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及DDP灌注临床分析

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及DDP灌注临床分析

一、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红纲,龙兵,董自强,张路生[1](2015)在《吡柔比星联合顺铂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联合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顺铂(cisplatin,DDP)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比较。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16例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吡柔比星(THP)组37例,THP 3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6例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顺铂(DDP)组43例THP 30mg+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每周2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组37例患者中复发11例,DDP组36例患者中复发10例,THP+DDP组43例患者中复发5例,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各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THP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THP或DDP,但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程文,徐锋,张征宇,葛京平,马宏青,魏武,周文泉,位志峰,徐晓峰,高建平[2](2014)在《综合治疗膀胱癌患者210例》文中认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年生存率美国为84.0%,西欧仅有46.0%〔1〕。诊断水平与治疗措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膀胱癌患者的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随机挑选病例和随访较完整的膀胱癌患者210例,男130例、女80例。年龄39~81(平均54)岁。病理分期中TaN0M070例、T1N0M074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3](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褚雷[4](2008)在《影响T2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找出并分析影响T2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1.1984~2004年间初次收治T2MO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共105例,其中85例获得随访,提取这些病历资料的临床及病理特点。2.首先采用SPSS 12.0软件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从14个因素中初步筛选出10个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变量,分别为:手术方式、膀胱灌注药物、静脉化疗、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瘤数量、肿瘤直径、肿瘤形状、癌旁原位癌、病程。3.对以上10个变量采用多因素Cox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与患者生存时间显着相关的因素。结果:1.病历资料3年、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7.65%、65.88%。2.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分别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危险比为4.809;病程2月以上,危险比为3.035;肿瘤高分级,危险比为2.781;多发肿瘤,危险比为2.710;实体性肿瘤,危险比为3.808;癌旁原位癌,危险比为5.988;采用卡介苗(BCG)灌注较丝裂霉素C(MMC)灌注效果好,危险比为0.692。结论:1.行保留膀胱手术患者,特别是伴有原位癌情况下,应该首先选择BCG灌注,不能耐受时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化疗药灌注。2.三种手术方式对T2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保留膀胱手术方式可以取得与根治性手术类似的效果;但对于术前检查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尽量采用根治性手术。3.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王磊[5](2008)在《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1990-2005年收治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次发病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次发病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病例共238例,占同期1293例膀胱癌病人18.4%。其中男性196例,女性42例,平均发病年龄64岁。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后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80.2%、70.2%、49.5%。3年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组,且差别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10年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吕峰[6](2007)在《鸦胆子油乳诱导膀胱癌细胞J82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大部分是浅表性膀胱癌,目前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为预防复发多配合膀胱灌注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为卡介苗、丝裂霉素C、羟基喜树碱等。鸦胆子油乳是我国沈阳药科大学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应用临床治疗肿瘤以来,显示了良好的抗癌效果。对于膀胱肿瘤,鸦胆子油乳灌注治疗具有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病人容易耐受等优点。因此研究鸦胆子油乳的作用机制对治疗膀胱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观察了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株J82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作用过程中的Caspase-3活性,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分子水平依据。实验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作用不同时间对J82细胞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作用J82细胞不同时间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作用J82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应用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鸦胆子油乳作用后J82细胞Caspase-3活性。实验结果: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作用后,J8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其抑制作用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在0.0~4.0 ml/L浓度下鸦胆子油乳抑制J82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鸦胆子油乳2.0 ml/L作用24 h后可见典型的凋亡现象;鸦胆子油乳处理组细胞样本Caspase-3活性与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鸦胆子油乳加Ac-DEVD-CHO处理组。以上结果提示,鸦胆子油乳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J8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发生过程中检测到Caspase-3活性的增高,提示鸦胆子油乳诱导J82细胞凋亡可能通过Caspase-3凋亡途径,但具体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旭[7](2006)在《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为探讨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机理,以及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机理,进一步探索该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和机理,本研究进行了六部分实验:①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HSP70表达的研究: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用内生场热疗仪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温度升至41℃,用免疫电镜、光镜、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不同热疗方案下肿瘤组织HSP70的表达规律。②大鼠膀胱肿瘤HSP70-PC的纯化研究:用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从大鼠膀胱肿瘤组织中分离纯化HSP70-PC。③同种肿瘤来源的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研究:将HSP70-PC用于治疗相同品系的肿瘤鼠,观察疗效。本实验首次研究探讨了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④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影响的研究:对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肿瘤形态学改变进行病理研究。⑤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对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肿瘤鼠免疫状态的改变进行病理和ELISA研究。⑥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研究: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与皮下注射HSP70-PC序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一个月,观察疗效,初步阐释联合治疗的机理。第一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HSP70表达的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热疗方案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发生热休克反应后HSP70的表达规律。方法经尿道膀胱灌注MNU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肿瘤对照组(A组)、单次热疗组(B组)、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C组)、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D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持续1小时。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检测HSP70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HSP70阳性细胞表达率,并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匀浆上清液中HSP70表达量(HSP70 Intensity和HSP70 MZ Area)的变化。结果A组HSP70定位于肿瘤细胞质,B、C、D组HSP70均定位于肿瘤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质。B、C、D组HSP70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B、C、D组HSP70表达量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HSP70表达量均高于单次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HSP70表达量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方案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均能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发生热休克反应,上调HSP70表达。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是一种温和的加热方法,它不能使全部肿瘤细胞发生热休克反应。HSP70表达率不与热疗次数成正相关,但表达量与热疗次数成正相关。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的HSP70表达量最高。第二部分大鼠膀胱肿瘤HSP70-PC的纯化研究目的分离纯化经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处理后大鼠膀胱肿瘤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HSP70-PC)。方法经尿道膀胱灌注MNU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用内生场热疗系统加热大鼠盆腔,用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从大鼠膀胱肿瘤组织中分离纯化HSP70-PC,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鉴定纯化的HSP70-PC及与其结合的多肽。结果应用我们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纯化获得的蛋白质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SELDI-TOF-MS鉴定,证实其为结合有多肽的HSP70-PC。结论应用我们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可以纯化获得高纯度的HSP70-PC。第三部分同种肿瘤来源的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研究目的研究用来自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机制。方法将HSP70-PC用于治疗相同品系的肿瘤鼠,观察疗效。经尿道膀胱灌注MNU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A(肿瘤对照)组、B(HSP70-PC治疗)组、C(肿瘤细胞裂解液治疗)组,每组5只。皮下注射治疗一月后对膀胱肿瘤、膀胱引流区域髂动脉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脾脏进行病理研究,ELISA检测血清Rat IFN-γ含量。结果膀胱及肿瘤湿重B组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B组肿瘤分期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肿瘤分级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B组肿瘤细胞AI、膀胱肿瘤组织中CD8阳性细胞率、血清Rat IFN-γ含量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0,0.597,0.979)。脾脏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CD8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均为B、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PCNALI、膀胱肿瘤组织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淋巴结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8,0.718,0.847)。结论皮下注射HSP70-PC可以上调原位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的细胞免疫状态,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但对肿瘤细胞增殖无影响。第四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影响的研究目的对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改变进行病理研究。方法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不同组别热疗次数及疗程不同。短期组中分为肿瘤对照组(A组)、单次热疗组(B组)、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C组)、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D组)。长期组中分为肿瘤对照组(E组)、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F组)、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G组),治疗4周。热疗后对肿瘤进行病理研究。结果短期组膀胱及肿瘤湿重由高到低为A、D、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长期组由高到低为E、G、F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期和分级在短期组和长期组中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短期组中的热疗组均有早期凋亡细胞出现;长期组中的热疗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多见。短期组中B、C、D组的肿瘤细胞HSP70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长期组中热疗组的肿瘤细胞HSP70表达率由高到低为F、G、E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组PCNA LI由高到低为A、B、D、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由高到低为C、D、B、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组PCNA LI由高到低为E、G、F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由高到低为F、G、E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长期的间歇热疗未导致肿瘤细胞出现热耐受。第五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使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发生热休克反应后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方法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对不同方案及不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肿瘤鼠免疫状态的改变进行病理,ELISA检测血清Rat IFN-γ含量。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短期组中B(单次热疗组)、C(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D(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组肿瘤组织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长期组中F(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G(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组中性粒细胞聚集,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短期组中组膀胱肿瘤组织中、淋巴结中、脾脏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均为C、D、B、A(肿瘤对照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组中膀胱肿瘤组织中CD8阳性细胞率、脾脏CD8阳性细胞率、血清Rat IFN-γ含量A、B、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中各项指标由高到低均为F、G、E(肿瘤对照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次数的增加,肿瘤鼠的免疫细胞重新分布,有利于肿瘤抗原递呈及效应细胞攻击肿瘤。第六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研究目的观察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皮下注射HSP70-PC治疗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初步阐释联合治疗的机理。方法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A(肿瘤对照组)、B(热疗组)、C(HSP70-PC治疗组)、D(联合治疗组)四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与皮下注射HSP70-PC序贯治疗一个月后对肿瘤、引流淋巴结、脾脏进行病理研究,检测血清Rat IFN-γ含量。结果D组透射电镜下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多见,有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成团、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D组膀胱及肿瘤湿重、肿瘤分期、肿瘤细胞PCNA LI均低于A、B、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级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D组肿瘤细胞HSP70表达率、肿瘤组织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高于C组(P<0.01);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0.686)。D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膀胱肿瘤组织中CD8阳性细胞率、淋巴结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脾脏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脾脏CD8阳性细胞率、血清Rat IFN-γ含量均高于A、B、C组(P<0.01)。结论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产生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上调免疫状态的作用,与HSP70-PC诱发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和叠加效应。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新方法的疗效高于单独的疗法。

王胜军[8](2004)在《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求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族别、病理分级、分期、手术方式、是否灌注化疗、肿瘤大小、肿瘤数目9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将资料量化后输入pems统计学软件,采用COX回归模型先行单因素与复发时间相关关系检验,然后用逐步回归法逐项筛选,最终将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数目三项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统计分析肿瘤数目(P=0.004)、年龄(P=0.049)、手术方式(P=0.027)三项提示与复发时间相关,纳入COX多因素分析后,只有手术方式(P=0.018)与肿癌数目(P=0.040)是与复发相关的显着因素。结论:经COX分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消除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后,多发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性是单发肿瘤1.64倍,而不同的术式对复发时间是有影响的。

卢渊泉[9](2002)在《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提高膀胱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术后放疗加顺铂灌注联合治疗83例为实验组,术后单纯放疗77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随访1、3、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实验组分别为97.6%(81/83)、82.7%(67/81)、89.6%(60/67)和94.0%(78/83)、89.7%(70/78)、84.3%(59/70);对照组分别为92.2%(71/77)、84.5%(60/71)、75.0%(45/60)和88.3%(68/77)、77.9%(53/68)、73.6%(39/53).两组复发和转移情况,实验组分别为15.7%(13/83)和8.4%(7/83);对照组分别为23.4%(18/77)和18.2%(14/7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通过160例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显示出术后放疗联合顺铂灌注对膀胱癌术后综合治疗的良好效果。

文斌[10](2002)在《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文中研究指明浸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高 ,较易发生转移 ,预后差 ,治疗较复杂。综合应用手术、腔内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经动脉区域化疗效果较好

二、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吡柔比星联合顺铂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1. 2 方法
    1. 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2. 2 三组之间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2)综合治疗膀胱癌患者2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一、光敏剂
    二、光源和光传输
    三、氧合作用
    四、剂量
临床应用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二、头颈部肿瘤
    三、脑部肿瘤
    四、肺部肿瘤
    五、消化系统肿瘤
    六、膀胱癌
    七、妇科肿瘤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九、鲜红斑痣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十一、尖锐湿疣
    十二、痤疮
    十三、牙周病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结语和展望

(4)影响T2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及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鸦胆子油乳诱导膀胱癌细胞J82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实验一 鸦胆子油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Caspase-3在鸦胆子油乳诱导膀胱癌细胞J82凋亡过程中的激活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缩略词表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前言
5.正文内容
    第一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HSP70表达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大鼠膀胱肿瘤HSP70-PC的纯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同种肿瘤来源的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五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六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6.文献综述
7.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博士期间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博士期间获得科研奖励及荣誉
8.致谢

(8)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9)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10)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手术
    1.1 膀胱全切或根治性膀胱切除
    1.2 膀胱部分切除术
2 腔内治疗
    2.1 经尿道切除
    2.2 经尿道物理治疗
3 放射治疗
4 化学治疗
    4.1 经静脉全身给药化疗
    4.2 动脉化疗

四、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吡柔比星联合顺铂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诊治体会[J]. 袁红纲,龙兵,董自强,张路生. 现代肿瘤医学, 2015(06)
  • [2]综合治疗膀胱癌患者210例[J]. 程文,徐锋,张征宇,葛京平,马宏青,魏武,周文泉,位志峰,徐晓峰,高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5)
  • [3]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4]影响T2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D]. 褚雷. 山东大学, 2008(01)
  • [5]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比较分析[D]. 王磊. 青岛大学, 2008(07)
  • [6]鸦胆子油乳诱导膀胱癌细胞J82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吕峰.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3)
  • [7]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D]. 张旭.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D]. 王胜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04(03)
  • [9]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加DDP灌注临床分析[J]. 卢渊泉. 中国癌症杂志, 2002(06)
  • [10]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J]. 文斌. 华夏医学, 2002(01)

标签:;  ;  ;  ;  ;  

160例膀胱癌术后放疗及DDP灌注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