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一、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程学科,成述儒,纵瑞,张乃锋[1](2022)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肉羊TMR加工工艺》文中认为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肉羊全混合日粮(TMR)加工中各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参数。首先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精料补充料(3、5、7、9、11 min)、羊草(10、15、20、25、30 min)和全株玉米青贮(3、6、9、12、15 min)混合时间对肉羊TMR的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容重及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混合时间为自变量,TMR混合均匀度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确定三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结果表明:精料补充料、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时间对TMR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和混合均匀度均有显着影响(P<0.05),而对TMR容重无显着影响(P>0.05);经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精料补充料、羊草、全株玉米青贮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为:4.89~5.91、23.09~26.08、4.84~6.54 min。

肖志明[2](2021)在《典型双酚类化合物在鸡蛋和蛋鸡体内代谢转化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又称环境类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是指可通过干扰动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动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EDCs具有低含量以及干扰动物和人体内分泌过程、“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诱发糖尿病等毒性效应,能够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对于EDCs影响食品安全相关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研究课题,但关于EDCs在“环境—饲料—养殖动物—畜禽产品”全链条迁移转化方面仍存在盲区。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建立了饲料及畜产品中双酚类EDCs的高灵敏度确证分析方法,揭示了双酚类EDCs在饲料及畜产品中的赋存状态,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新型双酚类化合物BPF在蛋鸡体内的迁移转化及代谢规律,初步探明了其从“环境—饲料—养殖动物—畜禽产品”全链条迁移中的Carry-over和Transfer factor,为饲料和畜产品中双酚类EDCs的风险评估和限量制定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研究建立了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中八种双酚类化合物(BPA、BPS、BPF、BPAF、BPB、BPP、BPAP、BPBP)的直接提取和超声探针辅助酶解(Enzymatic probe sonication,EP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的检出限(LODs)为0.02~0.05?g/kg,定量限(LOQs)为0.1~0.2?g/kg,平均回收率在81.2~106.0%之间,批内变异系数为0.6~9.7%,批间变异系数均≤12.5%,在0~50?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6)。本研究EPS时间仅为120 s,而传统酶解方法需要12 h以上,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动物源性样品的检测处理。将建立的EPS-UPLC-MS/MS方法用于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双酚类化合物的暴露分析,结果显示BPA、BPS、BPF、BPAF、BPP和BPB的检出率分别为65.2%、42.4%、33.7%、29.4%、28.3%和27.2%,表明BPA替代品已经得到了大范围应用,并对动物源性食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PA和BPAF、BPS和BPF、BPS和BPAF、BPF和BPAF之间均具有显着相关性,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存在共同污染,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研究发现BPF暴露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具有显着影响,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0.1 mg/kg)、中剂量组(0.5 mg/kg)和高剂量组(2.5 mg/kg)蛋鸡的产蛋率分别为82.8±2.3%、89.3±3.8%、82.2±4.3%和75.6±3.3%。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蛋鸡产蛋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1),中剂量组蛋鸡产蛋率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则无差异,表明BPF暴露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呈现典型的非剂量—效应关系(Non-linear/non-monotonic dose-response curve)。鉴于非剂量—效应关系是内分泌干扰物的典型特征之一,也与动物和人体正常的激素作用是一致的,表明BPF暴露对蛋鸡可能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BPF在蛋鸡体内吸收迅速,在暴露第2天即可从鸡蛋中检出BPF,并在暴露期第11天达到峰浓度(Cmax),低、中、高剂量组Cmax分别为1.63±1.30μg/kg、7.06±2.83μg/kg和26.2±4.96μg/kg。中剂量组在暴露后第8天即超过了欧盟规定的人体BPA每日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4μg/kg bw/day,而高剂量组仅需暴露4天后即可超过TDI限量规定。BPF在蛋黄中的含量(69.1±7.4μg/kg)远高于蛋清中(3.0±0.4μg/kg),蛋黄中BPF浓度大约是蛋清中的23倍。蛋鸡肝脏中BPF的含量水平远高于血浆、鸡蛋和肌肉,表明肝脏是双酚类化合物主要的作用靶标。低、中、高剂量组肝脏中BPF的消除半衰期大约为5.8、4.5和4天。肝脏中BPF消除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低剂量组在消除期第14天后低于方法LODs,中、高剂量组则在第28天后低于方法LODs。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UPLC-HRMS)研究了BPF在蛋鸡体内外代谢,发现BPF在鸡肝微粒体中主要发生细胞色素P450酶参与的羟基化、水解和氧化反应,发现了5种I相代谢产物,分别为4-(Hydroxymethyl)phenol(m/z 123)、o-OH BPF(m/z 215)、GSH conjugated BPF(m/z 504)和GSH conjugated o-OH BPF(m/z 520)。BPF在蛋鸡体内则主要发生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酯酶参与的羟基化及结合反应,共发现了6种II相代谢产物,分别为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生成的羟基化Hydroxylated BPF(m/z 215),芳基硫酸酯酶作用下生成的单磺酸结合BPF(BPF-sulfate,m/z 279)以及双磺酸结合BPF(BPF-disulfate,m/z 359),葡萄糖醛酸酶作用下生成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BPF(BPF-glucuronide,m/z 375)和双葡萄糖醛酸结合BPF(BPF-diglucuronide,m/z 551),以及BPF-磺酸/葡萄糖醛酸(BPF-sulfate/glucuronide,m/z 455)。

黄兴国[3](2020)在《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文中认为标准引领产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等各个领域中。然而,由于近红外仪器类型繁多,分析建模难度较大,其标准分析方法发展也相对缓慢,因此,在制药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屈指可数。混合均匀度和水分是中药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混合均匀度控制方法费时费力,且会干扰混合,甚至破坏混合平衡,产生误差;同样,传统的水分测定方法时间长,测定条件要求高,不仅操作烦琐、耗时、且水分含量在测定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进行检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虽然已有诸多的中药生产企业采用该技术进行混合均匀度与水分的检测,但是没有统一的规范,其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检测方法标准也至今未见报道,导致相关生产企业技术应用和质量检测报告五花八门,这种情况制约了 NIR光谱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和追溯。因此,本研究基于过程分析技术,以健胃消食片、同仁牛黄清心丸、银杏叶提取物粉末等为载体,朝向标准的目标,分别建立其混合均匀度和水分的NIR检测方法。进一步,基于多个剂型的多批次研究,结合标准的普遍性、适用性、规范性、权威性,建立中药混合均匀度与水分NIR检测团体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章分别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研究载体,采用Luminar 4030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GSA101A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及SNAP32!软件包和The Unscrambler化学计量学软件,在线判断其混合终点。经参考方法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混合过程混合均匀度的近红外在线检测,并能对混合终点进行准确判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以上载体的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二、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及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提供的采用不同混合设备及NIR光谱仪采集的混合在线数据,收集并分析工作组内部及国内相关行业内的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产品生产单位的专家意见223份,逐步形成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最终建立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并完成《标准附录》和《编制说明》。三、中药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分别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研究载体,采用NIR光谱技术,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比较一阶导数、平滑(Savitzky-Golay filter smoothing,SG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则变化(SNV)等光谱预处理方法,以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以及决定系数(R2)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优化水分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在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9+SNV,主成分数选择4,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373和0.2471,偏差为0.03353,平均相对误差为5.04%;在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Normalize,主成分数选择5,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266和0.3282,偏差为0.0396,平均相对误差为4.18%;在同仁牛黄清心丸定量分析中,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657和0.1572,平均相对误差为1.15%,不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722和0.2078,平均相对误差为0.62%,预测结果较好;表明所建水分NIR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四、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并结合本研究第四章的研究内容,逐步完成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草案初稿和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附录》以及《编制说明》。

范盛远[4](2019)在《卧式螺旋堆肥原料预混试验装置设计及试验》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农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主要以畜禽粪污与秸秆为主,大量废弃物垃圾被偷排偷放,肆意焚烧填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堆肥化处理是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的重要途径。本文研制了一种卧式螺旋堆肥原料预混试验装置,可为有机固体废弃物肥料化处理提供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持,推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堆肥对原料预混合设备的工艺要求,结合堆肥原料间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流动性低,粘度大等特点,确立了卧式螺旋堆肥原料预混试验装置整体结构。本文重点对混料机箱体、混料轴结构、混料轴螺旋升角、混料轴转速、混料轴功率、电机选型、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完成了虚拟样机的三维建模,对关键部件混料轴进行了静应力分析。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猪粪离散元颗粒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确定了猪粪颗粒标定后离散元模型最佳参数组合为JKR表面能0.03J/m2、猪粪-猪粪滚动摩擦系数0.27、猪粪-猪粪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0.54。通过开展仿真模拟情况下的正交试验,对影响混料机混料均匀度的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优化,确定了在仿真模拟状态下当前混料轴设计参数最优组合为混料时间90s,主轴转速30r/min,螺旋升角10°。进行了混料机性能试验,分别以混合物料C/N比,含水率、PH值为评价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以样本间离散系数表示物料混合均匀程度,离散系数分别为:6%、6%、10%,试验结果表明混料机对堆肥原料的混合均匀度满足混料机设计要求。使用混合均匀后的物料开展了好氧堆肥试验,通过监测堆体温度、含水率、挥发分、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分析指标变化趋势,确定堆体符合无害化标准,腐熟后物料各项指标皆满足国家标准。

陈辉,彭君[5](2019)在《不同规格比色皿在甲基紫法测试混合均匀度中的使用探讨》文中提出混合均匀度是饲料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及定期监测混合机性能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测定混合均匀度的方法较多,甲基紫示踪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国家标准中规定使用5mm比色皿,但多数饲料品控人员均采用10mm比色皿进行试液的吸光度测定,本试验通过不同规格比色皿在混合均匀度测试甲基紫法中使用的数据对照发现,两种规格比色皿测试的变异系数与混合时间曲线具有一致性。

刘凯[6](2019)在《玉米秸秆与牛粪搅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大量的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资源。收获农作物后,农作物秸秆随意的堆弃在田间地头,禽畜粪便也随意堆积,造成可利用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将农作物秸秆与禽畜粪便混合搅拌并加入发酵菌剂制成有机肥,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减少了无机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混合秸秆和禽畜粪便,需要研制针对混合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的搅拌机。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类型搅拌设备的特点,以玉米秸秆和牛粪为试验材料,设计并试制了混合玉米秸秆和牛粪的搅拌试验机,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搅拌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搅拌设备没有针对混合秸秆和牛粪的专用搅拌设备,对玉米秸秆和牛粪的利用现状分析,提出研制玉米秸秆和牛粪混合设备的必要性,对比不同搅拌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根据不同搅拌装置对物料混合的影响,结合物料的特性,制定技术路线,设计并试制叶片式单卧轴搅拌机。(2)搅拌机总体方案设计。根据秸秆腐熟制肥的工艺要求,确定了物料组成成分及配比,提出了搅拌机的设计参数。分析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和搅拌过程,提出了搅拌机的结构参数和确定了工作参数的取值范围。(3)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对搅拌主轴进行设计,对减速器、轴承、联轴器等标准件进行选型,设计传动方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 Works对搅拌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建模,并装配了样机。(4)搅拌装置的有限元分析。在搅拌机满负荷工况下对搅拌装置进行静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搅拌装置的最大转速45r/min远远小于最小固有频率55.55Hz下的临界转速,因此该搅拌装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共振现象。(5)搅拌机的试验。设计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主轴转速、充满系数、混合时间都对混合均匀度影响显着。根据分析结果得到搅拌机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搅拌主轴转速为35r/min,充满系数为0.6,混合时间为8min,均匀度为93.02%,达到搅拌机的设计要求。

王斌[7](2019)在《秸秆制板胶料搅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文中提出近年来,秸秆人造板是合理利用玉米秸秆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因秸秆物料与复合胶黏剂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导致人造板的抗压强度、内结合强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复合胶黏剂与秸秆物料均匀混合的搅拌装置,通过搅拌轴、牛角梳式搅拌齿和扇叶板的共同作用实现物料的充分混合,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对复合胶黏剂的pH值、黏度和固含量等的物理特性进行测定,然后对粉碎机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进行筛分,获得粒度区间为0.7~2cm的秸秆物料,接着对秸秆物料的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分散度和孔隙率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秸秆物料的振实密度和分散度相对较小,秸秆物料的流动性较差,孔隙率较大,因此搅拌装置需要达到翻起的效果。(2)通过测定和分析得到秸秆物料的基本参数,对胶料搅拌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包括牛角梳式搅拌齿的设计、扇叶板的设计、搅拌轴的设计、滚筒的设计、挡料部分的设计以及电机的选型等;对滚筒内秸秆物料进行动力学分析,包括秸秆物料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分析得出影响秸秆物料运动的因素。(3)在搅拌装置设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关键部件包括搅拌轴、牛角梳式搅拌齿和扇叶板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应力分析图得出疲劳应力最大的点,并采取方案解决问题,同时对搅拌轴进行疲劳分析,得出安全因子与变化历程的关系曲线,得到安全系数的变化趋势;运用EDEM分析软件对复合胶黏剂与秸秆物料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物料的速度与颗粒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表明搅拌装置能够使物料充分混合。(4)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搅拌齿的最佳齿型,以秸秆物料和复合胶黏剂的混合均匀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法,探讨了搅拌轴转速、搅拌齿间距和搅拌时间对均匀度的影响。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验证,搅拌轴转速为133r·min-1,搅拌齿间距为13mm,搅拌时间为287s,均匀度达到91%,结果与实际相符,此时混合均匀性最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试验参数后的搅拌装置,能够达到秸秆人造板压制的工艺要求。该研究可为胶料搅拌装置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刘宏涛[8](2018)在《小型全混合日粮搅拌饲喂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全混合日粮(TMR)搅拌混合机研究起步较晚,市场上现有的几种TMR搅拌混合设备大都借鉴国外的已有技术或直接从国外进口,缺乏自主性研发。特别是适合新疆养殖特点、经济适用的TMR搅拌混合设备较少。随着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为促进畜牧业养殖管理和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研制适合新疆当前畜牧业养殖特点的TMR搅拌混合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TMR搅拌混合机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小型全混合日粮搅拌饲喂机的整机设计方案。通过对整机结构、搅拌系统、出料系统、称重系统、液压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理论设计计算,得出了较适宜的料箱尺寸,长度2520mm,宽度1120mm,高度1756mm,料箱底面圆弧距螺旋搅龙叶片工作间隙为15mm,上螺旋搅龙外径为400mm,螺距为280mm,搅龙轴轴径为90 mm,搅龙转速为14-28.95r/min。利用Solidworks软件Simulation分析模块,对上搅龙、动刀等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和模态分析,得出螺旋搅龙叶片所受应力随着叶片厚度的减小而增大,动刀片所受最大应力发生在螺栓连接处。通过应力分析计算,得到较适宜的上搅龙叶片厚度为8mm。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后,绘制各零部件图纸,加工、装配,试制了物理样机,并进行相关试验,样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混合均匀度达96.9%、生产效率达2658kg/h、物料切碎率达94.59%、物料损失率为0.73%,试验验证了研究的合理性。研制的9TMR-5型全混合日粮搅拌饲喂机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新疆TMR搅拌混合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钟岳峰[9](2018)在《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工艺优化及均匀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速溶咖啡饮料是以咖啡制品为原辅料,添加糖、乳或乳制品、植脂末、食盐、食品用香精等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辅料,经搅拌混合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搅拌混合是速溶咖啡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关键,它对产品的营养、感官、理化等质量指标有重要影响,混合均匀度是搅拌混合效果的体现。速溶咖啡饮料在生产时,常存在混合不均匀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但目前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示踪剂法、氯离子电位滴定法、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实验方法,对影响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建立提高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速溶咖啡饮料的感官品质与混合均匀度正相关,均匀度越高,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简称CV)越低,产品感官品质与标准样品越匹配。速溶咖啡饮料的营养成分稳定性与产品混合均匀度正相关,均匀度越高,CV越低,产品脂肪越接近平均值,营养成分越稳定,违反标准的风险越低。混合均匀度CV(%)为3.70是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最低限。(2)不同颗粒度的咖啡、植脂末、白砂糖、食盐对速溶咖啡饮料的混合均匀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搅拌机(供应商:Gericke,型号:GMS H 700)中,速溶咖啡饮料配方R001产品的原辅料最佳颗粒组合是:食盐、咖啡和白砂糖颗粒度均为100-250μm,植脂末颗粒度为250-450μm;颗粒度对产品混合均匀度影响顺序为:食盐>咖啡>植脂末>白砂糖;最佳颗粒度的原辅料验证实验反映,产品的混合均匀度CV(%)降低至3.72。在实际生产或实验中,可通过改变输送管道弯头数量或研磨机研磨孔径,改善原辅料颗粒度组合,提高产品混合均匀度。(3)不同的搅拌时间、搅拌速度、装载系数、投料顺序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投料顺序试验中发现,白砂糖是预混料最佳的稀释剂,先将配方比例小(≤0.5%)的原辅料与稀释剂白砂糖预混合,制备预混料,再将预混料投入产品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混合均匀度。配方R001产品的预混料在V型搅拌机(品牌:瑰宝,型号:GHJ-50)中的生产工艺参数为:每混合批次的总装载量是10.01kg(装载系数为23.45%),稀释剂(白砂糖)添加量是8.085kg,搅拌时间是10min,投料顺序可不分先后。(4)在搅拌机(供应商:Gericke,型号:GMS H 700)中,速溶咖啡饮料配方R001产品在原辅料最佳颗粒度参数组合(食盐、咖啡和白砂糖均为100-250μm、植脂末为250-450μm)及投料顺序“先投一半植脂末、咖啡、白砂糖,再投香精、食盐与少量白砂糖的预混料,最后投剩余的植脂末、咖啡、白砂糖”条件下,达到最佳混合均匀度的生产工艺参数组合为:搅拌时间180s,搅拌速度54r/min,装载系数70%;生产工艺参数对产品混合均匀度影响顺序为:装载系数>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最佳生产参数验证试验反映,产品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降低至3.62,说明改善生产工艺参数可提高产品的混合均匀度。(5)在原辅料颗粒度、搅拌机、生产工艺都相同条件下,其他配方与在该条件下已验证达标的配方的差异越小,则其他配方与已验证达标的配方的混合均匀度越接近;反之则混合均匀度的差异越大。大批量生产不同配方产品前,要试验验证该配方产品在该条件下的混合均匀度。(6)在原辅料颗粒度相同但搅拌机(供应商:Gericke,型号:GMS H 600)不同条件下,生产相同配方R001产品,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搅拌时间150s,搅拌速度61r/min,装载系数70%;对产品混合均匀度影响的顺序为:装载系数>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最佳生产工艺参数验证试验反映,混合均匀度CV(%)为3.42。大批量生产相同配方前,要开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该条件下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颜东[10](2018)在《兔饲料粉碎粒度的研究》文中提出粉碎粒度是影响饲料加工质量及动物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考察肉兔饲粮中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质量、养分消化率以及肉兔生长性能、健康情况、消化生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探究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肉兔生长的作用方式,旨在得到这两类饲料原料的最佳粒度组合,同时在生产上为肉兔饲料粉碎提供加工参数。试验采用2×3两因子设计,设纤维源原料(苜蓿草、甜菜粕、稻壳)和能量源原料(玉米)这两类原料为2个因素,其中纤维源原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细粉和粗粉2种粉碎类型(细粉:先用1mm孔径的筛片粉碎后再用0.6mm孔径的筛片进行二次粉碎;粗粉:直接用5mm孔径的筛片进行粉碎);能量源原料采用细、中、粗粉3种不同粉碎类型(分别将玉米用1、2.5、5mm孔径的筛片进行粉碎)。其他原料均采用2.5mm孔径的筛片进行粉碎,配制成6个处理的日粮。本研究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饲料粉碎粒度对兔料加工质量和肉兔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上述的2×3两因子试验设计,共6个处理组。分别测定6个处理组饲料的加工质量并进行消化试验。消化试验选择60只42日龄,平均体重(1212.42±92.61g)的“伊高乐”肉兔,随机分到6个处理组中,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7d后,采用全收粪法连续4d收集粪便,测定并计算养分消化率。试验结果如下:1、纤维源原料细、粗粉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200.18、499.55μm的混合纤维原料;能量源原料细、中、粗粉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33.17、357.85、514.67μm的玉米原料;6个处理组制粒前粉料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337.96、350.68、358.41、469.88、501.69、546.10μm。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粉碎后的几何平均粒径和几何标准差均随着筛孔直径的增大而极显着增大(P<0.01)。2、纤维源原料粗粉显着提高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P<0.05),能量源原料细粉极显着提高饲料淀粉糊化度(P<0.01)。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细粉均极显着降低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含粉率、粉化率和提高硬度(P<0.01),且两者存在极显着的互作效应(P<0.01)。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蛋白溶解度没有显着影响(P>0.05)。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均细粉对提高肉兔饲料的加工质量效果最佳。3、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纤维源原料细粉显着提高了淀粉的表观消化率(P<0.05),粗粉提高粗纤维(CF)的表观消化率(P=0.06)。能量源原料细、中粉极显着提高淀粉的表观消化率(P<0.01),细粉显着降低磷的消化率(P<0.05),粗粉显着提高CF的消化率(P<0.05)。试验二: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生长性能、消化生理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上述的2×3两因子试验设计,共6个处理组进行生长试验。选择252只35日龄的断奶仔兔,体重相近(1015.16±14.48g)的“伊高乐”肉兔,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设置2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试验为期28d,其中1-14d为试验前期,15-28d为试验后期,试验期内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体重和饲料消耗以测定生产性能。各阶段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肉兔进行肌肉和组织样品采集。结果如下:1、纤维源原料粗粉显着提高肉兔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但不影响肉兔的平均日增重(ADG)及料肉比(F/G)。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肉兔各阶段的ADFI、ADG及F/G均没有显着性的影响(P>0.05)。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肉兔全期(1-28d)F/G有互作效应(P<0.05)。2、纤维源原料粗粉显着降低全期的死亡率以及前期、全期的健康风险指数(P<0.05),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健康风险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纤维源原料粗粉×能量源原料中粉显着降低肉兔前期及全期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健康风险指数(P<0.05)。3、纤维源原料粗粉显着提高肉兔胃比重、回肠绒隐比(P<0.05),提高后期十二指肠、空肠胰蛋白酶活性和盲肠食糜的纤维素酶活性(P<0.05);显着降低前期胃底部pH、盲肠内容物及盲肠比重、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盲肠食糜果胶酶活性(P<0.05)。能量源原料细粉显着提高前期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提高前期十二指肠、空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降低后期空肠胰蛋白酶活性、盲肠食糜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P<0.01),提高盲肠果胶酶活性(P<0.05)。饲料粉碎粒度对肠道淀粉酶无显着影响(P>0.05)。4、饲料粉碎粒度显着影响肉兔前期盲肠微生物数量(P<0.05),对后期微生物数量无显着影响(P>0.05)。纤维源原料粗粉显着提高前期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降低氨氮的含量(P<0.05);能量源原料细粉显着提高前期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P<0.05)。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肉兔盲肠食糜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具有互作效应(P<0.05),纤维源原料粗粉×能量源原料细、中粉显着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P<0.05)。5、纤维源原料粗粉显着提高肉兔前期的半净膛屠宰率(P<0.05);能量源原料的粉碎粒度对各阶段的屠宰性能没有影响(P>0.05),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常规品质没有影响(P>0.05)。结论:纤维源原料和能量源原料均细粉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加工质量。而纤维源原料粗粉可以提高肉兔采食量,CF消化率,促进胃肠发育,促进盲肠有益菌生长,降低了肉兔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健康风险指数;能量源原料细、中粉提高了淀粉消化率,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提高了盲肠食糜双歧杆菌的数量,有利于肉兔的肠道健康。两类原料粉碎工艺的最佳组合为纤维源原料粗粉(5.0mm孔径筛片粉碎),能量源原料细粉或中粉(1.0mm或2.5mm孔径筛片粉碎)。

二、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肉羊TMR加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及仪器
    1.2 基础饲料
    1.3 试验设计
        1.3.1 单因素试验
        1.3.2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
        1.4.2 容重
        1.4.3 混合均匀度
        1.4.4 常规养分检测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时间对TMR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见图1、图2)
    2.2 混合时间对容重的影响(见图3)
    2.3 混合时间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见图4)
    2.4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混合参数
        2.4.1 优化混合参数范围(见图4、表3)
        2.4.2 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建立(见表4)
        2.4.3 试验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见表5)
        2.4.4 混合均匀度优化分析结果(见表6)
3 讨论
4 结论

(2)典型双酚类化合物在鸡蛋和蛋鸡体内代谢转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概述
        1.1.1 EDCs定义
        1.1.2 EDCs类别
        1.1.3 EDCs暴露
        1.1.4 EDCs危害
        1.1.5 EDCs作用机制
    1.2 双酚类EDCs概述
        1.2.1 双酚类EDCs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1.2.2 双酚类EDCs理化性质
        1.2.3 双酚类EDCs暴露
        1.2.4 双酚类EDCs毒性作用
        1.2.5 双酚类EDCs检测技术
        1.2.6 双酚类EDCs代谢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1.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饲料及畜产品中双酚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建立及暴露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质添加标准曲线
        2.2.2 方法的检出限(LODs)和定量限(LOQs)
        2.2.3 方法的选择性
        2.2.4 准确度、精密度和重现性
        2.2.5 实际样品测定
        2.2.6 人体通过动物源性食品摄入双酚类EDCs暴露评估
    2.3 讨论
        2.3.1 质谱条件优化
        2.3.2 色谱条件优化
        2.3.3 直接提取法条件优化
        2.3.4 超声探针辅助酶解(EPS)条件优化
        2.3.5 双酚类EDCs检测结果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典型双酚类化合物BPF在鸡蛋和蛋鸡体内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蛋鸡暴露试验方法
        3.1.2 样品测定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规营养成分及BPF本底测定结果
        3.2.2 混合均匀度测定
        3.2.3 BPF暴露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4 BPF在鸡蛋中的分布规律
        3.2.5 BPF在蛋鸡血液中的代谢规律
        3.2.6 BPF在蛋鸡肝脏中的代谢规律
        3.2.7 BPF在蛋鸡肌肉中的代谢规律
        3.2.8 Carry-over和Transfer factor
    3.3 讨论
        3.3.1 结合态BPF占总BPF的比例
        3.3.2 BPF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内分泌干扰作用机制
        3.3.3 Carry-over rates和transfer factors
    3.4 小结
第四章 典型双酚类化合物BPF在蛋鸡体内外代谢比较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UPLC-HRMS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鸡肝微粒体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4.2.2 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测定结果
        4.2.3 UPLC-HRMS质量控制
        4.2.4 BPF裂解途径解析
        4.2.5 BPF在鸡肝微粒体中的I相代谢产物
        4.2.6 BPF在蛋鸡体内的II相代谢产物
    4.3 讨论
        4.3.1 药物体内外代谢研究方法
        4.3.2 UPLC-HRMS非靶向筛查技术
        4.3.3 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条件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总结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近红外检测研究进展
        1.1 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1.2 NIR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国内外近红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第三节 药品制造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同仁乌鸡白凤丸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第二节 健胃消食片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第三节 脑心通胶囊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标准正文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5 仪器与设备
        6 测试步骤
        7 方法验证
        8 测试报告
    第二节 标准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基于单臂固定料斗混合罐的同仁乌鸡白凤丸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基于二维混合罐的健胃消食片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基于双螺旋锥形混合罐的脑心通胶囊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生产过程水分近红外无损检测方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二节 银杏叶中间体颗粒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三节 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标准正文 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5 仪器与设备
        6 测试条件
        7 测试步骤
        8 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9 定量模型的升级
        10 模型传递
        11 测试报告
    第二节 标准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银杏叶中间体颗粒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编制说明
    附录2 《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编制说明
致谢
个人简历

(4)卧式螺旋堆肥原料预混试验装置设计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合理论研究现状
        1.2.2 混合设备研究现状
        1.2.3 离散元法在农业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物料特性研究及混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2.1 堆肥原料配比
    2.2 物料特性试验
        2.2.1 试验方案及设备
        2.2.2 试验方法及数据
    2.3 混料机设计技术要求及方案
        2.3.1 技术要求
        2.3.2 技术方案
    2.4 混料机主体结构设计
        2.4.1 混料箱结构设计
        2.4.2 混料轴结构选型
        2.4.3 混料轴螺旋升角的分析设计
        2.4.4 混料轴转速的确定
        2.4.5 混料功率的计算与电机选型
        2.4.6 传动系统分析设计
        2.4.7 控制系统分析选型
    2.5 混料机三维建模与混料轴静强度分析
        2.5.1 混料机三维建模
        2.5.2 混料轴静应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EDEM物料混合过程仿真分析
    3.1 离散元基本原理
    3.2 EDEM软件介绍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
        3.3.1 颗粒接触模型
        3.3.2 混合颗粒模型的建立
        3.3.3 混料机几何体模型
        3.3.4 时间步长
        3.3.5 混合颗粒工厂
    3.4 参数标定
        3.4.1 试验内容与方案
        3.4.2 结果与分析
    3.5 仿真试验
        3.5.1 关键参数设置
        3.5.2 试验内容
        3.5.3 试验结果
        3.5.4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物理样机试制与试验
    4.1 物理样机的试制
    4.2 混料均匀度性能试验
        4.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堆肥试验
        4.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不同规格比色皿在甲基紫法测试混合均匀度中的使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设备
        1.1.2 试验地点
        1.1.3 试验物料
        1.1.4 取样设备及样品采集
        1.1.5 化验试剂及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方案
    2.2 样品取样
    2.3 均匀度的测试
    2.4 数据处理方法
    2.5 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结论

(6)玉米秸秆与牛粪搅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搅拌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搅拌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搅拌机的研究现状
    1.3 搅拌设备的分类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搅拌机总体方案设计
    2.1 物料特性分析
    2.2 设计参数
        2.2.1 混合均匀度
        2.2.2 生产率及配套动力
    2.3 工作原理及搅拌过程
        2.3.1 工作原理
        2.3.2 搅拌过程
    2.4 总体方案设计
    2.5 结构参数的设计
        2.5.1 搅拌仓体积的设计
        2.5.2 搅拌仓长宽比的设计
        2.5.3 搅拌臂长度的设计
        2.5.4 搅拌叶片安装角度的设计
    2.6 工作参数的设计
        2.6.1 转速的设计
        2.6.2 充满系数的设计
        2.6.3 混合时间的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3.1 传动方案的设计
    3.2 减速器
    3.3 主轴的设计
    3.4 搅拌臂数目及排列形式的分析
    3.5 搅拌叶片的设计
    3.6 联轴器的设计
    3.7 三维模型的建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搅拌装置有限元分析
    4.1 搅拌机搅拌装置静应力分析
        4.1.1 搅拌装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2 材料的特征参数
        4.1.3 网格划分
        4.1.4 加载及约束
        4.1.5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2 搅拌装置的模态分析
        4.2.1 模态分析简介
        4.2.2 搅拌装置模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秸秆与牛粪搅拌装置的试验
    5.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5.2.2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5.2.3 试验设计方案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结果
        5.3.2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5.3.3 单因素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5.3.4 双因素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5.3.5 工作参数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秸秆制板胶料搅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秸秆人造板的发展现状
    1.3 搅拌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胶黏剂与秸秆物料的混合特性试验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pH值的测定
        2.2.2 固含量的测定
        2.2.3 黏度的测定
        2.2.4 秸秆物料密度的测定
        2.2.5 秸秆物料流动性测定
        2.2.6 秸秆物料孔隙率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胶料搅拌装置整体设计
    3.1 胶料搅拌装置总体结构的设计
    3.2 关键部件的设计
        3.2.1 牛角梳式搅拌齿的设计
        3.2.2 搅拌滚筒的设计
        3.2.3 扇叶板的设计
        3.2.4 搅拌叶片安装角度的确定
        3.2.5 搅拌齿调节的设计
        3.2.6 挡料部分的设计
    3.3 胶料混合搅拌装置的参数设计
        3.3.1 电动机型号的选择
        3.3.2 传动设计
        3.3.3 搅拌轴的设计
        3.3.4 轴承校核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部件的力学仿真分析
    4.1 关键部件的静力学分析
        4.1.1 轴强度分析
        4.1.2 牛角梳式搅拌齿强度分析
        4.1.3 扇叶板强度分析
    4.2 搅拌轴的疲劳分析
        4.2.1 疲劳分析的定义
        4.2.2 模型简化及边界条件设置
        4.2.3 疲劳分析
    4.3 胶料搅拌装置离散软件仿真
        4.3.1 基于相似理论的搅拌器仿真模型设计
    4.4 EDEM对具有围流效应的搅拌流场模拟
        4.4.1 EDEM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4.4.2 搅拌仿真方案选取与仿真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料搅拌装置的试验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备
    5.2 指标测定原理与方法
        5.2.1 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5.2.2 均匀度的测定原理
    5.3 搅拌齿齿型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5.3.1 试验方案与方法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搅拌轴转速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5.4.1 试验方案与方法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搅拌齿间距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5.5.1 试验方案与方法
        5.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6 搅拌时间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5.6.1 试验方案与方法
        5.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7 响应面分析试验
        5.7.1 因素与水平的选择
        5.7.2 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
        5.7.3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5.7.4 两因素交互作用响应面图分析
    5.8 试验验证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8)小型全混合日粮搅拌饲喂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小型全混合日粮搅拌饲喂机整机方案的设计
    2.1 总体设计原则
    2.2 整机结构设计
    2.3 搅拌系统的设计
    2.4 出料系统的设计
    2.5 称重系统的设计
    2.6 液压系统的设计
    2.7 工作原理
    2.8 主要技术参数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键部件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上搅龙的仿真分析
    3.2 主搅龙动刀的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样机的试制与试验
    4.1 样机的试制
    4.2 样机的性能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工艺优化及均匀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速溶咖啡饮料简介及生产工艺
        1.1.1 速溶咖啡饮料简介
        1.1.2 速溶咖啡饮料生产工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搅拌混合机理的研究
        1.2.2 影响搅拌混合效果的因素研究
        1.2.3 搅拌混合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
        1.2.4 速溶咖啡饮料的均匀度研究
    1.3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研究路线
2 速溶咖啡饮料均匀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
    2.1 引言
    2.2 样品制备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 样品检测
        2.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3 变异系数计算
    2.4 感官评价
        2.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5 统计分析
    2.6 结果与分析
        2.6.1 混合均匀度与样品脂肪含量关系
        2.6.2 混合均匀度与样品感官品质关系
    2.7 本章小结
3 原辅料特性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检测及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原辅料特性
        3.3.2 单因素试验
        3.3.3 正交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生产工艺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2 生产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
        4.2.3 生产工艺参数正交试验
        4.2.4 检测及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搅拌时间单因素试验
        4.3.2 搅拌速度单因素试验
        4.3.3 装载系数单因素试验
        4.3.4 投料顺序单因素试验
        4.3.5 预混料混合均匀度
        4.3.6 正交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配方及搅拌机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3 检测及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相同搅拌机生产不同配方产品
        5.3.2 不同搅拌机生产相同配方产品
    5.4 本章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混合均匀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
        6.1.2 原辅料特性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研究
        6.1.3 生产工艺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研究
        6.1.4 配方及搅拌机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研究
    6.2 结论
    6.3 创新点
    6.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兔饲料粉碎粒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粉碎
    2.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2.1 粉碎粒度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2.2 粉碎粒度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2.3 粉碎粒度对颗粒硬度及颗粒耐久度的影响
        2.4 粉碎粒度对蛋白溶解度的影响
    3.粉碎碎粒度与动物生产
        3.1 粉碎粒度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3.2 粉碎粒度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3.3 粉碎粒度在家兔生产中的应用
        3.3.1 粉碎粒度对家兔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3.2 粉碎粒度对家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3.3.3 粉碎粒度对家兔消化生理的影响
        3.3.4 粉碎粒度对家兔屠宰性能的影响
    4.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饲料粉碎粒度对兔料加工质量和肉兔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设备
        1.3 试验方法与设计
        1.4 消化试验设计
        1.5 试验动物
        1.6 试验饲粮
        1.7 饲养管理
        1.8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8.1 饲料样品
        1.8.2 粪样
        1.9 测定指标及方法
        1.9.1 粉碎粒度
        1.9.2 饲料加工质量指标
        1.9.3 养分表观消化率
        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粉碎粒度对兔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2.1.1 粒度的测定
        2.1.2 粒度分布
        2.1.3 饲料粉碎粒度对兔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2.2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讨论
        3.1 筛片孔径对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3.2 粉碎粒度对兔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3.3 粉碎粒度对肉兔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4.小结
    试验二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生长性能、消化生理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1.1.1 试验主要试剂
        1.1.2 试验主要仪器
        1.2 生长试验设计
        1.3 试验饲粮
        1.4 试验动物
        1.5 饲养管理
        1.6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7 测定指标及方法
        1.7.1 生产性能
        1.7.2 健康状况
        1.7.3 消化生理
        1.7.4 屠宰性能及肉品质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消化生理的影响
        2.2.1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2.2.2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消化道食糜pH的影响
        2.2.3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2.2.4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2.2.5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2.2.6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
        2.3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屠宰性能的影响
        2.3.1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屠宰性能的影响
        2.3.2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3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品质的影响
        3.讨论
        3.1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消化生理的影响
        3.2.1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3.2.2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小肠粘膜形态的影响
        3.2.3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消化道酶活的影响
        3.2.4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3.2.5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盲肠发酵的影响
        3.3 饲料粉碎粒度对肉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4.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肉羊TMR加工工艺[J]. 程学科,成述儒,纵瑞,张乃锋. 饲料工业, 2022
  • [2]典型双酚类化合物在鸡蛋和蛋鸡体内代谢转化规律研究[D]. 肖志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D]. 黄兴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卧式螺旋堆肥原料预混试验装置设计及试验[D]. 范盛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02)
  • [5]不同规格比色皿在甲基紫法测试混合均匀度中的使用探讨[J]. 陈辉,彭君. 饲料与畜牧, 2019(12)
  • [6]玉米秸秆与牛粪搅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刘凯.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4)
  • [7]秸秆制板胶料搅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D]. 王斌.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8]小型全混合日粮搅拌饲喂机的研究[D]. 刘宏涛.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9]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工艺优化及均匀度研究[D]. 钟岳峰.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兔饲料粉碎粒度的研究[D]. 颜东.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