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一、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嫦娜,吕晶,李昭,钱宝,毋欣桐,路万虹[1](2021)在《腹膜透析患者膳食情况调查及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腹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于本中心规律随访超过1月的130例腹透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排除腹膜炎、透析不充分、肿瘤及其他系统性疾病。采用3日食谱回顾法调查患者的饮食情况,分析每日蛋白、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总热量及电解质摄入情况,并分析各类营养素摄入与患者血磷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130例腹透患者中,每日能量摄入(DEI)为(29.07±9.07) kcal/(kg·d),平均每日蛋白摄入(DPI)为(0.77±0.26) g/(kg·d),其中,优质蛋白摄入比例仅为38%,碳水化合物(包括腹透液葡萄糖能量)供能比为73.16%。每日磷摄入量为(777.44±222.00) mg,膳食磷与血磷水平(r=0.352,P <0.001)和蛋白摄入量(r=0.817,P <0.001)均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与DEI(r=0.300,P=0.001)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r=0.316,P <0.001)均呈正相关,与DPI、脂肪摄入量与及前白蛋白水平无关。腹透患者膳食中的钾、钙、镁平均摄入量明显低于中国成人推荐摄入量(RNIs),而磷、钠、铁的摄入量则超过RNIs。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示:高龄(OR=1.071,P <0.001)、饮食热量摄入不足(OR=0.986,P <0.001)及优质蛋白比例过低(OR=0.871,P=0.025)是导致腹透患者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透患者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高龄、热量摄入不足、优质蛋白比例过低是导致腹透患者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2](2021)在《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文中认为为加强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管理,《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编写了本规范。规范首先提出"围透析期CKD"的概念及特征,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费用显着增高,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快速降低,需要强化管理;接着本规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围透析期CKD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与频率、肾脏替代治疗时机与模式选择、透析充分性评估、围透析期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最后提出了围透析期CKD的未来研究方向。围透析期CKD管理一直是肾脏病临床的难点,本管理规范的制定、宣传及落实能够提高我国围透析期CKD患者的管理水平,从而对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陈嫚[3](2021)在《长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长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1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并进规律腹透的的患者,随访至2019年10月1日。根据透析龄长短分为长透析龄组及短透析龄组。通过两组的比较,分析不同透析龄组的临床特点。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短透析龄组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PD患者短透析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总共纳入585例研究对象,导致患者ESRD的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2.7%),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8.6%)及高血压性肾损害(12.3%)。CVD仍是导致PD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龄(HR=1.018,95%CI为1.005~1.031,p<0.006)、低BMI指数(HR=0.911,95%CI为0.861~0.964,p=0.001)、合并糖尿病(HR=1.820,95%CI为1.198~2.767,p=0.005)为短透析龄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短透析龄组相比,长透析龄组患者以初始透析时间在2011-2015年居多,平均年龄较轻[(48.0±12.8)岁vs(52.2±14.7)岁,p=0.001]、收缩压更低[(144.3±23.7)mm Hg vs(149.8±28.5)mm Hg,p=0.003]、合并糖尿病较少(8.3%vs 28.5%,p<0.001),女性患者更多(50.2%vs 38.7%,p<0.001),透析后心血管事件相对较少(17.1%vs 30.7%,p<0.001),血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及i PTH水平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男性(HR=0.58,95%CI为0.39~0.87,p=0.008)、年龄>60岁(HR=0.58,95%CI为0.35~0.95,p<0.03)、合并糖尿病(HR=0.28,95%CI为0.15~0.53,p<0.001)与长透析龄独立相关。结论高龄、低BMI指数、合并糖尿病为短透析龄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长透析龄PD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对较轻,收缩压更低,合并糖尿病较少,女性患者更多,透析后心血管事件相对较少,血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及i PTH水平更高。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长短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显龙[4](2021)在《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依从性分析及交互式中西医智能辅助程序的建立与运用》文中认为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经影响了数亿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探究“营养管理”在改善CKD及其伴随症状中所起到的作用,已成为了业内研究的热点。但是,营养管理是一件需要改变患者饮食习惯的干预方法,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无法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管理合格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为了了解CKD患者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优化CKD营养治疗方案,并完善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智能化的营养管理,我们进行了以下四个部分的系列研究。本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调查了初次参与慢病管理的CKD患者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并分析了 CKD患者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的影响因素。基于合格率有待提高的背景,为了精益营养管理,系列研究的第二部分调查了患者的需求并构建了“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第三部分对上述程序进行了对照试验的评估,为其干预CKD营养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提供了临床证据。系列研究的第四部分提出了程序优化升级的方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可参考的探索模式,为精准化的提前切断营养不良事件发生进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通过上述合格率调查、辅助程序构建、辅助程序评价、人工智能模型探索优化等系列研究,拟为CKD患者的营养管理摸索新的方法策略,从而解决临床难点问题。方法:第一部分为横断面设计,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门诊初次进入管理队列的203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三日饮食记录法”对参与者进行了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然后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WS/557-2017》和K/D0QI慢性肾病营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推荐,对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OC)的方式,将连续型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了影响LPD治疗合格与否的危险因素。其中,评价合格率的营养素包括:膳食蛋白质摄入(DPI)、膳食能量摄入(DEI)、优质蛋白占比、脂肪供能占比、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钠元素、磷元素、钙元素的摄入;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1)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否、工作状态、家庭住址、教育程度、查尔斯共病评分、CKD分期;(2)人体测量资料:身高、体重、标准体重、收缩压、舒张压;(3)实验室检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4)人体成分:身体总水(TBW)、细胞内水(ICW)、细胞外水(ECW)、去脂体重(FFM)、体脂肪量(BFM)、蛋白质量(protein)、骨骼肌量(SMM)、体脂肪占比(PB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全身相位角(WBPA)。第二部分涵盖了两个步骤的研究内容。第一步是首先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慢病管理中心患者进行了营养管理辅助工具的需求性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第二步是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行业标准、指南及专业书籍,设计了能够被患者接受的“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第三部分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 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门诊规律复诊的CKD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及营养管理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最终纳入统计的患者为94例,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49例。本研究在保证CKD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为两组患者提供LPD治疗及其他营养管理的健康知识宣教,并在规律随访中,进一步纠正受试者对于营养处方的实施。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该程序依托微信小程序平台使用,具有丰富的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功能。总观察时间为24周,在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及次要观察指标。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蛋白质摄入量、热量摄入量、DPI、DEI、DPI合格率及DEI合格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慢性肾脏病中医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 计算)。第四部分是人工智能模型临床应用的探索研究。采用了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人体成分分析仪中的数据,依据CKD的诊断标准将数据分为慢性肾脏病集和对照数据集。将K/D0QI慢性肾病营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更新)中推荐用于营养不良评估的相关因素,纳入至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一一SuStaIn模型中。指南中推荐评估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为:①综合营养评估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BMI);②脂肪流失指标:体脂肪量(BFM);③肌肉消耗指标:去脂体重(FFM);④脂肪、肌肉流失综合评估指标:上臂围(AC)。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使用SuStaIn中要求的Z值混合线性模型将数据标准化,最后标准化的数据将转换成Z阶段值,将上述5个变量划分成为了 33个无序初始化序列(S),将其输入至模型运算软件Matlab 2020b中,根据临床实践及计算机性能,设置模型参数(优化次数N=25,最大序列Cmax=5),随后推导营养不良事件发生的极大似然序列,并输出。结果:第一部分在营养素摄入合格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的横断面研究中,调查总人群为203例,各营养素摄入的合格人数(合格率)分别为:DPI 37人(18.23%)、DEI 70人(34.48%)、优质蛋白占比28人(13.79%)、脂肪供能占比73人(35.96%)、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74人(36.45%)、钠162人(79.80%)、磷52人(25.62%)、钙根据摄入<2000mg/d的标准为203人(100%)、根据摄入介于800-1000mg/d的标准为9人(4.43%)。多因素分析显示,身高(>161.25cm)是影响DPI合格的保护性因素(P<0.05);而 eGFR(>21.285ml·min·1.73m2)、BFM(>15.25kg)、TC(>5.20mmol/L)、和 BMI(18.5-27.9kg/m2)是影响 DPI 合格的危险因素(P<0.05)。标准体重(>49.15kg)、eGFR(>30.20ml·min·1.73m2)和 Hb(>135g/L)是影响DEI合格的保护性因素(P<0.05);而较高的BMI(24.0-27.9kg/m2)是影响DEI合格的危险因素(P<0.05)。第二部分中,针对CKD患者营养素摄入合格率不高,依从性不好的现状,本研究经过前期调研,拟运用移动医疗工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9.2%的患者对移动医疗工具持有积极态度(非常愿意:52.9%;很愿意:36.3%)。58.8%的患者认为使用微信小程序管理饮食会更加方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与是否拥有疾病远程管理的经历相关;“年龄”和“工作状态”与远程管理方式的选择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根据患者的意见,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进行了“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构建,程序投入使用后,营养管理更加便捷,切实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满足了患者的实际需求。第三部分是评价上述程序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共有94位参与者完成了研究(试验组45例,对照组49例);干预后,两组之间DP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低于对照组[0.99(0.87,1.21)VS.1.22(0.92,1.62),P=0.022];中医症候评分总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4,7)VS.10(7,14),P<0.001];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中医症状分别为: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口渴少饮、脘腹胀满、纳呆、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大便干结、大便不实、夜尿多(P均<0.05);试验组生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51.67(45.58,54.02)VS.44.98(37.59,51.45),P=0.001];心理健康评分亦高于对照组[55.76(52.92,58.83)VS.50.45(43.78,56.79),P=0:0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PI、DEI合格率较干预前增幅更高(DPI:17.78%VS.10.20%;DEI:2.20%VS.-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与营养不良事件评估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身体成分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四部分中,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SuStaIn模型对CKD患者营养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推导,输出了 5个序列。每个序列包含了 33个事件的发生。其中,事件1至5、事件6至7,是所有序列的共同发生规律,事件8至10,形成了三个不同的亚型,而事件11至33,则划分出了 5个不同的序列。因此根据以上规律,结合临床实践,可将输出的结果总结为“4个阶段,3个亚型和5个序列”。4个阶段是营养不良评估指标发生的4种改变阶段,即“症状前阶段”、“轻度阶段”、“中度阶段”、和“重度阶段”的改变。序列结果提示,在“症状前阶段”,营养不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体重下降——体脂量(BFM)下降——体质量指数(BMI)下降——上臂围(AC)下降——瘦体重(FFM)下降。“轻度阶段”指标发生改变的先后顺序继而可能是:体重轻度下降——BFM轻度下降。“中度阶段”指标的改变有三个亚型,下辖“重度阶段”的5个序列。具体为,亚型I:上臂围中度下降——BMI中度下降——FFM中度下降,继而分为三个序列。序列(1):体重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序列(2):体重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序列(3):体重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亚型Ⅱ患者的事件进展序列为:AC中度下降——BMI中度下降——体重中度下降,其后发生序列(4):FFM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体重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亚型Ⅲ患者事件进展序列为:BMI中度下降——AC中度下降——FFM中度下降,其后发生序列(5):体重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结论:1.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参与营养管理初期,除钠外,其余营养素如蛋白质、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钙和磷的摄入合格率均较低。2.在LPD治疗中,DPI和DEI的合格率分别为18.23%和34.48%。DPI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较高程度的eGFR、TC、BFM、BMI是影响DPI合格的危险因素,较高程度的身高是保护性因素;DEI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较高程度的BMI是影响DEI合格的危险因素,较高程度的标准体重、eGFR、Hb是保护性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身高或标准体重较大的CKD患者,由于允许的摄入量更大,因此更易合格;而肾功能更好且有脂质蓄积的患者,可能摄入量更大,将会影响营养管理的依从性。3.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结合使用“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进行营养管理及LPD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总蛋白质摄入、降低DPI与中医症候评分,提高LPD的合格率,并改善CKD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数据驱动的SuStanIn人工智能模型中,推导出了营养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4个阶段、3个亚型和5个序列,此功能若优化至程序中,将能够辅助医护人员按照营养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提前预判,从而针对性的预防营养消耗,阻断病情从症状前,到轻度、中度、重度的转变,实施精准化干预。5.本研究表明,在CKD营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尚待提高,而移动终端程序是一种便捷高效的疾病管理辅助工具,构建此类工具,并与人工智能的方相结合,将可以为CKD患者带来益处。

孟霞[5](2021)在《腹膜透析患者衰弱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衰弱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的腹膜透析(PD)患者85例,对入选研究对象进行Fried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评分<3分患者为无衰弱组,评分3~5分患者为衰弱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测量患者人体学指标,检测患者实验室指标,同时使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血白蛋白等进行营养评估,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及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PD患者衰弱与PEW的相关性。结果:1.85例PD患者中,无衰弱组51例(60%),衰弱组34例(40%),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PEW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2.两组间比较,衰弱组年龄、透析龄明显高于无衰弱组(P<0.05),衰弱组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低于无衰弱组(P<0.05),两组间性别、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比较,衰弱组体质质量指数(BMI)、中臂围(MAC)、中臂肌围(MAMC)低于无衰弱组(P<0.001),两组间比较,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比较,衰弱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MIS明显高于无衰弱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明显低于无衰弱组(P<0.05),两组间血钙(Ca2+)、血磷(P3-)、血镁(Mg2+)、甲状旁腺激素(PT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衰弱与PEW相关指标MIS(r=0.694,P<0.001)呈正相关,与Alb(r=-0.691,P<0.001)、PA(r=-0.410,P<0.001)、BMI(r=-0.476,P<0.001)、MAC(r=-0.635,P<0.001)、MAMC(r=-0.570,P<0.001)呈负相关;6.以衰弱为因变量,年龄、透析龄、Kt/V、BMI、MAC、MAMC、BUN、CRP、SCr、MIS、Hb、Alb、PA、TR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S(O R=2.304,95%CI=1.525~3.480,P<0.001)、Alb(OR=0.621,95%CI=0.510~0.757,P=0.012)、MAC(OR=0.470,95%CI=0.341~0.647,P<0.001)、MAMC(OR=0.546,95%CI=0.422~0.707,P<0.001)是P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PD患者衰弱发生率高;PD患者衰弱与PEW相关,提示尽早干预PD患者PEW可能改善PD患者衰弱的发生,从而延缓PD患者衰弱不良临床结局的进展。

舒鹏[6](2021)在《饮食营养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丢失,以及透析后补充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足造成体内相应营养物质缺乏,与患者体内微炎症的可能关联;探索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优质蛋白饮食的营养护理流程一段时间后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变及其对炎症状态的辅助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病内科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本研究按以下步骤实施:1)研究小组的组建及建立纳入排除标准:成立以研究者为主干力量的研究团队。研究小组成员对腹膜透析操作的相关特点、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营养流失、微炎症副作用等关键问题,在基于临床疾病特征、患者个体状况等充分研究及讨论基础上,确定本次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具体纳入标准为:①本腹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②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③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④生存周期大于6个月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同时做血液透析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严重脏器性疾病等的患者;③依从性极差,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④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2)建立客观指标:对两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改良主观营养风险评分表、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计数、体重指数(BMI)等)、微炎症状态(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腹膜炎发生次数(以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为腹膜炎标准)进行评价,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3)对照组实施方案:研究小组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且符合本次纳入排除标准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最终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为60例。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采取常规的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并给予常规的护理饮食指导,随访周期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复诊时,由研究小组成员将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统计记录。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在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以及研究第六个月时采集本组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相应客观指标。4)试验阶段:(1)预实验实施:根据研究小组前期的研究成果,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文献及本科室特点,并采集本组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评价指标。对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个性化营养护理流程以及实施方案。(2)实验组实施方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基于本腹膜透析中心常规的护理措施下,同时研究团队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平台与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实验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小组对本组患者及患者看护者进行相应的指导。对实验者患者指导主要内容有: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研究者组织本组患者讲解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腹膜炎、营养不良以及微炎症状态的可能原因及对患者机体的危害,如何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日常注意事项;②蛋白营养饮食健康教育:给予本组患者相应蛋白营养日常饮食指导;每周利用微信平台推送1次相应的指导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根据本组患者各项客观指标检查结果,由研究小组根据结果反馈为本组患者制定针对性蛋白营养饮食流程管理,为患者计算好患者每日所需蛋白质及能量消耗量,结合患者饮食结构及个人习惯等,有侧重点的制定出个性化饮食单;本组患者家中自备食物秤及常见食物热量表,教会患者或患者看护者简单的食物能量转换技巧;③远程饮食指导:研究小组成员对本组患者蛋白营养饮食流程进行监控,每周四对本组患者进行电话或者微信视频回访,询问患者饮食计划执行情况,纠正本组患者对饮食计划执行的误区及解答患者疑问,解决现阶存在的问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别采集本组患者入组时,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及第六个月监测的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相应客观指标。两组患者观察以及进行不同营养饮食指导护理流程的时间均为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时两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营养状态评分采用改良主观营养风险评分表,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计数,体重指数(BMI))、微炎症状态(血清降钙素原PCT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腹膜炎发生次数;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保证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Excel数据录入,并导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对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u检验等;对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研究中所有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均为α=0.05.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针对2组患者采取的不同营养护理方案,给出不同护理方案前,两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血清PCT水平,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患者营养状态指标(体重指数,采用主观营养风险评分表的营养状态评分,白蛋白计数,血红白蛋白计数),腹膜炎发生次数以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时间)统计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首次白蛋白计数(30±2.98),1个月后白蛋白计数为(38.23±2.58),3个月后白蛋白计数为(41.56±2.85),6个月后白蛋白计数(42.25±1.99),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BMI指数(19.23±2.35),1 个月后 BMI(21.58±1.55),3 个月后 BMI(22.25±2.54),6个月后BMI(23.77±1.18),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血红蛋白计数(90.75±10.81),1个月后血红蛋白计数(92.55±1.35),3个月后血红蛋白计数为(96.23±2.03),6个月后血红蛋白计数(98.77±15.22),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营养评分为(9.85±2.80),1个月后营养评分(13.05±0.85),3个月后营养评分(11.25±0.55),6个月后营养评分(8.98±1.02),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比较: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饮食营养护理流程一个月后,实验组患者体内降钙素,腹膜炎发生次数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白蛋白计数,BMI指数,红细胞计数,营养评分,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流程3个月后,对实验组患者炎症状态,营养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的统计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显着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内,实验组患者首次PCT(0.68±0.05),1个月后PCT(0.52±0.02),3个月PCT后(0.50±0.01),6个月后PCT(0.49±1.65),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首次白细胞计数(9.76±2.30),一个月后白细胞计数(9.35±2.55),3个月后白细胞计数(7.66±3.25),6个月后白细胞计数(5.68±3.55),统计学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淋巴细胞计数为(0.55±0.25),1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0.50±0.73),3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为(0.48±0.58),6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0.35±0.09),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次数(0.05±0.22),1个月后腹膜炎发生次数(0.01±0.12),3个月后腹膜炎发生次数(0.01±0.05),6个月后腹膜炎发生次数为(0.01±0.03),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比较:至研究结束时,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0.49±0.02)明显低于对照组PCT(0.81±0.02),实验组白细胞计数(5.68±3.55)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9.85±2.33);实验组淋巴细胞计数(0.35±0.09)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1.38±0.05);统计学结果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比较:至研究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白蛋白计数(42.25±1.99)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计数(28.65±3.22);实验组血红蛋白计数(98.77±15.22)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计数(78.98±12.88);实验组BMI指数(23.77±1.18)高于对照组BMI指数(18.55±2.33);实验组营养风险评分(8.98±1.02)低于对照组营养风险评分(12.33±2.98);统计学结果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8)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炎症状态的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对照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经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炎症状态统计学结果无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措施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的发生,营养状态,炎症状态并无明显的帮助。(9)两组患者腹膜炎次数发生次数比较:在研究期间内,实验组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次数为(0.0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1±1.51),统计学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腹膜透析患者炎症状态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分等级呈正相关(r=0.526,p<0.05),同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等级有显着正相关性(r=0.741,p<0.05);(11)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与患者年龄(r=0.56,p<0.05),与透析时间(r=0.21,p<0.05)呈正相关;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等级与患者文化程度呈负相关(r=-0.4,p<0.05)。结论:(1)医护人员针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营养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炎症状态,(2)医护人员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提供基于个体化饮食营养护理流程持续3个月及以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3)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患者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患者炎症状态密切相关。(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与患者文化,透析时间,年龄有关。

李双秋[7](2021)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对营养状况作出评估,探索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营养状况,揭示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临床指标、营养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从中医角度防治透析相关性营养不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行腹膜透析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通过调查表法对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信息进行收集,现场收集人体测量数据,完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电子病历,收集其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依据剔除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病例。将上述资料录入Excel表格,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统计学及专业结论。结果:1 P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1)本研究共收集238份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体质数据,共测出577个体质,单一体质87人,复合体质151人,复合体质中2种兼夹体质52人(34.4%),三种兼夹体质44人(29.1%)为主,最多可表现为7种兼夹体质3人(2.0%)。(2)各体质出现频次前三位为痰湿质137人(23.7%),血瘀质99人(17.1%),阳虚质90人(15.6%)。(3)主体质排名前三位为阳虚质59例(24.1%),血瘀质53人(21.6%),痰湿质49人(20%)。(4)复合体质两两体质间存在相关性,阳虚质与阴虚质呈正相关性(P=0.011,R=0.157)、阳虚质与气虚质呈正相关性(P=0.002,R=0.194)、阴虚质与气虚质呈正相关性(P=0.003,R=0.183)、阴虚质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332)、阴虚质与湿热质呈正相关性(P=0.003,R=0.191)、气虚质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248)、气虚质与湿热质呈正相关性(P=0.001,R=0.206)、气虚质与特禀质呈正相关性(P=0.012,R=0.159)、痰湿质与湿热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379)、痰湿质与血瘀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236)、痰湿质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性(P=0.011,R=0.154)、湿热质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性(P=0.001,R=0.210)、特禀质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性(P=0.001,R=0.217)。2 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91人(38.2%),肝肾阴虚证37人(15.5%),脾肾阳虚证71人(29.8%),气阴两虚证18人(7.6%),阴阳俱虚证21人(8.8%)。标实证中湿浊证80人(33.6%),湿热证36人(15.1%),血瘀证89人(37.4%),火热证13人(5.5%),风动证2人(0.8%),无兼证18人(7.6%)。3 PD患者营养状况分布情况:营养良好共71人(29.8%),营养不良共147人(70.2%),其中142人为轻中度营养不良,5人为重度营养不良。4 PD患者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1)年龄、性别、透析龄、腹膜转运类型与体质无相关性(P>0.05)。5 PD患者证型与一般情况相关性:(1)性别、年龄、腹膜转运类型与证型无相关性(P>0.05)。(2)透析龄与证型存在相关性(P<0.05)。6 PD患者营养状况与一般情况相关性:(1)性别、年龄、腹膜转运类型与营养状况无关(P>0.05)。(2)营养状况与透析龄间存在相关性(P<0.05)。7 PD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相关性:(1)脾肾气虚证与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相关性(P<0.05);脾肾阳虚证与痰湿质、阳虚质存在相关性(P<0.05);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存在相关性(P<0.05)。(2)湿浊证与平和质、阳虚质存在相关性(P<0.05);血瘀证与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相关性(P<0.05)。8 PD患者中医体质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1)中医体质分布类型与营养状况无关(P>0.05)。(2)单一体质与复合体质状态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P<0.05),复合体质患者营养状况更差。9 PD患者中医证型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1)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俱虚证与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P<0.05)。(2)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无兼证与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P<0.05)。10 PD患者体质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1)ALB、BMI、Ca水平与体质分布存在相关性。(2)组间两两比较结果:(1)湿热质ALB水平高于痰湿质;(2)痰湿质BMI水平高于阳虚质;(3)痰湿质Ca水平低于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11 PD患者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1)BUN、SCR水平与本虚证分布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证BUN水平阴阳俱虚证。(2)LDL-C水平与标实证分布存在相关性,湿热证LDL-C水平高于湿浊证。12 PD患者营养状况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1)BMI、ALB、TG、UA、TSF,MAC,MAMC水平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2)组间两两比较:1.重度营养不良BMI水平低于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2.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TSF水平低于营养良好;3.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MAC水平低于营养良好;4.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ALB水平低于营养良好;5.重度营养不良TG水平低于营养良好;6.重度营养不良MAMC水平低于营养良好与轻中度营养不良;7.重度营养不良UA水平低于营养良好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结论:1 P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体质类型以复合体质为主;中医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浊证、血瘀证为主。2 PD患者中医证型与营养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分布与MQSGA评分所得营养评估结果间未见明显相关性,但是随着复合体质的增多,营养不良发生率也增多。3经MQSGA评分后所得营养状态结果显示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4伴随着PD患者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中医证型逐渐由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向阴阳俱虚证转化,同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5 BMI、ALB、TG、UA、TSF、MAC、MAMC水平与MQSGA所得营养状态评估结果存在内在联系。6 ALB、BMI、Ca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相关性,BUN、LDL-C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思博[8](2021)在《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蛋白质能量消耗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防治蛋白质能量消耗提供理论支持,改善不良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病情稳定且规律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于随访当日行常规血清学检查、腹膜平衡试验、人体测量并完成营养评估,严格按照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标准,将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分成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和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跟踪随访截止于2020年12月31日并记录其转归情况,将退出腹膜透析作为随访终点事件,即全因死亡、转血液透析、肾移植。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计复合终点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男性51例(56.7%),平均年龄(49.29±12.40)岁,中位透析龄13.05(6.33,24.24)月。入组患者中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30例,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率为33.3%。2.临床资料:与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患者相比,蛋白质能量消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磷处于较低水平;而高转运和高平均转运类型占比以及一周腹膜透析Kt/V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代表组间比较的显着性水平)3.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是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49,95%CI:0.905-0.975,P<0.001),血红蛋白每升高1g/L,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可能性降低5.1%。4.长期转归:蛋白质能量消耗组与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相比,患者在继续行腹膜透析治疗或全因死亡、转血液透析、肾移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代表组间比较的显着性水平)5.终点事件和生存分析:以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作为复合终点(即退出腹膜透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显示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半年、1年、2年的累计复合终点(退出腹膜透析)生存率分别为:86.7%、83.3%、76.5%,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半年、1年、2年的累计复合终点(退出腹膜透析)生存率分别为:95.0%、91.5%、91.5%,经Log-Rank检验结果:c2=4.873、P=0.027,显示蛋白质能量消耗组的复合终点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代表组间比较的显着性水平)6.Cox回归分析:蛋白质能量消耗是退出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73,95%CI:1.077-10.567,P=0.037)。结论:1.蛋白质能量消耗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生率为33.3%。2.血红蛋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独立保护因素。3.蛋白质能量消耗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消耗,可改善预后。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营养治疗指南专家协作组[9](2021)在《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认为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和患者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2005年制定的中国《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推动了我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及其临床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国际上和我国肾脏病学者发表的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因此,需要制定和更新新版指南。专家组针对慢性肾脏病早期、透析前、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受者的营养不良特点制定本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胡园园[10](2021)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应用NRS2002对河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患者营养风险的现状,并对影响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而减少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内科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524例,由经过由研究者和腹透护士于患者来院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临床资料调查表、NRS2002量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05例CAPD患者中共有273例(54.1%)有营养风险。其中,男性268(53.1%)例,女性237例(46.9%)。2、CAPD患者营养风险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医疗付费方式、主要照顾者、透析龄、血钙、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KT/V、Ccr、腹膜透析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297)、婚姻(OR=7.605)、透析龄(OR=1.755,1.827)、血钙(OR=0.387)、血红蛋白(OR=3.531,3.712)、KT/V(OR=1.914)、Ccr(OR=2.847)、腹膜透析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OR=0.989)、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OR=0.961)、焦虑(OR=1.895)是预测CAPD患者营养风险的变量(P<0.05)。其中年龄≥70,无配偶、透析龄越长、低钙血症、低血红蛋白血症、KT/V<1.7、Ccr<50、有焦虑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子。结论:1、CAPD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2、年龄、婚姻、透析龄、血钙、血红蛋白、KT/V、Ccr、腹膜透析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焦虑是CAPD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膜透析患者膳食情况调查及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1.资料收集:
        2.膳食调查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膳食调查情况
讨论

(3)长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相关定义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两组终止腹膜透析的原因
    3.3 短透析龄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4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3.5 影响腹膜透析龄长短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营养状态与腹膜透析
    营养不良的原因
    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营养不良的评估指标
    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小结
    参考文献

(4)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依从性分析及交互式中西医智能辅助程序的建立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肾脏病现代营养管理的研究概况
        一、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二、主要营养素摄入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中医学内有关慢性肾脏病的营养管理
        一、中医学关于“营养”的理解
        二、中医学“营养”管理的发展
        三、慢性肾脏病中医营养管理食物的应用
        四、慢性肾脏病中医营养管理治法的选择
        五、慢性肾脏病中医营养管理现代的研究
第二章 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合格率分析及低蛋白饮食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营养素的摄入量
        二、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
        三、营养素摄入未合格患者的具体原因
        四、影响膳食蛋白质摄入的一般特征比较
        五、影响膳食热量摄入的一般特征比较
        六、一般特征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七、全部参与者的营养状况
        八、影响膳食蛋白质摄入的营养评估指标的比较
        九、影响膳食热量摄入的营养评估指标的比较
        十、营养评估指标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慢性肾脏病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的建立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中西医营养管理“移动终端程序”的需求调查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三节 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微信小程序的开发
        一、研发过程
        二、功能模块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的应用: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流程
        二、观察指标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程序优化探索: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在预防营养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模型框架
        一、基础模型:基于事件模型
        二、优化模型: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
    第三节 模型运行
        一、数据的采集
        二、数据预处理
        三、数据集转换
        四、模型的输入
        五、模型的运算
        六、模型的运行
    第四节 结果输出
    第五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腹膜透析患者衰弱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衰弱发病率及两组间PEW患病率比较
    2.2 两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间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及MIS比较
    2.5 相关性分析
    2.6 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与不良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饮食营养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腹膜透析发展现况
    1.2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分析
    1.3 饮食营养治疗现状
    1.4 本次研究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意义
    1.5 腹膜透析医护人员对腹膜透析患者管理的策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小组的组建
        2.2.2 建立纳入排除标准
        2.2.3 建立客观指标
        2.2.4 对照组实施方案
        2.2.5 试验阶段
        2.2.6 收集两组患者资料
        2.2.7 统计学方法
        2.2.8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对两组患者6个之后炎症状态,营养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指标之间的组间比较
    3.3 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的组间以及组内比较
    3.4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营养护理流程6个月后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之间的比较
    3.5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的关联性分析
    3.6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与患者基线数据之间的关系
4 结论以及讨论
5 总结
6 研究展望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7)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体质分型标准
    1.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1 本虚证
        1.4.2 标实证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营养状态评估
    2.3 人体成分测量学
    2.4 实验室指标收集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PD患者一般情况
        3.1.1 性别构成
        3.1.2 年龄构成
        3.1.3 受教育程度构成
        3.1.4 原发病分布情况
        3.1.5 腹膜转运类型分布情况
        3.1.6 透析龄分布情况
    3.2 P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2.1 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分布情况
        3.2.2 各体质频次分布情况
        3.2.3 主体质分布情况
        3.2.4 复合体质分布情况
        3.2.5 复合体质两两体质间相关性分析
    3.3 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4 PD患者营养状况分布情况
    3.5 一般情况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3.5.1 体质与年龄相关性
        3.5.2 体质与性别相关性
        3.5.3 体质与透析龄间相关性
        3.5.4 体质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性
    3.6 一般情况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3.6.1 中医证型与性别相关性
        3.6.2 中医证型与年龄相关性
        3.6.3 中医证型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性
        3.6.4 中医证型与透析龄相关性
    3.7 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3.7.1 营养状况与性别相关性
        3.7.2 营养状况与年龄相关性
        3.7.3 营养状况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性
        3.7.4 营养状况与透析龄相关性
    3.8 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相关性
        3.8.1 中医体质与本虚证间相关性
        3.8.2 中医体质与标实证间相关性
    3.9 中医体质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
    3.10 中医证型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
    3.11 主体质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2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2.1 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2.2 标实证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3 营养状况与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1.营养不良的西医发病机制
        1.1 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1.2 蛋白质能量分解代谢增强
        1.3 营养物质丢失过多
    2 中医病因病机
    3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
        3.1 生化指标
        3.2 营养评估问卷
        3.3 人体测量及人体成分分析
        3.4 饮食回顾
    4 西医治疗
        4.1 基础营养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运动改善
        4.4 综合管理
    5 中医治疗
        5.1 中药治疗
        5.2 针灸治疗
        5.3 中药注射液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综述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病因及防治进展
        1.2.1 PEW的定义
        1.2.2 PD患者PEW的病因
        1.2.3 PEW的预防和治疗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观察指标
        2.2.2 分组情况
    2.3 长期转归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PEW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基本特征分析
        3.1.2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1.3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
        3.1.4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3.1.5 PEW组与非PEW组患者的透析相关指标比较
        3.1.6 PEW发生的危险因素
    3.2 长期转归
    3.3 生存分析
    3.4 PEW对PD患者发生复合终点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PEW的发生率
    4.2 PD患者发生PEW的危险因素
        4.2.1 贫血
        4.2.2 高龄
        4.2.3 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4.2.4 容量超负荷
    4.3 PD患者长期预后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膜透析患者膳食情况调查及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J]. 梁嫦娜,吕晶,李昭,钱宝,毋欣桐,路万虹.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04)
  • [2]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J]. 《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08)
  • [3]长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D]. 陈嫚. 南昌大学, 2021(01)
  • [4]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依从性分析及交互式中西医智能辅助程序的建立与运用[D]. 张显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腹膜透析患者衰弱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分析[D]. 孟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饮食营养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研究[D]. 舒鹏.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7]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 李双秋.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 关思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9]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营养治疗指南专家协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08)
  • [10]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 胡园园. 承德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