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滑坡矿的疏通堵漏爆破

运输滑坡矿的疏通堵漏爆破

一、运输溜矿井疏堵爆破(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兵[1](2015)在《复杂难采大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西省宜丰万国矿业有限公司(新庄铜铅锌矿)属于以溶洞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开拓方式及回采顺序的布置、采矿方法的选择、隔水矿柱的安全厚度的留设、充填系统的建立不仅是解决此类矿床安全开采的关键,还是采场上覆岩层变形、移动和非连续性破坏造成上覆含水层和地表塌陷、开裂等安全事故的原因。本文针对新庄铜铅锌矿岩溶充水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理论分析、调查统计、模糊数学理论、FLAC 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体下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研究国内外类似水体下矿床安全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新庄铜铅锌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分析该矿床安全开采关键技术难点为合理的隔水矿柱安全厚度的留设、合理的开采顺序及最优采矿方法的确定,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次,对该矿床矿体赋存条件、含水层及岩溶裂隙水等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了该矿山防治水技术方案。第三,分析了影响导水裂隙带的因素,运用经验公式法得出了隔水矿柱的安全厚度。第四,根据国内外同类矿山安全开采的经验和本矿山具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初选了采矿方法,并通过技术比较、经济比较以及模糊评判得出了最优的采矿方法,即“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第五,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技术,对矿床的开采顺序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安全可靠的矿床开采顺序,并进行了充填材料试验及充填系统的设计。最后,选择Ⅱ3矿体的303-8#、14#、403-5#、6#等4个采场作为试验矿块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对采准切割工艺、回采工艺及充填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试验效果及效益的分析,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刘博[2](2014)在《水炮泥堵塞作用机理模型试验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金属矿山井下开采多采用爆破法,炮孔堵塞是保证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凡口铅锌矿井下爆破为工程背景,基于水炮泥堵塞的模型试验,通过理论探讨、试验验证、建模计算和指标评判等手段对不同堵塞方式下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试验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长度合理的水炮泥堵塞炮孔时可有效取代河砂的堵塞效果,且具有较好的降尘效果,爆炸能量利用率和爆破效果也更好。(2)采用水炮泥在河砂之上的复式结构堵塞炮孔时,堵塞操作性较好,并可获得满意的爆破效果。(3)根据Griffith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合理堵塞长度计算模型和裂纹扩展长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模型爆破合理堵塞长度为7.75cm水炮泥或5.3cm河砂或5.1cm水炮泥+3.4cm河砂的复式结构,计算模型爆破主裂纹平均扩展长度为25.18cm。将堵塞长度和裂纹扩展长度作为爆炸能量利用的评判指标,用FM-AHP综合评判试验结果,得到较好的堵塞方式为8cm水炮泥和复式结构Ⅰ。(4)利用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MATLAB(GUI)爆破块度分析系统处理试验结果,绘制块度分布曲线,并输出块体尺寸统计表,由此计算合理的块度尺寸为4.7cm,根据分形理论,计算合理的块度分布指数(分形维数)为1.3。将块度尺寸和块度分布指数作为爆破效果的评判指标,用FM-AHP综合评判试验结果,得到较好的堵塞方式为复式结构Ⅰ和8cm水炮泥。(5)根据试验结论,确定矿山爆破孔堵塞方案,在某矿山采场予以应用。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良好,且工程效果与试验结论相互验证。

刘银朋[3](2014)在《马路坪矿矿山涌水水源构成分析及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山涌水是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自然灾害,准确的判定矿山涌水的水源构成是解决矿山涌水的重要条件,本文以马路坪矿为样本进行涌水水源构成分析,在对矿山地质、水文资料和涌水条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涌水的水化学特性;在对矿山进行水化学分析基础上,根据多元矩阵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原理,构建矿山涌水多元矩阵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利用两种方法分别对矿山涌水水样进行水源构成判别;在了解马路坪矿涌水水源构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矿山涌水治理的方案,对马路坪矿的涌水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治理矿山涌水的相关建议。取得具体成果如下:(1)矿山的主要涌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工业用水;矿山存在的主要涌水通道为:采空区上方的冒落裂隙带、构造断裂带和地面塌陷带。(2)多元矩阵模型作为一种新的矿山涌水分析理论,它能对地下矿山涌水混合比进行有效的计算。(3)马路坪矿井下主要涌水源为地下水,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涌水中地下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受地表水的影响逐渐降低。(4)根据马路坪矿涌水现状,为马路坪矿涌水治理提出了如下建议:在地下涌水治理中提出了几个备选疏干方案;在地表治理方案中,提出了修建截水沟、回填塌洞、修筑防水堤坝的治理措施。

肖有才[4](2013)在《煤层底板突水的“破裂致突、渗流致突”机理与工程实践》文中指出煤层底板隔水层在承压水作用下的破坏和突水事故是构成我国华北型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威胁,因此,研究其突水机理对于有效防治水患威胁、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有二个,其一是研究煤层底板承压水作用下隔水层的突水机理,即科学问题;其二是用突水机理理论来解决煤矿防治水害的工程实践问题,即技术问题。本研究认为:煤层底板突水问题集中表现为承压水与隔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承压水突破隔水层的阻隔形成突水通道而突水,这个突水通道既不同于隔水层的渗透通道,也不同于含水层的渗透通道,而是一种新型的、与“管道”性质类似的水流通道,因此,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就是突水通道在底板隔水层中的形成机理。在研究突水机理问题时,首先得出:所有的突水事故都与隔水层的非完整性有关,从而在“岩体结构”及“不连续介质模型”的前提下,提出了突水机理就是(承压水作用下)隔水层的原有结构面扩张而转化为突水通道的作用机理;其次是通过典型现场试验成果的发现和应用对“原始导升高度”进行溯源追踪,指出原始导升高度是承压水在隔水层的渗透高度,是隔水层渗透性的表现,不是突水通道的发育高度;第三,通过对典型突水案例的系统分析,根据突水通道的形成方式把煤层底板突水模式归结为“破裂致突”和“渗流致突”两种类型,并提出渗流致突的临突判据;第四,设计并完成了渗流致突的两个模拟试验。一方面,为揭示出渗流致突的发生机理,设计了微管阻水试验和微管流量试验;另一方面,为验证前面的机理,设计了相似材料的突水通道试验,通过突水通道的断面形态来完整地呈现突水通道形成的过程。第五,专门研究了“突水系数”的问题,提出突水系数是表示突水“征兆”的一个警示性参数,评价矿井生产安全的最终指标是涌水量或突水量,以及据此配备的防排水设施,而非突水系数。通过以上的研究,完整准确地展示出渗流致突的突水机理。把突水机理理论应用于煤矿的防治水工程实践的关键是研究“疏水降压”和“含水层改造”技术。研究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核心内容都是研究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阻水能力,把隔水层的阻水能力作为设计防治水工作的依据。比较并研究了我国煤矿目前广泛应用的“疏水降压”和“含水层改造”技术,最后,以平顶山矿区疏水降压的成果展现了该技术的巨大优势。

张建华[5](2012)在《矿山设计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文中认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是矿山设计中无法避开的问题,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成为矿山设计的出发点和难点。本文结合矿山实例系统论述不同设计场地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有效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褚军凯,霍俊发,崔存旺[6](2012)在《复杂富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高阳铁矿在解决复杂富水矿床高效低成本开采技术难题时,采用多层位矿体盘区一体化分层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高黏性细粒尾矿胶结充填、局部帷幕注浆封堵、岩层变形破坏监测及地压监测、大位移定向钻孔和注浆封堵井下突水等技术,将监探测方法、治水技术与矿体回采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地控制顶板岩层移动,避免了地下采矿造成的地表塌陷和安全隐患,实现了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胡海波[7](2011)在《水体下安全开采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参数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矾山磷矿西区2线以西425m水平以上矿体赋存于第四系Q2含水层下,是典型的水体下资源。水体下资源开采的关键是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充填采矿法、留设合理的保安矿柱与地压管理及监测,控制矿床开采产生的岩层和地表连续的变形、移动和非连续破坏来保护上覆的含水岩层以及预警地压安全事故。本文针对水体下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综合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了该区矿体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的研究。首先,调查、研究国内外开采水体下矿山的发展历史,以及水体下开采的主要关键技术。结合矾山磷矿具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分析研究该矿山的安全开采技术难点为护顶矿柱厚度、选择采矿方法保护护顶矿柱及采场结构参数的研究,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解决以上难点。第二,在对矾山水体下矿体工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矿床赋存的条件和矿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并重点研究了区域水文地质以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测出了矿区主要矿岩体的密度、内聚力、内摩擦角、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参数。第三,分析了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安全开采技术方案。第四,计算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利用Midas简单、快捷的建模优点进行数值建模。再采用计算方法更为合理,计算能力更强、适合大变形的Flac 3d程序进行力学模型的计算,分析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对矿体顶板的应力、位移分布的影响情况,计算出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导水裂隙带以及护顶矿柱的最终结果。第五,根据国内外水体下开采成功经验以及矾山磷矿开采技术条件,初选出充填采矿方法,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与进路联合充填采矿法。最后,利用代数概率与统计学中的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Midas GTS和Flac 3d进行各方案的力学建模及计算分析优化采场结构参数。

施飞[8](2010)在《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文中认为岩溶突水突泥灾害是采矿工程、隧道工程等地下工程最严重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突水、突泥不但危及巷道工程施工的安全,而且影响施工进度,一旦处理不当,常会导致巷道工程建成以后运营环境恶劣,地表环境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损失。中铝重庆分公司铝土矿项目在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岩溶地质灾害,特别是主运输平窿的建设岩溶地质灾害更甚。本文以中铝重庆分公司在建的575主运输平窿为依托,通过对主平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分析施工过程中岩溶灾害的灾变特征,并对岩溶灾害危险性进行分级;同时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其突水机理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根据各个溶洞的探测发育情况,提出了各个溶洞的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其主要内容有:对国内外岩溶对巷道工程的影响和岩溶突水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调研。介绍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发育条件和围岩质量情况,同时介绍了区域含水层发育特征和区域岩溶发育特征。系统介绍了主要的岩溶地质灾害发育的情况,主要分析了其岩溶的水力特征、充填物特征、连通特征等灾变特征,并对主平窿岩溶灾害危险地段进行了评价,将巷道道起始段至里程K0+650段划分为中等危险岩溶发育段,巷道里程K0+800~K1+100段划分为严重危险岩溶发育段。利用ANSYS建立模型,导入FLAC3D软件进行分析,探讨了岩溶发育对主平窿的影响和突水机理。根据不同段岩溶发育情况,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和施工技术:K0+481溶洞采用由里向外按原运输路线采用长短管棚相配合的施工方式穿越溶洞;K0+644溶洞采取管棚全断面注浆,钢拱架、锚杆、钢筋混土联合支护的“以堵为主”的施工措施穿越溶洞;K1+058~K1+121段岩溶发育段布置泄水减压硐室,采取泄水孔、泄水硐室联合减压,同时利用锚杆锚固、锚管注浆、钢拱架和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处理。

孙辉[9](2009)在《古家台铁矿采场结构优化的三维正交有限元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古家台铁矿深部开采和注浆帷幕为工程背景,在对古家台铁矿的大量地质资料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MTS815.02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等对现场采集的矿体顶板(含注浆顶板)、底板、矿石、充填体试样进行了三轴压缩、三轴渗透及常规岩土力学系统试验,得到了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及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结合正交设计的方法建立了矿山采场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了多参数条件下三维采场开采及充填采矿过程的力学分析,得到了矿房尺寸、分层开采厚度和注浆层厚度等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据此优化确定了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矿山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后得知,矿体顶板灰岩对采矿构成的威胁最大,确定顶板为数值模拟分析的目标,岩石试样均取自-100m水平水平钻孔。(2)对现场取得岩样进行常规三轴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单轴压缩试验、渗透性试验和充填体的土工试验,得到了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参数,也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3)采用正交设计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思路,依据矿区开采的采矿方法,利用ANGYS软件提供的单元生死功能,对真实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4因素3水平的设计表,将顶板最大沉降、顶板最大拉应力和顶板等效塑性应变作为采场开挖稳定性分析的标准,在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后得到了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依次为矿房尺寸、分层开采厚度和顶板注浆层厚度。(4)通过对9个方案的分析发现,顶板沉降、顶板拉应力和顶板等效塑性应变在数值上呈现大体吻合的趋势,其中方案4在影响顶板稳定性的三个指标上的值几乎都是最小(顶板最大沉降4.8mm,顶板最大拉应力1.45MPa,顶板等效塑性应变0.311e-5),也就是说,方案4就是正交有限元设计的最佳方案。

林卫星,欧任泽[10](2009)在《河北某铁矿前期房柱法探索性采矿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某铁矿为一大型充水磁铁矿床,矿山在充填系统尚未建设前,采用房柱法进行探索性采矿,为矿山下一步采矿方法试验研究、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经验和基础资料,同时为矿山增加了收入。

二、运输溜矿井疏堵爆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输溜矿井疏堵爆破(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难采大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复杂难采大水矿床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导水裂隙带理论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第二章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2.1 矿区概况
    2.2 矿区地质
    2.3 矿床地质
        2.3.1 矿体特征
        2.3.2 矿石特征
    2.4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4.1 自然地理
        2.4.2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2.4.3 矿坑涌水量预测
    2.5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隔水矿柱合理安全厚度的研究
    3.1 水文地质勘探研究
        3.1.1 主岩枝的阻水程度分析
        3.1.2 主岩枝内侧灰岩的富水性
        3.1.3 内灰岩与主岩枝的水力联系
    3.2 隔水矿岩柱的确定
        3.2.1 影响导水裂隙带的因素
        3.2.2 隔水矿柱厚度的计算
    3.3 小结
第四章 采矿技术研究
    4.1 矿山开采现状
    4.2 现有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
    4.3 采矿方法优选
        4.3.1 采矿方法方案拟定
        4.3.2 采矿方案技术比较
        4.3.3 采矿方案综合经济比较
        4.3.4 采矿方案模糊综合评判
        4.3.5 最佳采矿方法方案确定
    4.4 矿床开采顺序数值模拟
        4.4.1 计算区域分析
        4.4.2 数值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4.4.3 模拟结果分析
    4.5 充填技术研究
        4.5.1 充填方法的确定
        4.5.2 地面充填站的确定
        4.5.3 充填材料试验
        4.5.4 井下充填系统
        4.5.5 高浓度尾砂充填系统
第五章 采矿工业试验
    5.1 采矿试验矿块的选择
    5.2 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工业试验
        5.2.1 矿块构成要素
        5.2.2 采准切割
        5.2.3 回采工艺
        5.2.4 中段联络井巷布置
    5.3 经济效益分析
        5.3.1 试验概况
        5.3.2 试验效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水炮泥堵塞作用机理模型试验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炮孔内堵塞研究现状
        1.2.2 爆炸裂纹扩展研究现状
        1.2.3 岩体爆破块度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2 水炮泥堵塞作用机理理论研究
    2.1 影响炮孔堵塞的因素
    2.2 孔内堵塞材料的选取
    2.3 水炮泥堵塞作用机理
    2.4 水炮泥孔内运动规律
        2.4.1 水炮泥运动分析假设
        2.4.2 水炮泥运动时间
    2.5 不同堵塞方式堵塞效果分析
        2.5.1 不同堵塞物的堵塞效果对比
        2.5.2 水炮泥复式结构堵塞效果对比
        2.5.3 复式堵塞结构中水炮泥合理位置
    2.6 本章小结
3 爆破荷载作用下水炮泥堵塞模型试验
    3.1 试验模型设计
        3.1.1 试验相似原则
        3.1.2 模型设计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拟定
        3.2.3 试验准备
    3.3 定量性试验
        3.3.1 药卷导爆索长度试验
        3.3.2 模型爆破孔数试验
    3.4 水炮泥堵塞长度试验
        3.4.1 试验过程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水炮泥堵塞性能试验
        3.5.1 试验过程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水炮泥堵塞位置试验
        3.6.1 试验过程
        3.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堵塞方式下爆破裂纹扩展研究
    4.1 引言
    4.2 裂纹扩展理论分析
        4.2.1 基于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分析
        4.2.2 基于损伤力学的裂纹扩展分析
        4.2.3 裂纹扩展判据
    4.3 模型试验的裂纹扩展分析
        4.3.1 裂纹扩展参数数据
        4.3.2 裂纹扩展参数分析
    4.4 基于裂纹扩展的堵塞方式优选
        4.4.1 基于裂纹扩展速度计算堵塞长度
        4.4.2 裂纹扩展长度分析计算
        4.4.3 堵塞方式优选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堵塞方式下模型爆破块度研究
    5.1 爆破块度分析方法
        5.1.1 爆破块度测量方法概述
        5.1.2 试验爆破块度测量方法
    5.2 基于图像处理的爆破块度分析
        5.2.1 爆破块度分析系统介绍
        5.2.2 爆破块度图像处理技术
        5.2.3 爆破块度分析系统处理流程
        5.2.4 爆破块度分布测量结果
    5.3 基于分形理论的爆破块度研究
        5.3.1 分形理论简介
        5.3.2 爆破块度的分形研究
        5.3.3 爆破块度分维数计算
    5.4 基于爆破块度分析的堵塞方式优选
        5.4.1 不同堵塞方式下爆破块度分布参数
        5.4.2 堵塞方式优选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采场回采爆破作业介绍
        6.1.1 矿山采矿方法介绍
        6.1.2 掏槽爆破介绍
    6.2 试验模型与工程实际的相似关系
    6.3 工程实例
        6.3.1 爆破孔堵塞方案
        6.3.2 采场爆破作业实例
        6.3.3 爆破效果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工作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马路坪矿矿山涌水水源构成分析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涌水水源构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涌水水源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质概况
        2.2.2 地层
        2.2.3 构造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分析
    3.1 矿坑涌水构成条件
    3.2 矿坑涌水水源
        3.2.1 大气降水
        3.2.2 地下水
        3.2.3 工业用水
        3.2.4 地表水
        3.2.5 老窖水
    3.3 矿坑涌水通道
        3.3.1 构造断裂带
        3.3.2 采空区上方冒落裂隙带
        3.3.3 地面塌陷
        3.3.4 底板突破
        3.3.5 隔水顶板尖灭所形成的天窗
        3.3.6 充水含水层的露头区
        3.3.7 已经封密的不良钻孔
    3.4 水化学特征分析
        3.4.1 水样采集
        3.4.2 水化学测试成果
        3.4.3 矿区水样水化学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涌水水源构成比例分析计算
    4.1 用多元矩阵模型分析矿山各涌水点涌水水源构成比例
        4.1.1 多元矩阵模型原理
        4.1.2 多元矩阵模型的应用
    4.2 用模糊数学分析矿山涌水水源构成比例
        4.2.1 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
        4.2.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
    4.3 各中段及全矿区涌水水源比例构成
        4.3.1 由多元矩阵模型分析结果进行计算
        4.3.2 由模糊综合评判分析结果进行计算
    4.4 计算结果对比
    4.5 小结
第五章 矿山涌水治理
    5.1 涌水治理方法概述
        5.1.1 主动式治水
        5.1.2 被动式治水
    5.2 涌水治理过程
        5.2.1 主动式治水
        5.2.2 被动式治水
    5.3 马路坪矿涌水治理
        5.3.1 马路坪矿涌水现状
        5.3.2 马路坪矿涌水治理方法
        5.3.3 地表治理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煤层底板突水的“破裂致突、渗流致突”机理与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底板隔水层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煤层底板突水的辩证分析
    2.1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的研究概述
    2.2 底板破坏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
    2.3 底板突水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4 煤层底板突水的辩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煤层底板的突水机理
    3.1 平八矿东风井突水恢复过程的启示
    3.2 突水机理的本质
    3.3 突水类型的划分
    3.4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
    3.5 关于“渗流致突”临突判据的特别说明
    3.6 “破裂致突”和“渗流致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7 典型突水事例的相关关系
    3.8 本章小结
4 底板突水机理的模型设计与试验
    4.1 模型设计原理
    4.2 微管(孔)试验
    4.3 相似材料的突水通道试验
    4.4 煤层底板的突水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煤层底板突水的防治技术问题
    5.1 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科学认识
    5.2 突水机理研究及水害防治
    5.3 疏水降压与隔水层加固及含水层改造的设计问题
    5.4 关于突水系数的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渗流致突”的防治水工程实践
    6.1 平顶山矿区的自然地理及“浅部截流、深部疏干”提出
    6.2 平顶山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水动态
    6.3 平顶山矿区底板岩溶水的突水规律
    6.4 平顶山矿区二煤底板隔水层的典型突水事件及阻水能力分析
    6.5 平十一矿新增采面突水点分析
    6.6 “浅部截流、深部疏干”的典型防治水工程实例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复杂富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山概况
2 矿山开采的技术难点
3 定向钻孔和注浆封堵井下突水技术
    3.1 地表注浆方案
    3.2 大位移定向钻孔施工工艺
    3.3 注浆工艺
    3.4 应用效果
4 分层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研究
    (1) 矿块布置和构成参数。
    (2) 采场护顶。
    (3) 回采工艺。
    (4) 出矿。
    (5) 采场充填。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高黏性细粒尾矿胶结充填技术
    5.1 高黏性细粒尾矿工艺性能
    5.2 胶凝材料的选择及充填料浆配比
        (1) 用量较低。
        (2) 对浓度的适应性较强。
        (3) 早期强度相对较高。
    5.3 高黏性细粒尾矿充填料浆流变性研究
        5.3.1 充填料浆塌落度的测定
        5.3.2 料浆浓度对料浆流速的影响
        5.3.3 小 结
    5.4 充填工艺
        5.4.1 尾矿胶结充填流程
        5.4.2 充填造浆工艺
        5.4.3 应用效果
6 岩层变形破坏监测及地压监测技术
    (1) 地压监测与控制的目的。
    (2) 地压监测网布设的基本原则。
    (3) 地压监测的项目和内容。
    (4) 地压监测结论。
7 局部帷幕注浆封堵技术
    7.1 局部帷幕注浆方案
    7.2 应用效果
8 结 论

(7)水体下安全开采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水体下矿床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矾山磷矿水体下资源概况
    2.1 矿山自然位置与地理状况
    2.2 开采技术条件分析研究
        2.2.1 矿床工程地质
        2.2.2 矿床赋存特征
        2.2.3 矿区构造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矿山现有工程与开采现状
        2.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区护顶矿柱合理安全厚度的研究
    3.1 导水裂隙带理论研究现状
    3.2 影响导水裂隙带的因素
        3.2.1 上覆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3.2.2 采高的影响
        3.2.3 矿体倾角的影响
        3.2.4 回采速度的影响
        3.2.5 开采深度的影响
    3.3 上覆岩石破坏的数值模拟
        3.3.1 计算参数设置及初始条件
        3.3.2 Midas GTS计算模型的建立
        3.3.3 上覆岩石破坏区的判据
        3.3.4 Flac 3d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
        3.3.5 上覆岩石破坏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
    3.4 经验公式法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矿方法方案研究
    4.1 采矿方法选择要求
    4.2 采矿方法初选
    4.3 各采矿方法的回采工艺
        4.3.1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4.3.2 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
        4.3.3 点柱上向水平分层与进路联合充填采矿法
    4.4 各个采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4.1 技术分析比较
        4.4.2 经济分析比较
        4.4.3 综合分析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5.1 点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5.2 顶板应力分布的弹性力学解
    5.3 点柱载荷及强度的计算
    5.4 正交实验与数值模拟优化采场结构参数
        5.4.1 正交实验计算方案
        5.4.2 正交实验设计步骤
        5.4.3 统计分析
        5.4.4 Midas GTS有限元程序建立力学模型
        5.4.5 Flac 3d有限差分原理力学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推荐的采矿方法方案
    6.1 开采技术条件及推荐采矿方法概述
    6.2 Ⅱ矿体采用点柱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方案
        6.2.1 采场结构参数及采准工程布置
        6.2.2 回采工艺
        6.2.3 采场充填
    6.3 Ⅲ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方案
    6.4 采矿、充填作业循环表
    6.5 采矿生产能力论证
    6.6 采矿方法试验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对巷道工程稳定性影响现状
        1.2.2 岩溶治理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575运输平窿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围岩质量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气象条件
        2.3.2 地下水条件
        2.3.3 区域岩溶发育特征
        2.3.4 区域含水层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平窿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3.1 575主平窿岩溶分布及涌水突泥水情况
        3.1.1 K0+481溶洞涌水突泥情况
        3.1.2 K0+644溶洞涌水突泥情况
        3.1.3 K1+082溶洞涌水涌泥情况
    3.2 岩溶突水突泥灾变的特征
        3.2.1 岩溶灾变水力特征
        3.2.2 岩溶涌泥突水灾变充填物特征
        3.2.3 岩溶灾变连通特征
        3.2.4 岩溶突水突泥地质模式
    3.3 岩溶发育对巷道的影响
        3.3.1 岩溶对巷道稳定性影响
        3.3.2 岩溶水对巷道的影响
    3.4 575主平窿岩溶灾害危险性分级
        3.4.1 岩溶分类
        3.4.2 岩溶灾害危险性分级
        3.4.3 575主平窿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溶突水力学模型及主平窿突水机理分析
    4.1 简化突水力学模型
        4.1.1 安全岩柱受拉和受剪破坏
        4.1.2 裂隙的剪切破坏
        4.1.3 裂隙的水力扩张破坏
        4.1.4 关键块的失稳
    4.2 岩溶突水数值模拟
        4.2.1 FLAC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
        4.2.2 计算模型及模拟方案
    4.3 主平窿岩溶突水突泥规律分析
        4.3.1 顶部岩溶破坏规律分析
        4.3.2 底板岩溶破坏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平窿岩溶治理措施
    5.1 岩溶水防治原则
        5.1.1 超前预报原则
        5.1.2 关键部位原则
        5.1.3 临界距离原则
        5.1.4 施工季节选择原则
        5.1.5 二次衬砌紧跟原则
    5.2. K0+481溶洞处理方案
        5.2.1 岩溶探测情况
        5.2.2 岩溶处治方案
        5.2.3 施工技术
    5.3 K0+644溶洞处处理方案
        5.3.1 岩溶探测情况
        5.3.2 岩溶处治方案
        5.3.3 施工技术
    5.4 K1+058~K1+121段溶洞处理方案
        5.4.1 K1+058~K1+121段岩溶揭露情况
        5.4.2 岩溶处治方案
        5.4.3 施工技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古家台铁矿采场结构优化的三维正交有限元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古家台矿区的基本情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山岩土力学性能试验及分析
    2.1 单轴压缩试验
        2.1.1 试验原理
        2.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 常规三轴试验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 抗拉强度试验
    2.4 充填体的土工试验
        2.4.1 试验设备
        2.4.2 试验结果
    2.5 顶板灰岩注浆体和铁矿石的渗透性试验
        2.5.1 试验原理
        2.5.2 试验方法和技巧
        2.5.3 试验结果分析
    2.6 波速测试
        2.6.1 试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2.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值计算原理及矿山采矿方法
    3.1 三维有限元弹塑性分析数值计算原理
        3.1.1 本构关系的选择
        3.1.2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3.2 ANSYS软件介绍
        3.2.1 程序简介
        3.2.2 分析过程
    3.3 古家台铁矿采矿方法介绍
第四章 矿山开采三维正交有限元数值模拟
    4.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4.2 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4.3 古家台矿区数值模拟方案的正交设计
        4.3.1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的选取
        4.3.2 建模流程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1 各方案顶板沉降及分析
        4.4.2 各方案顶板拉应力及分析
        4.4.3 各方案等效塑性应变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10)河北某铁矿前期房柱法探索性采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
2 前期房柱法探索性采矿回采工艺
    2.1 采准工程布置
    2.2 回采出矿
    2.3 顶板管理
    2.4 采场治水
    2.5 采场通风
    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采场生产能力:
        (2) 损失率:
        (3) 贫化率:
        (4) 采切比:
        (5) 采场工效:
        (6) 凿岩效率:
3 结束语

四、运输溜矿井疏堵爆破(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难采大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D]. 李洪兵. 湖南科技大学, 2015(04)
  • [2]水炮泥堵塞作用机理模型试验及应用研究[D]. 刘博. 中南大学, 2014(03)
  • [3]马路坪矿矿山涌水水源构成分析及治理[D]. 刘银朋. 中南大学, 2014(03)
  • [4]煤层底板突水的“破裂致突、渗流致突”机理与工程实践[D]. 肖有才.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5)
  • [5]矿山设计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J]. 张建华. 中国矿山工程, 2012(06)
  • [6]复杂富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J]. 褚军凯,霍俊发,崔存旺. 金属矿山, 2012(08)
  • [7]水体下安全开采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参数优化[D]. 胡海波.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11(12)
  • [8]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D]. 施飞. 中南大学, 2010(05)
  • [9]古家台铁矿采场结构优化的三维正交有限元数值模拟[D]. 孙辉. 青岛理工大学, 2009(03)
  • [10]河北某铁矿前期房柱法探索性采矿试验研究[J]. 林卫星,欧任泽. 采矿技术, 2009(01)

标签:;  ;  ;  

运输滑坡矿的疏通堵漏爆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