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脐带血中的脂质过氧化物

检测脐带血中的脂质过氧化物

一、脐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渊龙,逯军,王丹虹[1](2021)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与氧化应激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中2000年1月—2020年1月公开发表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剔除及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中能够合并的结局量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不能合并的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含1 234例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患儿及其孕母多个标本来源(胎盘、脐血浆、尿液、红细胞等)的不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人8-异构前列腺素F2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血浆羟基蛋白、热休克蛋白等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患儿及其孕母的抗氧化酶水平能够反映受氧化应激侵袭程度。结论 IUGR患儿及其孕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氧化应激会从脂质过氧化物蓄积、胎盘功能不全、微量元素失衡等方面参与IUGR的发生发展。

陈甘讷,黄伟雯,李洪庆,黄婉平[2](2021)在《广州孕妇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文中指出[背景]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普遍存在的化学增塑剂,是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素,具有生殖毒性。[目的]了解广州地区PAEs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进入广州市花都区早产儿出生队列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48对母子。利用问卷调查孕妇基本信息、生活行为方式及妊娠结局等信息。并在分娩后采集母亲静脉血和脐带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母血和脐血5种PAEs代谢物含量,包括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MEHP)、邻苯二甲酸单苄基酯(MBz 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n BP)、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并分析其对足月儿出生体重Z评分以及自发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影响。[结果] 5种PAEs代谢物在母血和脐血中都有检出。除MBz P检出率较低外,其他4种检出率都达98.94%及以上。母血中MEHP、Mn BP、MMP、MEP质量浓度的几何均数(95%CI)为11.48(11.04~11.95)、27.50(26.07~29.01)、1.98(1.89~2.07)、0.30(0.29~0.32)μg·L-1,脐血中为6.78(6.45~7.12)、36.22(34.61~37.91)、2.54(2.41~2.67)、0.34(0.33~0.36)μg·L-1。脐血中4种代谢物的浓度都与母血呈正相关(P <0.001):相关系数最大为MMP(r=0.585),最小为MEHP(r=0.286)。在控制孕妇年龄、孕期被动吸烟时间、妊娠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后,母血中只有MEHP浓度与747例足月儿出生体重Z评分呈负相关(b=-0.129,95%CI:-0.219~-0.038);脐血中MEP是自发早产的保护因素(OR=0.655,95%CI:0.436~0.985),但又是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574,95%CI:1.063~2.331)。[结论]广州市孕妇普遍暴露于PAEs,新生儿宫内暴露较严重。宫内暴露影响妊娠结局,在增加胎龄的同时减少了出生体重。

陶圆[3](2021)在《BACH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是一种由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失调引起的高度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克隆增生和分化阻滞。AML存在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和表观遗传性突变,包括异常的DNA甲基化,导致疾病在诊断、发展和预后中呈现高度异质性。随着对AML的不断研究发现,特殊基因启动子异常的DNA甲基化影响其自身表达水平的改变,尤其是肿瘤抑制因子,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虽然各种针对AML的分子靶向疗法的陆续出现,为AML的治疗方案选择上增加了可能性,但是其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尤其具有高风险因素的老年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深入探讨AML的发病机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特异性治疗以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BACH2(Broad-complex,tramtrack and bric-a-brac and cap‘n’collar homology 2)属于痘病毒和锌指结构域(Poxvirus and zinc fingerdomai,POZ)(也称作BTB结构域)型和帽和衣领(Cap‘n’collar,CNC)型碱性区域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B-Zip)家族的转录因子,可以与小Maf家族成员(Maf K、Maf F和Maf G)或者其他的B-Zip家族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来抑制或激活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作用。BACH2在B细胞的发育过程中,通过激活P53介导前B细胞受体检查点(BCR)的阴性选择,对于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类开关重组(CSR)和体细胞高突变(SHM)必不可少。除此之外,BACH2通过参与T细胞的发育与分化,成为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对BACH2的研究发现,它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BACH2在AML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调控机制均尚不清楚。铁死亡是一种依赖于铁离子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积累而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认为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在抑制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生长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铁死亡过程具有复杂的调控网络,目前的研究尚未完全解析其内在机制。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A11(SLC7A11)作为编码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的转运体的重要亚基成为铁死亡的重要调节因子,可以通过介导胱氨酸摄取和谷氨酸释放,促进谷胱甘肽合成,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防止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死亡。但是,SLC7A11在AML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尚未见报道。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检测BACH2在AML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究BACH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价值,为AML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系列实验,证明BACH2在AML中的生物功能,以及BACH2是否能通过调控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通路而在AML中发挥作用,为AML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AML患者及对照者临床检测剩余骨髓血标本、AML细胞系、人胚肾HEK293t细胞系。2、实验方法:2.1骨髓单个核细胞提取法收集124例初治AML患者及36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样本,免疫磁珠分选法提取6例脐带血CD34阳性细胞样本,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方法检测各组样本中BACH2表达水平差异,并比较BACH2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2.2全基因组DNA提取法提取12例初治AML患者及12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样本细胞DNA,Methyl Target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法比较两组样本BACH2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2.3 qRT-PCR法比较AML细胞内源性BACH2表达情况,qRT-PCR法和Methyl Target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法比较AML细胞经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前后BACH2的m RNA表达水平和DNA甲基化水平。2.4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BACH2对AML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和周期的影响。2.5 RNA-seq筛选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富集相关通路,q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进行验证。2.6透射电镜观察比较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和脂质氧化物检测试剂盒分析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的活性氧、脂质活性氧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铁离子和谷胱甘肽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的铁离子和谷胱甘肽水平。CCK-8检测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经Erastin、DFO、Ferrostatin-1、Liproxstatin-1、Z-VAD-FMK和Necrostatin-1处理后及未加药组细胞的增殖情况。2.7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BACH2和SLC7A11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BACH2和SLC7A11的转录调控关系。2.8 CCK-8、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中分别转染过表达SLC7A11及其空载质粒后细胞增殖情况,SLC7A11的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脂质活性氧水平。2.9 CCK-8、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和qRT-PCR分别检测分析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经柔红霉素(DNR)处理前后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内活性氧和脂质活性氧水平以及基因表达情况。CCK-8检测地西他滨(DAC)、DNR和Erastin药物联合处理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BACH2在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1.1 qRT-PCR检测发现,与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样本及CD34阳性细胞相比,BACH2在初治AML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1.2 BACH2在初治AML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相关:BACH2表达较低的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BACH2高表达组患者相比,CEBPA双突变的比率在BACH2低表达组更高(P<0.05)。1.3与BACH2低表达组患者相比,BACH2高表达组患者更易达到完全缓解(P<0.05);与初治AML相比,完全缓解组患者BACH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完全缓解AML患者相比,复发患者BACH2表达水平降低(P<0.05);生存分析发现BACH2低表达患者有预后不良趋势。1.4 DNA甲基化测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CH2在初治AML患者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1.5 qRT-PCR结果显示,AML细胞系中,THP1和U937的BACH2基因表达水平最低(P<0.05)。1.6 qRT-PCR结果显示,AML细胞系应用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BACH2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1.7 DNA甲基化测序显示,AML细胞系应用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BACH2的DNA甲基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2.BACH2通过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通路影响AML细胞的增殖和药物敏感性。2.1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BACH2抑制AML细胞增殖(P<0.05)。2.2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BACH2对AML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细胞周期无影响。2.3 RNA-seq结果筛选出232个在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的THP1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FC≥2,P<0.05),富集分析结果显示,BACH2参与调控铁死亡通路(P<0.05)。2.4过表达BACH2促进AML细胞发生铁死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过表达BACH2的AML细胞线粒体出现铁死亡特异性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过表达BACH2的AML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脂质活性氧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过表达BACH2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BACH2的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BACH2的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升高(P<0.05)。2.5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BACH2与SLC7A11启动子区存在四个结合位点:-116~-129bp(site 1)、-307~-320bp(site 2)、-1364~-1377bp(site 3)和-1635~-1648bp(site 4),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BACH2通过site 1和site 2直接靶向抑制SLC7A11的转录(P<0.05)。2.6过表达BACH2及其阴性对照AML细胞中分别转染过表达SLC7A11及其空载质粒,q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转染效率,结果显示过表达SLC7A11质粒组,SLC7A1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CK-8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SLC7A11可以回复BACH2对AM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脂质活性氧水平(P<0.05)。2.7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BACH2可以增加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对AM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2.8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BACH2可以增加AML细胞对DNR的药物敏感性(P<0.05);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过表达BACH2可以增加AML细胞经DNR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内活性氧和脂质活性氧水平(P<0.05)。qRT-PCR结果显示AML细胞经DNR药物处理后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基因SLC7A11、HMOX-1和FTH1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BACH2可以抑制上述基因的表达(P<0.05)。2.9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铁死亡诱导剂和去甲基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AML细胞对DNR的药物敏感性(P<0.05)。结论:1、在AML中,BACH2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表达水平减低,且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趋势相关。2、BACH2抑制AML细胞增殖,但对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细胞周期无影响。3、BACH2过表达可以促进AML细胞的铁死亡。4、BACH2作为转录因子直接靶向抑制SLC7A11基因的转录。5、BACH2通过抑制SLC7A11表达,促进铁死亡发生,抑制细胞增殖。6、BACH2表达上调可以增加AML细胞对DNR的药物敏感性,铁死亡诱导剂和去甲基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AML细胞对DNR的药物敏感性。

曹韪凡[4](2020)在《靶向CD19抗原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的优化构建和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为代表的靶向免疫细胞治疗方案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在T细胞中转染并表达人工CAR,促使T细胞可以特异性靶向结合肿瘤表面抗原。同时,利用人工CAR胞内段结构域提供T细胞活化信号,使其成为具有精准靶向性、并持续维持杀伤活性的新一代细胞治疗技术,在多种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大多数关于C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细胞,然而伴随而来的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等副作用已成为限制CAR-T细胞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副作用或缺陷,促使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以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与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人工CAR的改造研究中。NK细胞属于先天固有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天然免疫屏障中的主要承担者。NK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特殊优势。首先,NK细胞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识别限制,并且无需抗原提呈细胞就可以激活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其次,NK细胞在过继性细胞回输疗法中,体内存活周期短,不会诱发抗移植物宿主反应,相较于T细胞,NK细胞诱发因子风暴反应可控。然而人体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免疫逃逸机制逃避NK细胞非特异杀伤作用,使得NK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了制约。基于以上因素和前期我们在CAR-CIK细胞研究工作中的基础与策略,本次在NK细胞中引入CAR的修饰改造,引导NK细胞对血液肿瘤细胞靶向杀伤,同时利用CAR胞内段细胞活化信号结构域的表达来增强免疫细胞自身的活性。以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靶标CD19为靶点,针对不同来源的NK细胞生物学特点,开展了人工CAR胞内段和跨膜区的改造工作。在胞内段优化过程中,将具有NK细胞活化功能的含有IL-15分子、4-1BB细胞共刺激信号分子、CD3 ζ链胞内区分子、CD8引导链和Kozak序列等胞内段活化结构域相关分子序列进行串联整合,融入到CAR结构中,制备特性化针对NK细胞的人工CAR重组质粒,然后通过病毒载体,在体外进行转导,成功构建出带有靶向识别杀伤功能的人工CAR修饰的NK细胞。同时,优化了 NK细胞体外培养与活化体系,为后续大剂量的细胞制备,开展体外、体内试验以及未来临床试验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检验人工CAR修饰细胞的靶向杀伤能力,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杀伤因子检测和流式细胞检测等多种方法,对构建的CAR-CIK、CAR-NK-92、CAR-NK细胞杀伤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评估。利用药效学,研究分析了我们构建的人工CAR修饰细胞在小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中的靶向杀伤作用以及安全性。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CAR修饰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杀伤能力和可靠的生物安全性。此外,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表达水平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脐血NK细胞分别在人工CAR载体转导前后以及增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谱变化。结果显示,以CX3CR1为代表的功能成熟的NK细胞基因高表达,而且具有独特的转录特性,探讨了 NK细胞的发育生物学的分子机制,并针对CD19-CAR-NK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再设计与评估。本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尝试突破人工CAR细胞方法改造非特异性细胞的技术瓶颈,构建出一套创新优化的CAR-NK制备体系,为拓展人工CAR细胞治疗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改造了 CAR胞内段细胞活化信号分子,以及验证了 CD19-CAR-NK细胞的成药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这将有利于CAR相关技术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主要结果:1.构建了基于CAR-T技术的靶向CD19的CAR-CIK细胞、CAR-NK-92细胞制备体系。2.构建了基于脐血来源的NK细胞靶向CD19的新型CAR-NK细胞技术体系。3.体外实验验证了 CD19-CAR-NK具有显着的靶向细胞杀伤功能,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特点,特异性杀伤效果明显。4.探索了 CAR-NK细胞最佳NK细胞转导方法,可使用慢病毒载体或逆转录病毒载体对NK细胞进行转导。通过优化的培养体系培养的NK细胞可以获得更好的转导效率。5.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讨了脐血NK细胞分别在CAR转导前后以及增殖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变化,以CX3CR1为代表的功能成熟NK细胞基因高表达转录特性。6.B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D19-CAR-NK细胞在回输后第7天抑瘤率为61%,远高于对照组抑瘤率12%。未产生相关毒性以及致瘤致畸等不良情况,验证了 CD19-CAR-NK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有效性。

薛瑞洪[5](2020)在《高脂,肥胖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及部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怀孕期间的能量消耗显着增加,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甘油三脂(TG)的代谢在支持这些增加的能量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孕前肥胖、暴露于早孕或晚孕期高血脂均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然而,妊娠期持续高血脂是否会进一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的不良结局风险主要源于早孕期还是晚孕期?此外,孕前肥胖和孕期血脂关系怎样?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这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孕前肥胖、孕期不同时期高血脂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临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干预,治疗和预防等提供流行病学理论依据,并探讨其相关发生机制。主要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讨早孕至晚孕期持续高血脂是否会进一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二、探讨高脂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影响主要源于早孕期还是晚孕期;三、孕前肥胖与孕期血脂的关系;四、探讨脂肪酸,炎症因子及皮质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单中心大学附属医院孕产妇中心在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所有分娩的孕妇同时常规进行过孕早期和晚期血脂筛查的病例。早孕期(9-13周),将血m TG水平>90百分位定义为“高”,否则(≤90百分位)血脂定义为“低”。孕晚期(28-42周),我们每两个孕周做一次定义,将每两周m TG水平大于相应每2孕周血脂90百分位值定义为“高”,否则(≤90百分位)血脂定义为“低”。女性的孕前BMI分为:低体重(BMI≤18.4),正常体重(18.5-24.9)和OWO(超重和肥胖,≥25.0),并进一步将OWO组(BMI≥25.0)分为OW组(超重,BMI,25.0-29.9)和OB组(肥胖,BMI≥30.0)。我们根据早孕期至晚孕期甘油三脂水平变化,将所有病例分为四组:低-低组,低-高组,高-低组和高高组。我们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低-低组作为参考,计算其他三组的风险值AOR,以了解不同血脂变化组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同时,我们将单纯早孕高脂组(高-低组)作为参考,探讨持续高脂(高高组)是否进一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进一步,我们将低-高组和高-低组合并称为非持续高脂组,将高高组称为持续高脂组,以非持续高脂组作为参考,计算持续高脂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值AOR,以了解相较于单纯早孕或晚孕期高血脂而言,孕期持续高血脂是否进一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此外,我们计算孕前BMI不同分组中早孕高脂(>90th)和晚孕高脂(>90th)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风险值AOR,以确定不同孕前BMI组孕妇早孕期及晚孕期高血脂发生风险,从而了解孕前BMI与早孕及晚孕期高脂的关系。本研究中纳入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分析,包括早产,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GDM),肝内胆汁酸淤积综合症(ICP),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大于胎龄儿(LGA)和小于胎龄儿(SGA),胎儿窘迫(5‘Apgar<7分)和NICU等。校正因素包括产妇年龄,孕前BMI,受教育年限,产次,出生地和早孕抽血孕周等。进一步校正因素为孕期体重增量。进一步敏感分析为排除高龄(≥40岁)及多产次(≥3次)等。我们同时对高脂和低脂孕妇的母血及脐血炎症因子、脂肪酸及皮质醇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高脂血症在促进产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2715例在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间单胎分娩并常规进行了早孕和晚孕期血脂筛查的产妇。我们评估了妊娠期糖尿病(GDM)、子痫前期、早产、SGA/LGA等母婴结局的风险值。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校正产妇年龄、产次、户籍地、孕前BMI、血脂测量孕周等因素,我们发现,早孕期高甘油三脂与早产(AOR,1.52;95%CI,1.21 to 1.90),子痫前期(1.75;1.29 to 2.36),GDM(1.95;1.69 to 2.25),LGA(1.28;1.12 to 1.46)的风险增加有关。晚孕期高甘油三脂与子痫前期(AOR,1.83;95%CI,1.36 to 2.45),GDM(AOR,1.24;95%CI,1.06 to 1.45),剖宫产(AOR,1.45;95%CI,1.28 to 1.63)和LGA(AOR,1.78;95%CI,1.57 to 2.02)的风险增加有关。与早孕和晚孕m TG均低孕妇比较,孕期持续高甘油三脂与子痫前期(AOR,2.53;95%CI,1.66 to 3.84),GDM(AOR,1.97;95%CI,1.57 to 2.47),和LGA(AOR,1.68;95%CI,1.37,2.07)风险增加有关,且这种风险值在子痫前期和GDM中,比单纯早孕高脂组[子痫前期(AOR,1.46;95%CI,0.99 to 2.16)和GDM(AOR,1.94;95%CI,1.64 to 2.31)]及单纯晚孕高脂组[子痫前期(AOR,1.56;95%CI,1.06 to2.30)和GDM(AOR,1.01;95%CI,0.82 to 1.25)]的风险均进一步升高。与非持续高脂组(仅早孕或仅晚孕期高脂)相比,早孕至晚孕期持续高脂与子痫前期(AOR 1.72;95%CI,1.08 to 2.75)(发病率,6.48%vs.3.74%)和GDM(AOR,1.33;95%CI,1.03 to 1.71)(发病率,28.47%vs.20.16%)风险值进一步增加有关。与单纯早孕高脂组相比,孕期持续高脂孕妇仅仅轻微增加LGA(AOR,1.34;95%CI,1.01 to 1.77)发病风险,但却不增加子痫前期(AOR,1.53;95%CI,0.86 to2.71)和GDM(AOR,0.98;95%CI,0.72 to 1.33)的发病风险。孕前超重或肥胖均增加了早孕期高脂发生风险。OW组,(AOR,2.51;95%CI,2.13至2.95),OB组,(AOR,3.72;95%CI,2.54至5.46)。但孕前超重或肥胖均未增加晚孕期高脂发生风险,OW组,(AOR,1.14;95%CI,0.94至1.39),OB组,(AOR,0.93;95%CI,0.53至1.62)。与非早产组对比,早产患者母血浆中NEFA(P<0.0001)、TNFα(P=0.1619)、IL-1β(P=0.3104)、IL-2(P=0.6069)、IL-4(P=0.2514)、IL-6(P=0.0377)、IL-8(P=0.4918),IL-10(P=0.1913)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其中NEFA及IL-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与早孕及晚孕期均低血脂的孕妇比较,早孕期至晚孕期持续高血脂增加了子痫前期,GDM和LGA发生风险。2.与单纯早孕和单纯晚孕高脂的孕妇比较,持续高脂孕妇进一步增加了子痫前期和GDM发生风险。3.与单纯早孕高脂孕妇比较,孕期持续高脂仅仅轻微增加LGA发生风险。4.早孕期(而非晚孕期)高血脂,可能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的主要关键阶段。5.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建议,避免孕前肥胖,重视早孕期而非晚孕期血脂的筛查,以及早期的临床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黄蓉[6](2019)在《血清中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Visfatin、RBP4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①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母血及脐血中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②分析母血及脐血中脂肪因子内脂素(Visfat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 4,RBP4)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的相关性,明确上述因素在HD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 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HDP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患者29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reeclampsia,E-PE)患者 24 例,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L-PE)患者25例,同期正常孕产妇6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分娩前一天空腹采集肘静脉母血3ml、分娩时采集脐动脉及脐静脉血各3ml,离心后留取血清进行检测,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脂五项采用质谱法法测定,血清Visfatin、RBP4、胰岛素及C肽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 果]第一部分 HDP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①HDP组患者母血、脐动脉、脐静脉中FINS、C肽及HOMA-I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IS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E-PE组母血中HOMA-IR显着高于GH组、L-PE组、对照组(P<0.05);GH组、L-PE组母血中HOMA-IR为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PE组脐动脉、脐静脉中HOMA-IR显着高于GH组、L-PE组、对照组(P<0.05)。②HDP组母血中TC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HDP组母血、脐静脉中HDL-C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E-PE组母血中TC、FC、LDL-C含量显着高于GH组、对照组(P<0.05);E-PE组母血中HDL-C显着低于GH组、L-PE组、对照组(P<0.05);E-PE组脐静脉中HDL-C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E-PE组脐静脉中TG显着高于GH组、对照组(P<0.05)。第二部分HDP患者血清中Visfatin、RBP4、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①HDP组患者母血、脐动脉及脐静脉中Visfatin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PE组、L-PE组母血、脐动脉中Visfatin含量显着高于GH组、对照组(P<0.05);GH组母血、脐动脉中Visfatin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脐静脉中Visfatin含量:E-PE组>L-PE组>GH组>对照组(P<0.05)。②HDP组患者母血中RBP4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母血显着升高(P<0.05)。E-PE组母血中RBP4含量显着高于GH组、对照组(P<0.05);GH组、L-PE组母血中RBP4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脐动、静脉中RBP4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③HDP组孕妇母血及脐血中Visfatin与FINS、C肽、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HDP组及对照组孕妇母血中Visfatin与TC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HDP组>对照组。对照组及HDP组产妇脐血中Visfatin与TG、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均呈负相关关系。④对照组及HDP组产妇母血中RBP4与FPG、HOMA-IR均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HDP组患者母血血清RBP4水平与TC、FC、LDL-C均呈正相关。HDP组患者脐血血清RBP4水平与TG呈正相关。[结 论]①HDP患者血清中存在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等情况,其中以E-PE患者最为显着。②HDP患者母血、脐动脉及脐静脉中Visfatin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③HDP患者母血中R13P4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④Visfatin和RBP4可能通过介导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引起HDP发病。⑤胎盘可能对Visfatin、RBP4及血脂存在显着的屏障作用,或其在胎儿与母体间存在差异性转运。

董捷[7](2019)在《孕妇胎盘、血清及胎儿脐血血清铁蛋白与胎盘氧化应激水平及子痫前期发病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孕妇胎盘、血清及胎儿脐血血清中的铁蛋白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变化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6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按发病时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发病时孕周≤34周)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组(发病时孕周>34周)各30例;另选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60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对照组(孕周≤34周)和晚发型对照组(孕周>34周)各3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组合分析系统测定胎儿脐血及孕妇血清及中的铁蛋白含量;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PCR,RT-qPCR)检测技术检测铁蛋白(Ferritin)及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所收集胎盘组织中铁蛋白及相关凋亡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采用TNUEL法计算所取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率;采用比色法检测胎盘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结果1.早发型、晚发型PE组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分别为(60.82±38.14)μg/L及(35.94±21.36)μg/L。早发型、晚发型对照组分别为(27.22±23.13)μg/L及(21.50±15.83)μg/L,早发型PE组与早发型对照组、晚发型PE组与晚发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与晚发型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脐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59.54±73.26)μg/L及(126.84±69.14)μg/L,较晚发型对照组(52.53±29.70)μg/L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发型、晚发型PE组间脐血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发型、晚发型PE组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分别为(0.81±0.09)mg/L及(0.85±0.13)mg/L,早发型及晚发型对照组分别为(1.00±0.18)mg/L及(1.13±0.28)mg/L。早发型PE组与早发型对照组、晚发型PE组与晚发型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发型、晚发型PE组间sT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铁蛋白(Ferritin)及铁蛋白重链(FTH)mRNA表达水平:PE组中早发型及晚发型胎盘组织中Ferritin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0.38(73.39-308.64)及172.00(32.51-533.06),较晚发型对照组283.96(121.09-609.63)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发型、晚发型PE组之间Ferritin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晚发型PE组及晚发型对照组FTH mRNA水平分别为218.48(175.77-345.15)、182.43(97.54-322.04)及234.75(190.66-340.96),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rritin及FTH蛋白表达水平:早发型、晚发型PE组胎盘组织中Ferritin及FTH较晚发型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PE组较早发型PE组轻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较晚发型对照组增加,Bcl-2蛋白较晚发型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晚发型PE组之间的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三种蛋白水平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早发型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GSH-Px水平为(177.67±65.04)U/mgprot及(201.57±55.97)U/mgprot,较晚发型对照组(95.50±44.98)U/mgprot均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发型子病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病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T-SOD相对表达水平为(1.03±0.24)units及(0.91±0.21)units,较晚发型对照组(1.33±0.48)units均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发型子病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病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MDA相对表达水平为(49.93±14.64)μmol/及(45.66±18.93)μmol/L较晚发型对照组(13.94±7.73)μmol/L均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发型子病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病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早发型及晚发型PE组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52%±6.82%)及(16.16%±12.25%),晚发型对照组为(5.51%±7.30%)。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组细胞凋亡率较晚发型对照组均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发型、晚发型P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增强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早发型、晚发型PE组细胞凋亡水平均高于其同期对照组,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胎盘组织受损的形态学表现之一。3.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组SF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Ferritin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铁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

刘英[8](2019)在《血脂、脂质转运蛋白及炎性调节因子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和比较母体及脐血的血脂水平,脐血和胎盘中的TLR4的水平以及胎盘中FATP2和FATP4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血脂、胎盘脂质转运蛋白及炎性调节因子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从而为控制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提供新的临床资料及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16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按新生儿体重不同分别标记为四组;2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母体及脐静脉血清中的血脂水平;3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ELISA)技术测出脐静脉血中TLR4的浓度;4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人体胎盘中的TLR4、FATP2和FATP4的蛋白表达水平;5使用RT-PCR技术检测胎盘中的TLR4、FATP2和FATP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新生儿体重不同的四组母体肘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91)mmol/L和(1.46±0.35)mmol/L、(2.67±0.60)mmol/L和(1.61±0.29)mmol/L、(2.79±0.74)mmol/L和(1.74±0.28)mmol/L、(3.03±1.06mmo l/L和(1.90±0.40)mmol/L,四组进行比较,母血及脐血的TG水平均存在差异,且巨大儿组的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F=4.283、5.957,P<0.05);四组母体肘静脉血及脐血中HDL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4±0.61)mmol/L和(0.82±0.12)mmol/L、(2.19±0.55)mmol/L和(0.76±0.10)mmol/L、(1.91±0.39)m mol/L和(0.72±0.12)mmol/L、(1.88±0.51)mmol/L和(0.70±0.15)mmol/L,四组进行比较,母血及脐血的HDL水平均存在差异,且巨大儿组HD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F=5.452、3.142,P<0.05);2四组脐血中TLR4浓度分别为:(3632.37±558.44)pg/ml,(3855.21±774.48)pg/ml,(4089.24±437.63)pg/ml,(4204.38±841.63)pg/ml,四组胎盘中的TLR4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的相对值分别为:(23.57±5.41)和(136.11±38.02)、(30.83±8.894)和(162.45±36.01)、(47.79±10.68)和(183.35±52.28)、(48.90±10.94)和(202.90±42.77),随脐血及胎盘中TLR4水平的增加,新生儿体重有所增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930、25.814、8.766,P<0.05);3四组胎盘组织中FATP2蛋白及mRNA表达量的相对值分别为:(101.84±10.64和81.21±25.71)、(138.55±23.31和105.75±37.09)、(180.90±31.08和113.70±41.73)、(229.60±26.50和146.65±51.86),四组进行比较,随胎盘中FATP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新生儿体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095、8.731,P<0.05);4四组胎盘中FATP4蛋白及mRNA表达量的相对值分别为:(128.79±66.03和93.89±51.05)、(157.60±56.70和112.10±50.25)、(169.65±57.68和138.15±53.95)、(195.65±47.93和151.80±67.67),四组进行比较,随胎盘中FATP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新生儿体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7、4.163,P<0.05);5对与新生儿体重有关的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的重量、胎盘中TLR4、FATP2和FATP4表达水平均与新生儿体重有关,其中FATP2的表达水平升高,新生儿体重增加更显着(OR=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体重的不同的孕妇,其血脂水平与脐静脉的血脂水平均存在差异,其中巨大儿母血及脐血的TG水平明显升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2脐血及人体胎盘中TLR4的表达水平越高,新生儿体重越大。3人体胎盘中的FATP2、FATP4的表达水平升高,新生儿体重增加,其中FATP2的表达水平升高,新生儿体重增加更显着。图6幅;表15个;参94篇。

李艳霞[9](2019)在《胎盘中AQP3和脐血中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和脐动脉血中脂联素(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112018.10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孕妇60例为病例组,糖耐量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分娩后立即收集两组胎盘组织及脐动脉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三种实验方法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AQP3的定位情况、AQP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脐动脉血中APN的水平。记录妊娠结局情况,如是否发生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胎盘组织中AQP3水平和脐动脉血中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计算OR值。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QP3蛋白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其表达在GDM组胎盘组织中呈弱阳性,在对照组中呈阳性。用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AQP3蛋白的表达,计算积分光密度值(IOD),进行两组间比较,GDM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GDM组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0.69±0.20)低于对照组(0.87±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RT-PCR结果表明,两组AQP3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GDM组(0.82±0.26)低于对照组(1.8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ELISA结果提示,GDM组脐动脉血中APN水平(49.18±1.96mg/L)较对照组(50.68±1.45mg/L)降低(P<0.05)。5胎盘组织中AQP3蛋白表达水平与GDM有关,AQP3蛋白表达降低的患者发生GDM的风险增加[OR=5.29,95%CI:2.3911.68]。脐动脉血中APN水平与GDM有关,APN水平降低的患者发生GDM的风险增加[OR=2.98,95%CI:1.426.27]。多因素分析结果亦表明AQP3和APN水平均与GDM有关。6两组妊娠结局比较:GDM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8,P<0.05),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GDM患者和正常对照患者胎盘中AQP3蛋白水平对妊娠结局均有影响,AQP3蛋白表达降低的患者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OR=5.50,12.0,95%CI:1.1127.37,3.3542.93]。GDM患者和正常对照患者脐动脉血APN水平对妊娠结局均有影响,APN水平降低的患者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OR=3.40,22.67,95%CI:1.0411.09,5.6091.71]。多因素分析结果亦表明AQP3和APN水平对妊娠结局有影响。结论1胎盘中AQP3、脐血中APN水平与GDM有关,AQP3、APN水平降低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增加。2胎盘中AQP3、脐血中APN水平对妊娠结局有影响,AQP3、APN水平降低的患者发生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异常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图4幅;表16个;参115篇。

吴丹丹[10](2017)在《高出生体重对个体远期脂代谢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高出生体重(大于胎龄儿,Large-for-gestational-age,LGA)个体远期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及表观遗传机制;探讨引起LGA的风险因素,及评估母亲孕早期高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的围产期母儿风险;探讨宫内营养过剩对子代雄性脂代谢的干扰及机制。设计和方法:按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招募对象并比较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1)58例3-6岁LGA组儿童,匹配123例对照组;2)128例20-40岁LGA组成人,匹配270例对照组;同时采集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的LGA)和对照组脐血测定基因组DNA甲基化;按队列研究设计纳入并采集2013-2016年间在我院孕检并分娩的51996例数据,logistics回归分析LGA的风险因素及高TG(≥90th)暴露的母儿风险;利用母亲孕期高脂喂养(High-fat Diet,HFD)和再次HFD打击模型研究子代雄性脂代谢改变。结果:相对于对照组,LGA组儿童期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胰岛素、TC/HDL-c比值显着升高,成年期TC、TG和血压显着增加;比较巨大儿和对照组基因组DNA甲基化,获得3459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327个差异位于Cp G岛并差异≥7%,对应213个差异基因。基因功能分析富集到心血管疾病条目包含16个差异基因,其中4个基因功能指向高脂血症。队列研究显示LGA的主要风险指标是身高165-174 cm、≥175cm,早孕期BMI≥25.0Kg/m2,血糖5.1-6.9m M和TG>2.05m M(P值<0.01且AOR>1.3)。早孕期母亲TG水平升高显着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LGA发生率。在高孕期增重(Gesternal weight gain,GWG)人群中,高TG显着增加早产风险,而在低GWG人群中,高TG的早产风险消失。宫内高脂模型HFD组子代雄性从出生至3周内的体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HFD组雄性子代血TG、TC在3周龄显着升高,8周龄差异消失;12周龄即HFD喂养3周后差异复现,且肝脏脂质沉积增多。HFD组子代3周龄肝脏Cpt1a和Cpt2表达下降,HFD组子代8周龄、12周龄Cpt2表达仍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人群在儿童期、成年期心血管代谢风险增加,可能与其出生携带的心血管代谢相关基因群甲基化重编程有关;LGA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早孕期高TG,同时增加母亲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早产风险,限制孕期总增重可以纠正其早产风险。宫内营养过剩增加子代雄性脂质,可能与肝脏Cpt2表达持续下调介导的脂质氧化障碍有关。

二、脐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脐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与氧化应激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脂质过氧化物
        2.2.2抗氧化系统
        2.2.3 微量元素
        2.2.4 其他
3 讨论

(2)广州孕妇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PAEs的测定
        1.2.3 标准及分组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母血与脐血中MPAEs浓度的关系
    2.3 血清MPAEs浓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 讨论

(3)BACH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BACH2在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细胞系和实验标本
        2.1.1 细胞株
        2.1.2 实验标本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生物分析软件
        2.4 实验方法
        2.4.1 单个核细胞提取
        2.4.2 磁珠分选CD34+细胞
        2.4.3 细胞总RNA提取
        2.4.4 逆转录cDNA
        2.4.5 实时定量荧光PCR反应(qRT-PCR)
        2.4.6 细胞全基因组DNA提取
        2.4.7 Methyl Target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
        2.4.8 细胞培养、复苏与冻存
        2.4.9 细胞全蛋白提取及BCA蛋白浓度定量
        2.4.10 Western Blot实验
        2.4.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BACH2在AML患者中的表达分析
        3.2 BACH2 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
        3.3 BACH2 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
        3.4 BACH2 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预后的关系
        3.5 BACH2在AML患者中的DNA甲基化水平
        3.6 BACH2在AML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3.7 去甲基化药物对BACH2在AML细胞系中表达情况的影响
        3.8 去甲基化药物对BACH2在AML细胞系中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BACH2 通过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通路影响AML细胞的增殖和药物敏感性
    5 前言
    6 材料和方法
        6.1 细胞系和实验标本
        6.2 主要试剂和仪器
        6.2.1 主要试剂
        6.2.2 主要仪器
        6.3 生物信息学网址和计算机分析软件
        6.4 实验方法
        6.4.1 细胞培养
        6.4.2 胎盘蓝检测细胞活率和细胞计数
        6.4.3 构建过表达BACH2 及其阴性对照慢病毒
        6.4.4 慢病毒的转染
        6.4.5 CCK-8 检测细胞增殖
        6.4.6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6.4.7 流式检测细胞分化
        6.4.8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
        6.4.9 RNA转录组测序
        6.4.10 透射电镜分析
        6.4.11 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6.4.12 C11-BODIPY检测
        6.4.13 膜蛋白SLC7A11 的检测
        6.4.14 脂质氧化(MDA)的检测
        6.4.15 细胞内GSH含量的测定
        6.4.16 细胞内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6.4.17 细胞总RNA提取、逆转录cDNA及实时定量荧光PCR反应(qRT-PCR)
        6.4.18 细胞全蛋白提取和BCA蛋白浓度定量及Western blot检测
        6.4.19 过表达SLC7A11 及其阴性对照质粒的构建
        6.4.20 质粒扩增及抽提
        6.4.21 悬浮细胞转染质粒
        6.4.2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
        6.4.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6.4.24 荧光素酶实验
        6.4.25 统计学数据分析
    7 结果
        7.1 AML细胞系转染过表达BACH2 慢病毒的效率验证
        7.2 过表达BACH2 抑制AML细胞的增殖
        7.3 过表达BACH2对AML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无影响
        7.4 过表达BACH2 促进AML细胞发生铁死亡
        7.4.1 BACH2 影响AML细胞铁死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7.4.2 过表达BACH2 促进AML细胞线粒体发生铁死亡特征性改变
        7.4.3 过表达BACH2 提高AML细胞内活性氧、脂质活性氧和脂质氧化物水平
        7.4.4 过表达BACH2 降低AML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
        7.4.5 过表达BACH2 增加AML细胞内铁离子水平
        7.4.6 过表达BACH2 通过促进细胞发生铁死亡而抑制AML细胞增殖
        7.5 过表达BACH2 直接抑制SLC7A11 的转录过程
        7.6 去甲基化药物对AML细胞中SLC7A11 表达的影响
        7.7 BACH2 通过抑制SLC7A11 促进AML的铁死亡
        7.8 过表达BACH2 增加AML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
        7.9 过表达BACH2 增加AML细胞对DNR的药物敏感性
        7.10 铁死亡诱导剂和去甲基化药物可以增加AML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8 讨论
    9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转录因子BACH2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靶向CD19抗原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的优化构建和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CAR-T的抗肿瘤研究和构建策略
    1.2 人工CAR的结构
        1.2.1 胞外抗原结合区
        1.2.2 胞内细胞信号传导区与跨膜链接区
        1.2.3 CAR-T的抗肿瘤机制及进展
    1.3 CAR-T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瓶颈
        1.3.1 细胞因子风暴
        1.3.2 脱靶效应
        1.3.3 实体瘤应用瓶颈
        1.3.4 转染载体的缺陷
        1.3.5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与免疫细胞活性维持
        1.3.6 免疫抑制作用
        1.3.7 CAR-T细胞来源的限制
    1.4 NK细胞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研究
        1.4.1 N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4.2 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机理
    1.5 NK细胞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1 针对血液肿瘤的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
        1.5.2 针对实体瘤的NK细胞相关免疫研究
    1.6 人工CAR修饰的NK细胞构建与研究进展
        1.6.1 CAR-NK分子靶点
        1.6.2 CAR改造NK细胞的临床应用
    1.7 CAR-NK相关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内源性NK细胞活化
    1.8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选择
        1.8.1 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瘤特点研究
        1.8.2 NK细胞来源与筛选
    1.9 特异性分子靶点的研究与选择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CIK细胞人工CAR改造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细胞株与质粒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2.2.2 CAR-T细胞与CAR-CIK细胞的体外制备和体外扩增培养
        2.2.3 CAR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2.2.4 病毒转导与检测
        2.2.5 CAR-T细胞体外扩增
        2.2.6 CAR-CIK细胞体外扩增
        2.2.7 细胞计数及细胞形态增殖情况观察
        2.2.8 CAR-CIK和CAR-T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
        2.2.9 CAR-CIK和CAR-T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2.2.10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CAR-T细胞和CAR-CIK细胞体外制备和扩大培养
        2.3.2 设计并构建Psb1576-CD19-CAR重组载体
        2.3.3 扩增CD19片段重组质粒构建和慢病毒的制备
        2.3.4 CD19抗原过表达靶细胞稳定株构建
        2.3.5 CD19-CAR在T细胞中的转导效率和免疫表型
        2.3.6 CD19-CAR在CIK细胞中的转导效率和免疫表型
        2.3.7 杀伤后细胞因子释放能力检测
        2.3.8 CIK和CAR-T细胞体外靶向细胞杀伤能力分析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NK细胞系的人工CAR改造研究
    3.1 实验细胞株与材料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和胶回收
        3.2.3 表达GFP、IL-15和4-1BB基因的重组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3.2.4 病毒转导
        3.2.5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R阳性细胞比例以及表型分析
        3.2.6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AR-NK-92细胞杀伤活性
        3.2.7 细胞因子释放能力检测
        3.2.8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CAR-NK-92重组质粒的设计
        3.3.2 CAR-NK-92重组质粒的载体构建
        3.3.3 CAR-NK-92重组质粒的筛选验证与载体包装和滴度测定
        3.3.4 CAR-NK-92细胞的构建与免疫表型检测
        3.3.5 不同浓度条件培养基对NK细胞扩增倍数的影响
        3.3.6 不同浓度的条件培养基对NK细胞扩增以及活化表型的影响
        3.3.7 CD19-CAR-NK-92细胞体外靶向识别杀伤能力检测
        3.3.8 杀伤后细胞因子释放能力检测
    3.4 本章小结
4 脐血来源的NK细胞人工CAR改造研究
    4.1 实验用细胞材料及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
        4.2.2 脐血NK细胞分离方法
        4.2.3 脐血NK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4.2.4 CAR表达载体的改造
        4.2.5 针对NK细胞改良的CD19-CAR载体转导
        4.2.6 CAR-NK细胞体外优化培养
        4.2.7 脐血CAR-NK细胞免疫表型及重要功能性分子表达检测
        4.2.8 脐血CAR-NK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检测
        4.2.9 细胞因子释放能力检测
        4.2.10 体内动物实验
        4.2.11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4.2.12 细胞总RNA提取与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
        4.2.13 免疫印迹实验
        4.2.14 细胞单基因测序与生信分析
        4.2.15 临床研究试验前期方案设计
        4.2.16 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CAR-NK重组质粒的构建
        4.3.2 脐血来源的NK细胞筛选与扩增培养
        4.3.3 重组CD19-CAR载体的转导及转导效率检测
        4.3.4 CD19-CAR-NK细胞分子表达
        4.3.5 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作用的测定
        4.3.6 杀伤后细胞因子释放能力检测
        4.3.7 CD19-CAR-NK细胞的动物体内药效检测
        4.3.8 CD19-CAR-NK细胞的动物体内安全性检测
        4.3.9 CD19-CAR-NK细胞的动物模型中药代动力学
        4.3.10 CD19-CAR-NK细胞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4.3.11 CD19-CAR-NK细胞的基因功能分类分析
        4.3.12 CD19-CAR-NK细胞的细胞生物学调控
        4.3.13 临床试验样本病理学分析
        4.3.14 CD19-CAR-NK细胞临床预实验研究
        4.3.15 CD19-CAR-NK细胞临床研究前患者样本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人工CAR的构建及细胞生物学研究
    5.2 体外非特异性细胞扩增活化体系的优化
    5.3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选择与理论依据
        5.3.1 CIK细胞方案
        5.3.2 NK-92细胞方案
        5.3.3 脐血NK细胞方案
    5.4 CAR-NK的体内药效和基因表达谱分析
    5.5 超越CAR-T的新型CAR-NK的优势与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附件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高脂,肥胖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高脂,肥胖和妊娠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
    (一).高脂血症与妊娠结局
        1 绪论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收集与测量
        2.5 病例分组
        2.6 妊娠结局定义及诊断标准
        2.7 协变量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人口学特征及血脂水平
        3.2 妊娠早期高mTG和妊娠结局风险
        3.3 妊娠晚期的高mTG水平和妊娠结局风险
        3.4 早孕期至晚孕期持续高血脂和妊娠结局风险
90th)作为对照,持续高mTG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3.5 以非持续高mTG(仅早孕或晚孕mTG>90th)作为对照,持续高mTG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3.6 校正孕产妇体重增量后,持续高mTG与妊娠结局的风险结局
        3.7 持续高mTG的敏感性分析
        3.8 早孕高脂基础上,持续高mTG与妊娠结局
    (二).孕前肥胖和早孕及晚孕血脂关系
        1 背景和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三).孕期体重增量与晚孕期血脂关系
        1 背景目的
        2 材料方法
        3 结果
        4 发现
第二部分 早产与对照组脂肪酸、炎症因子、皮质醇水平差异
    1.1 脐血及母血激素水平测定
    1.2 统计学分析
    1.3 脐血中脂肪酸,炎症因子,皮质醇水平差异
    1.4 母血中脂肪酸,炎症因子,皮质醇水平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6)血清中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Visfatin、RBP4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HDP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HDP患者血清中Visfatiu、RBP4、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7)孕妇胎盘、血清及胎儿脐血血清铁蛋白与胎盘氧化应激水平及子痫前期发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血脂、脂质转运蛋白及炎性调节因子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及标本收集
        1.1.3 实验试剂和设备
        1.1.4 母血及脐血血脂水平的检测
        1.1.5 脐静脉血中TLR4 水平的检测
        1.1.6 胎盘组织中TLR4、FATP2和FATP4 的蛋白水平的检测
        1.1.7 胎盘组织中TLR4、FATP2和FATP4 mRNA水平的检测
        1.1.8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四组孕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1.2.2 四组孕妇肘静脉血脂水平的比较
        1.2.3 四组脐静脉血脂水平的比较
        1.2.4 四组脐静脉血中TLR4 水平的比较
        1.2.5 四组胎盘组织中TLR4、FATP2和FATP4 Western-blot检测结果
        1.2.6 四组胎盘组织中TLR4、FATP2和FATP4 RT-PCR检测结果
        1.2.7 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孕妇肘静脉和脐静脉的血脂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1.3.2 TLR4 在脐血及胎盘中的表达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1.3.3 胎盘中FATP2 表达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1.3.4 胎盘中FATP4 的表达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胎盘中FATP2、FATP4及TLR4 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的研究
    2.1 研究意义
    2.2 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
        2.2.1 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
        2.2.2 发生巨大儿的影响因素
    2.3 异常出生体重对母儿的影响
        2.3.1 低出生体重对胎儿的影响
        2.3.2 巨大儿对母儿的影响
    2.4 FATP2、FATP4及TLR4 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2.4.1 FATP2、FATP4 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2.4.2 TLR4 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2.5 FATP2、FATP4及TLR4 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2.5.1 FATP2、FATP4 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的研究
        2.5.2 TLR4 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的研究
    2.6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孕妇及新生儿相关资料记录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胎盘中AQP3和脐血中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因素
        1.1.3 资料和标本收集方法
        1.1.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1.5 主要实验试剂
        1.1.6 实验试剂配制
    1.2 实验检测方法
        1.2.1 常规血指标检测(由本院检验科进行检测)
        1.2.2 脐动脉血中脂联素(APN)的ELISA检测方法
        1.2.3 胎盘中AQP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1.2.4 胎盘组织中AQP3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1.2.5 胎盘组织中AQP3 mRNA的RT-PCR检测方法
        1.2.6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1.3.2 AQP3、APN的检测结果
        1.3.3 AQP3、APN水平与GDM的关系
        1.3.4 AQP3、APN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4 讨论
        1.4.1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1.4.2 AQP3蛋白与GDM的关系
        1.4.3 APN与GDM的关系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水通道蛋白3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1 AQP3的简介
        2.1.1 AQP3的结构
        2.1.2 AQP3的分布和功能
        2.1.3 AQP3表达及活性的调节
    2.2 AQP3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
        2.2.1 AQP3与羊水量的调节
        2.2.2 AQP3与妊娠期糖尿病
        2.2.3 AQP3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3 AQP3与其他疾病
        2.3.1 AQP3与肝纤维化
        2.3.2 AQP3与银屑病
        2.3.3 AQP3与肿瘤
    2.4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孕产妇及新生儿信息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出生体重对个体远期脂代谢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 大于胎龄儿个体的远期心血管代谢风险及其机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人群研究
        2.主要试剂和仪器
        3.检测与分析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LGA儿童期心血管代谢风险
        2.LGA成年期心血管代谢风险增加
        3.脐血血甲基化改变和LGA个体远期心血管风险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出生体重的风险因素分析与母亲早孕期高甘油三脂的围产期风险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LGA的发生风险分析
        2.母亲妊娠早期高甘油三脂增加围产期母儿风险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母亲孕期高脂饮食致子代雄性脂代谢异常及其机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动物造模
        3.试剂和仪器
        4.检测方法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宫内高脂模型的建立
        2.宫内高脂暴露的子代雄性大鼠代谢表型
        3.宫内高脂暴露的子代雄性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脐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与氧化应激关系的Meta分析[J]. 李渊龙,逯军,王丹虹. 山东医药, 2021(31)
  • [2]广州孕妇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 陈甘讷,黄伟雯,李洪庆,黄婉平.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06)
  • [3]BACH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陶圆.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靶向CD19抗原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的优化构建和功能研究[D]. 曹韪凡.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5]高脂,肥胖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及部分机制研究[D]. 薛瑞洪.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6]血清中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Visfatin、RBP4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黄蓉.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7]孕妇胎盘、血清及胎儿脐血血清铁蛋白与胎盘氧化应激水平及子痫前期发病关系的研究[D]. 董捷.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8]血脂、脂质转运蛋白及炎性调节因子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D]. 刘英.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胎盘中AQP3和脐血中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D]. 李艳霞.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高出生体重对个体远期脂代谢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丹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17

标签:;  ;  ;  ;  ;  

检测脐带血中的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