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框架在网络通信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ACE框架在网络通信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ACE框架在网络通讯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诗奇[1](2019)在《面向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实时通信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传统的飞行仿真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的仿真模式、虚拟化的软件设计方法,这对软件设计和硬件性能要求比较高,带来的结果是低下的设计效率和居高不下的故障率,这就要求采用分布式仿真结构;而对于分布式系统仿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节点间通信,采用传统的管道、Socket等通信方法,对于大规模、要求高实时的飞行仿真系统,在功能性、扩展性与实时性能都无法满足要求。本文基于分布式仿真环境,设计实现了基于ACE框架与DDS技术的通信中间件;同时基于部分现有成果,设计并完善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完成简化的健壮性设计,辅助仿真验证;最后经反复测试,证明通信中间件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了当前环境可用的通信方式,采用更优的DDS中间件技术,对比主流产品RTI-DDS和OpenDDS,在RTI-DDS基础上,增设OpenDDS的ACE框架提高中间件的跨平台性;在ACE框架中,增设DDS模块的网络层,设计配置、通信、数据、日志和存储模块,得到基于ACE框架与DDS技术的通信中间件。(2)研究了通信中间件发现机制的运转方法,对简单发现算法、布隆过滤算法、基于内容的过滤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基于内容过滤算法的基础上,借鉴布隆过滤算法的哈希表应用,增加本地的数据词典哈希映射,对过滤内容做数值型的匹配,减少发现过程中的交换数据量,提高通信中间件的实时性能。(3)研究了通信中间件的QoS策略,对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提出QoS策略模型搭建方法,以二维决策树模型为基,设计线性与非线性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生成动态配置的QoS策略组,提高通信中间件的实时性能。(4)研究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设计了数据源模块,连接飞行仿真功能模块,借鉴田口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健壮性的辅助设计,运行数据监控软件,对功能和实时指标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反复的仿真测试证明,功能验证方面,经本文改进的ACE框架的使用,使得通信中间件能够具有满足需求的跨平台性,在原中间件不匹配的平台间完成通信,设计的QoS策略模型,能够生成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两个方案的QoS策略组,在健壮性的设计上,能够对数据和操作的错误作出应急反应;在综合的实时性能方面,中间件在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方面的结果都达到预期要求。

张浩城[2](2019)在《网络环境下的图布局算法研究》文中指出图是一种能够将结构化数据抽象成节点和边的概念工具。目前图在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图谱、计算机通讯网络以及社交网络等。基于人脑强大的视觉处理能力,将图进行可视化表达能够加深用户对于数据的理解。而在众多图的表达形式中,节点-链接图最具普适性。根据面向任务类型或使用数据特性的不同,节点-链接图的布局形式也发展出了各种类型的布局算法。然而在网络占据人们生活比重日益增长的今天,这些布局算法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处理大规模且带有时序性的数据。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用于解决大规模图布局问题,或动态图布局问题,而这其中却鲜有能够同时应对大规模且带有时序性数据的算法。另外,针对不同领域的图布局任务,在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同时,还因为其目标的不同而需要相应合适的表现形式。由此,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图布局算法以应对大规模且带有时序性的数据。该算法适用于多连通分量、高内聚低耦合类型结构的图,能够适应较大规模的数据,且在数据动态变化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布局且保持图的大体结构稳定。此外,针对三个不同领域的数据,本文设计采用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图布局算法,用以应对各自的任务。在形式化验证流图任务中,层次形态的图布局算法被设计用于表现系统的状态转移图以及状态空间的比较过程。在网络态势分析任务中,并置形态的布局算法被设计用于表现并比较不同时间段内数据包流量在不同层次协议上的分布。在探索伪基站分布任务中,桑基图被用于展现伪基站与垃圾短信的分布规律。总体而言,本文主要解决了大规模时序数据的布局问题,以及三个不同领域中对于特定任务的图可视化问题。

张振华[3](2018)在《基于ACE架构的前置采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操作系统及通信平台的多样性,通信软件开发者往往要面对诸多问题,而利用软件设计模式能够帮助开发者成功完成任务并开发出高性能的通信软件。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通信软件的实现方式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介绍了ACE框架以及使用ACE架构构建通信系统软件的优势,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ACE架构的前置采集软件的设计,重点描述了软件架构中六个服务的功能。最后针对软件中服务间通讯方式、守护进程和采集服务的实现方式做了详细的介绍。

兰国帅[4](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张娟[5](2013)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电动汽车不断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的基础服务设施得到了大规模发展,但是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还处于示范运营阶段,与之配套的监控系统所监控管理的设备种类繁多、标准不一。导致目前监控系统的数据接入与控制设备也各式各样,增加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数据接入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了软件开发成本和安装调试、维护成本。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开发了一款集CAN通讯、串口通讯和TCP通讯于一身的嵌入式监控终端软件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主流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总体结构,给出了监控终端在监控系统中的作用和位置,并阐述了监控终端的基本功能。采用ARM Cortex A8为内核、主频为720MHZ、带有多个CAN口、串口及网口的EVC335X-801开发板为硬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为操作系统,VS2008+Qt为图形界面开发平台,ACE为网络通讯开发平台,并以XML文件的形式建立系统的数据和通讯模型。然后详细说明了监控终端的软件架构,主要包括图形界面主进程、数据处理模块和通讯处理模块等三大部分。主进程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主界面及其他重要子界面的实现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模块中我们使用C++的一个标准容器类map来构建系统的内存库并提供了操作内存库的读写接口;通讯模块部分主要介绍了串、CAN和TCP三种通讯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并结合自身的条件,我们搭建了集成测试环境,主要测试了界面展示、界面操作、数据的存取及通讯功能。测试结果证明了本课题设计的监控终端达到了预期目的。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系统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将来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内容。

徐智[6](2011)在《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综合接入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由于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及非线性负荷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广泛的应用,使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问题日益突出。电能质量问题不仅危害电力系统本身的安全及电网的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中用户也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国内多家电力相关企业开发了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及电能质量分析系统,但是由于不同厂家的系统功能和通信协议不一致,使供电局在进行多厂家监测设备接入与全区电网质量综合分析时面临许多的困难。本论文在对主流监测仪设备厂家的通信协议及系统功能进行充分分析后,提出的一套多厂家电能质量设备接入方案,该接入方案是区域电能质量分析的基础。论文中对系统框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多线程并发模型、规约库、WEB服务通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基于ACE自适配通信环境(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并发服务组件的相关解决方案,并在系统框架的设计中得到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内容以及论文的组织安排,然后简单介绍了接入平台功能、实现难点及课题相关的技术背景,技术背景包括ACE自适配通讯环境、Oracle C++调用接口(OCCI)等。本文随后对接入平台需求进行阐述,并运用ACE的面向对象技术与可复用的软件框架结构,设计开发并实现了一个跨平台的、性能良好、易于维护移植、可在一般性能主机和网络上运行的轻量级的综合接入平台。文章中对平台运用的多种技术,包括完成端口(IOCP)线程池、裁剪的半同步/半异步的多线程并发模型、数据库OCCI连接池技术,以及平台与WEB服务间通信、多厂家规约库、服务动态配置管理等关键实现进行了详细说明。系统开发完成后通过测试成功上线,与电能质量主站共同组成区域电网电能质量综合分析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的在线监测及专业数据分析,了解电网运行中负荷电能质量的“污染”规律,发现有电能质量问题负荷的动态时间和地理位置分布情况,为全网电能质量的分析、控制、治理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数据支持。

张远强[7](2010)在《ACE在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个航运大国,江河、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沿海各地又是经济发达地区,船舶运输费用低廉、运输量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航运业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航运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随着航行船舶数量的增多,在有限航道宽度的情况下,必然造成船舶拥挤,航行环境复杂,船舶管理人员决策困难。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将船舶管理上升到有序、合理、高效的管理层面上来成为航管职能部门的当务之急。“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具有定位、通讯、查询、监控、管理等功能,为船舶和航管部门提供高效、全面并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以期最终达到水路交通智能化的目的。“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以国际标准S-57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为可视化信息平台,借助船-岸通讯链路及时获取船舶的动态信息,并实时地将船位及相关信息自动地显示在电子海图上。该系统能实现船舶动态信息的实时交互,让船舶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海图上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结合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归纳总结了导航与监控系统通讯服务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提出了将ACE通讯技术应用到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通讯服务器中的方法,该方法通过I/O完成端口和事件句柄来执行完成事件多路分离,提高了船舶动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通讯服务器的稳定性。(3)建立了基于ACE通讯技术的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通讯服务器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实现了AIS数据、导航数据和调度数据的实时交换。

刘治[8](2009)在《基于RFB协议跨平台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通讯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为基于大数据量的桌面图像网络远程控制带来契机。近年来远程控制软件发展迅速,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设计思想上和技术的使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是在局域网内部运行流畅,由于受网络带宽限制,很难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例如通过ADSL进行进行远程控制时画面显示不连贯;拘泥于固定的系统平台,不能实现跨平台监控。本文对目前比较常用的远程控制工具—微软的远程桌面、腾讯的远程协助、着名的AT&T实验室开源的VNC等进行了分析,对基于瘦客户端的跨平台控制协议—RFB(Remote Frame Buffer)协议、QT库和ACE库跨平台应用、多种图像编码压缩技术以及远程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并编程实现了跨平台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监控软件在平台相关性、广域网普通带宽下画面流畅性、控制实时性不足的缺陷。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对网络远程控制原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引入了基于瘦客户端的远程控制协议—RFB协议,对RFB协议所定义的消息、支持的图像编码技术进行了阐述;(2)给出了跨平台运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网络带宽对大数据量图像数据传输的限制,引入Raw编码、RRE编码、Hextile编码以及JPEG压缩技术,对桌面图像进行分块处理,只传输发生变化的图像块;(4)阐述了软件的总体架构,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C/S结构设计;(6)结合RFB所定义的消息格式,对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从传输方向上分为客户端到服务器消息和服务器到客户端消息,从功能上分为鼠标消息、键盘消息、屏幕更新消息等;(7)在跨平台开发远程监控系统中,采用了QT库和ACE库,在文中对QT库和ACE库的各项特性进行了仔细的分析。(8)详细论述了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各模块所定义的接口函数,以及功能模块之间的组织关系;(9)进行了安全方案的设计,以防止黑客的伪连接从而取得控制权限。

黄姝娟,杜承烈,尤涛[9](2009)在《中间件技术实时性能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对目前分布式交互仿真环境中常用的RTI,EVSM,ACE等3种中间件技术的实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说明三者实时性能的差异,为分布式交互仿真环境中中间件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发现,中间件技术是为进行分布式计算和处理而产生的,它具有将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相互隔离的特点,已成为评价系统实时性能的关键指标。

李宜达[10](2009)在《基于ACE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系统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息中间件是中间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异步、松耦合的编程架构,其思想与现代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因而在工业界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应用整合和分布式计算。系统框架是消息中间件的一种简单实现,但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各种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应用系统集成的发展。系统框架主要负责为系统提供多线程并发模型、内存管理机制、定时器队列和网络通信等机制,适用于需要在多个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分布式环境,而且容易实现跨平台操作,为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集成提供服务。本论文中主要对系统框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多线程并发模型、内存管理机制和多种网络通信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设计提出了基于ACE并发服务组件的相关解决方案,并在系统框架的设计中得到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设计目标、应用环境以及论文的组织,然后简介了课题相关的技术背景,其中包括中间件技术、ACE自适配通讯环境等。在此基础上,运用ACE的面向对象技术与可复用的软件框架结构,设计开发并实现了一个跨平台的、性能良好、易于维护移植、可在一般性能主机和网络上运行的轻量级的系统框架。该框架运用了多种技术,包括半同步/半异步的多线程并发模型,池式内存管理技术,还有对可靠UDP的实现,以及定时器队列机制和服务器统一配置管理机制的实现。最后,对该框架的做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框架极大化、并且最优化的利用了系统资源。对单个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ACE框架在网络通讯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CE框架在网络通讯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实时通信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论文目录安排
第二章 通信中间件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通信中间件的需求分析
    2.2 通信中间件的技术对比分析
        2.2.1 集中式与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对比分析
        2.2.2 通信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2.2.3 通信中间件内核技术的应用分析
    2.3 通信中间件的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CE通信中间件框架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3.1 自适应通信环境ACE框架的引进与研究
    3.2 ACE框架的层次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3.3 基于ACE框架的改进与应用处理
        3.3.1 ACE框架的网络层的增设
        3.3.2 ACE框架的类型与应用处理
    3.4 改进ACE框架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3.4.1 网络层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3.4.2 组件层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3.4.3 C++Wrapper层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3.4.4 基于ACE的改进通信框架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中间件内核发现算法的改进与设计实现
    4.1 发现机制的研究与改进
        4.1.1 简单发现算法的研究与分析
        4.1.2 布隆过滤算法的研究与分析
        4.1.3 基于内容的过滤算法的研究与分析
        4.1.4 发现机制的算法对比与分析
        4.1.5 发现机制算法的调整与改进
    4.2 基于发现算法的功能设计
        4.2.1 基于数值的匹配方法
        4.2.2 基于哈希数据词典的数值匹配方法
    4.3 基于发现算法的通信中间件的实现
        4.3.1 基于XML的数据结构设计
        4.3.2 通信中间件的实体类属建立
        4.3.3 基于哈希数据词典的内容过滤算法的中间件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间件QoS策略配置的二维决策树模型设计实现
    5.1 质量服务QoS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5.1.1 通信中间件的QoS策略
        5.1.2 QoS策略的问题分析
    5.2 QoS策略建模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5.2.1 决策树算法的研究
        5.2.2 基于线性回归的二维决策树算法的设计
    5.3 QoS策略特征属性处理
        5.3.1 QoS策略的特征分析与提取
        5.3.2 基于PCA与FA的特征清洗
    5.4 QoS策略的建模与优化
        5.4.1 基于二维决策树算法的QoS策略模型建模
        5.4.2 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样本数据处理
        5.4.3 基于线性回归的模型优化
    5.5 基于QoS质量服务模型的中间件的实现
        5.5.1 QoS服务质量的策略模型
        5.5.2 基于XML的QoS策略的动态配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通信中间件测试验证
    6.1 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研究与总体方案设计
        6.1.1 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模块分析
        6.1.2 飞行仿真系统的健壮性分析
        6.1.3 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方案设计
    6.2 分布式飞行仿真通信测试环境的功能模块设计
        6.2.1 数据仿真系统
        6.2.2 健壮性设计与实现
    6.3 中间件验证-功能、实时性
        6.3.1 通信中间件的功能验证
        6.3.2 通信中间件的实时性能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网络环境下的图布局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图与可视化
    1.2 图布局算法
        1.2.1 图布局算法分类
        1.2.2 大规模图布局算法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贡献
第二章 背景知识
    2.1 图与可视化
    2.2 图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2.2.1 图与形式化验证流图
        2.2.2 图与网络态势分析
        2.2.3 图与伪基站行为模式分析
    2.3 图布局算法
        2.3.1 拓扑图布局算法
        2.3.2 特殊形式的图布局算法
        2.3.3 动态图布局算法
    2.4 传统大规模图布局算法介绍
        2.4.1 HDE布局算法
        2.4.2 ACE布局算法
        2.4.3 FM3 布局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图布局算法
    3.1 图布局算法设计
        3.1.1 粗化阶段
        3.1.2 布局阶段
        3.1.3 动态阶段
    3.2 图布局算法比较系统
        3.2.1 系统设计概览
        3.2.2 综合比较模块
        3.2.3 通讯数据探索模块
        3.2.4 布局展示模块
        3.2.5 案例分析
    3.3 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布局算法应用于形式化验证流图
    4.1 工作动机
    4.2 DFDVis系统设计分析
        4.2.1 系统设计概览
        4.2.2 流图自定义视图
        4.2.3 状态转移图
        4.2.4 状态描述图
        4.2.5 比较视图
        4.2.6 视觉设计
    4.3 案例分析
        4.3.1 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4.3.2 两个完全相同的系统
        4.3.3 两个相似的系统
        4.3.4 死锁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布局算法应用于网络态势分析
    5.1 工作动机
    5.2 Signal Tree Explorer系统设计分析
        5.2.1 系统设计概览
        5.2.2 带边直方图
        5.2.3 投影视图
        5.2.4 多树比较视图
        5.2.5 单树视图
    5.3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图布局算法应用于伪基站分布
    6.1 工作动机
    6.2 数据描述及任务提取
        6.2.1 垃圾短信数据
        6.2.2 任务提取
    6.3 PBSVis系统设计分析
        6.3.1 系统设计概览
        6.3.2 伪基站信息的提取
        6.3.3 垃圾短信的分类
        6.3.4 可视分析系统
        6.3.5 可视化设计及界面
        6.3.6 交互探索
    6.4 案例分析
        6.4.1 伪基站的总体时空规律
        6.4.2 垃圾短信在时空上的分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基于ACE架构的前置采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ACE架构简介
    1.1 操作系统适配层
    1.2 OO Wrappers层
    1.3 框架组件层
2 前置采集软件的设计
    2.1 软件设计原则
        2.1.1 可靠性
        2.1.2 实时性
        2.1.3 可维护性
    2.2 软件架构
3 前置采集软件的实现
    3.1 服务间的通讯方式
    3.2 守护进程的实现
    3.3 采集服务的实现
4 结论

(4)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说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三、本研究的局限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主持的课题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5)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终端总体设计
    2.1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概述
        2.1.1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功能
        2.1.2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2.2 监控终端的功能要求
    2.3 监控终端整体方案设计
        2.3.1 硬件平台选择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2.3.3 开发环境选择
    2.4 监控终端的总体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控终端软件详细设计
    3.1 监控终端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3.2 监控终端系统数据、通信模型建立
        3.2.1 系统数据模型建立
        3.2.2 系统通信模型建立
    3.3 软件开发平台设计
        3.3.1 图形界面开发平台
        3.3.2 网络通讯开发平台
    3.4 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控终端软件的实现
    4.1 XML 文件的解析
        4.1.1 XML 文件的解析技术
        4.1.2 XML 文件的解析
    4.2 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4.2.1 主界面设计与实现
        4.2.2 系统其他子界面设计与实现
    4.3 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
        4.3.1 数据内存库的建立
        4.3.2 内存库的存取接口
    4.4 通讯模块的实现
        4.4.1 串口通讯处理模块
        4.4.2 CAN 口通讯处理模块
        4.4.3 TCP 通讯处理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集成测试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5.2 代码的移植
    5.3 系统的测试
        5.3.1 通讯功能测试
        5.3.2 人机交互界面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6)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综合接入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
    1.3 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
    2.1 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概述
    2.2 主站功能概述
        2.2.1 系统管理
        2.2.2 数据查询
        2.2.3 在线监测
        2.2.4 事件报警
        2.2.5 地区电网污染状况地图展示
        2.2.6 录波功能及故障分析
        2.2.7 提供各种电能质量事件及综合报表
    2.3 接入平台功能概述
    2.4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接入平台实现难点
第三章 综合接入平台需求分析
    3.1 接入平台总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3.3 服务调度需求分析
    3.4 采集服务需求分析
    3.5 规约转换接口需求分析
第四章 技术选型及相关技术研究
    4.1 系统软件框架选择及相关技术研究
        4.1.1 服务配置器(Service Configurator)模式
        4.1.2 ACE 任务模式
        4.1.3 ACE 反应器模式
        4.1.4 ACE 前摄器模式
    4.2 数据库连接模型选择及相关技术研究
        4.2.1 数据库连接模式选择
        4.2.2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研究
第五章 综合接入平台总体设计
    5.1 软件架构
    5.2 应用及服务层
    5.3 协议层
        5.3.1 主站规约介绍
        5.3.2 领步规约介绍
        5.3.3 协议层设计
    5.4 数据操作层
    5.5 数据库层
    5.6 文件层
    5.7 数据库设计
第六章 综合接入平台服务层详细设计
    6.1 服务端数据采集服务
        6.1.1 采集服务器并发模式选择
        6.1.2 采集服务器通信模式选择
        6.1.3 采集服务器设计
    6.2 客户端数据采集服务
        6.2.1 ACE 线程池模型选择
        6.2.2 事件模型选择
        6.2.3 采集服务器设计
    6.3 实时数据在线监测
        6.3.1 在线监测设计原理图
        6.3.2 接入平台与WEB 服务器的通信协议定义说明
        6.3.3 在线监测类关联图
    6.4 远程参数管理
    6.5 暂态事件下载
    6.6 规约转换接口详细设计
        6.6.1 规约转换接口原理图
        6.6.2 规约转换接口软件架构
        6.6.3 服务层设计
第七章 综合接入平台实现与应用
    7.1 综合接入平台部署
    7.2 服务管理及调度
    7.3 服务端数据采集服务实现
    7.4 客户端数据采集服务实现
    7.5 在线监测实现
    7.6 电能质量监测及分析系统运行情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进一步工作
        8.2.1 跨平台的系统框架
        8.2.2 采集任务动态分配
        8.2.3 信息安全
        8.2.4 规约转换接口的完善
致谢
参考文献

(7)ACE在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系统中通信服务器研究的意义
        1.2.1 研究通讯服务器的重要性
        1.2.2 通讯服务器所需解决的问题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ACE的通信基础理论
    2.1 计算机网络
        2.1.1 TCP/IP协议
        2.1.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2.1.3 无连接协议和面向连接协议
        2.1.4 同步与异步消息交换
    2.2 套接字编程
        2.2.1 概述
        2.2.2 UNIX Socket API
        2.2.3 Windows Socket API
        2.2.4 使用原始套接字的局限性
    2.3 ACE技术
        2.3.1 概述
        2.3.2 ACE消息管理模式
        2.3.3 ACE Proactor框架
        2.3.4 ACE Task框架
        2.3.5 使用ACE的注意事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框架
    3.1 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3.1.1 物理环境
        3.1.2 通讯流程
    3.2 用户登录与退出
        3.2.1 用户登录协议
        3.2.2 登录反馈协议
        3.2.3 用户退出协议
    3.3 AIS
        3.3.1 概述
        3.3.2 AIS消息及其解析软件
        3.3.3 AIS消息协议
    3.4 导航与监控子系统
        3.4.1 概述
        3.4.2 导航消息协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通讯服务器关键技术的实现
    4.1 用户管理
        4.1.1 C++STL泛型库技术
        4.1.2 哈希映照容器
        4.1.3 利用哈希映照容器实现用户管理
    4.2 通讯服务器I/O处理
        4.2.1 I/O完成端口
        4.2.2 通讯服务器处理线程的讨论
        4.2.3 利用前摄器实现I/O完成处理
    4.3 完成处理器的实现
        4.3.1 完成处理器的作用及其结构
        4.3.2 如何读取通讯消息
        4.3.3 如何实现消息的可靠传输
    4.4 通讯服务器功能和界面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8)基于RFB协议跨平台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难点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RFB协议及图像编码技术
    2.1 远程监控的原理
    2.2 RFB协议
        2.2.1 图像显示协议
        2.2.2 输入协议及编码格式定义
        2.2.3 RFB协议的消息机制
    2.3 图像编码压缩
        2.3.1 Raw编码
        2.3.2 RRE编码
        2.3.3 Hextile编码
    2.4 JPEG压缩
    2.5 总体方案
    2.6 开发语言与库
        2.6.1 ANSI C++
        2.6.2 QT
        2.6.3 ACE库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平台解决方案
    3.1 跨平台的程序库与工具包
    3.2 QT的开发环境介绍
        3.2.1 Qt的体系结构
        3.2.2 Qt开发工具介绍
    3.3 QT的编程概述
        3.3.1 Qt的QWidget类
        3.3.2 槽和信号
        3.3.3 事件和事件过滤器
    3.4 HOOPS的体系结构
        3.4.1 HOOPS简介
        3.4.2 HOOPS函数库对跨平台开发的支持
    3.5 ACE库
        3.5.1 ACE体系结构
        3.5.2 OS适配层
        3.5.3 C++包装层
        3.5.4 ACE框架组件
        3.5.5 ACE在本文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4.1 服务器端设计
    4.2 服务器工作流程
    4.3 服务器功能模块设计
        4.3.1 本地服务器模块
        4.3.2 网络模块
        4.3.3 安全模块
        4.3.4 账号管理模块
        4.3.5 账号模块
        4.3.6 远程客户模块
    4.4 服务器接口定义
    4.5 客户端设计
        4.5.1 功能模块的设计
        4.5.2 接口设计
        4.5.3 客户端功能模块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安全设计
    5.1 传输层通信协议的选取
    5.2 加密设计
        5.2.1 DES算法简介
        5.2.2 利用DES算法加密实现
    5.3 服务器安全设计
        5.3.1 服务器的安全分析与设计
        5.3.2 服务器安全框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9)中间件技术实时性能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3种中间件的简要介绍
    2.1 RTI的简要介绍
    2.2 EVSM的简要介绍
    2.3 ACE的简要介绍
3 3种中间件的实时性进行分析
    3.1 MAK RTI的实时性分析
    3.2 EVSM的实时性分析
    3.3 ACE的实时性分析
4 3种中间件的实时性测试
    4.1 测试方法
    4.2 测试内容
        4.2.1 响应速度的测试
        4.2.2 负载测试
    4.3 实时网络性能测试分析软件
5 3种中间件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6 结束语

(10)基于ACE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系统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设计目标
        1.2.1 提高软件可复用性
        1.2.2 扩大系统容量
        1.2.3 提供全面的底层机制
        1.2.4 应用逻辑与底层机制解耦
        1.2.5 降低服务器研发门槛
    1.3 系统框架的应用环境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
    2.1 中间件技术概述
        2.1.1 中间件的定义及分类
        2.1.2 为什么要使用中间件
        2.1.3 中间件市场概况
    2.2 ACE 综述
        2.2.1 ACE 概述
        2.2.2 ACE 体系结构
        2.2.3 ACE OS 适配层
        2.2.4 ACE C++包装外观层
        2.2.5 ACE 框架层
        2.2.6 网络程序开发方式对比
    2.3 Boost 线程库简介
    2.4 主要设计模式
        2.4.1 单体模式
        2.4.2 观察者模式
        2.4.3 外观模式
        2.4.4 策略模式
第三章 系统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3.1 服务器框架层与应用逻辑层的交互
        3.1.1 应用逻辑层给服务器框架提供的接口
        3.1.2 服务器框架给应用逻辑层提供的接口
    3.2 服务器运行流程
    3.3 并发策略设计
        3.3.1 设计挑战
        3.3.2 可选策略方案
        3.3.3 线程模型
        3.3.4 系统框架并发策略
    3.4 I/O 多路复用与网络通讯机制设计
        3.4.1 设计挑战
        3.4.2 可选I/O 策略方案
        3.4.3 系统框架的I/O 多路复用
        3.4.4 网络通讯机制
        3.4.5 消息内存池管理机制
        3.4.6 线程池管理机制
        3.4.7 定时器机制
        3.4.8 数据库连接管理机制
        3.4.9 可配置机制
第四章 系统测试
    4.1 测试环境
        4.1.1 测试内容
        4.1.2 测试系统配置
        4.1.3 系统框架测试准备
        4.1.4 对比程序
        4.1.5 客户端模拟程序
    4.2 测试方法
        4.2.1 功能测试方法
        4.2.2 性能测试方法
    4.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技术总结
    5.2 今后的工作
        5.2.1 跨平台的系统框架
        5.2.2 消息优先级
        5.2.3 信息安全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ACE框架在网络通讯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实时通信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D]. 田诗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网络环境下的图布局算法研究[D]. 张浩城.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基于ACE架构的前置采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J]. 张振华.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02)
  • [4]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5]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D]. 张娟.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6]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综合接入平台设计与实现[D]. 徐智.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7]ACE在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 张远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8)
  • [8]基于RFB协议跨平台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刘治. 北京化工大学, 2009(S1)
  • [9]中间件技术实时性能的比较[J]. 黄姝娟,杜承烈,尤涛. 计算机工程, 2009(11)
  • [10]基于ACE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系统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 李宜达.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ACE框架在网络通信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