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新兵的心理卫生评估

空军新兵的心理卫生评估

一、空军新兵心理卫生状况测评(论文文献综述)

陈巧,徐洁,晏伍兵,李东杰,赛晓勇[1](2020)在《2010—2019年空军某部新兵心理状况与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9年空军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风险因素,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2010—2019年对空军某部进行调查,将新兵调查结果与入伍一年以上人员、中国成人常模和新兵常模比较。结果新兵躯体化、抑郁、焦虑、其他、总分、总均分大于入伍一年以上人员。新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总分、阳性项目数均小于中国新兵常模。新兵躯体化因子分大于全国同龄男性常模,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阳性项目数、精神病性因子分小于全国同龄男性常模。调查发现,一年兵各项因子分比新兵略有升高,但随着入伍时间延长,调查人员各项因子分又呈现下降趋势,心理状况较入伍新兵有一定改善。结论新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明显,科学训练,有针对性加强新兵心理疏导工作效果更好。

李卫卿[2](2020)在《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以K基地新兵跳伞为例》文中提出在军事训练的管理教育中,军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已被纳入《空降兵新兵训练大纲》的必训课目,是部队战斗力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降兵作为机动作战部队,以伞降方式执行作战任务是其基本的空降方式,跳伞是空降兵部队官兵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但跳伞训练带有较高的危险性,风险高、强度大,官兵在心理上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或多或少的会表现出心理障碍:如厌倦、恐惧、焦虑等。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跳伞伤的发生率很难控制。本研究以空降兵某基地2019年9月入伍的300名新兵为例,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结合跳伞实践,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构建跳伞训练中心理障碍干预策略的基本框架,探讨心理障碍的现象和发生的原因,分析心理障碍与人格特点的关系,进而对心理障碍的干预提出指导性建议。本研究中主要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其它量表作为辅助。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验法,采集四个时间点(开始训练的第一阶段结束、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后、第一次跳伞前两天、最一次跳伞后)分别对300名新兵作全面测量,对比观察整体跳伞员的心理状态。研究观察发现:1.首次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在第一阶段训练完后,经过测试表现出心理障碍的新兵有209人,我们通过心理干预训练,在第二次测试中有130人,人数有大幅度的下降,新兵的训练积极性和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我们的干预训练是有效的。2.干预效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第三次测试中(跳伞前2天)新兵的不良心理反映整体上又有所提升,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干预措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有一个保质期,在外界新的应激源或真正“临战”时,个别同志的心理状态就会反弹。这个现象就要求我们的班长骨干及伞训教员掌握这个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有备无患。3.跳伞员跳伞结束后的心理健康同样要引起重视。虽然测量结果中,新兵的总体心理状态趋势良好,但通过观察,个别新兵的心理状态还不能很好的调整过来,尤其是发生过跳伞特殊情况的跳伞员,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应对方式,指导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对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征兵层面,空降新兵征召时注重心理素质的测试;2.军校教育管理层面,对空降新兵的心理训练策略要体系化、具体化、细化;3.军校教官的层面,要拓展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障碍干预的技能;4.新兵的自我教育层面,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心理障碍;5.基础教育层面,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6.官兵人际关系教育层面,要营造平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友爱的人际氛围”控制不良心理。

于婉娇[3](2019)在《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一个压力不断增加的时代。军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其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人群,因此对军人的心理健康要求比一般人更高。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除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状况,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近年来一些调查发现军人尤其是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一些重大事故、恶性案件、自杀事件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军人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是新时代军人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对于军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起来,但是与基层官兵这一群体心理健康有关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等的研究并不丰富。很多研究证明,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能通过心理韧性促进或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在基层官兵群体中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从而了解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探索基层官兵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探索应对方式作为中间变量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为开展积极应对方式和增强心理韧性有利于基层官兵心理健康及促进训练效果的心理卫生服务活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引起对入伍新兵和临退伍老兵心理健康的重视,为针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干预提供参照。对提高战士作战的心理素质,增强作战训练效果,预防和干预基层官兵心理障碍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本研究以203名现役青年男性基层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测量现役青年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其中心理韧性包括乐观性、坚韧性和力量性三个维度;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心理健康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神经病性、睡眠及饮食共十个维度。使用SPSS17.0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总体来看,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好,适应良好。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军龄差异;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学历差异;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民族、军衔、学历差异;在抑郁因子上存在显着年龄、军龄、学历差异;在焦虑因子上存在显着年龄、军龄、民族差异;在敌对性因子上存在显着民族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军衔差异;在偏执因子上存在显着民族、军衔差异;在神经病性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民族差异;在睡眠及饮食因子上存在显着年龄、军龄差异。(2)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在军龄、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婚姻状况、军衔和学历差异。(3)基层官兵心理韧性整体良好,总分在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坚韧性上存在显着年龄差异;在力量性上存在显着军龄、年龄、军衔差异;在乐观性上存在显着年龄、学历差异。(4)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没有明显相关。(5)基层官兵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基于以上结果,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方式呈现两两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起中介作用,为了提高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通过改善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进行来调节。

崔军武[4](2018)在《高原部队与平原部队新兵认知能力与心理适应变化趋势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新兵阶段既是军人军旅生涯的第一步,是军人职业技能、职业思想与职业心理萌发的起点,也是个体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青年个体自我同一性、认知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快速发展期。高原环境除过具有缺氧、高寒等典型等特征外,相比平原还具有交通与信息相对封闭、气候干燥、物产匮乏、紫外线辐射较强、社会风俗差异较大、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等显着特点。藏区高原部队还常常担负着较为繁重的维稳备勤任务,军人心理与身体承受压力水平整体较大。已有研究证明,高原、炎热、海洋、境外、重力加速度、高寒、舱室、坑道和密闭等特殊的军事训练和生活环境,会对军人认知加工、情绪调节、意志控制、环境适应等心理过程造成明显差异于一般环境的影响,而其中以高原环境对军人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差异最为显着。目前,关于高原环境对军人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纵向追踪和横向比较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高原与平原变化趋势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报导。本研究旨在:(1)探究驻高原部队新兵与驻平原部队新兵部分认知能力变化趋势的不同特点;(2)探究驻高原部队新兵与驻平原部队新兵心理适应变化趋势的不同特点。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抽取驻高原某部队210名新兵和驻平原某同兵种部队同年入伍的210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DXC-6型群体心理测量系统对新兵学习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长时记忆再认能力、注意广度和空间表征转换能力等6项认知能力,在初入军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4个时间点进行测评。对4次测评结果进行重复测评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高原组与平原组新兵在入营6个月期间6项认知能力的不同变化特点。研究二:采用《新兵适应障碍自评量表》,在初入军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4个时间点对研究一中的新兵被试心理适应状况进行评估。对4次测评结果进行重复测评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高原组与平原组新兵在入营6个月期间心理适应状况的不同变化特点。研究结果:1高原组新兵与平原组新兵认知能力及变化趋势的比较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高原组新兵学习能力、长时记忆再认能力、注意广度显着高于平原组新兵;高原组新兵与平原组新兵6项认知能力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人口学特征高原组新兵认知能力及变化趋势的比较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不同受教育程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新兵间认知能力高低和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高原组新兵与平原组新兵心理适应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比较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高原组新兵心理适应障碍总分、闯入因子得分、未能适应因子得分、抑郁因子得分、冲动因子得分显着低于平原组新兵;高原组新兵与平原组新兵心理适应障碍总分及6项因子得分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人口学特征高原组新兵心理适应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比较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不同受教育程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新兵的心理适应障碍总分、各因子得分高低以及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海拔是新兵学习能力、长时记忆再认能力、注意广度高低的影响因素,高原组新兵显着高于平原组新兵;海拔是新兵学习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长时记忆再认能力、注意广度和空间表征转换能力等6项认知能力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2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受教育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不是以上6项认知能力高低和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3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海拔是新兵心理适应障碍总分、未能适应因子得分、闯入因子得分、冲动因子得分、抑郁因子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高原显着低于平原;海拔不是心理适应状况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4入营1周至6个月期间,受教育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不是新兵心理适应状况和各因子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不是新兵心理适应状况和各因子得分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

曹淑玉,万憬,白海霞,苏衡,李晋,郭琳,孙晶莹,曲晓红,殷伟,张艳霞,孙芳,徐莉,苏海燕[5](2017)在《空军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筛查试点工作实施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积极适应集中接训(集训)新兵心理卫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严把精神障碍关,2015—2016年空军卫生局组织了入伍新兵心理健康筛查试点工作。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共参与筛查某部入伍新兵2 068名,确定需重点关注10人,建议退兵6人。现将有关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空军某部入伍集训新兵共2 0 68人,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本科及大专学历834人,中专

王涛[6](2016)在《某部新兵心理素质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文中提出军人心理素质作为军人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其对军队整体水平的影响不言而喻。主要由于军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与高压性,其对军人的危机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会特别高。而部队新兵又是部队精兵培养的一个起跑点,新兵全面素质水平与提升关乎到部队的未来。且大多数研究发现我国军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普通常模较低。研究以武警新兵为对象,结合运用文献元分析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法,统一武警新兵心理素质的纵向发展状况和横向发展特点,探讨其心理干预需求,在此基础上在部队训练中融入团体心理干预实验,有针对性的提升新兵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系统的探索和实施过程使研究更具有全面性、实践性和生态性。研究一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中国武警部队新兵心理素质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以新兵常模为标准,武警新兵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八个因子的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均包含0,即与新兵常模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而在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即武警新兵的精神病性因子与新兵常模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且显着好于新兵常模。以军人常模为标准,武警新兵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即与军人常模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且显着好于军人常模;其他4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的95%置信区间均包含了 0,即与军人常模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研究二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3759名武警新兵以及配合访谈法对某武警部队的新兵进行心理素质水平的测查。调查发现302例(8.0%)需要关注的武警新兵。其中,精神障碍264例(7.0%);其次是智力障碍211例(占5.6%);人格障碍132例(3.5%);知觉能力50例(1.3%);且最常见的症状组合是智力障碍与精神障碍的组合(114例,37.75%)。与中国新兵常模相比,需要关注的新兵的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新兵常模相当,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疑病以及偏执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着高于新兵常模,而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性上的得分显着低于新兵常模。研究三通过采取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的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概念、正负性情绪、社会支持感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提升度;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的职业自我概念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新兵职业决定、职业适应和职业抱负这三个维度上;在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情绪干预方面只有正性情绪有显着地干预效果,即在干预后新兵体验到了更多的正性情绪,但对武警新兵的负性情绪的减少并没有显着效果;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的社会支持感也有显着提升作用。本研究表明相对于新兵常模和军人常模,武警新兵的心理素质水平相对较好,且团体心理训练可以通过干预其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概念、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感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

胥洪宇[7](2015)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文中提出目的推进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更好发展,维护官兵心理健康。方法结合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针对当前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心理卫生工作的3点对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心理卫生工作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辛阔林[8](2015)在《陆军新兵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陆军作为我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术界对陆军地位的评价出现不同声音,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行,陆军兵源质量有下降趋势。陆军新兵中独生子女比率偏高,新兵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有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有74.1%的新兵在生活、训练、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适应障碍,有36.4%的新兵表明有逃避军训的想法和倾向。而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军队首长始终关注的一项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在新形势下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探索适合我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维护我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教育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聚焦陆军新兵心理健康问题,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研究陆军新兵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研究陆军新兵不同阶段心理健康发展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研究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和心理骨干工作现状;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构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实践验证。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部分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文献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设计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陆军新兵心理健康发展特点研究。通过对陆军新兵集训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动态变化研究,了解不同集训阶段新兵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阐明陆军新兵心理的发展规律、一般特点及阶段性特点。根据新兵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提出陆军新兵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第三部分是陆军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通过抽样问卷调查,了解陆军新兵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时间、人员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基层部队心理骨干工作现状和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情况。综合以上调查,分析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人员、教育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第四部分提出了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提出了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基本常识、适应性、自信心和成就动机、耐挫能力和创造能力、自我意识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人际关系、性教育和婚恋观等八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第五部分提出了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提出了政治优先、重视主体、全员参与、全面优化、资源整合、健康发展、实践验证和严格保密八项原则。提出了信息获取法、知识灌输法、环境磨练法、团体心理训练法、朋辈心理辅导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法六种方法。提出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优化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四种途径。第六部分是构建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在充分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陆军部队实地调研,提出了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体系结构包括组织管理体系、业务工作体系、教育人员选拔和培训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社会支持体系和评价反馈体系6个子体系,并对体系内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七部分是构建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借鉴生态学模式的观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分为个人效果、组织效果和辅助效果三个层次,通过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群抽样陆军两个建制旅的全体新兵,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下一步,将在对陆军部队大规模调研,验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为部队开展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索红梅,马修堂,薛蓓蕾,李文,王菲[9](2014)在《心理测评在基层部队官兵中应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心理测评在基层官兵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心理测评在我军的应用背景及在基层官兵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基层官兵心理测评因素,提出军人心理测评量表应向本土化拓展,使用应向多维度延伸,测评工具应向便携式发展,基层官兵对心理测量的认知度仍需不断提升。

梁胜翔[10](2014)在《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军建设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任务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官兵心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受到全军上下普遍关注。为此,全军部队不断加大心理服务工作力度,部队心理服务工作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军心理服务工作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设施设备、规范管理及支撑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心理服务工作体系,推动了心理服务工作的有序展开、有效落实。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在维护官兵心理健康、培养官兵良好心理素质、解决官兵心理问题、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部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多,对官兵的精神和心理提出了严峻考验。此外,兵员结构和成分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官兵的心理需求更加多样,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心理服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检验心理服务工作成效,促进心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需要建立起一套评价标准,适时对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导向和监督功能。然而,在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其组织体系、人员配备、体制架构是否完善,运行机制是否顺畅,服务效果如何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这将对进一步推动我军心理服务工作规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上级文件资料,在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的同时,对社区、学校、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现状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依据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我军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全面收集目前已有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特别是有关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分类考评指标。通过召开专家会议进行一轮预咨询,初拟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草案。然后,通过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草案进行筛选和修改,构建了由“结构、过程、结果、发展潜力”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结成的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军实际的,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及其评价的理论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上级文件资料、专着,整理分析与国内外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学校心理服务工作、卫生服务评价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归纳提炼,对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及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经过对心理服务工作评价理论进行梳理归纳,确立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设置依据,为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在全面掌握当前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收集部队心理服务评价指标。同时,对下一步如何更加科学地开展心理服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建立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现实依据。第三部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和召开专家会议,结合一轮预咨询,制定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草案。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后确定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的各级指标和评价标准。本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同时为49项三级指标确定了评价标准。第四部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第五部分: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以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对不同军兵种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进行实测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现状,找出指标体系与新时期部队心理服务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第六部分:讨论和建议。针对本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和实测过程存在的问题、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进一步做好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建议。

二、空军新兵心理卫生状况测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军新兵心理卫生状况测评(论文提纲范文)

(1)2010—2019年空军某部新兵心理状况与相关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量表测查
        1.2.2 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
    2.2 新兵人口学特征
    2.3 SCL-90阳性率
    2.4 与新兵SCL-90因子分相关的心理健康因素
3 结论
    3.1 新兵心理状况
        3.1.1 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
        3.1.2 躯体化
    3.2 心理状况影响因素
        3.2.1 文化程度与新兵心理健康
        3.2.2 独生子女与否与新兵心理健康

(2)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以K基地新兵跳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内容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空降兵
        2.跳伞训练
        3.心理障碍
        4.军事素质
        5.心理素质
        6.个性心理特征
    (二)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理论基础
        1.心理防护理论
        2.心理干预理论
        3.心理应激理论
三、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况调查表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辅助量表
    (三)跳伞训练中新兵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
        1.恐高心理
        2.厌倦心理
        3.焦虑心理
        4.怀疑心理
        5.自卑心理
        6.过度紧张心理
        7.余悸心理
    (四)跳伞训练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高空跳伞环境因素
        2.长时间跳伞因素
        3.跳伞环境体验不真实因素
        4.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因素
        5.外部环境因素
四、心理障碍干预的实施过程
    (一)计划
    (二)行动
        1.入伍评估
        2.建立心理档案
        3.对照筛选
        4.“对症下药”——干预策略的实施
    (三)观察
        1.首次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2.发生跳伞心理障碍与不同气质特征的关系
        3.缺乏空中尤其是高空行为体验是导致跳伞过程中心理反应强烈的主要原因
        4.集体效应在实际跳伞过程中对新兵心理的支持作用巨大
    (四)反思
        1.心理干预的效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2.在某些特殊时期新兵的心理状态无法掌控
        3.注重培养新兵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心理障碍干预策略的优化及管理建议
    (一)政府征兵层面,空降新兵征召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测试
    (二)军校教育管理层面,对空降新兵的心理训练策略要体系化、具体化、细化
        1.跳伞地面训练阶段
        2.跳伞实施阶段
        3.跳伞结束阶段
    (三)军校教官的层面,要拓展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障碍干预的技能
    (四)空降新兵自我教育层面,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心理障碍
        1.放松入静法
        2.调整呼吸法
        3.暗示训练法
    (五)基础教育层面,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官兵人际关系教育层面,要营造平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友爱的人际氛围”控制不良心理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心理测量量表
附录2 :跳伞观测手记
致谢

(3)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
        1.1.1 心理韧性的模型
        1.1.2 心理韧性的测量
    1.2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1.2.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1.3.1 应对方式的分类
        1.3.2 应对方式的测量
        1.3.3 军人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4 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两两关系研究
    1.5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意义
        2.1.1 理论意义
        2.1.2 实践意义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工具
    2.6 数据处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1 不同年龄、军龄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2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3 不同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单双亲家庭的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2 基层官兵SCL-90 问卷测评结果
        3.2.1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3.2.2 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
        3.2.3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4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5 不同兵源地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6 不同民族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8 单亲与双亲家庭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9 不同婚姻状况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10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11 不同学历的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3 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1 不同年龄、军龄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2 不同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单双亲家庭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3 不同婚姻状况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4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3.4.1 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研究
        3.4.2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3.4.3 基层官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否相关研究
        3.4.4 中介效应检验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特点分析
        4.1.1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总体的特点分析
        4.1.2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1.3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1.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1.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2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1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总体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2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3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4 不同民族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6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3 基层官兵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
        4.3.1 基层官兵应对方式总体的特点分析
        4.3.2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应对方式的分析
        4.3.3 不同婚姻状态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分析
        4.3.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分析
        4.3.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分析
    4.4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与不足
    5.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原部队与平原部队新兵认知能力与心理适应变化趋势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认知能力及相关研究
        1.1 认知的定义
        1.2 认知能力的定义
        1.3 认知能力测评
        1.4 高原环境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2 心理适应及相关研究
        2.1 心理适应的定义
        2.2 心理适应障碍的定义
        2.3 心理适应障碍与军人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
        2.4 高原环境对心理适应状况影响的相关研究
研究一 高原部队与平原部队新兵认知能力 变化趋势的比较研究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资料
        3.2 高原组与平原组6项认知能力4次测评成绩的比较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高原组新兵6项认知能力4次测评成绩的比较
    4 讨论
        4.1 入营1周至1个月期间6项认知能力变化趋势的比较
        4.2 入营1个月至3个月期间6项认知能力变化趋势的比较
        4.3 入营3个月至6个月期间6项认知能力变化趋势的比较
        4.4 不同人口学特征高原组新兵6项认知能力变化趋势的比较
研究二 高原部队与平原部队新兵心理适应 变化趋势的比较研究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资料
        3.2 高原组与平原组心理适应障碍4次测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高原组新兵心理适应状况4次测评比较
    4 讨论
        4.1 入营1周至1个月期间心理适应状况的比较
        4.2 入营1个月至3个月期间心理适应状况的比较
        4.3 入营3个月至6个月期间心理适应状况的比较
        4.4 不同人口学特征高原组新兵心理适应状况变化趋势的比较
小结
    1 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5)空军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筛查试点工作实施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筛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1.3 筛查步骤及内容
        1.3.1 心理健康线索调查
        1.3.2 心理测评
        1.3.3 结构式访谈
        1.3.4 疑似精神疾病会诊及确诊
        1.3.5 房树人投射测验
        1.3.6 自杀预警评估
2 结果
    2.1 测评阳性结果
    2.2 房树人投射测验
    2.3 自杀预警评估
    2.4 结构式访谈
3 讨论
    3.1 新兵心理健康筛查的意义与时机
    3.2 测评工具的选择
    3.3 投射测验的价值
    3.4 心理访谈与心理诊断治疗
    3.5 几点启示
        3.5.1 重视新兵的心理健康问题
        3.5.2 在心理科学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筛查

(6)某部新兵心理素质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新兵心理素质
        1.1.1 新兵心理素质的界定
        1.1.2 新兵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1.1.3 新兵心理素质的测评
        1.1.4 新兵心理素质的干预
    1.2 新兵心理素质的理论模型
        1.2.1 心理素质的形成机制
        1.2.2 新兵心理素质的理论模型
        1.2.3 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3 新兵心理素质的干预
        1.3.1 心理干预方法
        1.3.2 团体心理训练
        1.3.3 团体心理训练的新进展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创新之处
    2.4 研究框架
3 研究一: 中国武警新兵心理素质情况的元分析
    3.1 引言
    3.2 方法
        3.2.1 文献收集
        3.2.2 文献整理
        3.2.3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武警新兵SCL-90与新兵常模比较的元分析结果
        3.3.2 武警新兵SCL-90与军人常模比较的元分析结果
    3.4 讨论
4 研究二: 某武警部队新兵心理素质水平初步调查
    4.1 引言
    4.2 对象与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程序
        4.2.3 工具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武警新兵在知人能力测验上的结果分析
        4.3.2 武警新兵心理素质问题的初步筛选
        4.3.3 需要关注的新兵的SCL-90评定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武警新兵心理障碍的分布
        4.4.2 武警新兵的症状因子自评
5 研究三: 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
    5.1 引言
    5.2 对象与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程序
        5.2.3 工具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一般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检验
        5.3.2 职业自我概念干预效果检验
        5.3.3 正负性情绪干预效果检验
        5.3.4 领悟社会支持干预效果检验
        5.3.5 团体心理训练前后SCL-90因子的差异检验
    5.4 讨论
        5.4.1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5.4.2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职业自我概念的作用
        5.4.3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情绪的作用
        5.4.4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领悟社会支持感的作用
        5.4.5 团体心理训练的效果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致性
6 总讨论
    6.1 中国武警新兵心理素质水平
    6.2 该武警部队新兵的主要心理素质问题表现
    6.3 团体心理训练的特点
    6.4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心理素质干预效果分析
        6.4.1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6.4.2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职业自我概念的作用
        6.4.3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情绪的作用
        6.4.4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领悟社会支持感的作用
    6.5 研究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团体心理训练方案
    附录二: 量表
        量表一: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量表二: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量表三: 职业自我概念量表
        量表四: PANAS正负性情绪量表
        量表五: 领悟社会支持感量表
    附录三: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卫生专业人才缺乏
    2.2 硬件设施不完善
    2.3 官兵对心理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3 对策措施

(8)陆军新兵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三、相关概念内涵定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陆军新兵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与特点研究
    一、陆军新兵集训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调查
    二、陆军新兵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第三章 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
    一、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二、陆军部队心理骨干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调查
    三、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第四章 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
    一、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五章 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与途径
    一、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二、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三、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第六章 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一、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
    二、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四、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五、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
    六、讨论
第七章 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陆军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评价
    四、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和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9)心理测评在基层部队官兵中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心理测评在军队应用背景
2 心理测评在基层部队官兵中的应用
    2.1 评估心理健康
    2.2 纳入体检范围
    2.3 用于心理监测
    2.4 评估心理训练效果
3 心理测评形式与测量工具
    3.1 心理测评形式
        3.1.1 问卷调查
        3.1.2 仪器测评
        3.1.3 访谈形式
        3.1.4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
    3.2 心理测评工具
        3.2.1 使用国外引进量表
        3.2.2 使用国内研制量表
4 影响官兵心理测评因素
    4.1 自身因素
        4.1.1 对心理测评认识模糊
        4.1.2 对心理测评产生厌烦
        4.1.3 对心理测评存有顾虑
    4.2 外界因素
        4.2.1 心理测评的强制性
        4.2.2 心理测评的单一性
        4.2.3 测评环境的随意性
5 心理测评在部队应用展望
    5.1 军人心理测评量表向本土化拓展
    5.2 军人心理测评使用向多维度延伸
    5.3 军人心理测量工具向便携式发展
    5.4 军人对心理测评的认知度不断提升

(10)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技术线路
第二章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及其评价的理论研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调查
    3.1 对象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标的拟定
    4.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
    4.3 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五章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5.1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5.2 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5.3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权重系数的确定
第六章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6.1 评价依据
    6.2 评价对象
    6.3 研究方法
    6.4 数据采集
    6.5 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6.6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测应用(以 A 部队为例)
    6.7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总体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讨论和建议
    7.1 指标体系构建和实测过程的讨论
    7.2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关于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空军新兵心理卫生状况测评(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2019年空军某部新兵心理状况与相关风险因素分析[J]. 陈巧,徐洁,晏伍兵,李东杰,赛晓勇. 空军医学杂志, 2020(06)
  • [2]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以K基地新兵跳伞为例[D]. 李卫卿.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D]. 于婉娇. 吉林大学, 2019(03)
  • [4]高原部队与平原部队新兵认知能力与心理适应变化趋势的比较研究[D]. 崔军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5]空军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筛查试点工作实施与探讨[J]. 曹淑玉,万憬,白海霞,苏衡,李晋,郭琳,孙晶莹,曲晓红,殷伟,张艳霞,孙芳,徐莉,苏海燕. 空军医学杂志, 2017(06)
  • [6]某部新兵心理素质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D]. 王涛.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7]空军航空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J]. 胥洪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15(29)
  • [8]陆军新兵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D]. 辛阔林. 第三军医大学, 2015(01)
  • [9]心理测评在基层部队官兵中应用现状及展望[J]. 索红梅,马修堂,薛蓓蕾,李文,王菲. 中国疗养医学, 2014(11)
  • [10]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梁胜翔. 第三军医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空军新兵的心理卫生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