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皮苷和GA3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液生长的影响

根皮苷和GA3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液生长的影响

一、根皮苷和GA3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泉,邓洁[1](2021)在《南方红豆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概述建立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时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基本培养基选择、生长激素、光照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阐述了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重点开展的研究领域。

周佳君[2](2021)在《香榧液体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

李炎林[3](2014)在《红豆杉紫杉烷代谢突变体筛选和连锁图谱构建》文中认为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为红豆杉科(Taxus)红豆杉属(Taxus)古代孑遗多年生木本植物,雌雄异株,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野生资源受到保护,其资源利用主要靠人工种植发展人工林。红豆杉属植物是遗传学研究和基因组信息比较缺乏的物种,可以有效利用的遗传标记数目非常少。本研究以南方红豆杉胚乳为起始材料培养南方红豆杉单倍体愈伤组织,并通过相同母本胚乳组织获得红豆杉单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系(TH)群体;以南方红豆杉种胚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南方红豆杉种胚试管苗培养的因素,并通过胚和试管苗获得南方红豆杉半同胞群体,同时建立LC-ESI-MS技术调查TH群体和半同胞群体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这4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以现有公共EST数据库、fosmid文库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进行红豆杉大规模的SSR分子标记挖掘;基于开发的EST-SSR标记用于南方红豆杉半同胞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开发的遗传标记构建EST-SSR标记连锁图谱框架。本研究对提高红豆杉的分子育种水平,提高选择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以无菌水浸泡南方红豆杉种子3天,接种到B5+2,4-D2.5mg·L-1+6-BA0.5mg·L-1+蔗糖30g·L-1+琼脂6g·L-124℃暗培养条件下培养,胚乳愈伤组织发生率为70.89%,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为单倍体,红豆杉雌株基因组大小为23.28pg(2C);2.以无菌水浸泡南方红豆杉种子3~5天后剥离种胚接种在BLG+活性炭5g·L-1+蔗糖30g·L-1+琼脂6g·L-124℃培养40后可成苗;处理的种胚接种在BLG+2,4-D2.5mg·L-1+6-BA0.5mg·L-1+蔗糖30g·L-1+琼脂6g·L-124℃暗培养可以形成质地疏松、生长迅速的胚源愈伤组织;试管苗接种在BLG+2,4-D2.0mg-L-1+6-BA0.5mg·L-1+蔗糖30g·L-1+琼脂6g·L-124℃暗培养可以形成质地疏松、生长迅速的胚源愈伤组织;3.应用LC-ESI-MS技术检测了99个半同胞二倍体和27个TH个体发现,不同个体间4种化合物代谢能力存在显着差异,其中2012-32和2012-197两个细胞系紫杉醇含量分别为53.30mg·100g-1和60.78mg·100g-1,仅1个TH个体EH-17检测到低含量的紫杉醇(0.48mg·100g-1);4.对NCBI网上公布的510条EST序列、1923条fosmid文库序列和4个种的红豆杉转录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和分析,成功构建了红豆杉属植物Unigenes数据库,发现红豆杉EST数据库冗余为24.12%、fosmid文库为68.90%、转录组数据为37.92~99.30%:5.红豆杉EST数据库共检测到12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3.10%,以六核苷酸重复(41.67%)为主;fosmid文库检测到96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4.32%,以二核苷酸重复(51.04%)为主;南方红豆杉转录组数据库共检测到2160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2.24%,以三核苷酸重复基序(37.08%)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序(38.56%)为主;6.通过比较欧洲红豆杉、东北红豆杉、日本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转录组SSR分布情况发现,基于454NGS平台转录组测序数据SSR发生频率和平均发生密度高于Illumina测序数据。AG/CT和AT/AT是主要的二核苷酸重复基序,CG/CG和CCG/CGG重复基序比重小;7.从设计的SSR引物中筛选了196对,SSR-PCR验证有105对产生有效扩增,94对表现为多态性引物,有效扩增率和多态性引物比率分别为53.57%和48.98%;分别有9对欧洲红豆杉和2条日本红豆杉EST-SSR标记可转移到南方红豆杉;8.利用94对EST-SSR引物标记对96个南方红豆杉半同胞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多样信息指数(PIC)指数为0.06~0.69之间,平均0.56,其中有55个标记PIC>0.25;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02~0.50之间,平均0.39;群体期望杂合度(He)和无偏差期望杂合度(uFe)在0.18~0.50,平均0.39;F统计量(Fo)和平均F统计量(u Fo)变幅在0.50~0.98和0.77~0.84之间,平均分别为0.61和0.81;聚类分析和PCoA(主成分分析)均表明红豆杉树种在特定条件下自然授粉习性具有王权结构特点;9.52对EST-SSR标记190个TH群体得到了由23个连锁群构成的覆盖基因组范围213.00cM的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4.63cM;21个SSR标记发生偏分离,其中12个呈簇分布在LG1连锁群,6个呈点分布于6个连锁群。

姚晓[4](2014)在《南方红豆杉枝叶紫杉烷类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文中认为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为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在中国特有的1个变种,其枝、皮、叶、根和果肉中均含有较强抗癌活性的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紫杉醇(Taxol)。然而红豆杉属植物野生资源有限、生长缓慢,且含量低,因而造成了紫杉醇的药源危机。通过红豆杉植物细胞培养与真菌发酵进而产生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途径之一。本研究论文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南方红豆杉的植物形态、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繁殖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真菌发酵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南方红豆杉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对南方红豆杉进行品质评价研究,包括生药鉴定研究、提取工艺研究及不同产地的含量测定。采用性状、显微鉴定的方法,对南方红豆杉枝叶及根进行系统的生药鉴定研究。南方红豆杉叶气孔带、转输管胞及嵌晶纤维可作为其鉴别特征,10-脱乙酰巴卡亭Ⅲ可以作为薄层鉴定的主要依据。对南方红豆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取正交试验法,以南方红豆杉的5种主要萜类成分的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组的5种萜类成分进行比较。筛选南方红豆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5%,液料比为1:6,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其次,将优选得到的南方红豆杉种质分别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和药用真菌发酵研究。采用单因素比较、正交设计试验,研究影响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各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等5种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加权评分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优选出组织培养条件为B5+2,4-D 1.0 mg-L-1+NAA 1.0 mg·L-1+KT0.5 mg L-1。用 Bemfeld 法、PNPG 法、GOD 法,研究南方红豆杉枝叶及其愈伤组织萃取紫杉醇后剩余部分对α-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枝叶及其愈伤组织萃取紫杉醇后剩余部分对α-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愈伤组织较优于枝叶。参考前人研究的经验,并结合菌种自身的生长特点,初步选用5种药用真菌对南方红豆杉枝叶进行发酵研究。结果显示,4种药用真菌基本都能较好地适应在南方红豆杉枝叶基质上生长,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不同类型紫杉烷二萜类成分之间的含量。其中灵芝菌发酵效果较佳,对其深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灵芝-南方红豆杉双向固体发酵条件,利用南方红豆杉的5种主要萜类成分的含量的综合评分,筛选出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pH值、培养温度、样品粒度。同时,以不同发酵时间的灵南菌质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发酵过程中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力,结合紫杉烷二萜类成分含量变化研究,将发酵终点定在24-26天。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5种真菌发酵南方红豆杉菌质和愈伤组织培养物以及南方红豆杉叶中的肌醇及衍生物成分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嫩枝叶中肌醇含量较老枝叶高,扇南菌质(VA)含量较其他发酵组高,组织培养样品4高于其他愈伤组织。最后,通过南方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优选出细胞系,为南方红豆杉资源替代提供实验依据。药用真菌对南方红豆杉枝叶的双向固体发酵,将南方红豆杉紫杉烷类成分进行结构转化,提高了南方红豆杉中紫杉烷类成分含量。从而使南方红豆杉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

石梦蝶[5](2013)在《南方红豆杉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选育研究》文中指出植物源的紫杉醇是疗效较好的抗肿瘤药物原料,过去一般从红豆杉的枝皮提取。但是,上个世纪末,世界各国相继颁布法令,严禁砍伐濒临灭绝的化石植物红豆杉。因此,采用细胞工程的方法生产紫杉醇成为获得植物合成紫杉醇的重要途径。具有高产紫杉醇性能的细胞系,是整个培养与合成工程的基础。所以,本研究重点从自然界收集南方红豆杉的细胞系,并对其紫杉醇生产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期获得高产细胞系。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针对茎段来源和种子来源的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建立了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体系。培养体系为:固体培养:B5改良型培养基+2.0%蔗糖+0.6%植物凝胶+1.0mg/L6-BA+1.0mg/L NAA, pH值5.8-6.0;悬浮培养:起始细胞密度为5%-8%,每7d换一次培养液,摇床转速110r/min,25士2℃暗培养。结果显示在固体培养基上种源细胞比茎源细胞生长率高,但在悬浮培养过程中情况相反。(2)建立了高效准确的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液中紫杉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Unitary C18色谱柱(150.0mm×4.6mm,5μm)为分析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3℃;进样量:20μL。确定了对南方红豆杉细胞的预处理方法为:用甲醇-醋酸(95:5)超声提取30min,细胞液与提取溶剂比为1:3。(3)研究了同一细胞系不同培养时期的紫杉醇含量变化,在同一培养时期比较了不同细胞系的含量。通过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动态分析试验,确定悬浮细胞系最佳采收时期为第五次继代。(4)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细胞培养体系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获得的细胞系材料进行筛选,获得了4个紫杉醇含量高于15mg/L的细胞系:A26、B8、B35和B85。

张翔宇[6](2012)在《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芽诱导对紫杉醇积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红豆杉在中国的一个变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是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原料之一。为了利用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达到保护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的目的,本课题对南方红豆杉植株形态学各部位中紫杉醇的分布规律、愈伤组织培养基的优化及其生长动力学、紫杉醇代谢动力学、再分化、试管微芽诱导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约20年生南方红豆杉植株各器官、组织中紫杉醇含量进行分析后发现,紫杉醇在南方红豆杉植株中具有极显着向下、向根际积累分布的规律。以B5、MS和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综合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其他条件一致时,三个基本培养基诱导效应间的差异不显着,但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生长状态间的差异较明显,改良MS中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明显比MS和B5中的要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关键因素。改良MS+4.0mg/L NAA+1.3mg/L2,4-D+0.3mg/L KT+0.1%活性炭在所试培养基中为最优。添加0.1%活性炭对愈伤组织褐化有一定抑制作用。褐变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比未褐变的高。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进一步改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规律、愈伤组织再分化的诱导培养等进行研究后发现,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量就不再增加,且随着紫杉醇的积累增加,愈伤组织会逐渐变褐。改良MS+0.2mg/L IBA+0.05mg/L6-BA+0.3GA3、改良MS+0.2mg/L IBA+0.01mg/L6-BA+0.7GA3及改良MS+0.2mg/L IBA+0.1mg/L6-BA+0.5GA3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8%。适当增补GA3可缩短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出愈时间、促进生长、减缓褐变、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改良MS+0.05mg/L6-BA+1.0mg/L NAA较有利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再分化,诱导再分化可显着提高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最高可达0.0599%,较未分化愈伤组织增加0.0221%。添加KT、TIBA、ZT、6-BA均能诱导南方红豆杉茎段腋芽发生,但若以生产紫杉醇或10-DABⅢ为目的,则以KT、ZT和6-BA为佳,且6-BA最佳,其0.01mg/L就能高效诱导茎段腋芽发生,且所诱导产生的芽中紫杉醇和10-DABⅢ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0072%和0.0398%。

张翔宇,杜亚填,龚雪元[7](2012)在《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及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王启业,王义强,凡利[8](2012)在《南方红豆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方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珍贵树种,集药用、材用与观赏等多种价值于一体。主要对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分子标记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进一步阐述了南方红豆杉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重点开展的研究领域。

张广伦,顾龚平,张卫明[9](2009)在《生物技术在几种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肉苁蓉、红豆杉、铁皮石斛、怀槐等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成热点。综述生物技术在这几种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生产中的应用,展示了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张小荣[10](2009)在《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环境优化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东北红豆杉外植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获得生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外植体;通过对植物细胞进行悬浮培养,获得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为B5培养基组合。这将为红豆杉细胞培养规模化生产紫杉醇奠定理论基础。论文主要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的培养基中激素添加方案,通过分析可得获得最高诱导率和获得最快出愈天数的激素配比;通过研究还得出东北红豆杉嫩茎、嫩叶、顶端分生组织3种外植体的出愈时间和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中添加不同种类与浓度组合的诱导子使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比愈伤组织中的紫杉醇含量有明显的增加;通过对生物诱导子水平与种类的混合正交实验设计,获得诱导子最佳组合使细胞培养物中的紫杉醇含量增加7.10倍。将为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源。

二、根皮苷和GA3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皮苷和GA3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南方红豆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植体
2 培养条件
    2.1 基本培养基
    2.2 激素
    2.3 其他
        2.3.1 碳源。
        2.3.2 光照条件。
        2.3.3 小分子物质。
3 问题与展望

(3)红豆杉紫杉烷代谢突变体筛选和连锁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红豆杉属植物分子标记挖掘及其应用研究
        1.2.1 红豆杉属植物遗传标记的挖掘
        1.2.2 遗传标记在红豆杉属植物群落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1.2.3 分子标记的其他应用
    1.3 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1.3.1 基于基因组文库构建的SSR标记技术的开发
        1.3.2 基于DNA数据库信息的SSR标记技术的开发
        1.3.3 SSR引物的通用性分析
        1.3.4 SSR标记技术的应用研究
    1.4 植物单倍体培育技术研究
        1.4.1 单倍体培养研究简史
        1.4.2 单倍体培养的影响因素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红豆杉单倍体材料的培养与相关遗传学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
        2.2.2 倍性分析与基因组大小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南方红豆杉细胞系群体构建及紫杉烷类代谢质物含量差异的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单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系群体构建
        3.1.3 半同胞二倍体细胞系群体构建
        3.1.4 LC-MS样品前处理
        3.1.5 方法验证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3.1.6 红豆杉细胞系中4种紫杉烷类物质代谢差异分析
        3.1.7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倍体细胞系构建
        3.2.2 半同胞二倍体细胞系构建
        3.2.3 定量方法可靠性分析与标准曲线
        3.2.4 南方红豆杉细胞系中4种紫杉烷类物质代谢差异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红豆杉EST、fosmid及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的构建与SSR分布特征及标记开发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序列来源及下载
        4.1.2 EST、fosmid及转录组数据预处理
        4.1.3 EST、fosmid及转录组数据的拼接与组装
        4.1.4 Unigene数据库的构建
        4.1.5 SSRs的搜索及引物设计
        4.1.6 植物材料与DNA提取
        4.1.7 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4.1.8 SSRs引物的筛选
        4.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表达序列标签(ESTs)数据、fosmids数据和转录组数据
        4.2.2 EST、fosmid及转录组数据的聚类拼接
        4.2.3 Unigene数据库构建
        4.2.4 红豆杉EST、fosmid和转录组Unigene序列的SSR分布特点
        4.2.5 欧洲红豆杉、日本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转录组SSR位点的比较分析
        4.2.6 红豆杉EST、fosmid和转录组SSR-PCR体系优化及引物验证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SSR分子标记半同胞红豆杉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DNA提取
        5.1.3 SSR引物来源
        5.1.4 PCR孔增和产物检测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引物扩增多态性
        5.2.2 半同胞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5.2.3 半同胞群体遗传亲缘关系评价
    5.3 小结
第六章 基于SSR遗传标记构建红豆杉连锁图谱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作图群体的建立
        6.1.2 基因组DNA提取
        6.1.3 DNA检测与保存
        6.1.4 SSR引物来源
        6.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6.1.6 遗传连锁分析和框架图谱的构建
    6.2 结果与分析
        6.2.1 DNA检测
        6.2.2 引物筛选结果、多态性和偏分离分析
        6.2.3 红豆杉SSR框架连锁图谱的构建
    6.3 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通过红豆杉胚乳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体愈伤组织
    7.2 红豆杉细胞系高效诱导体系的建立与紫杉烷类化合物代谢突变体的快速筛选
    7.3 红豆杉gSSR和EST-SSR分布特性与SSR-PCR体系的建立
    7.4 红豆杉半同胞群体个体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7.5 通过红豆杉单倍体群体基于EST-SSR可以构建连锁图谱
参考文献
主要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4)南方红豆杉枝叶紫杉烷类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形态与生药学研究
    2 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4 红豆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南方红豆杉生药鉴定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及不同产地的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
    第一节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物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1 仪器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1 材料仪器
        2 多糖的测定实验方法
        3 总黄酮含量测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南方红豆杉继代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用真菌发酵对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烷二萜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灵芝菌固体发酵南方红豆杉枝叶的研究
    第一节 响应面法优化灵芝-南方红豆杉双向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灵芝-南方红豆杉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5种消化酶的动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方红豆杉药用真菌发酵和组织培养后肌醇的GC-MS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南方红豆杉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紫杉醇研究进展
        2.1 紫杉醇概况
        2.2 红豆杉概况
        2.3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2.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2.3.2 培养基的选择
        2.3.3 诱导因子的影响
        2.3.4 培养条件的影响
        2.3.5 液体悬浮培养
        2.4 紫杉醇含量检测的方法
        2.4.1 分光光度法(UV)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关键技术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1.2.2 愈伤组织的驯化
        1.2.3 细胞悬浮体系的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2.2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驯化
        2.2.1 不同激素配比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
        2.2.2 抗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2.2.3 细胞悬浮培养起始浓度的确定
        2.2.4 细胞悬浮培养生长曲线
第三章 南方红豆杉细胞系中紫杉醇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样品的制备
        1.4.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1.4.3 线性关系试验
        1.4.4 精密度试验
        1.4.5 重复性试验
        1.4.6 稳定性试验
        1.4.7 加样回收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的制备方法
        2.2 紫杉醇检测方法的评价
        2.3 样品中紫杉醇含量计算
        2.4 方法学分析
        2.4.1 提取溶剂的考察
        2.4.2 提取方法的考察
        2.4.3 色谱条件的优化
        2.4.4 检测的意义
第四章 南方红豆杉紫杉醇高产细胞株系的选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细胞生长动力学研究
        1.2.2 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增殖情况与生长差异
        1.2.3 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
        1.2.4 高产紫杉醇细胞系的初步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方红豆杉细胞系的生长动力学研究
        2.1.1 细胞的生长情况
        2.1.2 不同来源细胞鲜干比对比
        2.2 南方红豆杉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增殖与生长差异
        2.3 最佳采收时间
        2.4 高产紫杉醇细胞系的筛选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芽诱导对紫杉醇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紫杉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发现与研究
        1.1.1 紫杉醇
        1.1.2 以巴卡亭Ⅲ及 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
        1.1.3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提取分离及分析
    1.2 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
        1.2.1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2.3 诱导因子的应用
    1.3 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
        1.3.1 外植体的选择
        1.3.2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1.3.3 培养基中氮源的选择
        1.3.4 培养基 pH 值的影响
        1.3.5 培养基中有机物的添加
        1.3.6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4 红豆杉器官培养生产紫杉醇
        1.4.1 离体胚培养
        1.4.2 外植体直接诱导腋芽增殖
        1.4.3 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产生不定芽
        1.4.4 红豆杉外植体直接诱导生根
        1.4.5 毛状根培养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目的
        1.5.2 意义
第2章 紫杉醇在南方红豆杉植株形态学各部位的积累分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3 材料预处理及样品溶液的制备
        2.1.4 色谱条件
        2.1.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专属性实验
        2.2.2 线性关系考察
        2.2.3 精密度实验
        2.2.4 重复性实验
        2.2.5 加样回收实验
        2.2.6 样品测定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外植体处理
        3.2.2 培养基
        3.2.3 培养条件
        3.2.4 观察指标
        3.2.5 色谱条件
        3.2.6 样品检测液的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B_5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3.2 MS 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3.3 改良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3.4 改良MS添加NAA 与 2,4-D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
        3.3.5 改良MS添加6-BA 与 2,4-D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
        3.3.6 改良MS添加NAA、2,4-D、KT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
    3.4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及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外植体灭菌
        4.2.2 培养基
        4.2.3 培养条件
        4.2.4 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指标
        4.2.5 愈伤组织中紫杉醇代谢动力学指标
        4.2.6 愈伤组织检测样液的制备
        4.2.7 色谱条件
        4.2.8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 结果与分析
        4.3.1 IBA与6-BA组合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3.2 IBA、6-BA及GA3组合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3.3 愈伤组织的生长动力学规律
        4.3.4 愈伤组织中紫杉醇代谢的动力学规律
    4.4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诱导再分化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紫杉醇积累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诱导再分化培养基
        5.2.2 培养条件
        5.2.3 再分化愈伤组织材料的预处理
        5.2.4 紫杉醇标准溶液的配制
        5.2.5 紫杉醇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6-BA与NAA组合对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
        5.3.2 愈伤组织再分化对紫杉醇积累量的影响
    5.4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南方红豆杉试管微芽的诱导培养及其中紫杉醇类化合物的积累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
        6.1.3 实验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灭菌培养
        6.2.2 紫杉醇及10-DABⅢ含量检测前材料预处理
        6.2.3 紫杉醇检测条件
        6.2.4 10-DABⅢ色谱检测条件
        6.2.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2.6 回归方程
    6.3 结果与分析
        6.3.1 KT对芽诱导及其中紫杉醇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6.3.2 TIBA对芽诱导及其中紫杉醇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6.3.3 ZT对芽诱导及其中紫杉醇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6.3.4 6-BA对芽诱导及其中紫杉醇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6.4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
    7.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缩略词

(7)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及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外植体灭菌
    2.2 培养基
    2.3 培养条件
    2.4 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指标测定
    2.5 愈伤组织中紫杉醇代谢动力学指标测定
        2.5.1 色谱条件
        2.5.2 愈伤组织检测溶液的制备
        2.5.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4 线性关系考察
        2.5.5 精密度试验
        2.5.6 稳定性试验
        2.5.7 重复性试验
        2.5.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6 愈伤组织的诱导
        2.6.1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6-BA组合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6.2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及GA3组合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7 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研究
        2.7.1 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6-BA各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
        2.7.2 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和GA3各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
    2.8 愈伤组织中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
3 讨论

(8)南方红豆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组织培养研究
    1.1 愈伤组织与器官培养
    1.2 体细胞胚培养
2 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研究
3 南方红豆杉分子标记研究
4 南方红豆杉基因工程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9)生物技术在几种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紫杉醇
2 肉苁蓉苯乙醇苷
3 怀槐异黄酮
4 石斛多糖
5 剑麻蛋白酶
6 其他植物活性物质

(10)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环境优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东北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东北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东北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紫杉醇生物诱导子调控理论
    2.1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2.1.1 紫杉烷骨架的生物合成
        2.1.2 侧链的生物合成
        2.1.3 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
        2.1.4 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与旁路次生代谢途径的联系
    2.2 紫杉醇合成途径的调控
        2.2.1 培养条件对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2.2.2 前体对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2.2.3 代谢抑制剂对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2.3 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子对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2.4 紫杉醇在东北红豆杉体内的分布部位研究
第三章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基优化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2,4-D 、NAA、 6-BA 对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3.2.2 不同外植体出愈时间的差异
        3.2.3 不同外植体诱导率、总生长量、生长率和褐化度的差异
    3.3 讨论
        3.3.1 NAA和6-BA、2,4-D对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3.3.2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第四章 东北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提取与检测技术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紫杉醇标准曲线的绘制
        4.2.2 紫杉醇的最大吸收波长
        4.2.3 紫杉醇检测
    4.3 讨论
第五章 诱导子对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蔗糖和葡萄糖的单因素实验
        5.2.2 6-BA、NAA、2,4-D的单因素实验
        5.2.3 水杨酸的单因素实验
        5.2.4 乙酸钠的单因素实验
        5.2.5 混合正交实验
        5.2.6 细胞增重量和紫杉醇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根皮苷和GA3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方红豆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张文泉,邓洁. 现代农业, 2021(05)
  • [2]香榧液体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D]. 周佳君.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3]红豆杉紫杉烷代谢突变体筛选和连锁图谱构建[D]. 李炎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8)
  • [4]南方红豆杉枝叶紫杉烷类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D]. 姚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5]南方红豆杉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选育研究[D]. 石梦蝶.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芽诱导对紫杉醇积累的影响[D]. 张翔宇. 吉首大学, 2012(02)
  • [7]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及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J]. 张翔宇,杜亚填,龚雪元. 中草药, 2012(05)
  • [8]南方红豆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 王启业,王义强,凡利.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4)
  • [9]生物技术在几种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生产中的应用[J]. 张广伦,顾龚平,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04)
  • [10]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环境优化技术[D]. 张小荣. 吉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根皮苷和GA3对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液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