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鲟鱼资源及其养殖前景

世界鲟鱼资源及其养殖前景

一、世界鲟鱼类资源及其养殖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张卓潍[1](2020)在《烟熏鲟鱼加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海博瑞鲟的营养成分,通过传统烟熏工艺的优化试验,并增加了鲟鱼肉表面黏液的预处理,筛选确定了烟熏鲟鱼加工最优工艺参数,对-18℃贮藏条件下烟熏鲟鱼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博瑞鲟基本营养成分分析表明,鲟鱼中粗蛋白高达22.6%,17种氨基酸含量达到27.28%,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4.65%和36.3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1.00,说明海博瑞鲟氨基酸种类全面,是人们摄取优质水产动物蛋白来源之一;鲟鱼粗脂肪为3.1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了70%以上,DHA和EPA含量丰富。因此,海博瑞鲟本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烟熏后海博瑞鲟基本营养成分分析表明,鲟鱼中粗蛋白高达37.0%,17种氨基酸含量达到27.42%,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80%和36.3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3.00,说明鲟鱼烟熏后蛋白质所含氨基酸与鲟鱼鲜样一样种类齐全且含量极高,各氨基酸种类的增加幅度不一样,说明烟熏会对一些氨基酸的含量增加效果明显。烟熏鲟鱼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符合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烟熏对鲟鱼鱼肉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对氨基酸的百分比含量会产生影响。实验证明烟熏工艺适合鲟鱼的深加工,可以提高鲟鱼的市场竞争力。2、实验中发现熏制干燥后鲟鱼肉会持续分泌黏液,黏液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少量脂质,是鲟鱼自身第一道防线,主要保护鱼类不受病原菌等有害物质的入侵,润滑鲟鱼体表减少游泳时水体的摩擦力,但鲟鱼体表存在的黏液对烟熏加工不利,烟熏工艺优化试验发现,体表黏液较多的鲟鱼鱼肉在烟熏后颜色和质构都不能达到实验要求,鲟鱼肉表面比较湿润,烟熏后试样没有特殊的金黄色或红色,而是浅黄色或接近鲟鱼肉本身的肉色,烟熏鲟鱼肉质地与鲜鲟鱼肉差距不明显,鱼肉偏软,风味物质等不容易附着,含量较低。在相同条件(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烟熏时间,烟熏温度)下,预处理后烟熏鲟鱼的质构、色差较好,感官评价得分高,风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而苯并芘含量降低。优化后的鲟鱼烟熏工艺为:预处理工艺,去除鱼肉表面红肉,调味料中加0.5%小苏打,腌制30min;烟熏工艺,干燥时间40min、烟熏时间50min、烟熏温度60℃。3、通过水分、p H、色差、质构、风味物质、挥发性盐基氮、微生物以及脂肪酸等数据分析,研究了烟熏鲟鱼在-18℃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实验发现烟熏鲟鱼在-18℃低温贮藏下水分含量整体变化不大,基本在51%保持不变;烟熏鲟鱼样品在冷藏初期,颜色加深明显,色泽度降低,实验后期则颜色变化趋于稳定;p H值会随脂肪酸的增加而酸度变低,但变化不大,p H始终为酸性在6.1~6.3之间;微生物检测发现细菌总数在1.5×102cfu/g-1.6×102cfu/g,大肠杆菌一直未检出;挥发性盐基氮在-18℃贮藏期间变化不大,因此低温贮藏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烟熏鲟鱼的变质,后期可以为烟熏鲟鱼其他贮藏条件做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刘义,张源珊,周幸,田颖,李平兰[2](2019)在《真空贴体包装对鲟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探究4℃冷藏过程中真空贴体包装鲟鱼片的品质变化规律。以普通真空包装、托盘包装作对比,测定了冷藏过程中鲟鱼片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生物胺含量、ATP及其关联物含量与K值等化学指标,pH值、感官得分、色泽、质构等物理指标,以及微生物菌落总数。结果表明:与普通真空包装(6 d)和托盘包装(3 d)相比,真空贴体包装可将鲟鱼片在4℃冷藏条件下的货架期延长至9 d,并可有效抑制鲟鱼片TBARS值、TVB-N含量、总生物胺含量、次黄嘌呤含量、K值、b*值等指标的上升和弹性、硬度、鲜味物质肌苷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此外,真空贴体包装可增加产品美观性,提高消费者购买欲,因此具有广泛应用于水产品包装的前景。

段成任[3](2018)在《额尔齐斯河凶猛鱼类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及分类研究》文中指出2009年至2017年于额尔齐斯河(中国境内)采集了4种凶猛鱼类的标本,收集寄生其眼内的复口吸虫囊蚴,采用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和生物统计方法,对凶猛鱼类寄生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复口吸虫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如下:(1)共采集凶猛鱼类989尾,收集了复口吸虫囊蚴5682只。本次对额尔齐斯河4种凶猛性鱼类寄生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4种凶猛鱼类均可不同程度的被复口吸虫感染,并且感染率、感染强度及感染丰度均较高。其中以江鳕的感染率最高,达到73.29%;梭鲈也较为严重,感染率达到51.19%。复口吸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随4种凶猛鱼类的体长增加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江鳕、河鲈、白斑狗鱼寄生复口吸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梭鲈的感染强度及感染丰度随体长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2)为寻求鉴定复口吸虫囊蚴更精确的方法,选取18S-ITS1-5.8S、COI两对序列,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凶猛鱼类寄生的复口吸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共鉴定出复口吸虫两属(复口吸虫属,瘤宫吸虫属)7种,18S-ITS1-5.8S序列比对表明,有5种序列与Gen Bank的报道的序列相似度很高,分别是默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mergi)、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omum spathaceum)、伪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omum pseudospathaceum)、瘤宫吸虫未定种(Tylodelphys.Sp)和脑瘤宫吸虫(Tylodelphys cerebralis);COI序列比对表明,有4种序列与Gen Bank的报道的序列相似度很高,分别是默氏复口吸虫、匙形复口吸虫、贝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baeri)和棒状瘤宫吸虫(Tylodelphys clavata)。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它们的分子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线粒体基因COI序列对复口吸虫囊蚴的鉴定更具有意义。(3)对江鳕眼内寄生的复口吸虫进行了空间分布研究,并选取线粒体COI序列对囊蚴的种类进行了鉴定。统计分析江鳕左眼晶状体、房室液感染率为58.73%、22.22%,右眼晶状体、房室液感染率为36.51%、8.73%,结果显示复口吸虫囊蚴的寄生部位更倾向于江鳕的晶状体。测定了COI序列并与Gen Bank的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江鳕眼内寄生了默氏复口吸虫和匙形复口吸虫。(4)选取COI序列对寄生于河鲈眼内的贝氏复口吸虫进行了种类鉴定,获得了COI序列并与Gen Bank的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与加拿大(KM212030.1)、意大利(KR271067.1)已报道的Diplostomum baeri相似度均达到98%,经资料检索,在我国未见贝氏复口吸虫的研究报道,确定为我国一新纪录种。

王艳艳,赵飞,白璐,刘霆,曾圣,杜强[4](2018)在《不同开口饵料对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为分析发育早期消化酶活性情况,及不同开口饵料对山区全人工繁殖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杂交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以人工配合饲料、水丝蚓、轮虫、熟蛋黄为开口饵料,对杂交鲟仔鱼进行了养殖试验,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杂交鲟仔鱼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不同饵料的一般营养成分及不同发育时期仔鱼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增质量率和成活率,均为水丝蚓组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孵化初期,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较低,随着不断生长发育,4种消化酶活性逐渐升高。同一发育期,脂肪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3种消化酶(P<0.05),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由结果可知,杂交鲟仔鱼开口期以水丝蚓作为开口饵料效果较好,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作为杂交鲟仔鱼开口饵料。

薛文礼[5](2017)在《陕西地区匙吻鲟养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匙吻鲟是全球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匙吻鲟最早生活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生活于淡水中之中,通过过滤的方式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常见于内陆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匙吻鲟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人们对其皮、肉、卵都有进行开发。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皮则是上等的制革原料。肉质鲜嫩,且肉质内部无骨,加之吻部的营养丰富,是上好的食材。匙吻鲟在生长初期,其吻部与鸭嘴相似,特异的体型导致其在水中行动的动作别致,因此匙吻鲟也是良好的观赏鱼类。通过在陕西安康400 m2小池塘进行匙吻鲟精养试验得出,产量超过400kg/667m2,纯收入3414元/667m2,微流水和增氧机持续增氧来保证池塘溶解氧在5 mg/l以上,是降低饲料系数和保证高产的重要措施。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陕西安康匙吻鲟池塘高产养殖模式,在产量和效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陕西黄陵郑家河进行网箱匙吻鲟单养和混养试验表明,匙吻鲟单养的最佳放养量为41.3g/m2;网箱匙吻鲟混养的最佳放养量为24.7g/m2。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陕北地区水库放养匙吻鲟的放养量和最佳放养量,并对陕北地区水库和一般中营养型水库放养匙吻鲟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林旋,何亮华,王寿昆,吴丞哲,张星辉[6](2017)在《冷泉水养殖条件下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饲养试验》文中认为在冷泉水养殖条件下进行史氏鲟和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鱼种的饲养试验,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51±0.57)g和(2.16±0.33)g;平均全长分别为(6.55±0.69)cm和(6.11±0.33)cm;试验期水温为1822℃。经70 d人工培育,投喂含48%粗蛋白的人工配合饲料,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2.25±5.53)g和(26.19±6.16)g,平均全长分别达到(13.87±0.61)cm和(14.17±0.77)cm。杂交鲟鱼种平均体重和平均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史氏鲟。以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67 d和71 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分别为30 d与33 d;全长生长拐点的出现先于体重拐点;杂交鲟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比史氏鲟鱼种分别推迟4 d和3 d,杂交鲟鱼种全长生长增速持续时间大于史氏鲟鱼种。

王艳艳,曾圣,杜强,周其椿,周洲,刘霆,赵飞[7](2016)在《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文中指出对山区养殖培育的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亲本进行了全人工繁殖,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17.519.5℃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20 h开始孵化,所需总积温为2 0542 405℃·h;根据对山区杂交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阶段,共27个发育时期。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

杨瑞[8](2016)在《养殖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种群微卫星验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鲟鱼是一类古老的大型多倍体经济鱼类,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和对其生存生态环境的破坏,世界范围内的鲟鱼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本试验通过小体鲟微卫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利用13个微卫星DNA标记位点对人工养殖的四倍体小体鲟种群进行扩增,得知“比例法”、“补齐法”、“1、0法”等多倍体样品的微卫星数据分析方法差异不显着,由于在实际读图中,补齐法更加有效便捷,因此可根据试验方法和样品来源选择该数据读取方法。对前期开发的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微卫星引物进行验证,从而筛选出具有高多态性位点的20对达氏鳇和21对西伯利亚鲟引物。从筛选出的21对西伯利亚鲟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4对进行两两组合建立了7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使用新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对养殖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知,达氏鳇种群和西伯利亚鲟种群在新微卫星位点上分别检测到443和644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是9.0759、13.4074。所有位点平均PIC指数分别为0.8595、0.8797,均大于0.5,表明验证得到的这些微卫星位点均属于高多态性位点。两种群平均表观杂合度是0.9534、0.9084,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8713、0.8892。达氏鳇种群和西伯利亚鲟种群Hardy-Weinberg平均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0942、0.0181,表明两种群均存在杂合子过剩现象。利用筛选出的达氏鳇新微卫星引物对西伯利亚鲟种群进行跨种扩增,得到19对具有通用性的微卫星引物,其中引物H53仅能在达氏鳇种群扩增,而不能在西伯利亚鲟种群扩增。利用筛选出的西伯利亚鲟新微卫星引物对达氏鳇种群进行跨种扩增,得到14对具有通用性的微卫星引物,其中引物Ab8、Ab13、Ab72和Ab89仅能在西伯利亚鲟种群扩增,而不能在达氏鳇种群扩增,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知达氏鳇种群和西伯利亚鲟种群在新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分别是254个和345个,两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是6.1526、11.0464,所有位点PIC数值均大于0.5,平均表观杂合度分别是0.8531、0.9459,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8108、0.9012,两种群的Hardy-Weinberg平均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是0.0480、0.0509。结果表明用于本研究的人工养殖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种群均存在一定的杂合子过剩现象,应通过对现有亲本合理配组、引进不同来源亲本等方法来丰富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尽量避免苗种近交衰退等现象。

石璇,郭国丽,王丽云,佟长青,曲敏,李伟[9](2015)在《年产2t硫酸软骨素车间设计初探》文中提出选择鲟鱼鱼糜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鱼骨为原料,采用稀碱提取-酶解-醇沉工艺,获得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硫酸软骨素,并进行年产2t硫酸软骨素车间设计。按年产2t硫酸软骨素车间进行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物料衡算、关键点控制等方面进行设计,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平面图。设计为硫酸软骨素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李向松,郭志强,韩冬,朱晓鸣,杨云霞,金俊琰,解绶启[10](2015)在《杂交鲟对六种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文中提出鲟类为软骨硬鳞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等优良养殖特点[1]。其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肉和卵的蛋白质含量高,是高级营养品,尤其是用鲟卵加工成的鱼籽酱,是欧美市场传统的高档食品,享有"黑色黄金"美称[2]。中国自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鲟养殖国家,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杂交鲟;2007—2009年间,中国38%的鲟产量和35%的鱼子酱产量都来自于杂交鲟

二、世界鲟鱼类资源及其养殖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鲟鱼类资源及其养殖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烟熏鲟鱼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鲟鱼的养殖与加工现状
    1.2 鲟鱼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1.3 传统烟熏工艺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海博瑞鲟鱼肉烟熏前后营养成分分析
    2.1 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鲟鱼中水分测定
        2.2.2 鲟鱼中灰分测定
        2.2.3 鲟鱼中粗蛋白测定
        2.2.4 鲟鱼中粗脂肪测定
        2.2.5 鲟鱼中氨基酸测定及氨基酸评分
        2.2.6 鲟鱼中脂肪酸测定
    2.3 海博瑞鲟鲜样分析
        2.3.1 鲟鱼的营养成分测定
        2.3.2 鲟鱼的氨基酸组成测定
        2.3.3 鲟鱼的脂肪酸分析
    2.4 海博瑞鲟烟熏后样品分析
        2.4.1 烟熏鲟鱼的营养成分测定
        2.4.2 烟熏鲟鱼的氨基酸组成测定
        2.4.3 烟熏鲟鱼的脂肪酸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鲟鱼烟熏工艺优化试验
    3.1 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3.2 检测方法
        3.2.1 苯并芘测定试验方法:
        3.2.2 色差测定试验方法
        3.2.3 风味物质测定试验方法
        3.2.4 质构测定方法
        3.2.5 微生物测定方法
    3.3 鲟鱼烟熏优化试验步骤
    3.4 数据分析与结论
        3.4.1 烟熏对鲟鱼肉苯并芘的影响
        3.4.2 烟熏对鲟鱼肉色差的影响
        3.4.3 烟熏对鲟鱼肉质构的影响
        3.4.4 烟熏对鲟鱼肉风味物质的影响
        3.4.5 烟熏对鲟鱼鱼肉中微生物的影响
    3.5 鲟鱼烟熏工艺优化小结
第四章 -18℃贮藏烟熏鲟鱼品质变化的研究
    4.1 检测方法
        4.1.1 水分测定
        4.1.2 烟熏鲟鱼pH测定
        4.1.3 质构测定
        4.1.4 色差测定
        4.1.5 微生物测定
        4.1.6 挥发性盐基氮测定
        4.1.7 脂肪酸测定
    4.2 数据分析
        4.2.1 烟熏鲟鱼水分含量数据分析
        4.2.2 烟熏鲟鱼p H数据分析
        4.2.3 烟熏鲟鱼质构数据测定
        4.2.4 烟熏鲟鱼色差数据测定
        4.2.5 烟熏鲟鱼微生物实验测定
        4.2.6 烟熏鲟鱼挥发性盐基氮实验
        4.2.7 烟熏鲟鱼脂肪酸测定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2)真空贴体包装对鲟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鱼肉处理
        1.3.2 微生物菌落总数
        1.3.3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的测定
        1.3.4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测定
        1.3.5 生物胺含量的测定
        1.3.6 ATP及其关联物含量与K值的测定
        1.3.7 pH值的测定
        1.3.8 感官评价
        1.3.9 色泽测定
        1.3.1 0 质构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包装鲟鱼片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
    2.2 不同包装鲟鱼片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2.1 TBARS值与TVB-N含量
        2.2.2 生物胺含量
        2.2.3 ATP及其关联物含量、K值
    2.3 VSP鲟鱼片贮藏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2.3.1 pH值
        2.3.2 感官分析
        2.3.3 色泽
        2.3.4 质构
3 结论

(3)额尔齐斯河凶猛鱼类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及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额尔齐斯河简介
    1.2 额尔齐斯河的凶猛鱼类
    1.3 复口吸虫(Diplostomidae)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额尔齐斯河凶猛鱼类复口吸虫(Diplostomidae)流行特点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额尔齐斯河凶猛鱼类复口吸虫(Diplostomidae)种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形态学观察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3.4 形态学观察结果
    3.5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6 讨论
第4章 江鳕(lotalota)复口吸虫(diplostomidae)的分类及空间分布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河鲈(Percafluviatilus)复口吸虫(Diplostomum)一国内新纪录种的记述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不同开口饵料对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分组
    1.2 饵料种类与投喂方法
    1.3 试验过程及管理
    1.4 指标的测定
        1.4.1 生长指标的检测
        1.4.2 粗酶液的制定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1 饵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1.5.2 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饵料的一般营养成分
    2.2 不同开口饵料对杂交鲟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开口饵料对杂交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4 杂交鲟仔鱼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酶活性
3 讨论
4 结论

(5)陕西地区匙吻鲟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中国鲟鱼养殖业的发展状况
    1.5 鲟鱼的资源濒危状况与保护
    1.6 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1.6.1 鲟鱼养殖业将上新台阶,但发展速度将相对减慢
        1.6.2 鲟鱼价格将进一步降低,但市场容量将迅速扩大
        1.6.3 经济效益将明显降低,但生产者的利润仍然可观
    1.7.匙吻鲟的生物学特性
    1.8 匙吻鲟养殖现状
        1.8.1 发展现状
        1.8.2 主要问题
        1.8.3 匙吻鲟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建议
    1.9 匙吻鲟养殖技术研究
        1.9.1 人工繁殖
        1.9.2 苗种培育
        1.9.3 水库养殖
        1.9.4 水库养殖前景分析
    1.10 池塘精养
第二部分 陕西安康地区匙吻鲟池塘精养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及池塘条件
        2.1.2 苗种放养
        2.1.3 饲养管理
    2.2 结果
        2.2.1 产量
        2.2.2 试验鱼生长情况
    2.3 分析与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陕西黄陵网箱放养匙吻鲟生长与最佳放养量研究
    3.1 试验地点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数据统计及参数计算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鱼种运输及放养效果
        3.3.2 网箱单养匙吻鲟的生长、鱼产量与放养密度的关系
        3.3.3 网箱匙吻鲟单养放养量
        3.3.4 网箱混养匙吻鲟、鲢、鳙生长状况、鱼产量与放养密度
        3.3.5 网箱匙吻鲟混养放养量
        3.3.6 陕北地区水库放养匙吻鲟放养量
    3.4 讨论
        3.4.1 匙吻鲟、鲢、鳙鱼的生长及放养效益的比较
        3.4.2 陕北地区水库放养结构的调整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冷泉水养殖条件下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饲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1.2 试验条件
    1.3 日常管理
    1.4 生长测量与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史氏鲟与杂交鲟鱼种生长特性
    2.2 体重与全长的关系
    2.3 史氏鲟与杂交鲟鱼种的非线性生长模型比较
3 讨论

(7)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熟卵及受精卵
    2.2 卵裂阶段
    2.3 囊胚阶段
    2.4 原肠阶段
    2.5 神经胚阶段
    2.6 器官发生阶段
    2.7 出膜阶段
3 小结与讨论

(8)养殖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种群微卫星验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鲟鱼
        1.1.1 分类及体型
        1.1.2 分布及生境
        1.1.3 食性及生长
        1.1.4 洄游及繁殖
        1.1.5 经济价值
        1.1.6 保护现状
    1.2 微卫星
        1.2.1 微卫星标记
        1.2.2 微卫星标记的优缺点
        1.2.3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
    1.3 遗传多样性
        1.3.1 遗传多样性概述
        1.3.2 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养殖小体鲟种群微卫星数据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及基因组DNA提取
        2.1.2 PCR扩增及检测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养殖达氏鳇微卫星引物验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1.3 达氏鳇基因组DNA提取
        3.1.4 达氏鳇新SSR引物的筛选
        3.1.5 达氏鳇新SSR引物的克隆验证
        3.1.6 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1.7 跨种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2 结果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SSR引物筛选
        3.2.3 SSR引物克隆验证
        3.2.4 PCR扩增及分析
        3.2.5 跨种扩增及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养殖西伯利亚鲟微卫星引物验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4.1.3 西伯利亚鲟基因组DNA提取
        4.1.4 西伯利亚鲟新SSR引物的筛选及多重PCR建立
        4.1.5 西伯利亚鲟新SSR引物的验证
        4.1.6 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4.1.7 跨种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结果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4.2.2 SSR引物的筛选
        4.2.3 SSR引物的克隆验证
        4.2.4 PCR扩增及分析
        4.2.5 PCR跨种扩增及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年产2t硫酸软骨素车间设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
2 设计总论
    2.1 项目名称
    2.2 厂址选择与气候条件
    2.3 设计原则
3 生产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3.2 工艺流程说明
        3.2.1 前处理
        3.2.2 碱提
        3.2.3 酶解
        3.2.4 乙醇沉淀
4 物料平衡计算
    4.1 产品产量的确定
    4.2 生产原辅料
    4.3 包装材料
5 设备选型
6 水、电估算
    6.1 用水量的估算
        6.1.1 生产车间用水量生
        6.1.2 生活用水量
        6.1.3 消防用水
    6.2 用电量估算
7 总结

(10)杂交鲟对六种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鱼
    1.2 实验养殖系统
    1.3 实验饲料
    1.4 饲养管理
    1.5 样品分析和计算
    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世界鲟鱼类资源及其养殖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烟熏鲟鱼加工工艺研究[D]. 张卓潍. 浙江工商大学, 2020
  • [2]真空贴体包装对鲟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J]. 刘义,张源珊,周幸,田颖,李平兰. 食品科学, 2019(15)
  • [3]额尔齐斯河凶猛鱼类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及分类研究[D]. 段成任.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4]不同开口饵料对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王艳艳,赵飞,白璐,刘霆,曾圣,杜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9)
  • [5]陕西地区匙吻鲟养殖技术研究[D]. 薛文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6]冷泉水养殖条件下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饲养试验[J]. 林旋,何亮华,王寿昆,吴丞哲,张星辉. 渔业研究, 2017(01)
  • [7]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J]. 王艳艳,曾圣,杜强,周其椿,周洲,刘霆,赵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4)
  • [8]养殖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种群微卫星验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杨瑞. 大连海洋大学, 2016(12)
  • [9]年产2t硫酸软骨素车间设计初探[J]. 石璇,郭国丽,王丽云,佟长青,曲敏,李伟. 河北渔业, 2015(04)
  • [10]杂交鲟对六种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J]. 李向松,郭志强,韩冬,朱晓鸣,杨云霞,金俊琰,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世界鲟鱼资源及其养殖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