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

CT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

一、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樊建坤,王腾,杨瀚,唐光才,江国豪[1](2021)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18F-FDG PET/CT显像特征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CT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 比较单纯PET/CT与基于PET/CT联合增强CT及高分辨率CT多模态显像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4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PET/CT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性34例、女性10例, 年龄14~78 (57.3±10.0)岁。将PNETs患者分为类癌组(8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组(15例)和小细胞肺癌(SCLC)组(21例)。分析所有患者的CT与PET/CT表现, 观察PNETs各亚型的CT与PET/CT显像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诊断效能及临界值。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单纯PET/CT与基于PET/CT联合增强CT及高分辨率CT多模态显像的诊断准确率。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异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类癌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LCNEC组与SCLC组患者[(46.62± 8.09)岁对(61.47±8.03)岁对(58.52±9.39)岁],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6, P=0.004);在性别、吸烟史等方面与LCNEC组和SCLC组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20、4.539;均P>0.05)。类癌组、LCNEC组、SCLC组患者在肿瘤部位、有无分叶征、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淋巴结转移、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同时转移、远处转移、周围血管侵犯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62~9.877, 均P<0.05);而在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钙化、毛刺征、有无坏死和囊变、胸腔积液、支气管侵犯和胸膜增厚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0, χ2=0.298~8.472;均P>0.05)。LCNEC组和SCLC组的SUVmax显着高于类癌组(13.79±3.06对9.51±2.49对4.52±1.77),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3, P<0.01);鉴别LCNEC和SCLC的SUVmax临界值为12.25, 曲线下面积为0.860 (95%CI:0.729~ 0.991, P<0.01), 灵敏度为80.00%, 特异度为81.00%。单纯PET/CT与基于PET/CT联合增强CT及高分辨率CT多模态显像诊断PNETs的准确率分别为65.91%(29/44)和87.80%(36/41),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5, P=0.017)。结论 PNETs的CT与PET/CT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 PET/CT联合增强CT及高分辨率CT多模态显像可提高PNETs的诊断准确率。

邹红烨[2](2020)在《肺癌双期双能量CT碘相关参数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动、静脉期双能量CT碘相关参数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44例疑似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扫描方式为灌注CT联合动脉期双能量CT扫描,B组则行灌注CT联合静脉期双能量CT扫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A组入组35例、B组入组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台第二代双源CT扫描仪完成检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亚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2)通过灌注后处理工作站在病灶最大层面的明显强化区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应用双能量后处理工作站在同平面的相似位置勾画相似大小ROI获得碘相关参数,包括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标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和能谱曲线斜率(Slope of Spectral Attenuation Curves,λHU)。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双能量CT和灌注CT扫描的剂量长度(Dose-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3)应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双期双能量CT碘相关参数和灌注参数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结果:(1)双能量CT及灌注CT的参数值:双能量CT碘摄取参数分别为:A组病灶λHU为1.55±0.84,IC为(1.48±0.95)ml/100g,NIC为0.14±0.09,B组λHU为1.82±0.87,IC为(1.72±0.85)ml/100g,NIC为0.32±0.16。灌注CT参数则分别为:A组瘤组织BF为(35.30±15.50)ml/(min·100g),BV为(7.71±2.73)ml/100g,PS为(24.00±11.54)ml/(min·100g);B组瘤组织BF为36.78(25.8,47.55)ml/(min·100g),BV为7.56(6.00,9.70)ml/100g,PS为23.08(12.98,36.45)ml/(min·100g)。(2)双期双能量CT碘相关参数和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动脉期λHU、IC和NIC均与BV相关(r=0.51、0.48、0.45,P均﹤0.05),静脉期λHU、IC和NIC均与BV相关(r=0.53、0.44、0.46,P均﹤0.05);动脉期λHU与BF相关(r=0.40,P﹤0.05),静脉期λHU、IC均与BF相关(r=0.45、0.35,P均﹤0.05),动脉期IC、NIC、静脉期NIC与BF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动脉期λHU、IC及NIC均与PS相关(r=0.61、0.55、0.50,P均﹤0.05),静脉期λHU、IC及NIC与PS均无明显相关(P﹥0.05)。(3)比较两种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双能量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为3.89±0.39 mSv,显着低于灌注CT的7.45±0.02 mSv(P﹤0.05)。结论:(1)双能量CT碘定量分析技术具有与灌注CT相似的无创性辅助评价肺癌血流灌注状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动静脉期碘相关参数均与BV存在相关性,动脉期碘相关参数均与PS存在相关性。(2)双能量CT较灌注CT扫描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放射损伤负担,对于需要多次复查的肺癌患者尤其意义重大。

董冠中,周振强,刘青锋,赵璞,何苡[3](2020)在《43例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术前X线胸片、胸部增强CT、CT血管造影资料及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20例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示肺叶病变部位肿块、轮廓清晰,诊断肺内型肺隔离症5例(25.0%),误诊为肺囊肿10例、支气管扩张症5例。43例术前行胸部增强CT扫描,示病变位于右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基底段23例、右肺下叶基底段19例;异常供血动脉来源于胸主动脉26例、腹主动脉14例、肋间动脉2例、无异常动脉供血1例;肺叶病变部位团片状影,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及多发血管影;诊断肺内型肺隔离症25例(58.1%),误诊为肺囊肿15例、原发性肺癌3例。35例术前行CT血管造影,可见供应病变部位的异常起源单支或多支血管;诊断肺内型肺隔离症26例(74.3%),误诊为原发性肺癌5例、支气管扩张症4例。43例均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3~65个月,4例失访,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肺内型肺隔离症易误诊,胸部增强CT扫描及CT血管造影有助于其诊断,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

刘洪萌[4](2020)在《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进行全身化疗。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0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15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17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均按周期完成化疗。(1)2、4、6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CR+PR)分别为50.0%(21/42)、59.5%(25/42)、54.8%(23/42),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 83.3%(35/42)、90.5%(38/42)、88.1%(37/42)。随访期内患者生存率为 100%。(2)2个月后咳嗽、胸闷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和74.1%(20/27)。治疗前KPS评分为(72.4±7.6)分,治疗2个后月为(81.7±8.8)分,与治疗前对比局部症状(咳嗽、胸闷)、KP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中CEA、CA199、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3)术中及术后有6例(14.2%)患者出现气胸,5例(11.9%)出现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存在发热(9.5%)、3例(7.1%)出现胸痛、4例(9.5%)出现刺激性咳嗽,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CT引导下局部微创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是局部联合全身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虞桂平,单一波,黄斌,姜格宁[5](2019)在《术前CT引导Hook-wire定位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的诊疗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评估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SMP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MPLC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留置Hook-wire定位针,并行VATS切除病灶,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统计定位准确率、VATS切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47例SMPLC患者中,单侧SMPLC患者19例,双侧SMPLC患者28例。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为(34.98±5.95)min。患者定位后发生少量气胸(肺压缩<20%)7例(14.9%),无需处理。定位过程中发生中等量气胸(肺压缩≥20%)4例(8.6%),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对侧气胸2例(4.3%),VATS探查过程中出现少量出血(≤50 m L)2例(4.3%),均未出现进行性血胸,未找到病理标本1例(2.1%),中转开胸手术2例(4.3%)。所有患者均为未发现定位针移位和脱落。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准确、安全、并发症少,对SMPLC的VATS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张晓羽[6](2007)在《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78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及中医证候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78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生存期等的影响。研究结果:[1]影像学评价:①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78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91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23个,占25.2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59个,占64.83%;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5个,占5.49%;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4例占4.39%。总有效率达95.6%。②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CT监测被消融病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术后3月的有效率为81.82%;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3.33%;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8.33%;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5.88%;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2.86%。③实体肿瘤疗效评定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CR+PR),术后3月有效率18.84%,术后6月有效率20.83%,术后12月有效率20.69%,术后18月有效率16.67%,术后24月有效率0%。[2]行为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术后1~6月改善较明显,而6~24月行为状况提高+稳定率下降,而下降率逐渐上升。氩氦刀术后1~6月生活质量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18月、24月的良好率较术前没有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3]临床症状变化术后7天咳嗽、咯痰、咳血、胸痛、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症状较术前有所增加,以胸痛、咯血加重较明显;术后14天各种症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多患者感觉乏力;术后1~3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较明显改善,以咳嗽、咯痰、乏力、咯血改善最显着,胸闷憋气、食欲不振次之。术后6~12月胸痛、乏力、胸闷憋气症状均较术前有改善。咳嗽、咯痰、咳血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而气短、食欲不振有所加重。术后12~24月咳嗽、咯痰、咳血、胸痛、乏力、胸闷憋气、气短、食欲不振均有所加重。[4]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是虚实夹杂,临床主要表现为虚证(气虚、气阴两虚)、痰证(痰湿、痰热)、血瘀证。术后3天气虚、阴虚、血瘀、痰证明显增加,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患者在痰证基础上出现热证表现,表现为痰湿证减少,痰热证增多。术后2周证候与术前比较痰证、血瘀证有一定程度改善趋势,但不明显,虚证较术前无明显改善。[5]生存期、生存率分析①术后生存期所有病人中术后生存期最短1月,最长已超过30月。术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8.46%、65.38%、42.22%、24.58%、10.24%,其中原发性肺癌的术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7.14%、61.42%、41.46%、23.22%、11.61%。②总生存期自发病之日开始计算到最后一次追访之日(2007年1月31日)止,总生存期超过1年的有46例(65.13%),超过2年的有17例(31.15%),超过3年的有10例(21.99%),超过5年的有4例(13.19%)。[6]手术耐受情况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普遍存在,但症状轻微恢复快。结论:[1]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消融局部病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2]氩氦刀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病人的耐受程度好,适应人群广。[3]气虚、血瘀、痰证是患者氩氦刀术前术后的主要证候。中药具有“扶正”、“减毒”、“攻毒”作用,能够改善患者术前的整体状况、促进术后恢复;能够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长期使用,能够稳定瘤灶,抑制复发转移。[4]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的联合,可以优势互补,不但疗效显着而且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肺癌治疗新方案。

邸永辉[7](2005)在《~(18)F-FDG-PET显像、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肺癌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观察18F-FDG-PET显像、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TM)检测三种检查手段以及其联合应用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而从临床角度探讨三者在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肺癌的诊断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科学的诊断方案而服务于临床。 方法:选取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3例肺部病灶性质待定患者全部行18F-FDG-PET显像、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ProGRP)测定,并与随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种检测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18F-FDG-PET显像、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0.9%(40/44),88.6%(39/44),59.1%(26/44);特异性分别为57.9%(11/19),36.8%(7/19),94.7%(18/19),准确性分别为81.0%(51/63),73.0%(46/63),69.8%(44/63)。三种检查手段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敏感性以18F-FDG-PET显像最高(90.9%),肿瘤标记物检测最低(59.1%);特异性以肿瘤标记物检测最高(94.7%),CT扫描最低(36.8%)。三种检测手段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对三种检测手段进行联合诊断,结果证明不同联合方案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有显着差异(P≤0.05),而准确性无显着差异(P>0.05)。18F-FDG-PET显像联合CT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均可达100%,但特异性较低,仅有42.9%。18F-FDG-PET联合肿瘤标记物的特异性可达100%,敏感性也较高,为95.8%。三种手段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达到100%。 结论:18F-FDG-PET显像敏感性较高,而肿瘤标记物特异性较高,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检测手段均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

李成州[8](2003)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肺内结节或肿块的性质与肺外原发性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的对照;肺外恶性肿瘤与肺内病灶确诊时的时间间隔与肺内病灶性质的相关性;肺外恶性肿瘤肺内病灶最大径与其性质的相关性;CT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原发、转移与良性病灶间的相关性;以及患者年龄和吸烟史与肺外恶性肿瘤肺内病灶关系的研究,目的是试图明确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其胸部CT所见的肺内孤立性病灶为转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良性病灶的可能性,评价CT对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其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有肺外原发性恶性肿瘤史,且肺内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101例,回顾性分析肺内病灶的性质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肺外原发肿瘤间两瘤时间间隔、肺内病灶的最大径、肺外恶性肿瘤病理类型间等的关系,及肺内病灶的CT影像特征对其定性诊断的意义。并结合免疫组化等方法试图提供肺外恶性肿瘤史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模式。48例(47.5%,48/101)经过了肺叶、全肺和楔形切除术,其中8例经皮穿刺和纤支镜检查证实后进行开胸手术;29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1例为B超引导下活检)得到证实: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主要用于近肺门和较大支气管受累者,对位于较外周的病灶,则采用刷检和灌洗等方法,并注意观察支气管管腔内表面光整、粗造、菜花样等形态学表现,共16例;经胸膜胸腔镜证实6例;2例经抗炎治疗后吸收,而证实为炎性肉芽肿。 结果:除2例炎性肉芽肿经临床证实外,其余均经病理证实。肺内病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6例,转移瘤48例,肺内良性结节7例(肺结核3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3例,真菌性肉芽肿1例)。按原发肺外肿瘤的部位分:1.肺外肿瘤为头颈部肿瘤者14例:包括喉癌8例,鼻咽癌4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左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和右侧扁桃体鳞癌1例。该组病例中8例(57.1%)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3例);转移癌4例(28.6%);2例(14.3%)鼻咽癌患者分别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肺结核。2.乳腺癌13例:除1例为浸润癌外,其余均为腺癌。10例(76.9%)肺内肿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15.4%)。1例(7.7%)为右中叶的炎性肉芽肿。3.食管癌6例:其肺内病灶5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其中4例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李成J为鳞状细胞癌,证实为结核病。例为腺癌,另一例右上叶前段直径,.SCm结节,经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4.赏门胃和十二指肠癌17例:除十二指肠降部腺癌,例外,其余均为胃和责门腺癌(不包括,例胃非何杰金色氏淋巴瘤),其中2例为粘液腺癌。17例中,12例肺内病灶为原发性肺癌,5例为转移性癌。5.大肠癌18例:其中直肠癌7例,升结肠3例,乙状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部腺癌,例,部位未特指2例(外院手术)。原发性肺鳞癌,所有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其中1例横结肠癌为粘液腺癌)。肺内病灶除3例例原发性肺腺癌和高达72.22%(13/18)。6.肾细胞癌7例:例为炎性肉芽肿外,其余13例均为转移癌,转移率不包括1例左肾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所有7例肺内病灶均为转移,转移率高达1000/0(717)。膀耽移行细胞癌3例:其肺内病灶2例为原发性肺鳞癌,另一例为肺内转移癌。7.肝细胞癌5例,胆总管高分化腺癌,例,胰头癌,例:除,例肝左叶原发性肝腺癌患者,其右上肺见巨大肿块,CT经皮穿刺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外,其余均属转移癌。8.,胃,肉瘤4例,左大腿横纹肌肉瘤,例:除,例女性25岁左胫一l:.端骨肉瘤患者(确诊时23岁),术后2年平片和CT见左下肺ZCm边光结节,因内无钙化和脂肪而拟诊为转移,手术证实为错构瘤。其余均为肺内孤立性转移瘤。9.卵巢肿瘤2例 (粘液腺癌和粘液乳头状囊腺癌各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子宫体腺癌1例:其肺内病灶2例为原发性腺癌,1例为粘液乳头状囊腺癌转移,另1例右上叶后段约1.SCm小结节,穿刺活检后证实为隐球菌性肉芽肿,经抗真菌治疗后吸收。10.淋巴瘤6例:均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N日L),其中1例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另1例为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肺内病灶4例为淋巴瘤肺内浸润,2例为原发性肺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各1例)。11.胸骨上窝黑色素瘤1例:其右中下肺野见直径达18.5Cm巨大肿块,CT引导经皮穿刺后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为肺内转移。12.本组有2例分别有2个肺外恶性肿瘤史:1例男性85岁患者,有吸烟史(500年支)。19%年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肤癌,1 997年再次以手术证实为胃癌;21月后因声音嘶哑检查发现左上肺肿块,最大直径为 4.2Cm,边界清楚,有毛刺,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发现左上叶支气管狭窄,并凹凸不平,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另一例为女性62岁,1978年乳腺癌手术,,9%年横结肠腺癌H·Hl级,12个月后左肺尖发现SCm月中块,诊断为左Pancoast瘤,行左上叶切除术证实为鳞状细胞癌。以上2例每一肺外原发癌均按1例计入本组资料。 统计学分析结果:1.101例病例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为1.89:,。年龄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李成州为12一85岁,平均57.

宋玉忱,杜喜群,王瑞,王德智,王增林[9](1990)在《322例肺球形病灶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322例肺球形病灶的病理类型。其发生率以肺恶性肿瘤和肺结核球最多,分别为40.9%和34.2%,其次为肺炎性假瘤占8.7%。强调应认真对待病人的首发症状,仔细阅读X线片病灶之特征,综合应用诊断措施如经皮针吸活检、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及早明确其良恶性。提出尽量限局性手术为一最理想治疗方法。即使小细胞型肺癌亦不应放弃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23~36.6%。

李军金[10](2021)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与支气管镜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占位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pulmonary biopsies,PTPB)和经支气管镜下肺穿刺活检术(transbronchoscopic lung biopsy,TBLB)的穿刺阳性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两者对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预防、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变特征选择最佳的活检方法。[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1月在我院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结节且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先后行纤支镜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取得病理标本(涂片细胞学和活检组织学),共计67例;分为纤支镜组及CT组,将TBLB与PTPB获得的病理结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通过SPSS22.0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数据。比较两种活检方法取材合格率、穿刺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果结论。[结 果]1.本研究共纳入67例患者,其中CT组67例,取材合格率为95.52%,穿刺阳性率89.55%。其中恶性有44例,良性12例,可疑恶性3例,未明确诊断者8例。纤支镜组67例,取材合格率为71.64%,穿刺阳性率52.24%。其中恶性有23例,良性9例,可疑恶性3例,未明确诊断者32例;CT组取材合格率、穿刺阳性率高于纤支镜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气胸、肺出血等较轻的并发症,纤支镜组气胸发生率约为1.49%,出血的发生率约为7.46%,CT组气胸发生率约为10.45%,出血的发生率约为22.39%,纤支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T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TPB穿刺阳性率与CT提示位于肺野外1/3有关,与性别、年龄、肺叶位置、是否合并COPD、是否具有支气管征等因素无关。4.TBLB穿刺阳性率与病灶直径≥2cm、CT提示位于肺野内1/3、CT征象上提示具有支气管征等因素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肺叶位置、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无关。5.PTPB气胸发生率与患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穿刺次数≥3次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变位置、进针深度等因素无关。PTPB肺出血(灶周出血、针道出血)发生率与患者病灶直径≤2cm、进针深度≥3cm等因素有关,与年龄、性别、病变位置、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无关。6.TBLB并发症(气胸、肺出血)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病变位置、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无关。[结 论]1.两者均是诊断肺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手段,PTPB穿刺阳性率更高。2.当肺占位为周围型肺占位病变时,PTPB穿刺阳性率较高,提示:该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在周围型肺占位中是肺癌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3.当病灶位置靠近肺门且CT征象上提示有支气管征时可首选考虑TBLB。4.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穿刺活检术不能明确病灶性质的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5.TBLB 比 PTPB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TBLB 比 PTPB更安全。6.肺部病灶较小,且穿刺路径较深时,PTPB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7.肺部病灶直径≤2cm、病人心肺功能较差时,可首选考虑PTPB。

二、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肺癌双期双能量CT碘相关参数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方法
    2.3 数据后处理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比较
    3.2 双能量CT参数及灌注参数
    3.3 双能量CT与灌注CT的参数相关性
    3.4 辐射剂量
第4章 讨论
    4.1 灌注CT成像原理及评价肺癌血供状态的能力
    4.2 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评价肺癌血供状态的能力
    4.3 双能量参数与灌注参数值及相关性分析
    4.4 双能量CT与灌注CT的辐射剂量比较
    4.5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43例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 果
    2.1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2.1.1 X线胸片
        2.1.2 胸部增强CT扫描
        2.1.3 CT血管造影
    2.2 手术治疗情况
    2.3 随访情况
3 讨 论

(4)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诊疗的应用与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术前CT引导Hook-wire定位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的诊疗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一:肺癌微创治疗现状
综述二: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肺癌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4.2 术中 CT 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4.3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 评价标准
        4.4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4.5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4.6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4.7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4.8 生存期及生存率
    5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5.1 临床资料
        5.2 治疗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近期疗效评价
        6.2 远期疗效评价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6.4 中药应用情况
    7 讨论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7.2 本研究的特点
        7.3 研究结果分析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7.5 手术前后主要中医证候变化及病机分析
        7.6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7.7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7.8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7.9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8 问题和展望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7)~(18)F-FDG-PET显像、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肺癌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英文缩略语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前言
5、正文
    研究目的
    一般资料及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6、肺癌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8、致谢

(8)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肺外肿瘤及其相应肺内病灶性质
    2 平均年龄与肺内病灶原发或转移的相关性
    3 吸烟史对决定肺外恶性肿瘤肺内孤立性结节性质的关系
    4 时间间隔与肺内结节/肿块转移与否的相关性
    5 瘤体大小与转移与否的相关性
    6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肺内病灶性质相关性
    7 肺内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发或转移相关性
    8 免疫组化对鉴别肺内病灶性质和来源的价值
    9 肺外肿瘤病理类型与肺内孤立性病灶性质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附录1: 近年发表论文和成果
附录2: 原始资料随访表

(1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与支气管镜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占位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18F-FDG PET/CT显像特征的分析[J]. 樊建坤,王腾,杨瀚,唐光才,江国豪.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09)
  • [2]肺癌双期双能量CT碘相关参数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D]. 邹红烨. 南昌大学, 2020(08)
  • [3]43例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董冠中,周振强,刘青锋,赵璞,何苡.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5)
  • [4]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刘洪萌. 郑州大学, 2020(02)
  • [5]术前CT引导Hook-wire定位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的诊疗价值[J]. 虞桂平,单一波,黄斌,姜格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19(11)
  • [6]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D]. 张晓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18)F-FDG-PET显像、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肺癌的对比研究[D]. 邸永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06)
  • [8]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D]. 李成州. 第二军医大学, 2003(01)
  • [9]322例肺球形病灶临床分析[J]. 宋玉忱,杜喜群,王瑞,王德智,王增林.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0(02)
  • [1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与支气管镜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占位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D]. 李军金.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CT诊断原发性肺癌3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