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茜,娄益环[1](2021)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的诊治措施及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DPB 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以"发作性喘憋1~2年,呼吸困难加重近1个月"就诊,多次在我院及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相应治疗效果欠佳。后经常规检查及行胸部CT检查发现DPB典型粟粒状结节影,鼻窦CT检查示双上颌窦黏膜增厚,进一步行纤维支气管镜或胸腔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DPB。误诊时间1~2年。8例确诊后5例予红霉素治疗,3例予克拉霉素治疗,疗程均6个月。1个月后8例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明显好转;3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结节影明显减少或消失,肺功能显着改善。结论 DPB以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生应加强对DPB的认识,接诊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等高度怀疑DPB患者时,应仔细问诊和查体,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还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或胸腔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

付诗奇,韩婷,王水利,刘资童[2](2019)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认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变于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终末气道,慢性起病,迁延难愈,临床症状包括慢性而持续的咳嗽、咳痰及典型的呼吸困难,重者将发生呼吸衰竭,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相混淆;影像学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和漏诊。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能改善其预后。本文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疗回顾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韦定丛[3](2019)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进展分析》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且极为少见的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支气管疾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研究较少,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欠佳。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就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来对该疾病的致病机理、诊断手段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做以下综述。

王宏菁[4](2018)在《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门诊部收治的36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影像,总结诊断特点。结果弥漫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和炎性斑片影。结论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和炎性斑片影。

农光民,杨昌融[5](2018)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疾病,主要影响东亚人群,其特征为呼吸道细支气管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展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有反复顽固性肺部感染及支气管扩张;患者多合并慢性鼻窦炎。典型CT表现为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影伴"树芽征"。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成为治疗DBP的基础药物。尽早诊断,长期应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显着改善预后,甚至治愈。

邹兰科,杨伟忠[6](2018)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非感染性治疗,其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被临床所发现并且运用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治疗联合其抗菌活性对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着明显治疗效果,因其抗炎和免疫调节功效能够减少哮喘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可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能力。另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能够降低其急性发作的次数和间隔时间。现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黄微娜,曹超,黄小萍[7](2018)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影像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活动时气短10例,听诊肺部均闻及湿啰音。12例患者有明确的慢性鼻窦炎病史。胸部CT均提示弥漫性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小结节影伴树芽征。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尤为明显,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为(46.7±7.5)%。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80 mm Hg,平均值为(69.1±7.6)mm Hg。10例DPB患者行血冷凝集试验,均阴性。初次就诊误诊率高达100.0%,常被误诊为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症状均改善。结论 DPB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的认知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血冷凝集试验在中国DPB患者阳性率低,提示该指标可能并不适用中国DPB的诊断。

农光民,陈珣[8](2017)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文中认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并累及管壁全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DPB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基因、感染等因素有关。病理检查是DPB确诊的金标准。尽早诊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小剂量长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钟南山,沈华浩,申昆玲,王秋萍,殷凯生,周新[9](2017)在《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其中包括:(1)以上气道为主的疾病:如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慢性鼻-鼻窦炎(CR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息肉病、腺样体肥大等;(2)以下气道为主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慢性咳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3)上-下气道炎症并存性疾病:如阿司匹林哮喘(AIA)、不动纤毛综合征、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BS)、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囊性纤维化、坏死性肉芽肿性

黄祖旺[10](2017)在《浅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气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新型的支气管疾病。由于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研究较少,治疗的手段不足,因此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本文结合近几年临床上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就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检查
    1.5 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误诊及确诊情况
    2.2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疾病概述
    3.2 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3.3 诊断方法
    3.4 鉴别诊断
    3.5 治疗及预后
    3.6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2.1 临床表现
    2.2 辅助检查
3 诊断标准
4 鉴别诊断
5 治疗措施
6 预后和展望

(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概况
2 致病因素
3 临床诊断
4 临床治疗
5 患者的预后
6 小结及展望

(4)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2 病因
    2.1 基因
    2.2 炎性细胞、炎性因子作用
    2.3 感染
    2.4 免疫功能
3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1 症状体征
    3.2 影像学检查
        3.2.1 胸部X线
        3.2.2 CT检查
    3.3 血清学检查
    3.4 肺功能及血气分析
    3.5 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3.6 肺组织活检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
    5.1 大环内酯类药物
    5.2 抗感染治疗
6 小结

(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2 哮喘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4 结语

(7)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胸部影像学检查
    2.3 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结果
    2.4 其他实验室检查
    2.5 误诊疾病
    2.6 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
3讨论

(8)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论文提纲范文)

1 DPB流行病学
2 DPB病因
    2.1 基因的研究
    2.2感染
    2.3 其他
3 DPB临床表现
    3.1 症状及体征
    3.2 影像学检查
        3.2.1 胸部X线
        3.2.2 胸部CT
        3.2.3 鼻窦CT
    3.4 肺功能及血气分析
    3.5 痰液检查
    3.6 肺组织活检
    3.7 BALF
4 DPB诊断及鉴别诊断
5 DPB治疗及其预后

(10)浅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概况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学分析
3 诱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因素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5 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预后
7 讨论

四、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 刘丽茜,娄益环.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3)
  • [2]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J]. 付诗奇,韩婷,王水利,刘资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8)
  • [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进展分析[J]. 韦定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7)
  • [4]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J]. 王宏菁. 大医生, 2018(Z2)
  •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现状[J]. 农光民,杨昌融. 医学综述, 2018(14)
  • [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邹兰科,杨伟忠. 安徽医药, 2018(07)
  • [7]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研究[J]. 黄微娜,曹超,黄小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8(10)
  • [8]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 农光民,陈珣.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12)
  • [9]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 钟南山,沈华浩,申昆玲,王秋萍,殷凯生,周新. 中华医学杂志, 2017(26)
  • [10]浅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黄祖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2)

标签:;  ;  ;  ;  ;  

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