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辐照处理微孔草的实验初探

γ射线辐照处理微孔草的实验初探

一、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孔草试验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夏紫阳[1](2016)在《紫外交联PP/PE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电绝缘性和较高的结晶度,在国民生产、交通、建筑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聚丙煅球晶颗粒较大,耐冲击性能差,高温刚性不足,且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缺陷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光照的环境下使用时易发生降解,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聚乙烯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加工流动性和耐化学性等特点,是PP改性的良好材料。本文采用紫外光辐照的方法,使规整度较高的PP产生枝化交联,从而提高强度和耐老化性能,再通过添加少量PE和相容剂EPM,改善PP的韧性,从而得到一种强而韧的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聚丙烯中,由于光引发剂和助交联剂的加入,经一定剂量的紫外辐照后,可以明显提高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当BP含量为0.2份,TMPTA含量为1.6份,紫外辐照量为2000mJ/cm2时,所得的交联聚丙烯性能最佳。在PP与LLDPE共混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作为相容剂,能明显提高PP与LLDPE之间的相容性。在复合材料中,由于加入的LLDPE增加,PP的韧性会有所改善,但过多的LLDPE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当复合材料的配比为8:1:1时,其力学性能最佳。通过将分子筛负载BP和TMPTA,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子筛在复合材料结晶过程中起到成核剂的作用,诱导聚丙烯的β晶型出现,使得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改善。且由于分子筛的缓释作用,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其力学性能有缓慢的提升,减少材料的强度损失。

李永君[2](2016)在《锂离子电池用聚丙烯烃隔膜的表面处理及修饰》文中指出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普遍使用的是聚烯烃微孔隔膜,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具有高温自闭性能,能够加强电池日常使用的安全性。但其也有缺点,如润湿性低、电解液保液性差、离子电导率低等,这些缺点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文献中常用等离子处理接枝、紫外光照射接枝及其他射线辐照接枝等手段在隔膜的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来提高隔膜的浸润性。然而这些方法的加工设备价格相对较高、程序繁琐且原料成本也比较高,影响其大规模的工业化使用。因此,我们探索出了一种无辐射的化学方法对聚丙烯烃微孔膜表面进行预处理,提高聚烯烃微孔隔膜的润湿性。然后采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在隔膜表面修饰数层离子导电聚合物,以提高隔膜的润湿性、吸液率及保液率;进而提高了电池的离子的电导率。接着通过在隔膜表面修饰氧化石墨烯(GO)和离子导电聚合物以提高隔膜的润湿性同时阻止了锂负极枝晶的穿透,增加了以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循环次数,从而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具体内容如下:⑴锂离子电池隔膜(聚丙烯烃微孔膜)的前期预处理:为了使聚丙烯微孔膜表面形成极化化学基团,提高其对电解液的浸润性,也便于后期在隔膜表面修饰离子导电聚合物或其它功能材料。我们对隔膜的表面预处理采用的是简单的化学氧化法,即将聚丙烯烃微孔膜浸泡在强氧化性溶液中。通过使用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浸润性,所用的氧化试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过硫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试剂。通过对多种实验条件进行筛选,我们发现用98%HNO3、H2O2和K2S2O8法预处理隔膜是最有效的氧化处理条件。通过对样品进行接触角测试来分析实验对聚烯烃微孔膜润湿度的改变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表征隔膜预处理之后的形貌,在后续章节里也做了红外、保液率等其它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化学法处理的微孔膜增强了对电解液的润湿性,有助于锂离子的通过,也有利于后期对隔膜的修饰。⑵锂离子电池隔膜(聚丙烯烃微孔膜)表面修饰离子导电聚合物:为了提高隔膜的润湿性、吸液率及保液率以及提高电池的离子的电导率。我们通过一种简单的层层组装法来修饰隔膜,我们将离子导电聚合物(PEO和PAA)均匀地修饰到市售的经过化学方法预处理过的celgard2400多孔聚合物膜的表面。这个修饰层利用了PEO和PAA之间的氢键,PEO是促进传输的离子导电聚合物,PAA起这中介层的作用,同样也与PEO形成了氢键。通过对样品进行接触角测试来分析实验对聚烯烃微孔膜润湿度的改变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表征隔膜预处理之后的形貌,也做了红外、保液率等其它表征。通过用正极材料Li1.2Mn0.54Co0.13Ni0.13O2和LiFePO4组装电池研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修饰PEO和PAA的隔膜对润湿性、吸液率和保液率有明显的提高,对膜的形貌特点也有明显的改善。并且该修饰层能较好的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高锂离子的传导。充放电实验、循环容量实验以及EIS分析结果说明修饰层不仅能提高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而且对SEI膜的形成有帮助并能降低所形成的SEI膜的电荷转移电阻。为我们下一章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⑶锂离子电池隔膜(聚丙烯烃微孔膜)表面修饰氧化石墨烯(GO):为了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我们通过在隔膜表面修饰氧化石墨烯(GO)和离子导电聚合物来构建防护层,来达到抑制锂枝晶的作用。我们通过前期实验的探索基础,将氧化石墨烯(GO)和离子导电聚合物通过层层组装法修饰到了聚丙烯微孔膜上。通过对样品进行接触角测试来分析实验对聚烯烃微孔膜润湿度的改变情况,扫描电镜表征隔膜预处理之后的形貌,并通过用Li1.2Mn0.54Co0.13Ni0.13O2做正极材料组装电池来测试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修饰过氧化石墨烯(GO)和离子导电聚合物的膜润湿性提高了,对膜的形貌特点也有明显的改善,成功阻止了锂枝晶的生长,并且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刘胜男[3](2015)在《γ-亚麻酸产生菌深黄被孢霉的诱变选育》文中研究指明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参与细胞膜的组成,是前列腺素(PG)、血栓素A2(TxA2)和白三烯(LT)的直接前体。对人体的激素调节和脂肪酸代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特征性湿疹、病毒感染以及癌症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传统的γ-亚麻酸主要来源于植物,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近年来微生物法生产γ-亚麻酸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热门。本文以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通过对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和初筛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快速、便捷、高通量的诱变筛选体系。诱变条件,氯化锂添加量3 g/L,紫外诱变时间30 s;初筛,马来酰肼在培养基中的添加量为40mg/L,深黄被孢霉中脂肪酸脱氢酶酶活测定的条件为pH8.4、温度35℃、红四氮唑(TTC)添加量0.8%、时间1 h。经过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γ-亚麻酸高产菌株F312。其γ-亚麻酸产量达到了1236 mg/L,比出发菌株(725mg/L)提高了70%。研究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过程的代谢调控,从中得出对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有促进作用的营养成分,并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设计对培养基营养成分进行筛选优化。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表明:葡萄糖、KNO3、乙酸钠、柠檬酸钠为发酵的关键因素。以γ-亚麻酸产量为响应目标,对4因素进行中心旋转组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γ-亚麻酸产量的二阶模型,确定出四个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综合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中心旋转组合设计得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00.90 g/L、KNO3 1.57 g/L、乙酸钠3.42 g/L、柠檬酸钠4.56 g/L、酵母膏3.75 g/L、KH2PO42.25 g/L、MgSO4?7H2O 0.60 g/L、CaCl2 0.30 g/L、Fe SO4 0.15 g/L、ZnSO4 0.20g/L。在最佳条件下γ-亚麻酸产量达到了1500.73 mg/L比诱变后产量1236 mg/L提高了21%。

周桂花[4](2013)在《两性离子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膜材料,化学稳定性强、耐热、耐辐射、抗污染,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表面能低,憎水性强,易受污染,致使发展受到限制。本文选用两性离子基团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二甲基(3-磺酸)氢氧化铵(MPDSAH)作为接枝单体,通过三种不同方法对PVDF膜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此增强膜表面亲水性,提高其抗污染性能。以牛血清蛋白(BSA)作为有机污染物代表物质表征膜改性前后的抗污染性能。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接触角测定仪分析了改性前后膜表面性质及其结构形态变化。首先是通过紫外照射对PVDF膜进行接枝改性。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经紫外照射,在PVDF膜表面产生自由基,然后在空气中形成羟基。在氮气保护下,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反应温度为40℃,将MPDSAH单体接枝到膜的表面。结果表明,在光照时间为30min,接枝单体浓度为2%时,膜表面接触角由77.2°降至59°。此时膜亲水性较好,膜纯水通量较易稳定,但改性前后对BSA的去除率并无明显变化。然后又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仍以CAN为引发剂,反应温度为40℃,在氮气保护下,使PVDF膜与MPDSAH直接反应。结果表明,当接枝单体溶液质量分数为2%时,接触角最小,为50.8°,且在20s内迅速降为0,则此时膜的亲水性是最好的,而且膜的通量恢复率最高。过滤循环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由此可见,经改性,其抗污染性能明显提高。最后是通过两步反应对PVDF膜进行接枝改性的。首先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ATRP),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到聚偏佛乙烯(PVDF)膜表面;再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两性离子单体MPDSAH成功接枝到膜表面。随着接枝密度的增加,在高浓度BSA溶液中膜表面吸附量明显减少。当接枝量为288.34μg·cm-2时,膜表面接触角由77.2°降至41.7°,且在5s内降为0,通量恢复率高达95.0%。由此可见,经改性,膜表面亲水性大大增强,抗污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朱灵玲[5](2013)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制备与研究》文中提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具有平面锯齿状结构的线性聚乙烯,分子链长而无庞大侧基,故所制得的微孔膜具有比普通聚乙烯膜材料更为突出的机械强度及抗冲击性等特点。UHMWPE微孔膜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可长期用于气液分离、污水处理、药液过滤等大型产业领域而有望步入工业化。本论文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测试与研究。首先研究了UHMWPE分子量、膜中UHMWPE的固含量及微孔膜厚度等因素对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UHMWPE与液体石蜡(LP)的溶度参数相近,体系相互作用强,即便在1℃/min的冷却条件下,UHMWPE/LP二元体系也只存在由UHMWPE结晶而引起的S-L相分离。随着UHMWPE分子量与固含量的增大,体系粘度增大,稀释剂不易扩散,小液滴难以聚集成大液滴而导致UHMWPE微孔膜的孔结构变小,且和分子量大小相比,固含量对体系粘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微孔膜厚度从100μm增至200μm时,膜表层变得致密传质阻力增大且厚度增加阻力通道加长,膜的水通量显着减少。UHMWPE固含量为25wt%时,分子量不同的微孔膜抗拉强度均介于4~5MPa间,当UHMWPE含量增至30wt%时,膜的抗拉强度增至6.95MPa。其次,制备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的UHMWPE微孔膜并结合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对相应条件下所得微孔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结晶速率受成核过程控制,UHMWPE在低温下更易结晶。在用Jeziorny法对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时,结晶速率常数z。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大致呈增长趋势;在用Mo法对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时发现,结晶速率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加线性下降。微孔膜的表面和断面孔结构以及膜的纯水通量均随着冷却的深入而有所减小。且冷却速率较小时,膜中存在较大的孔结构在拉伸过程中易形成缺陷而致使膜断裂,故微孔膜的力学性能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有所上升。最后,研究了不同含量PEG20000改性后所得微孔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和未改性的UHMWPE微孔膜相比,改性膜的孔径、孔隙率均有所增大,截留率则明显减小。改性剂含量增加,膜的亲水性大致呈上升趋势,但由于PEG20000溶于水,随着膜在蒸馏水中浸泡时间的延长改性剂发生流失,膜的亲水性能有所衰减。和改性前相比,改性膜的水通量及恢复率均显着上升,蛋白质通量哀减下降,意味着改性后的UHMWPE微孔膜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而当PEG20000固含量增至20wt%时,膜出现明显的分层结构,其渗透性能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发生轻微地下降。当PEG20000的质量分数为15wt%时,该配比下两种物质的相容性最佳,结晶度显着增大,且由于改性剂分子链与UHMWPE分子链间相互缠结起到物理交联作用,改性膜的力学强度达到15MPa左右。

李亚琴[6](2011)在《醋酸纤维素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能耗低和无污染等优点。超滤是借助于压力差,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量的差异进行筛分分离的膜过程。超滤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分离技术,主要用于超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制品浓缩与分离等方面。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膜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膜材料的改性是解决膜污染问题的常用的有效方法。醋酸纤维素(CA)由于其来源广、价格低,成膜工艺简单且成膜性能良好而成为制备微滤膜和超滤膜的主要材料。本文以醋酸纤维素为原料,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CA超滤膜,并对所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及性能测试。以DMF/丙酮为溶剂,用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CA超滤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凝结浴的温度及组成等制膜条件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聚合物的浓度对CA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比较显着,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CA超滤膜的纯水通量逐渐下降,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逐渐增大,CA含量为17.5%时,超滤膜性能较优;聚合物浓度为17.5%时,凝结浴的温度对CA超滤膜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纯水通量随着凝结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影响不明显;当凝结浴中加入溶剂时,CA超滤膜的纯水通量会降低,截留率增加,当溶剂量达一定值时,所制备的膜成为对称性的致密膜。将CA与聚氨酯(PU)进行共混,以丙酮/DMF为混合溶剂体系,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CA/PU共混膜。考察了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溶剂体系对膜基本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CA/PU膜中PU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纯水通量和孔隙率逐渐递减,且当PU增加至30%的时候纯水通量陡增;截留性能随CA/PU比例的变化不明显:CA/PU共混膜的纯水通量随着丙酮/DMF混合溶剂体系中丙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截留性随混合体系的改变而变化不明显。

张文娟[7](2010)在《4个紫花苜蓿品种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地空间环境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弱地球磁场等特点。这些特殊的条件对进入其中的生物材料具有特殊的复合诱变作用。本研究以适合天水地区种植的4个高产紫花苜蓿品种优质种子为对象,通过返回式育种卫星“神舟3号”搭载,返地后对其田间农艺性状、叶片显微结构、低温胁迫下低温适应性、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差异性等进行测定分析。探讨空间搭载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诱变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空间搭载影响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性状:4个品种单株高度、单株分枝数均受到抑制,各品种均小于其对照。空间搭载后,4个品种中均有植株死亡,4个品种的死亡率不同,其中阿尔冈金的死亡率最高。2.空间诱变影响4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显微结构:4个品种叶片厚度均显着大于对照,叶脉突起度均显着小于对照;栅栏组织厚度显着大于对照;阿尔冈金的海绵组织厚度显着小于对照,其它品种均显着大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德福的细胞结构紧密度、细胞结构疏松度与对照差异均不显着,阿尔冈金的细胞结构疏松度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其他品种细胞结构紧密度、疏松度与对照均有显着差异。3.空间诱变影响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低温适应性:对4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搭载组和对照组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空间搭载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质膜过氧化及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有影响。与对照相比,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细胞膜相对透性及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对电导率增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发生温度范围不一致,丙二醛的积累先于膜透性的增加,只有丙二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膜氧化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透性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其对照相比,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发生变化,但不同品种变化程度不同。4.空间诱变影响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这些单株及其对照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德福和德宝、阿尔冈金和三得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显着差异,可以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来鉴定4个品种。与对照相比,空间搭载后4个品种所选单株除少数单株外,其余单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其对照相比具有显着差异,都有新增带或缺失带。德福、德宝酶谱带数一般为4-9条不等,在Rf为11.31%处,各单株都有谱带出现,这是德福和德宝的共有过氧化物酶带。阿尔冈金和三得利的酶谱带数一般为5-7条不等,在Rf为17.93%处,所选单株都有谱带出现,此带阿尔冈金和三得利的公共带。

邓洁,张世庆,王永清[8](2009)在《从技术评价角度思考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的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技术评价角度阐述了现阶段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特性研究的重点,论述了对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技术审评的关注要点,提出了生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几个现实性问题,以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对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技术评价以更好地推进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疗器械研发与评价的发展。

韩发,程大志,师生波,冉飞,李以康,包苏科,任飞,石丽娜,韩琦[9](2007)在《我国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文中认为微孔草是青藏高原及其邻近高海拔地区特有的野生珍贵优质油料植物资源,是获取纯天然多功能油脂成分——γ-亚麻酸(GLA)的一条新途径。微孔草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和营养价值,其茎叶和块根等副产品具有食用和饲用等多种用途。目前,已成为开发利用研究的重点。为此,在多年考察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对微孔草开发利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发利用微孔草资源,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程晓丽[10](2007)在《草坪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的花序发育及抑花的遗传改良与调控》文中认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是应用最广泛的草坪草种之一,具有植株低矮、繁殖能力强、抗旱、耐践踏、质地细腻、色泽好等优良特性,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花果期较长,一般从4月份持续到11月份,对于应用型草坪,过度的生殖生长会消耗掉植株体内的养分,导致草坪营养生长不良,影响到草坪的美观,草坪的成坪速率、均一性、色泽等各项指标。频繁地修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又会引发其它的一些问题,管理成本提高,修剪造成的伤口容易引发病虫害等。因此,对草坪型狗牙根的花序发育及抑花的遗传改良和栽培管理调控进行研究,对降低草坪养护成本提高草坪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狗牙根植物花序抑制方面的研究很少,国外80年代之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植物花序数量有一些研究,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而国内还没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遗传改良方面更未见报道。本文对野生种源的狗牙根的开花习性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狗牙根的花序发育过程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并对辐射诱变对狗牙根诱变后代的花序数量的变异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运用修剪、施氮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栽培管理措施对狗牙根花序数量进行调控。具体内容如下:1狗牙根花序发育特性研究于2005年和2006年两年对39份野生种源狗牙根的开花习性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3份野生种源狗牙根只有春季出现开花,其它26份野生种源的狗牙根春季和秋季出现两次开花;狗牙根一年中开花高峰期出现次数和春季始花期与其种源地经纬度没有相关性。以耐践踏狗牙根新材料C299进行花序发育过程研究观测,结果表明,C299花序的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8个阶段,即营养生长期,穗轴发生期,苞叶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花药和柱头的形成过程,颖片、内外稃的发育。穗轴发生期(直立茎上叶片达6-9片叶)是抑制花序形成和决定种子产量的最关键时期。2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对狗牙根诱变效果分析通过对苗圃地所有经过诱变处理的狗牙根及其诱变后代的花序密度的调查分析,发现狗牙根C754的辐射诱变后代C75403M1-1、C75403M1-1-1、C75403M1-2、C75404M2-2-1与亲本之间花序数量差异显着,诱变后代的花序数量与亲本相比较显着减少,而叶长、叶宽、节间长度以及叶色茎色的变异并不显着;在此基础上,对每份材料进行染色体切片并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现与亲本相比较诱变后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非整倍性变异;对亲本和辐射诱变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诱变后代与亲本相比较,在分子水平有很大差异。3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狗牙根花序密度的抑制作用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新材料C299与现在常用的狗牙根品种相比较匍匐性强,低矮致密,生长迅速,色泽深绿,均一性好,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践踏性,坪用价值很高,其缺点是开花较多并且花期较长。针对这一情况对2005年对草坪施用50mg/kg·m2、100mg/kg·m2、200 mg/kg·m2、500 mg/kg·m2四个浓度梯度的GA、6-BA和NAA。结果发现生长素NAA、GA和6-BA三者对草坪草花序密度的抑制效果为6-BA>NAA>GA;6-BA对花序密度的抑制效果显着,50mg/kg·m2处理对花序抑制效果最好,有效时间达100天左右,但是6-BA处理会对草坪造成一定的损伤,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加重,同时,春季处理在抑制花穗密度的同时,会提高秋季花穗密度;40g/m2、50g/m2、60g/m2、70g/m24个浓度氮肥处理对花序密度的抑制作用也很有效,并且随着氮肥浓度升高,对花序数量的抑制作用更加显着,施用氮肥增加了草层高度和叶片宽度,对草坪的营养生长有促进作用。2006年进行进一步研究,将修剪、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氮肥三种栽培管理措施混合应用,研究三者结合对草坪草狗牙根C299花序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相比较,三者结合对花序密度的抑制作用非常有效,其中组合修剪+20g/m2氮肥+400mg/m2·kg 6-BA在所有处理中对花序密度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草坪造成的伤害最小,并且处理后草坪坪用质量得分最高。

二、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孔草试验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孔草试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紫外交联PP/PE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高分子复合材料
        1.2.1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1.2.2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1.2.3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前景
    1.3 塑料薄膜材料
        1.3.1 薄膜材料的种类
        1.3.2 塑料薄膜成型方法
        1.3.3 塑料薄膜的特点及应用
    1.4 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5 紫外交联技术
        1.5.1 紫外光简介及应用
        1.5.2 紫外辐照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5.3 紫外辐照交联改性聚丙烯的基本原理
    1.6 分子筛缓释技术
        1.6.1 分子筛的简介
        1.6.3 分子筛的应用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设备
    2.2 实验步骤
        2.2.1 改性聚丙烯的制备
        2.2.2 分子筛负载改性剂的制备
        2.2.3 改性分子筛与PP/PE/EPM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DSC测试
        2.3.2 XRD测试
        2.3.3 SEM测试
        2.3.4 MFR测试
        2.3.5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紫外交联聚丙烯材料的研究
        3.1.1 紫外辐照量对聚丙烯拉伸强度的影响
        3.1.2 紫外辐照量对聚丙烯冲击强度的影响
        3.1.3 紫外辐照量对聚丙烯凝胶含量的影响
        3.1.4 改性助剂对聚丙烯拉伸强度的影响
        3.1.5 紫外辐照量对聚丙烯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
        3.1.6 小结
    3.2 PP/EPM/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测试
        3.2.1 紫外辐照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PP/EPM/PE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3.2.3 PP/EPM/PE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3.2.4 PP/PE复合材料微观相分析
        3.2.5 小结
    3.3 PP/EPM/PE/分子筛多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3.1 PP/EPM/PE/分子筛多元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3.3.2 PP/EPM/PE/分子筛多元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3.3.3 PP/EPM/PE/分子筛多元复合材料的MFR分析
        3.3.4 紫外辐照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PP/EPM/PE/分子筛多元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3.3.6 PP/EPM/PE 系列复合材料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3.7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锂离子电池用聚丙烯烃隔膜的表面处理及修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1.2.1 干法工艺制备隔膜
        1.2.2 湿法工艺制备隔膜
        1.2.3 倒相法制备隔膜
    1.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预处理方法
    1.4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表面改性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微孔膜)的前期预处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隔膜的预处理方法
        2.2.2 隔膜的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NO_3(65%)、H_2O_2法预处理隔膜
        2.3.2 HNO_3(98%)、H_2O_2法预处理隔膜
        2.3.3 HNO_3(65%)、H_2O_2、K_2S_2O_8法预处理隔膜
        2.3.4 HNO_3(98%)、H_2O_2、K_2S_2O_8法预处理隔膜
        2.3.5 HNO_3(65%)、KMnO_4法预处理隔膜
        2.3.6 HNO_3(65%)、K_2S_2O_8法预处理隔膜
        2.3.7 HNO_3(98%)、KMnO_4法预处理隔膜
        2.3.8 HNO_3(98%)、K_2S_2O_8法预处理隔膜
    2.4 结论
第三章 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微孔膜)表面修饰离子导电聚合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层层的组装方法对聚烯烃隔膜表面修饰离子导电聚合物膜
        3.2.2 对磷酸铁锂(LiFePO_4)和富锂锰基(Li_(1.2)Mn_(0.54)Co_(0.13)Ni_(0.13)O_2)正极材料用修饰好的隔膜组装电池
        3.2.3 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聚丙烯烃微孔膜)表面修饰氧化石墨烯(GO)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对聚烯烃隔膜表面修饰氧化石墨烯(GO)和离子导电聚合物
        4.2.2 对富锂锰基(Li_(1.2)Mn_(0.54)Co_(0.13)Ni_(0.13)O_2)正极材料用修饰过氧化石墨烯(GO)的隔膜组装电池
        4.2.3 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

(3)γ-亚麻酸产生菌深黄被孢霉的诱变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γ-亚麻酸(GLA)的结构与性质
    1.2 γ-亚麻酸的来源
        1.2.1 γ-亚麻酸的植物来源
        1.2.2 γ-亚麻酸的动物来源
        1.2.3 γ-亚麻酸的微生物来源
    1.3 γ-亚麻酸的生理功能
        1.3.1 降血脂
        1.3.2 抗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
        1.3.3 抗动脉粥样硬化
        1.3.4 抗高血压
        1.3.5 杀菌、抗炎作用
        1.3.6 抗HIV感染
        1.3.7 其它作用
    1.4 γ-亚麻酸的应用
        1.4.1 医药
        1.4.2 食品
        1.4.3 化妆品
    1.5 γ-亚麻酸的合成途径
    1.6 γ-亚麻酸的代谢合成调控在育种中的应用
    1.7 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概述
        1.7.1 菌种的诱变筛选
        1.7.2 菌种的培养基优化
    1.8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8.1 研究内容
        1.8.2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产 γ-亚麻酸微生物深黄被孢霉的诱变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菌种
        2.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3 培养基的配制
        2.2.4 培养条件
        2.2.5 菌种诱变
        2.2.6 突变株的筛选
        2.2.7 生物量的测定与油脂的提取
        2.2.8 γ-亚麻酸产量的测定
        2.2.9 菌株脂肪酸脱氢酶酶活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剂量的确定
        2.3.2 初筛条件的确定
        2.3.3 诱变筛选流程及筛选结果
        2.3.4 高产菌株F312遗传稳定性试验
        2.3.5 高产突变株F312发酵特性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高产菌株培养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种
        3.2.2 试验试剂和仪器
        3.2.3 培养基的配制
        3.2.4 培养条件
        3.2.5 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测定
        3.2.6 γ-亚麻酸产量的测定
        3.2.7 脂肪酸脱氢酶酶活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3.2 CCRD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3.3 优化前后发酵参数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两性离子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膜技术发展现状
    1.2 膜的分类及常用膜材料
        1.2.1 膜的分类及机理
        1.2.2 常用膜材料
    1.3 微滤膜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3.1 微滤膜通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1.3.2 膜污染原因
    1.4 聚偏氟乙烯(PVDF)膜
    1.5 聚偏氟乙烯(PVDF)膜改性方法
        1.5.1 膜基体改性
        1.5.2 膜表面改性
    1.6 两性离子简介及其应用现状
    1.7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内容
        2.3.1 紫外照射PVDF膜接枝改性的研究
        2.3.2 溶液自由基接枝改性PVDF膜的研究
        2.3.3 两步接枝改性PVDF膜的研究
    2.4 膜的性能表征
        2.4.1 接枝量的测定
        2.4.2 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4.5 膜表面亲水性能测试
        2.4.6 蛋白质吸附实验
        2.4.7 过滤实验
第3章 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紫外照射接枝改性的研究
    3.1 光照时间对接枝量的影响
    3.2 单体浓度对接接触角的影响
    3.3 改性前后膜表面形貌变化
    3.4 改性前后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3.5 过滤实验
    3.6 小结
第4章 溶液自由基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研究
    4.1 接枝单体浓度对PVDF膜亲水性的影响
    4.2 PVDF膜表面形貌变化
    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4 过滤实验
    4.5 小结
第5章 两步接枝对聚偏氟乙烯(PDVF)膜接枝改性的研究
    5.1 膜的表观变化特征
    5.2 ATR-FTIR分析
    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5.4 膜表面亲疏水性变化——接触角的测定
    5.5 BSA在膜表面的吸附情况
    5.6 过滤实验结果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微孔膜的发展概况
    1.2 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1.2.1 粉末烧结法
        1.2.2 熔融拉伸法
        1.2.3 物理浸出法
        1.2.4 径迹蚀刻法
        1.2.5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
        1.2.6 热致相分离法(TIPS)
    1.3 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分相机理
        1.3.1 S-L、L-L相分离
        1.3.2 Huggins参数χ对相分离的影响
    1.4 微孔膜的亲水性改性
        1.4.1 臭氧接枝改性
        1.4.2 紫外光(UV)接枝改性
        1.4.3 γ射线接枝
        1.4.4 等离子体处理
        1.4.5 表面涂敷
        1.4.6 共混
    1.5 UHMWPE微孔膜的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水冷条件下影响UHMWPE微孔膜结构性能的因素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UHMWPE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2.1 UHMWPE微孔膜的制备
        2.2.2 UHMWPE微孔膜的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孔膜中UHMWPE真实固含量的测定
        2.3.2 相图
        2.3.3 UHMWPE微孔膜的结构与渗透性能
        2.3.4 UHMWPE微孔膜的力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及冷却速率对膜结构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2.1 微孔膜的制备
        3.2.2 微孔膜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UHMWPE/L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3.3.2 不同冷却条件下UHMWPE微孔膜的结构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HMWPE微孔膜的亲水性改性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亲水性UHMWPE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2.1 亲水性UHMWPE微孔膜的制备
        4.2.2 亲水性UHMWPE微孔膜的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剂对体系相图的影响
        4.3.2 改性剂对膜结构的影响
        4.3.3 改性剂对膜亲水性的影响
        4.3.4 改性剂对膜渗透性及抗蛋白质污染性的影响
        4.3.5 改性剂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6)醋酸纤维素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膜的定义及分类
    1.3 膜材料
        1.3.1 有机膜材料
        1.3.2 无机膜材料
    1.4 膜的制备方法
        1.4.1 拉伸法
        1.4.2 烧结法
        1.4.3 熔融挤压法
        1.4.4 溶出法
        1.4.5 径迹刻蚀法
        1.4.6 相转化法
    1.5 浸没沉淀法
    1.6 超滤
        1.6.1 超滤概述
        1.6.2 超滤膜的改性
        1.6.3 超滤过程
        1.6.4 超滤术语
第2章 相转化法制膜的理论基础
    2.1 相转化成膜机理
        2.1.1 铸膜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2.1.2 成膜过程的动力学描述
    2.2 膜结构的形态
        2.2.1 球粒状结构
        2.2.2 胞腔状结构
        2.2.3 大孔结构
    2.3 膜结构的控制
        2.3.1 聚合物
        2.3.2 溶剂
        2.3.3 添加剂
        2.3.4 凝结浴
第3章 CA超滤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2 CA膜的制备
        3.1.3 CA膜的性能测试及表征
    3.2 实验结果
        3.2.1 聚合物浓度对CA膜性能的影响
        3.2.3 凝结浴组成对CA膜性能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CA/PU共混超滤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膜的制备
        4.2.3 膜性能的测试和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物共混比对膜性能的影响
        4.3.2 溶剂比对膜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4个紫花苜蓿品种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空间诱变育种的优势
    1.2 空间环境特点
        1.2.1 微重力及生物向重性
        1.2.2 空间强辐射、弱磁场的影响
        1.2.3 空间飞行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
    1.3 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1.3.1 空间环境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1.3.2 低温胁迫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1.3.3 植物生理特性的研究
    1.4 对同功酶影响的研究
        1.4.1 空间环境对同功酶影响的研究
        1.4.2 低温胁迫对同功酶影响的研究
第二章 空间诱变对田间性状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空间搭载对苜蓿株高和分枝数的影响
        2.3.2 空间搭载对苜蓿死亡率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空间诱变对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叶片和叶脉突起度
        3.3.2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3.3.3 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和细胞结构疏松度(SR)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空间诱变对低温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4.3.2 MDA 含量的测定
        4.3.3 4 个紫花苜蓿品种质膜过氧化程度的综合比较分析
        4.3.4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空间诱变对过氧化物同功酶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德福、德宝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特征
        5.3.2 阿尔冈金、三得利过氧化物酶(POD)同功酶酶谱特征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从技术评价角度思考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特性研究
    1.1 膜材料
    1.2 球形吸附材料
    1.3 纤维材料
2 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技术评价的关注重点
    2.1 原材料
    2.2 灭菌
    2.3 有效期的确定
3 对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技术评价的思考
    3.1 注重全面系统评价
    3.2 正确看待生物学试验
    3.3 血液相互作用评价
4 结语

(9)我国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孔草的生物学研究
    1.1 微孔草的植物学特征
    1.2 微孔草的生物学特征
        1.2.1 微孔草的繁殖和生产性能
        1.2.2 微孔草的种子萌发特性
        1.2.3 微孔草的抗逆特性
2 微孔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2.1 微孔草的药用价值
    2.2 微孔草的保健食用价值
    2.3 微孔草的饲用价值
3 微孔草特色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生境特点
    3.1 微孔草植物的资源分布
    3.2 微孔草分布区的生境特点
4 小 结

(10)草坪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的花序发育及抑花的遗传改良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抑制草坪草花序发育的综合技术研究进展
    1 遗传改良手段的应用
        1.1 诱变技术
        1.1.1 空间诱变技术
        1.1.2 人工辐射诱变技术
        1.2 诱变机理研究
        1.2.1 诱变的细胞学研究
        1.2.2 基因水平的抑制因素
    2 采取栽培管理措施对草坪草花序发育的影响
        2.1 修剪
        2.2 施用氮肥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
        2.3.1 Ⅰ型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和对花序生长发育的影响
        2.3.2 Ⅱ型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和对花序生长发育的影响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草坪草抑花研究上的的应用
        2.4.1 修剪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结合控制花序生长
        2.5 土壤条件
    3 其它因素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狗牙根花序发育特性的研究
    第一节 野生种源狗牙根开花习性的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种源狗牙根种源地与开花情况分析
        2.2 C299全年花序数量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狗牙根花序发育过程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研究狗牙根花序发育过程对于提高草坪质量的研究意义
        3.2 研究狗牙根花序发育过程对于提高种子繁殖草种的种子产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o~(60)-γ射线辐射诱变对狗牙根C754诱变效果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1.2 材料
        1.3 方法
        1.3.1 外部性状调查
        1.3.2 根尖染色体数目鉴定
        1.3.3 SSR分子标记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部性状变异分析
        2.2 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异分析
        2.3 SSR分子标记结果分析
        2.3.1 DNA质量检测
        2.3.2 SSR分子标记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狗牙根花序数量的抑制作用
    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氮肥抑花研究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氮肥对狗牙根C299花序发育的影响
        2.1.1 生长素NAA对狗牙根花序发育的影响
        2.1.2 赤霉素GA对狗牙根花序发育的影响
        2.1.3 细胞分裂素6-BA对狗牙根花序发育的影响
        2.1.4 施用氮肥对狗牙根花序发育的影响
        2.2 修剪、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氮肥混合处理对其它外部性状和坪用质量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修剪、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氮肥对狗牙根C299花序数量的抑制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组分析各处理对狗牙根花序数量的影响
        2.2 各处理对其他外部性状和坪用质量的影响作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工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孔草试验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紫外交联PP/PE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 夏紫阳.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7)
  • [2]锂离子电池用聚丙烯烃隔膜的表面处理及修饰[D]. 李永君.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4)
  • [3]γ-亚麻酸产生菌深黄被孢霉的诱变选育[D]. 刘胜男. 河南科技大学, 2015(03)
  • [4]两性离子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D]. 周桂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制备与研究[D]. 朱灵玲. 东华大学, 2013(07)
  • [6]醋酸纤维素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李亚琴.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 [7]4个紫花苜蓿品种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D]. 张文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2)
  • [8]从技术评价角度思考非生物型人工肝医用材料的特性[J]. 邓洁,张世庆,王永清.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9(01)
  • [9]我国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J]. 韩发,程大志,师生波,冉飞,李以康,包苏科,任飞,石丽娜,韩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05)
  • [10]草坪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的花序发育及抑花的遗传改良与调控[D]. 程晓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标签:;  ;  ;  ;  

γ射线辐照处理微孔草的实验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