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蒜酱的研制

香菇蒜酱的研制

一、香菇蒜蓉酱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爱莉,卢作焜,张良,邓丽娟[1](2021)在《香菇的保鲜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香菇是一种药食两用类真菌,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但是香菇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不耐储藏,急需寻找更好的保鲜技术和加工工艺为以后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目前,香菇常见的保鲜技术有低温保藏、冷杀菌保鲜、气调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和涂膜保鲜,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复合调味品、香菇酱和香菇饮料。介绍了香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香菇保鲜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香菇产业的走向和发展做出展望。

刘馥源,黄占旺,覃财华,林立,沈勇根,卢剑青,程宏桢,李晓明[2](2021)在《响应面法优化鲜辣香菇酱加工工艺》文中提出文章以干香菇和黄豆酱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确定鲜辣香菇酱最适加工工艺,并对该产品的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鲜辣香菇酱最适加工工艺为黄豆酱添加量56g、辣椒添加量6g、陈皮添加量3g、电磁炉功率1200W和炒酱时间3.6min,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8分,在传统香菇酱的制作工艺基础上添加适量陈皮粉改善其风味,制作的鲜辣香菇酱色泽红亮,香味鲜香悠长,味道有麻与辣、鲜与香的层次感,同时该产品的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

李翔,凌云坤,蒋方国,徐斌,王卫,刘达玉[3](2020)在《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松茸牛肉酱生产工艺》文中提出试验以松茸残次菇、加工边角料和牛肉为原料,对原料进行调味、酱制,制作松茸牛肉酱。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因素进行筛选,确定显着影响因素,使用响应面优化法进行配方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配方为松茸150 g、盐、酱油、蒜各3 g、姜4 g、干辣椒粉7.6 g、秘制香料粉7.3 g、葵花籽油50 g、鸡精1.5 g、牛肉60 g、白砂糖3 g,酱制时间8 min,熟制时间16.4 min时能得到滋味鲜美的松茸牛肉酱,为松茸牛肉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覃财华[4](2020)在《年产600吨香菇酱配方优化及工厂设计》文中认为为实现农民致富,国内许多地方将食用菌栽培作为扶贫产业,以“公司+农户+贫困户”形式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基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相继出现:由于产品以鲜销为主,造成供过于求,再加上残次菇及菇柄下脚料加工利用率低,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本论文以香菇为原料,对香菇酱工艺配方进行优化,并设计了年产600吨香辣香菇酱工厂,为香菇原料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对香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附加值的提高,实现农民增收,防止贫困户返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取主原料干香菇20g,经复水得100g,经切丁、油炸、炒料、炒酱、制成香菇酱。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炒制温度为130℃~170℃、炒酱时间为2~4min,黄豆酱添加量为40 g~80g,辣椒添加量为4g~6g,香辛料添加量为2g~4g条件下,香辣香菇酱的风味较好。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对香辣香菇酱的配方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当炒酱时间2.6min,黄豆酱添加量56g,辣椒添加量5.5g时,在此工艺下的感官评分为9.4分,制成的香辣香菇酱色泽红艳润泽,香气浓郁。同时,该产品的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2)进行了年产600吨香辣香菇酱工厂设计。从厂址选择、厂区总平面设计、产品生产工艺、物料衡算、能耗衡算、设备选型、人员编制、工程方案、环保卫生处理到成本利润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设计与分析研究。预测原始投资总额1314.91万元,生产成本2265.59万元,净利润734.45万元,产量达到237.70吨时可保本经营,经营安全率为73.75%,投资回收期为3.29年。该工厂设计具备可行性,可为产品工业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晓,闫语婷[5](2017)在《香菇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文中研究指明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中国特产也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是具有极高价值的营养保健食品。对香菇的营养成分和价值、保鲜、副产品加工及在食用、药用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阐述香菇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开发利用的新途径,为香菇的综合利用及相关食品、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王雪波[6](2015)在《鸡油菌香辣酱的研制》文中认为以鸡油菌为原料,对鸡油菌酱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探究鸡油菌香辣酱最佳炒制配比,由此进行试验,通过感官评价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鸡油菌香辣酱的最优制作方法。结果表明:鸡油菌酱纤维素酶酶解的最适宜条件为温度50℃、pH值5.5、酶用量0.9%、酶解时间90min;鸡油菌酱酸性蛋白酶酶解的最适宜条件为温度45℃、pH值2.5、酶用量1.1%、酶解时间105min;鸡油菌香辣酱炒制时,最适宜的炒制条件为时间200s,炒制温度240℃,鸡油菌酱用量40%。

周佳欣,白冰,周昌艳,邵毅[7](2015)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香菇中香菇素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测定香菇中香菇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以乙腈提取样品,Florisil柱净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以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分析测定。在设定色谱条件下,香菇素在1.020.0 m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添加10.0、20.0、30.0 mg/kg香菇素溶液的平均回收率在86.61%98.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92%4.28%之间,检出限为0.10 mg/kg,定量限为0.25 mg/kg。本方法操作方便、重复性良好,为香菇中香菇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艾有伟[8](2012)在《香菇与平菇酶解特性研究及产品制备》文中认为本论文将酶工程引入食用菌加工中,对酶解规律、有效成分、免疫功效进行研究,并以酶解产物为原料制备产品。采用蛋白酶对香菇、平菇分别进行酶解,以酶解失重率作为评定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香菇最佳酶解方案为:45℃、4h、30000u/g;平菇优化酶解工艺为:55℃、5h、25000u/g。优化酶解条件下香菇、平菇的酶解失重率分别为:55.6%,52.2%。原料及其酶解液主要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香菇酶解液中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含量分别占原料中该成分含量的74.8%、79.1%、81.7%,平菇酶解液中各成分分别占原料中该成分含量的74.3%、89.9%、93.0%,表明酶解过程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料中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成分。经测定与原料相比酶解后蛋白质、多糖分子量相对较小,酶解液中多糖与热水浸提所得多糖的分子量相比明显减小,由此可知在蛋白酶作用下,原料中蛋白质、多糖一定程度被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和多糖。酶解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酶解液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α均有显着增强或增大作用,反映出酶解液具有食用菌多糖所具备的功能,酶解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用菌的营养与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酶解过程得到的香菇与平菇残渣,经测定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71.8%和76.5%,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总膳食纤维含量中比例分别达到28.0%和25.9%,均可作为高品质的膳食纤维添加剂产品。以酶解液为原料,经调配制得香菇饮品和平菇饮品。经正交实验优化在酶解液13.3%、酸味剂0.1%、甜味剂10%、食盐0.015%、味精0.01%的条件下品质最优。所得食用菌饮品具有香菇、平菇特有的香气、滋味柔和、酸甜适口。将香菇、平菇残渣以添加量为10%的比例添加到面条中,结果表明酶解残渣的添加对面团的筋度、韧性、延展性、加工处理性等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对面条口感并没有太大影响,制得的面条具有香菇、平菇特有的香气且膳食纤维含量较高。

唐忠盛[9](2012)在《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常见的8种食用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极为丰富,尤其是在香菇、金针菇及双孢蘑菇中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特别是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因而口味特别鲜美、爽口。香菇的鲜味物质呈鲜性最强,主要是其所含呈味核苷酸和谷氨酸较多,特别是其呈味核苷酸(主要是5’-鸟苷酸)含量极高。为了提高食用菌加工利用率和资源的附加值,进一步对食用菌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本文选取香菇作为研究对象。对鲜香菇运用果胶酶酶解、高压均质破壁并联合二者破壁;对干香菇利用食用菌螺杆挤压预处理之后蛋白酶酶解;二者最终目的均为溶出菌体细胞内的鲜味物质—可溶性含氮化合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4种细胞破壁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的筛选,发现以果胶酶的效果最佳,优于最常用的纤维素酶。然后以果胶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果胶酶各酶解因素对香菇可溶性氮释放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中可溶性氮释放率甚至高达87.83%,正交实验中达57.53%。并得到了果胶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5,酶解温度50℃,酶解初始pH6.0,酶解时间1.5h,酶量0.12%。2、比较3种物理处理方法:组织捣碎、胶体磨及高压均质,发现高压均质对香菇可溶性氮的处理效果最好,达到52.86%,比胶体磨破壁高7.27%,比组织捣碎破壁高10%。然后选取高压均质处理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探讨了高压均质各影响因素对香菇可溶性氮释放率的影响。以可溶性氮释放率为评价指标,影响主次为:均质料液比>均质次数>均质压力>均质初始温度,其中均质料液比的影响达到了极显着水平。最优水平组合为A3B1C3D2,即均质料液比1:7、均质次数2次、均质压力40MPa和均质初始温度50℃。之后在此基础上,先高压均质后果胶酶酶解的可溶性氮释放率最高66.79%,均比单一使用酶法或高压均质法有较大的提高,提高幅度在4.92%-11.37%。3、采用螺杆挤压技术预处理干香菇粉,为进一步蛋白酶酶解提供有利条件。以NSI、可溶性氮含量为主要指标辅以氨基态氮及膨化度、持水性、含水率等物理特性参数考察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及筒体温度等螺杆挤压膨化影响因素对干香菇的破壁效果。在各因素的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双螺杆挤压机预处理干香菇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25rpm,物料含水量10%,筒体温度160℃,喂料速度9rpm,此时NSI高达73.93%。在双螺杆挤压机预处理干香菇粉的过程中,各因素对NSI影响大小的排列顺序为:螺杆转速>物料含水量>筒体温度>喂料速度。4、为验证螺杆挤压技术对香菇的预处理效果,以挤压产品为底物,选取胰蛋白酶酶解。以可溶性氮释放率为评价指标,参考氨基态氮含量变化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胰蛋白酶酶解参数。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料液比1:11,酶解时间1.5h,酶解温度50℃,酶量0.5%,可溶性氮释放率为73.33%较正交实验最佳结果提高了5.25%,而氨基态氮提高了11.43%。在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的情况下结合螺杆挤压预处理,发现其较只螺杆挤压不酶解的可溶性氮释放率及氨基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4.94%、82.94%。

唐忠盛,柴向华,吴克刚,罗辑[10](2012)在《物理方法提取香菇可溶性氮的研究》文中认为为有效提取香菇中的可溶性含氯化合物,通过对高速组织捣碎机、胶体磨和高压均质机三种机械物理破壁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高压均质机以达到最佳的破壁效果,从而释放菌体细胞内大量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通过对均质工艺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的探讨,得到最适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40MPa、均质温度50℃、均质料液比1:7、均质次数2次,可溶性氮释放率可达到78.84%。

二、香菇蒜蓉酱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菇蒜蓉酱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香菇的保鲜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香菇的营养成分与药用价值
    1.1 营养成分
    1.2 药用价值
2 香菇的保鲜技术
    2.1 低温保藏
    2.2 冷杀菌保鲜
    2.3 气调保鲜
    2.4 化学保鲜
    2.5 生物保鲜
    2.6 涂膜保鲜
3 香菇的加工工艺
    3.1 复合调味品工艺
    3.2 香菇酱工艺
    3.3 香菇饮料及零食工艺
4 结语
5 展望

(2)响应面法优化鲜辣香菇酱加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1.1 试验材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1.2.2 操作要点
        1.2.2. 1 原料处理
        1.2.2. 2 复水
        1.2.2. 3 脱水、切丁
        1.2.2. 4 油炸
        1.2.2. 5 炒料、炒酱
        1.2.2. 6 装罐排气
        1.2.2. 7 杀菌
        1.2.3 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
        1.2.4 响应面优化设计
        1.2.5 产品品质检测方法
        1.2.5. 1 香菇酱的感官评定方法
        1.2.5. 2 香菇酱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验方法
        1.2.6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电磁炉功率对香菇酱风味影响的结果
        2.1.2 炒酱时间对香菇酱风味影响的结果
        2.1.3 黄豆酱添加量对香菇酱风味影响的结果
        2.1.4 辣椒添加量对香菇酱风味影响的结果
        2.1.5 陈皮添加量对香菇酱风味影响的结果
    2.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响应面试验结果
        2.2.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2.3 响应面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2.4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2.3 产品指标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3 结论

(3)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松茸牛肉酱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
        1.1.2 设备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1.2.2 操作工艺要点
        1.2.3 松茸牛肉酱感官评价
        1.2.4 单因素试验
        1.2.5 Plackett-Burman试验
        1.2.6 响应面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秘制香料粉使用量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1.2葵花籽油使用量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1.3 白砂糖使用量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1.4牛肉使用量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1.5辣椒粉使用量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1.6 鸡精使用量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1.7 熟制时间对松茸牛肉酱的影响
    2.2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模型优化
    2.5 验证试验
3 结论

(4)年产600吨香菇酱配方优化及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用菌发展概况
        1.1.1 食用菌生产现状及趋势
        1.1.2 国外食用菌发展及趋势
        1.1.3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暂存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1.2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概况
        1.2.1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地位
        1.2.2 制约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3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
    1.3 香菇的概况
        1.3.1 香菇的简介
        1.3.2 香菇的生长特性和贮藏方式
        1.3.3 香菇的化学成分
        1.3.4 香菇的营养价值
        1.3.5 香菇研究与应用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香辣香菇酱工艺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与设备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2.2.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2.2.3 产品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年产600吨香辣香菇酱工厂设计
    3.1 引言
    3.2 厂址的规划
        3.2.1 地理位置
        3.2.2 厂址规划原则
    3.3 厂址和建设条件
        3.3.1 厂地选址
        3.3.2 厂址建设条件
    3.4 厂区总平面设计
        3.4.1 基建工程总体的布置
        3.4.2 建筑物组成及总平面布置
        3.4.3 香辣香菇酱的工厂总平面设计图
    3.5 产品生产工艺设计
        3.5.1 产品年产量与班次设计
        3.5.2 生产工艺流程图
        3.5.3 工艺操作要点
        3.5.4 产品质量标准
    3.6 物料衡算
        3.6.1 主要原辅料用量计算
        3.6.2 包装用量衡算
    3.7 设备选型
        3.7.1 设备选型所依据的原则
        3.7.2 生产加工设备选型
        3.7.3 检验室设备
        3.7.4 年产600吨香辣香菇酱生产加工车间布局图
        3.7.5 年产600吨香辣香菇酱生产工艺设备流程图
    3.8 水、电、汽衡算
        3.8.1 用水量的估算
        3.8.2 用电量的估算
    3.9 劳动组织
        3.9.1 劳动定员基本原则
        3.9.2 人员编制
        3.9.3 人员要求
    3.10 工厂卫生
        3.10.1 厂区总平面布局卫生管理
        3.10.2 工厂设施卫生
        3.10.3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
    3.11 环境保护处理
        3.11.1 工厂污染物概况
        3.11.2 污染物治理措施
    3.12 投资估算
        3.12.1 生产设备投资
        3.12.2 净化车间装修投资
        3.12.3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3.12.4 流动资金估算
        3.12.5 原始投资总额
    3.13 成本估算
        3.13.1 原辅材料成本核算
        3.13.2 包装成本核算
        3.13.3 水、电成本核算
        3.13.4 工资及福利费
        3.13.5 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估算
        3.13.6 其他费用
        3.13.7 生产成本核算
    3.14 项目收益预测
        3.14.1 全年利润计算
        3.14.2 总投资回收期计算
        3.14.3 盈亏平衡点
        3.14.4 经营安全率(η)分析
    3.1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5)香菇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香菇的营养价值
2 香菇的保鲜技术
3 香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3.1 氮元素的提取
    3.2 香菇多糖的提取
    3.3 呈鲜味物质的提取
    3.4 香菇蛋白的提取
    3.5 香菇嘌呤的提取
4 香菇的加工现状
    4.1 香菇脆片的加工
    4.2 香菇调味品
    4.3 香菇饮料
    4.4 香菇果酱和零食
5 香菇在医学中的应用
    5.1 改善营养性贫血
    5.2 调节免疫系统
    5.3 降低胆固醇
    5.4 抑制肿瘤细胞形成
6 结语

(6)鸡油菌香辣酱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原料与设备
    1.2试验方法
        1.2.1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2.1.1鸡油菌挑选
        1.2.1.2清洗
        1.2.1.3干燥
        1.2.1.4粉碎
        1.2.1.5过筛
        1.2.1.6纤维素酶酶解
        1.2.1.7酸性蛋白酶酶解
        1.2.1.8调配炒制
        1.2.2试验设计
        1.2.2.1鸡油菌的纤维素酶酶解的正交试验
        1.2.2.2鸡油菌的酸性蛋白酶酶解的正交试验
        1.2.2.3炒制鸡油菌香辣酱的正交试验
        1.2.3测定指标
        1.2.3.1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纤维素酶酶解试验后的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1.2.3.2采用甲醛滴定法测定酸性蛋白酶酶解试验后的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
        1.2.3.3鸡油菌香辣酱的感官评定标准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纤维素酶酶解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分析
    2.2酸性蛋白酶酶解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分析
    2.3炒制鸡油菌香辣酱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分析
3结论

(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香菇中香菇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2仪器与设备
    1.3方法
        1.3.1提取
        1.3.2净化
        1.3.3色谱条件
        1.3.4质谱条件
2结果与分析
    2.1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2.2标准曲线、检出限和定量限
    2.3方法的准确度
    2.4方法的精密度
3结论

(8)香菇与平菇酶解特性研究及产品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2 香菇、平菇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1.2.1 香菇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1.2.2 平菇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1.3 香菇与平菇加工研究进展
        1.3.1 香菇加工研究进展
        1.3.2 平菇加工研究进展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香菇与平菇酶解工艺与规律研究
    2.1 材料、仪器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材料与试剂
        2.1.3 仪器和设备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2.1 原料预处理
        2.2.2 单因素试验
        2.2.3 正交试验
        2.2.4 原料及酶解液中基本成分的测定
        2.2.5 蛋白质、多糖分子量分布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酶解条件对失重率的影响
        2.3.2 酶解工艺与参数优化
        2.3.3 酶解过程对香菇与平菇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2.3.4 酶解过程对香菇与平菇中蛋白质、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香菇与平菇酶解液免疫功能及酶解残渣特性评价
    3.1 材料、仪器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动物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分组
        3.2.2 实验动物剂量选择
        3.2.3 脏器指数测定
        3.2.4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小白鼠碳廓清试验)
        3.2.5 香菇、平菇酶解残渣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酶解液对小鼠脏器指数影响
        3.3.2 酶解液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3.3.3 香菇、平菇酶解残渣膳食纤维含量及其特性
    3.4 小结
第4章 香菇与平菇酶解产品制备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香菇饮品制备工艺研究
        4.2.2 平菇饮品制备工艺研究
        4.2.3 高纤维食用菌面条制备工艺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香菇饮品制备
        4.3.3 高纤维食用菌面条制备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分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A
附录 B

(9)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ATALOGUE
第一章 绪论
    1.1 食用菌及香菇概述
        1.1.1 食用菌及香菇简介
        1.1.2 食用菌及香菇风味物质
        1.1.3 调味品简介
        1.1.4 螺杆挤压技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1.2.2 提高食用菌附加值,开发新型调味品
        1.2.3 开发复合调味品具“天然、安全、营养、美味”特点
    1.3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现状及趋势
        1.3.2 螺杆挤压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特色和创新突破点
第二章 果胶酶提取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酶处理对香菇可溶性氮提取的影响
        2.2.2 果胶酶对香菇可溶性氮提取的影响
        2.2.3 正交试验
        2.2.4 验证实验
    2.3 小结
第三章 物理方法提取香菇可溶性氮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3种物理破壁方法提取香菇可溶性氮的比较
        3.2.2 高压均质破壁提取香菇可溶性氮的工艺研究
        3.2.3 高压均质破壁提取香菇可溶性氮工艺正交实验
        3.2.4 均质促进香菇可溶性氮提取的效果
        3.2.5 均质与果胶酶联合对可溶性氮提取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螺杆挤压对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设备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筒体温度对香菇可溶性氮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4.2.2 螺杆转速对香菇可溶性氮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4.2.3 喂料速度对香菇可溶性氮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4.2.4 物料含水量对香菇可溶性氮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4.2.5 螺杆挤压工艺条件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胰蛋白酶提取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研究
    5.1 材料、设备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蛋白酶的筛选
        5.2.2 胰蛋白酶对香菇可溶性氮提取单因素实验
        5.2.3 胰蛋白酶对香菇可溶性氮提取最佳条件的确定
        5.2.4 酶法与螺杆结合提取香菇可溶性氮
    5.3 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香菇蒜蓉酱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香菇的保鲜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张爱莉,卢作焜,张良,邓丽娟. 食品工业, 2021(11)
  • [2]响应面法优化鲜辣香菇酱加工工艺[J]. 刘馥源,黄占旺,覃财华,林立,沈勇根,卢剑青,程宏桢,李晓明. 中国调味品, 2021(02)
  • [3]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松茸牛肉酱生产工艺[J]. 李翔,凌云坤,蒋方国,徐斌,王卫,刘达玉. 食品工业, 2020(12)
  • [4]年产600吨香菇酱配方优化及工厂设计[D]. 覃财华.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5]香菇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J]. 刘晓,闫语婷. 食品工业, 2017(03)
  • [6]鸡油菌香辣酱的研制[J]. 王雪波. 中国调味品, 2015(10)
  • [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香菇中香菇素的含量[J]. 周佳欣,白冰,周昌艳,邵毅. 食品科学, 2015(06)
  • [8]香菇与平菇酶解特性研究及产品制备[D]. 艾有伟. 武汉工业学院, 2012(05)
  • [9]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D]. 唐忠盛.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10]物理方法提取香菇可溶性氮的研究[A]. 唐忠盛,柴向华,吴克刚,罗辑. 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

标签:;  ;  ;  ;  ;  

香菇蒜酱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