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

一、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杨蕙嘉[1](2021)在《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发展变革的不断推进,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电力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及市场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重开发轻消纳、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电网输电项目,尤其是特高压项目,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优化配置中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的关键窗口期。2020年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面对新形势要求,加快能源变革,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转变能源生产方式,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以大电网互联转变能源配置方式,将有力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切实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下的问题与目标,探索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发展特征及区域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网输电项目建设时序模型为基础,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机理-模拟”的研究,定量刻画研究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时空格局特征与演化趋势,探讨省域的空间作用与驱动机制,并进行省域演化模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中国跨省跨区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模型。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区域电网与特高压项目的建设发展历程及电力输送特点,基于2015-2019年跨省跨区输电网项目建设投运时序数据,建立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其连通性时空演化特征,为后续省域电力经济分析提供基础工具。(2)分析了中国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及时空演化特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工具,识别分析中国3 1个省域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装机出力、电力消纳的时空分布与匹配特征;研究表明,开发利用格局均分布向东南方向偏移,开发指标呈扩散均衡特征,利用消纳指标呈集聚趋势。基于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异质性与依赖性的时序发展特征;空间总体消纳格局由单核极化集聚向多极扩散演化,集聚地区由北部地区向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局部省份扩散。针对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在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的四类特征,探讨各类型省域动态演化规律及转移路径;不同消纳类型的省域间存在6种转化关系,8条转化路径,各类型转化概率有显着差异,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溢出效应依赖电网项目关系在类型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3)建立了基于输电项目联通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驱动分析模型。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本文从消纳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和市场政策因素4个维度,识别分析用电增长率、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等8个影响因素及其时空特征。基于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以2015-2019年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从全国总样本、地区样本、阶段样本三个角度构建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分析模型,定量测度各影响因素对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析省域内、外生动力作用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省域经济水平、用电增长潜力、市场化交易因素在省域间具有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逐步发挥溢出驱动作用拉动消纳水平。(4)开展了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动态演化模拟研究。基于电网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格局特征、空间作用规律、省域消纳特征及其转移概率,设定自然发展与碳达峰政策两类发展情景,运用CLUE-S模型研究不同政策情景下到2025年、2030年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特征的演化特征。两情景下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类型转移均表现为高值类型演化为主向低值类型演化为主,但在碳达峰情景设定下省域类型转化更为活跃,且低值类型演化起步较早。综合来看,沿“内蒙-华北”“西北-华中”方向继续向华中、华东地区延伸优化电网输电项目的规划布局,畅通并优化现有高消纳地区的拉动作用,培育并激活潜在增长极发展将促进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提升。所建立的模型为合理规划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提供可靠理论方法和决策工具。本文基于省域电网输电项目关系建模,以系统性、时序性的空间经济思维围绕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格局-机制-模拟”研究,是对能源电力领域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领域的创新与补充。研究成果从电网项目和省域规划视角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政策建议和研究工具,为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政策与电网输电项目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

王永华[2](2021)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智能电网运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正处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施的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培育效应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智能电网运营状态如何,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发展理念实施过程中经济转型发展引起的新电能服务需求,新的电能供应需求对原有的智能电网建设提出哪些新的发展方向,电网企业如何更好地提高运营效率以达到满足用户更高质量电能供应的需求?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中国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运营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识别现阶段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需求特性规律变化,进而提出未来加速智能电网建设和电网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的优化建议与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对未来电网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运营效率提供科学参考。基于此,本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发展目标,立足性能、信息传递速率、环保程度及效益等层面来建立健全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ANP—熵权组合评价模型,对2018年28家省级电网企业智能电网运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基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为此智能电网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也呈现出不均衡态势,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智能水平差异明显,前者要略高于后者,因此未来如何更好的挖掘中东部地区电网企业的运营发展潜力,更好地加速其向更高质量的智能电网布局以及提升自身运营绩效是国家智能电网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西部省级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和运营效率,也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补短板”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落后地区通过电网智能发展运营高质量发展带动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追赶效应”提供契机。(2)根据国家转型发展的典型特征分析,识别未来中国智能电网发展中的主要转变方向,分析其对电网运营状态可能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效果。首先,以国家绿色发展转型背景和碳达峰2030、碳中和2060年“双碳目标”约束下的清洁能源替代发展对智能电网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效果分析,以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网架规划带来的影响为典型情景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选取城市电网智能化发展中网格化发展对电网运营规划布局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选取智能化发展对电网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提升经济效益提供了方向。结果发现:分布式电源发展将通过电网稳定性、可扩展性、满足灵活性需求等路径对电网运行效果产生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对西北地区分布式电源接入产生的网架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某局域网为样本,通过负荷特性互补、站间互济的配电网规划思路,并利用蚁群算法和分支线组合方法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了网格化方法通过精准预测、合理分区和主辅网配合方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电能的同时,也提升电网企业的运营绩效水平。(3)根据上述结论,从企业内部运营和外部满足需求两方面提出中国加速智能电网发展和提升运行绩效的优化方向。首先,详细分析现阶段智能电网运营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国内外对比以及运行状态的多维度比较,识别资产效率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精准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精益化运维等方向下的智能电网企业效益提升路径,以及应用物联网、需求侧响应、自动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交互服务质量,支撑运营效率提升。其次,根据电动汽车和分布式电源等快速发展情景下,电力用户行为的新特点,用电行为改变规律等分析,识别用户行为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机理,并根据模型测算结论,预判电动汽车对电网负荷的多重直接和间接影响效果,为加速电网布局和提升用电质量提供科学参考。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从安全可靠、信息交互、智能高效、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五个维度构建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TOPSIS—ANP—熵权组合评价模型对中国28家省级智能电网企业2018年运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为识别处当前智能电网企业运营中的“短板”因素和区域进行了详细识别,为后期加快智能电网补短板和优化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2)通过构建改进遗传算法模型,在增加智能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相当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引入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网供负荷分析方法,按照蚁群算法和提出的分支线组合求解算法进行自动布线,最终拟定出能够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成本更为低廉的线路投资方案及成本策略,对于网格化优化城市配网规划具有科学的参考意义和价值。(3)以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发展为背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系统产生的显着影响为约束条件和发展契机,以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转型中的电网企业智能化发展中的运营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营状态评估、经济转型的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新需求以及运营优化的优化方向等详细分析,提出未来加快中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布局优化和提升运营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实现智能电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孟祥飞[3](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实时经济调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并且是未来的能源大趋势,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则是持续推进碳减排的重要方式和决定性因素。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问题与挑战:一方面,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自身所固有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极大的增加了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现阶段大规模储能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大电网建设以及鼓励交互式用能设备的使用,仍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手段,而网架结构的愈加复杂以及负荷特性的改变使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问题突显,经济调度在寻求经济性最优的同时,应先维持系统电压的稳定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如何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以及电压稳定问题突显的双重背景下实现实时经济调度,已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虽然“双碳”新形势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以深度学习、集成学习等为代表的新兴机器学习技术的涌现为电力系统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集中式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并将所得结果与负荷预测结果相结合以构建实时经济调度优化模型的功率平衡方程;然后,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基于集成学习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可靠评估方法,利用离线分析所生成的静态电压稳定评估规则,构建实时经济调度优化模型的静态电压稳定约束条件;最后,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实时经济调度问题,将实时经济调度由优化问题转换为学习问题进行建模求解。本文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为了构建更精细化的经济调度优化模型功率平衡方程,以便降低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经济调度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集中式光伏功率的超短期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精准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对关键气象因素、时间相关性以及空间关联性等光伏功率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光伏功率特性分析结果,对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整体结构进行自适应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LSTM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光伏功率序列基本特征将其归类为具有空间关联性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在预测模型构建的特征选择、时空特性分析等环节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构建了基于多层嵌套时空注意力网络(Multi-level Nesting Spatial Temporal-Attention Network,MNST-AN)的光伏功率超短期精准预测模型,突破了现有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求解光伏功率预测问题必须预先进行特性分析的固有流程,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切实提升了预测精度。利用中国北方某省集中式光伏电站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预测精度。(2)为了构建经济调度优化模型的静态电压稳定约束条件,以便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性目标,本文针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评估方法。首先,利用P-V曲线分析技术对系统电压稳定裕度状态进行了划分(正常、预警、紧急),并根据划分区间对训练样本进行了选取;然后,利用参与因子分析技术对表征电压稳定的特征变量从物理意义层面进行了初选;其次,为了有效解决漏警问题,对Relief-F算法进行适用性改进,提出了一种考虑惩罚因子的Relief-F-P特征选择算法,从数据分类能力层面对特征变量进一步筛选;最后,基于C4.5算法构建了面向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决策树评估模型。利用中国南方某大负荷中心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对系统电压稳定裕度状态的有效评估。(3)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估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可靠评估新方法。首先,为了兼顾基决策树的多样性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P-V曲线随机抽取的训练样本子集构建方法;其次,为了保证引入扰动的可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增益率的基决策树分裂属性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C4.5算法生成了具有差异性特点的基决策树,并采用绝对多数投票集成策略,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可靠评估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规则覆盖度和可靠度的规则评分方法,实现了对电压稳定裕度关键评估规则的提取。案例分析以中国南方某大负荷中心实际数据为基础,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可靠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4)针对电力系统实时经济调度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经济调度建模求解新思路。首先,利用光伏功率预测结果和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关键评估规则,分别构建实时经济调度优化模型的功率平衡方程和静态电压稳定约束条件;然后,基于完美调度理念,利用海量历史数据通过经济调度优化模型生成学习模型的训练目标,实现了经济调度由优化问题到学习问题的转变;其次,分别利用层次聚类技术和矩阵相关性分析技术构建了差异化训练样本集;在此基础上,针对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网络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自适应设计,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GRU的实时经济调度学习模型,模型一旦构建完成,输入调度时刻预测数据,即可得到相应的调度方案。利用IEEE-39节点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调度方案精度,并利用IEEE-118节点测试系统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大系统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丰富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理论,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电网调度运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电力行业碳减排,助力我国“双碳”承诺的实现。

王佳霖[4](2020)在《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大停电事故,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电力系统的连锁故障是大停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连锁故障的发展演化机理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大停电事故进行建模分析。传统的大停电事故模型侧重从系统热稳定角度建模,缺乏对大停电演化过程中电压变化的分析。本文在考虑系统热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电压稳定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的建模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利用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序列及其幂率特性对比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该模型,从系统热稳定性及电压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停电事故演化过程。然后,基于N-1原则,利用建立的模型辨识电网运行时的薄弱线路及节点,并针对薄弱节点给出了紧急切负荷控制措施,控制连锁故障的蔓延。针对电网分区运行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电压控制策略,通过本文建立的模型仿真验证了控制措施有效性,提高了电网的抗扰动能力、降低了电网的大停电风险。最后,将本文模型应用于HN省实际电网进行仿真,分析了 HN省JX-ZZ区域电网的薄弱线路及薄弱节点集合,并针对典型薄弱线路及薄弱节点进行连锁故障仿真,分析了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对JZ-XX电网分区后,应用基于电网元胞自动机的电压分区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降低了区域电网停电风险,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郑庆春[5](2020)在《面向电网格局的电力系统全局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支柱性基础设施,其正常运行和合理发展是一个社会能够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使是在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仍将以电网作为不同能源网络的枢纽。与此同时,电网发展建设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决策失误切换发展路径的代价极其高昂,这就使得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的抉择亟需科学的方法予以指导,而科学地对电网格局进行评价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指出电能供需失配关系是决定电网格局的本质原因,以电网格局为研究对象,以电网格局全局本质特征为载体,旨在构建面向未来电网乃至综合能源网络格局的分析与决策理论体系。采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方法(诸如社团结构、特征长度、输电面密度等)来评价电网格局,并用以对中国、欧洲大陆电网以及公开的算例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本文所引入的指标和方法符合电力系统的本质特征,可以用来客观地评价电网格局。论文最后部分突破基于仿真和定性分析的常规方法,尝试用异速生长规律研究电网格局的新理论,力图把握电网格局演化的系统论本质,揭示隐藏在海量主体相互作用所呈现出的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简单规律,为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决策提供依据。

霍志桦[6](2020)在《基于碳排放的电缆选择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发展要求以及人民对于低碳社会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碳减排工作当中。由于电网企业是以燃烧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企业,是典型的碳排放大户,在碳减排工作中责无旁贷。作为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电网企业应当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挖企业内部碳减排潜力,加强与其他企业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国家碳交易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众所周知,电网企业具有庞大的碳减排潜力,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实现碳减排目标,无论是其在推广自身品牌价值、履行社会责任,还是在增加经济效益上都十分重要。目前电网企业已开始重视碳减排的措施与效果,国内外也有大量的文献在论述电网企业应通过何种措施实现碳减排的做法,但无论是电网企业自身的碳减排措施,还是专家学者们的研究项目以及论文文献,都主要集中在电网企业的发电环节中实现碳减排的措施,往往忽略了电能在电网的输送过程中相关的碳排放研究和碳减排措施。因此,本论文将深入研究电能在电网的输送过程,找出其碳排放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电网企业探寻在传输电能的过程中,实现碳减排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要想深入讨论电能的传输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电网企业是如何实现碳减排这一目标,首先就要从电能传输过程的核心——电缆开展讨论。众所周知,电网企业在发电端产生电能后,要通过各级高压电网降压,最终转化为家用电压传输到客户手中。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会有不同的工艺要求以及工况要求。在同一电压等级中,由于电缆的选购批次、工艺要求等诸多因素影响,会造成在同一电压等级中,有大量不同型号的电缆在共同工作。由于所选材料、导线的截面积、长度等因素差异影响,导致不同型号电缆之间有不同的电缆电阻率,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电缆将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情况和电能损失情况,这就造成了在同一电压等级下,不同型号电缆之间会存在不同的线损率,且差异性非常大。在同一电压等级下,有数十上百个型号电缆可供电网企业选择,但根据向电网企业采购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得知,目前电网企业在选购电缆时,在考虑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仅以电缆的购买价格作为电缆选择的必要条件去选购电缆,并未将电缆在运营期间所产生的碳排放成本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加入到电缆选择当中。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国内碳交易机制尚在探索完善阶段,电网企业这种粗放式的电缆选择方式从短期运营角度来看,并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从长期运营角度出发,电网企业这种电缆选择方式,不仅会增加电网企业日后的电网运营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电网企业的碳减排工作开展和实现碳减排这一最终目标。电缆作为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电能传输的重要载体,是电网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网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科学的电缆选择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降低传输电能过程中碳排放成本,最终实现碳减排的目标。综上所述,本论文以实现电网企业碳减排为目标,以减少电网企业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为研究方向,以电缆选购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电网企业选购电缆的方法,建立基于碳排放的电缆成本模型,并将收集到的数据——X地区所有110k V电缆的数据,加入到电缆成本模型中进行分析,找出X地区110k V电压等级下,不同型号电缆的碳排放规律。最终通过计算结果验证得出,将电缆的碳排放成本加入到电缆的选择因素当中,是符合电缆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当今社会要求。电网企业选购部门日后在选择电缆的时候,应加入电缆的碳排放成本的考虑,做出电缆选择的最优解,这不仅能降低电网企业在输电环节的运营成本,同时还能降低电网企业在电能输送过程中碳排放,最终实现电网企业碳减排的目标。

张博彦[7](2020)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视角下的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文中提出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由此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由于政治原因而停滞30多年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得以重启,并在电站建设和输电建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挑战,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推动用清洁绿色的生产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中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倡导实行“可再生能源+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的三位一体模式,即以电力网络为基础,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电网技术,形成多种能源高效利用和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能源互联共享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为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多年积累的电力合作实践经验,利用欧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布局地区的优势,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互联网建设合作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宏观层面看,对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观层面看,是加快欧亚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资源优势在更大程度上转化为经济优势,降低对传统能源依赖的有效途径;从微观层面看,是惠及企业和民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所处的亚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用电负荷中心,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国拥有强大的基建能力、成熟的电力技术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体思维,并有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枢纽。如上优势为推动中国与欧亚地区以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连接各用电负荷中心的互联电网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展望未来,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互联网合作将主要聚焦在电网的互联互通以及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朱介北,周小尧,曾平良,张小平,王成山[8](2020)在《英国交直流输电网规划方法及对中国电网规划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首先简要概述英国交直流输电网的发展现状,然后从交流和直流规划两方面阐述了其理念和方法。交流电网规划方面包括未来电力能源情景的选择和制定、电网模型的建立、未来电网需求分析、电网规划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等,直流输电系统规划方面包括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输电网潮流阻塞成本的影响、直流输电规划的参考成本以及直流输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等,并分别给出了实践案例。最后结合英国电网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其对中国电网规划的借鉴意义,以为中国未来电网规划工作提供对比和参考。

屈玉清[9](2019)在《基于Hurst指数理论的电网停电事故相关性及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外电力系统发生的多次连锁故障导致的大停电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停电事故给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电力安全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实际,研究电网停电事故的复杂动态特性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基于Hurst指数理论,根据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了电网停电事故的长程相关性,进一步揭示了电网停电事故的复杂动态特性与内在动力学机理。第一,分析了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绝对值序列和相对值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序列具有强的长程正相关性,并根据Hurst指数度量其相关性程度;随后分析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序列的长程相关性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正相关性越来越强、相关性程度越来越高的规律。第二,对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与分布特性分析,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时间间隔序列近似满足幂律分布、具有长程正相关性和统计自相似性,并给出了电网停电事故时间间隔分布特性的意义。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损失负荷及季节性趋势。第一,结合我国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序列的Hurst指数意义,在宏观层面上,预测出我国电网未来几年的大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绝对值有继续增大而损失负荷相对值有继续减小的趋势。第二,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趋势,夏季和春节的停电风险比冬季和秋季的大。最后,为有效评估电网的停电风险,提出了计及季节性趋势的电网停电事故的风险评估模型,可定量描述电网的停电风险;结合停电事故数据的相对值法,计算电网的停电风险,还可用于同一电网或不同电网在不同运行参数或不同规模下的停电风险的量化比较,其结果可为电网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张铮[10](2019)在《基于ARMA-GABP组合模型的电网大停电事故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和电网技术的提高,我国的电网已经进入了远距离、特高压的新阶段。但与此同时,电网的大规模互联使电力系统一旦发生连锁故障就有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使社会秩序和电网安全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电力系统的大停电事故风险对保障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统计我国停电事故数据,发现损失负荷序列存在整体呈现线性趋势且局部呈现非线性的历史发展规律,根据此数据特点推导出ARMA-GABP组合预测模型。用相对值法对损失负荷数据进行处理,消除电网规模的变化对停电事故规律产生的影响,并利用ARMA-GABP组合模型分别对我国每年最大的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和区域电网的大停电事故损失负荷进行预测,通过将预测结果和实际值以及其他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然后,由于中国电网的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序列具有强的长程相关性,电网当前状态的风险评估与停电事故的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的新鲜度函数,将数据赋予时间权重,以便体现数据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事故损失负荷以及对应的时间权重提出了大停电风险指标。最后,针对我国六大区域电网不同引发原因导致的大停电事故次数及损失负荷大小进行分类统计,并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区域电网的综合风险值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同时计算出每个引发原因对每个区域电网总风险水平的贡献值,从而为调度部门在电网事故防控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
        1.2.2 区域可再生能源影响机制研究
        1.2.3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优化研究
        1.2.4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能源资源流动与空间结构理论
        2.1.1 能源资源流动
        2.1.2 区域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2.1.3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2.2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2.1 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理论
        2.2.2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原理
        2.2.3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2.3 区域规划理论
        2.3.1 区域规划的属性与特点
        2.3.2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3.3 区域规划模拟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输电项目格局时空演进特征及空间建模
    3.1 中国输电项目发展历程
        3.1.1 区域电网项目建设发展历程
        3.1.2 特高压项目建设发展历程
    3.2 输电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3.2.1 输电项目电压等级及输电特点
        3.2.2 输电项目输送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
        3.2.3 我国跨区跨省输电布局情况
    3.3 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建模及特征
        3.3.1 电网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
        3.3.2 电网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时空演进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
    4.1 空间统计研究数据及方法
        4.1.1 研究数据
        4.1.2 研究方法
    4.2 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1 水力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2 风力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3 光伏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3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空间匹配特征
        4.3.1 发电量与消纳量空间匹配特征
        4.3.2 发电量占比与消纳量占比空间匹配特征
        4.3.3 消纳量与消纳量占比空间匹配特征
    4.4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演化格局分析
        4.4.1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特征检验
        4.4.2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异质性演化分析
        4.4.3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依赖性演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输电项目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驱动模型
    5.1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识别
        5.1.1 消纳环境因素
        5.1.2 基础设施因素
        5.1.3 电源结构因素
        5.1.4 政策环境因素
    5.2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驱动模型构建
        5.2.1 空间驱动模型设定
        5.2.2 数据处理与变量检验
    5.3 全国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3.1 全国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3.2 全国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4 地区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4.1 地区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4.2 地区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5 分阶段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5.1 阶段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5.2 阶段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6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总结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CLUE-S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演化模拟模型
    6.1 模拟模型构建方法
        6.1.1 模拟模型概念结构
        6.1.2 模拟模型步骤方法
    6.2 模拟模型参数设定
        6.2.1 消纳类型转移规则
        6.2.2 驱动因子回归分析
        6.2.3 发展情景目标设定
    6.3 模拟模型结果分析
        6.3.1 模拟消纳结果精度验证
        6.3.2 消纳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6.4 模拟模型结论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智能电网运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网发展运营管理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智能电网的评价研究
        1.2.3 电能交易(中长期、现货)市场机制
        1.2.4 跨省跨区输配电定价及监管机制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经济转型及智能电网运营管理相关理论
    2.1 经济转型发展相关理论
    2.2 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理论
        2.2.1 智能电网含义
        2.2.2 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理论
    2.3 智能电网管理相关理论
        2.3.1 电网评价相关理论
        2.3.2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法的电网优化
        2.3.3 基于凸优化的电网优化研究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绩效的组合评价研究
    3.1 智能电网发展评价模型选择
        3.1.1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过程
        3.1.2 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过程
        3.1.3 基于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3.2 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智能电网运营评价原则
        3.2.2 运营绩效评估指标选取
        3.2.2.1安全可靠指标
        3.2.2.2 信息互动指标
        3.2.2.3 高效智能指标
        3.2.2.4 绿色环保指标
        3.2.2.5 经济效益指标
    3.3 基于ANP-熵权-TOPSIS组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
        3.3.1 权重确定结果
        3.3.2 26家省级智能电网公司运营效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济转型对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的新需求研究
    4.1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分析
        4.1.1 分布式电源种类及发展特点
        4.1.2 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电源网络架构规划模型
        4.1.3 实证结果分析
    4.2 网格化对城市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4.2.1 配电网供电网格化发展态势
        4.2.2 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电网网格化发展规划研究
        4.2.3 智能电网城市配电网网格化优化算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绩效提升路径优化的方向
    5.1 基于企业内部资产管理效益分析的运营优化方向分析
        5.1.1 智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5.1.2 数据处理及说明
        5.1.3 智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结果
    5.2 满足用户交互性的智能电网企业运营提升方向
        5.2.1 影响用户行为关键要素及作用机理
        5.2.2 电动汽车用户行为关键要素
        5.2.3 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
        5.2.4 需求侧响应用户行为关键要素
        5.2.5 需求侧响应负荷模型
        5.2.6 算例分析
        5.2.7 需求侧响应对负荷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电网企业运营绩效水平优化
    6.1 通过精准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与精益化运维提升智能电网资产效益
        6.1.1 分布式电源网架优化提升电网运营水平
        6.1.2 基于网格化建设提升智能电网企业运营效果
    6.2 建设提升智能电网资产效率与投入产出效益
    6.3 运维提升智能电网资产效率与投入产出效益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作者简介

(3)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实时经济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功率预测
        1.2.2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1.2.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集中式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研究
    2.1 引言
        2.1.1 问题描述
        2.1.2 研究思路
    2.2 基于数据挖掘的光伏功率特性分析
        2.2.1 基于Spearman相关系数法的关键气象因素筛选
        2.2.2 基于Spearman相关系数法的光伏功率时间相关性分析
        2.2.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光伏功率空间关联性分析
    2.3 基于自适应LSTM网络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2.3.1 深度学习理论及RNN
        2.3.2 基于自适应LSTM网络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
    2.4 基于MNST-AN的光伏功率超短期精准预测模型
        2.4.1 注意力机制基本原理
        2.4.2 基于MNST-AN的光伏功率精准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2.5 案例分析
        2.5.1 基于自适应LSTM网络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验证
        2.5.2 基于MNST-AN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决策树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评估研究
    3.1 引言
        3.1.1 问题描述
        3.1.2 研究思路
    3.2 静态电压稳定学习模型的训练样本生成
    3.3 表征静态电压稳定的关键特征变量筛选
        3.3.1 基于参与因子分析的特征变量初选
        3.3.2 基于Relief-F-P算法的决策树属性集构建
    3.4 基于决策树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评估模型
        3.4.1 决策树理论
        3.4.2 基于C4.5 算法的决策树模型构建
    3.5 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随机森林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可靠评估研究
    4.1 引言
        4.1.1 问题描述
        4.1.2 研究思路
    4.2 集成学习
        4.2.1 集成学习理论
        4.2.2 随机森林
    4.3 多样性基决策树构建
        4.3.1 基于P-V曲线随机抽取的基决策树训练样本选取
        4.3.2 基于信息增益率的基决策树属性筛选
    4.4 基于随机森林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可靠评估模型
    4.5 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实时经济调度研究
    5.1 引言
        5.1.1 问题描述
        5.1.2 研究思路
    5.2 基于静态电压稳定约束及数据挖掘技术的训练样本集构建
        5.2.1 基于完美调度理论和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训练目标生成
        5.2.2 基于层次聚类技术的历史相似日筛选
        5.2.3 基于矩阵相关性分析技术的关键历史时刻筛选
        5.2.4 实时经济调度学习模型差异化训练样本集构建
    5.3 基于GRU的实时经济调度自适应学习模型
        5.3.1 基于GRU的自适应学习模型构建及超参数设置
        5.3.2 自适应学习模型运行模式
    5.4 案例分析
        5.4.1 IEEE-39 节点测试系统性能分析
        5.4.2 IEEE-118 节点测试系统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模型
    2.1 节点的电压特性
    2.2 电网元胞自动机的构成
    2.3 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仿真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电网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薄弱环节辨识及控制措施
    3.1 薄弱环节辨识指标
    3.2 薄弱环节辨识仿真
    3.3 基于电网薄弱元胞的切负荷控制策略及仿真
    3.4 电网电压分区控制策略及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HN实际电网算例分析
    4.1 HN电网的基本情况
    4.2 JZ-XX区域电网薄弱环节辨识及切负荷控制
    4.3 JZ-XX电网分区及电压控制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面向电网格局的电力系统全局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对电网格局及其演化进行评价的典型观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及相应理论研究工具
    2.1 电力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2.2 对电力系统进行宏观评价的理论工具
        2.2.1 社团结构
        2.2.2 特征长度
        2.2.3 复杂网络的异速生长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网评价的基本问题
    3.1 典型电网的源荷失配分析
        3.1.1 典型国外大电网的源荷失配分析
        3.1.2 我国电网的源荷失配分析
        3.1.3 我国电网的通道利用分析
    3.2 大电网的输电面密度
        3.2.1 输电面密度的定义
        3.2.2 中国东中部与欧洲大陆输电面密度的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大电网的社团结构
    4.1 典型大电网的社团结构:以ENTSO-E为例
    4.2 现状中国电网的社团结构分析
    4.3 未来中国电网的社团结构分析
        4.3.1 电力流优化假设
        4.3.2 源荷不平衡量的计算
        4.3.3 直流互联通道的处理
        4.3.4 电力流优化模型
        4.3.5 2035年电网社团结构分析
    4.4 大电网中电能传输的特征长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的异速生长规律
    5.1 电网规模异速生长理论应用的前提条件
    5.2 电网规模异速生长演化模型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碳排放的电缆选择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排放研究现状
        1.2.2 电力领域碳排放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研究方法
        1.3.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力类碳排放的计算方法研究
    2.1 碳排放的研究
    2.2 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研究与选定
        2.2.1 物料平衡法
        2.2.2 生命周期法
        2.2.3 碳排放系数法
        2.2.4 确定本文碳排放计算方法
    2.3 电力碳排放因子的研究与选定
        2.3.1 省级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
        2.3.2 通过碳足迹确定的电网碳排放因子
        2.3.3 区域电网基准线碳排放因子
        2.3.4 区域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
        2.3.5 确定选取的碳排放因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能传输过程中线损的计算方法研究
    3.1 线损的来源
    3.2 线损的计算
        3.2.1 基于等值电阻的线损计算
        3.2.2 基于等值电流的线损计算
        3.2.3 确定线损计算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线损电量的区域电网碳排放计算
    4.1 碳交易市场
        4.1.1 碳交易机制
        4.1.2 碳交易市场运作情况
        4.1.3 确定二氧化碳交易单价
    4.2 基于碳排放的电缆成本模型
        4.2.1 建立碳排放的电缆成本模型的意义
        4.2.2 建立碳排放的电缆成本模型
        4.2.3 X地区电缆成本模型的计算步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电缆样本选择
    5.2 基于碳排放的电缆成本模型的计算
        5.2.1 计算步骤
        5.2.2 负载率30%以下
        5.2.3 负载率30%~80%时
        5.2.4 负载率80%以上
    5.3 基于实际运营年限的电缆成本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负载率30%以下的各型号电缆线损率、有功电量、损耗电量数据表
附录2 :负载率30%~80%的各型号电缆线损率、有功电量、损耗电量数据表
附录3 :负载率80%以上的各型号电缆线损率、有功电量、损耗电量数据表

(7)全球能源互联网视角下的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基本分析框架与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现状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俄罗斯电力合作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地区电力合作
第二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亚地区电力合作新机遇
    第一节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
    第二节 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践探索
    第三节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与特点
第三章 中国-欧亚地区电力互联网建设展望
    第一节 中国-欧亚电力互联网相关设想
    第二节 中国-欧亚电力互联网建设未来重点合作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英国交直流输电网规划方法及对中国电网规划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英国电网发展现状
2 英国交流输电网规划方法
    2.1 电力情景设计与预测-FES
    2.2 电力系统规划建模和电网强化需求分析-ETYS
    2.3 电网规划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NOA
        2.3.1 电网规划的技术性分析
        2.3.2 电网规划的经济性分析
        2.3.3 电网规划方案评估结果
3 英国跨国直流输电规划
    3.1 跨国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输电网潮流阻塞分析
    3.2 直流输电系统的规划参考成本
    3.3 直流输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方法
4 对中国电网规划的借鉴意义
5 结语

(9)基于Hurst指数理论的电网停电事故相关性及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基于Hurst指数理论的电网停电事故长程相关性分析
    2.1 Hurst指数的计算方法
    2.2 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的长程相关性分析
    2.3 电网停电事故时间间隔的长程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电网停电事故的损失负荷及季节性趋势分析
    3.1 大停电事故损失负荷趋势分析及预测
    3.2 停电事故的季节性趋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计及季节性趋势的电网停电事故的风险评估
    4.1 电网停电事故仿真模型简介
    4.2 计及季节性趋势的停电事故仿真模型
    4.3 计及季节性趋势的电网停电事故的风险评估流程
    4.4 风险评估模型的仿真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ARMA-GABP组合模型的电网大停电事故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2.1 时间序列理论
    2.2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2.3 GABP神经网络模型
    2.4 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ARMA-GABP组合模型的电网大停电事故预测
    3.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3.2 两种停电事故数据分析方法的比较
    3.3 基于组合模型的电网每年停电损失负荷最大值预测
    3.4 基于组合模型的区域电网大停电损失负荷预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事故数据的电网大停电事故风险评估
    4.1 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概述
    4.2 大停电事故风险评估模型
    4.3 区域电网大停电风险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D]. 杨蕙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智能电网运营优化研究[D]. 王永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实时经济调度研究[D]. 孟祥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考虑节点电压特性的电网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应用研究[D]. 王佳霖.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面向电网格局的电力系统全局特征分析[D]. 郑庆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碳排放的电缆选择模型研究[D]. 霍志桦.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全球能源互联网视角下的中国与欧亚地区电力合作[D]. 张博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8]英国交直流输电网规划方法及对中国电网规划的启示[J]. 朱介北,周小尧,曾平良,张小平,王成山.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01)
  • [9]基于Hurst指数理论的电网停电事故相关性及风险评估研究[D]. 屈玉清.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基于ARMA-GABP组合模型的电网大停电事故风险评估[D]. 张铮.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中国电网的发展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