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亲缘义原系统的封闭

中国表亲缘义原系统的封闭

一、汉语表亲属关系的义素系统的封闭性(论文文献综述)

哈丽米热·哈利甫[1](2020)在《汉哈称呼语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称呼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说话双方交流的开始,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必不可少。要想让交际顺利进行,没有合适的称呼语是不行的。另外,称呼语可以反映出交际者的身份背景及社会地位,除此也可以给交际者直接传递和提供信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那么,他们一定要接触称呼语的学习。称呼语的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难点。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交流往来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来到中国,我们国内也有更多的人到哈萨克斯坦留学、工作等,由于汉语的称呼语形式多样,变化灵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而哈萨克斯坦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不同,体现在语言上尤其是称呼语上也各不相同。因此,了解汉哈称呼语的异同,可以有效减少汉哈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本文对汉语哈萨克语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称呼语的异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及《新实用汉语课本》搜集到的语料,通过对两种语言称呼的定义、分类以及分析等方面研究发现:汉语的称呼与称谓的界定还存在着争议,没有统一的标准。称呼语的分类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类方式常需要按照个人研究方向来定。其中亲属称呼语精细严谨、亲疏分明,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它存在着缺位现象,比起别类称呼语来,特点不是很明显;哈萨克语亲属称呼语有着传统宗法制观念,以及男尊女卑的一些传统思想。除此,亲属称呼语还具有模糊性、概括性。哈萨克语中,社会称呼也不是十分明显。他们很多社会称呼不是职业化的,而更多是用姓名或统称来称呼;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文化教学以及教材分布的层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梳理,可以帮助哈萨克斯坦学生们准确理解汉语称呼语清楚地认识到汉哈称呼语之间的异同,降低交际中的错误并能准确应用称呼语。

YERMEK KALIDASH[2](2014)在《汉哈称谓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文中指出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学生来说,正确选用称谓语不仅能够体现其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还能在谈话中拉近交谈双方的距离,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言语交际当中,交际顺利进行取决于是否能够恰当,合适的使用称谓语。如果在使用不合适的称谓语会给交际进行带来不便,这也会让交际双方留下某种印象,对以后的交往带来了影响。为了恰当,正确的使用称谓语,首先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学习的透彻,理解的清晰,才会在交际中使用中不会出错。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汉语也逐渐走向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一股股的汉语热。而一般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从称谓即“叫人”开始的,称谓语的的学习也是对留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本文在前人对称谓语的研究的基础上,从汉哈语称谓语对比研究和汉语称谓教学的现状出发,归纳出汉语称谓语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汉语亲属称谓语复杂多样,体现出较强的宗法与等级观念;二、汉语社会称谓语多为“姓氏+职务/职业”形式;本文从汉哈称谓语对比的角度分析异同,并提出在具体的教学中汉语称谓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实施分级教学;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并掌握汉语称谓语。本论文的研究从理论方面讲,对汉哈称谓语进行比较研究,能展现汉哈称谓语的异同点。从实际应用方面讲,可以为汉语称谓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可以为哈萨克族汉语学习者有效快捷地理解、掌握、运用称谓语,消除因汉哈称谓语的差异而造成的心理排斥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使哈萨克族学习汉语者更深入地理解到汉语称谓语系统,进而也能帮助他们在掌握汉语称谓语,降低使用错误的现象,使学习汉语者更好的融入到汉文化当中,加深两民族之间语言以历史文化方面的理解。

王文静[3](2012)在《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称呼对人们的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称呼可以使谈话氛围融洽,从而使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反之,不合适的称呼会让对方感到不愉快,造成对话不能持续甚至引起对话中断的结果。称呼一般可以分为“社会称呼”和“亲属称呼”。社会称呼的时代性较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新的称呼会不断地衍变出来。而亲属称呼则相对安定,虽然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但其时代性较弱,其用法比较固定,变动较少。亲属称谓也是称呼的一种,它也是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亲属称谓是以自己为中心,表述亲属关系的词语的总称。在社会关系中,亲属关系是最基础的,在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不仅可以从亲属称谓的使用中明白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是怎样的亲属关系,还可以通过亲属称谓的运用,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社会构造以及集团意识的强弱程度。本稿从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希望可以减少由亲属称谓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并加深语言学习者对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风俗习惯的理解。本稿一共分为六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亲属称谓的研究意义和关于亲属称谓的先行研究,指出至今为止的先行研究中不足之处,从而明确了本稿的立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分析中日两国亲属称谓体系的同时,将两国常用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第三部分,运用语言学中形态论、音位学和义素分析法,将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分成语言构成和语义两个部分,总结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部分,从礼貌功能,指示功能以及亲属称谓的扩大用法,明确了中日两国亲属称谓的使用方法。第五部分,从文化语言学中文化与语言的视角出发,对中日两语中亲属称谓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第六部分整理以上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

刘佳[4](2012)在《汉吉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亲属关系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在历史上具有稳定性。相应的亲属称谓语做为标记亲属关系的词汇类聚,是每一种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系统性。通过对一个民族的亲属称谓语的研究,不仅能反映出该语言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还能窥见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特性。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汉吉亲属称谓语进行语义、语法、语用等多角度的分析,以期通过对汉语与吉语亲属称谓语语言学及文化学方面的研究,得出两者在语言学层面的异同,以及产生这些异同的文化因素。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前言部分阐述了本文写作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对亲属称谓语的定义进行界定,讨论了亲属称谓语分类问题,并对汉吉亲属称谓语系统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三章主要从构词方式与构形方式上对汉吉亲属称谓语语法层面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着重从义项、义素两个方面对汉吉亲属称谓语进行语义层面的对比分析。第五章立足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面称与背称、敬称与谦称以及泛化三个方面对汉吉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层面进行对比分析。第六章在以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汉吉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并总结造成汉吉亲属称谓语各方面异同的文化因素。希望对语言教学、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来一定的帮助。

陈振宇,袁毓林,张秀松,周强[5](2010)在《一种基于大知识库的亲属关系自动推理模型》文中研究指明我们采用"大知识库—小运算"的技术路线,提出一个汉语亲属关系的自动推理模型。首先,在充分研究汉语亲属关系的词汇—语法表达的基础上,给汉语常见的亲属关系及其情景语义建立认知模型。然后,据此构造大型的汉语亲属关系知识库,包括外围知识库和核心知识库两种。前者详尽列举亲属名词和称呼动词所涉及的各种句式,并给出相应的语义表达式;后者包括三个子库:性质库(刻画亲属关系中的性别、长幼等属性)、逆判断库(刻画"父—子"等反对称关系对子)和传递库(刻画通过中介人把称呼人与被称呼人联系起来的各种路径,共计3 600余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汉语亲属关系自动推理模型,可以在已知ABC三边关系的任意两边时快速地推导出未知的另一边关系。

赵钟淑[6](2008)在《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相应地标记这种关系的亲属称谓语也就成为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的成分。基于亲属关系在人类不同社会中的普遍存在,亲属称谓语也就成为了各种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词汇现象,并且属于词汇系统中相当稳固的一类词汇类聚——基本词汇的范畴。所以亲属称谓语称得上是语言比较研究的极富价值和意义的材料。这篇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亲属称谓语的概念以及基本特点。亲属称谓语是指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家庭或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的身份(包括辈分)、家族地位、性别等而得出来的,反映人们的家族关系的一套名称。它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和色彩意义丰富的特点,并且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部分对于汉语、韩语的亲属称谓语的面称、背称系统,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汉韩面称、背称亲属称谓系统在整体构成的相同点包括:第一,类型上具有共性。这两个亲属称谓系统从体系构成上来看,没有表现出词汇空缺的现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系统都表现出了体系严密而复杂的特点。第二,数量上具有共性。称谓总量比较多,共名比较少,共名代表的亲属一般不太多。第三,格局上的共性。父方亲属关系有多少称谓,母方亲属关系相应地就有多少称谓,整个亲属称谓体系呈现出二元对称的格局。不同点包括:第一,韩语更加重视区分性别因素。第二,韩语更加重视区分长幼。第三,韩语重男轻女的倾向更加明显。韩语中以父系为中心、重男轻女的倾向较之汉语更甚,这在夫妻之间的称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汉韩亲属称谓系统在敬称和谦称上的共同之处有很多,比如敬称系统中都有用词素“令”、“尊”构成的词,而谦称系统中也都有用“家”、“舍”、“愚”、“小”等词素构成的词,这是因为韩语大量吸收了汉语词,并且还仿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利用汉字自造了许多韩语汉字词,比如“令息”、“椿府丈”等等,这些词无论在造词方式、结构规律,还是在词素选择上,与汉语词都有一脉相承之处,再加上韩语吸收了大量未经改造的汉语词,这就使得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敬、谦系统中存在不少的共性特征。但是汉语、韩语又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具体的构词结果上,又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即使用相同构词手段和词素材料制造的词也会有不同,比如汉语独有的“令亲”、“尊翁”、“家姐”、“舍妹”、“愚兄”;韩语独有的“令息”、“令抱”、“家婿”、“舍伯”、“愚妻”等等就是很好的证明。第三部分,就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构词、意义和构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就词的结构类型来说,汉韩语的亲属称谓语都还不具有类型上的普遍性——亲属称谓语并没有体现出词全部的结构类型,在复合词中两种语言都以偏正式为主要结构形式。另一方面,汉韩亲属称谓语在结构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汉语的亲属称谓语都是由多个词素构成的合成词,而由单个词素构成的单纯词极少,只有“哥”、“妈”、“姥姥”等少数几个。而韩语的亲属称谓语中则存在不少的单纯词,另外,韩语中没有被汉语亲属称谓语广泛使用的重叠式。就意义来说,汉韩亲属称谓语中包含的义素大致相同,常见的共有七大成分,即“生育关系”、“配偶关系”、“辈分(长/同/晚辈)”、“系属(父/母系;直/旁系;夫/妇系)”、“血或姻亲(血/姻亲)”、“长幼(长/幼年纪)”和“性别(男/女性)”。除此之外,韩语与汉语唯一的不同就是多出了“称呼者的性别”这一项。就构形特点来说,韩语的构形法比汉语要匮乏得多。第四部分比较了汉语和韩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简化特点。拟亲属关系的产生,导致了拟亲属称谓语的出现。也可以说,拟亲属称谓语,就是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比照亲属之间的年龄、辈分的特点,借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对方,这种模拟亲属关系来称呼非亲属人员的称谓语就是拟亲属称谓语。汉韩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共同点有:1、泛化对象上的倾向性。汉韩亲属称谓语发生泛化的对象上,都表现为直系或者近亲属称谓语更容易出现泛化的现象。2、泛化方式上的类似。汉语亲属称谓语在泛化时其实是存在两种大的方式的——意义方式的泛化和构词方式的泛化,两者相对比,后者比前者具有明显的形式特征。3、使用范围上的广泛,不仅仅可以用在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关系一般的熟人,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路人都可以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4、使用主体上的相同。在泛化称谓语的使用主体上,汉语和韩语都随着主体身份的不同表现出了许多相同的类型化特点。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上,年少者多于年长者。在同样注重礼仪教化,提倡尊老爱幼的中国和韩国社会里,少者尊称长者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关系亲疏,孩子的父母总会让孩子以亲属称谓语称呼对方。素质上,文化程度低者多于高者。不同点主要是韩语在称呼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女性长辈时称谓语比汉语匮乏。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常常通过附加一些前缀成分来表现其已泛化的结果,在韩语中这种现象却极不发达。汉语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现象虽然比较丰富,但某些个别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的范围十分地有限。第五部分围绕亲属称谓语对汉语和韩语从语言文化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汉语和韩语对亲属关系的区分都比较细致,标记亲属关系概念的词都较多,即汉韩亲属称谓语系统都是两种语言中数量较为丰富、内容较为详实的词群类聚。这一点在与西语,如英语亲属称谓语系统的比较中显得犹为突出。其次,汉韩亲属称谓语都是以直系宗亲亲属称谓语作为源点来推衍旁系、外亲、姻亲等其他体系的称谓语的,从而形成了以直系亲属称谓语为核心的称谓语体系。第三,在构词上,汉韩亲属称谓语都表现为偏正结构的复合词占据绝对优势,构词的结果上也几乎都是体现为名词。最后,在意义上,汉韩亲属称谓语都一致地以单义词为主体,多义词都比较有限,而且多出的义项中又基本都是表非亲属关系的更多。不同点主要有:首先,表敬功能的实现方式不同。汉语属于孤立语,韩语属于粘着语,两种语言在类型归属上的差异首先就衍生出了许多不同,具体到亲属称谓语的范畴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表敬功能的实现上两者完全不同。众所周知,韩语语言系统中敬语成分本身就十分发达,而汉语则相反,其表敬的方式有限,即使是主要体现在称谓语上也无法与韩语相提并论。其次,音节数量不同。汉语亲属称谓语中双音节的形式犹为突出,这是现代汉语词语双音节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受这一趋势的影响,也都向双音节的形式靠拢——原为单音节的词,可以通过附加别的成分或重叠自身变成双音节的词。然而,韩语中并不存在双音化的趋势,词的音节多少并没有特别的倾向性,所以可以不受限制地用较多的成分将亲属关系描述得更细,从而更直观地指向称谓对象。再次,词语类型不同。汉语的亲属称谓语都是属于汉语系统自身的固有词,而韩语的亲属称谓语中则存在不少吸收自汉语的外来词。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韩两国交流密切,两国人民感情深厚,而且无论是在伦理观念、道德准则,还是在社会风俗、民族习惯等方面,中国文化对韩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两国在文化上具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这一特点表现在中韩亲属称谓语上就是两者所具有的文化共性远多于个性。第六部分,我们就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1、亲属称谓语和方言的关系。将两国的亲属称谓语的比较研究,结合方言角度来进行,必将有更大的收获。2、亲属称谓语的时代发展。本文对于语言的横向比较关注较多,对于其纵向比较,关注较少。3、亲属称谓语与文献资料的收集。对于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这一方面的工作,略微有些薄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都是一个比较欠缺的问题。4、亲属称谓语与语言影响研究。亲属称谓语,是研究两种以及两种以上语言之间影响、交流程度的一个很好的角度。这也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之一。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仅就中韩两国的亲属称谓语作了比较粗浅的比较。若要将研究做得更加深入,应当把视角放宽,不仅仅局限于两种语言,而是要沿着近代文化交流的主线,分析各国、各民族在文化互动中产生的词汇系统的变化。5、亲属称谓语与其上位概念、同位概念的关系研究。亲属称谓语的上位概念是称谓语。同位概念是称谓语中与亲属称谓语有着同样划分标准的其他词语系统,如职业称谓语、非家族关系称谓语等。

陶瑷丽[7](2007)在《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述评》文中指出学界对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对义位系统类型进行研究和对具体的义位系统进行研究,本文在介绍了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现状后,论述了义位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义位系统研究的不足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骆峰[8](2005)在《索绪尔的语义观与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文中研究指明结构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的第一个研究流派,其理论方法来自索绪尔的语言学说。结构语义学模式在语言学领域和符号学领域有明显的差异,认识其理论方法的局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义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赵钟淑[9](2005)在《汉韩亲属称谓语研究》文中提出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相应地标记这种关系的亲属称谓语也就成为世界上每一种语言中都具有的语言成分。作为反映人类文化心理的特殊现象,亲属称谓语在学界已经引起了一定程度上关注,但是学者们的研究多是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探讨亲属称谓语所蕴涵的人类学意义,在语言学的层面上对其性质、特征的探讨不足,立足于语言学角度、将不同语言系统中的亲属称谓语加以对比,总结同异的特征,并探究造成这些特征的深层原因的研究更是不多,而这些正是本文所关注的内容。即本文以汉、韩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各自的语言学特征,对比其间的异同,进而从语言本身的性质以及文化学、人类学等多个侧面探究造成这些异同的深层原因。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定量定性的方法以及静态和动态、语言和言语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是界定亲属称谓语的内容,划定系统;其次,对汉韩亲属称谓系统进行多个角度的描写对比,总结特征;第三,对这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展开构词和意义的分析;第四,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总结两者的异同,探究造成这些异同的深层原因。最后,探讨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问题。

解海江[10](2004)在《汉语编码度研究》文中提出编码度本来是为证明语言相对论而概括不同语言间词汇差异的术语,文章把它发展成一种跨语言词义对比研究的理论模式,它兼取结构主义语义学对义位宏观和微观结构分析之长及认知语义学解释性的优点,能够有效揭示跨语言词义系统差异,并据此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不同语言编码度和词化程度的关系、不同语言编码度与理据饱和度的关系,对二语教学、双语词典编撰和翻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汉英亲属、颜色、拟声、服装、味觉和烹饪等语义场及汉语古今颜色、马、祭祀、洗涤等语义场和汉语方言颜色、笋、白天等语义场编码度进行对比分析。在跨语言语义场的关系方面,认为跨语言语义场的编码度表现在纵和横两个方向上。纵的方面,首先表现为语义场划分的层级不同,其次划分出的层级义场不一致:还会出现义位空缺或语义场空缺。横的方面,首先表现为语义场的划分不同,有的的语义场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其次底层义场切分出的义位多少不同。跨语言语义场中义位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语义场分类的不同层级上出现义位空缺。另一方面跨语言语义场中义位可能完全对应或部分对应或完全不对应。文章认为编码度与词的理据有关系,为了反映这种关系我们提出语义场“理据饱和度”的概念。并提出了两条相关定理,认为编码度与语义场理据饱和度成正比关系。文章还从语言相对论、认知假设和语言普遍现象讨论编码度与思维的关系。从感性范畴中的颜色词和基本范畴词看,人类在认知上既存在共性,同时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语言也存在着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以丰富材料驳斥了汉语词汇贫乏论。在不同语言词化程度与语言编码度的关系上认为,词化程度与编码度是成正比的;并提出跨语言词化程度比较的方法。我们还发现在汉语编码度的历时变化中存在语化现象,并提出考察语化的方法。

二、汉语表亲属关系的义素系统的封闭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表亲属关系的义素系统的封闭性(论文提纲范文)

(1)汉哈称呼语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目的
        1.1.2 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及范围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汉语称呼语的界定
        1.3.2 汉语称呼语的分类
        1.3.3 汉语称呼语语用研究方面
        1.3.4 汉语称呼语与跨文化交际方面
        1.3.5 哈萨克语称呼语研究方面
第2章 汉语称呼语分类
    2.1 现代汉语称呼语的定义
    2.2 称呼语分类
        2.2.1 亲属称呼语
        2.2.2 社会称呼语
        2.2.3 姓名称呼语
第3章 哈萨克语称呼语定义及分类
    3.1 称呼语的定义
    3.2 称呼语的分类
        3.2.1 亲属称呼语
        3.2.2 社会称呼语
        3.2.3 姓名称呼语
第4章 汉哈称呼语对比分析
    4.1 亲属称呼语对比
        4.1.1 汉哈亲属称呼语的相同点
        4.1.2 汉哈亲属称呼语的不同点
    4.2 社会称呼语对比
        4.2.1 汉哈社会称呼相同点
        4.2.2 汉哈社会称呼语不同点
    4.3 姓名称呼语对比
        4.3.1 汉哈姓名称呼相同点
        4.3.2 汉哈姓名称呼不同点
第5章 汉语国际教学中称呼语教学建议
    5.1 文化教学方面
    5.2 分级教学方面
        5.2.1 初级阶段
        5.2.2 中级阶段
        5.2.3 高级阶段
    5.3 运用数字媒体方面
    5.4 注意形成汉哈称呼语差异的根源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汉哈称谓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现状
一、汉哈亲属称谓语系统
    (一) 汉语亲属称谓语
    (二)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特点
    (三) 哈萨克亲属称谓语
    (四) 哈萨克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特点
    (五) 汉哈亲属称谓语对比分析
二、汉哈社会称谓语系统
    (一) 社会称谓语的定义
    (二) 汉语社会称谓语的分类
    (三) 哈萨克语社会称谓语的分类
    (四) 汉哈社会称谓语的对比分析
三、汉语称谓语的教学
    (一) 汉语称谓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 汉语称谓语教学建议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1. はじめに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义
    1.2 先行研究
    1.3 研究方法
2. 亲族名称の概念、体系
    2.1 亲族名称の概念
    2.2 亲族名称の体系
3. 中日亲族名称の语构成と意味の比较
    3.1 语构成の方面から
    3.2 意味の方面から
4. 中日亲族名称の机能の比较
    4.1 丁宁さの方面から
    4.2 指示机能の方面から
    4.3 亲族外への使用の方面から
5. 中日亲族名称の异同の原因
    5.1 言语における原因
    5.2 文化における原因
6. 终わりに
注釈
参考文献
谢辞
在学期间の研究成果

(4)汉吉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汉吉亲属称谓语研究综述
2 汉吉亲属称谓语系统
    2.1 亲属称谓语的界定
    2.2 亲属称谓语系统的分类
    2.3 亲属称谓语系统
3 汉吉亲属称谓语语法层面的对比分析
    3.1 构词方式
    3.2 构形方式
4 汉吉亲属称谓语语义层面的对比分析
    4.1 义项分析
    4.2 义素分析
5 汉吉亲属称谓语语用层面的对比分析
    5.1 面称与背称
    5.2 敬称与谦称
    5.3 泛化
6 结论
    6.1 汉吉亲属称谓语的特点
    6.2 汉吉亲属称谓语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一种基于大知识库的亲属关系自动推理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本概念
3 抽象亲属关系大知识库
    3.1 现代汉语常见亲属关系及其认知模型
    3.2 外围知识库——知识库
        3.2.1 亲属关系名词与名词库
        3.2.2 亲属关系中的事件、谓词及谓词库
    3.3 核心知识库
        3.3.1 性质判断及性质库
        3.3.2 逆判断及逆判断库
        3.3.3 传递判断及传递判断库
4 利用大知识库实现任意亲属关系的自动转换运算
5 结束语

(6)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语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现状
        二、韩语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亲属称谓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二、亲属称谓语研究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三、亲属称谓语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
        四、双语亲属称谓语比较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写作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亲属称谓语略述
    第一节 什么是亲属称谓语
        一、亲属的含义
        二、称谓和称谓语的含义
        三、亲属称谓语的概念名称与定义
    第二节 亲属称谓语的系统
        一、四分法
        二、两分法
    第三节 亲属称谓语的特点
        一、系统性
        二、稳固性
        三、发展性
第二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系统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面称、背称系统的对比分析
        一、汉韩亲属称谓语面称系统的对比分析
        二、汉韩亲属称谓语背称系统的对比分析
        三、汉韩亲属称谓语面称、背称系统的特征总结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敬称、谦称系统的对比分析
        一、汉韩亲属称谓语系统在敬称、谦称上表现形式的对照描写
        二、汉韩亲属称谓语系统在敬称、谦称上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构词、意义和构形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构词分析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词分析
        二、韩语亲属称谓语的构词分析
        三、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构词比较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意义分析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意义分析
        二、韩语亲属称谓语的意义分析
        三、汉韩亲属称谓语的义素分析
    第三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构形分析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形特点
        二、中韩亲属称谓语的构形比较
    第四节 汉语亲属称谓语和韩语的汉字亲属称谓语的比较
        一、同形同义的汉韩亲属称谓语
        二、同形异义的汉韩亲属称谓语
        三、异形同义的汉韩亲属称谓语
第四章 中韩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和简化比较
    第一节 关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一、什么是拟亲属关系
        二、拟亲属关系产生的原因
        三、拟亲属称谓语及其应用的场合
        四、拟亲属称谓语使用的条件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
        二、关于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情的总结
        三、韩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
        四、关于韩语亲属称谓语泛化情况的总结
    第三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比较
        一、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相同点
        二、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不同点
    第四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简化比较
        一、亲属称谓语的简化
        二、汉语亲属称谓语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三、韩语亲属称谓语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第五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困境与缺环现象
        一、称谓的困境
        二、亲属称谓语的困境
        三、称谓的缺环
        四、亲属称谓语的缺环
第五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语与文化
        一、文化和称谓的关系
        二、传统文化和亲属称谓语的关系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的语言分析
        一、汉韩亲属称谓语反映出的共同语言特征
        二、汉韩亲属称谓语反映出的不同语言特征
    第三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的文化分析
        一、汉韩文化略述
        二、汉韩亲属称谓语反映出的共同文化特征
        三、汉韩亲属称谓语反映出的不同文化特征
    第四节 从汉韩文化差异谈两国亲属称谓语的翻译要点
        一、尊称谦称
        二、转称
        三、拟亲属称谓语
        四、其他亲属称谓语翻译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余论
    一、亲属称谓语和方言的关系
    二、亲属称谓语的时代发展
    三、亲属称谓语与文献资料的收集
    四、亲属称谓语与语言影响研究
    五、亲属称谓语与其上位概念、同位概念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学术论着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 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现状
    一 义位系统类型研究
        (1) 义位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
        (2) 义位系统的类型
    二 具体的义位系统研究
二 义位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关系
    一 义位系统与词汇系统。
    二 义位系统与语义系统。
    三 义位系统与概念系统。
三 义位系统研究的意义、不足和努力方向
    一 义位系统研究的意义。
    二 义位系统研究的不足和以后努力方向。
        (1) 义位系统研究的不足
        (2) 义位系统研究没有涉及虚词的原因分析。
        (3) 以后努力的方向。

(8)索绪尔的语义观与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索绪尔的语义观
    (一)语言符号是音义构成的统一体,不能将意义从它们的物质基础中分离出来,因为抽象的概念不属于语言学范畴
    (二)作为语言学的一部分,语义研究首先要关注的是语言单位的意义,即属于共时事实中的系统部分,而不是言语单位的意义
    (三)语言不是一个分类命名集,而是一个价值系统。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各项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没有这些价值,意义就不会存在,因此,语言单位的意义不仅仅是与一定的音响形象相连结的“所指”
    (四)在共时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和差别为基础。句段关系(即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即聚合关系)是语言各项要素间关系和差别得以展现的方式,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语义
二、语言学领域的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
    (一)语义场理论
    (二)义素分析法
三、符号学领域的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
    (一)格雷马斯关于语义分析的理论阐述
    (二)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分析模式
四、结语

(9)汉韩亲属称谓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目的、意义及写作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亲属称谓语及其特点
    第一节 什么是亲属称谓语
    第二节 亲属称谓语的系统
    第三节 亲属称谓语的特点
第二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系统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汉韩亲属称谓面称、背称系统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敬称、谦称系统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构词和意义分析
    第一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构词分析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意义分析
第四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
    第一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的语言分析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的文化分析
第五章 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分析
    第一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
    第二节 汉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汉语编码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意义
    3 研究概况
    4 存在问题及本文的立场
第一章 汉语编码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1 研究理论
        1.1.1 语言结构观
        1.1.2 语言系统观
        1.1.3 语义场理论
        1.1.4 认知编码理论
    1.2 研究方法
        1.2.1 对比方法
        1.2.2 义素分析法
        1.2.3 定量与定性
第二章 汉英编码度对比研究
    第一节 亲属语义场
        1.1 基本亲属称谓系统和基本亲属语义场
        1.2 汉英基本亲属关系语义场义素分析
        1.3 汉英基本亲属关系编码度对比
        1.4 汉英亲属关系编码度对比分析
    第二节 颜色语义场
        2.1 汉英基本颜色编码度
        2.2 汉语和英语颜色编码度对比分析
        2.3 汉英颜色编码度对比小结
    第三节 拟声语义场
        3.1 拟声词的范围
        3.2 汉英拟声词位和义位
        3.3 汉英拟声词对比的内容
        3.4 汉英拟声编码度对比分析
        3.5 汉语和英语拟声编码度对比小结
    第四节 服装语义场
        4.1 服装语义场的范围和子场划分
        4.2 服装编码度对比分析
        4.2.1 衣服
        4.2.2 headgear
        4.2.3 neckwear
        4.2.4 手套
        4.2.5 护腿
        4.2.6 footwear
        4.3 汉英服装编码度对比小结
    第五节 味觉语义场
        5.1 味感知和味觉语义场
        5.2 汉英味觉编码度对比分析
        5.3 汉英味觉编码度对比小结
    第六节 烹饪语义场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编码度古今对比研究
    1 颜色语义场
        1.1 汉语基本颜色编码度对比
        1.2 汉语颜色编码度对比分析
        1.3 汉语颜色编码度对比小结
    2 马语义场
    3 祭祀语义场
    4 洗涤语义场
    5 小结
第四章 汉语方言编码度对比研究
    1 颜色语义场
        1.1 汉语方言基本颜色编码度对比
        1.2 汉语方言颜色编码度对比分析
        1.3 汉语方言颜色编码度对比小结
    2 笋语义场
    3 白天语义场
    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附录1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汉语表亲属关系的义素系统的封闭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汉哈称呼语对比分析[D]. 哈丽米热·哈利甫. 新疆大学, 2020(07)
  • [2]汉哈称谓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D]. YERMEK KALIDASH. 新疆大学, 2014(03)
  • [3]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D]. 王文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1)
  • [4]汉吉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D]. 刘佳.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5]一种基于大知识库的亲属关系自动推理模型[J]. 陈振宇,袁毓林,张秀松,周强. 中文信息学报, 2010(03)
  • [6]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 赵钟淑. 山东大学, 2008(01)
  • [7]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述评[J]. 陶瑷丽. 求索, 2007(03)
  • [8]索绪尔的语义观与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J]. 骆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
  • [9]汉韩亲属称谓语研究[D]. 赵钟淑. 山东大学, 2005(03)
  • [10]汉语编码度研究[D]. 解海江. 厦门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中国表亲缘义原系统的封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