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及中药调肝清浊的调节作用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及中药调肝清浊的调节作用

一、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和调肝导浊中药的调控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路晓梅[1](2021)在《血脂易感基因EEPD1及其相关miR-320b对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我国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病理基础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其中血脂代谢异常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对于CAD的防治有着重大意义。血脂代谢异常发病机制复杂,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最常见的一种人类可遗传变异。在遗传学分析中,由于其分布广泛、遗传稳定性高等特点,SNP作为一类遗传标记得以广泛应用。通过研究以SNP为代表的DNA多态性标记与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鉴定出相关的易感基因,进而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有助于解析疾病的遗传学机制,指导个体化临床治疗。目前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外显子组研究已经报道了 400多个影响血脂水平的基因遗传位点。本课题组既往在50万中国和欧美跨种族人群血脂外显子组研究中发现,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磷酸酶家族结构域1(Endonuclease-Exonuclease-Phosphatase 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1,EEPD1)基因的rs4302748位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显着关联(P=2.10×10-8)。EEPD1基因是一种DNA5’端核酸内切酶,参与DNA修复,促进DNA双链断裂处的应激复制叉的重新启动,同时EEPD1通过经典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微量同源介导末端连接抑制DNA损伤修复。已有研究表明EEPD1通过激活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A1,ABCA1)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提示EEPD1可能在脂质代谢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基于上述人群基因组和功能研究证据,本研究拟深入探讨EEPD1基因在体内和体外对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阐明EEPD1基因调控血脂代谢的分子机制,为脂质代谢紊乱以及CAD的防治提供科学证据和潜在干预靶点。方法本研究在人群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分别主要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法、蛋白质印记技术(Western Blot,WB)、CRISPR-Cas9技术等来开展研究。1、miRNA-320b靶向EEPD1调控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及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人群水平: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组芯片数据筛选靶向EEPD1基因的miRNA。首先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靶向EEPD1基因的miRNAs,随后结合24例CAD患者和7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的miRNA芯片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并且靶向EEPD1的miRNA,最后应用qPCR方法在123例CAD患者以及104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独立大样本中重复验证miRNA及其靶基因的差异表达。2)细胞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明确miRNA与EEPD1基因的靶向作用,进一步在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中探索其功能。将构建成功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野生型以及突变型的pmirGLO-EEPD1/3’-UTR和pmirGLO-ABCG1/3’-UTR分别与 miR-320b mimics共转染HepG2细胞,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来验证EEPD1和ABCG1是否为miR-320b的靶基因。qPCR和WB技术检测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中miR-320b对EEPD1、ABCG1和ABCA1的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用荧光强度法检测miR-320b靶向EEPD1/ABCG1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载脂蛋白A1(Lipid-free Apolipoprotein A1,apoA1)诱导的NBD标记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的影响。3)动物水平:构建腺相关病毒2(Adeno Associated Virus Type 2,AAV2)介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体系,探索miR-320b在体内对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Apoe-/-小鼠尾静脉注射AAV2-miR-320b或者AAV2-miR-Control,构建AAV2介导的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小鼠体系,高脂饮食喂养14周构建AS模型。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检测apoA1以及HDL诱导的胆固醇外流率,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脂质沉积,主动脉弓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斑块的细胞组成。2.EEPD1基因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细胞水平:在肝细胞中明确EEPD1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loss-of-function和gain-of-function策略,在肝细胞HepG2中分别过表达和敲低EEPD1,qPCR以及WB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索EEPD1调控脂代谢基因的分子机制,对肝细胞HepG2敲低EEPD1的样本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结合GO以及KEGG通路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靶基因,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检测EEPD1可能的靶基因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2)动物水平:构建EEPD1肝脏过表达以及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探索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AAV8-EEPD1并高脂饮食6周,构建AAV8介导的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的高脂模型;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饮食16周。qPCR以及WB检测肝脏血脂代谢有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检测血脂水平,肝脏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沉积。结果1.miR-320b靶向EEPD1调控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及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人群水平:miR-320b在CAD患者中高表达,ABCG1以及EEPD1基因在CAD患者中低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320b可以结合EEPD1/ABCG1基因mRNA的3’-UTR。miRNA芯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miR-320b的表达水平在CAD患者中显着升高,独立大样本qPCR重复验证实验也证实miR-320b在CAD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同时也重复验证ABCG1以及EEPD1基因在CAD患者中低表达。2)细胞水平:ABCG1和EEPD1为miR-320b的靶基因,并且参与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ABCG1和EEPD1为miR-320b的靶基因,并且miR-320b通过直接靶向ABCG1和EEPD1的表达,以及通过抑制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sα,LXRα)-ABCG1/ABCA1 通路来降低 HDL 和 apoA1 介导的 THP-1 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3)动物水平:AAV2介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具有促AS的作用。AAV2介导miR-320b在Apoe-/-小鼠巨噬细胞中过表达,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和EEPD1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引起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下降。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和ABCA1的表达水平下降,导致血浆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同时,AAV2-miR-320b通过提高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增强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趋化因子 5(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5,CXCL5)。miR-320b在小鼠中的过表达最终增加AS斑块面积和斑块中巨噬细胞含量,促进AS的发生发展。2.EEPD1基因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细胞水平:EEPD1通过调节细胞色素P450家族1亚家族B1(Cytochrome P450 Family 1 Subfamily B Member1,CYP1B1)、枯草溶菌素转化酶 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和LDLR三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LDLR的蛋白水平。肝细胞HepG2中敲低EEPD1,PCSK9蛋白水平升高,LDLR蛋白水平下降;过表达EEPD1,PCSK9蛋白水平下降,LDLR蛋白水平升高。进一步的肝细胞HepG2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GO通路以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EEPD1可能调控CYP1B1的表达,qPCR以及WB结果证实CYP1B1是EEPD1的靶基因。CoIP实验结果显示EEPD1通过对CYP1B1、PCSK9和LDLR三者蛋白复合物中PCSK9进行蛋白泛素化修饰来调控PCSK9蛋白水平,进而影响LDLR的蛋白水平。2)动物水平:EEPD1基因调控小鼠血脂水平。C57BL/6小鼠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可以通过增加肝脏LDL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浆LDL-c水平;增加LXRα和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l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的表达,增加肝脏的脂质沉积,通过抑制肝脏Apoe基因的表达,抑制肝脏的VLDL的分泌,降低血浆的TG水平。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LDLR蛋白水平下降,升高血浆LDL-c水平,抑制LXRα-SREBP1c通路减少肝脏的脂质沉积,同时促进肝脏Apoe基因的表达,促进血浆VLDL的分泌,升高血浆TG水平。结论1)MiR-320b通过靶向调控巨噬细胞EEPD1以及ABCG1的表达,以及抑制LXRα-ABCA1/G1通路从而降低apoA1以及HDL介导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2)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通过降低腹腔巨噬细胞EEPD、ABCG1和ABCA1的表达水平抑制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同时可以增强炎症反应,升高血浆LDL-c,降低血浆HDL-c水平,增加AS斑块面积以及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含量,发挥促AS的作用。3)EEPD1基因在转录水平调控CYP1B1的表达,并且通过对CYP1B1、PCSK9和LDLR三者蛋白复合物中的PCSK9进行蛋白泛素化修饰调控PCSK9蛋白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LDLR的蛋白水平。4)C57BL6小鼠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基因能通过抑制PCSK9蛋白的水平,促进肝脏LDLR蛋白表达,降低血浆LDL-c水平;同时激活LXRα-SREBPlc通路,增加肝脏的脂质沉积,抑制肝脏VLDL的分泌,降低血浆TG水平。反之,肝脏Eepd1基因特异敲除小鼠PCSK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肝脏LDLR蛋白表达下降,血浆LDL-c水平升高;同时LXRα-SREBP1c通路被抑制,肝脏的脂质沉积减少,促进肝脏VLDL的分泌,升高血浆TG水平。5)EEPD1基因在调控血脂代谢以及AS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为CAD的防治提供科学证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姚琴[2](2020)在《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艾燃烧生成物(Moxa Combustion Products,MCP)的效用是艾灸的作用机理之一,MCP是指在艾绒燃烧过程生成的产物,艾烟是其最主要的部分。MCP中含有一定量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研究显示艾灸诊室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3.54mg/m3,超过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中规定的最高限值(0.15 mg/m3);尤其是MCP的颗粒物中存在一定比例PM2.5,引发关注和担忧;而目前MCP中的颗粒物是否是艾灸疗效的关键因素未有研究。近年来,医疗市场也出现了以艾叶精油穴位涂抹、艾绒穴位热熨、艾烟滤过等艾烟的处理和替代方法甚至医疗设备。针对此,我们根据艾绒燃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取各阶段的MCP产物,探索艾灸的关键起效环节,并研究艾烟中的颗粒物是否是艾灸疗效的关键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ECD)是AS发病的始动环节,也是影响AS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ECD过程中最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NO的合成受活化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调控。研究显示,艾灸和艾烟可调节NO/ET-1平衡、PGI2/TXA2平衡,纠正血液流变的异常,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以减轻AS病变程度。因此,开展以eNOS活化调控AS的研究对于探寻中医艾灸治疗机理很有必要。课题组前期开展了艾灸和艾烟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knockout,ApoE-/-)小鼠的研究,显示出可通过良性调节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等效应防治AS。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式MCP(艾烟、滤过艾烟、艾绒挥发物及艾叶精油)对AS的作用,从eNOS活化相关信号通路观察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索艾灸干预AS的起效环节及作用机制,并探讨MCP中的颗粒物是否艾灸起效的关键成分。方法:将60只雄性8周龄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模型组,12只同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小鼠常规抓取、固定;艾烟组小鼠暴露于2%浓度(以染毒柜遮光率度量)艾烟环境,每次约燃烧1.5 g艾绒;滤过艾烟组小鼠暴露于1.5 g艾绒点燃滤过后的艾烟环境;艾绒挥发组小鼠暴露于1.5g艾绒在150℃加热条件下的挥发物环境;艾叶精油组小鼠置暴露在3.75μL艾叶精油(1.5 g艾绒所含挥发油含量折合)加入16 mL蒸馏水雾化形成的环境中。所有干预均在染毒柜中进行,20 min/日,6日/周,连续干预14周。生化法检测血浆TC、TG、HDL-C、LDL-C、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ox-LDL、ApoA-I、ET-1、PGI2、TXA2、VEGF、vWF的含量;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胸主动脉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AMPK、PI3K、AKT和eNOS 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蛋白 p-AMPK、p-PI3K、p-AKT、p-eNOS-Thr495、p-eNOS-Ser117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主动脉Ampk-mRNA、Pi3k-mRNA、Akt-mRNA和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1.脂质代谢水平模型组小鼠血浆TC、TG、HDL-C、LDL-C、ox-LDL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浆APOA-I含量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血浆TC、TG、LDL-C、ox-LDL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HDL-C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ApoA-I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滤过艾烟组小鼠血浆TC、TG、LDL-C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HDL-C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ApoA-I、ox-LDL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绒挥发组小鼠血浆TC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TG、HDL-C、LDL-C、ApoA-I、ox-LDL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叶精油组小鼠血浆TC、TG、HDL-C、LDL-C、ox-LDL、ApoA-I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MCP各组组间比较,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对降低血浆TC水平效果依次下降,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除TC外,艾烟组与滤过艾烟组对于调节其他各项血脂水平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艾烟组、滤过艾烟组对于降低血浆TG、HDL-C水平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艾烟组对于降低血浆LDL-C水平显着优于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艾烟组对于降低血浆ox-LDL水平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2.主动脉病理正常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AS病理改变(AS斑块形成);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AS斑块程度减轻),艾叶精油组较模型组未见明显改善(AS斑块形成)。3.血管内皮功能模型组小鼠血浆NO、NO/ET-1、PGI2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浆ET-1、TXA2、TXA2/PGI2(T/P)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浆VEGF、vWF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血浆NO、PGI2、NO/ET-1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血浆ET-1含量、T/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TXA2、VEGF、vWF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滤过艾烟组小鼠血浆NO、NO/ET-1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ET-1含量、T/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TXA2、PGI2、VEGF、vWF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绒挥发组小鼠血浆NO、NO/ET-1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小鼠血浆ET-1含量、T/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P<0.05),TXA2、PGI2、VEGF、vWF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叶精油组小鼠血浆PGI2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血浆T/P 比值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血浆NO、ET-1、NO/ET-1、TXA2、VEGF、vWF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MCP各组组间比较,艾烟组升高NO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ET-1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升高NO/ET-1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艾烟组升高PGI2显着优于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烟组T/P 比值显着低于艾绒挥发组,TXA2、VEGF、vWF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4.eNOS活化相关信号通路模型组的主动脉p-AKT蛋白、p-AKT/AKT 比值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主动脉p-eNOS-Ser1177 蛋白、p-eNOS-Ser1177/eNOS 比值、p-AMPK 蛋白、p-AMPK/AMPK比值、p-PI3K 蛋白、p-PI3K/PI3K 比值、Ampk-mRNA、PI3K-mRNA、eNos-mRNA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艾烟组的主动脉p-eNOS-Thr1177 蛋白、p-eNOS-Thr1177/eNOS 比值、p-AMPK 蛋白、p-AMPK/AMPK比值、Ampk-mRNA、eNos-mRNA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主动脉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AKT 蛋白、p-AKT/AKT 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滤过艾烟组的主动脉p-eNOS-Thr1177 蛋白、p-eNOS-Thr1177/eNOS 比值、p-AMPK蛋白、p-AMPK/AMPK比值、Ampk-mRNA、eNos-mRNA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主动脉 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AKT 蛋白、p-AKT/AKT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艾绒挥发组的主动脉Ampk-mRNA、eNos-mRNA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主动脉 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eNOS-Thr1177 蛋白、p-eNOS-Thr1177/eNOS 比值、p-AKT蛋白、p-AKT/AKT 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 或P<0.05)。艾叶精油组的主动脉 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eNOS-Thr1177蛋白、p-AKT蛋白、p-AKT/AKT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1.艾烟、滤过艾烟可以良性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缓AS的进展,且二者疗效相当;即艾烟中的颗粒物在此过程中无显着作用,可能并不是艾灸起效的关键成分。2.与艾烟比较,一定浓度的艾绒挥发物、艾叶精油对于调节脂质代谢、减轻主动脉病变、改善内皮功能疗效欠佳;即艾绒的燃烧可能是艾灸起效的关键环节。3.艾烟、滤过艾烟通过激活AMPK蛋白的磷酸化,促进eNOS蛋白的Ser1177位点磷酸化及Thr495位点去磷酸化,提升NO水平以调节血管活性,可能是艾烟及滤过艾烟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之一。

杜旭勤[3](2020)在《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研究选用GK大鼠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模型动物,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探索养阴益气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从差异m 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通过阻断“代谢记忆”,调控免疫炎症微环境途径来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100只空腹血糖≥11.1mmol/l的7-8周龄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给予高脂饲料饲养4周,维持高血糖状态以模拟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过程来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将10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参高组、参中组、参低组,每组各20只GK大鼠,另设2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西药组给以二甲双胍灌胃干预,参高组、参中组、参低组分别予以参芪复方高、中、低剂量灌胃干预,模型组与空白组均予以蒸馏水灌胃干预12周。实验灌胃干预期间密切观察六组大鼠一般状况,每周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CHO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LR4、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TUNEL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凋亡情况。第二部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m RNA表达谱的影响研究。实验大鼠造模、分组和给药方法均同第一部分。干预结束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每组随机选取的4个胸主动脉组织样本进行m RNA表达谱检测,对筛选出的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GO富集分析,以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GK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懒动,体重升高缓慢,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和免疫炎症紊乱;胸主动脉HE染色显示血管内皮损伤严重,TUNEL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率增高,以上均符合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2、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效果确切:经过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治疗后,参芪复方各组大鼠精神状态逐渐变好,血糖、血脂水平下降,TLR4表达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下降,抗炎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增加,血管内皮损伤恢复至接近正常,胸主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和免疫炎症介质水平变化,以及胸主动脉病理、细胞凋亡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干预。3、养阴益气活血法可通过降低TLR4水平,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代谢记忆”,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经过参芪复方治疗后,血清TLR4表达减少,Th1类特征性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减少,Th2类特征性抗炎因子IL-4的表达增加,IFN-γ/IL-4水平下降,胸主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以上体现出养阴益气活血法可通过降低TLR4水平,使Th1/Th2免疫平衡向Th2细胞偏移,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代谢记忆”,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第二部分:1、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广泛调控GK大鼠胸主动脉差异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GK大鼠胸主动脉m RNA差异表达明显,此决定了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在病理形态上的差异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参中组差异m RNA以上调为主,且参高组上调趋势更明显;参低组差异m RNA以下调为主。2、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广泛调控GK大鼠胸主动脉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明显,此提示免疫炎症过程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参中组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m RNA以上调为主,且参高组上调趋势更明显;参低组差异m RNA以下调为主;在排序前十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m RNA中,参芪复方可逆向调节的差异m RNA是Irf7、Mx2、Ccl21、Adrb2。3、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GK大鼠蛋白互作网络关键基因的表达:参芪复方治疗后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差异基因Il6、Socs3、Ccl2、Cxcl1编码蛋白的网络节点度最高,这些基因可能是参芪复方调控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免疫炎症反应过程的关键基因。4、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差异m RNA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GO富集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可逆向调节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 Mx2、Irf7、Adrb2、Ccl21,以及免疫炎症相关的关键基因Il6、Ccl2、Cxcl1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与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5、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TLR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参芪复方调控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涉及的信号通路中最为显着(q-value<0.05)的是TLR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6、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影响TLR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TLR信号通路差异基因统计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有4个显着性差异基因Irf7、Il6、Fos、Nfkbia,推测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调控Irf7、Il6、Fos、Nfkbia基因的表达,影响TLR信号通路,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法能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GK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调整Th1/Th2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大鼠血管内皮损伤,阻断“代谢记忆”;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TLR信号通路、NLR信号通路及Irf7、Mx2、Ccl21、Adrb2、Il6、Socs3等基因,达到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其中调控TLR信号通路,是调整Th1/Th2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可能机制。体现了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整体治疗,防治结合,少火生气以扶正祛邪的中医优势。

朱星[4](2019)在《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CD40/CD40L通路,借助动物实验及生物学研究手段,观察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颈总动脉病理变化、血脂水平以及颈总动脉中CD40/CD40L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初步揭示散结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以期为“瘀能化水”理论提供可靠的实验证据。方法:实验一: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挑选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该组大鼠只结扎颈外动脉不行球囊损伤,其余50只大鼠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1周,除假手术组继续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于高脂饲料饲喂6周。根据前期预实验结果确定整个造模周期为7周。在造模7周末AS模型成功复制后,抽血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情况,并根据血脂结果将未分组大鼠随机分为AS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分组完成后,各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散结通脉方生药浓度16g/kg/d、32g/kg/d、64g/kg/d灌胃,为保证实验的均衡性,假手术组、AS模型组均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00g/1ml/d),持续4周。饲养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颈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血清TC、TG、LDL-C、HDL-C含量;采用ELASA法检测大鼠血清ox-LDL水平。实验二:大鼠前期造模及给药同实验一。处死大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NF-κBp65(核)、MCP-1、LOX-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中ICAM-1、VCAM-1、MMP-9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NF-κBp65、MCP-1、LOX-1的基因表达。结果:实验一:1.颈总动脉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颈总动脉结构完整,内膜连续,平滑肌细胞及弹力纤维板排列整齐;AS模型组颈总动脉结构破坏明显,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散结通脉方低剂量组颈总动脉内膜不光滑,内皮下泡沫细胞及炎性细胞聚集较AS模型组明显减轻;辛伐他汀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颈总动脉病变显着减轻,未见明显的泡沫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2.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HDL-C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各药物组TC、TG、LDL-C水平均较AS模型组极显着降低(P<0.01),中药低剂量组HDL-C显着升高(P<0.05),辛伐他汀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HDL-C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降低TC的功效较弱(P<0.05),但在降低LDL-C方面效果明显(P<0.05),并可极显着降低TG及升高HDL-C水平(P<0.01),中药中剂量组降低TC的作用弱于辛伐他汀组(P<0.05),但在降低TG方面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在LDL-C、HDL-C的改善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在改善TC方面弱于辛伐他汀组(P<0.01),但TG、LDL-C、HDL-C结果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各组大鼠血清中ox-LDL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与AS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ox-LDL显着降低(P<0.05),而辛伐他汀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ox-LDL改善更加明显(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实验二:1.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S模型组血清TNF-α、sCD40L、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AS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且在降低TNF-α、sCD40L、IL-1β方面,辛伐他汀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效力相当(P>0.05),其功效显着强于中药低剂量组,但弱于中药高剂量组(P<0.05)。2.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AS模型组颈总动脉中CD40、CD40L、LOX-1、NF-κB p65(核)、MCP-1蛋白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与AS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CD40、CD40L、LOX-1、NF-κB p65(核)的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而在LOX-1、MCP-1方面,中药低剂量组有显着降低趋势(P<0.05),但辛伐他汀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1)。3.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S模型组CD40 mRNA、CD40L mRNA、LOX-1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升高极为明显(P<0.01),经相应药物干预后,辛伐他汀组颈总动脉中LOX-1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CD40mRNA、CD40L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幅度更为显着(P<0.01);中药低剂量组能显着抑制CD40L mRNA、LOX-1 mRNA的表达(P<0.05),且对CD40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抑制更加突出(P<0.01);中药中剂量组LOX-1 mRNA的表达较AS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CD40 mRNA、CD40L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幅度更为显着(P<0.01);中药高剂量组颈总动脉中CD40 mRNA、CD40L mRNA、LOX-1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均较AS模型组极显着降低(P<0.01)。4.大鼠颈总动脉中ICAM-1、VCAM-1、MMP-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无阳性染色,表明未见明显ICAM-1、VCAM-1、MMP-9蛋白表达;AS模型组可见大量的棕黄色颗粒,提示大量的ICAM-1、VCAM-1、MMP-9表达;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棕黄色颗粒较AS模型组明显减少,提示经药物干预后颈总动脉中ICAM-1、VCAM-1、MMP-9表达下降。经半定量分析显示,AS模型组中ICAM-1阳性面积百分比较假手术组显着上升(P<0.05),VCAM-1、MMP-9上升更为显着(P<0.01);与AS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ICAM-1阳性面积百分比显着下降(P<0.05),VCAM-1、MMP-9下降幅度更大(P<0.01),中药低剂量组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MMP-9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P<0.01),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ICAM-1、VCAM-1、MMP-9阳性面积百分比均较AS模型组极显着降低(P<0.01)。结论:1.通过球囊损伤结合高脂饲料饲喂的方法可以建立大鼠AS病变模型,经散结通脉方干预能有效改善大鼠颈总动脉AS病变情况。2.散结通脉方能显着降低AS大鼠血清中TC、TG、LDL-C、ox-LDL含量,升高HDL-C水平,且中药低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效力相当,而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具有良好的调脂功效。3.散结通脉方能够降低AS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的表达,降低AS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NF-κB p65、MCP-1、LOX-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减少颈总动脉中VCAM-1、ICAM-1、MMP-9的表达,提示散结通脉方可能通过干预CD40/CD40L信号转导发挥抗AS作用。

胡楠[5](2019)在《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并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材料与方法:1.选取144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清脂通脉颗粒组)10组,共计12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各组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具体方法为注射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料喂养8周,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进行后第4周对中药组大鼠按照均匀设计方案计量的不同比例进行给药,本次研究采用灌胃给药作为主要途径,给药比例为10ml/kg。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因灌胃手法及大鼠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共有8只大鼠死亡,故最终决定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下一步检测。实验进行9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取材,抽取腹主动脉血液,分离取得血清,取出主动脉和肝脏制成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和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和脂质沉积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ApoAI/ApoB)水平;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影响胆固醇合成与摄取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清道夫受体BI(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影响胆固醇流出和逆转运的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肝脏X受体α(LX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C、TG、LDL水平显着增高(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组3、8、9、12的TC水平降低(P<0.05),8、10、11、12组HDL-C水平升高(P<0.05),3、8、9、10、11、12组LDL-C水平降低(P<0.05);其余组TC、TG、LDL-C含量有降低、HDL-C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结果,选定组8和组12,连同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后续研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poAI显着降低、ApoB升高,ApoAI/ApoB显着降低(P<0.01)。组8,组12能升高ApoAI,降低ApoB,升高ApoAI/ApoB,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脂质沉积结果显示:HE染色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减轻,泡沫细胞和炎细胞浸润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只有部分肝细胞水样变性,肝脏组织中的脂滴沉积减少,大部分肝细胞接近正常形态。3.胆固醇合成和摄取相关分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脏胆固醇受体LDLr和SR-BI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胆固醇合成关键酶HMGC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限速酶CYP7A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胆固醇流出和逆转运相关分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胆固醇外流关键分子ABCA1和ABCG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因子LXRα和PPARγ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1.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有效调节血脂及载脂蛋白相关指标,说明清脂通脉颗粒能能够调节脂质代谢紊乱。2.清脂通脉颗粒可以减少主动脉内膜上粥样斑块病变面积脂质沉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沉积,说明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脏脂质沉积。3.清脂通脉颗粒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与摄取,加速胆固醇向外周组织流出的速度,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延缓动脉粥样硬块斑块的形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梁文坚[6](2018)在《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组织形态改善作用及对兔血清血脂水平、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机体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同时,观察复方芪麻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改善气虚痰浊型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揭示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芪麻胶囊低剂量组(1.5g/kg)、复方芪麻胶囊高剂量组(3g/kg)和阿托伐他汀钙组(2.5mg/kg),每组7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取高脂饲料(50 g·d-1)喂养,连续喂养18周。而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于第1、3、5天给予牛血清白蛋白注射的方法构建兔CAS模型。第13周开始,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6周,18周后,各组新西兰兔均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2周后,抽取兔血清检测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血清APN、血清炎症因子(MCP-1、NLRP3、TNF-α、IL-10),然后处死实验兔取双侧颈动脉观察兔颈动脉组织学变化、并测定颈动脉组织内血管病变相关因子(VCAM-1、ICAM-1、PECAM-1、MMP-9、TGF-β1),同时取实验兔胸腺及脾脏检测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CD4+CD25+、CD4+CD25+/CD4+等免疫指标的水平变化。2.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痰浊型CAS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联合治疗组,其中脱落6例,实际纳入99例,各组33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复方芪麻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复方芪麻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血清 APN、ox-LDL、LOX-1 水平、肝功能(ALT、AST)指标水平变化,同时观察用药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兔颈动脉结构清晰,内膜完整光滑,管腔无异常改变;模型组兔颈动脉表现出典型CAS病理学变化,动脉内膜增厚、缺损、管腔表面不光滑,可见较多不定形物质和坏死物质沉积,并出现狭窄。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均明显减轻,且管腔表面较为光滑,少见薄层脂斑环绕沉积,散在内皮缺损;复方芪麻胶囊高剂量组颈动脉内膜厚度较低剂量组降低趋势更为显着。2.颈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血脂及相关因子指标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血清 TC、TG、LDL-C、MCP-1、NLRP3 和 TNF-α 含量显着增加(P<0.05),血清APN及炎症因子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兔颈动脉组织中ICAM-1、VCAM-1、PECAM-1、MMP-9mRNA 表达显着升高(P<0.05),TGF-β1 mRNA 表达显着下降(P<0.05);兔胸腺及脾脏组织中免疫指标CD4+CD25+Foxp3+/CD4+CD25+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阿托伐他汀钙组、复方芪麻胶囊高、低剂量组兔血清 TC、TG、LDL-C、MCP-1、NLRP3 和 TNF-α 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APN及炎症因子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5),兔颈动脉中IC AM-1、VC AM-1、PECAM-1、MMP-9mRNA 表达显着下降(P<0.05),TGF-β1mRNA 表达显着升高(P<0.05),兔胸腺及脾脏组织中免疫指标CD4+CD25+Foxp3+/CD4+CD25+显着上升(P<0.05),且高剂量复方芪麻胶囊对各个指标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组血清HDL-C及CD4+CD25+/CD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临床试验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IMT均有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提示复方芪麻胶囊可显着改善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3 组患者 TC、TG、LDL-C、HDL-C、APN、ox-LDL、LOX-1、ALT、AST 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西药组;HDL-C值及血清APN则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升高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西药组。此外,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体内ox-LDL、LOX-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ox-LDL、LOX-1水平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治疗组、西药组、中药组。通过药物干预12周后,3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西药组AL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ALT、AS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AS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动物实验显示,复方芪麻胶囊改善CAS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增厚、调节其血脂代谢、抑制其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其免疫功能疗效确切;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复方芪麻胶囊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颈动脉内皮损伤,降低IMT,其机制可能与加速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有关。此外,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治疗作用可能存在量效关系,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袁晓雯[7](2017)在《基于免疫损伤探讨桂枝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管病变,是引起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课题应用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复制AS动物模型,并采用桂枝汤进行干预,从短期干预和长期干预动态观察两个方面,研究和探讨桂枝汤对AS的调节机制,研究AS生物学基础,为临床治疗AS提供借鉴,并拓展桂枝汤临床应用范围。方法1.采用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含78.85%基础饲料、0.15%胆固醇、21%脂肪),复制AS动物模型。短期干预实验分为野生普食组、ApoE-/-普食组、ApoE-/-高脂组、阿托伐他汀组、桂枝汤组;长期动态干预实验分为野生普食组、ApoE-/-普食组、ApoE-/-高脂组、桂枝汤组。2.短期干预:桂枝汤干预4周后,每组小鼠随机分再为2组,一组进行LPS腹腔注射,刺激3h后采用CB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另一组直接取材检测:(1)常规生化检测各组小鼠血脂水平;(2)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粒细胞比例及其表面CD36和TLR4表达、单核细胞比例及其表面CD36和TLR4表达、单核细胞亚型的比例;(3)病理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的形成情况;(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细胞因子的表达。3.长期动态干预:桂枝汤干预18周,分别于干预6周、12周、18周后取材检测:(1)检测每周各组小鼠体重变化;(2)常规生化检测各组小鼠血脂TC、LDL、HDL、TG水平,以及肝功能AST、ALT水平;(3)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粒细胞比例及其表面CD36和TLR4表达、单核细胞比例及其表面CD36和TLR4表达,以及单核细胞亚型比例;(4)悬液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浆细胞因子 TNF-α、IL-6、MCP-1、IFN-γ、NOS2、IL-1β 的表达;(5)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根部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油红O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管壁AS斑块的形成情况;(6)剥离主动脉血管,在体视镜下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形成情况;纵向剖开主动脉血管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主动脉AS斑块形成情况;(7)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结果短期干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ApoE-/-普食组小鼠血浆HDL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TC、LDL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给予高脂可进一步升高TC、LDL的表达(P<0.01)。2.与ApoE-/-普食组比较,ApoE-/-高脂组小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的表达、Ly6C++单核细胞比例显着升高(P<0.01),定居型Ly6C-单核细胞比例显着降低(P<0.01);给予桂枝汤干预,可以显着降低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受体CD36、TLR4的表达,同时降低Ly6C++单核细胞比例,升高Ly6C-单核细胞比例(P<0.01)。3.与ApoE-/-普食组比较,ApoE-/-高脂组小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2p70、TNF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ApoE-/-高脂组比较,桂枝汤组小鼠外周血中IL-12、TNF、IFN-y的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主动脉病理切片中可观察到,ApoE-/-高脂组小鼠主动脉血管检测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脂纹。5.与ApoE-/-普食组比较,ApoE-/-小鼠高脂组小鼠主动脉IL-6、MCP-1、IL-lβ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桂枝汤短期干预可显着抑制模型组小鼠血管的IL-6、IL-1β、MCP-1、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血管TGF-β、IL-10、Arg-1等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P<0.01)。长期动态干预结果:1.与同周龄野生普食组比较,ApoE-/-高脂组小鼠的体重有增长趋势,桂枝汤干预后可降低小鼠体重,且在干预6周后,ApoE-/-普食组小鼠增重量显着高于野生普食组(P<0.01)。2.与同周龄ApoE-/-普食组小鼠比较,ApoE-/-高脂6周、12周、18周组小鼠的TC、LDL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短期结果一致。3.18周高脂饮食对ApoE-/-小鼠的肝功能ALT和AST没有显着影响;同样,给予桂枝汤干预18周,ApoE-/-小鼠肝功能ALT、AST的表达也没有显着变化。4.与同周龄ApoE-/-普食组小鼠比较,ApoE-/-高脂饮食6周、12周、18周组小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比例显着升高(P值分别为P<0.01、P<0.05、P<0.05),;桂枝汤干预后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与同周龄ApoE-/-普食组小鼠比较,ApoE-/-高脂6周组小鼠外周血中LyC6++的单核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P>0.05),ApoE-/-高脂12周、18周组小鼠外周血中LyC6++单核细胞的比例显着升高(分别为p<0.01、p<0.05);桂枝汤干预后均可显着降低比例(P<0.01)。6.与同周龄ApoE-/-普食组比较,ApoE-/-高脂18周组小鼠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lβ、MCP-1、M-CSF、IL-10 有升高趋势(P>0.05);给予桂枝汤干预可抑制炎症因子升高。7.6周、12周、18周后,HE染色检测到ApoE-/-小鼠主动脉的进展性AS斑块;干预18周后,ApoE-/-高脂组小鼠主动脉主动脉内膜、中膜明显增厚,有大量脂质沉积,纤维斑块形成,基底膜破坏,油红O染色阳性;桂枝汤干预后可抑制AS斑块的形成、发展。8.6周、12周、18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小鼠大体主动脉组织发现,野生普食组小鼠主动脉在体视镜下均未见明显斑块;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可在体视镜下观察到ApoE-/-普食组小鼠主动脉管壁增厚,在干预12周后,在主动脉与头臂干、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分叉处可观察到白色的脂肪组织,18周后AS斑块面积增大,主动脉油红O染色结果与大体观察一致;ApoE-/-高脂组小鼠主动脉大体观察表明,高脂饮食可进一步增加ApoE-/-小鼠的AS斑块,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给予桂枝汤干预后则可明显减少小鼠主动脉斑块的面积。9.与同周龄ApoE-/-普食组比较,ApoE-/-高脂6周、12周、18周组小鼠主动脉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MCP-1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给予桂枝汤干预后可以显着抑制ApoE-/-小鼠主动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P<0.01),同时也降低主动脉抗炎细胞因子TGF-β、IL-10的表达(P<0.01)。结论高脂饮食导致ApoE-/-小鼠血脂水平升高,加速AS发生发展,加重机体免疫损伤。桂枝汤短期干预及长期动态干预可以降低高脂饮食的ApoE-/-小鼠全身炎症反应和主动脉血管局部的炎症反应,且对局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强于全身炎症反应;桂枝汤调节炎症反应不依赖于血脂水平的改变;桂枝汤可抑制模型小鼠主动脉血管AS斑块的形成、发展,为临床AS的治疗用药及疗程提供借鉴。

董世芬[8](2011)在《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目的:建立和评价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高糖脂饮食组(HSF)和高糖脂饮食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组(HSF-STZ).Control大鼠喂养常规饲料12周,HSF大鼠喂饲高糖高脂饲料12周,HSF-STZ大鼠喂饲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 STZ并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6周以诱导2型糖尿病心肌病病变。监测大鼠一般状态;容积阻抗法测定心排量;左心室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称重法测定大鼠心脏重量,计算心重指数(HW/BW)和左心室肥厚指数(LVW/BW):心脏赤道面横切作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计算左心室前壁(LVWT)和室间隔厚度(IST);生化法测定血液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肌组织胶原含量。结果:①HSF-STZ大鼠腹腔注射STZ并继续喂养6周后,与正常大鼠比较,进食量和饮水量分别显着增加16%和84%。②与Control大鼠比较,HSF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总胆固醇(TCH,26%)和甘油三脂(TG,34%)水平显着升高;HSF-STZ大鼠腹腔注射STZ并继续喂养6周后血浆TCH(44%)、血浆游离脂肪酸(NEFA,100%)和心肌组织NEFA(69%)水平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值(HDL)降低26%;同时血浆空腹血糖(FBG,233%)、糖化血红蛋白(HbAlc,35%)和糖化血清蛋白(GSP,28%)明显增加。③与Control大鼠比较,HSF-STZ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15%)、每搏输出量(SV,26%)和心排量(CO,23%)显着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44%)和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一dp/dtmax,29%)明显升高。④与Control大鼠比较,HSF-STZ大鼠HW/BW和LVW/BW指数分别升高15%和10%。⑤HE染色结果显示HSF-STZ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核边缘不清、融合,甚至消失;LVWT(33%).IST值(80%)和胶原含量(18%)显着增加。结论:①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负荷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可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②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可诱导肥胖和高血脂,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及机制整体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观察小檗碱对模型大鼠机体一般状况,血糖、血脂和心脏功能和结构,心肌组织NEFA、脂肪酸转运和氧化酶含量,以及心肌组织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α、PPARγ和葡萄糖转运体4 (GLUT4) 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心朋病大鼠模型(DC rat model)建立同第一部分,小檗碱(Berberine)分为7.5、15和30 mg/kg组,阳性药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 140 mg/kg组、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2 mg/kg组和卡托普利(Captopril) 45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ontrol)。治疗组动物从注射STZ后72小时按相应剂量开始灌胃给药6周。定期监测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糖和血脂,以及心朋组织胶原(Collagen)、肌酸激酶(CK)和NEFA含量;容积阻抗法测定心排量,左心室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称重法测定大鼠心脏重量,计算HW/BW和LVW/BW;心脏作常规HE染色,计算LVWT和IST; Elisa去检测心肌红织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和脂肪酸β氧化酶(FA-β-oxidase)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PPARα、PPARγ和GLUT mRNA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去检测PPAR a、PPAR 7和GLUT4蛋白表达。结果:①Berberine 30 mg/kg和Metformin 140 mg/kg可显着抑制DC rat mode体重降低;Metformin 140 mg/kg降低模型大鼠饮水量10%,其余药物均未明显改变动物模型的饮食量。②与DC rat model比较,小檗碱30 mg/kg和Metformi 140 mg/kg可显着降低FBG(69%和67%)、GSP(40%和34%)、HbAlc(46%和42%)和果糖胺(FMN)(40%和34%)含量;Rosiglitazone 2 mg/kg可显着降低降低FBG(36%)和HbAl。(24%);Captopril 45 mg/kg可明显降低HbAl(31%)。③与DC rat model比较,Berberine 30 mg/kg组动物TCH(42%)、TG(42%)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值(40%)显着降低;Rosiglitazone 2 mg/k可显着降低TG(49%)和LDL(37%)水平;Metformin显着降低TG值达41%④与DC rat model比较,小檗碱30 mg/kg组动物LVSP (14%)和左心室最夕收缩速率(+dp/dtmax,81%)明显增加,LVEDP (80%)和-dp/dtmax (55%)显着降低,心排量增加60%; Captopril 45 mg/kg组LVSP(15%)和+dp/dtmax(77%显着增加,-dp/dtmax降低52%,心排量增加54%;Metformin 140 mg/kg组动物+dp/dtmax上升60%,心排量增加71%。⑤与DC大鼠模型比较,小檗碱30 mg/k治疗可明显降低HW/BW (6%)和LVW/BW (9%)指数、心肌组织胶原含量(32%)、IST(20%)和LVWT (46%)值;Metformin 140 mg/kg显着降低术型大鼠心肌胶原含量(26%)和IST水平(26%)。⑥光镜下观察左心室纵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Berberine 30 mg/kg.Metformin 140 mg/kg和Captopril 45 mg/kg治疗后,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心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细胞核清晰可见。⑦与正常大鼠比较,DC rat model心肌组织NEFA和CK含量分别显着升高69%和95%;与DC rat model比较,小檗碱7.5、15和30 mg/kg组动物心肌NEFA含量分别降低34%、27%和25%,阳性药Metformin 140 mg/kg(36%)和Captopril 45 mg/kg(24%)组动物心肌组织NEFA含量也显着下降;Berberine 30 mg/kg.Metformin.Rosiglitazone和Captopril组动物心肌组织CK水平分别降低20%、39%、26%和18%;另外,DC rat model心肌组织FATP一1 (68%).FATPs(22%)和FA-p-Oxidase(47%)含量较正常大鼠比较显着降低,小檗碱30 mg/kg治疗后,大鼠心肌组织FATP-1、FATPs和FA-β-oxidase含量分别提高了159%、56%和91%。⑧与正常大鼠比较,DC rat model心肌组织PPARαmRNA表达升高了80%,Berberine 30mg/kg(54%).Metformin 140mg/kg(40%).Rosiglitazone 2 mg/kg(47%)及Captopril 45 mg/kg(38%)可显着下调心肌组织的PPARαmRNA表达。⑨与正常大鼠比较,DC rat model心肌组织PPARγmRNA基因(38%)和蛋白(40%)表达明显降低;Berberine 30 mg/kg组动物PPARγ基因(50%)和蛋白(83%)表达与大鼠模型比较显着升高;同时,DC rat model心肌组织GLUT4 mRNA基因(34%)和蛋白(68%)表达明显比正常大鼠降低;与DC rat model比较,Berberine 30 mg/kg(32%)和Captopril 45 mg/kg(36%)组动物GLUT4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另外Berberine 30 mg/kg(133%).Metformin 140 mg/kg(208%)和Rosiglitazone 2 mg/kg(166%)组动物GLUT4蛋白表达也显着升高。结论:小檗碱可显着改善高糖高脂负荷小剂量STZ诱导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损伤,并且抑制心肌胶原积聚和左心室重构;同时还可以显着降低大鼠模型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并且对糖尿病大鼠一般体征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组织转录调控因子PPARγ和GLUT4 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PARαmRNA基因表达,上调下游目的因子FATP-1、FATPs和FA-β-oxidase含量,改善心肌组织脂肪酸的转运氧化能力,提高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抑制心肌组织脂质积聚有关。第三部分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脂肪积聚和脂肪因子分泌的影响目的: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小檗碱对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细胞甘油三脂积聚以及脂肪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3T3-L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5μg/mL胰岛素、1μM地塞米松和500μM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的高糖DMEM培养基诱导分化(Day 0),为期3天(Day 0-Day 2).细胞于Day 3,Day 5和Day 7用小檗碱(5μM、10μM和20μM)处理,共给药3次,Day 8进入实验。未分化的细胞称为前脂肪细胞(Preadipocyte)。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脂滴积聚,观察细胞内脂滴大小。生化法测定细胞内蛋白和甘油三脂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调控前脂肪细胞分化基因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C/EBPβ、PPARγ、脂肪细胞脂质结合蛋白(aP2)和脂肪酸合成酶(FAS),以及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血管紧张素原(AG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表达。结果:①小檗碱(5、10和20μM)呈剂量依赖性分别降低脂肪细胞TG值26%、37%和43%,抑制脂质积聚。②小檗碱10μM和20μM可降低脂肪细胞C/EBP a(21%和47%)和PPAR y mRNA(21%和55%)基因表达;小檗碱20μM显着降低C/EBPβmRNA基因表达16%。③小檗碱10μM和20μM分别降低aP2基因18%和40%;20μM显着降低FAS基因表达18%。④前脂肪细胞中未见adiponectin. leptin和resistin基因表达,而脂肪细胞中adiponectin、leptin和resist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小檗碱5μM、10μM和20μM呈剂量依赖性分别降低adiponectin(9%、46%和85%)、leptin(33%、75%和100%)和resistin(13%、63%和82%)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⑤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后,细胞内AGT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84%,小檗碱10μM和20μM分别降低脂肪细胞中AGT mRNA表达15%和24%。⑥3T3-L1前脂肪细胞与脂肪细胞均可以分泌PAI-1和MCP-1,且二者比较,PAI-1和MCP-1 mRNA基因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小檗碱20μM明显降低脂肪细胞内PAI-1(12%)和MCP-1 mRNA (28%)基因表达。结论:小檗碱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细胞内TG含量和脂滴积聚,这与其抑制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C/EBPβ、C/EBP a和PPAR y以及下游与脂肪代谢调节相关的基因aP2和FAS基因表达有关。小檗碱可下调脂肪因子adiponectin、leptin、resistin、AGT、PAI-1和MCP-1基因表达,进一步证实小檗碱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李鸥[9](2011)在《中药配伍优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重视。改善易损斑块内部成分,使其趋于稳定,成为防治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得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有关的中医证候要素的基础上,选取相应中药。采用均匀设计法探索了稳定斑块最佳中药组分配伍组合,这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研究: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多中心研究1.1目的通过对100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观察冠心病住院患者医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探索中医证候要素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从而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及药物研发提供依据。1.2方法收集9家医院100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观察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并通过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随访1年,观察上述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通过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1.3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81.4%),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随访1年,其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66例,未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939例。经主成分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由气虚、阴虚组成的主成分2在Logistic回归中有统计学差异(P=0.036)。1.4结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是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体现出本虚标实的特点。气虚、阴虚可能是冠心病住院患者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证侯要素,值得深入研究。2基础研究:中药配伍优化干预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2.1目的在前期研究活血解毒中药具有较好的稳定易损斑块作用基础上,结合临床冠心病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基于均匀设计方法观察中药复方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探索最佳组方和配比关系。2.2方法选取虎杖、三七、瓜蒌、何首鸟四种中药,采用均匀设计法“4因子8水平表”分组设计,将这四种药物的提取物分成8个给药组。100只ApoE-/-,小鼠经“西方膳食”饲料喂养13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10组:8个药物组、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各10只。继续高脂喂养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3周后,处死小鼠:首先取出主动脉,进行大体病理形态观察,并进行苏丹Ⅳ染色;然后取小鼠主动脉根部的3个横切面,分别行HE染色、Movat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斑块内部成分;同时取血清。观察项目:(Ⅰ)大体主动脉:计算斑块/内膜面积的比值;(2)主动脉根部横切面:计算包括斑块面积,细胞外脂质(EL)、泡沫细胞(FC)、胶原成分(CA)以及平滑肌细胞(SMC)各自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AS斑块内PPAR-γ的表达,并计算阳性面积与斑块面积的比值;(4)测定血脂含量。最后采用易损指数(Ⅵ)综合评价药物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公式为:易损指数(VI)=(EL+FC)/(CA+SMC)。以易损指数为筛选指标,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组方及配比关系”。2.3结果2.3.1主动脉大体标本各组小鼠动脉均可见红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的纤维斑块,散在分布。模型组主动脉管壁病变最为严重,粥样斑块和脂纹累积范围广泛,程度重。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2、3、6、7、8及阿托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值有明显下降,有显着差异(P<0.05)。2.3.2主动脉根部横切面各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横切片H-E染色和Movat五色套染法可看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不对称增厚,被大量泡沫细胞覆盖的薄的纤维帽,细胞外基质中可见胆固醇结晶,以及富含脂质的坏死物质,显示出易损斑块特征。某些标本血管中层变薄,弹性纤维断裂,甚至消失。Movat染色下,胶原组织染成黄色。SM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下,阳性平滑肌即染成棕黄色。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主动脉横切面AS斑块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2.3.3 AS斑块内部成分EL含量比较,药物组5、7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其余各药物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FC含量比较,与模型组相比较,各药物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A含量比较,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3、4、6、7、8及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P<0.05,P<0.01)。SMC含量比较,药物组1、2、3、4、8及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增多(P<0.05,P<0.01)。2.3.4AS斑块PPAR-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2、3、4、6、7、8及阿托伐他汀组小鼠斑块内PPAR-y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5)。2.3.5血脂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血脂(包括TC、TG、HDL、LDL)均无明显差异(P>0.05)。2.3.6评估斑块稳定性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1、3、4、6、7、8、阿托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斑块易损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其中以实验组8降低最为显着(P<0.01)。2.3.7中药配伍优化结果以易损指数为筛选指标,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组方及配比关系”。配方1:虎杖0.3604克,瓜蒌0.3604克,何首乌0.1834克。配方2:虎杖0.3604克,何首乌0.1606克。2.4结论由虎杖、三七、瓜蒌、何首乌组成的中药复方,可不同程度地降低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指数,具有一定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具有最佳稳定斑块作用的中药组方及配比关系为:虎杖0.3604克,瓜蒌0.3604克,何首乌0.183克g,或虎杖0.3604克,何首乌0.1606克,为下一步验证奠定了基础。

傅智丽[10](2011)在《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量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探讨双参田七散(Shuangshen Tianqi Pulvis,SS)Ⅰ、Ⅱ和Ⅲ三方对AS的影响,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并比较双参田七散三方抗AS的疗效,为临床应用双参田七散寻求最佳用药比例提供了初步的客观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选用健康的SPF级的雄性成年SD大鼠80只,按随机分为以下6组;①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②模型组:喂养高脂饲料;③双参田七散Ⅰ组(SSⅠ):喂养高脂饲料+双参田七散Ⅰ号1g/kg.wet.d;④双参田七散Ⅱ组(SSⅡ):喂养高脂饲料+双参田七散Ⅱ号1g/kg.wet.d;⑤双参田七散Ⅲ组(SSⅢ):喂养高脂饲料+双参田七散Ⅲ号1g/kg.wet.d;⑥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喂养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片4mg/kg.wet.d;各药物处理组的药物从造模的第一天开始予以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总共饲养12周。第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用电镜观察主动脉弓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LDL-C和MDA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血清SOD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三组中药处理组血清TC、LDL-C和MDA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三组中药处理组血清SOD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双参田七散Ⅰ和Ⅱ组血清TG较模型组降低(P<0.01、0.05);双参田七散Ⅰ组大鼠血清TG、LDL-C较双参田七散Ⅱ号和Ⅲ号显着降低(P<0.01);双参田七散Ⅰ组大鼠血清HDL-C、SOD较双参田七散Ⅱ组升高(P<0.05);三组中药组大鼠血清TC、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双参田七散Ⅰ号、Ⅱ号、Ⅲ号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1、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复合法成功建立实验鼠AS模型。2、双参田七散三方均能够降低实验鼠AS血清中TC、TG、LDL-C并升高HDL-C的含量,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作用。3、双参田七散三方均能够降低实验鼠AS血清中MDA的含量,并能升高SOD的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双参田七散三方均能够明显降低实验鼠主动脉AS的病变程度,具有抑制AS形成的作用。5、双参田七散Ⅰ方抗AS效果最佳。

二、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和调肝导浊中药的调控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和调肝导浊中药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血脂易感基因EEPD1及其相关miR-320b对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icroRNA-320b靶向EEPD1调控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二、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冠心病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对象
        2.1 microRNA表达谱芯片样本
        2.2 验证样本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2.3 人群数据收集及检测
        3.主要实验方法
        3.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分离
        3.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helial Cells,HUVECs)的分离
        3.3 细胞培养与传代
        3.4 细胞复苏与冻存
        3.5 细胞总RNA的提取
        3.6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3.7 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
        3.8 siRNA转染细胞
        3.9 腺病毒感染细胞及过表达效率分析
        3.10 腺相关病毒的构建以及体内外表达效率的分析
        3.11 双荧光素酶Dual-Luciferase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3.12 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实验
        3.13 胆固醇外流率检测
        3.14 细胞内脂质的测定(油红O染色)
        3.15 动物模型的建立
        3.16 腹腔巨噬细胞提取和培养
        3.17 酶联免疫吸附(ELISA)
        3.18 肝脏组织蛋白质和RNA的提取
        3.19 主动脉全长油红O染色
        3.20 主动脉弓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
        3.21 主动脉弓石蜡切片CD68/SMC免疫组化染色
        3.22 主动脉弓石蜡切片胶原纤维染色
        4.主要软件和生物信息网站
        4.1 生物学软件
        4.2 生物信息学网站
        5.统计分析方法
    三、实验结果
        1.冠心病miRNA芯片表达谱以及大样本人群验证结果
        1.1 miRNA芯片中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的基本信息
        1.2 芯片样本中可能结合EEPD3'-UTR的micro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1.3 大样本冠心病病例对照PBMCs中差异表达microRNA以及基因的表达水平
        2.hsa-miR-320b在细胞水平的功能探索
        2.1 hsa-miR-320b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20b序列及与ABCA1/ABCG1/EEPD1的关系
        2.3 双荧光报告素酶基因检测miR-320b与ABCA1/ABCG1/EEPD1基因mRNA的3'-UTR结合情况
        2.4 miR-320b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ABCA1/ABCG1/EEPD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2.5 miR-320b在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2.6 miR-320b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调控作用
        2.7 miR-320b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摄入率的影响
        2.8 miR-320b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的胆固醇的酯化水平影响
        3.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体系的建立
        3.1 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对胆固醇外流率以及胆固醇外流相关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
        3.2 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对血脂水平以及肝脏血脂代谢相关基因在蛋白水平的影响
        3.3 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对血浆炎症因子以及相关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
        3.4 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对主动脉脂质沉积的影响
        3.5 AAV2介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靶向过表达miR-320b对主动脉弓斑块细胞成分的影响
    四、讨论
    研究特色和创新性:人群数据、分子功能学研究以及动物实验模型有机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EPD1基因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二、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主要实验方法
        2.1 细胞的培养
        2.2 细胞总RNA的提取以及qPCR引物序列以及siRNA的序列
        2.3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以及蛋白质印记
        2.4 siRNA的转染
        2.5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2.6 腺病毒的感染以及过表达效率分析
        2.7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
        2.8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Eepd1-fl/fl;Alb-Cre/+)小鼠的构建
        2.9 组织脂质的提取
        2.10 肝脏线粒体的分离
        2.11 肝脏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的测定
        2.12 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3.生物信息学网站
        4.统计分析方法
    三、实验结果
        1.细胞水平探索肝细胞HepG2中EEPD1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1.1 肝细胞HepG2中EEPD1对血脂代谢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2 基因芯片实验筛选EEPD1的靶基因及其作用通路
        1.3 HepG2中EEPD1调控LDLR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探索
        2. 建立AAV8介导的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基因的小鼠高脂模型
        2.1 C57BL/6小鼠的基本信息
        2.2 AAV8介导的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小鼠高脂模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2.3 AAV8介导的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小鼠高脂模型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变化
        2.4 AAV8介导的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小鼠高脂模型血浆VLDL-C水平及VLDL分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2.5 AAV8介导的肝脏靶向过表达EEPD1小鼠高脂模型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的变化
        3.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异常研究
        3.1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Eepd1 fl/fl;Alb-Cre/+)基因型的鉴定
        3.2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3.3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3.4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变化
        3.5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血浆VLDL-C水平及VLDL分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3.6 肝脏特异性Eepd1基因敲除小鼠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的变化
    四、讨论
        1.体外探索EEPD1基因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2.体内探索EEPD1基因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3.EEPPD1基因对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艾燃烧生成物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 艾灸及艾燃烧生成物治疗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主动脉病理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对eNOS活化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讨论
    1. 关于本研究方案设计依据的讨论
        1.1 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
        1.2 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及相关参数的设置
    2. 艾烟、滤过艾烟、艾绒挥发物及艾叶精油对AS疗效比较及分析
        2.1 艾烟与滤过艾烟比较
        2.2 艾烟与艾叶精油比较
        2.3 艾烟与艾绒挥发物比较
结语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及饲料
        1.3 实验药品
        1.4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2.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及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体重变化情况
        3.3 空腹血糖比较
        3.4 血清CHOL水平比较
        3.5 血清TLR4水平比较
        3.6 血清IFN-γ、IL-4、IFN-γ/IL-4水平比较
        3.7 胸主动脉HE染色比较
        3.8 胸主动脉TUNEL染色比较
    4.小结
第二部分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mRNA表达谱的影响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饲料及药品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分组、给药方法、标本采集与处理
        2.2 RNA的抽提与质检
        2.3 测序实验
        2.4 芯片数据分析
    3.芯片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胸主动脉mRNA筛选结果分析
        3.2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3.3 差异mRNA的GO富集分析
        3.4 差异mRNA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3.5 TLR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统计
    4.小结
讨论
    1.中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近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辨证论治
    2.西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
        2.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
        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西医治疗
    3.实验药物评价
        3.1 中医“少火壮火”理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防治中的运用
        3.2 养阴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3.3 参芪复方的组方原则及药理研究
        3.4 参芪复方的前期研究
        3.5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4.1 动物种属和造模方法选择
        4.2 本实验动物模型评价
    5.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探讨
        5.1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5.2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5.3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5.4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6.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探讨
        6.1 基于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作用机制
        6.2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差异mRNA表达
        6.3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蛋白互作网络关键基因表达
        6.4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IRF7、CCL21、IL-6、SOCS3基因表达
        6.5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免疫炎症相关生物学过程
        6.6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TLR信号通路
        6.7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NLR信号通路
    7.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优势
        7.1 整体治疗,多靶点干预
        7.2 防治结合,治未病
        7.3 少火生气,扶正祛邪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TLR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概况
        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
        2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3 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分型
        4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5 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
        1 CD40、CD40L的结构及分布
        2 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
        3 抑制CD40/CD40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散结通脉方对AS大鼠颈总动脉病理形态及血脂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散结通脉方对AS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肝细胞胆固醇合成与摄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胆固醇外流和逆转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1.1.1 炎症因子
        1.1.2 氧化应激
        1.1.3 脂质沉积
        1.1.4 损伤应答
    1.2 AS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1.2.1 血栓形成学说
        1.2.2 脂质浸润学说
        1.2.3 血流动力学学说
        1.2.4 炎症反应学说
    1.3 导致AS的相关因素
        1.3.1 AS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1.3.2 AS与高血压的关系
        1.3.3 AS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1.3.4 AS与巨噬细胞的关系
        1.3.5 A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
    1.4 AS辅助检查指标及诊断方法
        1.4.1 检测指标
        1.4.2 检测方法
    1.5 AS常用的治疗药物
    1.6 中医学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认知与探究
        1.6.1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命名
        1.6.2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1.6.3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
        1.6.4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1.7 中药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8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AS机制与研究
        1.8.1 复方芪麻胶囊的概述
        1.8.2 复方芪麻胶囊的药学机制
        1.8.3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AS的机制
    1.9 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动物
        2.1.2 药物及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2.2 动物标本采集与处理
    2.3 指标检测
        2.3.1 血清生化检测
        2.3.2 病理切片观察
        2.3.3 炎症因子检测
        2.3.4 RT-qPCR法检测血管病变因子mRNA的水平
        2.3.5 检测调节性T细胞表达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5.1 各组新西兰兔CAS病理形态变化
        2.5.2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血脂水平变化
        2.5.3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APN水平变化
        2.5.4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5 各组新西兰兔血管病变相关分子表达
        2.5.6 各组新西兰兔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比较
    2.6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3.1 一般情况观察
        3.3.2 主要测量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3.5 结果
        3.5.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TC、LDL-C、HDL-C水平的比较
        3.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PN水平比较
        3.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值比较
        3.5.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LOX-1水平比较
        3.5.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量表积分比较
        3.5.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疗效比较
        3.5.8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LT水平比较
        3.5.9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ST水平比较
        3.5.10 不良反应
    3.6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复方芪麻胶囊对CAS新西兰兔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
    4.2 复方芪麻胶囊对CAS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附件

(7)基于免疫损伤探讨桂枝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1.1 短期干预实验动物
        1.1.2 长期动态干预实验动物
        1.2 实验分组
        1.2.1 短期干预实验分组
        1.2.2 长期动态干预实验分组
        1.3 仪器与试剂
        1.3.1 实验仪器
        1.3.2 主要试剂
        1.4 桂枝汤的制备
    2 技术路线
        2.1 短期干预实验技术路线
        2.2 长期动态干预实验技术路线
    3 方法
        3.1 实验动物处理与方法步骤
        3.1.1 小鼠取材与检测
        3.1.1.1 短期干预实验小鼠取材
        3.1.1.2 长期干预实验小鼠取材
        3.2 实验方法步骤
        3.2.1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表面受体TLR4和CD36的表达检测
        3.2.2 流式微球分析技术(Cytometric Beads Array,CBA)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3.2.3 悬液芯片检测细胞因子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斑块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3.2.5 血浆生化检测
        3.2.6 病理切片HE染色
        3.2.7 病理切片油红O染色
        3.2.8 小鼠胸腹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
        3.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短期干预实验结果
        1.1 桂枝汤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1.2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亚型
        1.3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粒细胞比例及其CD36、TLR4表达的影响
        1.4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比例及其CD36、TLR4表达的影响
        1.5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单核细胞Ly6C~(++)、Ly6C~+、Ly6C~-亚型比例的影响
        1.6 桂枝汤对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7 主动脉血管HE染色
        1.8 桂枝汤对主动脉炎症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1.9 桂枝汤对主动脉抑炎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1.10 短期干预实验结果小结
    2 长期动态干预结果
        2.1 桂枝汤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2.2 桂枝汤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2.3 桂枝汤对肝功能ALT、AST水平的影响
        2.4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亚型
        2.5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粒细胞比例及其表面受体CD36、TLR4表达的影响
        2.6 桂枝汤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比例及其表面受体CD36、TLR4表达的影响
        2.7 桂枝汤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亚型Ly6C~(++)、Ly6C~+、Ly6C~-比例变化的影响
        2.8 桂枝汤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
        2.9 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
        2.10 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
        2.11 主动脉血管大体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形成情况
        2.12 桂枝汤对主动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13 桂枝汤对主动脉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2.14 长期干预实验结果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与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
    1. 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病变与能量代谢紊乱
    2. 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的分子特点及调节机制
    3. 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与糖尿病心肌病变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檗碱主要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1. 概述
    2. 小檗碱主要的药理作用
    3. 小檗碱调控糖、脂代谢作用的主要机制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研究小结
第二部分 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及机制整体实验研究
    实验一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脏保护和外周循环物质代谢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PPAR α、PPARγ和GLUT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因子分泌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研究小结
研究总结
论文创新点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图

(9)中药配伍优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单味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检测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多中心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础研究 中药配伍优化干预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观察
        2.2 血脂的测定
        2.3 斑块内动脉粥样硬化保护性受体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综合评价各药物组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2.5 评价指标及优化结果
    3 讨论
        3.1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医研究现状
        3.2 本研究配伍药物分析
        3.3 均匀设计在中药配伍中的应用
        3.4 中药配伍干预易损斑块的机理探讨
    参考文献
结语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10)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量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致谢

四、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和调肝导浊中药的调控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血脂易感基因EEPD1及其相关miR-320b对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路晓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制研究[D]. 姚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D]. 杜旭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D]. 朱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D]. 胡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D]. 梁文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基于免疫损伤探讨桂枝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D]. 袁晓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8]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D]. 董世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9]中药配伍优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D]. 李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10]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量效研究[D]. 傅智丽. 广州医学院, 2011(05)

标签:;  ;  ;  ;  ;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及腹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及中药调肝清浊的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