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沉降试验筛查非典型羊水栓塞

外周血沉降试验筛查非典型羊水栓塞

一、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1](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孔丹青[2](2013)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回顾性观察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2001年血栓与止血会议上提出的我国DIC诊断系统,初步评价我院近三年DIC诊断的规范性。对患者的原发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并探讨疾病疗效与原发病、ISTH显性计分、治疗方案等的相关性。方法:本文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DIC的患者为初步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我国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再诊断,评估我院DIC诊断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分析DIC患者的原发疾病及不同原发疾病所致DIC的不同特点,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等特点。最后,探讨疾病疗效与患者的原发疾病、ISTH显性计分、治疗方案等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独立样本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近三年诊断为DIC患者共计111例,符合国内诊断标准的共计50例,临床相关资料采集与记录不全比例较高,表明目前我院DIC的诊断仍有欠规范。2. DIC以原发于恶性肿瘤和感染者多见,本别占48%和32%。出血尤其是轻中度出血及器官功能衰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各指标阳性率依次为:PLT(92%)、FBG(80%)、FDPs(70%)、PT(70%)、APTT(42%),感染组患者APTT延长较多见,恶性肿瘤组患者APTT延长较少。4.本文未发现疾病疗效与原发疾病、ISTH显性计分、治疗方案等的相关性。结论:1.目前临床上对DIC认识仍有不足,诊断时期多较晚且尚欠规范。故应提高警惕,并完善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减少误诊。2.不同原发病所致DIC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可有不同。3. DIC病死率高,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规范化治疗并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刘村[3](2009)在《SELDI-TOF-MS在研究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发育缺陷是指人类出生时表现的所有类型的发育异常,包括结构畸形、功能缺陷、代谢异常、遗传及行为等各方面所有的异常。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提示,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约有20%-25%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10%由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及营养因素等)引起,65-70%可能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据各有关资料统计,先天发育缺陷出生人数占总出生人数的2%-7%,神经管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是先天性发育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降低出生人口的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多,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又称宫内诊断(intrauterine diagnosis)或出生前诊断(antenatal diagnosis),是在胎儿出生前,应用各种检测方法对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进行选择性流产或宫内治疗,从而降低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率,达到优生目的。它需要影像学、产科、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是跨专业、跨学科的一门学科,是对近代诊断学的重大进展,已成为临床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产前诊断工作主要局限于对胎儿异常的发现和干预,而对胎儿异常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研究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的各种生物学变化、发病机制、疾病的相关标记分子、药物靶点、筛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胎儿异常标志物等势在必行,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为我们攻克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其指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体液中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因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编码的全部蛋白质的组成及作用规律,动态描述基因调节,对蛋白质进行定量的测定,研究疾病、药物对生命过程的影响,以及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核心是通过对常见病理个体蛋白质组的测试分析,搜索出与疾病相关的有共性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为探讨发病机制,设计新药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对预后的预测提供分子水平的实验与理论依据。作为基因组学研究的拓展,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极其活跃的部分,是功能基因组时代或“后基因组时代”的核心部分,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探索性研究的强有力工具。蛋白质组技术是最近才开始用于生殖医学的研究,虽然在生殖医学领域尚未广泛应用,但它的出现为生殖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增加了新的研究方向。应用这些方法有助于全面理解产前诊断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成功确定相应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有可能改变产前诊断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多采用传统的蛋白组学技术,例如双向电泳、质谱等,但这些技术受到技术条件要求高、步骤繁琐、耗时冗长等因素的限制,使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大规模地迅速开展受到限制。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stectrometry,SELDI-TOF-M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融合了质谱和芯片两大技术的优点,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等特点,能对样品中蛋白质进行全景式分析,进而同时发现多个特异性标志物,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等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羊水,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并是诊断胎儿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丰富的来源。本研究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孕母血清筛查、超声筛查,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工作基础上,利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研究正常胎儿与染色体异常胎儿、正常胎儿与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羊水蛋白质组学,建立正常胎儿羊水蛋白质组指纹图谱,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基因组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比较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羊水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所表达的蛋白质的差异,寻找异常胎儿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为探索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变化提供蛋白质水平的研究依据,为异常胎儿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标志,为染色体异常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的预防、治疗、新药设计提供新的分子靶点。第一部分应用SELDI-TOF-MS筛选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中特异性蛋白质的研究目的:分析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和染色体正常胎儿羊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运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和染色体正常胎儿羊水蛋白质表达图谱。胎儿羊水采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捕获蛋白、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读取数据、Protein-Chip software 3.2软件采集数据、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2组之间差异蛋白。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和染色体正常胎儿羊水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存在5个差异蛋白,其中4967.526Da、5258.056 Da、6868.197 Da3个蛋白及4134.51 Da 5423.397 Da2个蛋白在染色体异常组表达分别下调或上调。结论:SELDI-TOF-MS技术发现的表达于染色体正常胎儿和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中的5个差异蛋白,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变化提供了蛋白质水平的研究依据,可能成为预防、治疗、新药设计的新的分子靶点和早期诊断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重要标志物。第二部分应用SELDI-TOF-MS筛选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羊水特异性蛋白质的研究目的:分析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羊水和神经系统正常胎儿羊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运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胎儿羊水和神经系统正常胎儿羊水蛋白质表达图谱。胎儿羊水采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捕获蛋白、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读取数据、Protein-Chip software 3.2软件采集数据、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2组之间差异蛋白。结果:发现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胎儿羊水和神经系统正常胎儿羊水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存在9个差异蛋白,其中4967.5Da、5258.0 Da、11717.0 Da3个蛋白及2540.4 Da、3107.1 Da、3396.8 Da、4590.965 Da、5589.2 Da、6429.4 Da6个蛋白在神经系统异常组表达分别下调或上调。结论:SELDI-TOF-MS技术发现的表达于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及神经系统正常的胎儿羊水之间的9个差异蛋白,为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变化提供了蛋白质水平的研究依据,可能成为预防、治疗、新药设计的新的分子靶点和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胎儿的重要标志物。总结1.本研究是由影像、超声介入、遗传、基础、产科各学科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是一项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产前筛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的工作流程为利用SELDI-TOF-MS技术研究胎儿羊水蛋白质组学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2.应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胎儿羊水蛋白质表达图谱的实验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研究胎儿羊水蛋白质组学的有效方法。3.应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了正常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羊水蛋白质组指纹图谱。4.m/z 4134.51 Da、4967.526Da、5258.056 Da、6868.197 Da、5423.397 Da的5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潜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5.m/z 2540.4 Da、3107.1 Da、3396.8 Da、4590.965 Da、4967.5 Da、5258.0 Da、5589.2 Da、6429.4 Da、11717.0 Da的9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羊水潜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6.SELDI-TOF-MS技术在分子水平对开展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研究工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创新点1.首次在中期妊娠产前筛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的工作流程基础上利用SELDI-TOF-MS先进技术体系对胎儿羊水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2.首次应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了正常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羊水蛋白质组指纹图谱。3.首次在染色体异常胎儿的羊水中检测出5个差异蛋白质,它们可能是染色体异常胎儿潜在的羊水特异性生物标志物。4.首次在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的羊水中筛选出9个差异蛋白质,它们可能是胎儿神经系统畸形潜在的羊水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陈英耀[4](2006)在《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伴有各种残疾,给病人本人、父母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社会各方经济负担沉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已凸现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新发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出生缺陷将逐渐成为导致儿童死亡、患病、伤残及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出重大挑战。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为预防控制出生缺陷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内在预防控制出生缺陷方面,存在研究滞后、缺乏立足国情的疾病基础数据和干预的科学评价结果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本次研究正是着眼于填补这一空白,为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系统工程服务,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服务。研究目的本研究从社会的角度,测算我国几种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对相应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为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内容1.测量我国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包括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负担;定量分析我国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2.评价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三种出生缺陷的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妇女妊娠前后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是一级预防策略;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技术是二级预防策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是三级预防策略。3.提出适合我国国情,推进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有效实施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1.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方法。课题组在河北省、陕西省和上海市开展现场调查,通过妇幼保健机构、残联、教育机构等途径从社区中查找唐氏综合征病人;通过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服务量较大的医疗机构查找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三地共调查唐氏综合征病人222例和先天性心脏病病人303例。结合卫生服务调查和文献评阅,主要采用发病率法测算每新发1例病人生命周期的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经济负担测算的范畴包括直接卫生保健费用、间接卫生保健费用、发展性服务和特殊教育费用(为改善出生缺陷症状、提高病人生活适应性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和间接经济负担。本研究的疾病经济负担包括基于现实的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实际利用率水平测算的“实际”疾病经济负担,也包括根据需要测算的疾病经济负担。2.定性研究方法。和所有调查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直接照料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和家庭的期望。3.生命质量评价方法。利用EQ-5D生命质量量表测量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4.经济学评价方法。在现场调查和文献评阅基础上,利用决策树模型,模拟10000名目标对象的不同健康结局,对妇女妊娠前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产前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干预进行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分析,利用敏感性分析发现主要参数变化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1.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经济负担本研究采用发病率法和患病率法测算了唐氏综合征的疾病经济负担。以发病率法计算,2003年全国约有18000名新发病人(95%可信区间16000人~20000人),从社会角度,一位新发唐氏综合征病人生命周期的经济负担为45万元,全国新发病例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为81亿元(95%可信区间73亿元~90亿元)。以患病率估计,截至2003年存活病人近64万人(95%可信区间57万~71万),从社会角度,2003年我国所有存活唐氏综合征病人1年累计的疾病经济负担达50亿元(95%可信区间45亿元~55亿元)。以发病率法计算,2003年全国约有11万~16万名新发病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从社会角度,每位新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生命周期的经济负担为9.7万元,全国新发病例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为109亿元~156亿元。根据需要测算的疾病经济负担高于根据需求测算的水平,说明服务中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2.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形负担出生缺陷病人及家庭所承载的无形负担,包括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严重影响和沉重的经济压力。通过EQ-5D生命质量量表的测量,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直接照料者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75和0.69,健康分值分别为0.49和0.55,明显低于北京普通人群的健康分值。这说明出生缺陷病人的疾病可能给病人家庭成员施加了无形压力。3.不同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的经济学评价妇女妊娠前后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全国普遍实施增补叶酸干预的方案(FA2)和北方普遍干预且南方农村干预的方案(FA4)效果较好,成本效果分析发现效果相对较差的仅北方干预的方案(FA3)每预防1例神经管畸形胎儿发生的成本最低,为39770元,FA4每预防1例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成本为55036元,而FA2的成本效果比最高,为65436元。产前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的三种不同策略,以孕早期筛查策略(PD4)的效果和安全性最好,孕中期筛查策略(PD3)次之,而年龄筛查策略(PD2)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前两者逊色。PD4、PD3和PD2分别能预防唐氏综合征1.73人、1.41人和0.53人,而从成本效果比分析,PD2、PD3和PD4的平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万元、46万元和38万元。考虑预防唐氏综合征为效益,PD2和PD4是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案;若既考虑预防唐氏综合征的效益又考虑引发流产的损失,则三方案效益均不抵成本。若考虑发现其他的染色体异常为有益的效果,则PD2、PD3和PD4的平均成本效果比大幅下降,分别为3万元、17万元和15万元,三方案效益均超过成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每治愈1位存活病人的成本为37619元,相对于保守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4253元。这是一个成本效果较好的干预策略。主要结论1.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相当沉重,政策决策者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研究是卫生政策需要评价的重要内容。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表现在对病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无论是经济负担还是无形负担均相当沉重。出生缺陷这一凸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我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决策者必须明确认识到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的经济学评价,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妇女妊娠前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干预项目,以北方普遍干预而南方农村干预方案的效果和成本效果较佳。产前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干预项目,尽管按年龄筛查的策略每预防1例唐氏综合征的成本最低,但其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最差,孕早期和孕中期产前筛查-诊断策略属于成本高而效果和安全性好的方案。如果考虑因孕母血筛查而发现其他染色体异常的病例,孕早期和孕中期产前筛查-诊断策略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均有明显改善。因此,孕早期和孕中期筛查策略更值得推广,孕早期筛查策略的效果、安全性和成本效果较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项目,较姑息保守治疗效果、成本效果更好。各干预措施的经济学评价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因素、卫生技术的技术能力问题(如治疗功效、诊断准确性)、服务提供者的依从性问题、服务对象的接受性问题、卫生技术的推广和管理因素、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和项目间的比价关系等。政策建议1.健全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开展科学研究,摸清出生缺陷发生规律;2.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减轻出生缺陷病人和家庭的过重负荷;3.积极投入,开展三级预防干预,有效控制出生缺陷;4.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策略;5.采取系统管理的手段,精心组织实施,提高预防干预的绩效;6.形成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策略框架,促进相关知识向政策、服务和行动的转化。

朱前勇[5](2004)在《无创性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的生物芯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具有实用价值的无创性产前诊断遗传病的生物芯片微型全分析系统,拟将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胎儿遗传物质的扩增和遗传病诊断三个部分有机组合,实现整个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微型化,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结果的污染。现阶段我们结合无创性产前诊断仅对样本制备、生化反应、结果诊断三个独立环节进行初步的研究和优化,具体目的是:1.样本制备方面,尝试在提高自孕妇外周血中富集胎儿细胞效率的同时,绕过仪器微型化中最难克服的离心问题,使胎儿细胞的富集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微型化;2.生化反应方面,以非微加工形式构建芯片PCR的反应腔体,降低制作成本,使其与温控系统整合后更利于普及应用;3.结果检测方面,拟构建固相PCR(solid phase-PCR,SP-PCR)诊断芯片,并对芯片的构建条件进行系统优化。最终,以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为模型,初步建立无创性产前诊断生物芯片的技术平台。 方法: 1.建立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的高效富集系统:首先,建立孕妇外周血实验模型,以此模型确定合适的红细胞凝集剂浓度,比较抗体CD50和CD45在去除白细胞和富集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NRBC)方面的差异。然后,采用合适浓度的红细胞凝集剂和CD50抗体去除孕妇血中的白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再用微加工制作的微型硅膜过滤芯片,以细胞直径的差异,进一步去除红细胞得到胎儿有核红细胞。最后,分别用模拟孕妇外周血和真实孕妇外周血比较新建方法和常用方法对NRBC的富集效率和白细胞/红细胞的清除率。 2.实现胎儿单细胞芯片全基因组扩增:借鉴原位PCR的密封圈和芯片实验室常用的玻片构建PCR芯片反应腔体,验证构建的腔体与PCR的材料相容性。利用优化的表面处理剂BSA浓度和所加酶量等条件确定扩增的检测底限。凝胶纯化后测定芯片单细胞全基因组的扩增产量,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多种基因的再次扩增,初步验证产物的均匀性和可用性。 3.构建缺失型DMDSP-PCR诊断芯片:构建SP-PCR诊断芯片,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进行原理验证实验;并对构建芯片片基上探针的耐热性、点样探针浓度、探针连接臂长度和探针固定的紫外交联强度等因素进行系统优化和选择。以缺失型DMD

李德云,和作珍,杨秀平,侯景云,戴钟英[6](2004)在《19卷5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文中认为

于晓兰,金燕志,赵瑞琳[7](2001)在《羊水栓塞1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率 ,保障母亲安全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196 0年 1月~ 1998年5月发生的 17例羊水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 :羊水栓塞在该院发病率为 2 .44 /万 ,死亡率为 2 3.5 2 %。多发生于产前和产时 ,占 6 4.71% (11/ 17) ,尤其在胎儿即将娩出前或产后短时间内 ,均有呼吸困难、呛咳等肺动脉高压症状 ,5例发生抽搐 ,有 3例昏迷死亡 ;发生于产后者 6例 ,4例无典型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表现产后出血及 DIC,1例死亡。确诊 DIC者 9例。指出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有胎膜破裂、宫缩过强及胎盘因素等。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主张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旦诊断立即抢救 ,同时做实验室检查。抢救应同时给予抗过敏 ,心肺复苏 ,维持有效心输出量 ,氧治疗及纠正凝血障碍 ,主张早用肝素或肝素化鲜血。

周春英,江爱梅,张静[8](2001)在《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文中研究指明

陈立[9](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邵勉,薛明明,王思佳[10](2020)在《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文中提出

二、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回顾性观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DIC 的定义及分期
    2.2 DIC 的原发疾病及发病机制
        2.2.1 DIC 的促发因素
        2.2.2 DIC 与炎症反应
        2.2.3 血小板的活化与消耗
        2.2.4 抗凝系统的变化
        2.2.5 纤溶系统的失调
    2.3 DIC 的临床表现
    2.4 DIC 的实验室检查
    2.5 DIC 的诊断
    2.6 DIC 的治疗进展
        2.6.1 原发病的治疗
        2.6.2 抗凝治疗
        2.6.3 替代治疗
        2.6.4 抗纤溶治疗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再诊断
    3.2 观察指标
        3.2.1 一般资料
        3.2.2 临床表现
        3.2.3 实验室检查
        3.2.4 治疗手段
    3.3 疗效判定及分析
    3.4 ISTH 显性计分系统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筛选及分析
    4.2 原发疾病
    4.3 临床表现
    4.4 实验室检查
    4.5 疗效分析
        4.5.1 原发疾病与疗效
        4.5.2 ISTH 显性计分与疗效
        4.5.3 治疗方案与疗效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SELDI-TOF-MS在研究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附图
第一部分 应用SELDI-TOF-MS筛选染色体异常胎儿羊水特异性标志物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SELDI-TOF-MS筛选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羊水特异性标志物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语论文一
英语论文一

(4)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学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三、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研究的方法学
    四、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的经济学评价方法学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研究
    第一节 唐氏综合征的疾病负担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唐氏综合征的疾病经济负担
        二、唐氏综合征所致的无形负担
        三、唐氏综合征病人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研究
        讨论与建议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经济负担
        二、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无形负担
        三、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研究
        讨论与建议
    第三节 神经管畸形的疾病负担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与建议
    第四节 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小结
第四部分 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
    第一节 妇女妊娠前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妇女妊娠前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有效性评估
        二、妇女妊娠前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经济学评价
        三、妇女妊娠前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服务提供方式
        讨论与建议
    第二节 产前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产前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二、产前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的经济学评价
        三、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讨论与建议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方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决策树模型
        二、不同方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经济学评价
        讨论与建议
    第四节 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小结
第五部分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综述
附件二:调查表
附件三:文献评阅
附件四:已发表文章

(5)无创性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的生物芯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无创性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的的生物芯片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自孕妇外周血中高效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建立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照片
    第二部分 芯片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缺失型DMD固相PCR诊断芯片的构建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母血中的胎儿细胞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生物芯片概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羊水栓塞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发病时间
    1.3 发病因素
    1.4 临床表现
    1.5 辅助检查
    1.6 分娩经过
    1.7 治疗经过
2 讨论
    2.1 病因
    2.2 诊断
    2.3 处理

(8)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治疗
2 讨论

(9)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回顾性观察与分析[D]. 孔丹青. 吉林大学, 2013(09)
  • [3]SELDI-TOF-MS在研究胎儿先天性发育缺陷中的初步应用[D]. 刘村. 山东大学, 2009(06)
  • [4]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 陈英耀. 复旦大学, 2006(02)
  • [5]无创性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的生物芯片的研究[D]. 朱前勇. 第三军医大学, 2004(11)
  • [6]19卷5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J]. 李德云,和作珍,杨秀平,侯景云,戴钟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01)
  • [7]羊水栓塞17例临床分析[J]. 于晓兰,金燕志,赵瑞琳. 中国妇幼保健, 2001(08)
  • [8]外周血沉淀试验对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筛查[J]. 周春英,江爱梅,张静. 中国临床医生, 2001(01)
  • [9]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J]. 邵勉,薛明明,王思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06)

标签:;  ;  ;  ;  ;  

外周血沉降试验筛查非典型羊水栓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