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变化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变化

一、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钟敏[1](2021)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2型糖尿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从我院健康管理中心选取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对比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情况。结果:两组空腹血糖(FB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5.82±1.13)mmol/L、三酰甘油(TG)(3.74±1.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78±1.04)mmol/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66±0.75)mmol/L、(1.17±0.39)mmol/L、(2.24±0.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1.02±0.72)mmol/L低于对照组(1.31±0.30)mmol/L。观察组FMD(2.25±1.87)%,低于对照组的(9.9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高血脂是引起内皮功能受损加重的重要因素,可利用FMD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早期客观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李倩[2](2021)在《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探究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分析影响其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指标相关因素,进一步明确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心血管早期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符合超重或肥胖及T2DM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并分为两组,达格列净组(n=68)为口服达格列净10mg/日、疗程持续6个月者;对照组(n=75)为未使用达格列净治疗者。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二甲双胍及胰岛素治疗。详细采集两组患者6个月前后的一般临床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硝酸甘油介导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血管硬化指标:臂踝脉搏波速度(ba 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踝肱指数(ABI);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对象治疗(试验)前后一般临床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内皮功能指标及动脉硬化指标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超重或肥胖T2DM内皮功能指标(FMD、NMD)及动脉硬化指标(ba PWV、CIMT、ABI)的相关因素。结果:1.入组时患者资料对比显示,两组的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体重、BMI、HR、SBP、DBP、hsCRP、胰岛素每日总用量(TDD)、FBG、2h PG、Hb A1c、FINS、TG、TC、LDL-C、HDL-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个月后,达格列净组的体重、BMI、hsCRP、SBP、T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组的FBG、2h PG、Hb A1c、TC、LDL-C较基线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⑴达格列净组与对照组FMD、NMD基线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⑵6个月后,达格列净组FMD(6.5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5.35±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NMD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⑶与观察前基线相比,达格列净组FMD(6.55±2.63%)明显高于基线水平(4.6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组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的比较⑴达格列净组与对照组CIMT、ba PWV、ABI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6个月后,达格列净组ba PWV(1337±116cm/s)低于对照组(1408±137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I、C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与观察前基线相比,达格列净组ba PWV(1337±116cm/s)明显低于基线水平(1488±14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MT及ABI组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⑴FMD与达格列净使用呈正相关(r=0.216,p=0.001),与性别、BMI、Hb Alc、SBP、hsCRP呈负相关(r=-0.020,p=0.026;r=-0.193,p<0.001;r=-0.167,p<0.001;r=-0.045,p<0.001;r=-0.211,p<0.001);⑵NMD与BMI、SBP呈负相关(r=-0.295,p<0.05;r=-0.034,p<0.05)。6.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⑴ba PWV与性别、年龄、hsCRP呈正相关(r=0.012,p<0.05;r=0.025,p<0.05;r=0.164,p<0.05);ba PWV与达格列净呈负相关(r=-0.201,p<0.001);⑵ABI与LDL-C呈正相关(r=0.166,p<0.05);⑶CIMT与BMI、SBP呈正相关(r=0.235,p<0.001;r=0.232,p<0.05)。7.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⑴达格列净使用是FMD的保护因素(β=0.032,p<0.05);hsCRP是FMD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25,p<0.001),SBP是NMD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47,p<0.001);⑵达格列净使用是ba PWV的保护因素(β=-0.227,p<0.001),hsCRP、BMI、SBP是ba PWV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84,p=0.032;β=0.066,p=0.029;β=0.039,p=0.017),hsCRP是ABI独立的危险因素(β=-0.026,p=0.014)。结论:达格列净发挥降糖、降压、减重以及降脂基础作用,并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硬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炎性因子hsCRP是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瑶[3](2021)在《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来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显着增高,其主要临床后果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尽管有多项研究证实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存在损害,但是对于高胰岛素血症是否损害内皮功能,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高胰岛素血症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40例,根据其空腹胰岛素水平应用三分位法分为低胰岛素组(n=114,胰岛素水平<7.89μIU/m L)、中胰岛素组(n=113,胰岛素水平7.89-14.5μIU/m L)、高胰岛素组(n=113,胰岛素水平>14.5μIU/m L);收集其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GRACE评分法计算患者危险评分;SYNTAX评分法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l ow-mediated dilation,FMD);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减退(FMD<6%)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基础研究: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进行刺激并分为对照组、10mmol/L胰岛素组、100mmol/L胰岛素组、1000mmol/L胰岛素组;使用MT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测定;胰岛素刺激24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应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胰岛素刺激24小时后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应用蛋白印迹试验法检测各组细胞e NOS蛋白以及磷酸化e NOS蛋白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高胰岛素组FMD水平(4.13±3.59%)较低胰岛素组(7.77±6.10%)及中胰岛素组(6.09±5.55%)均明显减低(P<0.01);高胰岛素组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均较低胰岛素组明显升高(P<0.05);高胰岛素组高血压发病率较低胰岛素组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血管病变支数、Grace评分、Syntax评分以及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既往心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HCY等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FMD 6%为界,分为低FMD组(FM D<6%)及高FMD组(FMD≥6%)。低FMD组血管病变支数、Syntax积分及胰岛素水平均较高FMD组明显升高(P<0.05);低FMD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FMD组升高(P<0.01),低FMD组男性比例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OR2.951,95%可信区间1.526-5.709,P<0.01)、高胰岛素(OR1.676,95%可信区间1.100-2.554,P<0.01)是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减退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基础研究:与对照组(1.77±0.14 A)比较,10mmol/L(1.82±0.31A)及100mmol/L(1.85±0.63A)胰岛素组细胞增殖能力提升(P<0.05),而1000mmol/L胰岛素组(1.79±0.12A)细胞增殖力与对照组无差异;1000mmol/L胰岛素组细胞分泌e NOS水平(0.09±0.32)较对照组(0.34±0.41)(P<0.01)及10mmol/L胰岛素组(0.27±0.11)(P<0.05)均明显降低、与100mmol/L组(0.11±0.05)无显着差异(P>0.05);100mmol/L胰岛素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10mmol/L胰岛素组比较(P<0.05),旁分泌e NOS能力也明显降低;1000mmol/L胰岛素组ET-1水平(1.11±0.02)较对照组(1.05±0.03)(P<0.01)及10mmol/L胰岛素组(1.07±0.02)(P<0.05)均显着升高、与100mmol/L组(1.08±0.01)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100m mol/L胰岛素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ET-1水平上升,但与10mmol/L胰岛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间NO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w estern blot结果发现100mmol/L及1000mmol/L胰岛素明显抑制了e NOS的磷酸化;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导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内皮功能减退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在于高胰岛素血症抑制了内皮细胞e NOS磷酸化、导致旁分泌NO能力减弱并促进缩血管物质ET-1分泌,使得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陈晓红,陈向红,陈秀红,王武[4](2020)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抵抗素和Apel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抵抗素和血管活性多肽(Apel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的患者315例,其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102例,高血压组105例,2型糖尿病组108例,选择同期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6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MCP-1、抵抗素和Apelin水平;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内皮依赖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并分析MCP-1、抵抗素和Apelin与FMD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患者的FMD较对照组下降,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FMD低于2型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血清MCP-1、抵抗素水平高于对照组,Ap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变化更为显着(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P-1、抵抗素与FMD呈负相关,Apelin与FMD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FMD下降,MCP-1、抵抗素与FMD呈负相关,Apelin与FMD呈正相关。

吕晓静,杜丽娜,张洁,王郡,杨爱格,张趁儒[5](2020)在《UCP-2、RO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UCP)-2、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皮功能障碍患者30例及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分为糖尿病组、共病组及健康组。分析3组UCP-2、ROS水平表达。结果 3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I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糖尿病组和共病组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共病组TG、LDL-C水平显着更高(P<0.05);糖尿病组和共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着高于健康组(P<0.05);共病组与糖尿病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糖尿病组、共病组UCP-2显着下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共病组UCP-2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健康组比较,糖尿病组ROS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共病组ROS表达明显升高(P<0.05)。健康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率优于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率明显优于共病组(P<0.05)。健康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共病组(P<0.05)。结论人体内UCP-2水平对ROS水平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两者的关系呈现负相关,且UCP-2可以通过降低ROS水平对老年内皮功能障碍起到重要改善作用,对此两种指标进行调控可以帮助老年2型糖尿病共病内皮功能障碍患者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更好地控制血糖。

田静[6](2020)在《颈总动脉速度向量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无创评估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结合糖尿病时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探讨颈总动脉弹性改变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行性,比较糖尿病时大血管内皮功能与微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寻找早期发现和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新的、精准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32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ncomplicated diabetes mellitus,uDM)和微血管并发症组(complicated diabetes mellitus,cDM),各16名,另选取18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应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检测各组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颈总动脉超声测量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应用VVI评价颈总动脉弹性,采集所有检测者颈总动脉短轴及长轴图像,测量并记录各组近侧壁和远侧壁收缩期峰值位移、峰值速度、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Dmax、Vmax、Smax、SRmax)及对应达峰时间(T-Dmax、T-Vmax、T-Smax、T-SRmax)、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及总纵向位移(total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t-LOD),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分析颈总动脉长、短轴VVI测值间的相关性,并进行VVI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结合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数值,将糖尿病患者VVI测值与FMD、MAU和IMT分别进行相关性比较,同时对FMD和MAU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MD比较结果:cDM组FMD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uDM组(P<0.01),但Control组和uDM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MAU比较结果:cDM组MAU较uDM组明显增多(P<0.05)。IMT比较结果:cDM组的IMT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而cDM组与uDM及uDM组与Control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VVI测值比较结果:(1)组间比较:随病变严重程度加深,颈总动脉短轴及长轴Dmax、Vmax、Smax、SRmax、FAC及t-LOD逐渐减小,对应达峰时间逐渐延长,三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组内比较:颈总动脉短轴各组组内近侧壁与远侧壁相比,Dmax、Vmax、Smax、SRmax及对应达峰时间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颈总动脉长轴各组组内近侧壁Dmax、Vmax、Smax、SRmax及t-LOD值明显低于远侧壁(P<0.05),对应达峰时间较远侧壁明显延长(P<0.05)。(3)颈总动脉短轴FAC与长轴远侧壁t-LOD呈高度正相关(r=0.921,P<0.001)。(4)颈总动脉短轴及长轴VVI测值可重复性良好(ICC>0.75)。相关性分析结果:(1)颈总动脉短轴及长轴全部VVI变量与FMD均呈中度相关(0.5≤|r|<0.8,P<0.001);颈总动脉短轴约一半VVI变量与MAU呈低度相关(0.3≤|r|<0.5,P<0.05)、长轴大部分VVI变量与MAU呈中度或低度相关(0.3≤|r|<0.8,P<0.05);颈总动脉短轴和长轴仅少部分VVI变量与IMT呈低度相关(0.3≤|r|<0.5,P<0.05)。(2)FMD与MAU呈低度负相关(r=-0.459,P<0.05)。结论:1.随糖尿病病情加重,颈总动脉硬度出现明显变化。2.糖尿病时颈总动脉硬度变化较血管内皮功能和颈总动脉结构变化更敏感。3.糖尿病时颈总动脉硬度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明显相关,可用于评估大血管内皮功能。4.颈总动脉硬度与颈总动脉结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5.糖尿病大血管内皮功能与微血管内皮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莫艳华[7](2020)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9月该院收入的32例患者及32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及健康组,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患者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基础测定值多于健康组,患者组肱动脉内径的反应性充血时百分数、服用硝酸甘油之后百分数及血流量的反应性充血时百分数少于健康组,1年之内病程患者的肱动脉内径值改变率多于1~10年、10年之上病程患者,仅存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值改变率多于并存2种合并因素患者(P<0.05)。结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予以评估的效果较优。

张贺[8](2020)在《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累及大血管及微血管造成了全身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是其高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作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表现,影响血管张力和结构的调节。血流动力学,由血管前后负荷、血管收缩与舒张力、血管兴奋性等因素决定,在糖尿病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和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排泄糖发挥降糖作用的一种新型降糖药物。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的临床研究,以及构建糖尿病模型鼠和体外动脉环组织培养等方式,观察该药对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临床研究:将5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26例)。在原治疗方案及护理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达格列净(1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50mg,每天3次),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血尿化验指标,心脏、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的血流速、阻力指数等指标。2、体外实验:应用血管环组织培养技术探究SGLT-2抑制剂预处理对高糖条件下血管活性的影响。应用Myograph技术检测离体血管环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使用高钾(KCL)、苯肾上腺素(PHE)诱导血管收缩反应,乙酰胆碱(ACh)、硝普纳(SNP)诱导血管舒张反应(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3、模型实验: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体研究糖尿病血管损伤基础上SGLT-2抑制剂干预对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中,共5例退出(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最终纳入观察54例。两组药物均有降糖作用,且无显着差异。达格列净能够使体质指数降低0.8kg/m2及腰臀比降低0.02(P<0.05),血浆甘油三酯下降31.4%、肝转氨酶水平平均下降5.4U/L(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人群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平均高5.8 ml/min/1.73m2,血肌酐低4.6μmmol/L;与其相一致的是,尿β2-微球蛋白、ACR以及24小时尿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下降,表明达格列净能够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对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于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干预治疗患者心脏超声LVEF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达格列净治疗后升高幅度更大,为3.4%。试验组患者股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降低(P<0.05),各动脉的阻力指数未见明显差异。表明达格列净对心功能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但对大脑动脉血流无明显影响。亚组分析中,对于重度肥胖组患者,达格列净对LVEF的提高及股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更为显着。达格列净对足背动脉血流的改善,在Hb A1c更高组及超重组中更显着,且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影响程度最高,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对足背动脉血流速的变化影响最小。2、体外干预实验结果:高糖(25mmol/L)条件下培养主动脉环12小时选择性抑制小鼠离体胸主动脉环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血管收缩功能无明显作用。三种药物达格列净(0.5-1-5μM)、卡格列净(1-5-10μM)及恩格列净(0.5-1-5μM)的不同浓度预处理均能保护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三种药物之间无差异,对SNP诱导的平滑肌舒张功能无影响。3、模型干预实验结果: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三种SGLT-2抑制剂治疗8周能够减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并且具有降低血糖和减缓糖尿病早期的体重下降作用。结论:SGLT-2抑制剂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恢复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来改善2型糖尿病的心脏及下肢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从而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陈梅[9](2020)在《葛根素对中风高危因素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涨,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糖尿病是心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糖尿病后并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等,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糖尿病性心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以控制血糖为主。然而,目前尚无可靠的证据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作为糖尿病后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普遍存在于糖尿病中,且与糖尿病后靶器官损伤关系密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小板聚集、血管炎症等,是心脑血管意外的起始环节。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疗效机制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对防治糖尿病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课题(1)首先基于数据挖掘,通过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出治疗糖尿病的高频中药,并分析糖尿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糖尿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方向;(2)基于离体血管张力检测技术,对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进行实验研究,从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的角度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为葛根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献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导入EndNote并利用EndNote对文献进行初步查重。阅读题目摘要后人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文献并阅读全文进一步筛选文献。最后提取文献要素,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16中的Excel对文献要素进行记录,并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使用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中的组间连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距离衡量方法是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实验研究:(1)应用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对正常小鼠颈总动脉血管环进行30分钟预处理,再使用乙酰胆碱分别诱导内皮完整和去内皮小鼠颈总动脉的收缩。在加乙酰胆碱之前40分钟,加葛根素和其他抑制剂对血管环进行预处理,检测离体血管张力。随后使用葛根素分别对正常C57BL/6小鼠连续腹腔注射7天和14天,分离小鼠颈总动脉后参照之前的方法检测离体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的变化;(2)利用高脂饮食喂养三周加链脲佐菌素(50mg/kg/d)连续腹腔注射一周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2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50mg/kg腹腔注射,另设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酰胆碱诱导的颈总动脉前列腺素类含量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中药使用频次统计:频次≥20的中药有32味,频次最高的前5味依次是黄芪、丹参、麦冬、葛根、黄连;2)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四气中性寒(842次)和性温(505次)频次最高,其次为性平(282次),再次为性凉(116次)和性热(18次);五味中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甘(1081次)、苦(911次)、辛(440次),味酸(150次)和味苦(115次)最少。归经方面,归肺(857次)、肝(850次)中药应用最多,其次为归脾(761次)、胃(662次)、心(613次)和肾(499次)经中药;3)中药类别统计:前三种类别分别是补气药(271次)、补阴药(192次)和活血调经药(172次)。另外,补虚药,包括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和补阳药,频次总计为575次,频率为32.4%。清热药,包括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以及清虚热药,频次总计为414次,频率为23.4%;4)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一共得到10组二联药和27组三联药对。5)聚类分析得到5组有意义的聚类组,分别是党参、太子参、黄芪、甘草、人参、枸杞子、黄精、葛根、麦冬、天花粉、知母、玄参、生地、泽泻、五味子;苍术、白术、当归、红花、川芎、丹参、赤芍、白芍、水蛭、地龙;山茱萸;黄连、黄芩。第二部分:实验一:(1)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由环氧合酶和血栓烷-前列腺素受体介导;(2)环氧合酶-2而非环氧合酶-1介导了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3)葛根素40min预处理可以抑制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4)给予小鼠连续腹腔注射50mg/kg 14天可以显着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实验二:葛根素50mg/kg腹腔注射可以显着抑制2型糖尿病小鼠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和PGF2。和PGD2水平,但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没有影响,且对2型糖尿病小鼠体重和血糖的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1.糖尿病高频用药有黄芪、丹参、麦冬、葛根、黄连,以补气益阴和清热活血中药为主。2.葛根素能够抑制T2DM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其机制可能在于抑制PGF2。、PGD2的释放。

李英莎[10](2019)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核素显像方法及牛磺酸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Diabetes)是重要的慢性非感染疾病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10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根据目前使用的具体诊断标准,全世界70岁以上人群中PAD的患病率可能高达20%。然而尽管PAD很普遍且后果严重,但它经常不被发现和治疗不足。很多PAD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不能有效识别。目前PAD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评价大血管的病变,在评估组织血液灌注的程度和范围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糖尿病早期。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能有效检测下肢微循环的方法,筛查PAD的早期病变。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PAD的发病率,预防靶器官的损害。目前,一些预防和治疗PAD的策略已经开始用于干预PAD早期及高危人群,包括戒烟、运动、减重等,以及调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尽管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药物可预防和治疗PAD,但患者的依从性差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阻碍了其在PAD患者中的应用。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干预以防止PAD的进展。牛磺酸是哺乳动物体内的条件必需氨基酸之一,体内合成有限,机体内牛磺酸的来源以摄取为主,主要从过膳食动物性食品如蛋、肉制品、海产品中补充。牛磺酸也可以自身合成,其主要通过半胱氨酸或甲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而来。在机体能量代谢、抗氧化、内皮细胞功能、神经传导、控制钙稳态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已有研究发现牛磺酸可促进高血压患者血管舒张,以及减少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而牛磺酸对糖尿病患者是否能改善血管功能以及减少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尚不明确。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增加在糖尿病合并PAD时发挥重要的作用。血小板Ca2+内流增加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channels,TRPCs)是一类细胞膜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中TRPC6被证实糖尿病时表达上调,并能通过三磷酸肌醇(Inositol-1,4,5-trisphosphate,IP3)途径调节血小板Ca2+内流,可能参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从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PAD、牛磺酸干预进行了的研究,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了糖尿病患者PAD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牛磺酸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抑制TRPC6介导血小板Ca2+内流改善血管病变的机制。材料、方法与研究对象:本研究分为三部分,三部分的临床研究方案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所有志愿者充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一部分研究招募了88名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者、34名糖尿病患者和24名患有糖尿病合并PAD患者)并应用99mTc-MIBI显像评估下肢动脉血流灌注情况。第二部分入选200名2型糖尿病、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异常志愿者患者随机分配至牛磺酸组(100例)和安慰剂组(100例),分别给予牛磺酸颗粒或者安慰剂颗粒干预12周。观察牛磺酸干预对血管功能、血压及其他代谢指标的作用。第三部分以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及正常血糖志愿者45例,于牛磺酸和安慰剂干预的基线(0周)及干预结束(12周),分别采取受试对象的新鲜外周血提取血小板,明确牛磺酸干预对TRPC6介导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主要方法:1.糖尿病患者下肢肌肉微循环灌注的评估。使用图像分析设备,从99mTc-MIBI显像数据中建立序列图像和时间活动曲线。2.牛磺酸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应用水银血压计测量牛磺酸干预期间志愿者的诊室血压。3.牛磺酸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应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技术、血压脉波检查装置,检测牛磺酸干预前、后志愿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4.牛磺酸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a2+的影响。干预前、后采集受试者的新鲜外周血提取血小板,应用Fura-2 AM/Ca2+荧光探针技术及荧光比率仪测定血小板游离Ca2+的变化。5.牛磺酸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干预前、后采集受试者的新鲜外周血提取血小板蛋白,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s)技术检测TRPC6,SERCA2,SERCA3,STIM1和CaMKII等蛋白表达。6.高糖(25mmol/l)及硫氢化钠(NaHS)对血小板TRPC6、SERCA2、SERCA3、STIM1、CaMKII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较,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最大99mTc-MIBI下肢微血管灌注计数显着降低,且的灌注高峰时间延长。2.下肢微血管灌注相关的Hill功能参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CTA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介入治疗后小腿肌肉微血管灌注参数明显改善。3.长期牛磺酸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显着升高,而安慰剂干预无此作用。4.长期牛磺酸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显着降低,而安慰剂干预无此作用。5.与基线血压相比较,长期牛磺酸干预显着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室血压,而安慰剂干预无此作用。6.基线血浆牛磺酸水平与血压、血管功能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长期牛磺酸干预后血浆牛磺酸水平显着增高,且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尿酸水平下降幅值有相关性。而安慰剂干预无相关性。7.将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值分为亚组(正常血糖组、糖调节异常组)分析,长期牛磺酸干预主要对正常血糖组和糖调节异常组的患者血压、血管功能及血尿酸的作用较显着,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牛磺酸的作用减弱。8.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TRPC6、SERCA2、SERCA3、STIM1和CaMKII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高糖能上调正常人血小板的TRPC6、SERCA2、SERCA3、STIM1和CaMKII蛋白表达,且高糖的这种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9.长期牛磺酸干预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TRPC6、STIM1、SERCA2、SERCA3和CaMKII的表达。硫氢化钠(NaHS)可抑制高糖上调血小板TRPC6、SERCA2、SERCA3、STIM1、CaMKII表达增加的作用。结论:1.99mTc-MIBI下肢动脉核素显像显示,糖尿病患者早期最大灌注速率下降,而峰值时间延长,提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供障碍。99mTc-MIBI下肢动脉核素显像与踝肱指数(ABI)和CT血管成像(CTA)评估的下肢病变程度相一致,能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介入术后的效果评估。2.长期牛磺酸干预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3.长期牛磺酸干预能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长期牛磺酸干预能显着增加血浆牛磺酸和蛋氨酸水平。4.糖尿病患者高糖激活血小板TRPC6促进SOCE介导的血小板Ca2+内流增加,上调STIM1、SERCA2、SERCA3和CaMKII蛋白表达,促进血小板活化。长期牛磺酸干预可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TRPC6减少血小板的Ca2+浓度。

二、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2型糖尿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2.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
    2.3 两组肱动脉内径对比:
3 讨论

(2)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T2DM、超重或肥胖的流行病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2 T2DM、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3 T2DM、超重或肥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硬化的关系
        1.3.1 T2DM、超重或肥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1.3.2 T2DM、超重或肥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1.4 达格列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资料的收集
        2.2.2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2.2.3 内皮功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2.2.4 动脉硬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资料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组间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的组间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组内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组内比较
    3.8 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9 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动脉硬化指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0 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11 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动脉硬化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代谢作用影响
    4.2 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内皮功能、动脉硬化作用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抵抗素和Apel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临床资料
    1.3 FMD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肱动脉内径值及FMD水平
    2.3 各组血清MCP-1、抵抗素和Apelin水平
    2.4 MCP-1、抵抗素、Apelin与FMD的相关性
3 讨 论

(5)UCP-2、RO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1.2 UCP-2、ROS水平检测
    1.3 临床指标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3组UCP-2表达比较
    2.3 3组ROS表达比较
    2.4 3组不同检测时间的肱动脉内径比较
    2.5 各组颈动脉IMT值比较
3 讨 论

(6)颈总动脉速度向量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
    2.1 血管内皮功能
    2.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血管内皮功能评价的技术进展
        2.3.1 大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方法
        2.3.2 微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方法
    2.4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对象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疾病诊断标准
    3.2 实验方法
        3.2.1 一般临床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检查
        3.2.2 方法
    3.3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检查
    4.2 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4.3 颈总动脉结构变化比较
    4.4 颈总动脉硬度变化比较
        4.4.1 对照组VVI波形曲线特点
        4.4.2 VVI测值组间比较
        4.4.3 VVI测值组内比较
        4.4.4 颈总动脉短轴VVI与长轴VVI的相关性
        4.4.5 颈总动脉VVI测值可重复性分析
    4.5 颈总动脉硬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4.6 颈总动脉硬度与结构变化的相关性
    4.7 大血管与微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第5章 讨论
    5.1 患者选择
    5.2 血管内皮功能比较结果分析
    5.3 颈总动脉硬度变化比较结果分析
        5.3.1 颈总动脉硬度变化比较
        5.3.2 VVI波形曲线分析
    5.4 颈总动脉硬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5.5 颈总动脉硬度与结构变化相关性分析
    5.6 大血管与微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5.7 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2.2 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值改变率
    2.3 并存和不并存合并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值改变率
3 讨论

(8)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1.2 纳入排除标准
        1.1.3 研究内容
        1.1.4 研究指标的测量与标准
        1.1.5 统计标准
    1.2 结果
        1.2.1 纳入研究人群的基线情况
        1.2.2 研究人群的主要生理学指标及临床化验指标变化
        1.2.3 研究人群血流动力学主要终点指标变化
        1.2.4 研究人群血流动力学次要终点指标变化
        1.2.5 主要终点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1.2.6 试验组主要终点指标亚组分析
        1.2.7 试验组主要终点指标事后分析
    1.3 讨论
        1.3.1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降糖及改善炎症作用
        1.3.2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1.3.3 达格列净对尿样本生化的影响
        1.3.4 达格列净对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5 达格列净对大脑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4 小结
二、SGLT-2抑制剂对高糖损伤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干预实验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SGLT-2抑制剂与血管内皮功能
        2.1.2 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
        2.1.3 糖尿病与内皮功能障碍
        2.1.4 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估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主要试剂及药品
        2.2.4 主要试剂配制
    2.3 体外培养检测SGLT-2抑制剂预处理对小鼠胸主动脉环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
        2.3.1 实验方法
        2.3.2 结果
    2.4 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小鼠胸主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
        2.4.1 实验方法
        2.4.2 结果
    2.5 讨论
        2.5.1 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
        2.5.2 SGLT-2i对糖尿病小鼠的体重保护与降糖作用
        2.5.3 SGLT-2i对高糖及糖尿病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
    2.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SGLT-2抑制剂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葛根素对中风高危因素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糖尿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研究
        1.1.2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1.3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治疗
    1.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1.2.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定义和机制
        1.2.2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
        1.2.3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1.3 中医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3.1 中医理论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认识
        1.3.2 中药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现代研究进展
    1.4 中医治疗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1.4.1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中医学认识
        1.4.2 中药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4.3 中药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的现代文献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检索策略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3 数据规范方法
        2.1.4 数据筛选和提取
        2.1.5 数据挖掘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2 中药使用频次统计
        2.2.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2.2.4 中药类别统计
        2.2.5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2.6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葛根素对小鼠颈总动脉内皮依赖性收缩的影响
    3.1 葛根素对正常小鼠颈总动脉内皮依赖性收缩的影响
        3.1.1 研究方法
        3.1.2 研究结果
        3.1.3 讨论
    3.2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内皮依赖性收缩的影响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结果
        3.2.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核素显像方法及牛磺酸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核素99mTc-MIBI显像检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早期微血管灌注的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牛磺酸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牛磺酸抑制血小板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机制
    4.1 材料方法和研究对象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2型糖尿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J]. 钟敏. 吉林医学, 2021(04)
  • [2]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D]. 李倩. 兰州大学, 2021(12)
  • [3]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讨[D]. 郭瑶.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抵抗素和Apel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J]. 陈晓红,陈向红,陈秀红,王武.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12)
  • [5]UCP-2、RO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J]. 吕晓静,杜丽娜,张洁,王郡,杨爱格,张趁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9)
  • [6]颈总动脉速度向量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行性研究[D]. 田静. 吉林大学, 2020(08)
  • [7]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效果分析[J]. 莫艳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0(11)
  • [8]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研究[D]. 张贺.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葛根素对中风高危因素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核素显像方法及牛磺酸干预的研究[D]. 李英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