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朝山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分析

云南大朝山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分析

一、浅析云南大朝山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马俞瑞[1](2017)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大坝建设对移民生计的影响 ——以糯扎渡水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大型水电开发造成了大量非自愿移民,从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而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也产生了较多的水库移民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不断对移民政策进行调整,尤其是2006年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大幅度提高补偿标准的同时,也产生一些新型安置模式,但其对移民生计的影响却少有人知。因此,本文以糯扎渡水库为研究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文章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数据。然后,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移民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变化,并建立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移民搬迁后的生计资本。同时,对移民的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进行研究,进而对比分析不同安置模式下移民生计适应性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就生计资本而言,移民搬迁前后,人力资本变化不大,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有所减少,但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有较大的提高。4种安置模式中,移民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上相差不大,但在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上有一定差异。(2)就生计资本值而言,移民搬迁后,物质资本值最高,其次是社会资本值、人力资本值和金融资本值,自然资本值最低。4种安置模式中,外迁长效安置移民生计资本的总分值最高,其次是后靠农业安置和外迁农业安置,后靠长效安置最低。(3)就生计策略而言,移民搬迁前后,由农业型和农业为主型转变为非农型和非农为主型。搬迁前,移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农业收入,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业;搬迁后则是非农业收入为主,包括打工、经商和长效补偿。(4)就收支情况而言,移民搬迁后家庭年平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的同时,年平均支出也比原来更高。4种安置模式之间的收支情况相一致,都是后靠农业安置移民最高,其次是外迁长效安置和后靠长效安置,外迁农业安置最低。(5)就对当前生活状况的认知而言,对目前生活不满意和对未来生活没信心的移民较少;大部分移民都认为生计来源少是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贷款或资金支持。4种安置模式中,外迁长效安置移民对目前生活最为满意,对未来的生活也最有信心;其次是外迁农业安置和后靠农业安置,最后是后靠长效安置。

张佐[2](2014)在《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省是我国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省份;水电开发区域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堪称“世界第一难题”,加之云南省特有的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等特点,云南省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作为这样一类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安置区作为这样一类特殊区域,如何有效构建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个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分别采用了理论与实证、文献与调查、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富有创新性的结论,对我国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保障和扶持以及安置区建设,乃至促进区域经济与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着眼于失地农民安置困扰着各利益相关者,收入增长机制近期目标为失地农民安置区人均收入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或高于国家贫困线标准,中长期目标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基于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动态博弈均衡分析出发,构建把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安置区原住居民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水电开发和失地农民安置机制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证明,按照现行的补偿安置和后期扶持政策,可以帮助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在安置区实现脱贫,调查数据的分析预测表明,到2020年失地农民样本家庭达到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需要保持年均13%以上收入增速,如果缺乏收入增长机制,则难以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本文尝试从规划期的补偿安置与保障机制、中长期的产业发展与就业机制和即时的金融支持与创新机制三个维度,提高失地农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构建动态的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安置区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失地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现有多种安置方式并存辅以后期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应引入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方案,即“补偿安置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应+产业/项目扶持+职业技能培训+股权/债权模式+土地信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保费用补贴+社区共同治理”模式。

吴冲[3](2013)在《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以大朝山水电站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能源需求的快速提升。受能源结构和能源储备等因素的影响,水电开发在我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是水电开发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水电开发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水电装机容量2012年已经超过2.3亿千瓦,随着金沙江、澜沧江等13大水电基地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水电站具有投资金额大、项目周期长、社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然而,针对大型水电站对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联系和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还存在滞后,人们对于大型水电站带给区域经济的影响的认识还存在模糊。需要通过科学评估,形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大型建设项目区域经济评价理论、大型水电站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大朝山水电站及所在的县(云县)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大朝山对云县经济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大型水电站建设和运营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以往区域经济评价案例相比,本文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对水电站区域经济的评价从建设期延伸到运营期,体现了对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兼顾;第二,构建了完整的水电站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丰富了水电站区域经济评价理论;第三,采用典型案例的方式,将水电站区域经济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评估中,既评估了大朝山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又验证了方法的可用性。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大型水电站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人为可控制的、负面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但总体而言,大型水电站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

李俊峰[4](2012)在《近20年漫湾库区生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漫湾电站是澜沧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自1993年建成至今已有近20年,本文试图通过将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近期的遥感资料、野外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近20年漫湾库区的主要生态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特征,为漫湾电站建设、运行的后期持续评估提供依据;主要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库区生态环境对当地移民生计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1991-2004年期间,库区的耕地和建筑用地总面积一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林地和灌木林等总面积呈现减少趋势,表明库区的生态条件和移民生计的资源环境条件并未好转,而受到耕地严重不足的压力驱动,导致越来越多的坡地开垦和林地减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2001年后,为了保护库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库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得库区的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局部林地面积有所增加。(3)通过对经济、移民政策、土地利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分析,库区生态环境和移民生计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因素的驱动。(4)随着移民政策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后期扶持力度的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原来的单一种植方式,使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与建电站后的几年相比有所提高。(5)但本案例研究发现,虽然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加强,移民所获得的后期扶持资金比原先增加了200元/人/年,移民主要收入来源仍为农业收入,副业收入来源较少,生计门路单一。

穆秀英,吴新[5](2010)在《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及其特点》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格局及特点,从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重视龙头水库与下游水电站的"梯级滚动开发"模式得到启示,并对我国水电开发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促进我国流域水电开发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崔保山,胡波[6](2007)在《大型水电建设下澜沧江干流生态演变及其修复》文中提出作为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八级水电开发建设对其区域生态、跨境水环境、水资源以及河道形态演变都会产生系列且长远的影响。本文仅对澜沧江—湄公河云南段为例就大型水电建设影响下的河流生态演变及其修复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水电建设生态效应、生态系统演变表征、生态修复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合理评估河流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及对应的修复策略,为河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委会[7](2007)在《春华秋实二十载 齐心奋进铸辉煌——水库经济专委会20年工作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新老朋友们: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研究处理新的经济体制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问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于1987年3月9日在第二届四次常务委员会上决定组建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1987年12月5日

耿雷华,杜霞,姜蓓蕾,黄昌硕[8](2007)在《澜沧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分析》文中指出根据19562000年45年系列的资料,评价了澜沧江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分析了2000年澜沧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状况和水质现状,得出了澜沧江流域具有巨大的水能和水量开发潜力。分析了流域开发后将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正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移民、施工、运行等也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特别对水生、陆生和两栖生物的生态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必须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罗云毅[9](2007)在《我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课题将在相关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角

常本春,耿雷华,刘翠善,张鹏,徐澎波[10](2006)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文中研究表明从生态角度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式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状态压力效应(SPE)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综合选取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集,并就具体评价指标的标准进行了率定。将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澜沧江大朝山水电站生态效应的评价中,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二、浅析云南大朝山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云南大朝山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大坝建设对移民生计的影响 ——以糯扎渡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大坝建设对移民影响
        1.2.2 移民安置方式的研究进展
        1.2.3 可持续生计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糯扎渡水库简介
        2.1.1 糯扎渡水电工程概况
        2.1.3 自然地理概况
        2.1.4 社会经济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点的选取
        2.2.2 移民生计调查方案
        2.2.3 可持续生计框架
        2.2.4 生计资本测算
        2.2.5 生计资本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2.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移民生计资本分析
    3.1 生计资本的定性分析
        3.1.1 人力资本
        3.1.2 社会资本
        3.1.3 自然资本
        3.1.4 物质资本
        3.1.5 金融资本
    3.2 生计资本的定量评估
第四章 移民生计策略与结果分析
    4.1 移民生计策略
        4.1.1 移民生计策略类型
        4.1.2 移民生计策略具体状况
    4.2 移民生计结果
        4.2.1 移民的收支情况
        4.2.2 移民对当前生活状况的认识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水库移民安置政策
        5.1.2 生计资本
        5.1.3 生计策略
        5.1.4 生计结果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安置区移民调查问卷
致谢

(2)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2.3 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及创新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
2. 研究基础
    2.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相关概念
        2.1.1 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
        2.1.2 水电水利工程移民
        2.1.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
        2.1.4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
    2.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理论观点
        2.2.1 国外有代表性失地农民收入增长理论
        2.2.2 国内有代表性失地农民收入增长理论
        2.2.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研究
    2.3 水电开发利益冲突及利益共享观点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利益共享理论
        2.3.3 水电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共享
    2.4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公共政策观点
        2.4.1 卡尔多-希克斯式社会福利改进
        2.4.2 社会福利改进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2.4.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改进与公共政策制定
    2.5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观点
        2.5.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观
        2.5.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5.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贫困问题治理
    2.6 本章小结
3. 失地农民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与动态均衡尝试
    3.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3.1.1 水电开发主体的行为假设
        3.1.2 移民的行为假设
        3.1.3 安置区原住居民的行为假设
        3.1.4 地方政府的行为假设
        3.1.5 中央政府的行为假设
    3.2 静态博弈下的失地农民安置困境
        3.2.1 博弈论及其基本要素
        3.2.2 博弈模型的假设
        3.2.3 地方政府、水电开发主体与失地农民的博弈
        3.2.4 失地农民与安置区原住居民的博弈
    3.3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下失地农民安置动态均衡尝试
        3.3.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跨期模型
        3.3.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利益相关者动态均衡尝试
        3.3.3 收入增长机制可以实现水电开发博弈模型的动态均衡
    3.4 本章小结
4. 云南建立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环境分析
    4.1 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的差异性对比分析
        4.1.1 云南省水电开发情况概述
        4.1.2 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4.2 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现行补偿安置政策绩效评价
        4.2.1 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现行补偿安置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4.2.2 云南水电开发现行补偿安置政策的长期效果仍待检验
    4.3 云南建立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环境评价
        4.3.1 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及差距
        4.3.2 云南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主要指标预测分析
        4.3.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搬迁前后收入增长的对比分析
        4.3.4 建立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样本调查分析
    5.1 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的永胜县样本调查分析
        5.1.1 丽江市永胜县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5.2 调查目的、样本选择及工作路线
        5.2.1 问卷设计及调查样本选择
        5.2.2 调查方法及工作路线
    5.3 失地农民及原住居民收入及支出情况调查分析
        5.3.1 失地农民搬迁前后自身及原住居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分析
        5.3.2 安置区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分析
        5.3.3 安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及预测
    5.4 安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5.4.1 安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及贷款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收入增长机制Ⅰ:补偿安置与保障
    6.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土地财产及资源补偿机制
        6.1.1 上地资源的价值与失地农民补偿经验分析
        6.1.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土地资源补偿机制
    6.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住房补偿安置保障机制
        6.2.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住房补偿安置相关支撑政策
        6.2.2 不同安置方式下失地农民住房补偿标准制定
        6.2.3 沿海沿江发达地区旧房安居形式探析
    6.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6.3.1 资源瓶颈制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6.3.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失地农民安置可持续发展
    6.4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6.4.1 公共服务支撑性功能实现
        6.4.2 社区文化建设融合功能
        6.4.3 基础设施建设性功能实现
    6.5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6.5.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现行政策
        6.5.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6.6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社区共同治理机制
        6.6.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社区共同治理的主要内容
        6.6.2 构建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社区共同治理机制
    6.7 本章小结
7. 收入增长机制Ⅱ:产业发展与就业
    7.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就业需求可能性分析
    7.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与就业生产
        7.2.1 系统动力模型与失地农民收入结构
        7.2.2 故障树定性分析法与失地农民收入的生产风险
        7.2.3 就业扶持与失地农民增收
    7.3 失地农民就业与产业发展
        7.3.1 产业结构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机理
        7.3.2 地方产业支持机制缺失,导致地方产业发展困难
        7.3.3 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7.4 失地农民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
        7.4.1 人力资源开发与投资途径
        7.4.2 人力资源开发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机理
        7.4.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人力资源开发方案
    7.5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就业调节保障机制
        7.5.1 构建失地农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7.5.2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帮扶政策措施
        7.5.3 探索失地农民创业“试营业制度”
        7.5.4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险体系
        7.5.5 扩大失地农民水电开发谈判话语权
    7.6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产业发展扶持机制
        7.6.1 加大政府层面的协调帮扶力度
        7.6.2 完善扶持失地农民优势产业优惠政策
        7.6.3 建立水电开发利益博弈协调政策
        7.6.4 建立电力交易规则及市场
    7.7 本章小结
8. 收入增长机制Ⅲ:金融支持与创新
    8.1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对水电开发失地农民的支持
        8.1.1 金融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
        8.1.2 金融支持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政策及手段
    8.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的股权模式与债权模式
        8.2.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股权与债权模式的可行性
        8.2.2 股权模式
        8.2.3 债权模式
    8.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的土地信托模式
        8.3.1 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实践对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的启示
        8.3.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土地信托流转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8.3.3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区土地信托模式设计
    8.4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安置的其他金融支持模式
        8.4.1 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安置区企业发展
        8.4.2 引入开发性金融支持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
        8.4.3 优化安置区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创新涉农贷款模式
    8.5 本章小结
9. 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方案设计
    9.1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总体框架
        9.1.1 基本原则:整合全面小康的宏观要求与失地农民的微观诉求
        9.1.2 逻辑框架:构建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总体方案
    9.2 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关键要素
        9.2.1 补偿安置标准、方式和政策优化
        9.2.2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应
        9.2.3 产业/项目扶持+职业技能培训
        9.2.4 股权模式+债权模式
        9.2.5 土地信托+农民专业合作社
        9.2.6 社保费用补贴+社区共同治理
    9.3 云南永胜县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样本措施
        9.3.1 云南永胜县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具体措施
        9.3.2 云南永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失地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
    9.4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问题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以大朝山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框架结构
        四. 创新点
    第三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评价研究回顾
        一. 国外区域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二. 国内区域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区域经济评价研究小结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区域经济评价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 区域分工理论
        三.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第二节 大型建设项目区域经济评价理论
        一. 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 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途径
        三. 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内容
        四. 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原则
        五. 大型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方法
第三章 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理论
    第一节 大型水电站特点分析
        一. 大型水电站全生命周期
        二. 大型水电站建设与运营涉及的利益主体
    第二节 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概述
        一. 大型水电站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 大型水电站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三. 大型水电站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 大型水电站对区域的综合影响
    第三节 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指标汇总
第四章 大朝山水电站及库区经济社会情况概述
    第一节 选取大朝山水电站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
    第二节 大朝山水电站概述
        一. 大朝山水电站简介
        二. 大朝山水电站建设情况概述
        三. 大朝山水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节 库区经济社会情况概述
        一. 云县简介
        二. 主要经济数据
第五章 大朝山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评价
    第一节 对云县经济的影响评价
        一. 对云县经济总量(GDP)的影响
        二. 对云县产业结构的影响
        三. 对拉动云县关键行业发展的影响
        四. 对云县财政收入的影响
        五. 对优化云县资源开发的影响
        六. 对改善云县基础设施的贡献
        七. 对提升云县居民收入的影响
    第二节 对云县社会的影响评价
        一. 对云县就业水平的影响
        二. 对云县移民补偿与安置的影响
        三. 对云县社会稳定性影响
        四. 对云县安全生产的影响
        五. 对云县社会扶助的贡献
        六. 对云县带来的淹没影响
    第三节 对云县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
        一. 对云县水质的影响
        二. 污染物管理对云县环境的影响
        三. 对云县动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大朝山水电站对云县经济影响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大型水电站开发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4)近20年漫湾库区生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进展
        1.2.1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现状
        1.2.2 水电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
        1.2.3 漫湾电站建设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义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条件
    2.3 水系特征
    2.4 植被状况
    2.5 社会经济状况
第三章 库区生态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
    3.1 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3.2 经济发展变化
        3.2.1 个体/家庭经济发展
        3.2.2 集体/合作体经济发展
    3.3 政策变化
        3.3.1 移民政策
        3.3.2 土地政策
        3.3.3 移民安置
        3.3.4 生态补偿机制
    3.4 自然灾害
    3.5 小结
第四章 漫湾库区生态变化对移民生计的影响
    4.1 农业生产的变化
        4.1.1 耕地数量及利用方式的变化
        4.1.2 农作物种类和产量的变化
        4.1.3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变化
    4.2 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4.3 社区生活的变化
        4.3.1 社区人畜饮水的变化
        4.3.2 社区能源供应的变化
        4.3.3 社区交通的变化
        4.3.4 社区居住条件的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农户调查问卷
致谢

(5)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及其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澜沧江流域概况
2 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格局
3 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特点
4 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启示与思考

(8)澜沧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2 澜沧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1 澜沧江水能开发状况
    2.2 澜沧江水资源利用
    2.3 航运资源开发利用
3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点
    3.1 澜沧江开发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
    3.2 澜沧江开发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
4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弊端
5 结 语

(10)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内涵
2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影响因子
3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本文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
4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标准
5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
    5.1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模型
    5.2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的评判
6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
    6.1 确定各分层指标的权重
    6.2 大朝山水电站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现状值
    6.3 大朝山水电站生态效应评价结果
7 结 语

四、浅析云南大朝山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大坝建设对移民生计的影响 ——以糯扎渡水库为例[D]. 马俞瑞. 云南大学, 2017(05)
  • [2]云南水电开发失地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研究[D]. 张佐.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3)
  • [3]大型水电站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以大朝山水电站为例[D]. 吴冲.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7)
  • [4]近20年漫湾库区生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D]. 李俊峰. 云南大学, 2012(12)
  • [5]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及其特点[J]. 穆秀英,吴新.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05)
  • [6]大型水电建设下澜沧江干流生态演变及其修复[A]. 崔保山,胡波. 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 [7]春华秋实二十载 齐心奋进铸辉煌——水库经济专委会20年工作总结[A].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委会. 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 2007
  • [8]澜沧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分析[J]. 耿雷华,杜霞,姜蓓蕾,黄昌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04)
  • [9]我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A].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罗云毅. 2007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 2007
  • [10]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J]. 常本春,耿雷华,刘翠善,张鹏,徐澎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06)

标签:;  ;  ;  ;  ;  

云南大朝山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