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矿地质调查

河南省金矿地质调查

一、河南省金矿地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周强[1](2021)在《河南发现31.55吨特大型金矿》文中指出近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经过10年的地质调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桐柏县围山城一带发现一特大型金矿。本次共发现金矿体16个,矿体平均厚1米~3米,金品位为1.15克/吨~56.9克/吨,并伴生有铅锌矿。经初步估算,该矿金资源量为31.55吨,达特大型。此外,还有银456吨、铅10万吨、锌9万吨。到2022年底预计金资源量有望达50吨,且该成矿带深部找矿潜力有望突破100吨。

薛艳,陈英男,陈建立,张文涛,郭鹏,李贞岐[2](2021)在《河南省西峡县寨子沟金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文中提出西峡县寨子沟金矿区域上主要受商丹断裂带次级断裂的构造控制影响。通过对研究区内矿脉和围岩进行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矿床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其围岩和地层岩石中成矿元素均来自同一源区或赋矿地层受到后期变质成因流体的影响,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和深部变质热液流体因素。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次级脆性断裂构造、赋矿地层和岩浆作用等。

郭鹏,陈建立,陈英男,魏从玲,薛艳[3](2022)在《河南老湾金矿带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部,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单体金矿床。研究了矿带内金矿体原生晕的元素浓度分带、轴向分带序列,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元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Au、Bi、Pb、Zn、Mo元素浓度分带未闭合,向下延伸较好,表明矿体深部仍有延深;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Mo-Hg-As-W-Sb-ZnSn-Au-Cu-Bi-Pb,高、中、低温热液元素排列无序,反映原生晕是由多期矿化叠加形成;Au与Bi、Cu相关性较好,在成矿热液中共同迁移、富集,Bi、Cu元素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主因子F2(Au-Bi)代表了促使金富集的地质作用,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标高-650 m以深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基于上述认识预测的找矿靶区已获得成功验证,分析结果对于矿区后续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甲一,程宝成,王西荣,仁政勇,胡静波,蔡仲明,孙红涛,谢白杨[4](2021)在《重力勘探在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勘查区找矿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熊耳山—外方山地区金矿勘查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总体构造呈NWW向展布,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采用重力测量方法,通过重力异常数据处理,结合已有相关地质资料,对区内马超营断裂的延展情况和隐伏闪长岩展布特征进行了定性推测。圈定了2个布格重力异常分区,划分了32个剩余重力异常,重力异常具有规模大、强度高等特点。推测出Ⅰ级断裂构造5条,Ⅱ级断裂构造26条,圈定出10个以重力成果为主的找矿有利靶区。

方荣,杨森,英亚歌,徐刚,门道改[5](2021)在《豫西嵩县下蒿坪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文中指出豫西嵩县下蒿坪金矿位于外方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中酸性火山岩,矿体受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控制,NWW向断裂及角砾岩体周围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是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金矿化与隐爆角砾岩和爆破角砾岩密切相关,NEE向断裂构造控制银铅锌矿化。结合相关资料,认为下蒿坪矿床形成时间与矿区南部的合峪岩体侵位时间一致,提出该矿床是晚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韩新志,颜正信,张苏坤,张浩,李海富,夏冀良[6](2021)在《河南洛宁县吉家洼金矿找矿模型与矿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北坡金矿资源密集分布区,为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矿体产于瓦庙河次级倾伏向形构造东翼之近南北向断裂带中。金矿化主要富集在倾角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地段,金矿体具"薄而富"的特点,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蚀变构造角砾岩、蚀变碎裂岩、蚀变岩及石英脉,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其成因可能与花山岩体密切相关。根据已知矿化富集规律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吉家洼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王俊德,梁会利,任彧仲,杜晓阳,董腾飞,张帅,陈雪[7](2021)在《河南上宫金矿床深部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文中提出通过对上宫金矿床深部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深部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深部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中矿物种类多样,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斜长石为主。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在矿石中分布不均匀,以粒间金和包裹金为主要赋存形式,两者含量达95.9%,粒度介于0.001~0.037mm之间。研究成果对区域上类似金矿床开展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郝建瑞[8](2021)在《小秦岭金矿田桐沟金矿床成矿金属来源、成矿时代与动力学背景》文中认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可被分为北、中、南三个矿带。前人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南、北矿带,对于中矿带的研究相对较少,影响了对小秦岭金矿田作为一个整体的金成矿作用特征、机制和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研究较少的位于中矿带的桐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和结论:1.小秦岭桐沟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四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阶段、(Ⅱ)自然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Ⅲ)自然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的金矿化阶段。发育自然金以及碲铋矿、碲铅矿等碲化物,金与碲化物共生产出。2.黄铁矿原位微区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桐沟金矿床中黄铁矿贫As,而Ⅱ、Ⅲ阶段的黄铁矿中,Au与Ag、Te、Bi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表明Au主要以次显微Au-Ag-Te-Bi矿物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Au与Te、Bi以熔体形式共同迁移、富集与沉淀。桐沟金矿床及小秦岭金矿田普遍存在的Au(Ag)-Te-Bi富集特征指示了成矿金属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3.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组成与太华群围岩中黄铁矿S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指示为岩浆硫源。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组成指示为具有一定比例幔源组分的混合铅源。S-Pb同位素分析表明,桐沟金矿床的成矿金属来源于幔源岩浆热液活动。4.桐沟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与载金黄铁矿共生的热液独居石U-Pb年龄为128±16 Ma。小秦岭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包括桐沟金矿床在内的小秦岭金矿田形成于中国东部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中,是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过程中幔源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

吴强[9](2021)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晚中生代钼、金成矿关系研究 ——以祁雨沟金矿和雷门沟钼矿为例》文中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钼、金成矿带,已探明的钼资源量超过500万吨、金资源量达1000吨。前人研究表明,区内金成矿事件多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Ma),与区内大规模的钼成矿事件(147~120Ma)及岩浆侵位事件(158~124Ma)时代相近,且三者在空间上紧密相关。但前人对华北克拉通南缘的钼、金成矿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矿种,而对区内具有时空一致性的钼矿床和金矿床的成因联系的研究还很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区内钼-金成矿作用规律的认识,制约了区域找矿勘查的突破。为了探讨研究区内钼与金的成矿关系,本论文选择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矿集区的祁雨沟金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学与矿物学研究,查明其成矿物质的迁移与沉淀和富集规律,构建研究区成岩年代学框架,探讨成岩与成矿的关系,揭示其成矿机制。同时,结合区内与祁雨沟矿床具时空一致性的雷门沟斑岩型钼矿的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二者的成因联系,分析熊耳山地区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深化对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本论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祁雨沟金矿主要由斑岩型、角砾岩型和蚀变岩型三种类型金矿组成。区内主要成矿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金-黄铁矿、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金成矿作用集中于金-黄铁矿阶段和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一般以可见金的形式(自然金和银金矿)赋存于黄铁矿中,同时也存在少量纳米级自然金或银金矿金包裹体。(2)祁雨沟金矿发育大量与可见金共生的铋矿物,且不同成矿阶段的铋矿物组合存在差异。金-黄铁矿阶段铋矿物主要为自然铋、铋碲矿、Ag-Pb-Bi硫盐(硫铅铋矿系列)和斜方铅铋矿;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铋碲矿、硫铋铜矿和辉铋矿-针硫铋铅矿系列。根据祁雨沟金矿Bi-Te矿物与硫化物的组合特征,其金-黄铁矿阶段的f Te2为~10-11,f S2为10-11~10-12;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f Te2为10-9~10-11,f S2为10-10~10-11。同时结合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矿物组合特征,本文认为f O2降低导致成矿流体中形成铋熔体,随之在成矿流体中收集金。随着成矿的演化,成矿流体温度降低和硫逸度升高,导致铋熔体发生硫化作用,进而形成铋矿物与自然金的矿物共生组合。根据祁雨沟金矿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金的赋存状态,本研究认为铋熔体收集金是祁雨沟矿床中金富集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3)祁雨沟金矿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包括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结果为159±5Ma,形成于晚侏罗世。两件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结果为131±1Ma和130±1Ma,形成于早白垩世。切穿矿体的二长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结果为125±1Ma,形成于早白垩世。根据前人成矿年代学分析结果及矿区内岩浆岩与矿体的产状,本文认为形成于130Ma的花岗斑岩为祁雨沟金矿的致矿岩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祁雨沟花岗斑岩具富碱(K2O=4.29%~7.69%,Na2O=2.69%~4.65%,K2O+Na2O=8.31%~10.1%),富铝(Al2O3=13.41%~17.02%,A/CNK=0.94~1.18),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20.5~44.7,平均为25.4),弱的Eu负异常(δEu=0.88~0.97)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祁雨沟花岗斑岩的εHf(t)为-22.0~-18.0,tDM2为2300~2600Ma;εNd(t)为-14.6~-15.0,两阶段模型年龄介于2110~2140Ma之间,ISr=0.7082~0.7087,表明该岩体来源于新太古代的太华杂岩的熔融,同时有部分年轻的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加入。其动力学背景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及随后的后撤作用引起的华北克拉通破坏,同时幔源岩浆底侵,促使下地壳部分熔融。(4)通过对祁雨沟矿床中成矿岩体(花岗斑岩)与成矿后岩体(二长花岗斑岩)中锆石和磷灰石对比研究发现,成矿花岗斑岩中锆石的Ce4+/Ce3+(36.1~773,平均为242)和(Eu/Eu*)N(平均为0.70)明显高于成矿后的二长花岗岩的Ce4+/Ce3+(13.9~31.7,平均为23.2)和(Eu/Eu*)N(平均为0.57),显示高氧逸度特征。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具富S特征;磷灰石具有更高的Ce/Pb比值(157~916,平均320),表明成矿岩体的流体活动性较强。当氧逸度较低时,岩浆中的硫主要以S2-形式存在,由于硫化物在硅酸盐熔体中较低的溶解度,导致金以硫化物形式过早沉淀,限制金元素的富集成矿。这些特征指示,高氧逸度、富硫及高流体活动性对金的成矿具有重要意义。(5)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祁雨沟花岗斑岩与雷门沟花岗斑岩具有相似岩浆源区和成因类型,且主、微量元素具连续演化的特征,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母岩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雷门沟钼矿斑岩体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更高,且挥发分富F、贫Cl和S;祁雨沟金矿斑岩体相较于前者,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且挥发分具富S特征。研究区内钼、金矿床的H、O、S和Pb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钼矿床与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而金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综合上述特征,本文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具时空一致性的钼、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受相似岩浆源区不同演化阶段的岩浆岩控制。区内钼矿化和金矿化往往与高氧逸度的岩浆岩相关,钼、金等不同的矿化类型可能受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和挥发分含量的影响。

冷柚兵[10](2021)在《崤山东部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文中研究说明中河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东秦岭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南缘交接的崤山断隆东部,而崤山地区是小秦岭—熊耳山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次对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分别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和深部成矿预测。首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地层与矿床的形成不存在直接联系;断裂构造控制着矿体的赋存状态,还控制着成矿岩体的发育;成矿岩体—中河花岗斑岩体在成因上与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矿体以银铅锌和铅锌矿体为主,似层状产出,南部和北部的围岩为破碎蚀变的安山岩,中部赋存于成矿岩体内;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为主,结构以碎裂结构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其次为含银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划分出2个成矿期和3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强度由断裂带向两侧逐渐减弱,蚀变类型多为低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硅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系统开展的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富含水的特征;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主要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花岗质岩浆,结合前人对中河花岗斑岩体的研究,认为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银铅锌矿床。其次,本次还进行深部成矿预测。以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运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对中河银多金属矿床所在的研究区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深部成矿预测研究表明: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构建是以断裂构造和燕山期酸性岩体为地质找矿信息;以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异常为地球物理找矿信息;以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元素组合异常为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三维定量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在地质找矿信息中,断裂构造提取出7类成矿预测因子;成矿岩体提取出2类成矿预测因子;在地球物理找矿信息中,提取出视极化率≥1.8%和视电阻率介于100~300Ω·m为物探成矿预测因子;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中,提取出前缘晕(As-Sb)、近矿晕(Pb-Ag-Au-Zn-Cu)和尾晕(W-Bi-Mo)元素组合异常为化探成矿预测因子。通过信息量法和证据权法的统计计算,在研究区深部存在成矿有利区域,结合预测信息量圈定出9处找矿靶区,A类靶区为最优级靶区,分布在已有矿体的深部,成矿地质条件充分,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其次为B类靶区,依据断裂构造和推测的成矿有利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最后为C类靶区,成矿地质条件不充分,主要依据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对预测结果进行找矿概率评价,得出找矿概率值为71.5%,说明此次深部预测成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河南省金矿地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省金矿地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2)河南省西峡县寨子沟金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地质特征
    1.2 矿床地质特征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 控矿因素分析
    3.1 构造因素
    3.2 地层因素
    3.3 岩浆岩因素
    3.4 对比分析
4 结论

(3)河南老湾金矿带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概况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矿体特征
3 样品采集与测试
4 原生晕特征
    4.1 元素浓度分带
    4.2 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
5 元素组合特征
    5.1 相关性分析
    5.2 R型聚类分析
    5.3 因子分析
6 深部预测及靶区验证
    6.1 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
    6.2 深部靶区验证
7 结论

(4)重力勘探在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勘查区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物性特征
3 重力异常解释推断及找矿靶区预测
    3.1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3.2 局部重力异常特征
    3.3 断裂构造带推断
    3.4 本区异常类别的划分原则
    3.5 重力异常区划分及解释实例
        3.5.1 重力异常区划分
        3.5.2 典型重力异常解释实例
    3.6 找矿靶区预测
4 结论

(5)豫西嵩县下蒿坪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金矿体特征
    3.2 矿石及矿物特征
4 矿床成因探讨
5 结论

(6)河南洛宁县吉家洼金矿找矿模型与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矿化富集特征
    3.1 沿走向控矿及矿化富集特征
    3.2 沿倾向上控矿及矿化富集特征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型分析
    4.1 硫、铅同位素特征
    4.2 成矿流体特征
    4.3 找矿模型
5 结论

(7)河南上宫金矿床深部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3 矿体特征
4 矿石特征
    4.1 矿石类型
    4.2 矿石结构
    4.3 矿石物质组成
    4.4 矿石的化学成分
5 金矿物特征
    5.1 金矿物的种类
    5.2 金矿物的赋存状态
    5.3 金的嵌布特征
6 结论

(8)小秦岭金矿田桐沟金矿床成矿金属来源、成矿时代与动力学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
    2.2 地层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阶段
第四章 成矿金属来源与金的富集机制
    4.1 矿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
    4.2 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意义
    4.3 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第五章 成矿年代学研究
    5.1 样品及实验方法
    5.2 测试结果
    5.3 成矿时代
第六章 成矿动力学背景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晚中生代钼、金成矿关系研究 ——以祁雨沟金矿和雷门沟钼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华北克拉通南缘钼、金矿床研究现状
        1.2.2 斑岩矿床的研究现状
        1.2.3 祁雨沟金矿和雷门沟钼矿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1.3.3 研究方案与分析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性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基底岩系
        2.2.2 盖层岩系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4 岩浆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断裂构造
        3.2.2 爆破角砾岩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地质特征
        3.4.1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3.4.2 斑岩型金矿体
        3.4.3 石英脉型金矿(公峪)
    3.5 成矿阶段
第4章 样品制备及主要分析方法
    4.1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4.2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
    4.3 全岩Sr-Nd同位素
    4.4 锆石U-Pb测年
    4.5 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
    4.6 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分析
    4.7 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4.7.1 黄铁矿的分析和校正方法
        4.7.2 磷灰石的分析和校正方法
第5章 祁雨沟金矿成矿机制
    5.1 矿石矿物学特征
        5.1.1 硫化物矿物特征
        5.1.2 可见金特征
        5.1.3 铋矿物特征
    5.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5.3 铋熔体对金成矿作用的分析
        5.3.1 铋熔体收集金在祁雨沟金矿中的作用
第6章 祁雨沟矿区晚中生代岩浆岩演化及成因
    6.1 岩浆岩中的锆石特征
        6.1.1 锆石U-Pb年龄
        6.1.2 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
        6.1.3 锆石微量元素
    6.2 岩浆岩中的磷灰石特征
    6.3 全岩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6.4 全岩Sr-Nd同位素
    6.5 讨论
        6.5.1 祁雨沟矿区成岩时代
        6.5.2 成矿岩体成因
        6.5.3 成岩成矿关系研究
        6.5.4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第7章 雷门沟钼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7.1 矿床地质特征
    7.2 雷门沟花岗斑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7.3 雷门沟斑岩体中磷灰石的特征
    7.4 雷门沟花岗斑岩的成因讨论
    7.5 矿床成因
第8章 熊耳山地区Mo-Au成矿关系
    8.1 成矿岩体成因对比
    8.2 钼、金成矿物质来源
第9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崤山东部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依托与选题依据
        1.1.1 项目依托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区概况
        1.2.1 自然地理概况
        1.2.2 以往工作评述
    1.3 研究现状
        1.3.1 银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2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和演化
    2.2 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矿产
第3章 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3 矿床成因探讨
        3.3.1 测试样品及分析方法
        3.3.2 测试分析结果
        3.3.3 矿床成因讨论
第4章 找矿模型与深部预测
    4.1 构建找矿模型
        4.1.1 地质要素
        4.1.2 物探要素
        4.1.3 化探要素
        4.1.4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4.2 地质建模准备
        4.2.1 三维预测流程
        4.2.2 建模原始资料
        4.2.3 数据统一处理
        4.2.4 钻孔数据库
        4.2.5 预测模型准备
    4.3 预测因子与深部预测
        4.3.1 成矿预测因子提取
        4.3.2 深部成矿预测
        4.3.3 靶区圈定与评价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河南省金矿地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发现31.55吨特大型金矿[J]. 周强. 资源导刊, 2021(11)
  • [2]河南省西峡县寨子沟金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J]. 薛艳,陈英男,陈建立,张文涛,郭鹏,李贞岐. 能源与环保, 2021(09)
  • [3]河南老湾金矿带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J]. 郭鹏,陈建立,陈英男,魏从玲,薛艳. 金属矿山, 2022
  • [4]重力勘探在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勘查区找矿预测研究[J]. 郭甲一,程宝成,王西荣,仁政勇,胡静波,蔡仲明,孙红涛,谢白杨. 矿产与地质, 2021(04)
  • [5]豫西嵩县下蒿坪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 方荣,杨森,英亚歌,徐刚,门道改. 矿产与地质, 2021(04)
  • [6]河南洛宁县吉家洼金矿找矿模型与矿床成因[J]. 韩新志,颜正信,张苏坤,张浩,李海富,夏冀良. 西部探矿工程, 2021(07)
  • [7]河南上宫金矿床深部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J]. 王俊德,梁会利,任彧仲,杜晓阳,董腾飞,张帅,陈雪. 矿产与地质, 2021(03)
  • [8]小秦岭金矿田桐沟金矿床成矿金属来源、成矿时代与动力学背景[D]. 郝建瑞.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9]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晚中生代钼、金成矿关系研究 ——以祁雨沟金矿和雷门沟钼矿为例[D]. 吴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1
  • [10]崤山东部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D]. 冷柚兵.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河南省金矿地质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