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Socket编程核心概念解析

Unix Socket编程核心概念解析

一、Unix套接口编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涛[1](2018)在《基于安卓平台下移动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常州市武进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是江苏省南部地区一块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旅游区。但是受地域限制和周边环境影响,武进区的旅游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所以这就需要使用更多现代化的手段,譬如互联网,信息化等手段来推广武进的旅游资源与特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武进,走进武进。本文通过对当前武进地区旅游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结合Mobil GIS应用的优越性,系统的整合武进区旅游信息,研发具有导航、导游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武进旅游服务信息系统,为游客提供旅游讯息、景点门票、酒店住宿、美食导航、交通预定和旅游线路定制等服务,同时借助该平台充分展示武进区旅游资源,提升游客体验度,加速武进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就理论与实际发展情况展开探讨。而后介绍了安卓技术,并就安卓环境下实现移动GIS定位的技术可行性与其优势劣势。同时还介绍了安卓环境下开发这套APP所使用的开发环境与开发技术,使用的接口等,并利用安卓系统对于硬件的调用接口实现路径规划算法的过程。最终确定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作为旅游路径推荐的算法。最后,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采用Java语言,在Android等集成平台上进行系统开发,实现了系统的基本功能。

郭琳[2](2018)在《一种多功能教学辅助系统的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数字化所涉及的范畴主要还在教务管理工作方面,而对于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进步却不明显。尤其是对于高校师生之间的教学辅导,包括考勤点名、课堂随堂小考与批阅等工作鲜少涉及。而这些业务需求同样也是数字信息化校园必不可缺的内容。本课题开发了以现在高校考勤信息管理、随堂测验与批阅等业务为原型的一种多功能教学辅助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无线专用指纹手持终端和交互式手写板,是整个教学辅助系统的基础。指纹手持终端由STM32、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扩展设备组成。计算机软件部分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C++语言和Qt框架来开发,MySQL作为数据库存储后台信息,是整个教学辅助系统的核心。学生在随堂考试时实现考勤功能,不需要单独占用时间进行考勤,教师通过交互式手写板书写随机板书,避免采用黑板教学。学生登录辅助系统,进行答题,教师根据知识点掌握情况为学生随机组卷或者手动组卷下发考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线批阅试卷,将结果保存在教师端数据库中,帮助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期末汇总记录平时成绩。本系统利用网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优势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扩充和优化,不仅提高了教师课堂授课效率,节约了课下统计考勤的时间,而且降低了考试成本,节能减耗。对改进校园服务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

陈幸怡[3](2016)在《基于SaaS的微服务重构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许多企业作为SaaS(SoftwareasaService)服务提供商,通过提供SaaS服务这种方式使得其他企业可以租赁或购买SaaS系统来管理自身的企业业务。但是大多数企业所开发的SaaS系统都是将一个完整的应用当成一开发单元,由于系统的耦合性很大,某一个模块的变更都难以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其他模块;而且这种开发方式更新不够灵活,维护成本日益增加,根本无法适应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问题,本文遵循面向服务的思想,采用微服务的概念,选择以服务来构建应用为解决方案,将企业基本应用封装成一个个的服务,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的通讯机制来交互。本文首先设计了系统微服务重构的流程,并按照该重构流程机制,对某公司SaaS系统进行了重构方案的设计和实现,验证了该重构流程的可行性。本文涉及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了目标SaaS系统的架构,按照微服务的思想设计了系统的微服务架构,并根据所设计的微服务架构提出了重构系统的方案,通过对两大主流Web服务实现方案的研究和比较,最终采用基于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 Web 服务实现方案。(2)结合目标系统的特点以及所设计的方案,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给出了 REST服务的设计步骤和方案,并根据该步骤设计了系统的Web服务接口。(3)利用所设计的接口,采用SpringMVC作为Web层的实现框架,对系统的基于REST的Web服务按照设计的重构方案进行了实现并且实现了服务间的通信。最后,实现并运行重构后的系统。通过其与原系统实现功能的一致性来验证重构系统在功能方面达到了要求。另外还使用LoadRunner负载测试工具测试了重构后的系统的性能,并与原系统性能进行比较,验证了重构流程的可行性和重构方案的有效性。

宋超[4](2011)在《监控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监控组态软件是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的专业软件。实时数据库作为其核心部分,是数据交换的中心,完成数据采集与判断、运算与处理、报警处理、数据传送等功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实时数据库为先进控制软件进行在线优化、模型辨识、多变量预测控制、软测量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是实时数据库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设计了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框架,给出了各子系统的详细结构和功能描述。系统分为五部分:初始化子系统、数据接口子系统、运行管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应用程序接口子系统。这五部分相互联系,共同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存储等功能。为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实时数据库常驻内存。根据变量的不同属性,将数据对象分为模拟量、开关量和字符型量。实时数据库内核主要由模拟量数组、开关量数组和字符型量数组构成,数组存储变量的属性,包括变量名、数据类型、数据原始值、数据过程值等。初始化子系统将存有用户I/O变量的表装入实时数据库不同内存数组中,并提供用户对变量表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编辑功能。数据接口子系统采用OPC、DDE、I/O通信应用编程、I/O驱动程序等方式采集数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给出了数据状态标识来判断数据是否采集到,并根据变量名将采集的数据存入内存数组中。运行管理子系统定时将内存中的实时数据保存到关系数据库中,防止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丢失数据,系统重新启动后可以载入之前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完成报警处理和历史数据处理的功能。在报警处理中给出了报警条件、报警类别和报警级别等内容,设计了报警的处理流程,并定义了不同数据对象的报警信息存储格式。在历史数据处理中,由于采样周期比存盘周期短,存在着数据存盘时已经采集了多个数据的情况,于是分别给出了模拟量、开关量和字符型量数据对象存盘时存储哪一个数据的方法。应用程序接口子系统为用户提供接口函数,用于调用实时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报警数据,设计了读数据函数、写数据函数、获取变量属性函数和读取报警数据函数等。用C#作为开发工具,编程实现了实时数据库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变量表的装入和编辑、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等功能,选用OPC方式采集数据,选用Access关系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并将实时数据库系统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发布。最后以某水泥项目为例,选用ABB公司的AC800M为下位机,用C#开发的图形界面调用实时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应用。

王富强[5](2008)在《基于智能客户端的企业职工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体检中心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如何面对大批量人员的体检,如何给被检人员准确、快捷做出检查结果,如何建立并有效的管理日益庞大的体检档案,将是体检中心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构建分布式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体检中心的实际需要,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一系统的研发展开的。深入探讨了基于智能客户端和Web服务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过程及其相关技术,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业务流程分析,运用ASP.NET、数据库、网络通信、分布式处理等技术,提出了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在对C/S、B/S和智能客户端三种开发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智能客户端开发模式,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同时比较了目前流行的几种分布式开发技术,选择了Web服务作为服务器端的开发技术。在客户端,运用智能客户端技术解决了客户端升级部署和客户端数据缓存的问题;在服务器端建立了基于.NET框架的系统N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并将系统的业务逻辑划分为Web层、业务外观层和数据访问层三个独立的层,有效的满足了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规模需求和将来业务增长的需要。论文实现了三个功能模块:体检信息传输模块、体检信息统计模块和追踪关怀功能模块。体检信息传输模块通过对实时传输方式和文件传输方式,以及三种远程文件传输协议进行比较,选择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体检信息在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之间传输的功能;体检信息统计模块实现了Excel图表异常统计和异常名单统计的功能;追踪关怀功能模块实现了企业职工体检的后续服务的功能。目前基于智能客户端的企业职工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已经初步实现。系统运行表明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合理,解决问题的措施可行。

刘凯[6](2008)在《双CMM协同测量的通信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CMM(3 Dimensional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三坐标测量机)是现代工业测量的最重要的仪器设备,将CMM与测量软件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CAD技术,完成对零件和模具的快速测量、数字建造和组装及逆向工程。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和优越性,CMM才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及检测领域。在现代大型测量中,单CMM测量暴露了一些先天不足的缺点——要测量大型工件,必须制造大型CMM,但制作一台体积大、精度高的测量机不但技术难度大,而且移动和使用也很不方便。比如测量一个汽车车体参数,由于测量台较大,测臂往返几次后,就要通过一次“回家”(坐标回零)来进行坐标较正,这就使得大型CMM的使用十分不便。正是因为CMM在大型模具测量上的这些不足,从而促使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另辟蹊径来解决此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提出,将两个或是多个中小型的CMM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大型的虚拟测量系统,来解决单CMM难以实现的问题。这样做CMM的测量精度和制造难度并没有影响,而只是增加了测量软件的设计难度,这在工业成本控制上是很可取的而且在此系统下上述问题都可以解决。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实现双CMM测量来展开的,主要介绍了如何实现双CMM协同测量系统。首先是针对手动CMM和自动CMM两种工作方式提出了两种驱动模式:手动CMM采用串口通信来完成对CMM的数据接收,自动CMM利用Ⅰ++作为与硬件通信的手段来实现测量软件对CMM的驱动控制与数据接收。由于自动CMM的双CMM协同测量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所以在双CMM系统实现上主要介绍了自动CMM的双测量机系统。在完成CMM驱动的基础上,利用TCP/IP通信协议将两个独立的测量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大型虚拟测量系统。为使此系统正确工作,首先提出了两系统间的通信协议,完成系统间的数据传输。然后为保证数据的可用性,进一步利用统一坐标系和坐标转换使两个系统的数据得到统一。这样在保证系统间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的基础上完成了测量软件对远程测量机的远程控制调度。从而实现了双CMM测量系统。在论文最后一章验证了上面所述的实现,证明了本论文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正确的,方案是可行的。

董爱玲[7](2008)在《基于TMN的3G电信网管OMC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信令跟踪系统是CDMA无线接入系统操作维护中心OMC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是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的主要工具,也是目前业务维护以及新业务开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一个良好的信令跟踪系统是提高电信网络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论文在分析统一网管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3G电信网管信令跟踪子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龟信管理网TMN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阐述了TMN模型、体系结构、标准接口和功能分布,为电信网管的信令跟踪系统提供了建模标准和理论指导。其次论述了电信网管的总体框架和信令跟踪系统的内部框架。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理念,采用前后台结构设计了电信管理网信令跟踪子系统。前台部分深入分析了信令跟踪前台代理的设计目标、实现原理、标准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后台部分重点阐述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主要处理流程及实现方法。针对目前信令跟踪系统前台任务处理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链哈希表算法的优化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所设计的信令跟踪前台任务转发机制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在后台部分研究了“消息适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前后台的通信问题,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可靠性。目前,该系统经过运行调试和性能改进,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网管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张海玮[8](2007)在《污水COD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力度不断增加,其中现代化的监测设备是提高监测水平的重要因素。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是综合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污水COD在线监测仪在水质监测方面很有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污水COD监测仪种类很多,检测原理也不相同。国外产品的检测精度比较高,但是价格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在我国推广,所以开发成本低,适应在线监测的污水COD系统成了研究的重点。由于嵌入式系统其功能强大、可靠性高、体积和功耗小等特点,具有嵌入式系统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已被广泛应用,这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备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趋势,也使仪器更加趋于小型化发展。为了实现系统具有菜单、窗口和按钮等图形元素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者还需要系统GUI模块开发的支撑技术。文中概述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通用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下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并简要分析了各自的特点。COD检测原理有很多种,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不再适应在线监测的应用,经过对目前检测原理的对比,选择了比较新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本课题以ARM7TDMI系列微处理器为核心,构建了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并且围绕平台硬件和μClinux操作系统,针对ARM体系结构、平台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设备驱动和上层应用开发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基于ARM7TDMI内核LPC2210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硬件系统,充分发挥了ARM7处理器的强大功能。本文采用了MiniGUI图形用户支持系统应用于污水COD在线监测系统中,用于界面显示及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方案,使得仪器更加人性化和小型化。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分为上层的MiniGUI应用程序和底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两个部分。底层的操作系统采用了μCLinux操作系统,μCLinux操作系统是在嵌入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MiniGUI作为一个嵌入式图形支持系统也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文中详细阐述了μCLinux操作系统在硬件平台上的移植,和应用程序在该系统上的交叉编译、移植。

陈香兰[9](2007)在《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及其上的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编程范型(Programming Paradigm)、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以及业务计算(Business Computing)这三个领域的技术发展,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和面向服务的计算SOC(Service-OrientedComputing)得到了学界和业界广泛的关注和发展。SOA提出了一种松耦合的、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的软件系统架构风格。目前,在分布式计算领域,诸如分布式计算环境DC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分布式对象组件模型DCOM、EJB/J2EE以及Web服务等都正在朝基于“服务”的方向实现跨架构和跨企业的业务集成,以求使得各种异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服务”平台上实现互操作(interoperation),也使得各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可以继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尚没有出现能够有效支持面向服务的操作系统。本论文首先针对现有SOA应用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服务”抽象是在SOA应用体系结构中较为中间的层次实现的,其底层却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进程/线程抽象,不能直接有效地支持基于SOA的应用。针对这一现象,本论文提出如下问题:能否使操作系统或者分布式操作系统直接以“面向服务”这个统一的概念来实现它们之间或者与已有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针对这个问题,本论文对建立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建立面向服务的操作系统(无论是单机操作系统还是分布式操作系统)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问题是要给出服务在操作系统级上的抽象。本论文将服务的概念引入操作系统的基本抽象中,对本实验室提出的服务体/执行流模型进行了概念上的扩展,并依此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在扩展后的服务体/执行流模型中,服务体是服务的载体,端口是服务通信和访问的接口,而小端口则是服务的实例。对于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SODOS,本论文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包括SODOS的体系结构、具有单一系统映像的服务界面、服务的发布、远程服务请求的代理、命名和名字服务、多执行流调度、服务副本和服务实例迁移以及一致性维护等。从面向服务应用的需求看,除了要有一个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来提供服务的发布与发现以及服务通信之外,还必须为SOA应用提供基础服务的部署方案,并为它提供服务组合路径优化方法。然而在这两个方面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大规模网络的,如Internet、服务网格以及服务覆盖网络等,而不是针对局部密集服务环境的。在局部密集服务环境中,无论是服务部署还是服务通信,其系统特征都有别于上述大规模网络。据此,本论文对服务的部署和服务组合的路径优化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并进行了模拟实验。本论文研究中所做出的新贡献如下:1)首次将“服务”这一概念引入到操作系统的基本抽象中,并对服务体/执行流模型SEFM进行了概念上的扩展,使其能够有效支持面向服务的计算;2)首次提出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总体设计,深入研究了其中的透明的远程服务请求技术、位置无关的服务命名方法、名字空间的组织与管理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解决方案;3)针对局部密集服务环境下所特有的服务局部分布特性和密集分布特性,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静态的服务部署方法,该方法依次考虑了网络流量最小化、负载平衡以及服务最小分布这三个约束条件。4)针对局域分布式系统中节点间通信距离近似相等的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服务组合路径优化算法。与大规模网络环境下不同,在局部密集环境中,服务组合路径的长度不再大于成员服务的个数,为此引入了两个新的参数来调整服务节点的选择,从而减少了服务路径的长度,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网络流量。

崔文静[10](2006)在《健康检查中心信息收集与分发系统》文中提出健康检查中心信息收集与分发系统是针对健检中心使用现有的网站管理系统无法与合作机构、客户进行信息交互,而人工处理方式下操作过程繁琐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增加经营成本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在对信息收集与分发业务的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机构并据此划分了远程信息传输子系统和邮件管理子系统。同时为克服B/S模式下客户端功能过瘦问题,设计了B/S为主、C/S为辅的混合网络结构。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对子系统进行了详细功能、结构设计和模块划分,给出了子系统工作流程;通过为客户端软件在不同时段设计不同执行规则,有效平衡了网站服务器负载。最后,针对信息传输安全和系统使用安全,实现了访问控制、信息完整性等安全性服务,并给出了信息保密性和客户端垃圾邮件过滤的实现方法。 通过对实时传输方式和文件传输方式,以及三种远程文件传输协议进行比较,选择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技术实现中心对合作机构的远程信息收集与分发。通过改写客户端Cookie文件、建立客户端监测程序和自定义判断规则,实现了基于Web调用的信息实时收集。通过对多种组件技术和邮件传输协议的比较,选择.NET组件和Jmail组件分别实现在网站中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同时提出邮件模板思想,实现了简单邮件的自动生成。系统综合运用Web Service技术、电子邮件组件技术和多种安全技术,满足了中心对外界的信息交互需求。 目前,系统已在健康检查中心投入使用并且运行稳定,达到了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以及节约经营成本的目的。

二、Unix套接口编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nix套接口编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安卓平台下移动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旅游信息化的概念和发展
    1.4 本文结构
2 相关技术和概念分析
    2.1 地理信息系统(GIS)
    2.2 Android关键技术
    2.3 JAVA
    2.4 Eclipse
    2.5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
    2.6 本章小结
3 移动旅游服务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3.1.1 满足旅游日益增长强劲发展势头的需求
        3.1.2 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热门推荐与景点搜索
        3.2.2 规划旅游路线
        3.2.3 信息的发布
        3.2.4 旅游信息的更新
        3.2.5 数据自动处理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移动旅游服务系统设计
    4.1
        4.1.1 系统设计目标
        4.1.2 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框架
        4.2.1 系统框架结构
        4.2.2 系统关键类设计
        4.2.3 数据库接口API设计
    4.3 系统设计
        4.3.1 旅游信息整合发布模块
        4.3.2 最佳旅游路径模块设计
        4.3.3 旅游数据抓取计算
    4.4 数据库
        4.4.1 数据库选型
        4.4.2 数据库实施
        4.4.3 建表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用户登录
    5.2 景点推送
    5.3 路线规划
    5.4 地图导航
    5.5 酒店预订
    5.6 周边搜索
    5.7 本章小结
6 测试
    6.1 白盒测试
    6.2 黑盒测试
    6.3 测试结果
7 总结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一种多功能教学辅助系统的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教学辅助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交互式电子白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在线考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整体架构
        2.2.1 服务器常用并发技术与系统并发模型选择
        2.2.2 教学辅助系统并发模型选择
    2.3 系统开发框架
        2.3.1 Qt简介
        2.3.2 Qt的优势和开发平台的搭建
        2.3.3 信号与槽机制
    2.4 数据库管理平台
    2.5 系统通信平台
        2.5.1 网络通信
        2.5.2 终端与服务器通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教学辅助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
        3.1.1 STM32F405微控制器
        3.1.2 指纹采集模块
        3.1.3 无线通信模块
        3.1.4 交互式手写板
        3.1.5 硬件平台工作流程
    3.2 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3.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3.2.3 数据库表具体设计
        3.2.4 Qt中MySQL数据库的使用
    3.3 通信协议设计
        3.3.1 终端与教师端通信协议设计
        3.3.2 基于Qt的TCP/IP程序框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教学辅助系统具体实现
    4.1 学生端的基本功能
        4.1.1 登录模块
        4.1.2 考试模块
    4.2 教师端基本功能
        4.2.1 登录模块
        4.2.2 试卷设置模块
        4.2.3 题库管理模块
        4.2.4 在线评卷模块
        4.2.5 成绩管理模块
        4.2.6 试题组卷模块
    4.3 系统测试
        4.3.1 测试环境
        4.3.2 异常测试
        4.3.3 性能测试
        4.3.4 兼容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SaaS的微服务重构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关键技术
    2.1 微服务的概念
        2.1.1 整体架构
        2.1.2 微服务架构
        2.1.3 微服务的优势
    2.2 Web Service
        2.2.1 XML
        2.2.2 SOAP
        2.2.3 WSDL
        2.2.4 UDDI
    2.3 REST
        2.3.1 REST的概念
        2.3.2 REST的特点
        2.3.3 REST的设计准则
    2.4 SpringMVC
    2.5 Spring
    2.6 LoadRunner负载测试工具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和重构方案设计
    3.1 微服务重构流程的设计
    3.2 原系统的架构分析
    3.3 系统微服务架构的设计
    3.4 重构方案的设计
    3.5 Web实现方案的比较
        3.5.1 基于SOAP协议的Web服务实现方案
        3.5.2 基于REST的Web服务实现方案
        3.5.3 对两种方案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Web服务接口设计
    4.1 系统概述
        4.1.1 系统功能分析
        4.1.2 动态表单模块
        4.1.3 企业圈子模块
        4.1.4 统计报表模块
        4.1.5 通知模块
    4.2 Web服务设计步骤和方案
        4.2.1 确定资源集合
        4.2.2 识别集合中的资源
        4.2.3 命名资源
        4.2.4 设计资源的URI
        4.2.5 使用HTTP方法访问URI
        4.2.6 状态的表示
    4.3 Web服务URI接口设计
        4.3.1 动态表单接口设计
        4.3.2 企业圈子接口设计
        4.3.3 统计报表接口设计
        4.3.4 通知接口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Web服务实现和性能测试
    5.1 Web服务框架整合
        5.1.1 SpringMVC核心分发控制器的整合
        5.1.2 静态资源的访问
        5.1.3 编写SpringMVC配置文件
    5.2 Web服务实现
        5.2.1 表现层实现
        5.2.2 Web服务访问层实现
        5.2.3 业务层实现
        5.2.4 数据访问层实现
        5.2.5 客户端调用实现
        5.2.6 服务间通信的实现
    5.3 系统实现截图
    5.4 系统性能测试
        5.4.1 录制调试脚本
        5.4.2 Controller执行场景
        5.4.3 Analysis结果分析器
        5.4.4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监控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监控组态软件的产生和发展
    1.2 国内外典型组态软件
        1.2.1 国外组态软件
        1.2.2 国内组态软件
    1.3 实时数据库的发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的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时数据库相关技术分析
    2.1 组态软件
        2.1.1 组态软件的基本结构
        2.1.2 组态软件的体系结构
        2.1.3 组态软件的特点和功能
    2.2 实时数据库
        2.2.1 实时数据库的典型特征
        2.2.2 实时数据库的功能
        2.2.3 实时数据库的存储策略
        2.2.4 实时数据库的实现方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时数据库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思想
        3.1.1 相关概念分析
        3.1.2 数据来源分析
        3.1.3 系统设计内容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2.2 系统具体结构设计
    3.3 全局变量的设计
    3.4 初始化子系统设计
        3.4.1 数据对象分类
        3.4.2 变量表结构
        3.4.3 变量表的编辑
    3.5 数据接口子系统设计
        3.5.1 数据采集方式
        3.5.2 数据状态判断
    3.6 实时数据库结构设计
        3.6.1 实时数据表结构
        3.6.2 数据预处理
        3.6.3 量程转换处理
    3.7 运行管理子系统设计
    3.8 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
        3.8.1 报警处理
        3.8.2 历史数据处理
    3.9 应用程序接口子系统设计
        3.9.1 数据查找方式
        3.9.2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时数据库系统实现
    4.1 开发工具
    4.2 关系数据库的选择
    4.3 编程实现主要功能
        4.3.1 初始化子系统实现
        4.3.2 数据接口子系统实现
        4.3.3 数据存入关系数据库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时数据库系统应用
    5.1 应用背景
    5.2 系统应用
        5.2.1 OPC 接口
        5.2.2 图形界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在校期间参加的项目

(5)基于智能客户端的企业职工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1.1 健康体检的概念及分类
        1.1.2 数字化健康体检的发展趋势
        1.1.3 健康管理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1.1.4 当前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普遍问题
    1.2 课题的应用价值
    1.3 系统所用技术概述
        1.3.1.NET框架
        1.3.2 Web服务
    1.4 本论文的研究任务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情况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系统总体结构
        2.1.3 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2.1.4 系统设计原则
    2.2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2.3 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
        2.3.1 系统运行环境
        2.3.2 系统开发工具
3 智能客户端体系结构
    3.1 智能客户端的定义
    3.2 智能客户端的特征
        3.2.1 使用本地资源
        3.2.2 使用网络资源
        3.2.3 支持偶尔连接的用户
        3.2.4 提供智能安装和更新
        3.2.5 提供客户端设备灵活性
    3.3 三种架构应用程序的比较
        3.3.1 C/S应用程序
        3.3.2 B/S应用程序
        3.3.3 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
        3.3.4 系统软件架构的选择
4 体检信息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目标
    4.2 信息类型
    4.3 数据信息传输方式选择
    4.4 文件信息传输方式选择
        4.4.1 基于FTP协议的文件传输
        4.4.2 基于套接字编程的流传输
        4.4.3 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传输
        4.4.4 Web Service技术的选择
    4.5 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4.5.1 功能模块的结构
        4.5.2 数据信息传输实现
        4.5.3 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问题的解决
5 体检信息统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2 体检信息统计功能的实现
        5.2.1 OLE与Excel自动化技术分析
        5.2.2 图表异常统计功能的实现
        5.2.3 异常名单统计功能的实现
6 追踪关怀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1 需求分析
    6.2 追踪关怀步骤
    6.3 追踪关怀功能模块划分
    6.4 子模块实现
    6.5 发送邮件功能实现
        6.5.1 电子邮件发送技术选择
        6.5.2 基于Jmail组件的电子邮件发送
7 系统的关键问题及解决
    7.1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7.1.1 安全设计技术基础
        7.1.2 基于表单身份验证的数据加密的实现
    7.2 离线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7.2.1 偶尔连接的设计策略
        7.2.2 智能客户端离线工作所需的关键技术
        7.2.3 智能客户端离线工作的具体方案
        7.2.4 智能客户端离线工作方案的具体应用
    7.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7.3.1 用户特性分析
        7.3.2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双CMM协同测量的通信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提出和及其目的和意义
        1.2.1 CMM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2.2 单CMM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的提出
        1.2.3 课题目的
        1.2.4 课题意义
    1.3 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技术创新点
    1.5 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DMS对CMM的驱动设计及实现
    2.1 手动CMM的驱动实现
        2.1.1 手动CMM的工作方式
        2.1.2 手动CMM系统驱动模型的设计
        2.1.3 手动CMM系统驱动中两种通信方式的实现
    2.2 自动CMM的驱动实现
        2.2.1 自动CMM的工作方式
        2.2.2 自动CMM系统驱动模型
        2.2.3 自动CMM软件与硬件间的通信协议I++
    2.3 两种CMM双机通信系统模型的不同设计及实现逻辑
        2.3.1 手动CMM双测量机系统的模型设计
        2.3.2 自动CMM双测量机系统的模型设计
第3章 双CMM协同测量的通信设计及实现
    3.1 双CMM测量系统中子系统间的逻辑结构及通信策略
        3.1.1 节点间逻辑结构及通信策略
        3.1.2 节点间的命令执行逻辑
    3.2 双CMM测量系统节点间通信协议的设计
        3.2.1 节点间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3.2.2 数据的传输方式
        3.2.3 节点间通信协议的设计
    3.3 双CMM测量系统节点间通信的实现
        3.3.1 数据的格式化与解析
        3.3.2 网络通信的实现
        3.3.3 通信过程中节点间各模块的相互调用逻辑
    3.4 节点间测量数据的坐标转换
        3.4.1 坐标转换的必要性
        3.4.2 坐标转换的应用实例
        3.4.3 双机通信的坐标标定
    3.5 双CMM测量系统的测量流程
第4章 双CMM测量系统控制调度的实现验证
    4.1 DMS软件介绍
    4.2 验证串口通信的实现
    4.3 验证I++通信的实现
    4.4 验证双机测量的实现
    4.5 双机协同测量结果
第5章 结论
参考资料
致谢

(7)基于TMN的3G电信网管OMC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TMN的基本原理与信令跟踪
    2.1 电信管理网TMN概述及其体系结构
        2.1.1 TMN概述
        2.1.2 TMN的体系结构
    2.2 统一网管管理平台设计
        2.2.1 UEP平台的功能子系统和技术特点
        2.2.2 UEP平台系统架构
    2.3 TMN中的信令跟踪
        2.3.1 信令跟踪概述
        2.3.2 信令跟踪的特点
        2.3.3 信令跟踪实现的功能
    2.4 信令跟踪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2.4.1 信令跟踪与统一网管平台的关系
        2.4.2 信令跟踪与业务子系统的关系
        2.4.3 信令跟踪在操作维护中心中的位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令跟踪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1 基于统一网管平台的操作维护中心
        3.1.1 3G操作维护中心OMC概述
        3.1.2 网管系统软件架构及功能
    3.2 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要求
        3.2.1 信令跟踪系统的功能要求
        3.2.2 信令跟踪系统的其他要求
    3.3 信令跟踪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3.3.1 信令跟踪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3.2 信令跟踪系统的消息流程设计
        3.3.3 前台框架结构设计
        3.3.4 服务器端功能的设计
        3.3.5 客户端功能的设计
    3.4 网元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4.1 网元实体
        3.4.2 网管软件前后台通信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令跟踪前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前台系统方案设计
        4.1.1 前台概述
        4.1.2 前台模块化结构设计
    4.2 信令跟踪前台实现原理
        4.2.1 前台状态机处理机制
        4.2.2 Manager和Agent的状态处理
    4.3 信令跟踪前台标准功能设计
        4.3.1 初始化设计
        4.3.2 握手和链路保护
        4.3.3 信令跟踪开始停止跟踪
        4.3.4 信令跟踪的控制消息发送
        4.3.5 信令跟踪的信令数据上报
    4.4 信令跟踪前台辅助功能设计
        4.4.1 主备倒换同步
        4.4.2 流量控制
        4.4.3 CPU负荷控制
        4.4.4 打印信息功能
    4.5 前台设计方案优化
        4.5.1 前台任务转发原设计方案
        4.5.2 前台任务转发机制优化方案
        4.5.3 双链哈希表算法的提出
        4.5.4 双链哈希表算法的实现
        4.5.5 双链哈希表算法在信令跟踪中的应用
        4.5.6 前台优化后的实施效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令跟踪后台的实现及关键技术研究
    5.1 信令跟踪后台概述
    5.2 信令跟踪后台客户端
        5.2.1 客户端的实现
        5.2.2 上报消息的处理
    5.3 信令跟踪后台服务器
        5.3.1 服务器端的实现
        5.3.2 多客户端任务管理
        5.3.3 异常上报的处理
    5.4 信令跟踪后台的时序
    5.5 “消息适配”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5.5.1 “消息适配”技术背景
        5.5.2 “消息适配”技术方案
        5.5.3 “消息适配”实施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缩略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污水COD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内容
第二章 污水 COD在线监测方法的研究
    §2-1 污水COD在线监测仪概述
    §2-2 常用COD测量方法研究和比较
    §2-3 电化学法污水COD监测系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3-1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
        3-1-1 嵌入式处理器
        3-1-2 嵌入式外围接口和设备接口
    §3-2 嵌入式系统软件
    §3-3 启动程序BootLoader介绍
    §3-4 本课题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3-4-1 硬件微控制器的选择
        3-4-2 LPC2210 的内部结构及主要功能
    §3-5 μCLinux操作系统
        3-5-1 嵌入式μCLinux内核的基本原理
        3-5-2 μCLinux的内存管理
        3-5-3 μCLinux重新编译
        3-5-4 μCLinux的移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水 COD在线监测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4-1 硬件需求分析
    §4-2 电源系统设计
        4-2-1 系统的电源需求
        4-2-2 电源电路设计
    §4-3 复位、系统时钟电路以及JTAG接口电路
        4-3-1 复位、系统时钟电路
        4-3-2 JTAG接口电路
    §4-4 存储系统及键盘和显示接口电路
        4-4-1 系统存储器接口电路
        4-4-2 NAND FLASH存储器电路
        4-4-3 液晶显示电路及键盘
    §4-5 控制电路系统设计
    §4-6 检测单元及信号转换放大电路设计
        4-6-1 系统的检测单元
        4-6-2 信号转换放大电路
    §4-7 串行通信及网络接口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水 COD监测系统软件系统设计
    §5-1 嵌入式GUI系统简介
        5-1-1 几种流行的嵌入式GUI系统
        5-1-2 MiniGUI的特点和优势
        5-1-3 MiniGUI在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上的编译和移植
    §5-2 系统图形界面的设计
        5-2-1 图形界面
        5-2-2 液晶显示和键盘的程序
    §5-3 数据A/D转换及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5-4 控制程序设计
    §5-5 串口通讯和网络通讯
    §5-6 系统调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课题

(9)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及其上的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1.2.1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定义
        1.2.2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优点
        1.2.3 实现分布式计算的难点
    1.3 分布式计算技术
        1.3.1 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
        1.3.2 操作系统对分布式计算的支持
    1.4 分布式操作系统
        1.4.1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经典定义
        1.4.2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发展
    1.5 面向服务的计算理念与实现技术
        1.5.1 编程范型及其发展
        1.5.2 SOA的应用
        1.5.3 面向服务的操作系统
    1.6 研究目标及思路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问题的分析
        1.6.3 问题的解决
    1.7 文献综述
    1.8 本论文的组织
第2章 SOA与服务组合
    2.1 概述
    2.2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2.2.1 SOA的基本定义
        2.2.2 SOA的特征
        2.2.3 SOA中的三种角色
        2.2.4 SOA中的抽象级别
        2.2.5 SOA服务的特征
        2.2.6 SOA实现平台的功能组件
    2.3 通信
        2.3.1 通信模式
        2.3.2 同步通信协议模型
        2.3.3 异步通信协议模型
        2.3.4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
    2.4 服务的发布与发现
    2.5 服务组合
    2.6 研究现状
    2.7 小结
第3章 操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3.1 概述
    3.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3 传统操作系统的抽象模型
        3.3.1 操作系统的进程模型
        3.3.2 操作系统的线程模型
        3.3.3 与cc-NUMA多处理机系统的类比
    3.4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3.4.1 简单结构的操作系统
        3.4.2 单一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
        3.4.3 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
        3.4.4 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
        3.4.5 混合内核
        3.4.6 外核
        3.4.7 操作系统结构小结
    3.5 分布式操作系统
        3.5.1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
        3.5.2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3.5.3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6 经典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3.6.1 Mach
        3.6.2 Amoeba
        3.6.3 Chorus
        3.6.4 Spring
    3.7 传统操作系统的性能瓶颈
        3.7.1 传统操作系统的性能分析
        3.7.2 相关工作
    3.8 小结
第4章 服务体/执行流模型 SEFM和 MINICORE
    4.1 概述
    4.2 服务体/执行流模型 SEFM
        4.2.1 基本抽象
        4.2.2 端口和小端口
        4.2.3 基于 SEFM的操作系统构造模型
        4.2.4 核心服务体
        4.2.5 端口的授权访问
        4.2.6 并发引流机制
        4.2.7 服务体地址空间
        4.2.8 消息推动通信机制
        4.2.9 中断处理模型
    4.3 基于 SEFM的操作系统 MiniCore
        4.3.1 MiniCore V3.0的体系结构
    4.4 性能测试与比较
        4.4.1 实验一、Echo服务器
        4.4.2 实验二、路由器
        4.4.3 实验三、视频解码播放
    4.5 小结
第5章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5.1 概述
    5.2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SODOS
        5.2.1 SODOS的体系结构
        5.2.2 具有单一系统映像的服务界面
        5.2.3 服务体的发布
        5.2.4 服务体部署节点的变迁
        5.2.5 按名查询服务
        5.2.6 端口的连接/断开
    5.3 SODOS的远程服务请求
        5.3.1 端口的代理
        5.3.2 代理的建立
        5.3.3 远程服务的请求
        5.3.4 Stub/skeleton端口对间的低级通信
    5.4 SODOS中的命名和名字服务
        5.4.1 命名方法
        5.4.2 名字空间及其组织
        5.4.3 名字空间的管理
    5.5 服务的绑定
        5.5.1 DCE RPC中的绑定
        5.5.2 远程对象调用中的绑定
        5.5.3 SODOS中服务的绑定
        5.5.4 多执行流调度及其定义
        5.5.5 容错调度
    5.6 服务体副本的变迁和维护
        5.6.1 服务实例的迁移
        5.6.2 服务体一致性的维护
    5.7 小结
第6章 服务静态部署
    6.1 概述
    6.2 相关工作
    6.3 服务体静态部署问题模型
        6.3.1 局部密集服务环境
        6.3.2 服务体部署问题
        6.3.3 服务体静态部署问题模型
    6.4 均衡节点负载
        6.4.1 负载平衡条件
        6.4.2 节点分类
    6.5 最小化通信量
    6.6 最小分布及近似算法
        6.6.1 SDM_(min)的近似生成算法
    6.7 算法模拟和结果分析
        6.7.1 运行实例
        6.7.2 服务分布规模分布对比
        6.7.3 服务部署的单点失效容错分析及算法改进
    6.8 小结
第7章 服务组合路径优化
    7.1 概述
    7.2 局域密集服务环境中服务组合路径问题模型
    7.3 保持因子
        7.3.1 实验1:保持因子对负载平衡和服务路径长度的影响
    7.4 匹配长度因子
        7.4.1 实验2:匹配长度因子对向后匹配次数的作用
        7.4.2 实验3:保持因子和匹配长度因子的共同作用效果
        7.4.3 保持因子和匹配长度因子的选择策略与选择方法
    7.5 小结
第8章 结束语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
    8.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8.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其他研究成果

(10)健康检查中心信息收集与分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医学仪器信息化管理
        1.2.2 远程医疗通信
        1.2.3 电子邮件管理
        1.2.4 关键技术综述
    1.3 论文完成工作及课题研究意义
        1.3.1 论文完成工作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功能设计
        2.1.3 子系统划分
        2.1.4 系统性能设计
    2.2 总体结构设计
        2.2.1 Client/Server结构
        2.2.2 Browser/Server结构
        2.2.3 混合结构设计
    2.3 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2.3.1 硬件环境
        2.3.2 软件环境
        2.3.3 开发平台及使用工具
    2.4 本章小结
3 远程信息传输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子系统设计目标
    3.2 信息类型
    3.3 数据信息传输方式选择
    3.4 文件信息传输方法选择
        3.4.1 基于FTP协议的文件传输
        3.4.2 基于套接字编程的流传输
        3.4.3 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传输
        3.4.4 Web Service传输方法的选择
    3.5 子系统实现
        3.5.1 子系统结构
        3.5.2 数据信息传输实现
        3.5.3 文件信息传输实现
    3.6 基于Web的信息实时收集
        3.6.1 客户端软件调用方式选择
        3.6.2 本地记录文件选择
        3.6.3 信息实时收集实现
    3.7 本章小结
4 邮件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子系统需求分析
        4.1.1 电子邮件业务介绍
        4.1.2 需求分析
    4.2 子系统设计
        4.2.1 功能设计
        4.2.2 模块划分
    4.3 子系统实现
        4.3.1 模块实现
        4.3.2 电子邮件发送技术选择
        4.3.3 基于.NET组件的电子邮件发送
        4.3.4 电子邮件接收技术选择
        4.3.5 基于Jmail组件的电子邮件接收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安全设计与实现
    5.1 安全分析
        5.1.1 系统安全隐患
        5.1.2 系统安全目标
    5.2 Web服务安全设计与实现
        5.2.1 安全技术分析
        5.2.2 基于WS-Security规范的安全实现
        5.2.3 防重传攻击设计与实现
    5.3 客户端垃圾邮件过滤设计
        5.3.1 电子邮件组成
        5.3.2 过滤规则设计
        5.3.3 其他客户端反垃圾邮件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Unix套接口编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安卓平台下移动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徐鹏涛.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2]一种多功能教学辅助系统的软件设计[D]. 郭琳. 黑龙江大学, 2018(08)
  • [3]基于SaaS的微服务重构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陈幸怡.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4]监控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D]. 宋超. 济南大学, 2011(10)
  • [5]基于智能客户端的企业职工体检信息管理系统[D]. 王富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6]双CMM协同测量的通信设计与实现[D]. 刘凯.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5)
  • [7]基于TMN的3G电信网管OMC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爱玲. 中南大学, 2008(12)
  • [8]污水COD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D]. 张海玮.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9]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及其上的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D]. 陈香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8)
  • [10]健康检查中心信息收集与分发系统[D]. 崔文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Unix Socket编程核心概念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