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Lifshitz 理论的相同介电分子之间的有效吸引势

基于 Lifshitz 理论的相同介电分子之间的有效吸引势

一、Effective attractive potential between identical dielectric molecules via Lifshitz theory(论文文献综述)

杨飞[1](2021)在《非平衡动力学:从二维材料自旋动力学到超导体的电磁响应》文中指出运用微观动力学方程的等时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本论文首先从自旋电子学领域中的动力学自旋Bloch方程入手,研究二维材料中的自旋动力学作为引子。之后,进入到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超导领域,建立被我们称为“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的动力学理论以研究超导体丰富的电磁响应性质。在引子部分,通过采用动力学自旋Bloch方程,我们研究了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空穴的自旋动力学,包括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影响下K和K’谷空穴自旋的弛豫和扩散。由于双层材料的特性,我们发现两谷的面外自旋呈现出不同的弛豫(扩散)过程。特别地,在大自旋极化的弛豫(扩散)过程中,我们发现,两谷中原本相同的空穴浓度随着时间演化(沿着扩散方向)发生了破缺,从而产生了非平衡(稳态)谷极化。在主体部分,我们进入到超导领域,首先研究了平衡态中平移对称破缺超导体系内的超导电性,之后,我们重点探讨了非平衡动力学中超导体的电磁响应性质。平衡态的研究以Gorkov方程为基础。我们首先从对称性的角度,讨论了平移对称破缺后,实现非常规Cooper对的要求。基于对称性分析,我们指出,通过将自旋轨道耦合量子阱与平移对称破缺s-波超导体近邻耦合,所有四种对称性类型(偶频单态、奇频单态、偶频三态和奇频三态)的Cooper对均会在量子阱中出现。而量子阱中库仑相互作用的自能以及不可避免的plasmon效应,则可以诱导出全部四种对称性的超导序参量。之后,我们讨论了在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中,利用磁场的Zeeman效应破缺掉平移对称性(产生出Cooper对质心动量)的可能。我们发现,磁场会导致两种具有Cooper对质心动量的超导相:小场下的drift-BCS态和大场下的Fulde-Ferrell态,前者中的Cooper对质心动量源于能带扭曲,后者与传统Fulde-Ferrell态类似。在处理非平衡性质时,Gorkov方程中格林函数涉及到的信息因为过于庞大从而有着很大的计算难度。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衍生出用于处理非平衡物理的微观动力学方程。为此,我们首先采用Yu和Wu建立的规范不变光学Bloc方程方法,研究了手征p-波超导态的反常霍尔效应。我们展示反常霍尔效应的内禀通道因为伽利略不变性而为零,但杂质散射可以诱导出外禀通道。与文献中Kubo费曼图方法给出的线性响应的偏转散射通道相比,我们除了为这一通道提供微观动力学描述外,还揭示出一个新的通道:非线性激发导致的低阶Born贡献,后者在弱杂质相互作用体系占据主导。之后,我们发展了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使其囊括进完整的电磁效应和超流动力学,由此建立起超导体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我们首先证明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满足超导体中的Nambu规范结构,因而自然地满足电荷守恒。紧接着,通过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我们讨论了静磁响应和低频光学响应中的电流激发。除了恢复出文献中为人熟知的结果(包括静磁响应中的Meissner超流和Ginzburg-Landau方程以及低频光学响应中的二流体模型)外,我们发现,只有当电磁场激发出的超流速度超过某一阈值时,体系中才会出现正常流体和散射。特别地,我们指出,超流体和正常流体的电流之间存在摩擦。由于这种摩擦,部分超流体具有了黏滞性。我们因而提出了超导体的三流体模型:正常流体、有黏滞的超流体和无黏滞的超流体,以此来描述超导态的电磁响应。基于三流体模型,我们揭示出丰富的物理行为,包括静磁响应中隧穿深度受散射影响的原因、修正的Ginzburg-Landau方程和同时具有非零能隙和非零电阻的热力学相、以及低频光学响应中由三流体模型描述的光电导。随后,我们展示,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够不分伯仲地计算超导体集体激发Nambu-Goldstone模和Higgs模的电磁响应。基于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我们除了恢复出文献中关于这两种集体激发的线性响应的传统结果外,还指出Higgs模的二阶响应完全归因于驱动效应(包括光电场驱动效应和磁矢势抗磁效应)而非文献中广泛认定的磁矢势顺磁效应。同时,我们推得了 Nambu-Goldstone模非零的二阶光学响应,并且发现,由于电荷守恒恒的保护,这一响应可以避免Anderson-Higgs机制的影响从而能够被有效激发。为此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实验探测方案。接下来,我们展示,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处理散射效应。基于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我们发现,在线性区,散射造成的光吸收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上在正常趋肤区脏超导样品中观测到的光学特征。而在二阶区我们指出,散射效应在Higgs模的光学响应信号中造成一个相移,并且该相移在ω=|Δ|处会展现出π跳跃。此外,我们还指出,杂质散射可以在光脉冲结束后造成Higgs模激发的衰减行为。综上,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不仅同时囊括了正常流体和超流体的动力学描述,且作为一套规范不变理论,这套方程既能够计算磁场响应也可以处理光学响应,并且可以用于线性响应和非线性响应的研究。由于规范不变性,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得以保证对电磁学性质非常关键的电荷守恒。同时,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还能够处理超导体中各样集体激发的电磁响应。此外,得益于等时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我们在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构造了完整的微观散射项,因而可以阐述散射效应的影响。除了恢复出许多文献中众所周知的结果外,我们还揭示出超导体电磁响应中更为丰富的物理。所以,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实际上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研究/计算超导体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和电磁响应性质,我们因而展望这套方程能够在超导领域揭示更多的丰富物理。最后,我们探索性地将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应用到d-波超导体系Higgs模的研究中,以推导呼吸Higgs模和d-波序参量体系独有的旋转Higgs模能谱的解析表达式,并探讨他们的动力学性质包括光学响应、磁场响应以及最近实验上较为关心的赝能隙相中负的热霍尔信号。本论文内容多为解析研究。为方便阅读,正文中只呈现具体的模型和推导后的结果以及图像性的分析,冗长的推导细节则被置于十个附录中。以下,是具体的章节摘要。引子部分,从第1章到第2章,我们研究了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空穴的自旋动力学。在第1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二维材料单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以及这类材料中谷动力学(包括自由载流子的谷霍尔效应,激子的谷极化和去谷极化机制)和自旋电子学(包括自旋的注入和探测、时间域自旋弛豫的主要机制,以及理解空间域自旋扩散的模型)的研究进展。特别地,在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得益于材料特性,K和K’谷的空穴不仅可以通过自旋-层锁定效应实现自旋在实空间的分离,还可以利用手征光学选择定则激发自旋极化。该二维体系因而为探索自旋动力学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并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展现出可能的应用前景。由此,理解这一类材料中空穴自旋的弛豫和扩散行为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第2章中,我们首先介绍自旋电子学领域中的动力学自旋Bloch方程。动力学自旋Bloch方程,是Wu基于等时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将半导体中的光学Bloch方程推广到自旋空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包含了微观散射效应,还可以处理多体效应。运用动力学自旋Bloch方程,我们研究了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K和K’谷空穴的自旋动力学。考虑到实验上对空穴浓度的电学调控,我们讨论了门电压诱导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对自旋弛豫和扩散的影响。相比传统的面内形式,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多出一个谷依赖的面外分量,从而提供了一个在K和K’谷方向相反的类Zeeman场,由此造成了丰富的自旋动力学行为。对于自旋弛豫,在谷间空穴-声子散射作用下,类Zeeman场为面内自旋打开了一个谷间弛豫通道,其主导了面内自旋的弛豫。对于面外自旋极化,类Zeeman场会与Hartree-Fock有效磁场叠加,后者在两谷方向相同。由此,K和K’谷呈现出不同的总有效磁场强度,从而导致两谷具有不同的自旋弛豫时间。提高温度/浓度以增强谷间空穴-声子散射能够极大地抑制两谷自旋弛豫时间的不同。有意思的是,在大自旋极化的弛豫过程中,我们发现,两谷中原本相同的空穴浓度随着时间演化发生了破缺,致使体系中诱导出谷极化。根据我们的计算,在自旋极化为60%时,这种非平衡谷极化能够超过1%且能持续数百ps,因而有很大可能被实验观测。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的谷内系统,实际上为Zeeman场存在下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体系。从微观层面研究这一经典体系的自旋扩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文献中鲜有对此的研究报道。我们发现,在单谷中,通过调节该谷的总有效磁场强度,面外自旋的扩散行为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自旋扩散长度展现出不同散射、总有效磁场强度和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依赖。由于K和K’谷具有不同的总有效磁场强度,两谷因而展现出不同的自旋扩散长度。增强谷间空穴-声子散射则可以抑制两谷自旋扩散长度的不同。此外,在单边固定的大的面外自旋注入下,我们发现,体系沿着扩散方向会建立起稳态的谷极化,与时间域谷极化的产生机制相同。然而,时间域的谷极化会随着谷内散射的增强而减弱,但空间域产生的谷极化能够通过增加杂质浓度来加强。主体部分,从第3章到第11章,我们进入到超导领域,首先研究了平衡态中平移对称破缺超导体系内的超导电性,之后,我们重点探讨了非平衡动力学中超导体的电磁响应性质。针对平衡态的研究,在第3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 Cooper对的四种对称性分类:偶频单态、奇频单态、偶频三态和奇频三态,以及在空间均匀体系实现后三类非常规Cooper对所需要的对称性破缺。但体系中非常规Cooper对的存在并不能保证非常规超导序参量的产生,这是因为非常规超导电性的产生往往还对配对势的对称性有特殊的要求。之后,我们介绍了超导体中两点格林函数所满足的基本方程:Gorkov方程。该方程包含了体系中所有的信息,所以可作为研究和计算超导态性质的出发点。运用平衡态Gorkov方程,我们介绍了一些可能实现非常规Cooper对/超导电性的具体材料和体系,包括与铁磁体近邻耦合的常规超导体、非中心反演对称的非常规超导体,具有自旋轨道耦合的常规超导体、目前广受争议的非常规超导体Sr2RuO4,和可能具有p-波吸引势的重费米子超导材料。紧接着,我们介绍了在均匀超导体中利用Zeeman效应自发破缺掉平移对称性(产生出Cooper对质心动量)的可能,即Fulde-Ferrell-Larkin-Ovchinnikov(FFLO)态。但在各向同性体系中,旋转对称性的自发破缺不利于FFLO态对抗杂质缺陷和热力学涨落。为此,文献中指出,在Zeeman效应作用下,利用自旋轨道耦合造成体系的各向异性,能够使Cooper对质心动量以最优化形成来保证FFLO态的稳定,我们综述了文献中对此的理论进展。在第4章中,运用平衡态Gorkov方程,我们研究了平移对称破缺后,非常规Cooper对和序参量的实现。我们首先从对称性的角度,讨论了平移对称破缺后,实现非常规Cooper对的要求。我们发现,与传统的空间均匀体系中的要求相比,原本难以实现的奇频单态Cooper对在平移对称破缺后会固有地存在,并且平移对称破缺后,只需破缺掉自旋旋转对称性即可实现偶频三态和奇频三态Cooper对。由此我们指出,通过将自旋轨道耦合量子阱与平移对称破缺s-波超导体近邻耦合,所有四种对称性类型的Cooper对均会在量子阱中出现。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库仑相互作用的自能以及二维体系中不可避免的plasmon效应计算量子阱中的超导序参量,我们展示体系中可以实现全部四种对称性的超导电性。为具体说明这一情况,我们考虑了与处于FFLO相或存在超流的s-波超导体近邻耦合的InSb(110)量子阱,并推导了四种超导序参量的解析表达式。得益于材料特性,我们推得了s-波的偶频单态序参量、p-波的奇频单态序参量、p-波偶频三态的序参量、以及d-波的奇频三态序参量。特别地,在合适浓度下,常规的s波序参量会受到抑制,此时非常规序参量会占据主导,从而利于实验上的探测。在第5章中,我们研究了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中的Fulde-Ferrell态。不同于文献中求解多变量极值的全数值理论工作,我们运用平衡态Gorkov方程解析上求解反常格林函数来得到能隙方程,然后,通过求解基态能关于单个参数即Cooper对质心动量的最小值来确定超导态性质,由此可以对超导态的微观性质进行详细讨论。我们发现,在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中,外加磁场可以诱导出两种具有Cooper对质心动量的超导相。具体地,在小磁场下,电子能谱的扭曲可以诱导出Cooper对质心动量,但体系中不存在反常关联消失的非配对区。我们将这一超导相称为drift-BCS态。将磁场进一步增大至某一临界点,体系中出现了非配对区,从而落入Fulde-Ferrell态。我们发现,在临界点附近,质心动量会突然增加,并且序参量会急剧减小,表明体系发生了一级相变。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由自旋轨道耦合翻转项导致的Pauli极限的增强,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存在Fulde-Ferrell态磁场区域的扩大。最后,我们还讨论了自旋轨道耦合诱导的三态Cooper对,并展示Cooper对自旋极化在drift-BCS态和Fulde-Ferrell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磁场依赖,从而为实验上区分两种超导相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从第6章到第11章,我们从非平衡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超导体丰富的电磁响应性质。在第6章中,我们首先介绍最早由Nambu提出的超导体规范结构,以及超导态中规范不变与电荷守恒等价的证明。紧接着,我们介绍了超导体中各样的集体激发,包括Nambu-Goldstone模(序参量相位涨落)和相关的Anderson-Higgs机制、Legget t模(两带超导体中两带序参量相位差涨落)、Tc附近的Nambu-Goldstone模:Carlson-Goldman模、Higgs模(序参量模值涨落),以及Bardasis-Schrieffer模(轨道角动量不同于平衡态序参量的序参量模值涨落)。此外,我们还介绍了超导体中杂质效应对平衡态的影响:Anderson定理。之后,我们综述了超导体对电磁响应特别是对THz光场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具体地,相关的实验进展包括静磁响应中的Meissner效应,早期用于实验分析的宏观Ginzburg-Landau唯象理论、低频光学响应中由唯象二流体模型描述的光电导行为、还有THz频率范围内,反常和正常趋肤区超导体中不同的光吸收行为、非线性光学响应中的Higgs模激发和相关信号相位的π跃变、以及两带超导体内非线性光学响应中的Leggett模激发。在理论方面的综述中,我们指出,一套完整的电磁响应理论上应当满足如下的四个条件:(ⅰ)既能够计算磁场响应也可以处理光学响应,并且可以用于线性响应和非线性响应的研究,即必须完整地囊括由电场E所致和直接由磁矢势A造成的电磁效应;(ⅱ)能够自恰地推导出超导体内各样集体激发的电磁响应;(ⅲ)能够计算不可避免的散射效应;(ⅳ)应当是规范不变的,即满足Nambu提出的超导体规范结构,这点在超导体中尤为重要。然而,相比于超导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间不断增加的丰富的实验现象,超导体电磁响应的微观理论,尽管在BCS超导电性理论的框架下已经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但文献中建立起的各样的理论,包括基于Kubo流流关联推出的反常趋肤区的Mattis-Bardeen理论、Anderson赝自旋图景下推出的Liouville和Bloch方程,半经典的准粒子Boltzmann方程、准经典近似框架下使用τ3-格林函数从Gorkov方程中推出的Eilenberger和Usadel方程、Yu和Wu在等时近似下使用τ0-格林函数建立起的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均无法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从而存有一定的不足。在第7章中,我们首先采用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方法,讨论了手征p-波超导态的反常霍尔效应。我们证明内禀反常霍尔电导因为伽利略不变性为零,而杂质散射可以诱导出非零的外禀反常霍尔电导。与文献中Kubo费曼图方法给出的线性响应的偏转散射通道相比,我们除了为这一通道提供微观动力学描述外,还揭示出一个新的通道:非线性激发导致的低阶Born贡献。因为难以在准经典方法中处理准粒子关联或在Kubo费曼图方法中囊括非线性效应,这一新的通道在文献中被长期忽视掉了,但该通道在弱杂质相互作用体系会主导反常霍尔电导的产生。最后,受实验上在“金属/铁磁体/超导体”结中观测到的序参量和交换场的隧穿效应的启发,我们还讨论了存在空间依赖磁场时的情况,此时空间平移对称即伽利略不变性的破缺使得内禀反常霍尔电导不再为零。在第8章中,我们发展了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使其囊括进完整的电磁效应和超流动力学,由此建立起超导体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从基本物理出发,我们首先证明,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满足Nambu规范结构,因而自然地满足电荷守恒。紧接着,通过使用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我们关注静磁响应和低频光学响应中的电流激发。我们指出,只有当电磁场激发出的超流速度υs超过阈值υL=|Δ|/kF时,体系中才会出现正常流体和散射。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超流体和正常流体电流之间存在摩擦。由于这种摩擦,部分超流体具有了黏滞性,由此我们提出了超导体系在υs>υL时的三流体模型:正常流体、有黏滞的超流体和无黏滞的超流体,以此来描述超导态的电磁响应。对于静磁响应,当υs<υL只存在超流体时,我们严格地恢复出了Meissner超流,并且能隙方程在相变温度附近可以严格约化为Ginzburg-Landau方程。当υs>υL时,静磁响应电流由三流体模型描述。特别地,与超流体中直接被磁通激发出Meissner超流不同,正常流体虽然不受磁通驱动,但在上述提到的与超流体电流的摩擦带动下,正常流体中也会诱导出电流。此时,正常流体电流和有黏滞的超流体电流的存在,使得隧穿深度受到了散射的影响。此外,我们还预言了一个同时具有非零能隙和非零电阻的热力学相。对于光学响应,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计算出的正常流体电流呈现出Drude模型行为,而超流体电流包括Meissner超流部分和Bogoliubov准粒子流部分。这样,在低温下,我们严格恢复出了文献中的二流体模型。然而,我们展示,超流体和正常流体的电流之间存在摩擦,使得光电导行为由三流体模型描述。在第9章中,我们展示,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够不分伯仲地计算超导体集体激发Nambu-Goldstone模和Higgs模的电磁响应。我们讨论了两种集体激发在线性区和二阶区的光学响应。我们发现,Higgs模的线性响应会在长波极限下消失,因此不在光学实验中显现。而Nambu-Goldstone模的线性响应会与长程库仑相互作用耦合,因此会触发Anderson-Higgs机制,使得该激发模原本无能隙的能谱被有效地提高到高能的plasmon频率,从而无法被有效激发,与文献中的结果一致。二阶响应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物理。一方面,在二阶区可以于长波极限下得到Higgs模非零的光学响应,且在2ω=2Δ0时展现出共振行为,与实验发现一致。我们指出,该二阶响应实际上完全归因于驱动效应(光电场驱动效应和磁矢势抗磁效应)而非文献中广泛认定的磁矢势泵浦效应(顺磁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 Nambu-Goldstone模非零的二阶光学响应,并且由于电荷守恒,这一响应会与长程库仑相互作用解耦,从而避免掉Anderson-Higgs机制的影响,因而能够保持原本无能隙的能谱,进而可以被有效激发。我们为此还提出了一个基于Josephson结的可能方案用以实验上的探测。在第10章中,通过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我们讨论了散射效应对正常趋肤区超导体THz光学性质的影响。我们考虑了多周期THz光脉冲驱动中线性和非线性响应的情况。我们展示,线性区散射诱导的光吸收σ1s(ω)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上在正常趋肤区脏超导样品中观测到的光学特征,包括低温下σ1s(ω)在ω=2|Δ|处的转变和其在ω<2|Δ|频段随频率下降的上升。此外,我们证明,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得到的超导态光电导在T>Tc序参量趋于零时可以严格回到了正常金属中Drude模型或传统Boltzmann方程描述的光电导。尽我们所知,由于在超导态中难以自恰计算散射顶角修正的阶梯图,文献中还没有理论可以在超导态光电导计算中,当温度从T<T.变到T>Tc时恢复出正常态的光电导。所以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实际上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处理散射效应。在二阶区我们发现,散射效应在Higgs模的光学响应信号中造成一个相移。特别地,该相移在ω=|Δ|处会展现出明显的π跳跃,从而为实验探测提供了一个明显的特征。最后,通过研究光脉冲结束后Higgs模激发的衰减,我们揭示了由弹性散射引发的弛豫机制。在第11章中,我们探索性地将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方法应用到d-波超导体系Higgs模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推导了呼吸Higgs模和波序参量体系独有的旋转Higgs模能谱的解析表达式,这为实验上寻找共振频率提供了可能的帮助。之后,我们研究了他们的动力学性质。我们发现,呼吸Higgs模在二阶光学响应中可见,且该过程与光场的极化方向无关。旋转Higgs模在光学响应中不活跃,但我们发现了该集体激发对磁场非零的线性响应,由此可以预期通过磁共振实验来探测旋转Higgs模。特别地,我们还发现,电中性的旋转Higgs模,虽然不能在电学测量中显现,但却可以在赝能隙相中产生负的霍尔热导。这一发现极有可能描述实验上最新在铜基超导体重掺杂赝能隙相中观测到的负的热霍尔信号。我们由此推测,实验中在赝能隙相产生负的热霍尔信号的未知电中性元激发,可能为旋转Higgs模。最后,我们在第12章中对本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龙程[2](2018)在《非平衡态自组装中的三维非密堆结构》文中指出非密堆结构,例如钻石晶格结构,是一类拥有低堆积密度的材料。随着光子技术的发展,具有可见光波长大小的(胶体大小尺度的)单元以立方钻石晶格堆积形成的非密堆结构被发现可以拥有完全的三维光子带隙,于是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光子晶体材料。然而,胶体之间没有分子尺度下的共价键或是氢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的胶体溶液中,疏松的堆积空间以及非密堆结构的力学不稳定性都导致了非密堆结构很难通过自发结晶形成。最近,人们发现引入随时间振荡的相互作用的体系可以进入一种非平衡稳态,同时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一些在固定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得不到的重要的有序结构。由这种非平衡态的手段的启发,也称做耗散自组装的方法,我们寻求利用相似的手段找到一种可能的合成三维非密堆结构的技术,并且试图去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本文中,我们利用数值模拟,将振荡溶液pH的方法应用到三维的正负带电粒子混合的溶液体系中,其中粒子的带电量受溶液的pH值影响,并且我们研究了这些体系对应产生的行为。首先,我们利用开源的LAMMPS代码,将过阻尼的朗之万动力学与NPT系综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研究忽略边界效应的材料内部的行为。我们将这种模拟方法应用到了二维的体系中,得到了与之前文献中的报道的相同的结果,以此验证了我们方法的合理性。之后,我们考虑在快速pH振荡的极限条件下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粒子之间随时间变化的相互作用可以由一个时间平均后的形式近似取代。在这种有效相互作用的形式下,我们发现调节pH振荡的振幅引入了一个新的可调维度来控制正负带电粒子的行为,这个维度体现了粒子间排斥相互作用和吸引相互作用的强度之比。为了探究这个维度下的相行为,我们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模拟,并在我们探究的参数范围下,发现多种非密堆结构都能保持稳定结构,比如石墨状结构以及钻石结构。同时结合Madelung能量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证实,对这个新维度的调节确实可以有效地产生出非密堆的晶体结构。此外,我们还在无序的结构中发现了一些由相互作用强度比的改变带来的有趣的现象,其中包括超均匀现象和非单调扩散行为。总的来说,我们的模拟研究拓宽了我们对非密堆结构形成的理解,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来合成一些新奇的,在纳米及微米量级的粒子体系的平衡态自组装中被认为非常难以形成的三维非密堆结构。

张曦[3](2017)在《离子与聚电解质间的相互作用:从带电颗粒到核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溶液中的离子对带电胶体球和核酸分子等聚电解质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核酸(DNA/RNA)分子带有高密度负电荷,离子在其结构折叠、凝聚以及结构变化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核酸分子的结构和柔性对其生物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文里,针对离子溶液中带电胶体球和核酸这两种聚电解质,我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同种电荷胶体球间相互作用中多体效应的研究。我们用蒙特卡罗模拟和非线性泊松-玻尔兹曼理论两种方法,对广泛盐离子条件下同种电荷胶体球间平均力势的多体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们的计算表明,在高浓度1:1盐离子条件下,同种电荷胶体球间平均力势是弱排斥且具有可加性,而在低浓度1:1盐离子条件下,可加性则高估了多体胶体球间的排斥相互作用。在低浓度2:2盐离子条件下,两个胶体球间平均力势为微弱排斥,而多个胶体球系统的平均力势却是相互吸引的。有趣的是,在高浓度2:2盐离子条件下,两胶体球间是显着的吸引作用,而多体效应却会导致这种吸引减弱。微观分析显示,多体效应是跟束缚在胶体球周围的离子密切相关的,而离子的束缚强烈依赖于离子浓度、价数、胶体球的带电荷量以及数目。2.非对称盐溶液中异种电荷胶体球间平均力势的研究。我们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研究了三价盐离子溶液中异种电荷胶体球之间的平均力势。我们发现,对于高浓度对称3:3盐溶液,两个异种电荷胶体球间平均力势为长程吸引,而对非对称3:1盐溶液,两个异种电荷胶体球之间可产生长程的有效排斥作用。我们的微观分析以及建立的理论模型皆显示此长程排斥来自于高价离子对胶体球的过中和效应。3.具有伸缩柔性的半弹性有限长链末端距离分布解析公式的导出。我们基于前人描述半弹性链末端距离分布的公式,计入链伸缩柔性,导出了描述具有伸缩柔性的半弹性短链末端距离分布的解析公式。此公式在不同的伸缩模量以及持久长度下的结果与蒙特卡罗模拟高度吻合;进一步,此公式也与短链DNA/RNA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吻合很好。此外,我们分析发现,当DNA长度超过~130个碱基对,或者RNA长度超过了~240个碱基对时,伸缩柔性对它们末端距离分布影响可忽略。4.发展描述高价离子凝聚的紧束缚离子模型。考虑全原子结构和全原子电荷分布,我们发展了紧束缚离子模型。此拓展模型既可考虑离子间的关联与涨落,又可处理聚电解质分子的全原子结构和全原子的电荷分布。其预测的两个同种电荷胶体球间平均力势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吻合很好,其预测的单价/双价离子对不同的核酸的竞争凝聚效应与实验测量一致,其预测的三链DNA周围Mg2+离子径向密度分布与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也能很好吻合。此外,此模型可给出聚电解质周围离子的三维密度分布。

王庆艳[4](2012)在《异质外延的二维Pb薄膜与FeSe薄膜超导电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宏观尺度上原子级平整的单晶薄膜是研究二维宏观电子性质的前提。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分子束外延(MBE)的方法,在硅衬底及钛酸锶衬底上分别实现了大面积原子级平整单晶Pb薄膜及FeSe薄膜的异质外延生长,并利用输运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超导电性随厚度的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Pb的条状非共度相(SIC相)修饰Pb/Si界面,成功的实现了Pb单晶薄膜逐个原子单层的外延生长。通过研究Pb单晶薄膜随厚度变化的超导电性,实验上首次发现对于4-9个原子单层厚度的Pb单晶薄膜,其超导相变来源于二维体系BKT相变。并且通过逐个原子单层的增加Pb单晶薄膜厚度,首次观察到二维体系超导相变由BKT相变向平均场相变的过渡行为,完善了该体系中二维超导电性随厚度变化的相图。(2)在TiO2面终止的SrTiO3(100)衬底上成功的制备了大面积原子级平整的FeSe单晶薄膜,实验发现单位原胞厚度的FeSe薄膜具有高温超导电性。其超导能隙的大小依赖于衬底表面的处理方式:在经过Se刻蚀的SrTiO3(100)衬底上,单位原胞厚度FeSe薄膜的超导能隙达到20.1meV,与本征FeSe单晶薄膜相比(超导能隙2.2meV,对应的超导转变温度为9.4K),增大了近一个数量级。若超导机制与本征FeSe薄膜相同,该能隙对应的超导温度将达到液氮温度77K以上。在未经过Se刻蚀的绝缘SrTiO3(100)衬底上,单位原胞厚度FeSe薄膜的超导能隙为10.0meV,经输运测量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为50K。当增加FeSe薄膜的厚度时,发现一个单位原胞厚度以上的FeSe薄膜不具有超导电性,即超导电性仅局限于界面处0.55nm厚度的FeSe薄膜内。

二、Effective attractive potential between identical dielectric molecules via Lifshitz theor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ive attractive potential between identical dielectric molecules via Lifshitz theory(论文提纲范文)

(1)非平衡动力学:从二维材料自旋动力学到超导体的电磁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子
第一章 二维材料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介绍
    1.1 单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介绍
        1.1.1 哈密顿量
        1.1.2 谷动力学
    1.2 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
        1.2.1 哈密顿量
        1.2.2 自旋-层锁定效应
        1.2.3 双层异质结
    1.3 单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的自旋电子学
        1.3.1 自旋极化的产生和探测
        1.3.2 自旋极化的弛豫及稳态扩散
第二章 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的自旋动力学
    2.1 动力学自旋Bloch方程
    2.2 双层Rashba自旋轨道耦合
    2.3 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空穴的自旋弛豫
        2.3.1 Zeeman场对自旋弛豫的影响
        2.3.2 模型
        2.3.3 数值结果:自旋弛豫
        2.3.4 数值结果:谷极化的产生
        2.3.5 小结
    2.4 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空穴的自旋扩散
        2.4.1 修正的漂移-扩散模型
        2.4.2 模型
        2.4.3 解析结果:Zeeman场存在下自旋轨道耦合体系中的自旋扩散
        2.4.4 数值结果:自旋扩散
        2.4.5 解析/数值结果:稳态谷极化的产生
        2.4.6 小结
第三章 超导电性对称性分类介绍
    3.1 平移对称超导体中Cooper对的分类
    3.2 Gorkov方程
    3.3 非常规超导电性
        3.3.1 与铁磁体近邻耦合的常规超导体
        3.3.2 非中心反演对称的非常规超导体
        3.3.3 具有自旋轨道耦合的常规s-波超导体
        3.3.4 争议的非常规超导体Sr_2RuO_4
        3.3.5 可能具有p-波吸引势的重费米超导材料
    3.4 平移对称破缺的Fulde-Ferrell-Larkin-Ovchimnikov态
        3.4.1 各向同性体系
        3.4.2 各向异性体系
第四章 与平移对称破缺s-波超导体近邻耦合的InSb(110)量子阱中的超导电性
    4.1 平移对称破缺超导体中非常规Cooper对的实现
    4.2 与超导体近邻耦合的量子阱
        4.2.1 隧穿近邻效应的理论模型
        4.2.2 实验进展
        4.2.3 诱导出单个质心动量q的可能方法
    4.3 模型和哈密顿量
    4.4 解析分析
        4.4.1 库仑重整的特性
        4.4.2 平移对称破缺超导态InSb(110)量子阱
    4.5 数值结果
        4.5.1 偶频单态
        4.5.2 奇频单态
        4.5.3 偶频三态
        4.5.4 奇频三态
        4.5.5 四种序参量的分离
    4.6 小结
第五章 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中的Fulde-Ferrell态
    5.1 Cooper对自旋极化
        5.1.1 Cooper对自旋极化的可能实现
        5.1.2 磁电Andreev效应
    5.2 理论模型
        5.2.1 哈密顿量和能隙方程
        5.2.2 基态能
    5.3 数值结果
        5.3.1 确定的Cooper对质心动量方向
        5.3.2 相图
        5.3.3 三态Cooper对和其自旋极化
    5.4 小结
第六章 超导体中集体激发及超导电性对电磁场响应的研究进展
    6.1 超导体中的规范变换和电荷守恒
    6.2 超导体中的集体激发
        6.2.1 Namnbu-Goldstone模
        6.2.2 Anderson-Higgs机制
        6.2.3 Leggett模
        6.2.4 T_c附近的Nambu-Goldstone模: Carlson-Goldman模
        6.2.5 Higgs模
        6.2.6 Bardasis-Schrieffer模
    6.3 超导体中杂质效应对平衡态的影响: Anderson定理
    6.4 超导体对电磁场响应的实验进展
        6.4.1 静磁响应: Meissner效应
        6.4.2 低频段的光电导: 二流体模型
        6.4.3 THz频段的线性光学响应: 反常和正常趋肤区
        6.4.4 THz频段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Higgs模的激发
        6.4.5 THz频段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信号相位的π跃变
        6.4.6 THz频段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Leggett模的激发
    6.5 超导体对电磁场响应的理论进展
        6.5.1 Mattis-Bardeen理论
        6.5.2 Liouville和Bloch方程
        6.5.3 半经典的Boltzrmann方程
        6.5.4 Gorkov方程
        6.5.5 Eilenberger方程
        6.5.6 Usadel方程
        6.5.7 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
第七章 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 手征p-波超导体中的反常霍尔效应
    7.1 文献中的理论进展
        7.1.1 Kubo费曼图方法
        7.1.2 半经典的准粒子Boltzmann方程
    7.2 模型
        7.2.1 哈密顿量
        7.2.2 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
        7.2.3 散射项及散射T-矩阵
    7.3 解析分析
        7.3.1 内禀反常霍尔电导
        7.3.2 Berry曲率
        7.3.3 杂质散射导致的外禀反常霍尔电导
    7.4 数值结果
        7.4.1 强杂质相互作用
        7.4.2 弱杂质相互作用
        7.4.3 反常霍尔电导的杂质强度依赖
        7.4.4 横向锥形磁矩引入的内禀通道
    7.5 小结
第八章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超导体中的三流体模型
    8.1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
        8.1.1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8.1.2 电荷守恒
        8.1.3 散射项推导
    8.2 三流体模型: 物理图像
    8.3 解析结果: 静磁响应
        8.3.1 响应电流
        8.3.2 序参量性质
        8.3.3 同时具有非零电阻和非零超导能隙的相
    8.4 解析结果: 光学响应
        8.4.1 光电导
    8.5 小结
第九章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 集体激发的光学响应
    9.1 模型
        9.1.1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
        9.1.2 解析求解: 响应理论
    9.2 解析结果: 线性响应
        9.2.1 Nambu-Goldstone模
        9.2.2 Hartree场的影响: Anderson-Higgs机制
        9.2.3 Higgs模
    9.3 解析结果: 二阶响应
        9.3.1 Nambu-Goldstone模
        9.3.2 Higgs模
        9.3.3 对相位涨落可能的探测方案
    9.4 小结
第十章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 散射对超导体光学响应的影响
    10.1 模型
        10.1.1 简化的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
        10.1.2 微观散射
        10.1.3 光脉冲的两种极端情况
    10.2 受迫振荡
        10.2.1 线性响应: 光电导
        10.2.2 二阶响应: Higgs模激发
    10.3 自由衰减
        10.3.1 Anderson赝自旋图景下的简化模型
        10.3.2 Higgs模的衰减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 d-波超导体中的Higgs模
    11.1 赝能隙(pseudogap)相和预生成的Cooper对
    11.2 铜基超导体中最近的实验进展
        11.2.1 旋转对称性的自发破缺现象
        11.2.2 赝能隙相中来自未知电中性元激发的热霍尔效应
    11.3 d-波超导体中Higgs模的理论进展
    11.4 模型
        11.4.1 哈密顿量
        11.4.2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方法
        11.4.3 Higgs模的计算
    11.5 解析结果
        11.5.1 呼吸Higgs模
        11.5.2 旋转Higgs模
    11.6 小结
未济
第十二章 总结
附录A 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空穴自旋弛豫的一些补充说明
    A.1 公式(2.17)的解析推导
    A.2 空穴-声子散射矩阵元
    A.3 紧束缚模型下对空穴-声子相互作用的推导
    A.4 小自旋极化下的浓度依赖中的库仑峰
    A.5 大自旋极化下的温度依赖
    A.6 谷极化的推导
附录B 双层过渡金属硫属化物中空穴自旋扩散的一些补充说明
    B.1 自旋扩散的解析分析
    B.2 谷极化的解析分析
附录C 与平移对称破缺s-波超导体近邻耦合的InSb(110)量子阱中的超导电性的一些补充材料
    C.1 公式(4.11)的解析推导
    C.2 公式(4.27)和(4.28)的推导
    C.3 公式(4.29)-(4.32)的推导
    C.4 序参量的动量依赖
    C.5 四种序参量的浓度依赖
        C.5.1 偶频单态序参量库仑重整部分的浓度依赖
        C.5.2 奇频单态序参量的浓度依赖
        C.5.3 偶频三态序参量的浓度依赖
        C.5.4 奇频三态序参量的浓度依赖
附录D 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中的Fulde-Ferrell态的一些补充说明
    D.1 自旋轨道耦合依赖
附录E 动力学方程散射项的推导
    E.1 超导态动力学方程散射项的推导
附录F 手征p-波超导体中的反常霍尔效应的一些补充材料
    F.1 规范不变光学Bloch方程
    F.2 纵向光电流
    F.3 公式(7.48)的解析推导
附录G 超导体中的三流体模型的一些补充材料
    G.1 公式(8.40)的推导
    G.2 公式(8.44)的推导
    G.3 公式(8.73)的推导
    G.4 序参量涨落
附录H 集体激发的光学响应的一些补充材料
    H.1 公式(9.22)和(9.34)的推导
    H.2 公式(9.28)的推导
    H.3 公式(9.40)和(9.44)以及n~(2ω)的推导
    H.4 公式(9.48)的推导
附录Ⅰ 散射对超导体光学响应的影响的一些补充材料
    I.1 公式(10.14)的推导
    I.2 光电导解析式(10.20)和(10.21)的推导
    I.3 公式(10.25)的推导
    I.4 方程(10.33)-(10.35)的解
    I.5 公式(10.40)的推导
    I.6 相位模的响应
附录J d-波超导体中的Higgs模的一些补充材料
    J.1 d-波超导态的规范不变和电荷守恒
    J.2 散射项
    J.3 规范不变动力学方程的解
        J.3.1 线性响应
        J.3.2 二阶响应
    J.4 旋转对称性
    J.5 霍尔热流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会议报告
致谢

(2)非平衡态自组装中的三维非密堆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子晶体
        1.1.1 简介
        1.1.2 三维光子晶体
    1.2 非密堆结构
    1.3 三维非密堆光子晶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1.3.1 利用带电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1.3.2 表面补丁胶体的自组装
        1.3.3 利用支撑晶格的自组装
    1.4 非平衡态自组装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带电胶体模型与模拟方法
    2.1 朗之万动力学
        2.1.1 自由粒子速度的朗之万方程
        2.1.2 随机力的时间关联
    2.2 带电胶体间的相互作用
        2.2.1 Lennard-Jones相互作用
        2.2.2 LJ约化单位制
        2.2.3 屏蔽Coulomb相互作用
    2.3 模拟系综的选择
    2.4 溶液pH震荡的引入
    2.5 晶体结构的表征方法
        2.5.1 径向分布函数
        2.5.2 键角序参量
    2.6 模拟方法的验证
        2.6.1 pH振荡体系在二维的非平衡态自组装
        2.6.2 三维带电体系的平衡态自组装
第三章 三维体系中的非平衡态自组装
    3.1 等效相互作用分析
    3.2 正负带电体系在不同pH振荡条件A下的模拟
        3.2.1 石墨状混合结构
        3.2.2 桥接的石墨状结构
        3.2.3 两种钻石结构
        3.2.4 收缩的钻石结构
        3.2.5 简单立方结构
        3.2.6 小结
    3.3 正负带电体系在不同相互作用强度U_m下的模拟
    3.4 Madelung晶格能的分析
    3.5 无序结构中一些现象的讨论
        3.5.1 相互作用强度比对无序结构的影响
        3.5.2 非单调的扩散变化现象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3)离子与聚电解质间的相互作用:从带电颗粒到核酸(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同种电荷胶体球间相互作用中的多体效应
    2.1 概述
    2.2 模型与方法
        2.2.1 平均力势的计算
        2.2.2 热力学积分方法求自由能
        2.2.3 蒙特卡罗模拟
        2.2.4 泊松-玻尔兹曼理论及其数值解
    2.3 结果与讨论
        2.3.1 1:1盐溶液情形
        2.3.2 1:1盐溶液中胶体球不同带电量情形
        2.3.3 低浓度2:2盐溶液情形
        2.3.4 高浓度2:2盐溶液情形
        2.3.5 2:2盐溶液中胶体球不同带电量情形
        2.3.6 与前人工作的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种电荷胶体球间的平均力势:非对称盐效应
    3.1 概述
    3.2 模型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对称盐溶液中的平均力势
        3.3.2 非对称盐溶液中的平均力势
        3.3.3 唯象理论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伸缩柔性的半弹性短链末端距离分布
    4.1 概述
    4.2 理论与模拟
        4.2.1 蠕虫链模型
        4.2.2 具有伸缩柔性短链的末端距离分布
        4.2.3 蠕虫链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
        4.2.4 关于短链DNA和RN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前人公式与蒙特卡罗模拟的对比
        4.3.2 我们公式与蒙特卡罗模拟的对比
        4.3.3 我们公式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对比
        4.3.4 对于短链DNA/RNA,伸缩柔性何时可以忽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展紧束缚离子模型
    5.1 概述
    5.2 理论与建模
        5.2.1 原始的紧束缚离子模型
        5.2.2 拓展的紧束缚离子模型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挑战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异质外延的二维Pb薄膜与FeSe薄膜超导电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低维体系的电子性质
    1.2 二维异质结构中物理现象
        1.2.1 场效应管和半导体异质结中的二维电子气
        1.2.2 磁性薄膜/非磁性薄膜/磁性薄膜结构中的巨磁电阻效应
        1.2.3 二维异质结构中的超导电性
    1.3 二维体系薄膜材料的外延生长
        1.3.1 量子尺寸效应体系中的薄膜生长
        1.3.2 层状材料的范德瓦尔斯外延生长
第2章 实验仪器和原理
    2.1 超高真空技术
    2.2 分子束外延技术
    2.3 扫描隧道显微镜
    2.4 低能电子衍射
    2.5 X射线衍射
    2.6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第3章 Si衬底上Pb薄膜生长及超导电性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二维体系超导电性的研究历史
        3.1.2 二维体系BKT相变
        3.1.3 Pb单晶薄膜超导电性的研究
    3.2 实验方法
    3.3 Pb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
    3.4 Pb薄膜超导电性的研究
        3.4.1 Pb薄膜的保护层
        3.4.2 Pb薄膜厚度依赖的超导电性
        3.4.3 Pb薄膜中二维BKT转变
        3.4.4 Pb薄膜超导电性的相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SrTiO_3衬底上FeSe薄膜生长及超导电性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1.1 铁基超导体系研究的概况
        4.1.2 铁基“11”体系研究的概况
    4.2 实验方法
    4.3 FeSe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
    4.4 FeSe薄膜超导电性的研究
        4.4.1 单位原胞厚度FeSe薄膜超导电性的STS研究
        4.4.2 FeSe薄膜超导电性的输运研究
        4.4.3 单位原胞厚度FeSe薄膜超导增强的机制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Effective attractive potential between identical dielectric molecules via Lifshitz theory(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平衡动力学:从二维材料自旋动力学到超导体的电磁响应[D]. 杨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6)
  • [2]非平衡态自组装中的三维非密堆结构[D]. 龙程. 南京大学, 2018(09)
  • [3]离子与聚电解质间的相互作用:从带电颗粒到核酸[D]. 张曦. 武汉大学, 2017(08)
  • [4]异质外延的二维Pb薄膜与FeSe薄膜超导电性的研究[D]. 王庆艳. 清华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基于 Lifshitz 理论的相同介电分子之间的有效吸引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