)总结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及景观构建原则,提出优化提升策略有丰富植物种类尤其藤蔓植物、推广“上垂下攀”的植物配置模式、控制时令花卉的应用和加快立体绿化融入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等,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毛俊融[6](2019)在《云南几种苹果砧木的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是我国重要的栽培果树,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海拔高纬度低,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因而导致苹果主产区呈零散分布。云南地区苹果园多位于山地,土壤瘠薄,果实品质差,病虫害也较为严重。苹果大多通过嫁接繁殖,砧木是影响接穗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用合适的砧穗组合是提高果树抗逆性和提升产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对24份苹果砧木资源进行了树体、枝条、芽、叶片及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21份未知砧木资源进行了 DNA条形码鉴定,并从中筛选出两个前景较好的砧木对其嫁接亲和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为云南苹果砧木资源的评价与搜集提供素材,并为开发利用适合云南本地栽培的苹果砧穗组合的选用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砧木资源性状调查本文对云南省苹果主产区24份苹果砧木资源的树体、枝条、芽、叶片以及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5-19号树体长势虽然偏弱,但是一年生枝条较短,节间长度较短,表明树体矮化效果好,1-8号砧木的果实成熟期较早,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优势砧木的候选种,同时还对丽江山荆子和ML进行调查发现,砧木ML节间长度短,矮化效果更好。2.苹果砧木资源亲缘关系鉴定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初步判断苹果砧木资源的亲缘进化关系。亲缘关系鉴定选用了6个DNA条形码片段进行分析,主要为matK、rbcL、ITS4、ITS2、tmG-trnS和trnH-psbA。这6个DNA条形码片段的扩增效率均达到90%以上,测序成功率为90%左右,表明这些片段在苹果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作为苹果砧木资源分析的候选片段。通过与已知的苹果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比较发现,这21份资源中,有4份资源与新疆野苹果亲缘关系较近、15份资源与花冠海棠亲缘关系较近、2份与丽江山定子亲缘关系较近。3.不同砧穗组合嫁接亲和性分析此外,为筛选较为适宜的砧穗组合,本文针对两个苹果砧木ML、丽江山定子部分砧穗组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L与长富2号、丽江山定子与红富士两个组合表现较好。

陈嫣嫣,王瑛,张林娟[7](2018)在《黄金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黄金菊耐低温情况,通过低温胁迫试验对黄金菊抗寒性生理指标(相对电导率、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金菊在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表现上与多数具有较强抗性的植物一致,其在0℃时各项指标的应激反应最强,到-5℃时开始下降。初步判断在0~-5℃黄金菊的抗寒性有较好的应激反应。

李晓靖[8](2018)在《10种早春开花树种抗寒性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十种早春开花树种花瓣的过冷却点、含糖量和含水量的测定,确定了不同树种花瓣抗寒性,并研究了影响花瓣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花瓣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因树种不同而异,而花瓣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可影响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

靳文平[9](2017)在《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冻害与恢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初,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福州市出现大幅度降温,2016年1月25号左右,气温首次低至零下,温度达到近几十年来最低,导致福州市公园和街道绿地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外来物种受冻严重。本研究分析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以及调查其受冻害与恢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多样性保护与防冻措施建议,可为保护和建设城市多样性和公园绿地的植物引种、景观植物配置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对福州市43个主要公园绿地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发现福州市内公园绿地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有植物901种,隶属148科547属,各层次的植物配置相似度高,植物的使用重复性高。生活型方面,乔木252种,灌木169种,草本388种,草质藤本30种,木质藤本26种;彩叶植物方面,公园常用彩叶植物共163种,隶属64科,104属,乔木层、灌木层以人工栽培的外来植物为主;物种来源地方面,本地种有506种,引进种395种,其中,国内引进115种,国外引进280 种。对福州市16个主要代表公园的受冻害植物进行调查,发现本地种适应良好,外来引种抗寒表现较差,调查发现共有272种受冻害,隶属97科,197属,种数占植物总量的30.19%。生活型方面,受冻害乔木共106种(占冻害乔木总数42.06%)、灌木101种(占49.51%)、草本65种(占16.75%);彩叶植物方面,受冻害的共145种(占88.96%),冻害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冻害等级由市中心区公园到郊区公园递增;物种来源地方面,本地种68种,占公园所有本地种总种数的13.44%,外来引种204种,占外来引种总量的51.65%,外来引种中,国内引种60种,占国内引种总量的52.17%,国外引种144种,占国外引种总量的51.43%;引自美洲热带、南美洲、亚洲热带、北美洲等地区的植物受冻害严重,占其总引种量的1/2以上。对福州市11个代表公园受冻害3级以上的131种植物冻后生长恢复形势进一步观察,比较植物的景观恢复力。前2个月,乔木未见恢复,灌木恢复20种(占35.71%),草本恢复21种(占60.00%);前5个月,乔木恢复仅6种(占15.00%),灌木恢复50种(占89.29%),草本恢复33种(占94.29%),67.53%常绿木本植物、21.05%落叶木本植物恢复;9个月后,60%的乔木、93.41%的灌木、100%的草本恢复。景观恢复力显示:草本>灌木>乔木,常绿阔叶树>落叶树。

孙兵,宗卫,李金玲,费永俊[10](2016)在《CaCl2和水杨酸对桢楠和闽楠抗寒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讨自然低温下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对闽楠(Phoebe bournei)、桢楠(Phoebe zhennan)2种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以这2种植物一年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闽楠和桢楠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mmol/L的SA溶液降低闽楠幼苗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效果较为显着,提高闽楠和桢楠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果较为显着。综合比较得出,SA处理效果优于CaCl2,以1mmol/L的SA溶液提高闽楠和桢楠幼苗叶片抗寒能力效果最好。

二、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
        1.1.2 行道树绿化的重要性
        1.1.3 重庆市推进行道树绿化建设的实践情况
        1.1.4 重庆市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行道树绿化树种选择的研究
        1.3.2 行道树绿化配置的研究
        1.3.3 行道树绿化价值功能的研究
        1.3.4 行道树绿化评价的研究
    1.4 研究范畴界定
        1.4.1 街道
        1.4.2 行道树绿化带
        1.4.3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
        1.4.4 植物景观评价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森林生态学与园林植物学
    2.2 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美学
    2.3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设计
    2.4 植物景观评价
    2.5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3.1.2 植被资源及绿化建设
        3.1.3 行道树绿化概况
    3.2 调查对象
        3.2.1 选取原则
        3.2.2 调查对象的确定
    3.3 调查内容及方法
        3.3.1 调查内容
        3.3.2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植物组成结构分析
        3.4.2 植物生长情况及特性分析
        3.4.3 植物景观配置分析
        3.4.4 植物景观管护分析
        3.4.5 植物景观种植规范性分析
        3.4.6 植物景观满意度调查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体系构建
        4.2.1 指标确定
        4.2.2 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4.2.3 指标赋权
        4.2.4 指标量化与综合计算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2 不同等级道路的评价结果分析
        4.3.3 不同层次结构的评价结果分析
        4.3.4 新旧道路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
    5.1 存在问题分析
    5.2 优化策略
        5.2.1 总体优化策略
        5.2.2 不同等级道路的优化策略
        5.2.3 不同层次结构的优化策略
        5.2.4 新旧道路的优化策略
        5.2.5 设计思路与植物推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道路基本信息补充表
    附录2 植物名录统计表
    附录3 景观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道路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使用频次统计表
    附录5 评价指标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6 评价指标赋权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7 定性评价指标打分问卷
    附录8 各样段评价结果
致谢

(2)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公园城市概述
        1.4.1 公园城市定义
        1.4.2 公园城市在园林、森林与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前期探索
        1.4.3 公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生态原则
        1.4.4 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
    1.5 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1.5.1 绿带—绿道—绿廊—公园体系
        1.5.2 生态绿网理论
        1.5.3 生态绿网规划实践探索
        1.5.4 生态绿网特点分析
        1.5.5 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价值指标分类
        1.5.6 植物多样性专题研究
    1.6 研究问题
        1.6.1 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生态空间网络
        1.6.2 基于生态功能的适生植物资源应用不足
        1.6.3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侧重于生态防护且未形成体系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8 研究策略与方法
        1.8.1 研究策略
        1.8.2 研究方法
    1.9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于地域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城乡绿网及生态价值体系构建
    2.1 湛江市概况
    2.2 湛江市绿网的生态结构
        2.2.1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2.2.2 市域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功能
        2.2.3 城区与环城绿网
        2.2.4 城区绿地与环城绿网生态功能评价及生态绿网结构
    2.3 绿网生态价值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2.3.1 生态价值构建的地域化原则
        2.3.2 风景游憩类生态价值分析
        2.3.3 基于地域性城市特殊自然地理要素因子影响力评价
        2.3.4 地域性城市生态防护价值指标分析
        2.3.5 湛江生态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的公众评价
    2.4 地域性公园城市绿网的生态价值体系
    2.5 本章小节
3 湛江市域适生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
    3.1 市域植物多样性
    3.2 绿网生态植物资源分析
        3.2.1 综合性公园景观游憩空间及其骨干基调树种资源
        3.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空间及其植物群落
        3.2.3 农业生态田园及其生态产品
        3.2.4 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3.3 基于生态价值优势的植物资源收集、分类
    3.4 地域性适生植物分类
        3.4.1 适生植物
        3.4.2 适生植物资源种类库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YTHON语言的适生植物资源分类库构建
    4.1 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的目的与任务
    4.2 Python语言特点
    4.3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原理与流程
        4.3.1 原理
        4.3.2 流程
    4.4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库
    4.5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生态价值分类库
    4.6 本章小结
5 综合性公园植物生态景观价值评价及重构
    5.1 城区绿地综合性公园
    5.2 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分析
    5.3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花
    5.4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果
    5.5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叶
    5.6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评价
    5.7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群落资源筛选
        5.7.1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筛选原则
        5.7.2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种类筛选
    5.8 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5.9 本章小节
6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重塑
    6.1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价值
    6.2 红树林湿地生态游憩经验借鉴
    6.3 基于生态景观、教育价值的乡土红树植物资源选用
    6.4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的重塑路径
        6.4.1 区位自然条件分析
        6.4.2 场地挑战与策略
        6.4.3 系统功能构建
        6.4.4 乡土红树植物群落规划
    6.5 本章小节
7 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及教育价值重塑
    7.1 基于绿网生态价值的农业生态田园
    7.2 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生态田园生态价值
    7.3 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生态产品品质
        7.3.1 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
        7.3.2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态产品生产模式的关系分析
        7.3.3 生产性花果资源筛选及其生态产品生产模式
    7.4 红掌产品花色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4.1 材料与方法
        7.4.2 结果与分析
        7.4.3 讨论与结论
    7.5 菠萝蜜果品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5.1 材料与方法
        7.5.2 结果与分析
        7.5.3 讨论与结论
    7.6 农业生态田园的生产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7.7 本章小节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与展望
    8.2 结论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湛江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库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植物区系和植物区划研究
        1.2.2 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贵州省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贵州省绿化发展概况
    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
        2.2.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储量
        2.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生长习性
        2.2.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观赏特性
        2.2.4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的应用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划
    3.1 区划原则
    3.2 区划依据
        3.2.1 自然地理区划
        3.2.2 生态系统
        3.2.3 植被区系
        3.2.4 林业发展区划
        3.2.5 行政区划
        3.2.6 民族聚落分布
        3.2.7 旅游资源分布
        3.2.8 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3.2.9 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发展状况
    3.3 区划方法
    3.4 区划结果
第四章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资源组成分析
    4.1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4.2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生活型组成
    4.3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第五章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5.1 筛选原则
        5.1.1 地域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5.1.2 引种培育的可行性原则
        5.1.3 植物种类的价值性原则
        5.1.4 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2 筛选方法
        5.2.1 确定筛选指标
        5.2.2 建立判断矩阵
        5.2.3 一致性检验
        5.2.4 判断矩阵群的平均权重向量
        5.2.5 制定评分标准
        5.2.6 计算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
    5.3 结构模型
    5.4 权重确定
    5.5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分析
    5.6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筛选结果
第六章 基于区划结果的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策略
    6.1 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配置原则
    6.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建议
        6.2.1 贵州省城市(县城)市(县)树市(县)花分析
        6.2.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
    6.3 乡土木本植物开发应用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7.1.2 划分贵州地方特色景观区划
        7.1.3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7.1.4 各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推荐
    7.2 讨论与展望
        7.2.1 讨论
        7.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
附录2 贵州省地方特色木本植物调查问卷
附录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综合指数

(4)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对冰冻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E的测定方法
        1.2.2 色素含量测定方法
        1.2.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方法
        1.2.4 MDA含量测定方法
        1.2.5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1.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E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及LT50计算
    2.2 冰冻胁迫对2种苏铁色素含量的影响
    2.3 冰冻胁迫对2种苏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冰冻胁迫对2种苏铁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冰冻胁迫对2种苏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5)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立体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立体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相关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立体绿化
        2.1.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
    2.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的作用及意义
        2.2.1 协助道路交通
        2.2.2 改善城市环境
        2.2.3 优化道路景观
        2.2.4 有益身心健康
    2.3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
        2.3.1 墙面绿化
        2.3.2 边坡绿化
        2.3.3 棚架绿化
        2.3.4 栅栏绿化
        2.3.5 桥体绿化
        2.3.6 花坛式绿化
        2.3.7 柱体绿化
    2.4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种植方式
        2.4.1 攀附式
        2.4.2 悬垂式
        2.4.3 花箱式
        2.4.4 嵌植式
        2.4.5 斜坡片植式
        2.4.6 塑造修整式
        2.4.7 贴植式
3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研究地概况
        3.1.1 长沙市概况
        3.1.2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状
    3.2 调查地点的选取
        3.2.1 道路立体绿化景观分类
        3.2.2 调查范围及样点的选取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及组成分析
        3.4.2 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4.3 不同景观类型立体绿化分析
4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藤蔓植物综合评价
    4.1 评价对象和方法
        4.1.1 评价对象
        4.1.2 评价方法
        4.1.3 评判人员
    4.2 计算步骤及公式
        4.2.1 构建层次指标体系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3 计算综合评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立体绿化植物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3.2 植物种类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5.1 评价对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2.2 植物景观单元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优化设计
    6.1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6.1.1 个别植物种类应用频繁
        6.1.2 立体绿化总量较少
        6.1.3 立体绿化技术落后
        6.1.4 后期植物养护管理不善
        6.1.5 规划布局的系统性缺乏
    6.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构建
        6.2.1 植物景观构建原则
        6.2.2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
    6.3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优化提升策略
        6.3.1 丰富植物种类尤其藤蔓植物
        6.3.2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
        6.3.3 控制时令花卉应用
        6.3.4 引进立体绿化新技术
        6.3.5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6.3.6 结合道路功能统筹长远规划
        6.3.7 加快道路立体绿化融入城市绿地系统
    6.4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6.4.1 立交桥
        6.4.2 人行天桥
        6.4.3 地下通道
        6.4.4 公交站台
        6.4.5 渠化岛
        6.4.6 分车绿带
        6.4.7 路侧绿带
7 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有植物名录表
附录B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单元照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云南几种苹果砧木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苹果栽培研究进展
        1.1.1 云南苹果栽培研究进展
    1.2 苹果砧木种类
    1.3 DNA条形码技术在果树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1.3.1 DNA条形码技术
        1.3.2 DNA条形码序列简介
    1.4 苹果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1.4.1 砧木对接穗生长习性的影响
        1.4.2 砧木对接穗抗性的影响
        1.4.3 砧木对接穗开花的影响
        1.4.4 砧木对接穗生理特性的影响
        1.4.5 砧木对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5 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性生理评价依据
        1.5.1 生理特性变化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苹果砧木资源调查方法
        2.3.2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2.3.3 目的片段PCR扩增
        2.3.4 测序
        2.3.5 生理指标测定
        2.3.6 果实指标测定
        2.3.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砧木资源主要性状的调查
    3.2 砧木资源候选序列特征分析
        3.2.1 叶绿体基因组候选片段的扩增与其序列特征
        3.2.2 核基因片段ITS及其序列特征
    3.3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评价鉴定
        3.3.1 基于matK、rbcL、trnH-psbA、trnG-trnS、ITS2、ITS4序列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4 砧木亲缘关系小结与结论
    3.5 不同砧穗组合嫁接亲和性分析
        3.5.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5.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3.5.3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3.5.4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3.5.5 丙二醛含量测定
    3.6 砧穗组合小结
    3.7 砧木对接穗果实品质的影响
        3.7.1 果实外观品质鉴定
        3.7.2 果实风味测定
4. 讨论
    4.1 遗传距离比较与DNA条形码筛选
    4.2 DNA条形码序列讨论
        4.2.1 matK片段的适应性
        4.2.2 核基因ITS的适应性
        4.2.3 片段组合方案
    4.3 砧穗组合亲和性与生理指标关系
5. 结论
    5.1 结论
6. 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黄金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时间
    1.3 试验方法
        1.3.1 人工低温胁迫试验处理方法
        1.3.2 不同生理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1.3.3 抗寒性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2.2 保护酶活性测定
        2.2.1 SOD活性测定
        2.2.2 POD活性测定
    2.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2.4 可溶性含糖量的测定
    2.5 抗寒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3讨论
    3.1细胞膜系统稳定性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3.2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3.3 S OD、P OD活性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4 结语

(8)10种早春开花树种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花瓣过冷却点的测定
        1.2.2 花瓣含水量、含糖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种花瓣抗寒性研究
        2.1.1 不同树种花瓣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比较
        2.1.2 不同树种花瓣糖含量、含水量、花瓣重量的比较
    2.2 不同树种花瓣糖含量、含水量、重量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相关关系
        2.2.1 不同树种花瓣糖含量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相关关系
        2.2.2 不同树种花瓣的含水量与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相关关系
        2.2.3 不同树种花瓣的重量与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相关关系
3 结果与讨论
    3.1 花瓣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与抗寒性的关系
    3.2 花瓣糖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3.3 花瓣含水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3.4 含糖量、含水量与过冷却点的相关关系

(9)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冻害与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公园绿地植物的概念及功能
        1.2.1 公园绿地植物的概念
        1.2.2 公园绿地植物的功能
    1.3 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1.3.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3.2 植物多样性发展趋势
    1.4 公园绿地植物冻害研究
        1.4.1 绿地植物冻害研究现状
        1.4.2 绿地植物冻害研究发展趋势
    1.5 调查研究技术路线
2 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调查区域的选择
    2.4 研究指标及数据分析方法
    2.5 结果分析
        2.5.1 绿地种类组成
        2.5.2 绿地生活型组成
        2.5.3 彩叶植物组成
        2.5.4 绿地植物来源地
3 公园绿地植物冻害
    3.1 冻害研究背景
    3.2 冻害调查内容
    3.3 冻害调查方法
    3.4 鉴定植物冻害主要指标
    3.5 结果分析
        3.5.1 冻害植物生活型
        3.5.2 彩叶植物冻害区域差异
        3.5.3 植物来源地冻害比较
        3.5.4 冻害植物具体引种地
        3.5.5 重点公园植物冻害
    3.6 冻害原因分析
        3.6.1 微地形及小气候
        3.6.2 植物类群及物种品性
        3.6.3 栽培生境
        3.6.4 植物配置
4 公园绿地植物冻害恢复
    4.1 冻害恢复调查内容
    4.2 冻害恢复调查方法
    4.3 冻害恢复鉴定指标
    4.4 冻害植物地理成分
    4.5 结果分析
5 多样性保护及防冻措施建议
    5.1 植物多样性保护
        5.1.1 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5.1.2 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5.1.3 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5.2 引种应用及防冻措施
        5.2.1 植物引种应用
        5.2.2 植物防冻措施建议
        5.2.3 冻后恢复生长技术措施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福州市公园植物名录
致谢

(10)CaCl2和水杨酸对桢楠和闽楠抗寒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方法
    1.2指标测定方法
    1.3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CaCl2和SA对闽楠和桢楠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2 CaCl2和SA对桢楠和闽楠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3 CaCl2和SA对桢楠和闽楠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2.4 CaCl2和SA对桢楠和闽楠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CaCl2和SA对桢楠和闽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6 CaCl2和SA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7桢楠和闽楠抗寒能力综合评价
3讨论

四、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D]. 龙光红. 西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D]. 夏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D]. 涂燕茹. 贵州大学, 2020(03)
  • [4]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对冰冻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J]. 夏志宁,马焕成,郑艳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5)
  • [5]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D]. 乐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6]云南几种苹果砧木的综合评价[D]. 毛俊融. 云南大学, 2019(03)
  • [7]黄金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J]. 陈嫣嫣,王瑛,张林娟. 上海建设科技, 2018(05)
  • [8]10种早春开花树种抗寒性研究[J]. 李晓靖.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0)
  • [9]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冻害与恢复研究[D]. 靳文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10]CaCl2和水杨酸对桢楠和闽楠抗寒性的影响[J]. 孙兵,宗卫,李金玲,费永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33)

标签:;  ;  ;  ;  

苏铁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