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尺子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尺子

一、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尺牍文献(论文文献综述)

蒋硕[1](2022)在《中国文体四分法先驱:论晁德莅译介中国散文与文体风格》文中研究表明晚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神父晁德莅编译的拉丁文5卷本《中国文化教程》是一部供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的课本,也是一套中国古代经典的文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当时来华传教士和欧洲汉学界均产生了影响。该书第四卷是20世纪前中国散文最大规模的西译,译者集中翻译中国散文得益于他对中国文体的精准把握和创造性认知。晁氏结合西方文类学,将中国文体大体划分为包括经典圣书在内的5大类,是现代学术中国文体四分法的先驱,亦为西方文类三分法提供了有益参照。一般认为,中国文体四分法晚至民国时期才由中国学人讨论确定,但是晁氏的着述将这一探讨提早至晚清。他的成果对中国文体学、文学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杨凯[2](2021)在《稿本《安宜日记》所收函札辑考——兼论日记收录函札文献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方濬师是晚清官僚、藏书家和诗人,其手稿《安宜日记》保存大量与中央政府机要官员、任职地方的亲属朋僚以及各类社会人员的往来函札,内容涉及中法战争史、晚清官场生态和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史实,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辑录考证历史上私人日记中的函札材料,对于文献整理和历史研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研究者予以关注。

徐琳琳[3](2021)在《朱熹尺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世伟[4](2020)在《在问学问道中求索前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生涯的简要回顾(1984-2020)》文中研究指明因编撰《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我在撰写书稿序文时,对自己36年(1984-2020)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生涯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1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时期(1984-1995)我对图书馆学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1982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因对历史文献和语言文字有兴趣,遂考入同校的图书馆学系研究生,师从着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1904-1998)先生问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侧重校勘)。

姚汪炯[5](2020)在《吐谷浑墓志书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吐谷浑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缔造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道一度取代河西走廊,成为沟通南朝与西域的主要通道。近世以来,各地屡有吐谷浑墓志出土,累计已达20余方,并且相关墓志仍在持续出现。由于吐谷浑政权绵延于中古时期,这些墓志也分散在魏晋、隋唐各个朝代。文章将所有吐谷浑墓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概述了这些墓志的基本情况,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解释了这些墓志出现的原因,又对出土的吐谷浑墓志进行了情况概述,从文本内容上加深对于这些墓志的了解。其次通过文献以及出土材料,分析了吐谷浑人内部使用汉字的情况,讨论了出土材料所揭示的历史现象。第三章是关于吐谷浑墓志书法的风格分析。由于这些出土墓志的主人身份多为王族,等级较高,因此当时的流行书风在墓志书法上都有体现。这一点可以深化我们对吐谷浑墓志艺术的认识,也能借此对中古时期墓志碑刻书法风格的流变有更深入的了解。

石容[6](2020)在《明代尺牍总集汇考》文中提出本文汇录明代尺牍总集,即专门收录两位或两位以上明代人(包括由明入清者)所作尺牍的总集,编列成纲,依次列目,逐篇提要。提要内容包括书名、卷数、作者、馆藏、版本、序跋、考证等。尺牍者,千里面目也,既可传情递意,又可纪事述理,甚至描摹状物。读一人之尺牍,近可观其文辞、学识,远可考其交游、事迹,于文学史、思想史、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明代乃至明清之际是近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时间段,“遗民”“贰臣”等主题的研究尤为火热。尺牍作为古代文人相互酬答的载体,能直观地体现明代文人风貌,为研究明代文学史、思想史、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汇考之书,古来有之,多为对名物、书籍或其它文史议题的汇录与考证。本文所言“汇考”,即为对明人所作尺牍总集的汇录、提要和考证。汇录可以让资料查找更加方便快捷,提要可以更加直接地揭示出文献的内外部特征,考证可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和辨明。对于明人尺牍总集的汇考,可以为以后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便利。本文研究分为编目和提要两个步骤。编目工作,通过查考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人目录、禁毁书目、方志书目等各类书目,辑选明人尺牍总集,依次列目;提要工作,即编目完成后,逐本查找各书馆藏情况,到北京、南京、重庆、合肥等地图书馆访书,阅读原书,手录序跋,并效仿《四库》《经义考》等书,辑录书名、卷数、作者(编者)及生平、着录、版本等,以此为基础,再查阅相关资料,汇总前人评价并适当做出自己的评价,如果卷数、版本、流布、成书年代、作者生平等方面有存疑之处,则适当加以说明和考证。

张圆培[7](2019)在《宋代家书研究》文中认为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遥寄相思的书信文体。一句“家书抵万金”就概括了家书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通讯不太发达的古代,家书不仅起到互报平安,增进感情的作用,而且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探讨学术抑或长辈对晚辈进行教育的重要媒介。宋代的家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子孙后辈的教育为核心的。宋代的家书总量为470多篇,其中北宋家书300篇左右,南宋家书170篇左右,北宋家书数量接近南宋家书的2倍。本文以宋代家书为研究对象,采取比较研究和点面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宋代家书的内容及文化内涵,进而比较两宋家书的差异与新变,分析和论述两宋家书与科举及党争的关系,最后对宋代家书进行个案研究。第一章概括两宋家书的主题内容,并归纳其写作特点。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两宋家书内容进行分类,并归纳概括两宋家书的主题内容,写作特点及功能价值。第二章对两宋家书进行文化内涵的阐释。如家书反映出的敬祖睦族的家族观念,以俭易奢的持家理念,积极用世的入世情怀等等。第三章南宋家书的新变。将南宋家书与北宋家书进行比较,分析南宋家书在情感、内容以及书写特点上的新变,并探讨两宋家书新变的原因。如北宋家书中更多的是教导子孙料理家事,照顾坟茔;勤勉读书;谨慎择友,亲近有德;勤于公事,为官清廉等等。南宋家书则更多强调忠贞守节的爱国情怀,正气节义的哲理阐发,面对战乱时局求退归隐的幽微心理,以及末世文人的穷途之哭等等。这些变化是与宋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宋代的科举和党争等方面探讨它们与家书的关系。第四章两宋家书个案研究,对宋代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家书进行深入分析,以印证和补充宏观研究。北宋以苏轼的家书为代表,南宋以吕祖谦的家书为代表。

史研[8](2018)在《先秦两汉出土简帛尺牍文研究》文中指出出土文献中的尺牍文,保留了不少先秦两汉时期的私人书信,与传世文献所保留书信在内容、情感和语言方面有很大区别。论文采用结合归纳法与对比考察两种研究方法,将简帛尺牍文的文体特征、情感表达与文史研究密切连接起来,有助于简帛尺牍文研究体系的进一步建构。文章首先从源流出发,阐述先秦两汉出土简帛尺牍文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其次,论述简帛尺牍文的体式,考察包括尺牍书写材料、封装方式、尺牍文体格式和礼仪规范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三,对先秦两汉出土的简帛尺牍文进行重点研究与阐述,按照时代和载体的区别,分为秦简、汉帛和汉简三大类进行研究,简述该时期尺牍文的出土及研究发展情况,并选取《黑夫·惊家书》、《元致子方书》和《建致中公、夫人书》等富有特色的代表性文本进行重点研究,辅以与传世文献的比较,概括出同一时期出土文献尺牍文与传世文献尺牍文在文体特征、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概括和总结了居延汉简尺牍文本、敦煌汉简尺牍文本,从中略探汉简尺牍文的发展特征,并通过细读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最后,总结出土先秦两汉尺牍文的内容特点、情感归属和语言特点。

陆学松[9](2018)在《清初尺牍选本研究》文中提出清初出现了一股尺牍编选出版的热潮,从顺治末到康熙间较短时期内,相继出现了十余种尺牍选本,分别为:李渔的《尺牍初征》与《古今尺牍大全》;周亮工的《尺牍新钞》、《藏弆集》与《结邻集》;汪淇、徐士俊等人的《分类尺牍新语》、《分类尺牍新语二编》与《分类尺牍新语广编》;陈枚的《写心集》与《写心二集》;黄容、王维翰的《尺牍兰言》;张潮的《尺牍友声》与《尺牍偶存》;程元勋、王化騄的《名人尺牍选》。这些尺牍选本的纷纭出现是一个较为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一众尺牍选家继承了晚明文人尺牍小品的观念,秉持严格的文艺审美标准,四方收罗,收辑遗佚,保存了数量巨大的明末清初士人尺牍,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学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梳理文本,认真分析,谨慎总结,从文学视角出发,对这些尺牍选本的形成原因、形成与传播过程,以及其中所收尺牍的文艺审美价值、文学理论价值、文献价值等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论文由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的来源以及研究意义、现状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正文部分分为十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清初尺牍选家、选本,以及众多的士人尺牍进行论述。第一章从社会与时代背景出发,指出晚明尺牍小品与尺牍选本的兴盛是清初尺牍选本兴起的先声;在社会动荡与重建背景下的清初遗民思潮、经世致用思潮、商业求利思潮、个性思潮等社会思潮的兴起对于尺牍选本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清初独特的文人尺牍创作情境、书籍市场的兴盛与文学选本发行的热潮、民间邮政服务的发展为清初尺牍选本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生态环境。第二章从尺赎选家与选本的角度出发,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对各种尺牍选本的编选、成书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细致的分析。其中,对于尺牍选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他们生平的考证,他们编选尺牍选本的动机、理念,编选团队的组建以及编选的过程等;对于尺牍选本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各种选本编选的方式、成书与传播过程,现存的版本考证等。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清初尺牍选家征集尺牍稿件的来源与渠道。优质、稳定的稿源渠道是尺牍选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清初尺牍选家出于不同的编选理念,囿于特定的生活环境,他们征选的尺牍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一段时间内,可以用“时人为主,间及前古”形容其内涵;在尺牍征选的地理范围上,则主要围绕杭州、南京、苏州、扬州、青州等几个中心城市,采取以点带面,多方征稿的方式收集稿件;在具体的稿件征集渠道上,诸选家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广泛搜罗自己与友朋往来之牍、朋友往来之牍、民间藏稿、其他尺牍选本以及利用征稿、投稿与赠稿、约稿的方式进行尺牍稿件的搜集。第四章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清初尺牍选家对于尺牍文体的认知。尺牍原非独立的文体,晚明文人重视尺牍也只是将之作为小品之一种看待。在清初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清初尺牍选家试图将尺牍文放在宏观文学背景下,追根溯源,梳理其独立发展的线索,给与尺牍以新的文体定位。他们认为尺赎文具有高辨识度,可以从大文体分类中独立出来,其源流可辨,其沿革可考,其风格可以识别。清初尺牍选家总体继承了晚明文人的尺牍小品观,但他们不停留于此,认为尺牍在不断进化,今人可以胜过古人。尺牍也不是小道末技,它们在表现文人性情、展现文艺之美以外,还需要承担载道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们进行不同方式尺牍的编目,对入选的尺牍进行删节,甚至进行评点以突出其文艺之优美,思想之精深。第五、六章,清初尺赎选本的文献价值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按照不同选本的角度,在仔细梳理各选本中尺牍文本与作家资料的基础上,再与目前可以搜集到的各种传世文本资料进行比对,略同求异,收遗辑佚,从“存文”与“存人”的角度出发,采用举隅的方式,挖掘出明末清初一批作家的散佚文本与其他文学资料,展现出清初尺牍选本文献价值之一斑。第七章从具体的尺牍文本出发,展现尺牍“写心”特色,具体分析、总结清初尺牍选本中所展现出来的明末清初士人各种心态。在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士人表现出直面乱世的愤慨与沉郁、无法逃避的凄苦与悲凉、努力探寻人生的旷达与逸致以及发乎友情的真挚与谐谑等主流心态。此外,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不少士人们也在逃离现实或者陶然乎其中挣扎;面对江山易代与社会动荡,不少人存在着豪杰式的幻想;对于个人价值实现,不少人也有着功名追求的无奈与热衷。第八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清初尺牍选本中涉及文学艺术理论的尺牍,总结出清初尺牍选本中文学艺术理论的整体面貌。整体上,清初尺牍选本中的文论开始了对于明末文学的总结与反思。在诗文方面,尺牍中的文艺理论总体上还是覆盖在崇尚载道观的复古主张与强调个性主义的性情理论的争执之下。虽然也有第三方观点主张调和二家,试图走出第三条道路,但在理论认知上还不清晰,只有苗头,未成风气;在词论方面,数量丰富,表现出清人对词学理论的新认知与对于创作的重视态度,标志着清词开始兴起;在小说理论方面,集中于对小说风化作用的思考与批判;在戏曲理论方面,主要表现为清人对于明末戏曲的批判与思考,他们极为强调戏曲的风化作用,并在戏曲的创作上提出种种主张,标志着清初戏曲创作的复兴。第九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诸选本中尺牍作品本身的文艺性。选本中的尺牍形式自由,体式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游记、清言、骈赋三种小品形式,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艺术特色;选本中的尺牍小品总体上又有流派纷纭、各有所宗的特点,总体上可以总结为推崇公安、效仿竟陵、崇尚七子、注重现实、雅好谐谑五大风格流派;选本中尺牍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存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现手法。这四种表现手法在尺牍中被灵活运用,形成了尺牍小品不同的审美气质,主要有理胜、情胜、趣胜、气胜、韵胜等。第十章全面研究了选本中的女性尺牍。首先,分析了清初尺牍选家对于女性尺牍的认知与各选本中女性尺牍的分布状况,并对重点女性作家进行了简略考证与介绍;其次总结了女性尺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女性尺牍在思想上主要表现为英雄、大儒式的士人追求、封建道德践行的自觉、对文艺才能的强调、对亲情、友情的重视、人生情怀与感悟、爱情的表白等方面。在艺术上主要表现出境界偏仄、红颜士魂、以情动人,凄婉哀怨、语言精致典雅,文风纤秀的风格特点;最后对选本中女性尺牍思想价值、资料价值以及文艺理论价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牛燕怡[10](2016)在《周亮工选编尺牍研究》文中认为周亮工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文人学者,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还是书籍刊刻家,一生收藏着述颇丰,受到多方文人士子的青睐。同时又由于他贰臣的身份而备受非议,这些人生经历都影响了他的着述与刻书活动。他有很深的尺牍情结,将与名人雅士们往返的书函搜集起来,编成三部尺牍选集,收录了两千四百余篇尺牍。本文通过对这些尺牍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总结了尺牍选集的录入标准,对尺牍进行了内容的归类与标点,从中窥见了周亮工的交游范围、人物与主要内容,是非常具有内容价值的文献。但遗憾的是,前人并无专文、专着来系统、细致地研究这些财富。希望能通过本文粗浅的研究,证明这其中的文献价值无可代替,并能起到抛砖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尺牍文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尺牍文献(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文体四分法先驱:论晁德莅译介中国散文与文体风格(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国散文小史与文体分类译介
二、 中国散文主流: 《春秋》三传与古文
    (一) 晚清古文
    (二) 晁译古文底本
    (三) 晁译古文的选编
    (四) 晁德莅对古文文体的认知
三、 应用性散文: 历代尺牍
四、 晁德莅对中国文体译介的卓越贡献

(2)稿本《安宜日记》所收函札辑考——兼论日记收录函札文献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关中法战争史的函札
二、反映晚清官场生态的函札
三、反映晚清社会生活的函札
四、馀论:日记收录函札文献的价值

(4)在问学问道中求索前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生涯的简要回顾(1984-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时期(1984-1995)
2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时期(1995-2010)
3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时期(2010-)
    (1)智慧图书馆研究
    (2)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研究
    (3)信息安全研究
    (4)专业智库研究
4 关于《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

(5)吐谷浑墓志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吐谷浑及其出土墓志概述
    第一节、吐谷浑历史及其与中原政权的交往
    第二节、吐谷浑在丝路青海道上的作用
    第三节、吐谷浑出土墓志概述
第二章: 吐谷浑人的汉字使用概况与墓志书写
    第一节、史籍之中吐谷浑人的汉字书写
    第二节、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浑氏”
    第三节、吐谷浑人所书墓志
第三章: 从吐谷浑墓志看中古书法史上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由吐谷浑墓志看北朝书法
        一、《吐谷浑玑墓志》与北魏时期洛阳体书法
        二、从《晖华公主墓志》看西魏书法
        三、《尧公妻吐谷浑墓志之铭》与北齐书法的复古传统
    第二节、由吐谷浑墓志看唐代书法
        一、弘化公主及其子墓志与唐代的二王书风和武周造字
        二、从《慕容明墓志》看唐代褚遂良书风的流传
        三、《慕容曦皓墓志》与唐代的集贤院和翰林院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表: 吐谷浑墓志列表
致谢

(6)明代尺牍总集汇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序论
    1.1 尺牍名义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方法
2
    2.1 凡例
    2.2 汇考
    2.3 书名索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宋代家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0.1.1 研究现状
        0.1.2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0.2 家书的界定与概说
        0.2.1 家书释义及范围界定
        0.2.2 家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两宋家书的主题内容及书写特点
    1.1 两宋家书的主题内容
        1.1.1 手足亲情的真挚表达
        1.1.2 家庭细事的商量探讨
        1.1.3 为人持家的温和教导
        1.1.4 治学为官的谆谆教诲
    1.2 两宋家书的书写特点
        1.2.1 语言风格:语重心长,娓娓道来
        1.2.2 表达方式:夹叙夹议,笔法灵活
        1.2.3 写作特色:日用常行,私语真情
第二章 两宋家书的文化内涵研究
    2.1 敬宗睦族的家族观念
    2.2 积极用世的入世情怀
    2.3 以俭易奢的持家理念
第三章 南宋家书的新变与原因探析
    3.1 南宋家书的内容及情感新变
        3.1.1 忠贞守节的爱国情怀
        3.1.2 重建儒学的美政理想
        3.1.3 避乱归隐的淡泊心态
    3.2 南宋家书新变原因探析
        3.2.1 家书与科举——重君子之业
        3.2.2 家书与党争——主战、主和之争
第四章 两宋家书个案研究
    4.1 北宋苏轼家书
        4.1.1 旷达超脱的人生轨迹
        4.1.2 躬身践行的求知精神
        4.1.3 隐退之心与子侄期望
        4.1.4 苏轼家书的写作特点
    4.2 南宋吕祖谦家书
        4.2.1 吕祖谦的学术特点及渊源
        4.2.2 吕祖谦家书的特点及影响
        4.2.2.1 教学内容:不唯科举,经史并重
        4.2.2.2 教学方法:注重适用,切实可行
        4.2.2.3 教学理想:广大为心,人格培养
        4.2.2.4 教学影响:经世致用,注重践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先秦两汉出土简帛尺牍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尺牍”的概念与溯源
    1.2 简帛尺牍文研究现状
    1.3 简帛尺牍文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简帛尺牍的体式
    2.1 尺牍的书写材料
    2.2 尺牍的封装方式
    2.3 尺牍文体格式的礼仪规范
第三章 秦简尺牍文研究
    3.1 秦简尺牍文的发端
    3.2 我国最早的木牍家信——《黑夫·惊家书》
    3.3 秦简尺牍文与传世尺牍文的差异
第四章 悬泉置汉帛尺牍文研究
    4.1 悬泉置出土汉代帛书尺牍文概述
    4.2 悬泉帛书《元致子方书》
    4.3 悬泉帛书《建致中公、夫人书》
第五章 汉简尺牍文研究
    5.1 居延汉简尺牍文概述
        5.1.1 居延汉简之《宣与幼孙、少妇书》释文
        5.1.2 居延汉简之《受与子丽书》释文
        5.1.3 居延汉简之《信与次君、君平书》释文
        5.1.4 居延汉简之《初与丈人书》释文
        5.1.5 居延汉简之《萧晏与李子真书》释文
        5.1.6 居延汉简之《泉与丈人书》释文
        5.1.7 居延汉简之《谢范子恩记》释文
        5.1.8 居延汉简之《给使燧长周仁奏书》释文
        5.1.9 居延汉简之《弘与子长书》释文
        5.1.10 居延汉简之《广意与长宝、孝君书》释文
        5.1.11 居延汉简之《彭与子侯书》释文
        5.1.12 居延汉简之《曹宣与董房、冯孝卿书》释文
    5.2 敦煌汉简尺牍文概述
        5.2.1 敦煌汉简之《候普与左子渊书》释文
        5.2.2 敦煌汉简之《儿尚与杨掾书》释文
        5.2.3 敦煌汉简之《时与翁糸书》释文
        5.2.4 敦煌汉简之《某书信》释文
        5.2.5 敦煌汉简之《政与幼卿、君明书》释文
    5.3 汉简尺牍文的发展特征
    5.4 汉代尺牍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六章 出土尺牍文的特点
    6.1 出土尺牍文的内容特点
    6.2 出土尺牍文的情感归属
    6.3 出土尺牍文的语言特点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清初尺牍选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提出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清初尺牍选本盛行之因
    第一节 晚明尺牍小品兴盛是清初尺牍选本兴起的先声
    第二节 清初思潮与尺牍选本的形成
    第三节 清初尺牍选本的生态环境
第二章 清初尺牍选本的版本及选者
    第一节 李渔与其尺牍选本
    第二节 周亮工与《尺牍新钞》三选
    第三节 汪淇《分类尺牍新语》三编
    第四节 陈枚《写心集》二集与其他尺牍选家、选本
第三章 清初尺牍选本的稿件来源
    第一节 选稿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选稿的地域特征
    第三节 具体的稿源渠道
第四章 清初尺牍选本视阈下的尺牍认知
    第一节 尺牍选家视野下的尺牍体认
    第二节 尺牍目类观
    第三节 尺牍删节、评点观
第五章 清初尺牍选本的文献价值(上)
    第一节 《尺牍初征》、《古今尺牍大全》文献价值举隅
    第二节 《尺牍新钞》三选文献价值举隅
第六章 清初尺牍选本的文献价值(下)
    第一节 《分类尺牍新语》三编文献价值举隅
    第二节 《写心集》二集文献价值举隅
    第三节 《尺牍兰言》文献价值举隅
第七章 清初尺牍选本中的士人心态
    第一节 直面乱世的愤慨与沉郁
    第二节 无可逃避的凄苦与悲凉
    第三节 探寻人生的旷达与逸致
    第四节 发乎友情的诚挚与谐谑
    第五节 其他
第八章 清初尺牍选本中的文学艺术理论
    第一节 对明末文学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节 文论
    第三节 诗论
    第四节 其他
第九章 清初尺牍选本中的尺牍艺术研究
    第一节 形式自由体式多样
    第二节 流派纷纭各有所宗
    第三节 叙述议评气质丰富
第十章 清初尺牍选本中的女性尺牍
    第一节 女性尺牍的选家认知与存在情况
    第二节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第三节 女性尺牍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周亮工选编尺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周亮工生平和着述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着述
第二章 尺牍三选的成书与版本
    第一节 搜集尺牍缘起
    第二节 成书
        一、过程概述
        二、收录标准
        三、缺陷与不足
    第三节 版本
第三章 尺牍的内容
    第一节 亮工友人之间来往尺牍
        一、文人生活类
        二、论史、政类
        三、学术类
        四、其他类
    第二节 寄给亮工的尺牍
        一、日常事务交流
        二、学术、艺术交往
第四章 周亮工的交游
    第一节 主要交游人物
        一、年少知己
        二、文友
        三、书、画好友
    第二节 人物及篇目统计(表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尺牍三选人名、篇名目录索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尺牍文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文体四分法先驱:论晁德莅译介中国散文与文体风格[J]. 蒋硕. 中国比较文学, 2022(01)
  • [2]稿本《安宜日记》所收函札辑考——兼论日记收录函札文献的价值[J]. 杨凯. 文献, 2021(05)
  • [3]朱熹尺牍研究[D]. 徐琳琳. 西北大学, 2021
  • [4]在问学问道中求索前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生涯的简要回顾(1984-2020)[J]. 王世伟. 图书馆杂志, 2020(08)
  • [5]吐谷浑墓志书法研究[D]. 姚汪炯. 苏州大学, 2020(03)
  • [6]明代尺牍总集汇考[D]. 石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宋代家书研究[D]. 张圆培. 西北大学, 2019(12)
  • [8]先秦两汉出土简帛尺牍文研究[D]. 史研. 济南大学, 2018(02)
  • [9]清初尺牍选本研究[D]. 陆学松. 扬州大学, 2018(12)
  • [10]周亮工选编尺牍研究[D]. 牛燕怡. 黑龙江大学, 2016(02)

标签:;  ;  ;  ;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尺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