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组合式冰箱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

小型组合式冰箱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

一、小型装配式冷库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皓月[1](2021)在《2~8℃疫苗冷库热性能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董浩[2](2021)在《蒸发面积对重力再循环间接冷却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力供液间接冷却系统可以将重力供液与间接冷却系统的优点相结合,从而提高蒸发器蒸发温度,减少制冷剂充注量,实现制冷系统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目前针对重力供液间接冷却制冷系统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重点研究在不同库温下,蒸发器面积对整个重力供液间接冷却系统性能的研究。实验准备阶段,首先通过压缩冷凝机组的在实验工况下的制冷量来大致估计蒸发器的制冷量,并根据此制冷量进行蒸发器结构的设计和冷风机的选定;之后根据蒸发器和冷风机结构进行两者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实验工况下的模拟仿真。在蒸发器结构已经确定后,建立重力供液蒸发器的阻力平衡数学模型,来确定实验工况下的合适供液高度。实验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主要研究库温为-8℃~2℃时,蒸发器面积变化对整个重力供液间接冷却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系统制冷量、耗功、COP、换热系数、传热温差等方面的影响。重力供液蒸发器最终采用蛇形管浸入式蒸发器,由19根规格一样的铜管并联而成,通过改变蒸发器管数来改变蒸发器面积。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库温不变,制冷量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减小,减小幅度先增大后减小。当蒸发管管数目由19根减少至13根,每次减少2根,不同库温对应制冷量平均每次减少118 W、262 W、110W。蒸发面积不变,制冷量随库温升高而增大,且库温对蒸发器制冷量的影响要高于蒸发面积对制冷量的影响,当库温由-8℃上升至2℃,不同蒸发面积制冷量平均增加1242W;当蒸发管由19根减少至9根时,不同库温制冷量平均减少708W。(2)库温不变,COP、压缩机耗功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减小;蒸发面积不变,COP、压缩机耗功随库温升高而升高。COP与制冷量随蒸发面积和库温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3)库温不变,蒸发器传热系数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增大,且库温较低时蒸发器传热系数增加幅度较小。当蒸发管由19根减少为9根,库温为-8℃时蒸发器传热系数增加40.9W/(m2·k),而库温为2℃时蒸发器换热系数增加了121.5W/(m2·k)。(4)蒸发面积不变,冷风机传热系数随库温升高而升高;库温不变,冷风机传热系数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减小。库温变化对冷风机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要大于蒸发面积对冷风机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当蒸发管数目为19根时,库内温度由-8℃升高至2℃,冷风机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上升3.1W/(m2·k),而蒸发管数目由19根减少至9根时,冷风机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下降0.75W/(m2·k)。(5)相同库温下,蒸发器传热温差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增加,范围是10.58℃~13.36℃;冷风机热温差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减小,增加范围是3.7℃~7.0℃。蒸发面积不变时,不同库温下蒸发器传热温差随着库温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在库温为-8℃到0℃时,蒸发器传热温差随着库温增加而减小,当库温由0℃升至2℃时,蒸发器传热温差随库温增大而增大。(6)库温不变,循环倍率随蒸发面积减小而增加;蒸发面积不变,循环倍率随库温升高而减小。库温对循环倍率影响要大,当库温由-8℃增加至2℃,不同蒸发面积平均循环倍率减少0.55,当蒸发管数目由19根减少为9根时,不同库温平均循环倍率增加0.17。(7)蒸发器传热系数模型计算与实际误差范围为13.5%~22%;冷风机传热模型计算与实际误差范围为6.9%~10.26%,因此可以用计算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乔静[3](2019)在《苹果冷藏间动态冷负荷特性及库内温度预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冷库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冷库全年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方式的不科学导致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冷库制冷系统能耗是冷库企业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系统制冷能耗,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冷库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冷负荷是研究能耗的基础,温度是影响果蔬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冷藏间全年动态冷负荷及库内温度变化规律,对降低冷库系统能耗、提高果蔬贮藏品质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选取西安某230t苹果冷藏间为研究对象,建立冷间动态冷负荷模型及库内温度预测模型,对全年动态冷负荷及库内温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冷藏库实际运行情况,建立了冷间全年动态冷负荷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冷负荷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冷藏间在全年运行中,货物冷负荷为主要冷负荷,在进货阶段,进货温度为15℃,每日进货量为库容量10%时,货物冷负荷占比为56%~74%;在储藏期,货物冷负荷占比为39%~87%。相对于设计工况下冷却设备冷负荷,全年冷却设备冷负荷率集中分布在10%~20%区间,时间频度63.6%。由此可见,除进货期外,制冷设备全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货物及库内空气温度预测模型,并且研究了在进货过程中货物堆风速、进货温度、进货量对第一批货物降温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货物降温速率受货物堆风速、进货温度影响较大,货物堆风速越大,苹果降温越快,在风速0.3m/s下,冷却时间为116h,相比于风速0.5m/s、1m/s下冷却时间分别增加了1.03倍、2.41倍;在进货温度15℃下,货物冷却时间为194h,相比于进货温度为4℃下的冷却时间增加了2.46倍;未经预冷的货物入库储藏,20%进货量下的冷却时间比5%进货量下的冷却时间增加了72.1%,因此为保证果蔬贮藏品质,应使货物在预冷后少量多批次入库。(3)利用苹果库内温度预测模型,研究了在储藏阶段,贮藏温度、室外温度以及货物贮藏量对冷风机运行规律的影响。在满足苹果贮藏温度要求条件下,贮藏温度越高,冷风机运行时间越短。室外温度对冷风机运行时长影响较小,在贮藏温度2℃,温度波动范围±0.1℃下,室外温度从1.3℃(12月份月平均温度)上升至14.7℃(10月份月平均温度),一天内冷风机平均运行时间延长了26.3%;当贮藏量从库容量的30%增加至库容量的100%时,一天内冷风机平均运行时间延长了33.2%。

郑通[4](2019)在《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冷冻冷藏行业的迅猛发展,冷库作为冷链物流中的起始环节,对食物的贮藏品质有着直接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冷库建于改革开放初期,制冷机组老化,制冷效果差,耗能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近年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为制冷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冷库制冷系统面临更新换代;目前我国CO2冷库发展迅猛,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可以提供-40℃的温度贮藏食品,适用于大部分的冷藏库尤其是低温库,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而且更加环保。本文主要通过热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三种方法对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进行性能研究。建立热力学分析模型对三种不同的使用CO2自然工质的低温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分析中间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等参数对于系统COP、功耗、?损、?效率和换热器面积的影响;运用CFD仿真软件建立冷库三维模型,分析冷库正常工作下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通过研究得出复叠式制冷系统应用于低温冻结库中的可行性;并针对冷库内部的结霜现象,提出一种双冷风机交替运行的热气融霜方法,通过之前建立的冷库模型,研究该除霜方式对冷库温度场的影响;最后设计搭建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实验台,改变实验工况参数获得系统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均对复叠制冷系统的性能参数有重要的影响,复叠制冷系统在理论上存在最佳的中间冷凝温度,COP随着系统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R290/CO2与R32/CO2复叠式制冷系统COP相比R404A/CO2系统更具优势;复叠系统的?损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效率随之下降,换热器面积也不断减小。蒸发温度为-40℃的工况下,R404A/CO2系统的功耗分别比R290/CO2与R32/CO2系统高6.35%和5.37%,R290/CO2系统?效率为0.416,高于R32/CO2系统的0.411与R404A/CO2系统的0.372,通过对比表明R290是三种制冷剂中最好的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温制冷剂。(2)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冷库在系统工作后快速达到低温库的正常温度,库内温度分布均匀,贮藏食物的中心区域风速小,有利于减少食物干耗。除霜过程中的模拟结果证实双冷风机交替热气融霜过程对于库内温度场影响较小,库内中心区域温度分布依旧均匀。(3)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系统COP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O2压缩机效率较低,造成系统的实际性能与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差距,库内实际的温度分布与模拟温度分布一致;除霜过程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部分制冷剂气体进行融霜,在蒸发温度为-40℃时,系统的COP和制冷量分别下降了14.52%和17.90%。但在融霜过程中库温的上升相比电融霜过程在可接受范围内。(4)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具备较好的可行性,CO2自然低温复叠系统能够作为冷库制冷系统。

刘海波[5](2018)在《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制冷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同时由于不恰当的存储及运输方式,我国生鲜易腐食品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00亿元。全程冷链是提高食品品质和安全、降低食品损腐率的重要方式,而冷库又是全程冷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核心节点,在过去几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以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为对象,建立其制冷系统能耗辨识方法,建立冷库内部及库门开启过程的CFD仿真模型,并建立冷库制冷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为优化冷库制冷系统设计提供实用工具,并优化冷库蓄冷运行的控制策略,分析其节能降费潜力。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冷库制冷压缩机能耗的辨识方法,从全年4000多组运行状态参数和对应气象参数进行约简分析,以压缩机功率为决策属性,将所涉及的10个影响因素(即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3个气象参数和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油压、油温、运行电流等7个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约简到2个影响参数(即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得出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可以作为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运行状态和压缩机能耗的最简表征参数,为大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能耗分析以及进一步节能控制和节能改造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冷库库房的CFD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多个测点的温度测量值偏差的均方差仅为3.04%,单点最大误差9.76%,精度满足对冷库库房风速和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的要求。通过对本文所研究冷库库房中不同冷风机送风风速、安装位置、货物堆放方式的模拟分析,冷风机的出风风速在7.32m/s8.32m/s较为合适(优选为7.32 m/s),可以提高冷库的冷冻效果;冷风机的安装采用从中间向两端送风的方式较为合适,可以获得更为均匀的风速和温度分布;在冷库内货物的堆放应尽量远离冷库壁面,尽可能的分散堆放冷藏的货物,尽量避免在冷风机回风区堆放货物。建立了热压作用下库门渗风过程的CFD仿真模型,并通过红外热成像法和多点测温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不同库门开度、不同开启时间条件下,由库内外温差所引起的渗风对库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库大门的开度大小和开启时间的长短对于冷热空气的运动轨迹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初期中和面的形成;但是库门开度越小,热空气进入冷库的速度越小,库门开启时间越短,进入冷库的热湿空气越少,所引起的热湿负荷也就越小。因此,合理的降低库门开度并尽量缩短库门开启时间,可以避免热湿空气进入库房并降低冷库热湿负荷,是冷库制冷系统节能的途径之一。建立了冷库用氨制冷系统压缩机、换热器等核心部件和整个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基于图形法的螺杆压缩机仿真模型,压缩机流量、输入功率等参数与实验值误差在1%以内,分析了压缩机制冷量、输入功率和EER随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规律,印证了第2章中的系统辨识结果。分布参数法翅片管式换热器仿真模型,用来对冷风机和蒸发式冷凝器进行性能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换热器性能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偏差在5%以内,可以进行换热器的性能分析,并应用于系统仿真模型中。建立了基于图形法压缩机模型和分布参数法蒸发器与蒸发式冷凝器模型的氨制冷系统仿真模型,采用双循环的计算方式,可以实现模型的快速求解,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和库温条件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能耗的仿真误差均在5%以内。通过热平衡分析,建立了基于分时电价政策的冷库蓄冷运行策略。通过库房热平衡和制冷系统仿真,对蓄冷模式和无蓄冷模式的全年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2015年的气象数据,所研究冷库在蓄冷模式下可以较无蓄冷模式,降低电耗18.11%,节约电费47.78%;降低电耗主要是因为蓄冷模式下制冷系统主要在夜间低温时段开启,制冷系统的能效提高;而节约电费主要得益于分时电价政策。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分时电价政策和冷库自身的特征,优化蓄冷模式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较好的节能和节资的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实用的仿真工具,并为冷库的节能降费措施研究奠定了基础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吕士亮[6](2018)在《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的大型冷库制冷装置热力经济分析》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鱼蛋肉类及海鲜水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为满足市民对美好饮食的需求,全国冷链规模稳步增长。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耗的增加,制冷领域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节约冷库能耗进行分析研究,并为此提出了许多办法和途径。但是,传统的节约冷库能耗的方法潜力已经非常有限,本文提出采用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的制冷方式,对大型冷库进行制冷。联合驱动的主要原理是白天太阳能充足的时候,通过太阳能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给机械功制冷系统的供液进行过冷,晚上用电低谷期,机械功制冷装置单独给冷库制冷。本文以某公司正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的一个冷库项目为契机,为该公司设计一座6层冷库,占地面积7000m2、高度24m,冷库计算容量6.28万吨。并通过Complex model对该冷库热负荷进行计算,选型配置了合适的压缩机、冷凝器和冷风机。之后,在冷库屋面合理布置了由1920块CPC-U型真空管组成的太阳能集热系统,然后使用Aspen Plus软件设计了一套与上述太阳能集热系统相匹配的单效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经过仿真计算该装置COP在热源温度110130℃工况下为0.440.52。最后,对本文设计的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的大型冷库制冷装置进行经济分析,计算了需要增加投资成本755.53万元,每年等值收益额86.68万元,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71年;折现率按照8%计,则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6.86年。通过本文的热力分析和经济计算,可以得出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的大型冷库制冷装置工程实际可行、经济回报显着。

周成君[7](2017)在《CO2冷库制冷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重要一环,随着冷链物流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库容总量增长较为明显,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度不断加强以及氟利昂制冷剂淘汰步伐的加快,自然工质等低GWP的替代技术成为了近几年制冷空调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冷库制冷系统,国内外目前还是以氨制冷系统为主并且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国内近几年发生的几起氨冷库重大事故,人们将目光又重新聚焦到天然工质二氧化碳上,考虑到二氧化碳在低温下的优良物理特性,开发新型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成为了当前冷冻冷藏行业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对CO2在低温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多为复叠系统、双级增压系统和载冷系统,相对于这些系统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效率高的CO2制冷系统成为研究趋势。考虑到土壤温度恒定的特点,有人提出了一种CO2冷库制冷系统,其中CO2为系统的唯一制冷剂,冷凝器采地源热泵技术将CO2排气直接与地下土壤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凝的效果,蒸发器采用顶排管技术,减少了末端动力消耗和机械热,充分利用CO2压力高的优势,使系统在亚临界范围内成功运行。该CO2冷库制冷系统首次在武汉地区某冷藏库工程中得到应用,并成功运行至今。本文首先对其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制冷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最后对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制冷系统的能耗、库温的均匀性与波动度分别进行了实地测量。首先,本文对该冷藏库制冷系统进行了简化,然后对简化后的系统循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当制冷系统工况一定时,理论制冷系数与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和中间饱和温度(或中间饱和压力)两个参数有关。最后通过建立该冷库制冷系统稳态时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借助数学软件MATLAB对其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工况下,中间饱和温度和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对系统理论性能系数COP影响非常小。其次,对其实际制冷系统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在给定的设计工况下,经过设计计算,对该新型CO2冷库制冷系统的主要制冷设备以及重要的辅助设备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本文以该冷藏库工程为实验对象,首先对制冷系统主要压力和温度两个参数进行了监测与测量,结果表明:该制冷系统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其次,对该库的制冷系统能耗进行了实地测量,数据表明该库制冷系统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仅为53.83k W2h,折换算为每年每立方米耗电量仅为6.2k W2h。最后,在该库正常作业期间对库温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实地监测与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发现:库内温度波动度的最大值仅为0.6℃,其整体平均值为0.3℃,并且库内温度不均匀度的平均值仅为0.15,这些良好的数据结果表明:该库具有很好的温度均匀性以及较小的温度波动。

李硕[8](2017)在《食品冷冻数值模拟及小龙虾超低温水介质速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上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均是冷冻虾品。传统的冷冻方法主要是以空气冷却冷冻为主,冷冻企业普遍存在着冷冻冷藏能量消耗大、冷冻效果差和冷冻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小龙虾的特点和冷冻要求,提出了一种超低温水介质冷冻方法。该方法利用水在负压下或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后,可以保持在低于0℃而不结冰的特点,提出了超低温水循环速冻的理论。根据传热学的理论,研究了食品的冷冻结冰过程及规律,采取了降低压力和添加NaCL的方式,得出了其对食品冷冻效果的影响,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性实验。本文设计并制造了负压水循环冷冻实验装置,以小龙虾为冷冻对象,在工业冷库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出了其冷冻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传统的冷冻方法和新型的负压水循环冷冻方法分别对同一冷冻对象进行了冷冻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在负压环境下或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后,冷冻液可以保持流动状态不结冰,揭示了食品结冰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2)设计的实验装置能够实现超低温环境下,冷冻开始时就将冻体放入-8℃的循环冷冻介质中,证明了该冷冻方法的可行性。(3)新型负压水循环冷冻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空气冷冻方法,在冻体中心温度达到-8℃所需的冷冻时间更短,在同样的冷冻时间后冻体表面和中心温度分布规律更加合理,在冻品的质量品质等方面也有较明显的改善。本文提出了新型的负压水循环冷冻方法,并设计制造了冷冻实验装置,通过与传统冷冻方法的对比实验,证明其在冷冻效率和冷冻质量上均有较大的的改善,为小龙虾的冷冻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为同类型的冷冻技术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李玉婷[9](2015)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以京客隆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们的关注,冷链物流的有效运转已成为差异化经营、保障食品安全和赢得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冷链物流中心是当代物流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衍生物,在食品冷供应链之中它处于至关重要的节点部位,起着承上启下和把控食品安全的关键作用,同时,它也是食品流通的必要设施基础和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最大化地满足食品冷链上游以及下游的各项具体需求。对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经济上,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快食品商品流通速度并形成物流运作的规模效应、提升各种食品冷链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减少产品的损耗、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信誉、降低企业风险和保本企业成本,以及带来经济发展上的正面的效益和规避经济损失所带来的负面的效应;在社会上,它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土地资源压力等;在科技上,它加快了冷链方面新产品和新技能的研发,同时带动制冷和物流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和常温食品物流中心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在专业性和建造投资水平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并且其规划设计的投资风险也更大,同时它需要满足时间、温度和耐藏性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当具备健全的冷链物流功能、完善的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以及统一的业务管理和操作规范等。因此,它的设计与规划研究具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且贯彻的研究。有关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领域方面的研究我国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这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事物,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目前有关食品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文献中,较为多见的是对常温食品物流中心进行的规划与设计研究,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研究方面可以参考的文献比较少;有关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平面规划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研究相比之下比较少,并且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仍然还不够完整,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还不能形成一系列系统化的、有指导性的、可行高效的规划管理办法;关于物流中心的研究,我国较多是从现状问题等宏观层面出发,或多针对选址问题等单个方面进行研究,缺乏整体规划和上下游的整合,研究成果较为分散;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冷冻冷藏技术和冷链管理、运作模式上相对落后,针对这方面的个案研究也刚刚起步;结合食品质量安全视角和冷链物流特点的基于常温食品物流中心规划研究的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规划研究还未形成体系。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商业运作模式决定它的功能定位并且由此进一步地确定其具体设计方案及建设标准。因此,合理地进行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需要妥善地处理好物流中心内部商业运作模式和功能定位、作业流程、信息系统和硬件设施四者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做好由整体统筹设计到局部内容规划,再由局部内容规划到整体统筹设计的实施,避免食品冷链物流中心日后运营中的附加成本及不必要的反复整改。京客隆食品冷链物流中心是北京地区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先进水平的低温物流中心,在生鲜物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对其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进行个案分析较具有代表性。本论文在分析与研究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相关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其国内外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的视角和冷链物流的特点,并借鉴常温食品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方法,在明确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思想并结合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试图规划京客隆食品冷链物流中心。与此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对京客隆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心作了大量企业背景和战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规划原则进行京客隆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具体个案的规划与研究。通过对其战略统筹的分析,从商业运作模式及功能定位、标准作业流程、硬件设施及物流信息系统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并从加强运营管理和整合冷链资源两个大方向给出了加强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统筹规划研究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总结并给出京客隆企业今后发展的设想,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有所帮助,并能够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在实际规划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郭靖[10](2013)在《冷藏陈列柜制冷系统节能措施的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以超市为核心的零售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商用冷冻冷藏制冷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市中大部分所售商品需要保存在各自适宜的温度环境,这种供求关系也就促进了超市中冷冻冷藏制冷设备的发展。陈列柜成为超市中生鲜食品的销售终端,是超市中必须的制冷陈列设备之一。然而从目前冷冻冷藏陈列柜的研究状况来看,其能量消耗非常之大。任何能够提高陈列柜性能,降低能耗的节能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陈列柜的能耗降低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冷藏陈列柜制冷系统局部环节和柜内设施的改进,实现能耗的降低及系统整体的节能。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国家标准对商用制冷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对远置冷冻冷藏陈列柜的相关规定,对冷冻冷藏陈列柜的负荷进行分析。结合能效标准的规定,提出降低能耗的方案。2.在冷藏陈列柜的制冷系统回路中设置回热段,并与未增加回热段的制冷系统比较,对比改造前后的制冷量及节能效果。通过理论和实验证明在制冷剂为R404A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回热循环是有利的。3.对冷藏陈列柜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应用热力学定律,通过对制冷系统的口分析,研究系统主要的能耗环节,并提出改善的措施和建议。4.通过改变原有的电容风机与柜内使用的T8灯管,将其替换为具有变频功能的ESM风机,灯管替换为LED冷光源灯管,按照国家制冷陈列柜能效标准的相关试验条件规定,测定改造前后陈列柜的节能效果,改进后经实验测定的冷藏陈列柜能效等级从3级进入2级。

二、小型装配式冷库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装配式冷库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蒸发面积对重力再循环间接冷却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重力供液研究现状
        1.2.2 间接冷却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方案
    1.5 小结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实验台介绍
    2.1 实验原理介绍
    2.2 实验台介绍
        2.2.1 库体
        2.2.2 制冷、载冷系统设备介绍
        2.2.3 数据采集系统设备介绍
        2.2.4 电控方案
    2.3 小结
第三章 重力供液蒸发器、空气冷却器设计计算
    3.1 间接冷却蒸发器设计计算
        3.1.1 制冷剂物性确定
        3.1.2 换热方式的确定
        3.1.3 换热温差的确定
        3.1.4 换热面积估算与校核
    3.2 冷风机设计计算
        3.2.1 载冷剂侧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3.2.2 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3.2.3 析湿系数
        3.2.4 总传热系数
        3.2.5 霜层参数
    3.3 小结
第四章 重力供液高度计算
    4.1 摩擦阻力压降
        4.1.1 供液管摩擦阻力
        4.1.2 蒸发器摩擦阻力
        4.1.3 回气管摩擦阻力
    4.2 重力压降
        4.2.1 蒸发器重力压降
        4.2.2 回气管重力压降
    4.3 加速压降
    4.4 局部阻力压降
    4.5 供液高度的确定
    4.6 小结
第五章 实验方法介绍
    5.1 系统制冷量的测定
        5.1.1 载冷剂管道和泵漏冷量计算
        5.1.2 围护结构漏冷量计算
        5.1.3 电加热器功率
    5.2 压缩机耗功计算
    5.3 蒸发器传热系数计算
    5.4 冷风机传热系数计算
    5.5 循环倍率的确定
    5.6 系统总换热温差
    5.7 制冷系统性能系数
    5.8 小结
第六章 数据处理分析
    6.1 实验结果分析
        6.1.1 蒸发面积对制冷量的影响
        6.1.2 蒸发面积对压缩机功耗的影响
        6.1.3 蒸发面积对COP的影响
        6.1.4 蒸发面积对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影响
        6.1.5 蒸发面积对蒸发器传热温差的影响
        6.1.6 蒸发面积对冷风机制冷量的影响
        6.1.7 蒸发面积对冷风机传热温差的影响
        6.1.8 蒸发面积对冷风机传热系数的影响
        6.1.9 蒸发面积对总传热温差的影响
        6.1.10 蒸发面积对循环倍率的影响
    6.2 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对比
        6.2.1 蒸发器传热系数理论与模拟实验对比
        6.2.2 冷风机传热系数理论与模拟实验对比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致谢

(3)苹果冷藏间动态冷负荷特性及库内温度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冷库节能研究现状
    1.3 国外冷库节能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2 苹果冷藏间动态冷负荷特性研究
    2.1 围护结构热阻实测
    2.2 冷藏间冷负荷模型建立
        2.2.1 围护结构冷负荷
        2.2.2 货物冷负荷
        2.2.3 开门冷负荷
        2.2.4 通风换气冷负荷
        2.2.5 冷风机电动机冷负荷
        2.2.6 照明冷负荷
    2.3 苹果冷藏间冷负荷变化规律研究
        2.3.1 进货期冷藏间冷负荷变化规律
        2.3.2 储藏期及出库期冷藏间冷负荷变化规律
    2.4 苹果冷藏间冷负荷分布特性研究
    2.5 冷间冷负荷影响因素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货物温度预测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货物温度预测模型建立
        3.1.1 冷库几何模型
        3.1.2 数学模型
    3.2 货物表面传热系数的确定
        3.2.1 货物表面受迫对流传热系数确定
        3.2.2 货物表面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确定
    3.3 货物温度预测模型验证
    3.4 库内货物及空气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3.5 第一批货物冷却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3.5.1 货物堆风速对货物冷却时间影响
        3.5.2 进货温度对货物冷却时间影响
        3.5.3 进货量对货物冷却时间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冷风机控制策略研究
    4.1 冷风机运行时长评价指标
    4.2 贮藏温度对冷风机运行时长影响
    4.3 室外温度对冷风机运行时长影响
    4.4 货物贮存量对冷风机运行时长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4)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复叠式制冷系统研究现状
    1.3 冷藏库研究现状
        1.3.1 CFD在冷库仿真中的应用
        1.3.2 除霜系统的研究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亚临界CO_2复叠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比较
    2.1 亚临界CO_2复叠制冷循环
        2.1.1 循环原理介绍
        2.1.2 制冷剂对比介绍
    2.2 热力学分析模型
        2.2.1 模型简化和假设
        2.2.2 理论计算条件
    2.3 热力学分析结果
        2.3.1 系统最佳中间冷凝温度
        2.3.2 系统COP对比分析
        2.3.3 压缩机排气温度对比分析
        2.3.4 系统功耗和?损分析
        2.3.5 系统换热面积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型冷库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冷库建筑物概述
        3.1.1 冷库定义及分类
        3.1.2 冷库冷却方法
    3.2 数值模拟研究概述
        3.2.1 计算流体动力学
        3.2.2 CFD求解问题的过程
        3.2.3 CFD数值模拟离散方法和分类
    3.3 冷库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3.3.1 物理模型
        3.3.2 数学模型
        3.3.3 冷库计算的边界条件
        3.3.4 模拟求解算法
    3.4 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冷库除霜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除霜过程概述
    4.2 冷库除霜模型
        4.2.1 冷库除霜系统
        4.2.2 物理模型
        4.2.3 模拟方法
    4.3 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亚临界CO_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设计
        5.1.1 系统工况参数
        5.1.2 制冷剂选择
        5.1.3 实验台装置循环图
        5.1.4 实验台冷库设计
    5.2 实验系统设备选型
        5.2.1 压缩机选型
        5.2.2 换热器选型
        5.2.3 节流机构选型
        5.2.4 辅助设备选型
    5.3 实验台数据采集系统
        5.3.1 制冷系统数据采集
        5.3.2 冷库数据采集
    5.4 实验系统结构
    5.5 实验目的及内容
        5.5.1 实验目的
        5.5.2 实验内容
        5.5.3 实验步骤
    5.6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1 系统工况对COP的影响
        5.6.2 系统性能参数分析
        5.6.3 除霜过程系统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5)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制冷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1.2.1 冷库能耗辨识
        1.2.2 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措施
        1.2.3 冷库降低库房冷负荷的研究进展
        1.2.4 冷库制冷系统优化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冷库制冷系统压缩机能耗分析
    2.1 冷库及制冷系统介绍
    2.2 粗糙集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
        2.2.1 知识与不可分辨关系
        2.2.2 决策表、约简与核
        2.2.3 决策表约简步骤
    2.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冷库制冷系统数据分析
        2.3.1 原始数据的采集
        2.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库内部气流组织的仿真分析
    3.1 CFD模拟方法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假设
        3.2.2 控制方程
        3.2.3 物理模型的建立
        3.2.4 网格划分
        3.2.5 模型设置
    3.3 模型有效性验证
        3.3.1 仪器与设备
        3.3.2 验证条件与方法
        3.3.3 验证结果
    3.4 冷风机风速变化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4.1 冷库内速度场
        3.4.2 冷库内温度场
    3.5 冷风机位置变化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5.1 冷库内速度场
        3.5.2 冷库内温度场
    3.6 货物堆放形式变化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6.1 冷库内速度场
        3.6.2 冷库内温度场
        3.6.3 货物温度分布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冷库库门热压渗风的仿真研究
    4.1 CFD仿真建模
    4.2 模型验证
        4.2.1 验证方法
        4.2.2 验证结果
    4.3 速度场分析
    4.4 温度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冷库制冷系统的仿真研究
    5.1 压缩机建模与分析
        5.1.1 压缩机建模
        5.1.2 压缩机模型验证
        5.1.3 压缩机性能分析
    5.2 膨胀阀建模
    5.3 传热管路建模
        5.3.1 冷凝管路的稳态模型
        5.3.2 蒸发管路的稳态模型
        5.3.3 管内单相流动的稳态模型
        5.3.4 管外侧换热模型
        5.3.5 管壁的传热模型
        5.3.6 传热系数计算
        5.3.7 单相流动压力损失计算
        5.3.8 气液两相流动压力损失计算
        5.3.9 蒸发/冷凝管传热与压力计算公式
    5.4 换热器模型
        5.4.1 物理模型
        5.4.2 数学模型
        5.4.3 模型验证
    5.5 制冷系统仿真
        5.5.1 制冷系统建模
        5.5.2 模型验证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冷库蓄冷运行节能分析
    6.1 冷库热平衡模型
        6.1.1 冷库热平衡分析
        6.1.2 冷库能耗模型
    6.2 冷库蓄冷运行分析
        6.2.1 北京的分时电价政策
        6.2.2 蓄冷运行策略
        6.2.3 全年运行分析
    6.3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的大型冷库制冷装置热力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制冷方式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冷库和冷藏工艺设计
    2.1 广州市气象信息
    2.2 冷库结构形式
    2.3 围护结构设计
    2.4 防潮隔汽设计
    2.5 地坪防冻设计
    2.6 冷库计算容量
    2.7 冷库负荷计算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阳能制冷装置设计
    3.1 广州市太阳能辐射信息
    3.2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
    3.3 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仿真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功制冷装置选型
    4.1 机械功制冷循环
    4.2 设备选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驱动制冷的经济分析
    5.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装置投资成本
    5.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装置年等值收益额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CO2冷库制冷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CO_2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CO_2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1.3.2 CO_2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CO_2冷库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
    2.1 CO_2制冷工质的特性
    2.2 CO_2冷库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
    2.3 CO_2冷库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2.3.1 CO_2冷库制冷系统热力学计算数学模型
        2.3.2 计算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_2冷库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3.1 CO_2系统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3.1.1 设计压力
        3.1.2 安全问题
        3.1.3 积液问题
        3.1.4 二氧化碳膨胀
        3.1.5 材料兼容性
    3.2 制冷系统原理及压缩机选型热力计算
        3.2.1 CO_2冷库制冷系统的循环原理
        3.2.2 制冷系统设计参数
        3.2.3 CO_2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3.3 制冷系统换热器的设计分析
        3.3.1 冷凝器设计
        3.3.2 蒸发器设计
    3.4 节流元件选型
    3.5 其他辅助设备选型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稳定性、能耗以及库温实验研究
    4.1 系统的稳定性
    4.2 制冷系统能耗测量
    4.3 冷库库温测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食品冷冻数值模拟及小龙虾超低温水介质速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速冻食品概况
        1.2.2 国内外速冻食品产业现状
        1.2.3 小龙虾产业及冷冻需求
    1.3 速冻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4 国内外速冻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速冻技术的发展及装置
        1.4.2 数值模拟技术在食品冷冻过程的应用
    1.5 课题使用软件简介
        1.5.1 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功能模块
        1.5.2 FLUENT数值计算原理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7.2 课题研究方法
        1.7.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空气冷库内的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
    2.1 冷库内冷气温度场模拟与计算
        2.1.1 冷库物理模型的创建
        2.1.2 边界条件设定及网格划分
        2.1.3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2.2 空气冷库冷冻小龙虾冻体温度场模拟与计算
        2.2.1 小龙虾导热性能参数与冷冻要求
        2.2.2 小龙虾冻体冷冻模型的创建
        2.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及与实测值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低温水循环速冻方法基本理论
    3.1 超低温水循环速冻方法工作原理
    3.2 超低温水循环速冻方法理论分析
        3.2.1 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
        3.2.2 食品冷却的传热方式
        3.2.3 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3.2.4 NaCl溶液对冰点的影响
    3.3 负压冷冻原理实验
    3.4 有限元分析压力对小龙虾冷冻过程的影响
    3.5 有限元分析加入NaCL对小龙虾冷冻过程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低温水循环小龙虾冷冻实验装置的设计
    4.1 小龙虾冷冻实验装置的冷冻方案设计
    4.2 小龙虾冷冻实验装置的结构设计
        4.2.1 罐体部件的设计
        4.2.2 罐盖部件的设计
        4.2.3 支座部件的设计
    4.3 小龙虾冷冻实验装置冷冻系统的设计
        4.3.1 冷冻方式的设计
        4.3.2 热量传导的计算
    4.4 小龙虾冷冻实验装置真空系统的设计
        4.4.1 罐体真空度的计算
        4.4.2 真空系统零部件的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低温水循环冷冻实验效果对比
    5.1 超低温水循环冷冻方式的冷冻方案
    5.2 冷冻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3 改变真空度大小的冷冻效果实验
    5.4 加入NaCL溶液后的冷冻效果实验
    5.5 小龙虾超低温水循环冷冻工艺参数优化
    5.6 冷冻效果对比
        5.6.1 达到要求的温度所需时间
        5.6.2 同样时间内冻体温度分布
        5.6.3 小龙虾速冻外观和品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专利
致谢

(9)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以京客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2.1 国内外关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物流中心的研究
        1.2.3 关于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的研究
    1.3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规划概述
    2.1 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概念和特点
        2.1.1 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概念
        2.1.2 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特点
    2.2 国内外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现状和问题
        2.2.1 国外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现状和问题
        2.2.2 国内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章 京客隆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心战略统筹
    3.1 背景及规划原则
        3.1.1 京客隆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背景
        3.1.2 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原则
    3.2 战略数据分析
        3.2.1 战略定位
        3.2.2 SWOT分析
第四章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
    4.1 商业运作模式及功能定位
        4.1.1 商业运作模式
        4.1.2 功能定位
    4.2 标准作业流程(SOP)
    4.3 物流信息系统
        4.3.1 信息系统功能规划及规划原则
        4.3.2 优化物流信息系统
        4.3.3 保障食品安全
    4.4 硬件设施
第五章 加强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统筹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5.1 运营管理方面
        5.1.1 改善物流中心作业流程
        5.1.2 加强物流中心运作管理
        5.1.3 加强物流中心衔接整合
    5.2 冷链资源方面
        5.2.1 冷藏设施设备
        5.2.2 冷链从业人员
        5.2.3 冷链信息技术
        5.2.4 冷链标准法规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冷藏陈列柜制冷系统节能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风幕的优化设计
        1.2.2 陈列柜的结霜融霜特性及蒸发器的节能改造
        1.2.3 陈列柜采用并联机组
        1.2.4 防露加热器的控制
        1.2.5 电子膨胀阀取代热力膨胀阀
        1.2.6 液体制冷剂过冷
        1.2.7 陈列柜照明的节能
        1.2.8 其他节能措施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制冷陈列柜能耗标准分析
    2.1 国内外能耗标准及测试条件
    2.2 冷藏陈列柜能耗系数的测定
        2.2.1 试验包及使用寿命
        2.2.2 试验室的气候类型
        2.2.3 DEC的计算
        2.2.4 REC的计算
        2.2.5 排热率的测定
    2.3 冷藏陈列柜中TDA的计算
    2.4 能源效率等级判定方法
    2.5 敞开式陈列柜的能量分析
        2.5.1 通过柜体维护结构的传热量
        2.5.2 通过陈列柜敞开口从外界辐射进入的热量
        2.5.3 辐射热流强度
        2.5.4 环境空气通过风幕渗入柜内的热量(风幕热负荷)
        2.5.5 柜内热负荷
        2.5.6 经过敞开口进入柜中总热量
    2.6 本章小结
3 回热循环及应用电子膨胀阔对冷柜制冷系统的影响
    3.1 制冷剂R404A回热循环的适用性
        3.1.1 制冷剂R404A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3.2 R404A和R22的物理组成及性质
    3.3 回热循环对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影响
        3.3.1 回热循环的理论分析
    3.4 实验论证
        3.4.1 试验台的建立
        3.4.2 实验设置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热力膨胀阀与电子膨胀阀的比较
        3.5.1 热力膨胀阀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不足之处
        3.5.2 电子膨胀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5.3 电子膨胀阀的优势
    3.6 本章小结
4 应用热力学定律对冷柜制冷循环进行能量损失分析
    4.1 的概念和定义
    4.2 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4.2.1 分析方法概述
        4.2.2 热量与制冷剂焓的介绍
        4.2.3 开口系统的方程
    4.3 制冷与低温循环中典型过程分析
        4.3.1 制冷机组的分析模型
        4.3.2 压缩机系统损失
        4.3.3 冷凝器损失
        4.3.4 节流阀损失
        4.3.5 蒸发器损失
    4.4 工程实例计算
        4.4.1 基本工况介绍
        4.4.2 计算结果分析
5 冷藏陈列柜的能效对比及结论分析
    5.1 实验的目的及研究对象
    5.2 实验装置及使用仪器
        5.2.1 实验装置
        5.2.2 主要测量设备
        5.2.3 测点的分布
    5.3 实验内容
        5.3.1 实验研究方案
        5.3.2 能效计算
        5.3.3 风速测定实验测点分布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实验能耗结论对比
        5.4.2 风幕出风与回风速度对比分析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小型装配式冷库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2~8℃疫苗冷库热性能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张皓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蒸发面积对重力再循环间接冷却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研究[D]. 董浩.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3]苹果冷藏间动态冷负荷特性及库内温度预测研究[D]. 乔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亚临界CO2低温复叠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研究[D]. 郑通. 天津商业大学, 2019(09)
  • [5]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制冷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D]. 刘海波.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6]太阳能与机械功联合驱动的大型冷库制冷装置热力经济分析[D]. 吕士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CO2冷库制冷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 周成君. 天津商业大学, 2017(02)
  • [8]食品冷冻数值模拟及小龙虾超低温水介质速冻技术研究[D]. 李硕. 华中农业大学, 2017(12)
  • [9]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以京客隆为例[D]. 李玉婷. 上海海洋大学, 2015(02)
  • [10]冷藏陈列柜制冷系统节能措施的研究[D]. 郭靖.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小型组合式冰箱及其制冷系统的计算辅助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