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羽[1](2021)在《基于羧甲基淀粉钠的三种难溶性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羧甲基淀粉钠(CMS)凭借其突出的理化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胡椒碱(PIP)、甘草次酸(β-GA)、吴茱萸内酯(EVO)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都难溶于水,属于难溶性药物,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难以满足药物治疗浓度要求,其药效的发挥及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课题以CMS为载体,难溶性的生物碱类活性物质PIP、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β-GA、含呋喃环的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EVO三种分别呈弱碱性、酸性和中性的不同类型药物作为模型药物,运用溶剂蒸发法分别制备PIP-CMS固体分散体、β-GA-CMS固体分散体和EVO-CMS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研究,在改善PIP、β-GA、EVO的体外释放,增大其溶解度以及提高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同时,考察CMS作为载体材料应用于固体分散体制备的可行性。在体外溶出试验中,分别选择pH 1.2的盐酸溶液(模拟胃液环境)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模拟肠液环境)两种溶出介质条件,溶出结果表明,三种质量比(原料药:CMS 质量比分别为 1:4、1:6、1:8)的 PIP-CMS SD、β-GA-CMS SD、EVO-CMSSD均表现出良好的溶出行为,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相比,溶出度和溶出速率皆显着提高。在质量评价方面,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微观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探究,结果显示,PIP-CMS SD、β-GA-CMS SD、EVO-CMS SD中,三种原料药成分以高物理稳定性的无定型形态存在,其各种晶体特征均已消失不见,与载体CMS之间存在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另外,置加速条件下3月、6月后的体外溶出结果显示,三种固体分散体累计溶出率相比于0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面,以PIP、β-GA、EVO原料药和其与CMS的物理混合物为对照,对相应固体分散体制剂进行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显示,PIP-CMS SD组中PIP的Cmax为(17.51±8.15)μg/mL,分别提高至原料药、物理混合物的1.85、2.41倍;β-GA通过与CMS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Cmax由10.77 μg/mL 提高至 32.17 μg/mL;EVO-CMS SD 组中 EVO 的Cmax为(158.55±91.22)ng/mL,分别提高至原料药、物理混合物的8.75、6.21倍。PIP-CMSSD、β-GA-CMS SD、EVO-CMS SD 的 AUC0-24h分别为原料药的 2.29 倍、1.74 倍、8.75 倍,表明PIP、β-GA、EVO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均有显着性提高。因此,将PIP、β-GA、EVO与载体CMS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够改善其体外释放情况,显着提高了三种原料药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促进了合理的制剂开发以及加速了从体外系统向体内应用的过渡;将CMS作为载体材料应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是切实可行的,对CMS在固体分散体制剂开发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及价值和借鉴意义。

张居典[2](2020)在《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二氢呋喃香豆素类衍生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目前将黄曲霉毒素归类为Ⅰ类致癌物,具有导致动物营养不良、生长抑制、免疫抑制和癌症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会造成严重影响。鼠李糖乳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保护内脏,提高免疫能力和预防癌症等功效。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摄入方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中毒模型动物的预防能力,并从肠道角度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确定鼠李糖乳杆菌在食品中的摄入量及摄入形式,从而为益生菌预防人和动物机体内AFB1中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实验以4周龄的SD大鼠和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预实验及文献的基础上,设定AFB1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50μg/kg,并将鼠李糖乳杆菌分为活菌液(培养液离心、弃上清液后,用生理盐水重悬)、热灭活菌液(活菌液经121℃加热15min)及发酵上清液(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三种摄入形式,并选取高、中、低三个剂量,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和小鼠在靶器官损伤预防能力、免疫抑制预防能力和肠道菌群调整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确定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摄入方式及剂量。本研究表明,三种处理方式的鼠李糖乳杆菌都有较强预防AFB1中毒能力,其中1010cfu/m L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液预防能力最佳。灌胃1010 cfu/m L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液后,实验动物的体重明显提升,促进其生长发育;肝脏、肾脏指数下降,改善相关血清生化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泌水平,降低了相关靶器官肝脏和肾脏中的AFB1含量,减轻了相关病理学症状,有效预防了AFB1造成的靶器官损伤;降低肝脏及肾脏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大鼠的胸腺指数提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升高,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降低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分泌水平,升高结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分泌水平,并有效预防由AFB1造成的回肠和十二指肠损伤,具有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作用提高,提高肠道免疫三道防御屏障能力。鼠李糖乳杆菌有效提高了小鼠肠道菌群中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指数,增加了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物种组成方面,在属水平上,上调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属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丰度,下调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鼠李糖乳杆菌有效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抑制致病菌,调整菌群比例,促进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预防由AFB1导致的靶器官损伤、免疫抑制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的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方式为服用活菌,并保证摄入活菌数目不低于百亿(1010 cfu/mL)。

顾念念[3](2020)在《中药水蛭的质量标准及抗血栓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do nipponica Whitman、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血瘀经闭、症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等。目前,药材市场上的水蛭来源以蚂蟥为主,水蛭及柳叶蚂蟥十分罕见,充斥着大量混伪品;其次,市场上流通的水蛭多为野生资源,导致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且部分水蛭药材重金属超出限量范围。水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仅规定了水蛭的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抗凝血酶活性定量方法和常规检查项,难以全面评价其药材质量、保证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到水蛭药材临床用药的广泛性,本研究在现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从药材的鉴别方法、特征及指纹图谱、重金属检查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的含量测定多角度建立水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制定水蛭药材质量标准草案,为其药材质量的控制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由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蛭药材项下规定的薄层色谱方法难以实现所收集药材的真伪鉴别,因此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建立DNA条形码鉴别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lnfrared Spectros.NIRS)仪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模型。(2)利用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蛋白质电泳特征图谱及游离氨基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3)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蛭药材项下规定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酸碱度、重金属以及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进行常规检查及有害物质检查,分别测定水蛭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酸碱度及铅(Pb)、镉(Cd)、砷(As)、汞(Hg)、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4)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蛭药材项下规定进行体外抗凝血酶活性的定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解及游离氨基酸、半自动定氮仪测定总蛋白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酶标仪分别测定多糖和多肽的含量。(5)基于体外抗凝血酶活性研究及在体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初步评价水蛭的多糖及酶解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1)建立了水蛭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COI)基因的 18 批水蛭样品条形码长度 617 bp,鸟嘌呤胞嘧啶(Guanine Cytosine,GC)的含量范围为31.60-36.75%。2批菲牛蛭与水蛭药材之间比对,有140个变异位点,8批伪品与水蛭药材之间有195个变异位点,菲牛蛭和市售混伪品在序列长度和含量上与正品水蛭均有差异,邻接系统聚类树表明正品水蛭聚集在一起,菲牛蛭和混伪品分别聚为一类,且支持率达100%;建立的近红外一致性检验模型,设置CI值为6.0时,可完全将所收集药材的正品和混伪品区分开。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所收集药材的真伪鉴别,且DNA条形码方法可以实现对所收集药材的基原鉴别。(2)建立了 SDS-PAGE蛋白电泳特征图谱以及游离氨基酸HPLC指纹图谱,实现了水蛭药材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化学定性分析。指纹图谱指认出16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分析显示,药材间的相似度在0.960以上,且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3)水蛭药材的水分、酸碱度、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黄曲霉毒素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重金属Pb、Hg全部符合标准,但分别有10批药材Cd、As超出限量标准。(4)分别建立了准确有效的游离及水解氨基酸、总蛋白质、总多糖和酶解物中多肽的含量测定方法,实现了对1 8批水蛭药材的含量测定。18批药材中水解氨基酸含量均值排序为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值排序为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所测18批水蛭药材中游离及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均值分别为9.9195±2.1025 mg/g、101.2436±23.2982 mg/g,可考虑将总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作为水蛭质量评价指标;18 批水蛭药材的总蛋白含量均值为70.78±1.55%,S7药材含量高达76.34%;18批水蛭药材的多糖含量均值为6.14±1.50 mg/g,S10药材多糖含量高达13.22 mg/g;18批水蛭药材的多肽含量均值为318.06±16.60 mg/g,S8药材多肽含量高达354.54 mg/g。不同批次水蛭药材的总蛋白、多糖及多肽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可考虑将总蛋白、多糖及多肽作为水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5)基于体外抗凝血酶活性研究及在体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斑马鱼血栓模型,水蛭多糖及酶解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凝血酶活性及体内抗血栓活性。当多糖暴露浓度为300 μg/mL时,血栓抑制率高达73.72%,当酶解物暴露浓度为260μg/mL时,血栓抑制率高达78.72%,且血栓抑制率与多糖及酶解物浓度呈依赖性关系,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水蛭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对水蛭药材进行系统性评价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DNA条形码及近红外光谱,从水蛭的基原和真伪鉴别出发,建立了水蛭药材的蛋白质特征图谱及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进行了水蛭药材的常规及有害物质检查,完成了游离及水解氨基酸、总蛋白质、总多糖、多肽的含量测定,并初步评价了水蛭多糖及酶解物的体内外抗血栓活性,多角度的完善了水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了质量标准草案。水蛭中多糖及酶解物成分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血栓活性,且查阅资料发现多肽为酶解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可考虑将多糖和多肽含量作为水蛭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

姚婉[4](2016)在《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拮抗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毒性很强的真菌毒素,具有广泛而稳定的存在的特性,黄曲霉毒素可导致饲料污染,并对动物健康及食品安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影响饲料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研究发现,乳酸菌对于黄曲霉毒素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它可以影响黄曲霉的代谢并减少毒素的产生;有机硒可有效抑制黄曲霉素的致突变作用,降低机体患癌风险,富硒乳酸菌(Selenium-enriched Lactobacillu)是新型的有机硒制剂,能够发挥乳酸菌和有机硒的双重作用。因此理论上推测,富硒乳酸菌应该能够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本试验主要对富硒乳酸菌在体外和肉仔鸡体内抗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进行研究。试验包括以几部分内容:试验一:富硒乳酸菌体外拮抗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作用研究。1、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菌落生长、孢子萌发以及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示:随富硒乳酸菌中硒含量的增加,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生长的抑制率、黄曲霉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AFB1量的抑制率均有所增大,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逐渐增加,硒浓度达到25μg/ml的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生长的抑制率、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和黄曲霉产毒毒素B1抑制率达到最大。2、富硒乳酸菌的活性成分对培养液中添加AFB1培养的鸡肝细胞抗氧化酶、CYP450、LDH活性的影响。用原位二步灌流法进行肉鸡肝细胞的分离制备,分别加入硒含量为0.5μmol/L、1.5μmol/L和5μmol/L(以硒计)的富硒乳酸菌菌液,连续培养12h后加入AFB1,AFB1浓度达到50μg/L,后取上清液测定LDH含量、肝细胞裂解液进行CYP450活性测定、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示:不同剂量的富硒乳酸菌可显着升高AFB1所致的CYP450活性下降,且随富硒乳酸菌剂量的增大CYP450活性逐渐升高;中剂量的富硒乳酸菌可显着降低AFB1所致的LDH活性升高。不同剂量的富硒乳酸菌均可显着提高AFB1所致的GSH-Px和T-AOC活性下降;不同剂量的富硒乳酸菌可显着降低AFB1所致的MDA含量升高。试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中黄曲霉毒素方法的建立,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以及肌肉组织中AFB1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在0.5~5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大于0.999,检出限为0.1μg/kg,信噪比(S/N)=3:1。在0.5μg/kg、1.0μg/kg、2.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肝脏组织平均回收率为91.0%~107.0%,肌肉组织平均回收率为94.0%~105.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1.7%、1.2%~2.0%。试验三:富硒乳酸菌对日粮中添加AFB1的肉鸡组织AFB1含量、GST、GSH-Px活性及GSTa3 m RNA表达的研究。250羽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攻毒组(饲喂加入0.1 mg/kg AFB1基础日粮)、AFB1-Se1组、AFB1-Se2组和AFB1-Se3组(分别饲喂在攻毒组日粮中加入0.3 mg/kg、0.5 mg/kg和1.0 mg/kg(以硒计)富硒乳酸菌的日粮,试验时间为30天。试验结束时测定肝脏、肌肉组织中AFB1含量、血清GST和GSH-Px活性以及肝脏GSTa3 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富硒乳酸菌可显着降低AFB1所致的肉鸡肝脏、肌肉组织中AFB1和血清GST含量升高;不同剂量的富硒乳酸菌可显着升高AFB1所致肉鸡血清GSH-Px含量含量降低。AFB1可导致肉鸡肝脏组织GSTa3 m RNA显着升高,不同浓度的富硒乳酸菌对AFB1所致的肉鸡肝组织GSTa3 m RNA升高表现出了一定的降低趋势,但未达差异显着水平。试验四:富硒乳酸菌对肉鸡增重、新城疫抗体水平、全血及肝脏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影响。在静海县某鸡场选取1日龄肉仔鸡1 000羽,随机分别为富硒乳酸菌组和基础日粮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2%富硒乳酸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2d。试验过程中记录肉鸡增重,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试验结束后测定全血及肝脏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饲喂富硒乳酸菌组肉鸡的体重和对照组相比显着增高(P<0.05)。14d、28d、42d的试验组肉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着水平,在28d时富硒乳酸菌组肉鸡全血AFB1残留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42 d时富硒乳酸菌组肉鸡全血AFB1残留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在14d时富硒乳酸菌组肉鸡肝脏组织AFB1残留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8d和42d时富硒乳酸菌组肉鸡的肝脏组织AFB1残留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硒乳酸菌可以有效降低机体各个组织中AFB1的残留量,还能提高增重量和各项生产性能功能。

刘伟[5](2015)在《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研究及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发掘》文中研究指明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属小檗科(Berberidaceae)桃儿七属植物,单属单种,是一种珍稀濒危中药材。桃儿七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是合成VP-16(etoposide)、VM-26(teniposide)、GP7、NK6ll等抗癌药物的前体物质,因其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而倍受青睐。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桃儿七堪称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桃儿七是一个广布种,巨大的区域环境差异可能导致其化学成分、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不同,进而导致品质差异。随着桃儿七巨大药用价值被逐步发现,人们对它的研究与日剧增,涌现出大量的报道,主要集中于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测定及生物功能研究方面,缺乏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和数量生态学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桃儿七的化学多样性及其与表型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确定桃儿七化学成分的主导影响因素、评价桃儿七资源品质、揭示桃儿七的最佳产区,了解桃儿七的转录水平及发掘鬼臼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提出桃儿七的保护建议,为揭示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机理、优良性状品种的定向选育、新药研发、实施药材的GAP种植、调控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更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源头上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和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稳定的桃儿七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基于指纹图谱数据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桃儿七的化学成分含量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丰富的化学多样性。通过化学计量法联用色谱数据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同种桃儿七资源进行品质评价。形态分类、视觉分类、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表明8批桃儿七药材被归为3个类群,其中甘肃省永登县桃儿七(S4)品质最好。2.通过对8个不同区域240个桃儿七个体的30个表型性状多样性的研究,发现桃儿七表型性状在群体间(调查区域间)和群体内(调查区域内)存在丰富变异且差异显着(P<0.05)。调查区域内个体间的分化大于调查区域间的分化,且个体表型性状的稳定性差于调查区域间的稳定性。生殖器官表型性状较营养器官分化严重,稳定性较差(VST排序:株高(25.827%)>花(19.376%)>果实(16.248%)>叶(14.914%))。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表型多样性与其化学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即桃儿七化学多样性不是由表型差异导致的,这意味着桃儿七种群可能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型。3.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63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多态性率为55.89%,He均值为0.0585,桃儿七种群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UPGMA、PCOA和Bayeian聚类分析一致表明32个桃儿七种群被分为3类,且存在清晰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63.77%,P<0.0002)和Gst统计(Gst=0.3623)表明显着的遗传变异发生在桃儿七种群内。Mantel检测表明桃儿七空间格局与其地理位置的相关性不显着(r=0.213,P=0.289)(P<0.05)。高的遗传分化可能与这个种有限的基因流(Nm=0.8801)和有限的种子传播距离有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与化学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即桃儿七化学多样性不受遗传多样性的显着影响。考虑到种群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高度的遗传分化和丰富的化学多样性以及来自人类的压力,原位保护被推荐为最佳的保护措施,迁地保护作为原位保护的补充措施。在迁地保护中,必需充分取样以尽可能多地涵盖桃儿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4.环境因素显着影响桃儿七化学成分的地理差异,贡献了桃儿七的化学多样性。影响化学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年均降雨、七月份均温、无霜期、光照时数、p H、有机质和速效钾。年均降雨、光照时数、无霜期和七月份均温是决定因素。年均降雨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与化学成分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有机质、p H和速效钾是限制因素。有机质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与化学成分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基于化学成分含量,甘肃省永登县(S4)是生产高含量鬼臼毒素和木脂素的最佳产地,云南省香格里拉县(S6)和西藏林芝县(S7)分别是生产高含量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最佳产地。5.本次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1634670条高质量的序列,通过从头组装与功能注释,得到74026个具较高注释可信度的Unigenes。通过与Nr、Swiss-Prot、KEGG和COG蛋白数据库的blastx比对(e value<0.00001)和基于软件ESTScan对编码区的预测,共有34175个Unigenes可以直接确定其CDS区及序列方向。比对到野草莓(Fragaria vesca)、可可(Theobroma cacao)和葡萄(Vitis vinifera)的Unigenes最多,分别占Unigenes总数的23.16%、14.61%、4.88%。通过GO功能分类,共有14885个terms被归类到69个功能类别中。被归类到代谢过程功能和细胞功能的基因数目最多,分别占Unigenes总数的21.62%、10.34%。通过COG分类,共有21604条Unigenes被归类到24个功能类别中,被归类到一般功能预测(R)、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蛋白伴侣类(O)和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源论(J)的基因较多,分别占Unigene总数的17.21%、9.74%和7.87%。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共有11071条Unigenes归入125个主要的代谢通路中,包括与鬼臼毒素合成有关的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及与黄酮合成有关的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代谢通路。6.发掘直接与鬼臼毒素合成相关的酶基因14条,分别是肉桂醇脱氢酶(CAD)(11条)、松脂酚-落叶松脂醇还原酶(PLR)(2条)和dirigent蛋白(DIR)(1条),对这些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相关实验可进一步深入研究鬼臼毒素的合成机理。

马志刚,郑永雯,冯益青,王沛霖,杨保涛,邵娅婷,刘彦雄,曹秋娥[6](2014)在《八角莲不同部位鬼臼毒素和4’-去甲鬼臼毒素含量的测定》文中提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分离和测定4’-去甲鬼臼毒素和鬼臼毒素的方法.所选用的色谱柱为Waters Spherisorb ODS2(5μm,4.6 mm i.d×250 m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水(体积比为65∶35),检测波长为207 nm.在该色谱条件下,4’-去甲鬼臼毒素质量浓度在0.222 4556μg/mL、鬼臼毒素质量浓度在0.596 81 49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该方法应用于中药八角莲的叶、茎、须和根中这2个组分的含量分析.

路宁维[7](2014)在《液相色谱新方法测定四种中药及其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成分多且复杂,其质量受品种、产地、采收期及加工炮制、制剂的生产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药质量控制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瓶颈”。而测定其活性成分又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2010年版《中国药典》(部)不仅改变了中药质量控制的思路,由单一成分测定发展到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性成分的测定;而且将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鉴别项和含量测定项。本学位论文结合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分析思路,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4种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液相色谱新方法。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鬼臼毒素为内参物,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同时分离测定了4种鬼臼毒素类活性成分,为八角莲和桃儿七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准确的新方法;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评价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可靠。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建立了中药铁筷子的色谱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了4个产地的17批铁筷子原药材和1批铁筷子炮制品,结果同一产地相似度较好,但不同产地略有差异,且可以区分炮制品和原药材。该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以用于铁筷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3.采用亲水作用色谱测定了麻黄草及3种中药制剂中的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8分钟)、准确、灵敏,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麻黄草及中药制剂中的麻黄碱类生物碱;根据优化色谱条件获得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分离模型。4.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以非水流动相和反胶束溶液分别为第一维和第二维展开剂,建立了中药铁筷子的反胶束二维正相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中药铁筷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进行薄层色谱图的相似度分析;系统研究固定相和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分离机理。

张杰[8](2010)在《小八角莲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及药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是当前药学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现代化学手段开展中药活性成分质量控制、提取分离和药效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小八角莲是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在湖南省广泛分布,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祛瘀功效,用于治疗淋巴结炎、腮腺炎和肺炎等,疗效确切。但关于小八角莲的相关研究十分少见。为了充分发挥湖南资源特色,深入开发利用小八角莲植物资源优势,本论文从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药效评价等方面对小八角莲开展了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获得了一批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小八角莲植物资源产业化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1、首次开展小八角莲化学成分研究,并明确了主要化学成分。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小八角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从中分离得到了木脂素、黄酮类等共6种化合物,通过经典的化学方法和各种现代波谱学技术(UV, IR, EI-MS, FAB-MS,1H-NMR,13C-NMR等)进行了结构鉴定。木脂素类成分主要为鬼臼毒素和4'-去甲基鬼臼毒素。黄酮类成分主要为山奈酚、槲皮素、槲皮苷和芦丁。以上6种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小八角莲中分离得到。2、系统研究小八角莲质量控制,并制订质量标准草案。依据《中国药典》,对小八角莲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项目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小八角莲的来源与性状特征;建立了小八角莲粉末显微鉴别和活性成分-鬼臼毒素和槲皮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明确了小八角莲检查杂质不得过2%,水分不得过15%,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小八角莲活性成分鬼臼毒素含量测定方法,以C18为固定相,甲醇-0.1%磷酸水(60:40)为流动相,室温,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92nm,线性范围0.20-2.00μg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RSD为0.99%。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小八角莲质量标准草案。3、首次开展小八角莲指纹图谱研究,考察不同产地小八角莲整体性化学表征差异。建立了小八角莲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媒,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制各样品溶液。检测波长254 nm,其他色谱条件与含量测定相同。该方法所得指纹图谱稳定性好、响应峰多、吸收强、特征明显,所测组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可作为小八角莲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以湖南、湖北、贵州等7个产区的131批药材为材料,对不同供试品所得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共标定了13个特征峰。将样品色谱图与对照品色谱图进行比对,可确定1号峰、3号峰、7号峰、10号峰和12号峰分别为芦丁、槲皮苷、槲皮素、鬼臼毒素和山奈酚。指纹图谱相似度采用自主开发的“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计算,全国不同产地小八角莲样品的平均相似度为0.965±0.01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表明: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大小与其产地有关,地理位置越接近,药材相似度越高。4、开展木脂素类活性成分鬼臼毒素提取分离研究,获得了鬼臼毒素制备新工艺。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和C02超临界萃取法,开展木脂素类活性成分鬼臼毒素提取工艺研究。结果,醇回流提取小八角莲提取率显着高于C02超临界萃取法。鬼臼毒素最佳提取工艺是,以80%乙醇为提取溶媒,沸水浴连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9倍量溶媒,提取60分钟,第二次加7倍量溶媒,提取45分钟。采用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分离纯化木脂素类活性成分鬼臼毒素。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最佳条件为:选择HPD-100、LSA-5B和HPD-400大孔吸附树脂作为上柱树脂,上样浓度为4.81mg/ml(相当于原生药),先以蒸馏水,10%乙醇除去杂质,再有70%乙醇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分。鬼臼毒素在总固形物中的百分含量可达80%以上。5、研究鬼臼毒素抗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作用,为鬼臼毒素用于临床治疗胃癌提供依据。不同浓度的鬼臼毒素(0,5,10,20和50μg/m1)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裸鼠成瘤实验检测鬼臼毒素对SGC7901细胞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鬼臼毒素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并明显降低SGC7901细胞平板克隆;鬼臼毒素明显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使SGC7901细胞阻滞于G2/M期;鬼臼毒素显着降低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鬼臼毒素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能抑制GC7901细胞的体内致瘤能力,研究结果为鬼臼毒素临床治疗胃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徐敦明[9](2005)在《植物源杀虫物质鬼臼毒素的酶免疫分析及环境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中杀虫活性物质对昆虫表现出多种作用方式,如胃毒、拒食、熏蒸、抑制生长发育及抑制种群形成等,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鬼臼毒素对多种害虫表现出生物活性,且作用方式多样、作用机理特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在对杀虫植物砂地柏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0.75%鬼臼毒素乳油。本文以鬼臼毒素制品为研究对象,在对砂地柏杀虫活性物质鬼臼毒素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环境行为和环境安全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果: 1. 采用不同的路线成功地合成了鬼臼毒素的人工抗原。通过2 种不同路线成功地合成了半抗原4-O(单) 琥珀酰鬼臼毒素;利用混合酸酐法(MAR)和碳二亚胺法(EDC)对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进行偶联,紫外扫描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成功地合成了免疫和包被所需的人工抗原。人工抗原的偶联比因载体蛋白和合成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Hapten-BSA1(MAR法)是88.6,Hapten-BSA2(EDC 法)是40.3,Hapten-OVA1(EDC 法)是17.8,和Hapten-OVA2(MAR 法)是54.2。2. 分别以Hapten-BSA1 和Hapten-BSA2 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两套抗鬼臼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并成功地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鬼臼毒素酶免疫分析技术。以混合酸酐法合成的Hapten-BSA1 作为免疫原,得效价为1/256,000 的血清M4440;以碳二亚胺法合成的Hapten-BSA2 作为免疫原,得效价为1/56,000 的血清M4469。经方阵点滴和间接非竞争ELISA 确定了血清M4440 和M4469 的工作浓度,抗血清M4440的ELISA的工作浓度:包被原稀释度为1/4,000(Hapten-OVA1,0.26μg/mL),血清稀释度为1/15,000;抗血清M4469 的ELISA的工作浓度:包被原为1/1,500(Hapten-OVA2,1.43 μg/mL),血清为1/9,000。用血清M4440 建立的IC-ELISA,对鬼臼毒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136 μg /mL,最低检测浓度为0.1209 μg/mL,检测范围为0.2501-19.5942 μg/mL。用血清M4469 建立的IC-ELISA,对鬼臼毒素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为0.7897 μ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6 μg/mL,检测范围为0.0194-32.11670 μg/mL。建立的鬼臼毒素IC-ELISA分析方法与表鬼臼毒素、4-甲基表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与依泊托甙、苦鬼臼毒素、鬼臼毒素酰肼等的交叉反应率低。 3. 通过对流动相配比、流速、色谱柱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鬼臼毒素的HPLC分析条件:色谱柱LichrospherC18, dp5μm, 4.6mmID*25cm;流动相甲醇:水(65: 35,V/V);流速1.0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90nm;鬼臼毒素的保留时间在5.7min。在蒸馏水和土壤中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添加浓度在0.1-10μg/mL 间,测得其回收率分别在

高蓉,赵鸿雁,赵人琤,肖杭[10](200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用乙醚 -二氯甲烷(3∶1)萃取血清中鬼臼毒素,采用WatersSpherisorbODS2柱(5μm,4.6mm×250mm), 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91nm。结果:血清中鬼臼毒素 含量在6.25~95.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方法回收率为90.4%~110.0%, 变异系数3%左右。结论:该方法测定血清中鬼臼毒素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羧甲基淀粉钠的三种难溶性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羧甲基淀粉钠的研究概况
        1.1 羧甲基淀粉钠的理化性质
        1.2 羧甲基淀粉钠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2 三种难溶性药物的研究概况
        2.1 胡椒碱的研究概况
        2.2 β-甘草次酸的研究概况
        2.3 吴茱萸内酯的研究概况
    3 固体分散体研究概况
        3.1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3.2 固体分散体的作用机制
        3.3 常见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
    4 课题设计思路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三种固体分散体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 色谱条件
        2.3 溶液的配制
        2.4 专属性
        2.5 线性关系考察
        2.6 精密度
        2.7 稳定性
        2.8 重复性
        2.9 加样回收率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种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2.2 物理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2.3 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2.4 固体分散体的物相表征
        2.5 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实验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1 胡椒碱-羧甲基淀粉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1.1 仪器、试药、动物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2 β-甘草次酸-羧甲基淀粉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2.1 仪器、试药、动物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3 吴茱萸内酯-羧甲基淀粉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3.1 仪器、试药、动物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
    1.2 AFB1的概述
        1.2.1 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1.2.3 在食品中的检出限量
        1.2.4 食品中AFB1的检测方法
    1.3 AFB1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1.3.1 毒性
        1.3.2 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对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
        1.3.4 对肝脏和肾脏毒性的影响
        1.3.5 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1.4 益生菌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1.4.1 益生菌的概述
        1.4.2 功能性研究进展
        1.4.3 益生菌预防AFB1中毒的能力
        1.4.4 鼠李糖乳杆菌预防AFB1中毒能力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设备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动物饲料中AFB1母液的制备
        2.2.2 黄曲霉毒素饲料的制备
        2.2.3 鼠李糖乳杆菌灌胃液的制备
        2.2.4 大鼠动物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2.5 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
        2.2.6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2.7 大鼠血液免疫指标的测定
        2.2.8 大鼠肝脏、肾脏抗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2.2.9 大鼠肝脏、肾脏的HE染色
        2.2.10 大鼠肝脏、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
        2.2.11 小鼠动物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2.12 通过16SrRNA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
        2.2.13 小鼠血液中肠道免疫指标的测定
        2.2.14 小鼠结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测定
        2.2.15 小鼠肠道的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的测定
        2.2.1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免疫动物实验结果
        3.1.1 大鼠体重的变化
        3.1.2 大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1.3 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
        3.1.4 大鼠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3.2 大鼠靶器官动物实验结果
        3.2.1 大鼠肝脏、肾脏指数的影响
        3.2.2 大鼠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
        3.2.3 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3.2.4 大鼠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3.2.5 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2.6 大鼠肝脏、肾脏HE染色的结果
        3.2.7 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肝脏、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影响
    3.3 小鼠肠道稳态及肠免疫研究
        3.3.1 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3.3.2 小鼠血清中肠道屏障和通透性指标的影响
        3.3.3 小鼠结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3.3.4 小鼠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摄入形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AFB1中毒大鼠内脏损伤及血液免疫的影响
    4.2 鼠李糖乳杆菌干预对AFB1中毒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中药水蛭的质量标准及抗血栓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药材基原
    2 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4 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水蛭药材基原及真伪鉴别
    第一节 水蛭药材DNA条形码鉴别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水蛭药材特征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水蛭药材SDS-PAGE蛋白质电泳特征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游离氨基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水蛭药材常规及有害物质检查
    第一节 水蛭药材水分、酸碱度、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水蛭药材含量测定分析的研究
    第一节 水蛭药材抗凝血酶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游离及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水蛭药材总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水蛭药材总多糖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节 水蛭药材多肽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基于体外抗凝血酶活性及在体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水蛭总多糖及酶解物抗血栓活性初步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水蛭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第一节 水蛭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水蛭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全文总结及展望
    创新点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拮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黄曲霉毒素研究概况
        1.1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1.2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1.3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和影响
        1.4 黄曲霉毒素代谢机理
        1.5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1.6 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方法
    2 乳酸菌的生物作用和解毒效果
        2.1 乳酸菌对肠道作用
        2.2 乳酸菌的抗氧化作用
        2.3 乳酸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4 乳酸菌对黄曲霉生长以及产毒的抑制作用
        2.5 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的拮抗
    3 硒的营养学概况
        3.1 硒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硒对动物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3 硒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3.4 硒对机体抗DNA损伤及抗癌作用
        3.5 硒在生产方面的应用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富硒乳酸菌体外拮抗AFB1 毒性作用研究
    1 富硒乳酸菌抑制黄曲霉菌落生长、孢子萌发以及产AFB1 量作用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黄曲霉生长抑制试验结果
        1.2.2 黄曲霉孢子萌发数量抑制试验结果
        1.2.3 黄曲霉产毒抑制试验
    2 富硒乳酸菌拮抗黄曲霉毒素对鸡肝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CYP450和LDH活性的影响
        2.2.2 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生长孢子萌发及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拮抗作用
        3.2 富硒乳酸菌拮抗黄曲霉毒素对鸡肝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4 小结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组织中黄曲霉毒素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图
        2.2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2.3 精密度与回收率试验
    3 讨论
        3.1 组织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
        3.2 衍生方法的选择
    4 小结
第四章 富硒乳酸菌对日粮中添加AFB1 的肉鸡组织AFB1 含量、GST、GSH-PX活性及GSTA3 MRNA表达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鸡肝脏组织样品中AFB1 残留量的测定
        2.2 肉鸡肌肉组织样品中AFB1 残留量的测定
        2.3 富硒乳酸菌对饲喂AFB1 日粮肉鸡血清GST含量影响
        2.4 富硒乳酸菌对饲喂AFB1 日粮肉鸡血清GSH-PX含量影响
        2.5 肉鸡肝脏总RNA质量鉴定
        2.6 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2.7 富硒乳酸菌拮抗AFB1 作用于GSTA3 基因MRNA的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富硒乳酸菌对日粮中添加AFB1 的肉鸡组织AFB1 残留量的影响
        3.2 富硒乳酸菌对日粮中添加AFB1 的肉鸡组织抗氧化酶GST、GSH-PX活性的影响
        3.3 富硒乳酸菌对日粮中添加AFB1 的肉鸡组织基因GSTA3 MRNA表达的研究
    4 小结
第五章 富硒乳酸菌对肉鸡增重、新城疫抗体水平、血浆及肝脏AFB1 残留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硒乳酸菌对饲喂商品日粮肉仔鸡增重影响
        2.2 富硒乳酸菌对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2.3 富硒乳酸菌对肉鸡全血及肝脏AFB1 残留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富硒乳酸菌对于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富硒乳酸菌对于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3.3 富硒乳酸菌对于肉鸡血清及肝脏AFB1 残留量的影响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5)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研究及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桃儿七概述
        1.1.1 桃儿七的起源与分布
        1.1.2 桃儿七属的命名考订
        1.1.3 形态特征
        1.1.4 桃儿七的种质资源现状
    1.2 桃儿七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2.1 木脂素类化学成分
        1.2.2 黄酮及其它类化合物
        1.2.3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与含量检测
        1.2.4 化学指纹图谱
    1.3 桃儿七的药理作用研究
        1.3.1 抗肿瘤作用
        1.3.2 抗病毒作用
        1.3.3 毒性
        1.3.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3.5 对肠平滑肌的影响
        1.3.6 止咳祛痰-抗炎作用
        1.3.7 抑菌杀虫作用
        1.3.8 抗氧化及辐射防护作用
        1.3.9 其它作用
    1.4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基因
    1.5 桃儿七遗传多样性研究
        1.5.1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1.5.2 桃儿七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1.6 桃儿七研究热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1.6.1 引种栽培
        1.6.2 桃儿七的组织培养
        1.6.3 桃儿七的细胞培养
        1.6.4 应用生物反应器生产鬼臼毒素
        1.6.5 毛状根诱导桃儿七中鬼臼毒素
        1.6.6 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鬼臼毒素
        1.6.7 鬼臼毒素的化学合成
    1.7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
        1.7.1 转录组概述
        1.7.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选题依据
    1.9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1.10 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
        1.10.1 研究内容
        1.10.2 预期结果
    1.11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桃儿七资源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法与内容
        2.1.1 文献调查
        2.1.2 走访调查和市场调查
        2.1.3 样方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样地设置情况及调查结果
        2.2.2 地理分布
        2.2.3 桃儿七生境条件
        2.2.4 桃儿七资源状况
        2.2.5 种群特征和群落类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色谱学、化学计量学的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2 流动相的选择
        3.2.3 空白试验
        3.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3.2.5 精密度试验
        3.2.6 重复性试验
        3.2.7 稳定性试验
        3.2.8 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试验
        3.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3.2.10 桃儿七指纹图谱研究
        3.2.11 基于化学计量学联用色谱数据等多元分析方法评价桃儿七资源品质
    3.3 讨论
        3.3.1 桃儿七指纹图谱
        3.3.2 桃儿七资源品质评价
        3.3.3 桃儿七的化学多样性
    3.4 小结
        3.4.1 指纹图谱的构建
        3.4.2 丰富的化学多样性
        3.4.3 桃儿七资源品质评价
第四章 桃儿七表型多样性及其对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调查所用工具/仪器
        4.1.2 调查对象
        4.1.3 性状选择和测定
        4.1.4 不同产地桃儿七化学成分的测定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桃儿七表型均值变异
        4.2.2 调查区域间(内)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4.2.3 研究区域间桃儿七表型分化程度
        4.2.4 表型特征稳定性
        4.2.5 表型多样性与化学多样性的关系
    4.3 讨论
        4.3.1 桃儿七表型多样性
        4.3.2 桃儿七表型多样性与化学多样性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紫外分光度法检验DNA纯度
        5.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纯度
        5.2.3 基因组DNAISSR-PCR扩增结果
        5.2.4 桃儿七种群遗传多样性
        5.2.5 桃儿七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
    5.3 讨论
        5.3.1 桃儿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5.3.2 高的遗传分化和显着的遗传结构
        5.3.3 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对其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5.3.4 桃儿七种群的遗传保护
    5.4 小结
        5.4.1 桃儿七种群存在低的遗传多样性、高的遗传分化和清晰的遗传结构
        5.4.2 桃儿七遗传多样性与化学多样性的关系及其保护
第六章 环境因素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八个产区的环境因素分析
        6.2.2 不同产地桃儿七有效成分的差异(多样性)
        6.2.3 环境因素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6.3 讨论
        6.3.1 地理因素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6.3.2 降雨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6.3.3 光照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6.3.4 温度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6.3.5 土壤因素对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6.3.6 桃儿七药材的道地性
    6.4 小结
第七章 桃儿七转录组测序与分析及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发掘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仪器与试剂
        7.1.3 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RNA样品制备及质量分析
        7.2.2 测序产量统计与质量分析
        7.2.3 RNA-seq序列组装结果
        7.2.4 RNA-seq序列比对及功能注释结果
        7.2.5 Unigenes功能分类及代谢通路注释
        7.2.6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7.3 讨论
        7.3.1 RNA样品质量
        7.3.2 测序产量及组装情况
        7.3.3 Unigene功能注释
        7.3.4 编码蛋白框预测及近缘模式生物同源基因CDS的比较
        7.3.5 桃儿七转录组功能分类
        7.3.6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发掘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8.3.1 不足之处
        8.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八角莲不同部位鬼臼毒素和4’-去甲鬼臼毒素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对照品溶液配制
    1.3 样品溶液的制备
    1.4 色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选择
    2.2 色谱图
    2.3 方法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2.5 重现性试验
    2.6 回收率试验
    2.7 样品测定
3 结语

(7)液相色谱新方法测定四种中药及其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
    1.2 中药质量控制思路的改变
        1.2.1 中药指纹图谱的新进展
        1.2.2 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技术
        1.2.3 指纹图谱与定量测定相结合
    1.3 中药活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
        1.3.1 薄层色谱法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3 气相色谱法
        1.3.4 高效毛细管电泳
        1.3.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3.6 近红外光谱
        1.3.7 紫外-可见光谱法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一测多评法(RP-HPLC)测定植物药中四种鬼臼毒素类活性成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药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4 色谱条件
        2.2.5 一测多评方法原理
        2.2.6 组内相关系数
    2.3 结果和讨论
        2.3.1 优化色谱条件
        2.3.2 方法验证
        2.3.3 校正因子计算
        2.3.4 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考察
        2.3.5 待测组分色谱峰的定位
        2.3.6 一测多评法与常规法结果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铁筷子HPLC-DAD指纹图谱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样品来源
        3.2.3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3.2.4 色谱条件
        3.2.5 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
        3.2.6 层次聚类分析
        3.2.7 主成分分析
    3.3 结果和讨论
        3.3.1 优化样品提取方法
        3.3.2 优化HPLC色谱条件
        3.3.3 槲皮素色谱峰的确认
        3.3.4 方法验证
        2.3.5 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亲水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草及其制剂中麻黄碱类生物碱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
        4.2.2 色谱条件
        4.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4.2.4 样品溶液的制备
    4.3 结果和讨论
        4.3.1 优化色谱条件
        4.3.2 可能的分离机理模型
        4.3.3 方法验证
        4.3.4 实际样品测定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铁筷子的反胶束正相二维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仪器和试剂
        5.2.2 样品制备
        5.2.3 反胶束溶液的制备
        5.2.4 最优色谱条件
        5.2.5 灰度值的测定
        5.2.6 典型相关分析
    5.3 结果和讨论
        5.3.1 优化固定相和第一维流动相
        5.3.2 优化第二维流动相和固定相
        5.3.3 方法验证
        5.3.4 二维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5.4 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小八角莲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及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檗科八角莲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1.1.1 本草考证
        1.1.2 生物学特征
        1.1.3 种类构成
        1.1.4 资源分布
        1.1.5 化学成分
        1.1.5.1 木脂素类
        1.1.5.2 黄酮类
        1.1.5.3 挥发油
        1.1.5.4 其它化学成分
        1.1.6 生理活性
        1.1.6.1 抗肿瘤作用
        1.1.6.2 抗病毒作用
        1.1.6.3 消炎、抗菌作用
        1.1.6.4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1.6.5 对胃肠道作用
        1.1.6.6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1.6.7 毒理作用
    1.2 小八角莲研究进展
        1.2.1 植物形态
        1.2.2 资源分布
        1.2.3 生药学研究
        1.2.4 化学成分
        1.2.5 生理活性
    1.3 木脂素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3.1 分布
        1.3.2 结构及分类
        1.3.3 理化性质
        1.3.4 提取分离与测定方法
        1.3.5 生理活性
        1.3.5.1 抗肿瘤作用
        1.3.5.2 抗病毒、抗茵消炎作用
        1.3.5.3 保护肝脏和抗氧化作用
        1.3.5.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活性
        1.3.5.5 降血压作用
    1.4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4.1 提取工艺
        1.4.1.1 溶剂提取法
        1.4.1.2 超声提取法
        1.4.1.3 酶解法
        1.4.1.4 微波场提取法
        1.4.1.5 大孔树脂吸附法
        1.4.1.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4.2 分离纯化
        1.4.2.1 溶剂萃取法
        1.4.2.2 硅胶色谱
        1.4.2.3 聚酰胺色谱
        1.4.2.4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1.4.2.5 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法
        1.4.2.6 大孔树脂分离法
        1.4.2.7 高速逆流色谱法
        1.4.2.8 模拟移动床色谱法
        1.4.2.9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1.4.3 测定分析方法
        1.4.3.1 平面色谱法
        1.4.3.2 分光光度法
        1.4.3.3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
        1.4.3.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1.4.3.5 薄层色谱法
        1.4.3.6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
        1.4.3.7 其他方法
        1.4.4 生理活性
        1.4.4.1 抗氧化与自由基消除活性作用
        1.4.4.2 抗抑郁作用
        1.4.4.3 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4.4.4 抗肿瘤作用
        1.4.4.5 抗骨质疏松作用
        1.4.4.6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4.4.7 抗心肌缺血作用
    1.5 鬼臼毒素研究进展
        1.5.1 植物来源
        1.5.2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1.5.3 植物内生真菌发酵
        1.5.4 化学合成
        1.5.5 理化性质研究
        1.5.6 生理活性
        1.5.7 抗癌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
    1.6 课题研究意义、来源、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1.6.1 课题研究意义
        1.6.2 课题研究目的
        1.6.3 课题来源
        1.6.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八角莲化学成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3 提取和分离
    2.4 结构鉴定
        2.4.1 化合物Ⅰ结构鉴定
        2.4.2 化合物Ⅱ结构鉴定
        2.4.3 化合物Ⅲ结构鉴定
        2.4.4 化合物Ⅳ结构鉴定
        2.4.5 化合物Ⅴ结构鉴定
        2.4.6 化合物Ⅵ结构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八角莲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3 小八角莲来源
    3.4 小八角莲性状研究
        3.4.1 形状
        3.4.2 粗细
        3.4.3 表皮
        3.4.4 质地
        3.4.5 断面
        3.4.6 气味
        3.4.7 小八角莲性状总结
    3.5 小八角莲鉴别研究
        3.5.1 小八角莲显微鉴别研究
        3.5.2 小八角莲色谱鉴别研究
        3.5.2.1 小八角莲活性成分鬼臼毒素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3.5.2.2 小八角莲活性成分槲皮素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3.5.3 小八角莲鉴别研究总结
        3.5.3.1 小八角莲显微鉴别研究总结
        3.5.3.2 小八角莲色谱鉴别研究总结
    3.6 小八角莲检查研究
        3.6.1 杂质
        3.6.2 水分
        3.6.3 重金属
        3.6.4 砷盐
        3.6.5 小八角莲检查研究总结
    3.7 小八角莲含量测定研究
        3.7.1 小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3.7.1.1 供试品溶液制备
        3.7.1.2 色谱条件
        3.7.1.3 标准曲线制备
        3.7.1.4 精密度试验
        3.7.1.5 稳定性试验
        3.7.1.6 重现性试验
        3.7.1.7 加样回收试验
        3.7.2 不同产地小八角莲鬼臼毒素含量测定
        3.7.3 小八角莲鬼臼毒素含量测定研究总结
    3.8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不同产地小八角莲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 小八角莲指纹图谱实验研究
        4.3.1 供试品溶液制备
        4.3.2 色谱条件优选
        4.3.3 相似度计算
        4.3.4 主成分分析法
        4.3.5 基于载荷矢量寻找特征化学成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小八角莲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4.4.2 不同产地小八角莲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分析
        4.4.3 不同产地小八角莲特征化合物筛选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八角莲木脂素类成份提取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5.3 醇提取小八角莲木脂素成份研究
        5.3.1 提取条件优选
        5.3.1.1 提取方法选择
        5.3.1.2 提取溶剂选择
        5.3.1.3 提取次数选择
        5.3.1.4 粒径选择
        5.3.2 正交实验研究
        5.3.3 验证实验
        5.3.4 醇提取小八角莲木脂素成分研究结论
    5.4 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小八角莲木脂素成份研究
        5.4.1 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
        5.4.1.1 物料粒度选择
        5.4.1.2 夹带剂的选择
        5.4.1.3 温度的影响
        5.4.1.4 压力的影响
        5.4.1.5 CO_2流速的影响
        5.4.1.6 萃取时间的影响
        5.4.2 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研究
        5.4.2.1 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5.4.2.2 数据处理方法
        5.4.2.3 Box-Benhnken设计实验结果
        5.4.2.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4.2.4.1 直观分析
        5.4.2.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4.2.4.3 二次回归分析
        5.4.2.4.4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5.5 醇提与SFE-CO_2萃取对鬼臼毒素提取率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鬼臼毒素的工艺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3 树脂理化性质
    6.3 实验方法与结果
        6.3.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6.3.2 上样液的制备及预处理
        6.3.3 静态吸附实验
        6.3.3.1 静态吸附容量测定
        6.3.3.2 静态解吸率测定
        6.3.4 动态吸附实验研究
        6.3.4.1 动态吸附实验
        6.3.4.2 动态解吸附实验
        6.3.5 解吸剂的选择
        6.3.6 上样浓度的考察
        6.3.7 样品的富集与纯化
        6.3.8 使用吸附柱的次数对大孔树脂纯化效率的影响
        6.3.9 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
        6.3.9.1 再生方法
        6.3.9.2 再生合格的指标与判断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小八角莲鬼臼毒素抗肿瘤作用和机理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7.2.1 实验仪器
        7.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7.3 实验方法
        7.3.1 样品溶液配制
        7.3.2 细胞培养
        7.3.3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
        7.3.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7.3.5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
        7.3.6 裸鼠成瘤实验
        7.3.7 数据处理
    7.4 实验结果
        7.4.1 MTT比色法检测鬼臼毒素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
        7.4.2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鬼臼毒素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
        7.4.3 流式细胞术检测鬼臼毒素对SGC7901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影响
        7.4.4 裸鼠移植瘤实验分析鬼臼毒素的体内抗胃癌作用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查新证明
附录2: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研究工作情况
附录3: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4: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研究成果及奖励
附录5:攻读博士期间编写专着
附录6:攻读博士期间申请专利
致谢

(9)植物源杀虫物质鬼臼毒素的酶免疫分析及环境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砂地柏杀虫活性物质鬼臼毒素研究进展
        1.1.1 砂地柏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1.2 砂地柏杀虫活性物质研究
        1.1.2.1 砂地柏粗提物及单体的杀虫活性
        1.1.2.2 砂地柏杀虫活性物质的致毒症状及作用机制
        1.1.3 鬼臼毒素及其类似物研究应用现状
        1.1.3.1 鬼臼毒素及类似物医用研究进展
        1.1.3.2 鬼臼毒素及类似物农用研究进展
    1.2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2.1 新农药登记
        1.2.2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
        1.2.2.1 必备资料
        1.2.2.2 基础资料
        1.2.2.3 附加资料
        1.2.3 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程序
        1.2.4 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
        1.2.4.1 环境行为特征评价试验准则
        1.2.4.2 农药对非靶生物毒性试验准则
    1.3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3.1 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新进展
        1.3.2 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新进展
        1.3.3 农药小分子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1.3.3.1 农药酶免疫分析的原理
        1.3.3.2 农药酶免疫分析的程序
        1.3.3.3 农药酶免疫分析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提出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一篇 鬼臼毒素分析方法研究
    第二章 鬼臼毒素半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1.3 透析袋的准备
        2.1.4 试验方法
        2.1.4.1 半抗原的合成
        2.1.4.2 鬼臼毒素人工抗原的合成
        2.1.5 鬼臼毒素人工抗原的鉴定
        2.1.6 半抗原偶联物浓度的计算
        2.1.7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比的估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鬼臼毒素半抗原分子结构的鉴定
        2.2.2 鬼臼毒素人工抗原的鉴定
        2.2.2.1 紫外扫描法鉴定鬼臼毒素人工抗原
        2.2.2.2 SDS-PAGE 法鉴定鬼臼毒素人工抗原
        2.2.3 半抗原与载体的结合比
        2.3 讨论
        附2-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第三章 鬼臼毒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1.3 抗原乳剂的制备
        3.1.4 免疫方法
        3.1.5 抗血清的分离与纯化
        3.1.6 抗体的鉴定
        3.1.6.1 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3.1.6.2 抗体效价的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抗血清效价的监测
        3.2.2 抗血清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的确定
        3.2.3 M4440 和M4469 兔子的抗体效价
        3.3 讨论
    第四章 鬼臼毒素间接竞争ELISA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试剂
        4.1.2 试验仪器
        4.1.3 间接竞争ELISA(IC-ELISA)
        4.1.4 IC-ELISA 分析条件的优化
        4.1.4.1 有机溶剂对IC-ELISA分析的影响
        4.1.4.2 Na+离子强度对IC-ELISA 分析的影响
        4.1.4.3 pH 值对IC-ELISA 分析的影响
        4.1.5 IC-ELISA 敏感度的测定
        4.1.6 IC-ELISA 特异性分析
        4.1.7 蒸馏水中鬼臼毒素的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有机溶剂对IC-ELISA 分析的影响
        4.2.2 离子强度对IC-ELISA 分析的影响
        4.2.3 pH 值对IC-ELISA 分析的影响
        4.2.4 鬼臼毒素的标准抑制曲线
        4.2.5 抗体特异性分析
        4.2.6 蒸馏水中鬼臼毒素的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鬼臼毒素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试剂
        5.1.2 供试样品
        5.1.3 仪器及色谱工作条件
        5.1.4 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5.1.5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5.1.6 样品处理
        5.1.7 测定步骤
        5.1.8 自来水中的鬼臼毒素IC-ELISA和HPLC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5.2.2 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测定
        5.2.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测定
        5.2.4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测定
        5.2.4.1 水样测定
        5.2.4.2 土壤样测定
        5.2.4.3 鬼臼毒素乳油样品含量分析
        5.2.5 自来水中的鬼臼毒素IC-ELISA和HPLC分析
        5.3 讨论
第二篇 鬼臼毒素环境安全性研究
    第六章 鬼臼毒素在水体中的降解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试剂
        6.1.2 供试水体
        6.1.3 仪器设备
        6.1.4 水解试验
        6.1.5 间接竞争ELISA(IC-ELISA)
        6.1.6 HPLC 测定
        6.1.7 标准曲线
        6.1.7.1 ELISA 分析
        6.1.7.2 HPLC 分析
        6.1.8 添加回收率试验
        6.1.9 水解半衰期的计算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标准曲线
        6.2.2 添加回收率
        6.2.3 降解动态
        6.2.3.1 ELISA 法
        6.2.3.2 HPLC 法
        6.2.4 ELISA 法和HPLC 法测定鬼臼毒素水解结果比较
        6.3 讨论
    第七章 鬼臼毒素在土壤中的降解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试剂
        7.1.2 供试土壤
        7.1.3 仪器设备
        7.1.4 土壤降解试验
        7.1.5 间接竞争ELISA(IC-ELISA)
        7.1.6 HPLC 测定
        7.1.7 标准曲线
        7.1.7.1 ELISA 分析
        7.1.7.2 HPLC 分析
        7.1.8 添加回收率试验
        7.1.9 土壤降解半衰期的计算
        7.1.9 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性等级划分标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标准曲线
        7.2.2 添加回收率
        7.2.3 降解动态
        7.2.3.1 ELISA 法
        7.2.3.2 HPLC 法
        7.2.4 ELISA 法和HPLC 法测定鬼臼毒素土壤降解结果比较
        7.3 讨论
    第八章 鬼臼毒素的光化学降解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药剂及试剂
        8.1.2 光源
        8.1.3 仪器设备
        8.1.4 供试水的配制
        8.1.5 光解反应试验
        8.1.6 HPLC 测定
        8.1.7 标准曲线
        7.1.8 光解半衰期及光解率的计算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8.2.2 鬼臼毒素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动态
        8.2.3 鬼臼毒素在不同pH 值水中的光解动态
        8.2.4 不同光源下鬼臼毒素光解速度的比较
        8.2.4.1 不同光源下鬼臼毒素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
        8.2.4.2 不同光源下鬼臼毒素在不同pH 值水中的光解
        8.3 讨论
    第九章 鬼臼毒素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供试生物
        9.1.2 试验试剂
        9.1.3 试验仪器
        9.1.4 试验方法
        9.1.4.1 鱼毒性试验
        9.1.4.2 蝌蚪毒性试验
        9.1.4.3 鹌鹑毒性试验
        9.1.4.4 家蚕毒性试验
        9.1.4.5 蜜蜂毒性试验
        9.1.4.6 蚯蚓毒性试验
        9.1.4.7 瓢虫毒性试验
        9.2 结果与分析
        9.2.1 鬼臼毒素制品对鱼毒性
        9.2.1.1 鬼臼毒素制品对鱼的毒性
        9.2.1.2 鬼臼毒素制品对鱼的安全性
        9.2.2 鬼臼毒素制品对蝌蚪毒性
        9.2.3 鬼臼毒素制品对鹌鹑毒性
        9.2.3.1 鬼臼毒素制品急性经口毒性
        9.2.3.2 鬼臼毒素制品的蓄积毒性
        9.2.4 鬼臼毒素制品对家蚕毒性
        9.2.5 鬼臼毒素制品对蜜蜂毒性
        9.2.6 鬼臼毒素制品对蚯蚓毒性
        9.2.7 鬼臼毒素制品对瓢虫毒性
        9.3 讨论
    第十章 鬼臼毒素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影响
        10.1 材料与方法
        10.1.1 试剂和仪器
        10.1.2 供试植物
        10.1.3 样品前处理
        10.1.4 试验测定方法
        10.1.4.1 光合速率测定
        10.1.4.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0.1.4.3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10.1.4.4 可溶性糖的测定
        10.1.4.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10.1.4.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10.1.4.7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
        10.1.4.8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10.1.4.9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
        10.2 结果与分析
        10.2.1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光合作用的影响
        10.2.2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0.2.3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10.2.4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可溶性糖的影响
        10.2.5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SOD 活性的影响
        10.2.6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CAT 活性的影响
        10.2.7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POD 活性的响
        10.2.8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GSHPx 活性的响
        10.2.9 鬼臼乳油对蔬菜上海青MDA含量的影响
        10.3 讨论
        附10-1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第十一章 总结
        11.1 鬼臼毒素分析方法
        11.2 鬼臼毒素的环境行为
        11.3 鬼臼毒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11.4 鬼臼毒素对保护作物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ELISA相关试剂的配制
    附录2 术语和缩略语表
    附录3 作者简介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羧甲基淀粉钠的三种难溶性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评价研究[D]. 于翔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 张居典.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中药水蛭的质量标准及抗血栓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D]. 顾念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拮抗效果的研究[D]. 姚婉. 天津农学院, 2016(08)
  • [5]桃儿七化学多样性研究及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发掘[D]. 刘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6)
  • [6]八角莲不同部位鬼臼毒素和4’-去甲鬼臼毒素含量的测定[J]. 马志刚,郑永雯,冯益青,王沛霖,杨保涛,邵娅婷,刘彦雄,曹秋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7]液相色谱新方法测定四种中药及其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D]. 路宁维. 兰州大学, 2014(11)
  • [8]小八角莲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及药效研究[D]. 张杰. 中南大学, 2010(02)
  • [9]植物源杀虫物质鬼臼毒素的酶免疫分析及环境安全性研究[D]. 徐敦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J]. 高蓉,赵鸿雁,赵人琤,肖杭. 江苏预防医学, 2004(04)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鬼臼毒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