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瑶[1](2021)在《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构建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2)评价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对术后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的恢复、舒适度、生存质量以及综合疗效的影响,修改完善方案,以期为临床规范鼻腔冲洗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运用质性访谈法,了解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术后的12名慢性鼻窦炎患者和10名耳鼻喉科医护,通过结构式访谈明确目前鼻腔冲洗现状及问题,为方案构建提供现实依据。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会议法构建方案。本研究以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的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鼻窦炎鼻腔冲洗的相关研究、系统评价及指南,提取并汇总证据,评价证据质量,获取最佳研究证据。其次采用专家会议法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领域专家对证据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对构建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三部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3)。试验组采用构建的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术后鼻腔冲洗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选取舒适度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CT Lund-Mackay评分法,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作为评价工具,在术前、术后鼻腔冲洗的第2周、4周、12周进行效果评价,通过t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1.通过质性访谈,得出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冲洗的真实体验与需求有:(1)信息支持不足患者需求得不到满足(2)患者经济压力大(3)患者出院后依从性低;鼻腔冲洗的护理现状与目前存在问题有:(1)鼻腔冲洗欠规范(2)护理人力资源紧张(3)延续护理不完善。2.构建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的循证护理方案包括鼻腔冲洗前准备、鼻腔冲洗实施流程、不良反应预防、冲洗器处理、复查、健康教育及随访7个方面共25个推荐条目,其中16个A级证据推荐、9个B级证据推荐。3.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点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结果显示,鼻腔冲洗前两组研究对象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冲洗后各时点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与冲洗前比较均有显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各时点的得分均显着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得分(P<0.05)。4.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知: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冲洗后不同时间点舒适度(F=208.752,P<0.001)、生存质量(F=471.036,P<0.001)、CT(F=115.409,P<0.001)、鼻内镜(F=343.043,P<0.001)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得分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上,两组患者舒适度(F=8.856,P<0.001)、生存质量(F=77.93,P<0.001)、CT(F=6.16,P<0.001)、鼻内镜(F=32.201,P<0.001)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试验组在干预后得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舒适度(F=7.245,P<0.05)、生存质量(F=105.943,P<0.001)、CT(F=4.754,P<0.05)、鼻内镜(F=7.035,P<0.05)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干预后12周综合疗效比较:在治疗效果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12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5.15%。结论:1.鼻腔冲洗欠规范,需要构建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2.本研究基于循证,将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最佳研究证据、患者意愿以及临床具体情况相结合构建科学可行易于患者接受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实践的规范提供借鉴。3.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可以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舒适体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尹金理[2](2021)在《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通过临床经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鼻窦内支架治疗,进而观察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9.01-2020.09间就诊于我院耳鼻喉一科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选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窦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医生均为同一人,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雷诺考特喷入鼻腔局部治疗,2次/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术后8周Lund-Kennedy评分,以及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术后8周VAS评分。术后鼻腔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情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5.17± 16.70)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3.33±10.08)岁,两组基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术前Lund-Kennedy评分(6.24±1.15)分,在术后2周Lund-Kennedy 评分(2.93±0.75)分、术后 4 周 Lund-Kennedy 评分(1.02±0.89)分、术后 6 周 Lund-Kennedy 评分(0.22±0.42)分、术后 8 周 Lund-Kennedy 评分(0.00±0.00)分;对照组术前Lund-Kennedy评分(6.67±0.95)分,在术后2 周 Lund-Kennedy 评分(8.67±1.72)分、术后 4 周 Lund-Kennedy 评分(6.67±0.95)分、术后 6 周 Lund-Kennedy 评分(5.33± 1.26)分、术后 8 周 Lund-Kennedy评分(3.00±0.83)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术前的Lund-Kenned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Lund-Kennedy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试验组术前VAS评分(25.78±7.77)分,在术后2周VAS评分(6.38±1.47)分、术后4周VAS评分(2.42±1.23)分、术后6周VAS评分(0.20±0.40)分、术后8周VAS评分(0.00±0.00)分;对照组术前VAS评分(26.00±2.18)分,在术后2周VAS评分(12.67±2.52)分、术后4周VAS评分(8.00±2.18)分、术后6周VAS评分(5.33±2.52)分、术后8周VAS评分(1.33±0.48)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术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VA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试验组术后鼻腔通气时间(4.75±1.31)天、手术时间(88.53±13.00)min、术中出血情况(48±0.53)ml、住院时间(7.02±0.39)天、总费用(18236.43±1621.45)元、并发症情况(无);对照组术后鼻腔通气时间(5.67±0.48)天、手术时间(85.46±12.51)min、术中出血情况(50±0.63)ml、总费用(13854.57± 1369.13)元、并发症情况(无)。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鼻腔通气时间相比,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关于总费用情况,试验组消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5.试验组在术后2周时表面存在大量黄色结痂,4周后结痂逐渐减少,支架部分被吸收,黏膜颜色重新恢复正常,在8周后支架全部被吸收,术区黏膜重新变得光滑且淡红色,表面无分泌物附着。结论:1、鼻窦内支架防止术腔粘连,有利于术腔上皮化,减少换药次数,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取得显着的治疗成效,推荐使用。3、鼻窦内支架价格昂贵,部分患者不能承受。

谌祎玮[3](2020)在《筛窦基板层次气化分析及其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通过应用筛窦基板层次性分析方法,指导鼻内镜下筛窦层次性精准性开放。方法:收集因鼻部不适或者其它疾病须行鼻窦CT的患者120例(240侧),将其鼻窦CT原始薄层DICO数据(扫描参数为层厚、层距均0.65mm,电压120KV,电流500mA),导入三维重建软件ImageViewer中,进行轴位、冠位和矢状位三维的重建分析(设置窗宽2000Hu,窗位200Hu)。精准定位筛窦I-V基板,局部放大观察各个基板气化情况,探索其层次性以及气化规律。观察Haller气房、Onodi气房与各个基板结构关系。并应用基板层次结构分析的原理及方法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使内镜鼻窦开放手术中筛窦的开放实现层次性、标准化、同质化。结果:获得120例(240侧)患者鼻窦CT薄层原始数据,通过三维成像重建分析。发现筛骨结构包含五个基板(I-V),(1)其中第五基板的出现率为55.4%,且与相邻各个基板间存在潜在的层次间隙,相对独立。(2)Haller气房出现率为24.2%,与中鼻甲基板气化相关占16.7%、上鼻甲基板结构气化相关者分别占7.5%。(3)上鼻甲及基板气化发生率为83.3%,其中18.3%气化形成Onodi气房。最上鼻甲及基板出现率55.4%,气化发生率为77.4%,其中18.8%气化为Onodi气房。Onodi气房出现率为32.0%,来源于上鼻甲基板、最上鼻甲基板的分别占18.3%,10.4%,来源于二者共同气化的占3.3%。各基板及其气化结构组成相对独立的通气引流通道,可单独出现引流障碍而导致鼻窦炎的发生。手术中筛窦开放(III-V基板)过程,可以上鼻甲、最上鼻甲为解剖标志结构,结合CT提示的气化变异,可在其前方分别充分地开放III基板、IV基板气化结构所构成的筛窦迷路(包括变异气房,如Haller气房),而根据CT提示V基板的气化状况和方向,可进一步实现V基板及其气化结构(包括Onodi气房)的开放。结论:通过分析筛窦基板的层次性结构,对指引内镜下筛窦开放过程实现层次性、标准化有重要指导价值。

陈吉[4](2020)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内窥镜鼻窦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术后疼痛等不适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tis,CRS)患者填塞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以筛选较优的护理方案,并对接受优选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疼痛控制情况分析,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证据支持和改进建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ine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WF)、相关网站,并追踪参考文献获取ES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RCTs质量,使用Stata 13.0软件进行不同护理方案效果的调整间接比较,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OI)调查CRS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并使用SPSS26.0对患者疼痛经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效果比较:纳入61个CR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RCTs,整体质量不高。13个RCTs报告患者疼痛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2.28,95%CI:-3.65-0.92,p<0.05)、术前行为训练(MD=-1.15,95%CI:-2.04-0.26,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36,95%CI:-3.46-1.26,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MD=-1.52,95%CI:-2.32-0.71,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个RCTs报告了患者焦虑评分,常规护理联合术前行为训练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16.57,95%CI:-20.08-13.05,p<0.05)、冷敷(MD=-20.70,95%CI:-23.90-17.4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0.80,95%CI:-24.05-17.54,p<0.05)、心理护理+冷敷(MD=-20.90,95%CI:-24.10-17.6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MD=-13.55,95%CI:-21.67-5.42,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20.28,95%CI:-23.49-17.08,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个RCTs报告了患者抑郁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冷敷(MD=-3.46,95%CI:-6.15-0.76,p<0.05)、心理护理+冷敷(MD=-3.44,95%CI:-6.14-0.73,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3.29,95%CI:-5.98-0.59,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个RCTs报告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心理护理+冷敷、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心理护理+冷敷+吸氧、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吸氧+雾化、心理护理+预防性镇痛、心理护理+冷敷+预防性镇痛及心理护理+冷敷+雾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患者目前疼痛评分、过去24小时最强程度疼痛评分和一般程度疼痛评分分别为3.14±0.98、5.41±1.58、4.24±1.28,疼痛对患者情绪、身体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为中等水平,除患者对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评分平均分低于5分,其他疼痛控制及疼痛教育满意度平均分均高于5分,患者整体满意度评分为6.19±1.06;是否使用自控镇痛泵及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经历3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镇痛泵与纳吸棉与患者疼痛经历呈负相关。结论(1)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应作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吸氧、预防性镇痛、填塞期雾化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2)现有措施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目前采用的医护措施的疼痛控制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应加强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程度有差异,护士可进行分层管理;自控镇痛泵疼痛控制效果良好,建议术后第一天使用药物镇痛。

李连友[5](2019)在《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文中认为目的:鼻窦炎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较多见。同时累及多个鼻窦。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以及通过手术将病灶清除,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系统治疗的多数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如有过敏体质,支气管哮喘,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此病治疗效果较差。鼻息肉(nasal polyp)是位于鼻腔鼻窦黏膜异常增生在粘膜表面形成荔枝样新生物,质地柔软。常有鼻塞,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面部肿胀,嗅觉减退也是常见的症状。对于老年群体,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一般较差,且8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的老年患者会同时有鼻部解剖异常情况,导致鼻内的分泌物无法流出致使鼻腔被鼻内分泌物积蓄阻塞进而出现鼻息肉,大大降低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用的方法。随着鼻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之出现,鼻内镜治疗鼻窦的手术有功能性和根治性两种,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本次研究的方向,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使用鼻内镜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对比更为适用,手术后恢复良好,具有明显优势,风险更低。方法:我们选取86名慢性上颌窦炎、息肉患者,均为老年人。病例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医学院,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此分法为随机数字法。给予对照组传统的鼻外径入路手术,将鼻窦内病灶,粘膜增厚部分切除干净,尽最大可能保留鼻窦内粘膜组织。上颌窦各窦壁均较厚,与下鼻道临近的内侧壁骨壁较薄,在此处做一适当的对孔作为长期引流之用,手术后上颌窦腔骨依然存在粘膜的炎症病变有的患者窦腔引流较好,鼻窦粘膜逐渐恢复,生理功能也逐渐向正常方向转变,个别病例甚至可以达到正常水平。但有相当多的病例脓性分泌物再次积聚,较初发更重。被瘢痕组织缩小的上颌窦腔在引流不畅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再被感染。对观察组使用鼻内镜进行功能性手术治疗,术中清除病灶,改善窦口引流,鼻窦粘膜,中鼻甲尽量保留维持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让鼻窦"自愈"。对比两组患者哪一组更为有效,治疗效果更佳。结果: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患者采用鼻内镜治疗的有效程度,和采用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明显高出,效果显着,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对比统计结果得出,总有效率在两组手术对比,采用鼻内镜治疗的患者为95.35%明显高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81.40%,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结论:功能性手术临床效果好,鼻内镜鼻窦手术在老年患者人群中应加强开展。鼻腔鼻窦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纤毛具有摆动功能,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根治术,破坏粘膜,更利于息肉的复发,临床效果反而更差。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实践取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因此在老年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治疗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郭燕[6](2019)在《鼻-鼻窦炎与NO浓度分布相关性的数值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鼻腔鼻窦功能中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作用、促进鼻粘膜腺体分泌、维持黏膜粘液纤毛运输、调节鼻黏膜血管张力等重要生理作用,鼻腔鼻窦内NO浓度改变及异常分布与鼻腔鼻窦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NO在国内外已被较广泛用于监测鼻-鼻窦的免疫和炎症情况,但人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和流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鼻-鼻窦炎症与鼻腔鼻窦中NO浓度分布及水平的关系尚不明确,现主要通过鼻呼出气NO浓度检测来间接了解正常和炎症状态下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情况,并通过这个检测值来研究推断NO浓度分布变化与鼻-鼻窦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但是这个检测值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未能形成统一并大家认可的参考标准值,而且鼻腔鼻窦结构复杂,鼻呼出气NO浓度并不能真正代替鼻腔鼻窦具体各处的NO浓度分布,所以本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建立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数值模型研究平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模拟分析研究人正常情况下和鼻窦炎手术前后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和流动情况。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节:目的:为研究鼻腔鼻窦内NO浓度分布,了解与之密切相关的鼻腔气流情况。方法:获取一志愿者鼻腔鼻窦CT高分辨图像,建立数值模型,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气流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总鼻道和中鼻道气流最大,下鼻道次之,嗅裂区最小。结论:总鼻道气流起通气作用,中鼻道气流很可能起将上颌窦内排出的NO带到鼻腔和上下呼吸道的作用,嗅裂区气流为嗅觉服务。第二节:目的:研究健康人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流动情况和NO分布在鼻腔鼻窦功能中所起的生理作用,并对数值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可信性验证;通过数值模拟,找到无创、直接求得鼻腔各处和上颌窦内NO浓度的方法。方法:在第一节的数值模型基础上,增加上颌窦内NO和空气混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NO在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气流场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鼻呼出气NO浓度与上颌窦NO浓度比值与网查文献的二者比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性。通过设定不同大小的上颌窦NO浓度值,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相应鼻呼出气NO浓度,检验二者是否呈正比例直线关系,并计算比值k。结果:呼气期进入对侧的NO量非常少,越近鼻窦口NO浓度越高,自上颌窦口向远处形成浓度梯度,越靠近鼻腔和鼻咽外侧壁浓度越高。NO在鼻腔随呼吸气流流动,吸气和呼气时气流大多局限于中鼻道,向后下进入鼻咽部,向前下出前鼻孔。呼气初期NO才能几乎布满鼻腔。吸气期鼻咽部的NO浓度相对较高;通过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计算鼻呼出气NO浓度和上颌窦NO浓度比值与网查文献二者比值相比较,前者在后者的范围内;前鼻孔呼出气NO浓度与上颌窦NO浓度为正比例直线相关,并计算出比值k。结论:NO对对侧鼻腔NO浓度影响很小,NO在健康人鼻腔鼻咽部的浓度分布有梯度,各处并不相同,并随呼吸时间而变化,不同浓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其生理作用,鼻腔鼻窦数值模拟可以进行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个性化的定性定量分析。经本研究数值模拟计算鼻呼出气NO浓度和上颌窦NO浓度比值与网查文献二者比值相比较,认为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由可测知的鼻呼出气NO浓度计算得到鼻窦NO浓度,这是一种无创、直接、方便的测量方法,因实际临床中的二者比值与计算出的比值k是相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值k的研究,来研究鼻腔鼻窦NO的分布。第三节:目的:研究鼻腔不同体积流速对呼气期鼻腔NO浓度分布和鼻呼出气NO浓度值的影响,对不同流速引起鼻NO浓度分布改变与鼻-鼻窦炎的发生和治疗的相关性进行基础研究。方法:在第二部分的数值模型基础上,改变数值模型的鼻咽入口体积流速条件,计算鼻腔和鼻呼出气NO浓度分布变化。结果:如果NO的上颌窦源固定数值输出,呼气体积流速或流量越大,鼻腔内NO浓度梯度越小,分布范围越小,鼻呼出气NO浓度越低,前鼻孔处NO也有浓度梯度。结论:鼻腔内NO浓度分布、鼻呼出气NO浓度与鼻气体体积流速和流量密切相关,呈负相关。鼻呼出气测定应统一测量时的呼出气体积流速或流量和测量头的朝向和深度,并且测量时间越短越好,有利于鼻呼出气NO浓度测量值的标准形成和统一。第四节:目的:通过对上颌窦口大小变化后对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的研究,了解窦口大小变化对鼻窦炎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和行窦口开放手术后迁延不愈及反复的原因。方法:在第二部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改变一侧上颌窦口大小,分别建立五个不同大小窦口的模型,并再建立两个包括上颌窦的不同窦口大小的模型,计算不同模型鼻腔、前鼻孔的NO浓度分布和窦腔内NO浓度分布。结果:窦口越小,NO在鼻腔侧窦口周围浓度梯度越小,鼻腔内NO浓度越低,分布范围越小,鼻呼出气NO浓度越小。窦口越大,窦腔侧窦口周围越近窦口浓度越低,浓度梯度越明显。结论:黏膜肿胀、息肉形成等病因使窦口缩小是引起鼻窦炎的重要原因。鼻呼出气NO浓度检测可作为检测上颌窦口通畅与否或大小的指标。窦口开放过大是引起上颌窦内炎症迁延不愈或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五节:目的:通过模拟上颌窦积脓、外伤、手术等导致上颌窦腔容积的改变,研究其对鼻腔NO浓度分布的影响。方法:在第二部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改变上颌窦体积,建立四个不同体积的数值模型,其余条件不变,计算鼻腔NO浓度分布。结果:上颌窦体积变化但鼻腔内NO浓度分布基本无差异。上颌窦体积缩小时,产生NO的黏膜表面积相对体积缩小较慢,可能对NO在鼻腔和鼻呼出气中的浓度影响不大。结论:在手术或外伤导致的上颌窦体积变小,可能不影响鼻腔内的NO浓度分布及其生理功能,但炎症引起的上颌窦体积变小需进一步研究。第六节:目的:通过对中鼻道横径大小变化对鼻腔和鼻呼出气NO浓度的影响,来了解鼻窦炎时中鼻甲手术和中鼻道病变是否会对鼻腔NO浓度分布和鼻呼出气NO浓度产生影响。方法:在第二部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将中鼻道容积横向扩大,计算鼻腔NO浓度分布和鼻呼出气NO浓度与第二部分的健康人结果相比较。结果:数值模拟中鼻道横径变宽,除中鼻道外其他部位的NO浓度均升高。结论:中鼻道扩大导致鼻腔鼻咽部NO浓度升高,会影响上下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建议在鼻窦炎术前术后测量鼻呼出气NO浓度时结合中鼻道横径是否有变化,有利于鼻呼出气NO浓度值的统一和差异减小,能够更准确的反映鼻窦炎术后恢复情况和窦口的开放情况。第七节:鼻窦炎上颌窦黏膜内NO与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研究目的:通过检测鼻窦黏膜内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量,间接了解鼻窦炎状态下鼻窦内NO浓度是否升高,分析鼻窦炎时鼻呼出气NO浓度降低原因,并且分析NO参与鼻窦炎致病机理。方法:检测鼻窦炎和对照组窦腔黏膜标本中的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量,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菌性鼻窦炎组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量最高,慢性鼻窦炎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结论:NO浓度变化是鼻窦炎致病重要因素之一;鼻窦炎时鼻窦内NO浓度很可能也升高,结合之前的窦口大小对鼻腔NO浓度影响的数值研究,鼻窦炎的鼻呼出气NO浓度降低,很大可能是由于是由于窦口变小所致。

卢金梅[7](2018)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GRS)鼻内镜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存质量情况、延续护理需求内容、方式及影响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及专家会议构建基于动机性访谈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的CRS鼻内镜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我院152例CRS行鼻内镜手术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续护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采用头脑风暴法和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MI的CRS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方案。3.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延续护理方案效果。便利抽取144名CRS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MI的延续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方案,比较两组鼻腔滴药法操作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状况,对延续护理方案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CRS鼻内镜术后患者SNOT-22得分为26.56±17.78,条目均分为1.21±0.80,鼻部症状得分最高,均分为1.37±0.79分,生存质量较差。CRS鼻内镜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患者体质和鼻部手术史(P<0.05)。2.CRS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率为74.34%。总条目均分为3.30±0.82分,护理技能指导需求均分最高,为3.75±0.92分。希望延续护理服务方式为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者占66.89%,希望有医生参与延续护理者占86.7%,希望术后随访次数为1-3次者占59.3%,随访至术后3月以上者占62%。CRS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患者体质(矫正后R2=0.045,F=3.618,R<0.05),非正常体质患者总的延续护理需求高于正常体质的患者。3.构建了基于MI的延续护理方案,干预4周末,鼻腔滴药法操作考核成绩得分试验组(8±0.872)高于对照组(7.0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末,SCL-90得分试验组(8.69±9.02)低于对照组(13.14±10.29)、SNOT-22 得分试验组(14.74±8.72)低于对照组(25.19±1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依从性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RS鼻内镜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对延续护理的需求程度较高。2.基于MI的延续护理方案可改善CRS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滴药法操作水平、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陈志远[8](2018)在《鼻旁窦的临床应用解剖及其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尸头鼻旁窦主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对其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鼻窦炎患者的鼻旁窦的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经鼻内窥镜下手术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形态学资料,为临床鼻内窥镜下手术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选择30例成人干性颅骨、6例成人尸头标本(年龄在20-40岁)的鼻腔外侧壁及邻近鼻旁窦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同时,对76例鼻腔正常者及224例鼻窦炎患者的鼻窦CT扫描图像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和记录鼻腔及相关结构的形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手术进行改良。按先后顺序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科收治鼻内窥镜手术病人100人为治疗组,行改良的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逆向追踪选择2017年7月之前的经传统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病人100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标本资料结果通过对颅骨及尸头解剖研究发现,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与鼻囟门、筛顶和额隐窝以及筛蝶区域的毗邻关系相对恒定,主要结果如下几个方面:(1)中鼻甲可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其附着点较为广泛,位置较为恒定。钩突位于中道外侧壁的最前部,构成筛漏斗的内侧壁上部。中鼻甲和钩突的解剖位置相对恒定,可作为鼻内窥镜手术的解剖标志。(2)上颌窦骨性裂口由钩突和下鼻甲的筛突呈十字形的连接分隔成前上、前下、后上和后下四个象限,上颌窦口位于前上象限,其余三个象限由双侧黏膜和致密结缔组织的膜性结构封闭,即鼻囟门。上颌窦自然口呈膜性管状,直径和管长变异较大,其比例大小影响上颌窦的通畅度。自然口后方安全界限较前方范围大,与中鼻甲的距离更远更宽。更适合上颌窦开窗。(3)窦口鼻道复合体是以筛漏斗为中心及其邻近结构。此区域与前组鼻窦关系密切,轻微的病变,即可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2、鼻旁窦CT影像学特点鼻窦炎患者常伴有鼻中隔偏曲、钩突变异、下鼻甲肥大、泡状中鼻甲、Haller气房、Onodi气房、鼻丘气房等解剖结构变异。窦口鼻道复合体通常在鼻镜检查及常规x线检查中难以辨别,但在冠状位CT片上显示较清晰。它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是发生各鼻窦(如前组鼻窦)慢性炎症的主要病因。矢状位测量数据更符合鼻内窥镜手术径路,是对尸头解剖的数据补充、完善。3、改良的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效果改良的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在术中出血量、治愈率、上颌窦开窗口持续开放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手术,提高了窦口开放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结论:1、鼻腔、鼻旁窦周围具有诸多结构,其位置关系相对稳定,并有主要血管神经相毗邻。通过尸体标本总结分析鼻腔各骨性结构及鼻旁窦的位置关系,对鼻腔鼻旁窦内窥镜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鼻窦炎患者多具有鼻中隔偏曲、钩突变异、下鼻甲肥大、泡状中鼻甲等变异结构,对鼻窦炎的诊断预防及手术治疗具有积极临床价值。3、改良的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提高了窦口开放率,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杨继新[9](2015)在《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的不同术式疗效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鼻-鼻窦炎鼻鼻中隔偏曲不同术式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在齐齐哈尔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CT、MRI和鼻内窥镜检查确诊的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60例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合并鼻中隔矫正术,60例患者只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疗效进行自身对照研究。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指标进行描述,运用2检验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1.120例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龄集中以4660岁患者居多,平均年龄为44.02±14.18岁;2.在年龄、鼻窦炎类型、术后疗效、术后有无息肉或黏膜水肿方面对不同术式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病程、术前症状、鼻窦炎类型、术后息肉及鼻腔黏膜水肿方面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效果要好于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经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愈的患者在术后的复发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别;2.年龄、鼻窦炎类型、术后疗效、术后有无息肉或黏膜水肿方面对不同术式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情况有影响;3.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病程、术前症状、鼻窦炎类型、术后息肉及鼻腔黏膜水肿等对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无影响。

陈吕秋,陆佳,张蓉[10](2015)在《认知心理护理对缓解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病人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缓解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病人疼痛的作用。[方法]将8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前、术中和术后均接受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评估两组病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程度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护理对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疼痛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鼻腔冲洗的应用现状
    1.3 鼻腔冲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现状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成立研究小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冲洗的真实体验与需求
        3.2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冲洗的护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4 讨论
        4.1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
        4.2 充分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及社会性支持
        4.3 提高患者出院后鼻腔冲洗的依从性
        4.4 有必要制定规范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和流程来指导临床实践
        4.5 保证人力配置,明确人员职责
        4.6 完善延续护理,建立术后医患信息沟通渠道
        4.7 识别实践中的阻碍因素可以为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
    5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证据等级划分
        2.6 证据适用性评价
        2.7 证据综合
        2.8 采用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的文献及其质量评价结果
        3.2 专家意见汇总
        3.3 证据适用性评价
        3.4 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
    4 讨论
        4.1 临床迫切需要规范鼻腔冲洗护理
        4.2 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
        4.3 多学科团队参与制订有利于方案实施
        4.4 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方案具有可行性
    5 结论
第三部分 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工具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原则
        1.6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舒适度得分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CT以及鼻内镜得分比较
        2.5 两组干预后12 周综合疗效比较
        2.6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舒适度、生存质量、CT以及鼻内镜得分变化趋势图
    3 讨论
        3.1 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生存质量等主观感受
        3.2 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鼻腔术后恢复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点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对象
    2.2 主要材料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4 诊断标准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判断指标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病鼻窦炎伴鼻患肉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筛窦基板层次气化分析及其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内容
    2.4 结果判定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表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4)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
    1.2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填塞期疼痛
    1.3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4 研究方法
        1.4.1 调整间接比较
        1.4.2 横断面调查
    1.5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
    2.1 研究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检索词
        2.2.3 检索实施
        2.2.4 纳入排除标准
        2.2.5 文献筛选
        2.2.6 质量评价
        2.2.7 数据提取
        2.2.8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2.3.4 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本量
        3.2.3 抽样方法
        3.2.4 研究工具
        3.2.5 质量控制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患者一般资料
        3.3.2 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3.3.3 疼痛经历影响因素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综述 内窥镜鼻窦术后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比较
    参考文献
附件I 检索策略
附件II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件III 休斯顿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表
附件IV 检索策略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研究方法
    1.1.3 观察指标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鼻-鼻窦炎与NO浓度分布相关性的数值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鼻腔鼻窦解剖及生理
第二节 健康人鼻腔气道气流生物力学模型研究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节 人鼻腔气道及单侧上颌窦NO流动及浓度分布数值分析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四节 健康人不同体积流速对鼻腔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五节 上颌窦口大小变化对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六节 上颌窦腔体积改变对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七节 中鼻道宽度变化对鼻腔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八节 鼻窦炎时上颌窦粘膜内NO与一氧化氮合霉含量研究
    一、实验对象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及统计学方法
    三、讨论
    四、结论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延续护理需求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动机性访谈法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
    1. 延续护理方案的拟定
    2. 延续护理方案的确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动机性访谈法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
致谢

(8)鼻旁窦的临床应用解剖及其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鼻旁窦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
    引言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选择
        1.1.2 解剖器材及相关设备
        1.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1.1.4 数据处理
    1.2 结果
        1.2.1 干性颅骨相关测量结果
        1.2.2 湿性尸头相关数据
        1.2.3 矢状位影像扫描相关数据
        1.2.4 鼻腔鼻窦影像学解剖结构变异
    1.3 讨论
        1.3.1 中鼻甲和钩突的形态
        1.3.2 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门的形成
        1.3.3 筛顶与筛板的连接关系
        1.3.4 额隐窝的界限
        1.3.5 最后筛房、蝶窦与视神经管
        1.3.6 蝶窦与颈内动脉
        1.3.7 鼻中隔与下鼻甲
第二章 经鼻内窥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的临床应用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资料
        2.1.2 手术方法
        2.1.3 出血量的计算
        2.1.4 临床分型分期及手术疗效评估标准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出血量比较
        2.2.2 临床分型分期与疗效
        2.2.3 上颌窦开窗口开放率
        2.2.4 两组患者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情况(6 个月)
        2.2.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und-Kennedy评分情况(6 个月)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的不同术式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慢性鼻-鼻窦炎病因
        1.1.1 细菌感染
        1.1.2 真菌感染
        1.1.3 鼻腔的解剖学变异
        1.1.4 自由基损伤
    1.2 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
        1.2.1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
        1.2.2 鼻腔内窥镜手术的优点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鼻内镜检查
        2.2.2 影像学检查
        2.2.3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手术方法
        2.3.2 手术疗效判定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不同术式的人口学和疾病特征构成情况
        3.2.1 不同术式患者的性别构成
        3.2.2 不同术式患者的年龄构成
        3.2.3 不同术式患者的民族构成
        3.2.4 不同术式患者的职业构成
        3.2.5 不同术式患者的病程比较
        3.2.6 不同术式患者的术前症状比较
        3.2.7 不同术式患者的鼻窦炎类型比较
    3.3 不同术式患者的术后治疗情况
        3.3.1 不同术式患者的术后疗效比较
        3.3.2 不同术式患者的术后鼻腔症状比较
        3.3.3 不同术式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3.4 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疗效方面的单因素分析
        3.4.1 性别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2 年龄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3 民族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4 职业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5 病程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6 术前症状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7 鼻窦炎类型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3.4.8 鼻腔黏膜水肿对内窥镜手术合并矫正治疗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鼻腔内窥镜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优点
    4.2 鼻腔内窥镜手术中避免的问题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10)认知心理护理对缓解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病人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
        1.2.1 一般护理
        1.2.2 认知心理护理
    1.3 疼痛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王梦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D]. 尹金理.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筛窦基板层次气化分析及其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应用[D]. 谌祎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D]. 陈吉. 兰州大学, 2020(01)
  • [5]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D]. 李连友.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鼻-鼻窦炎与NO浓度分布相关性的数值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D]. 郭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7]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卢金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3)
  • [8]鼻旁窦的临床应用解剖及其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的应用[D]. 陈志远. 青岛大学, 2018(03)
  • [9]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的不同术式疗效的比较研究[D]. 杨继新. 吉林大学, 2015(06)
  • [10]认知心理护理对缓解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病人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陈吕秋,陆佳,张蓉. 全科护理, 2015(18)

标签:;  ;  ;  ;  ;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