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财政补贴与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政策研究会纪要

粮食财政补贴与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政策研究会纪要

一、粮食财政补贴和农发行信贷政策调研座谈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农发行大客户部、粮棉油部、风险管理部、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王富君[1](2021)在《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管控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做好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防控工作,既是农发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爆发更是加剧了大变局之"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着增多。外部复杂的环境以及内部深刻的变革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为有效防控风险,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提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战略决策,

华清君[2](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游怡[3](2020)在《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建设我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农业农村振兴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农”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适度规模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农村信贷的支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仍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阶段,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为基础,经济实力欠缺,加上农村抵押、质押的不足和农业风险较大等原因,大多农村信贷市场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农业领域。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政银担”合作,将资源配置中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信用优势,为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是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态下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放大财政金融支农效应、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概括梳理了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情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获取有关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相关资料与数据。以湖北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样本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风险来源、发展现状和问题、业务流程、担保体系建设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风险来源的分析,指出建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的必要性;其次,对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对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相关主体和农业担保业务运营流程进行分析,并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阐述其运行机制和可持续性机制,对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出有效建议。

陈思菁[4](2019)在《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临近,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如农产品供给的提质、精准扶贫、农民收入渠道拓宽、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现阶段这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问题更多的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领域,因此,政策性金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尤其是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从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并结合河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进一步阐释。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正向作用,即便是面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依然适合。其次,通过实证分析了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对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在支持粮食收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脱贫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着,并形成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做法和特色,河南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河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河南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河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业务覆盖范围不够、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够、信贷风险加大、信贷业务人员信贷投放趋于保守的现象。最后,针对河南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拓展农发行业务经营范围、加强产品创新、完善配套政策、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及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

杨乔溪[5](2019)在《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看,国际政局动荡多变,全球经济缓慢恢复增长动力,“逆全球化”浪潮涌动,汇率波动明显,国际贸易走势不确定性增多。在对外经济环境影响下,中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进一步市场化,正在推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贸易前景更加广阔。银行国际业务以它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逐渐成为银行激烈争夺的业务领域。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对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农发行甘肃分行如何根据政策性银行自身实际,结合发展战略目标,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通过制定国际业务营销策略,来加快扩张国际业务市场规模的发展步伐,提高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研究中,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汇总,根据国际业务发展及营销现状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内外部营销环境,运用SWOT模型总结出国际业务营销的优劣势和挑战机遇;最后运用STP营销定位确定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服务手段,同时制定出基于4P营销理论,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定价策略、完善渠道体系建设、制定多样化促销活动的营销策略,并辅以配套保障措施。本文以农发行甘肃分行为研究对象,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国际业务营销策略方案,以期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破内外部业务发展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刘健宇[6](2019)在《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效果研究 ——以湖北黄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得到提高,粮食加工行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粮食加工行业属于中游产业,连接粮食仓储与运输行业,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起着关重要的作用。为使粮食加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国家推出各种金融扶持政策,以便推动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本文以湖北省黄冈市粮食加工企业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在黄冈实地调研了解粮食加工企业情况,简述黄冈粮食加工业现状与政策落实情况,探讨金融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原因,以便更好地促进对粮食加工业的金融扶持,为我国粮食加工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相关建议。目前我国粮食加工产业稳步提高,但金融扶持粮食加工业预期效果不明显,扶持政策仍没有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粮食加工业具有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季节性较强,风险较大等特点,粮食加工企业借贷形式单一,融资渠道少,融资数额低。金融扶持政策要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需要企业自身、金融机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沟通,促进相互合作,避免互相推卸问题,才能提高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效率,笔者以黄冈10家粮食加工企业为样本探究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分析扶持效果,通过政府角度,银行角度与企业自身角度三方面来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扶持粮食加工业的效率。

赵玉石[7](2019)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农”问题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发展难题,表明在新的资源环境下农村原有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适应性问题,需要探求破解发展困境、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这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建构力量,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主导农村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离不开农村内生力量,由熟悉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感的农民来担任农村发展、建设的主体,才能将农村建设成为农民想要的样貌。然而自人民公社解体后,以家户为经营基本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进一步“原子化”(1),特别是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农村呈现出较大的动态变化性,农村内生力量的聚合愈发困难。“将农民组织起来”成为增强农村内生力量、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作为全新的组织载体,新型农村合作社是分散经营的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运用组织化手段降低风险的理性选择,相比于传统合作社具有自发性、民主性、服务性、独立性等特点,不仅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利益的责任,而且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农村民主化水平方面被寄予厚望,已经被列为国家着力培养的重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之一。但由于我国农民善分不善合的特性和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国家权力强势整合农村产生的权力惯性,新型农村合作社在产生和发展初期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制度嵌入的结果,因此,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之间必然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规划者、服务者、协调者、规范者的角色,但基于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绩考核、利益权衡、人情关系等因素,政府行为却往往有着更加复杂的展现,有时甚至背离了公共角色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合作社经典理论和政府行为基本理论为理论依托,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与政府行为间的深刻关联为逻辑基点,运用文献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新型农村合作社生长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模式、行为机制,并着重对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做了现实考量,提出“以法治为根基,以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优化路径,力图客观还原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行为全貌,寻找政府作用于合作社的适当行为着力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明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设计、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共分六章。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了合作社理论和政府行为理论,明晰了本文的核心概念,为后续研究确立了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第二章重点剖析了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内在生长机理及对政府行为的类型化需求,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概念、性质、特点、社会基础等生长机理,对合作社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合作社的政府行为需求进行了类型化分析。第三章主要分析和提炼出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与行为机制。在回溯建国后政府行为对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变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合作社发展实际,提炼出政府行为对新型农村合作社的不同作用模式,以及包括动机、方式、内容、绩效在内的政府行为机制。第四章基于对政府行为的现实考量和个案分析,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互动的非均衡现状,并揭示政府在新型合作社发展中的行为困境。第五章比较分析了国外农村合作社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总结各国政府基于不同国情下的行为差异和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第六章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优化的路径,必须理清政府行为的“度”,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划清政府行为边界,并将政府行为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变,以增效为目标取向,通过搭建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的互动平台,统合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各种行为,凝结成契合合作社需求的政府行为合力。第三部分为结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得出相关结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新型农村合作社根据生发模式、资源与运营环境的差异可以分为企业带动型、大户带动型、村治组织带动型和政府带动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对政府行为既有着共性需求,又存在个性差异需求。第二,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基于不同的作用程度和实施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国家主义模式、放任主义模式和混合模式,不同模式各有其形成机制,是一定条件、环境下的产物,需要依据不同地域环境、农村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评判政府行为模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第三,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是一个涵盖动机、方式、内容、绩效的有机系统。在行为动机上,行政环境的差异会使不同层级的政府在行为的内外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为动机的层级分化;在行为方式上,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行为存在正向和反向两种方式,即“政府规制”行为和“政府俘获”行为;在行为内容上,政府行为涵盖制度建构、服务供给、监管规范等多方面、各环节;在行为绩效上,政府行为绩效由行为因素、能力因素、环境因素三个变量构成的函数关系所决定,必须依靠三个因素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整体提升。第四,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非均衡的博弈地位使政府时常出现越位、错位、缺位行为,越位行为挤压了合作社发展的空间,造成合作社独立性的丧失;错位行为使合作社混淆了发展内源动力和外部助力的边界,增加了合作社内外整合的难度;缺位行为造成了政府对农村合作社治理出现“真空”,导致合作社发展乏力。第五,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面临“上热下冷”、条块管理、制度不足、村庄空壳化等带来的行为困境,一些基层政府还缺乏为新型农村合作社提供扶持和帮助的权能和资源,这些现实困境成为政府作用发挥的掣肘,影响了政府在合作社发展中的行为能力。第六,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优化的路径要“以法治为根基,以需求为导向”,一是在法治政府建设这一宏观语境之下规范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明确其行为依据、原则,梳理“行为清单”,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二是实现政府行为和职能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拓宽农村合作社需求表达渠道,并通过制度设计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增进政府行为与合作社需求融合的可能性;三是凝合政府行为与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取向,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理念下建构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互动平台,将互动、服务意识输送至政府的行为理念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为优化。

张凯[8](2019)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脱贫攻坚已经成为了关系国家民生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农发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随即成立扶贫业务处,制定《政策性金融扶贫五年规划行动方案》,根据自治区“十三五”扶贫规划、农发行金融扶贫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重点支持自治区各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旗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本文首先阐明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出发点和思路,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说明政策性金融扶贫的理论依据,阐述金融与扶贫的关系。其次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发展进程、业务特点和经营现状,分析农发行内蒙古分行作为国家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脱贫攻坚的职能及业务重点,以及农发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现有能力分析和业务发展战略定位。重点是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支持脱贫攻坚的SWOT分析:对农发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业务的地区特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找到对比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对农发行扶贫信贷业务经营战略进行增长型战略的定位选择。通过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农发行内蒙古分行作为内蒙古地区支持政策性金融扶贫的重要金融机构,战略地位重要,在开展扶贫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要坚持增长型经营战略。通过聚焦增长型战略,一是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聚焦国家脱贫攻坚方针、自治区政策有利环境,发挥政策性银行补短板作用;二是结合扶贫信贷资金需求,为贫困地区弱势领域提供资金需求;三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从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等贫困地区亟待发展的民生领域,促进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价值。

颜琳[9](2018)在《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在带动海岛经济发展、推进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连接分散在各处的滨海旅游景区和热带旅游景区,加快海南的旅游产业与周边农、林、渔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以点带面,从线到面”,是逐步形成海南全域旅游新态势的坚实基础。受自身财务状况、担保资源等因素影响,海南的乡村旅游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然而,海南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乡村旅游建设信贷业务在产品、服务水平和质量上,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融资需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服务海南省建设全域旅游、深入推进乡村旅游脱贫方面,弥补了商业性金融机构“惜贷”、“拒贷”和国家财政补贴不足的短板。从2009年至今,农发行海南省分行推出了精准设计、利率优惠、规模充足的信贷产品、不同的信贷运作模式,向海南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了涵盖企业从设立、成长到稳步阶段的信贷服务,同时注重提升社会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论文结合了成功支持某乡村旅游企业A公司经营发展的案例和特点,展示了银企合作多年的成效,深入挖掘了农发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要从政府完善扶持措施、农业政策性银行改进信贷支持手段、乡村旅游企业提升自身融资能力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解决发展难题,并提出了促进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发展的保障机制。

张雅昕[10](2017)在《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文中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广东省GDP连续28年位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作为广东省典型贫困地区,清远市如何依靠金融扶贫的主要力量——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亟待探讨和研究。文章首先对贫困和农业政策性金融等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结合清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农村贫困状况,分析了清远市农村面临贫困覆盖面广,贫困人口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带动不强、保障水平偏低、扶贫工作机制欠缺、扶贫成果难巩固的现状,回顾清远市扶贫“双到”模式的现状、所取得的成效,指出“双到”扶贫的本质就是“精准扶贫”。在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和清远市分行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提炼出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面临介入扶贫方式单一、信贷扶贫资金承接平台缺失等典型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政府战略协作、不断创新政策性金融扶贫模式等办法,以此推进清远市以及广东省扶贫大格局的构建,加快脱贫的步伐。

二、粮食财政补贴和农发行信贷政策调研座谈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粮食财政补贴和农发行信贷政策调研座谈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管控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调控类贷款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一)一般性特点
    (二)特殊性分析
二、农发行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现状
三、农发行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原因分析
    (一)政策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
    (三)信贷管理和操作风险
        1.政策执行中的道德风险。
        2.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3.操作实施中的道德风险。
四、农发行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好寓监管于服务的特殊银企关系
    (三)以保障储备物资安全为核心开展库存监管
    (四)多措并举增强全员风险防控意识
    (五)突出抓好信贷关键环节风险管理
    (六)建立健全风险及内控合规管理体系
    (七)持续深化考核问责等多重机制建设

(2)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3)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2.3 政策性信贷担保理论
第3章 农业信贷担保业务风险分析
    3.1 农业信贷担保业务主要风险来源分析
        3.1.1 来自农业本身的风险
        3.1.2 来自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
        3.1.3 来自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的风险
    3.2 农业信贷担保的风险分担机制
        3.2.1 信用担保
        3.2.2 附加反担保条件的农业信贷担保
第4章 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构建
    4.1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相关主体分析
        4.1.1 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
        4.1.2 地方政府
        4.1.3 金融机构
        4.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2 湖北省农业担保体系运营流程
        4.2.1 贷前风险控制过程
        4.2.2 涉农贷款过程
        4.2.3 贷后风险控制过程
    4.3 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运营的可持续机制
        4.3.1 政策性保障机制
        4.3.2 “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4.3.3 盈利机制
第5章 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的基本分析
    5.1 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发展现状
        5.1.1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情况
        5.1.2 担保业务情况
        5.1.3 担保产品设计情况
    5.2 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业务宣传力度不足
        5.2.2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5.2.3 业务队伍的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5.2.4 担保业务额度和期限不能满足需求
        5.2.5 非政策性业务营销不足
        5.2.6 农业保险错配
第6章 政策建议与未来发展方向与改进
    6.1 政策建议
        6.1.1 加大业务宣传力度
        6.1.2 将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6.1.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1.4 推进融资服务创新
        6.1.5 加大非政策性业务营销
        6.1.6 加大保险支持力度
    6.2 未来发展方向与改进
        6.2.1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贷
        6.2.2 创新“政银担+保险”运营模式
        6.2.3 开发多元化的专项担保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4)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创新之处和不足
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础理论
    2.1 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理论
        2.1.1 市场失灵理论
        2.1.2 公共物品理论
        2.1.3 农业经济学的农业弱质论
        2.1.4 国家干预理论
    2.2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2.2.1 弥补农村金融的市场失灵
        2.2.2 完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
        2.2.3 逆向选择与择机而退
    2.3 农业政策性金融促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发展的理论分析
        2.3.1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2.3.2 有效保障农民收入的增加
        2.3.3 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2.3.4 助力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
3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3.1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基本情况
        3.1.1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的网络布局
        3.1.2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涉农服务领域
        3.1.3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涉农贷款产品
    3.2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涉农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3.2.1 涉农贷款规模发展情况
        3.2.2 涉农业务结构情况
    3.3 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方面
        3.3.1 保障粮食企业的资金供应
        3.3.2 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3.3 多模式支持精准脱贫攻坚战
        3.3.4 以绿色信贷为重点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3.4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做法和启示——基于个案的分析
        3.4.1 为粮食收购企业融资增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3.4.2 以棚户区项目改造为契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4.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战
        3.4.4 结合地方生态环境建设,将绿色金融与其他领域相融合
4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业务领域有缺位
    4.2 金融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不配套
    4.3 金融产品创新不够,支农项目拓展有难度
    4.4 资产质量下降,风险规避与管理难度大
    4.5 信贷人员在开展信贷业务方面趋于保守
    4.6 涉农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优
5 河南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农村经济支持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业务范围,调整发展思路
    5.2 健全制度保障,完善配套政策
    5.3 加强产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5.4 加强风控管理,化解不良资产
    5.5 优化金融生态,健全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5)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工具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银行国际业务概述
        2.1.1 银行国际业务的定义
        2.1.2 国际业务产品
    2.2 营销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2.1 市场营销理论
        2.2.2 4Ps营销策略
        2.2.3 STP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第三章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3.1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概况
        3.1.1 农发行甘肃分行简介
        3.1.2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概况
    3.2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现状
        3.2.1 国际业务产品及定价
        3.2.2 国际业务客户群
        3.2.3 国际业务人员队伍
        3.2.4 国际业务营销渠道
    3.3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模式单一
        3.3.2 定价优惠门槛较高
        3.3.3 营销渠道不畅通
        3.3.4 营销手段落后
        3.3.5 营销服务意识淡薄
        3.3.6 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第四章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4.2.1 买方的议价能力
        4.2.2 供方的议价能力
        4.2.3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4.2.4 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能力
        4.2.5 替代品的威胁
    4.3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的内部环境分析
        4.3.1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4.3.2 企业能力
        4.3.3 人力资源建设
        4.3.4 企业文化
    4.4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SWOT分析
        4.4.1 内部优势
        4.4.2 内部劣势
        4.4.3 外部机遇
        4.4.4 外部威胁
        4.4.5 构建SWOT分析模型
第五章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5.1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市场定位-STP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
        5.1.3 市场定位
    5.2 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制定-4P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六章 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6.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6.1.1 建立人才储备库
        6.1.2 强化人员培训
    6.2 资源配置保障措施
        6.2.1 争取信贷资源向国际业务倾斜
        6.2.2 建立国际业务考核激励机制
    6.3 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6.3.1 加强汇率风险、国别风险、洗钱风险防控
        6.3.2 严格监管政策执行,防控政策风险和洗钱风险
        6.3.3 加强人员操作风险的防控
    6.4 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6.4.1 加快国际业务信息化建设
        6.4.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效果研究 ——以湖北黄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 研究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与金融扶持政策
    2.1 相关概念分析
        2.1.1 粮食加工业的定义
        2.1.2 金融扶持的含义
    2.2 我国粮食加工业现行金融扶持政策
        2.2.1 间接金融扶持政策主要内容
        2.2.2 直接金融扶持政策内容
3 黄冈市粮食加工业发展现状
    3.1 粮食加工业发展稳步提高,龙头企业偏少
    3.2 工业集群发展日益明显但规模较弱
    3.3 粮食加工业产业单一,科技投入资金少
    3.4 品牌效应日益增强但缺乏知名品牌
4 黄冈市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效果分析
    4.1 黄冈市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4.1.1 调查与样本量
        4.1.2 信贷资金政策有效落实,但仍有提升空间
        4.1.3 企业担保落实情况较好
        4.1.4 农发行信贷资金投入不够
        4.1.5 多元化金融业务政策落实不佳
    4.2 黄冈市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效果
        4.2.1 信贷资金效果
        4.2.2 企业金融扶持满意度
        4.2.3 结论
    4.3 黄冈粮食加工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
        4.3.1 政府对金融扶持政策重视度不够
        4.3.2 金融机构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性不高
        4.3.3 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强
    4.4 小结
5 进一步提高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效果的建议
    5.1 量化政策考核奖励机制
        5.1.1 考核要素定量化
        5.1.2 完善奖励机制
    5.2 加强金融扶持政策宣传力度
    5.3 提高农发行政策性银行职能
        5.3.1 加强政策性金融产品创新
        5.3.2 提高与粮食加工企业紧密度
    5.4 加强商业银行、政府、企业三方的紧密度
    5.5 提高粮食加工企业自身建设
        5.5.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5.2 引进科研人才,提高产品竞争力
    5.6 完善担保信用体系
        5.6.1 健全粮食加工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
        5.6.2 健全以奖代补机制
        5.6.3 研究制定担保机构业务考核的具体办法
    5.7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5.7.1 开展员工专业素质培训
        5.7.2 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5.8 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5.8.1 建立上市融资咨询平台
        5.8.2 积极发展企业票据融资业务
        5.8.3 出台粮食加工企业上市相关配套政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粮食加工企业金融扶持调查表

(7)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述评
        (二)国内研究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的相关理论
    一、关于合作社的经典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合作社理论
        (三)博弈论对合作社理论的创新发展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社理论
    二、政府行为的基本理论
        (一)政府行为的内涵
        (二)近代政府行为理论
        (三)现代政府行为理论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社生长的内在机理及对政府行为的类型化需求
    一、新型农村合作社生长的内在机理
        (一)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概念
        (二)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性质和特点
        (三)新型农村合作社生长的社会基础
        (四)影响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二、新型农村合作社对政府行为需求的类型化分析
        (一)新型农村合作社的类型
        (二)不同类型新型农村合作社对政府行为需求的差异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与行为机制
    一、建国后政府行为对农村合作组织的作用变迁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由自发到行政主导的农村合作社
        (二)人民公社化时期:国家对农村合作社的全面控制
        (三)改革开放后:主体意识觉醒下的农村合作社
        (四)新农村建设时期:市场导向型农村合作社的萌芽
    二、政府行为对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作用模式
        (一)国家主义模式及其形成机制
        (二)放任主义模式及其形成机制
        (三)混合模式及其形成机制
    三、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机制
        (一)行为动机
        (二)行为方式
        (三)行为内容
        (四)行为绩效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现实考量
    一、政府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尝试与努力
        (一)以政策法规引导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
        (二)以资源输出帮扶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
        (三)以监督管理规范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
        (四)以宣传教育助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
    二、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互动的非均衡现状
        (一)新型农村合作社与政府博弈地位的失衡
        (二)越位行为导致新型农村合作社丧失独立性
        (三)错位行为影响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有序运作
        (四)缺位行为致使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乏力
    三、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困境
        (一)“上热下冷”夹缝中的尴尬
        (二)条块分割体制下的权力虚化
        (三)制度供给不足引起的行为失范
        (四)农村社会流动增加与村庄空壳化
    四、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J省CL乡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个案简介
        (二)J省 CL乡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个案分析
第五章 国外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农村合作社与政府行为互动的基本经验
        (一)美国经验
        (二)日本经验
        (三)以色列经验
    二、各国农村合作社发展与政府行为互动关系的差异
        (一)美国——松散外源型关系
        (二)日本——致密主导型关系
        (三)以色列——混合交互型关系
    三、各国农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主要启示
        (一)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政府行为须兼顾共性与个性
        (二)市场机制是主要动因,政府行为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三)社员需求是价值归宿,政府行为须尊重“人”的意愿
第六章 以法治为根基,以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优化路径
    一、以法治规范行为,限定政府行为的“度”
        (一)法治政府建设语境中政府行为的规范与梳理
        (二)实践回应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审视与完善
    二、以需求引导扶持,建构需求导向的政府行为模式
        (一)“发声”与“倾听”——构建合作社需求表达的有效机制
        (二)“约束”与“激励”——促进双重角色下政府行为的优化融合
        (三)“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推动基于需求导向的政府职能转变
    三、以扶持增强绩效,统合政府行为与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一)政府行为与新型农村合作社互动基础的变化
        (二)政府行为与新型农村合作社互动机制的目标取向
        (三)政府行为与新型农村合作社互动平台的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研样本B市典型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总
    附录二: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村合作社的政策内容
    附录三:“十五”以来国家出台有关农村合作社的政策文件
    附录四:地方政府出台有关农村合作社的法规及指导性文件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战略管理与战略分析
        1.3.2 贫困陷阱理论
        1.3.3 脱贫攻坚工程
第二章 中国扶贫工作开展和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成立背景
    2.1 中国扶贫工作的历史背景
    2.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发展历程
        2.2.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成立背景
        2.2.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发展阶段
第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发展路径
    3.1 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现状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政策性金融扶贫发展
        3.2.1 内蒙古分行政策性金融扶贫发展原因
        3.2.2 内蒙古分行政策性金融扶贫职能
        3.2.3 政策性金融扶贫信贷业务主要类型
        3.2.4 扶贫信贷业务主要模式
    3.3 内蒙分行扶贫信贷业务外部环境PEST分析
第四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现有能力分析
    4.1 农发行内蒙古分行扶贫贷款总体情况
    4.2 扶贫信贷资金结构
    4.3 全区各盟市扶贫贷款情况
    4.4 扶贫信贷资金质量
第五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经营战略定位
    5.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SWOT分析
        5.1.1 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发展优势
        5.1.2 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发展劣势
        5.1.3 扶贫信贷业务发展的机遇
        5.1.4 扶贫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威胁
    5.2 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的战略定位
    5.3 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聚焦增长型战略的内涵
        5.3.1 依托国家政策优势,集中深入发展政策性业务
        5.3.2 聚焦重点领域、区域的信贷资金需求,精准对接
        5.3.3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影响力
第六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经营发展措施
    6.1 坚持扶贫工作与国家政策精准对接
    6.2 强化扶贫信贷资源倾斜,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
    6.3 积极配合政府开展惠民工程,提高扶贫工作社会效益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定义
        2.1.2 政策性金融的相关理论
        2.1.3 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3 海南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3.1 海南乡村游旅游业发展概况
    3.2 海南金融机构开展乡村旅游建设信贷业务情况
        3.2.1 商业银行
        3.2.2 政策性银行
        3.2.3 政策性基金投资
        3.2.4 省级创新融资平台
        3.2.5 小额贷款公司
    3.3 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客户特点
        3.3.1 易受自然风险影响偿债能力
        3.3.2 缺乏各类担保资源
        3.3.3 缺乏财务及策略规划人才
        3.3.4 企业融资成本高企
        3.3.5 企业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缺乏认识
4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4.1 农发行简介
    4.2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发展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政策支撑
        4.2.1 中央相关政策
        4.2.2 海南省政府相关政策
        4.2.3 农发行相关政策
    4.3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发展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不同阶段
        4.3.1 业务起步期(2009-2010年)
        4.3.2 稳步发展期(2011-2013年)
        4.3.3 突破创新期(2014年至今)
    4.4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产品
        4.4.1 贷款产品
        4.4.2 农发重点建设基金产品
    4.5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运作模式
        4.5.1 自营企业模式
        4.5.2 政府授权公司自营模式
        4.5.3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4.5.4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4.6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发展特点
        4.6.1 乡村旅游类贷款额增幅较大
        4.6.2 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投资增速较快
        4.6.3 信贷业务期限趋向于中长期
        4.6.4 注重保持风险可控的担保结构
    4.7 案例:农发行与海南乡村旅游企业A公司的信贷合作情况
        4.7.1 A公司及其经营景区概况
        4.7.2 农发行与A公司的信贷合作情况
        4.7.3 农发行与A公司信贷合作的特点
5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发展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5.1 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开展成效
        5.1.1 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5.1.2 保障了企业融资规模
        5.1.3 充实了企业项目资本金
        5.1.4 建立了农发行特色的银企合作关系
        5.1.5 推动企业创新担保方式
        5.1.6 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5.2 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存在问题
        5.2.1 农发行运营网点不足
        5.2.2 农发行宣传力度较弱
        5.2.3 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占比较低
        5.2.4 乡村旅游业务地域发展不均衡
        5.2.5 存量信贷产品存在局限性
        5.2.6 信贷产品创新不足
        5.2.7 缺乏专项贷款绿色通道
        5.2.8 未建立内部专项数据库
        5.2.9 基层信贷人员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5.2.10 抵质押物质量不佳
6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优化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对策
    6.1 政府部门完善扶持措施
        6.1.1 提供乡村旅游专项财政补贴
        6.1.2 建立政策性担保体系
        6.1.3 强化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引导职能
        6.1.4 建立乡村旅游企业专项数据库
        6.1.5 统筹建立专项征信系统
    6.2 农发行改进信贷支持手段
        6.2.1 完善银企沟通交流机制
        6.2.2 建立信贷专员驻点机制
        6.2.3 搭建各类政银企合作平台
        6.2.4 改进并创新融资及担保模式
        6.2.5 打造专业服务团队
    6.3 企业提升自身融资能力
        6.3.1 重视农业政策性融资渠道
        6.3.2 提升财务和融资管理水平
        6.3.3 注重储备多元化的担保物
    6.4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改进乡村旅游信贷业务的保障机制
        6.4.1 服务三农的信贷扶持政策
        6.4.2 标准化的信贷操作流程
        6.4.3 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10)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与不足
2 调研相关理论基础
    2.1 贫困
        2.1.1 贫困的内涵
        2.1.2 贫困的类型
        2.1.3 贫困的衡量标准与测度
    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
        2.2.1 政策性金融理论
        2.2.2 农业政策性金融
        2.2.3 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效益分析
3 清远市扶贫开发的概览与回顾
    3.1 清远市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3.2 清远市农村贫困的基本状况
    3.3 清远市“双到”扶贫开发回顾
        3.3.1 “双到”扶贫开发实施背景
        3.3.2 “双到”扶贫开发具体措施
        3.3.3 “双到”扶贫的本质就是“精准扶贫”
        3.3.4 清远“双到”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
4 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效果及存在问题
    4.1 农发行清远市分行“精准扶贫”工作介绍
        4.1.1 农发行清远市分行已开展扶贫工作介绍
        4.1.2 农发行清远市分行下一步开展扶贫工作规划
    4.2 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4.2.1 农发行介入扶贫模式相对单一,业务范围过于狭隘
        4.2.2 信贷扶贫资金承接平台缺失
        4.2.3 内部因素制约农发行业务开展
        4.2.4 产业扶贫项目缺乏长效机制
        4.2.5 未能发挥杠杆乘数的带动效应
        4.2.6 风险补偿机制缺失,配套政策不完善
        4.2.7 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涉及机构多,难协调,成本高
        4.2.8 贫困主体的脱贫意识不强
        4.2.9 扶贫目标瞄准度问题
5 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与清远市政府的合作,创新政策性金融扶贫模式
    5.2 积极建立扶贫资金承接平台
    5.3 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入开展机构改革,提高效率
    5.4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开发实效
    5.5 发挥农发行的乘数带动作用
    5.6 完善农发行扶贫风险管控措施
    5.7 充分考虑清远市贫困区域性差异性,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5.8 提高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贫困人口思想引导工作
    5.9 提高金融扶贫瞄准精度,提升扶贫深度和广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粮食财政补贴和农发行信贷政策调研座谈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调控类贷款风险管控建议[J]. 农发行大客户部、粮棉油部、风险管理部、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王富君.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1(08)
  • [2]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3]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启示研究[D]. 游怡.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河南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陈思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5)
  • [5]农发行甘肃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杨乔溪. 兰州大学, 2019(02)
  • [6]粮食加工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效果研究 ——以湖北黄冈为例[D]. 刘健宇.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7]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赵玉石.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信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D]. 张凯.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9]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乡村旅游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 颜琳. 海南大学, 2018(01)
  • [10]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清远“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 张雅昕. 广东财经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粮食财政补贴与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政策研究会纪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