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潼关窑花鸟画陶瓷画

唐代长沙潼关窑花鸟画陶瓷画

一、论陶瓷绘画的唐代长沙铜官窑花鸟画(论文文献综述)

何清林[1](2021)在《唐代长沙窑诗画彩绘装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晓勇[2](2020)在《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艺术在中国陶瓷历史和中国美术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艺术元素。本文从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作品多元化的艺术形象,潇洒写意的艺术风格,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进行解读研究。希望对当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肖健[3](2020)在《长沙窑釉下彩与醴陵釉下彩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长沙窑釉下彩与醴陵釉下彩同出于湖南,命运相似,都有一个由盛而衰再转向发展的过程。长沙窑开创了釉下彩绘的先河,不仅对后的青花、釉下五彩等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广销中西亚等地,在文化传播上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的五种釉下高耐火颜料,使得醴陵烧制出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以其高超的技艺与精美的画面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两者在陶瓷艺术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然而在战争、天灾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下,都逐渐走向衰落,不复当年风光。新中国成立后,醴陵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以其产品的精美,得有机会发展成为“红色官窑”,重放异彩,而长沙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却不如醴陵,直到现今给大众的印象仍较为古味。为了对两者有更深刻的认识,试图通过比较两者,挖掘两者历史发展中有借鉴意义之处,以探讨更好的发展对策。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考察,在阐明两者的发展兴衰、制造工艺、表现手法、装饰风格的基础之上,处处结合时代背景,从材料工艺、器物造型、题材风格、表现技法以及文化传播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长沙窑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盛时的长沙窑和醴陵釉下彩发展中可借鉴学习的经验,从传承人保护、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措施意见,从而更好地发展长沙窑。

龚泽慧,王健,肖仁余,沈家栋[4](2020)在《铜官窑花鸟纹样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文中指出铜官窑的彩绘丰富了中国陶瓷的纹样艺术,对陶瓷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作为长沙的传统文化,铜官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铜官窑上的花纹可以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元素,也让我们了解铜官窑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楚地文化,了解铜官窑。铜官窑彩绘的题材极其丰富,其中最多的是花鸟装饰题材。本文试图从铜官窑的产生背景分析花鸟纹饰的艺术特征和形成原因,以及它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

靳雅权[5](2018)在《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磁州窑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它为人所知源自1918年河北省巨鹿镇宋代古城的发现,伴随着之后天津博物院的调查和北平历史博物馆的发掘,这一史籍中绝少提及的民间窑场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瓷器上所绘的精美纹饰而闻名。磁州窑始烧于五代后期或北宋初年,从初创伊始,就积极地吸取和采用其他窑场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并结合自身情况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历经多方借鉴和摸索,终于创制出独具魅力的瓷器彩绘装饰,自北宋晚期至金代而渐臻成熟并达到鼎盛。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制瓷业繁荣兴旺的宋金时期,磁州窑质朴、生动、明快、豪放的彩绘装饰形成鲜明的特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以宋金时期磁州窑的彩绘装饰为对象作综合深入的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提出对宋金时期磁州窑彩绘装饰进行专门探讨的意义。经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陈述有关磁州窑及其彩绘装饰的研究史,介绍与本论题相关的观点和成果,并对研究对象的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对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进行类型分析与历史分期。类型分析选取的典型的主题纹饰是时代地域、文化传统、审美意识、思想观念、社会风尚、民族习俗等在瓷器装饰上的集中反映。按照题材内容将其分为四大类:植物类纹饰、动物类纹饰、人物类纹饰、山水类纹饰,每一大类中根据具体情况再细分小目。首先,分别简述每一类目纹饰在宋金以前的历史发展源流。因为瓷器上的装饰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有其历史渊源,以往和同时代艺术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等都会对其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后,在对彩绘汇总、梳理、比对、归类的基础上,进行考古类型学的考察。为了便于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剖析彩绘的总体面貌,标本的来源相当广泛,既有考古发掘的窑址、墓葬和窖藏等资料,也有传世的私人和馆藏器物,对后者做到慎重辨识和采用。最后,探讨宋金磁州窑彩绘的历史分期及具体时代。根据进行类型分析的器物在考古单位(窑址、墓葬、窖藏等)中的共存关系、窑址中的地层叠压或打破关系和相关纪年资料,结合彩绘装饰的工艺技法、布局构成、表现手法和审美风格等特征,以磁州窑的中心窑场——观台窑址的历史分期为参照,将宋金时期磁州窑彩绘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三期。在确定分期的基础上,对各期特点和具体年代展开讨论。第二章剖析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形成的社会背景并论述在该背景下彩绘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特点。宋金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艺术审美、陶瓷产业等方面因素对磁州窑及其彩绘装饰的兴衰具有不同程度的决定、影响和制约作用。北宋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持了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施行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当政者开明的立场和对文化的推崇导致思想的开放与文化的发达,促进了文人阶层的壮大和平民文化的兴起以及文化知识的推广普及。学术文化讲求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等理论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和实践。北宋宫廷对文艺的垂青和提倡带动全社会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开创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且更加趋向平民化、世俗化。宋代社会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远超前代。在女真人灭辽、侵宋的攻掠中,北方广大地区(也就是磁州窑的主要窑场所在地)遭到巨大破坏,形成金国与南宋南北对峙的格局后,金人采取措施促进休养生息,社会经济逐渐复苏,总体上可视为北宋的延续和发展,有的方面已超过北宋时的水平。金朝向“金源内地”移民和将猛安谋克部外迁的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金廷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迁都燕京等举措也都有力地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和汉化。文化的交融体现在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延续下来,女真族文化由于受到冲击而选择接受并加快转变,同时为前者注入新的因素。金代文艺明显受到北宋的影响。北宋时居于主导地位的宫廷文化和士大夫文化被削弱,庶民文化艺术获得机遇而蓬勃发展。宋金时期陶瓷产业在技术、工艺上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燃料以煤代柴、窑炉结构的改进、装烧技术的变革和装饰工艺的创新等几方面。磁州窑彩绘装饰是在宋金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发展阶段和进程,一方面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社会进步、经济发达、文艺繁荣、制瓷业兴盛的真实反映。第三章总结宋金磁州窑彩绘的艺术特征及装饰工艺的发展演变。艺术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题材内容方面。注重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再现和源于现实生活的体悟表现,显示出写实化和世俗化倾向。既博取各门艺术之长,又把握陶瓷手工业的传统和规律。第二、构图布局方面。从装饰的角度看,分为三种类型:图案装饰构图;接近国画的装饰、图案式的排列;单一的接近国画的装饰构图。从绘画的角度看,具有三种特征:满繁与疏简;裁切与整体;节奏与韵律。第三、工艺技法方面。刀签的特点在于稳健和力度,毛笔的长处在于挥洒自如,二者的配合亦能相应成趣。率意摆脱了拘谨刻板,工致避免了粗放简陋。笔墨技法具有圆满纯熟、精准简练的表现力。第四、风格审美方面。对图案与绘画兼收并蓄,装饰性与写实性相辅相成。单体与组合两种形式效果各异,宋金时期流行的组合形式影响深远。彩绘还因其民窑的属性而体现出程式与自由两种特征。第五、在归纳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艺术特征的前提下,探讨其装饰工艺的发展演变。磁州窑彩绘几种主要装饰工艺题材趋同,效果相近,说明了相互间的联系和相通之处,但实际上各自又有着不同的渊源、形成路径和风格特点。所以,比较它们与前期和同期装饰工艺之间的关联,揭示它们产生、发展、成熟直至衰落的脉络和互相影响的进程,可以更好地认清它们共有的面貌、各自的规律与阶段性特征以及持续发展或最终消亡的动因。第四章探讨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与同时期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联。按照第一章所分四大类:植物类纹饰、动物类纹饰、人物类纹饰、山水类纹饰,在每一类中抽取有代表性的彩绘装饰图样,广泛联系宋金时期其他各门类艺术形式和作品,其中涉及绘画(主要为传世纸绢绘画、墓葬壁画、宗教壁画、建筑彩绘、木刻版画等)、雕塑(主要有墓葬雕塑、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建筑雕塑、陶瓷雕塑等)、金属工艺(主要有金银器、铜器等)、染织、漆器等,力图发掘磁州窑彩绘与宋金时期其他艺术门类的关联。从图像学、美术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近似与差异,探寻它们内容形式传承与变异的源头,阐释它们互相发生作用的动因、路径、过程和结果,从而能够发现:宋金时期磁州窑彩绘受到同时代诸多艺术门类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可以看到,磁州窑彩绘也给其他艺术以或多或少的潜在影响。第五章阐述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由于时代的更迭、地域的差异,装饰纹样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是从古至今不同社会阶段中神灵崇拜、巫祝祭祀、礼仪制度、审美喜好、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民俗心理、地理气候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因此都与特定的时代、民族文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很多方面对促其产生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鲜明而直接的反映。透过这些纹饰,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并创造且欣赏它们的主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便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它的题材、样式及风格等也反映出典型的时代思想观念,大体上涵盖着如下五类。第一、封建礼制。一方面体现了皇权威仪。另一方面规范着礼法纲常。第二、祈子延寿。表明了人们追求种族和生命延续的强烈生命意识。第三、纳吉禳灾。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害、保佑平安的共同心理。第四、福贵功利。透露着人们对幸福美满、富贵荣华和功名利禄的向往。第五、修身立德。主要分为高节迈俗、清正廉洁、守德知礼等几类。本文通过以上各项内容的全面剖释,归纳了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阐明了它与当时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论述了它别具一格的艺术样式与特征,探讨了它与同期各类艺术之关联,引申出它承载传达的观念习尚。其中,第一章对典型主题纹饰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明确的分期断代,第四章深入探讨磁州窑彩绘与同时代艺术的广泛关联,这两部分核心内容是以往相关研究中尚未有过的,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最后,本文得出如下认识:宋金时期磁州窑彩绘装饰博采众长,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满足民众和市场需求,饱含浓郁生活气息,意趣盎然、雅俗共赏、极富个性的风格体系。同时,我们应进一步看到,这些艺术的缔造者——民间画工匠师们的非凡创造力和杰出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刘洪媛[6](2018)在《唐代长沙窑瓷上绘画艺术探微》文中指出长沙窑兴于唐代初期,盛于唐代中晚期。安史之乱之后,北方的制瓷技术传入长沙,使长沙的制瓷工艺发生了巨变,长沙窑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长沙窑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相结合,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风格而水平不低的陶瓷绘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在长沙窑瓷器上大放异彩。在我国的陶瓷装饰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但因为种种原因,长沙窑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和欣赏,因而对于长沙窑瓷器绘画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美学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唐代长沙窑瓷器绘画艺术为考察中心,通过对中国绘画史、唐代诗歌与书法、民俗文化、湘楚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考察,并结合现已出土的长沙窑实物资料,探究长沙窑瓷器绘画的艺术风格特色以及审美精神和价值。唐代长沙窑瓷上绘画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大唐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浪漫的湘楚地域文化及唐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息息相关。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长沙窑将诗歌的意蕴、书法的用笔凝聚在长沙窑的瓷器绘画之上,形成了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特色:自由简约的布局、张扬蓬勃的题材、豪放俊逸的笔法、润厚典雅的色彩,呈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传神的灵性美、气韵的自由美、意境的超越美。长沙窑瓷上绘画艺术作为瓷器绘画的先驱,为后世瓷器绘画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长沙窑的瓷器绘画被赋予了新的涵义,长沙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凝聚了唐代文化的精华,对当代瓷器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提高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秀婷[7](2018)在《铜官窑茶器研究》文中提出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安史之乱”,盛于中晚唐,是世界彩瓷的开创者,也是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谚语及产品广告融入装饰艺术中,且题材丰富、色彩绚丽、纹饰飘逸、意境精深,开创中国瓷器艺术史上的新风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茶器,是冲泡茶叶的主体器物,也是饮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在茶事活动中主客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与茶文化相适应的审美情趣、道德精神和艺术价值。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文化危机也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饮茶者对饮茶不再满足于生理层面上的解渴,因而对茶器的选用越来越讲究,甚至将茶器审美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佳茗配妙器”已然成为饮茶爱好者的共同追求。本文从“湘茶配湘器”作为切入点,以器载道,诠释新时代的湘茶文化。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来源,并在综合叙述铜官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走访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挖掘铜官窑的起源、发展和历史地位。第三章梳理了铜官窑茶器的兴衰历史,并对当代铜官窑茶器的发展和现状予以分析。第四章通过对铜官窑茶器制作特点的探究和当代优秀作品的赏析,分别探讨了铜官窑茶器的材质、造型和装饰之美。第五章通过不同材质的茶器对冲泡湖南黑茶茶汤的感官审评和品鉴调查,充分证实在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感召下,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铜官窑茶器经已演变成更适用于湖湘文化复苏背景下的泡茶用器。第六章从现代审美需求的角度,结合本土文化背景和产业创新理念对铜官窑茶器的创意创新设计从功能、审美、人文、文创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无可置疑,既适宜冲泡湘茶,又具有文化审美的铜官窑茶器,是能够沟通古代文明与当下审美的桥梁。然而艺术探索永无止境,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止步,铜官窑茶器的创新研究刚刚起步,期待匠人们用智慧与汗水开启铜官窑茶器的新篇章。

钟海燕,陈素英[8](2017)在《唐代长沙铜官窑纹饰艺术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全面繁荣的重要时期,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文化艺术产品丰硕,风格多样,可谓争奇斗艳,百家争鸣。长沙铜官窑是唐代民间陶瓷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不管是陶瓷工艺还是纹饰审美都较以往有所突破。该文试图从长沙铜官窑纹饰的艺术造型、人文意韵、工艺制作、装饰应用几个方面,探索其在唐代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美学影响。

陈素英,钟海燕[9](2017)在《长沙铜官窑纹饰的历史贡献》文中研究指明自印尼载有大量铜官窑陶瓷的黑石号沉船被发掘以来,长沙铜官窑陶瓷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的各项成果不断展示着其丰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长沙铜官窑陶瓷纹饰种类丰富,不管是在陶瓷纹饰内容上还是在纹饰装饰的形式上较各时期各种类的陶瓷都有所突破,特别是创造和发展了釉下彩装饰工艺,其在装饰风格上在陶瓷史上留下了异样的装饰风向。

姚为卓[10](2017)在《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笔法研究》文中指出长沙窑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遗址位于湖南长沙北郊约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始于初唐,兴盛成熟于中晚唐,而至五代开始衰落。1998年“黑石号”沉船被发现,打捞出大量保存完好的唐代长沙窑陶瓷器,使沉寂千年唐代长沙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收藏家和学者纷纷开始关注唐代长沙窑,并给予了唐代长沙窑新的历史定位,将唐代长沙窑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的地位并驾齐驱,大胆的提出“南青北白长沙彩”的命题。但是在大量唐代长沙窑研究专着中大多数趋向于研究器形、工艺、装饰风格,亦或是纯粹审美,并未对装饰中最基础的笔法有所研究,更未探究其形成缘由,本文目的预想从历代画作画论中找到相似点,从最根源探究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其笔法的关键之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其一,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与中国传统书画息息相关,影响颇深,其中大部分的笔法承于先人所创,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理论逐渐成熟,笔法形成体系,先辈画家总结出大量的着作作为蓝本,画论作为理论基础,为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吴道子的“兰叶描”等,都能见于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中。其二,唐代长沙窑笔法受工艺、器形影响,特殊的器形、工艺有相应的装饰,不同的装饰对应相应的笔法,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其三,唐代长沙窑装饰风格主要受到湘楚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影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寻笔法风格、题材选择所受影响。唐代长沙窑艺人在学习过程中从未生搬硬套,而是融汇贯通,加以提炼创新,组合并用,首次在花鸟、人物、植物题材中采用复合式的形式,形成兼工带写的画法,在写意画滥觞的年代,唐代长沙窑为写意画的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在题材还是笔法上都深深影响着唐代长沙窑的发展,以题材论笔法,以笔法探究两者的传承关系,通过对历代长沙窑的传承研究找到对现代长沙窑发展的启发和有利因素,去粗求精,延续并发展其风格特点,未来长沙窑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二、论陶瓷绘画的唐代长沙铜官窑花鸟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陶瓷绘画的唐代长沙铜官窑花鸟画(论文提纲范文)

(2)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元化的艺术形象
二、潇洒写意的艺术风格
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

(3)长沙窑釉下彩与醴陵釉下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长沙窑釉下彩分析
    第一节 长沙窑概述
        一、地理位置
        二、烧制年代
        三、兴衰缘由
    第二节 长沙窑釉下彩
        一、釉下彩的材料与器物造型
        二、釉下彩装饰主要内容
        三、釉下彩表现形式
        四、釉下彩风格成因
第三章 醴陵釉下彩分析
    第一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醴陵釉下彩瓷的材料
    第三节 醴陵釉下彩瓷的造型
    第四节 醴陵釉下彩瓷烧制
    第五节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表现手法与装饰风格
第四章 长沙窑釉下彩与醴陵釉下彩比较分析
    第一节 材料比较
    第二节 器物造型
    第三节 题材风格
    第四节 表现技法
    第五节 文化传播
    小结
第五章 对长沙窑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 长沙窑发展现状
    第二节 醴陵釉下彩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长沙窑发展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铜官窑花鸟纹样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花鸟纹样的特征
2 铜官窑花鸟纹产生的原因
3 花鸟纹样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
4 结束语

(5)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性
第一章 宋金磁州窑彩绘的类型学考察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植物类纹饰
    第二节 动物类纹饰
    第三节 人物类纹饰
    第四节 山水类纹饰
    第五节 宋金磁州窑彩绘的历史分期及时代讨论
第二章 宋金磁州窑彩绘形成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发展阶段论述
    第一节 社会经济因素
    第二节 政治军事因素
    第三节 思想文化因素
    第四节 艺术审美因素
    第五节 陶瓷产业因素
    第六节 宋金磁州窑彩绘的历史发展阶段论述
第三章 宋金磁州窑彩绘的艺术特征及装饰工艺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题材内容方面
    第二节 构图布局方面
    第三节 工具手法方面
    第四节 风格审美方面
    第五节 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工艺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宋金磁州窑彩绘与同期艺术关联探讨
    第一节 植物类纹饰
    第二节 动物类纹饰
    第三节 人物类纹饰
    第四节 山水类纹饰
第五章 宋金磁州窑彩绘反映的思想观念
    第一节 封建礼制
    第二节 祈子延寿
    第三节 纳吉禳灾
    第四节 功名福贵
    第五节 修身立德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唐代长沙窑瓷上绘画艺术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唐代长沙窑瓷上绘画的形成
    第一节 唐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一、酒具与茶具
        二、求子俗与吉祥如意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交融
        一、湘楚浪漫主义文化
        二、异域宗教文化
    第三节 唐代绘画对长沙窑瓷绘的影响
第二章 长沙窑瓷绘的诗书内涵
    第一节 长沙窑瓷绘的诗意美
    第二节 长沙窑瓷绘的书法美
第三章 唐代长沙窑瓷绘艺术的风格特色
    第一节 长沙窑瓷绘的构图
    第二节 长沙窑瓷绘的题材
        一、人物画
        二、山水图
        三、花鸟画
    第三节 长沙窑瓷绘的设色
    第四节 长沙窑瓷绘的笔法
第四章 长沙窑瓷绘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传神的灵性美
    第二节 气韵的自由美
    第三节 意境的超越美
第五章 长沙窑瓷绘对后世瓷绘的影响
    第一节 对宋元时期瓷绘的影响
        一、宋代磁州窑
        二、元代景德镇
    第二节 对当代瓷绘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铜官窑茶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难点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千年不灭的长沙铜官窑
    2.1 长沙铜官窑的起源与发展
    2.2 长沙铜官窑陶瓷器具的特征
    2.3 长沙铜官窑的重要地位
        2.3.1 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2.3.2 “海上陶瓷之路”的见证
第3章 长沙铜官窑茶器的历史与现状
    3.1 长沙铜官窑茶器的兴衰历史
        3.1.1 社会背景及发展因素
        3.1.2 饮茶方式的发展
        3.1.3 茶文化、茶道的普及
        3.1.4 铜官陶瓷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3.2 铜官窑茶器的发展现状
第4章 长沙铜官窑茶器的审美特征
    4.1 材质之美
    4.2 器型之美
        4.2.1 质朴自然的仿生造型设计
        4.2.2 方圆有度的几何造型设计
        4.2.3 与时偕行的新式造型设计
    4.3 装饰之美
        4.3.1 生动的纹样,通俗的诗词题记,生活气息浓郁
        4.3.2 多彩釉色,写意绘画,艺术意境高妙
        4.3.3 引他山之石,开域外之风,文化交流之花
第5章 不同材质的茶器对湖南黑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5.1 铜官茶器冲泡湖南本土不同茶类感官品鉴对比
    5.2 不同材质的茶器冲泡湖南黑茶内质品质的对比试验
        5.2.1 对不同材质冲泡湖南黑茶内质品质的感官品鉴
        5.2.2 试验地点
        5.2.3 试验设计
        5.2.4 数据统计和分析
    5.3 消费者问卷调查
        5.3.1 问卷调查设计
        5.3.2 问卷的回收和数据统计
        5.3.3 样本统计
        5.3.4 茶器购买数据统计分析
第6章 铜官窑茶器的创新设计思考
    6.1 茶器设计理念
        6.1.1 器以载道与器以藏礼
        6.1.2 满足精神消费需求
        6.1.3 迎合不同消费群体
        6.1.4 传承中创新创意
        6.1.5 彰显湖湘文化特色
    6.2 铜官窑茶器创新设计思考
        6.2.1 从功能升级出发
        6.2.2 从审美角度出发
        6.2.3 从人文情怀出发
        6.2.4 从文创展示出发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8)唐代长沙铜官窑纹饰艺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代长沙铜官窑纹饰艺术造型规律
    1. 生活中艺术素材的提取
    2. 夸张的纹饰处理手法
    3. 整体侧重写意纹饰
二、唐代长沙铜官窑纹饰的人文意韵传达
    1. 唐代人文环境的影响
    2. 地域风情风俗的影响
三、唐代长沙铜官窑纹饰的工艺制作特色
结语

(9)长沙铜官窑纹饰的历史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釉下彩绘较传统陶瓷装饰工艺上的创新
二、诗词书法较传统装饰题材在内容上的超越
三、野逸写意较传统骨俊工笔在画风上的突破
    (一) 工艺技术成熟为“野逸”画风提供沃土
    (二) 楚地文化传统为“野逸”画风提供气候
    (三) 自然物产富饶为“野逸”画风提供环境

(10)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笔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研究背景和现状
    1.2 国外背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长沙窑概述
    2.1 长沙窑历史溯源
    2.2 唐代长沙窑陶瓷工艺
    2.3 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笔法风格成因
        2.3.1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中湘楚文化的影响
        2.3.2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中西域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传统绘画对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影响
    3.1 中国传统绘画概论
    3.2 笔法
    3.3 十八描
        3.3.1 高古游丝描
        3.3.2 兰叶描
        3.3.3 钉头鼠尾描
    3.4 泼墨
    3.5 唐代长沙窑装饰题材及笔法表现
        3.5.1“柳叶游丝”之花鸟异兽
        3.5.2“吴带当风”之装饰人物
        3.5.3“泼墨大写意”之山水古树
        3.5.4“西域点彩”之异域风情
    3.6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与中国传统绘绘画笔法的异同
第四章 中国传统书法对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影响
    4.1 中国传统书法概论
    4.2“行云流水”之狂草
    4.3“刚柔拙巧”之行书
    4.4“藏头护尾”之楷书
    4.5 唐代长沙窑装饰书法笔法与中国传统书法笔法的异同
第五章 唐代长沙窑在器形和工艺影响下的装饰笔法分析
    5.1 唐代长沙窑陶瓷器形概论
        5.1.1 彩绘类器形
        5.1.2 写意纹类器形
        5.1.3 诗文题记类器形
    5.2 唐代长沙窑陶瓷工艺概论
        5.2.1 釉下彩
        5.2.2 釉中彩
        5.2.3 粉地彩画
第六章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6.1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宣传应用
        6.1.1 宣传海报
        6.1.2 宣传手册
        6.1.3 网页和APP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长沙窑的未来与展望
    7.2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陶瓷绘画的唐代长沙铜官窑花鸟画(论文参考文献)

  • [1]唐代长沙窑诗画彩绘装饰研究[D]. 何清林.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2]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艺术研究[J]. 刘晓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10)
  • [3]长沙窑釉下彩与醴陵釉下彩比较研究[D]. 肖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铜官窑花鸟纹样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J]. 龚泽慧,王健,肖仁余,沈家栋.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5)
  • [5]宋金磁州窑彩绘装饰艺术研究[D]. 靳雅权. 山东大学, 2018(02)
  • [6]唐代长沙窑瓷上绘画艺术探微[D]. 刘洪媛.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铜官窑茶器研究[D]. 王秀婷.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8]唐代长沙铜官窑纹饰艺术特征[J]. 钟海燕,陈素英.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8)
  • [9]长沙铜官窑纹饰的历史贡献[J]. 陈素英,钟海燕. 艺海, 2017(08)
  • [10]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笔法研究[D]. 姚为卓. 湖南工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唐代长沙潼关窑花鸟画陶瓷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