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

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

一、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论文文献综述)

薛贝[1](2021)在《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合作的逐渐深化,作为最大的水果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双方水果贸易的发展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自2010年起,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贸易呈现了稳定增长的趋势。2019年中国水果出口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704807千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作为水果出口大国的中国在东盟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国际新局势下,研究如何优化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结构,提升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对中国水果出口企业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仔细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数据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贸易规模、出口的商品结构、出口的市场结构;其次,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加入了经济规模、距离、劳动力成本、经济差距、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等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扩展性贸易引力模型。通过stata15软件对2010年至2019年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规模对中国水果出口东盟的贸易具有正向影响。双方距离和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对双方贸易有负向影响。再次,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构建的最优方程计算出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理论预期值,并用中国水果出口东盟的实际贸易额和理论上的预期值进行比较,测算出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市场潜力。经过测算,将东盟十国分为三大类:潜力巨大型国家、潜力开拓型国家和潜力再造型国家。最后,为了中国水果出口企业进一步扩大东盟市场,促进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稳定发展,根据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结构、提升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对东盟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的对策建议。

廖芬[2](2020)在《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有25亿人存在“隐性饥饿”问题,我国也有近3亿人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微量营养素缺乏对我国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更大,他们的饮食通常以相对便宜的主食作物为主,缺乏足够数量的高价值营养食品。微量营养素缺乏不仅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导致健康负担增加,还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全面脱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减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控制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事项,中央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实践表明,营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营养补充剂、食物强化和作物营养强化四种。但前三种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导致总体覆盖范围相对有限。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干预战略,主要通过培育具有较高微量元素含量的主食作物实现,可以有效大面积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具有显着的健康优势和经济效益。然而,我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起步较晚,尚未大规模种植和推广,对其实际影响和经济效益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深入研究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作用及其经济评价,对于改善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和减轻由此带来的健康负担和经济损失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营养改善的视角,采用农业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方法、随机对照实验和Becker–De Groot–Marschak(BDM)实验机制为分析框架,创新性的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相结合的视角,采用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构建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分析、微观层面的健康效益分析和微观层面的经济效益分析。本研究分别从宏观经济评价、微观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对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及其经济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推广、采用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和依据。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分析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全文共包括4个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部分。本章对作物营养强化经济评价方法——DALYs方法进行了介绍与修正,并以健康经济学中衡量健康资本的DALYs公式为基础,构建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宏观层面说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明确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为作物营养强化的开展推广提供依据。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铁强化农产品、锌强化农产品、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以及叶酸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成本效益则主要包括作物营养强化的成本、成本收益率和成本有效性。通过构建的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为开展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分析提供了基础。其次,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部分。立足于DALYs公式,基于上一章构建的经济评价指标,本章采用事前分析的方法,以叶酸强化水稻为例,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进行了事前经济评价,以了解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并且将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效益与其它国家、其它强化方式的进行比较,以期从宏观层面说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政府开展、推广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提供支撑。并且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说明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可行性,为微观层面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本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弥补了以往宏观层面缺乏叶酸强化农产品分析的局限性。再次,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的实证分析部分。在明确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价值可观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中衡量健康效益的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别在河南南阳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开展了两个营养干预实验,旨在从微观层面采用事后分析方法考察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河南省的叶酸缺乏率是中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且该地区育龄妇女叶酸补充意识较低,是开展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的合适地点。因此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长达67天的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以了解叶酸强化玉米对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的影响。本实验招募了123名育龄妇女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锌缺乏率较高,并且地理位置偏远,其他干预措施覆盖范围有限,作物营养强化是改善该地区锌缺乏的有效措施,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开展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的合适地点。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长达8个月的锌强化小麦实验,以了解锌强化小麦对青少年生长迟缓的影响,共有242人参加实验。本章通过两个随机对照实验检验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真实影响,在前面宏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层面采用事后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及外部效度。最后,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部分。探讨消费者对于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为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提供依据。本章在作物营养强化能够有效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并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工具BDM机制来了解消费者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对营养改善信息的支付意愿是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BDM实验仍然选择在河南省南阳市开展,因为营养改善实验是在该地区进行,有前期工作基础,且河南省叶酸缺乏率高,迫切需要改善,而有效地改善则离不开大面积推广,推广又会受到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的影响,因此了解该地区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十分有必要。本次实验共有185名被试参与实验。BDM机制设计不仅可以了解消费者真实的支付意愿,减少“非真诚性”竞价,还可以很好地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因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微观层面消费者个体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指导。研究的基本结论表明,(1)基于DALYs公式的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进行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研究的有效量化工具。健康效益评价指标主要是指由于作物营养强化所带来的疾病负担的减少。经济效益指标是采用标准值来货币化疾病负担的减少。成本——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成本、成本有效性和成本收益率。(2)在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方面,发现我国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营养干预效果显着,且具有经济性。营养干预以后一年内由于微量营养素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可以减少86 385.96~173 836.32 DALYs。将其货币化以后发现,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一年所导致的DALYs损失值的减少,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95 008 053元(悲观)至1 187 302 066元(乐观)。并且我国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收益率为40.12(悲观估计)至161.46(乐观估计),即每投入1美元的成本可以带来40.12美元(悲观估计)至161.46美元(乐观估计)的产出,具有较高的成本收益率。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有效性为12.46(悲观估计)至6.19(乐观估计),即叶酸强化水稻营养干预每减少一个DALYs损失值,需要的成本为12.46美元(悲观估计)至6.19美元(乐观估计),这说明我国叶酸强化水稻也是高成本有效的;(3)微观层面上,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可以显着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首先,在河南开展的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效果显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改善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状况;其次,在新疆开展的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虽然效果相对较弱,但这可能是受制于加工方式等原因;(4)微观层面上,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的支付意愿较高。在河南省开展的BDM实验表明叶酸强化信息能够有效增强育龄妇女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显着高于普通玉米,调查地区的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愿意支付的WTP的均值为2.88元,对普通玉米愿意支付的WTP的均值为1.41元。人口统计特征和知识水平显着影响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综合采用农业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相结合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健康经济学领域中衡量健康资本的DALYs公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宏观层面经济评价实证分析。其次,通过两个发展经济学衡量健康效益的随机对照实验从事后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程度及其外部效度,弥补了以往缺乏健康效益事后分析的不足。最后,采用实验经济学中研究支付意愿和经济效益的BDM实验机制探讨了微观个体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真实支付意愿,可以有效反映作物营养强化的经济效益,弥补了以往支付意愿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说明了我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王淦霖[3](2019)在《金锣湾公司有机水果产品社群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的富强,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果已经由人们生活中的非必须品转化为必须品,其需求量逐渐增大,整个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德阳市罗江区的金锣湾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选择种植和销售有机水果,但由于农产品的行业壁垒低竞争激烈,公司迟迟未能收回成本。金锣湾公司想要收回成本甚至获利就需要摆脱传统营销思维的禁锢,优化营销模式。本文就是根据金锣湾公司的实况,挖掘市场机会,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理清企业定位,稳步推进产品销售,让公司获取利润。本文结合市场营销学及统计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综合运用宏观分析金锣湾公司水果的销售前景。运用4P及4C营销理论分析出金锣湾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社群营销来解决当前公司营销的问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金锣湾公司有机水果的因素,结合分析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并科学的制定金锣湾公司社群营销的策略。本文共有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述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对4P、4C、有机农产品的特点、社群营销理论进行概述。第三章为金锣湾公司的营销现状。本章主要对金锣湾公司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对金锣湾公司的概况及水果宏观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公司的销售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次引入社群营销理论解决当前存在的营销问题;最后对金锣湾公司运用社群营销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四章为金锣湾公司的社群营销策略设计,本章主要是分析出消费者购买行为,再对金锣湾公司社群营销策略进行精准设计。首先制定问卷调查表并发放调查问卷表;再次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结论进行Logistic分析,得出了解度、宣传度、促销、包装、口感、认证、营养、环保、安全、信任度、婚姻、收入、性别、家庭人员14个因素对消费者网络购买金锣湾公司的有机水果影响非常显着性;最后将影响因素及公司存在的问题结合成熟的社群营销实施路径制定科学的社群营销策略。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不足及展望。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水果市场的潜力巨大,社群营销能够有效的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适合像金锣湾公司这类初创并生产高端农产品的公司。社群营销能够在有限的资金上精准的做好公司及产品的宣传,同时提高公司的销量。

谈尧[4](2019)在《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因与机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步入新千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有了参与全球农业科技革命的机会。农业技术和农业产业长期以来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农业技术涉及到生物、机械、信息、电子、计算机等众多领域,是最复杂、最具科技含量的技术领域之一。农业技术高度的复杂性和极强的应用性导致了农业技术研发投入巨大,自20世纪始,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凭借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强大资源和技术实力,在农业技术和产业取得了绝对领先优势,牢牢把握着产业高端和方向。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项科技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攀升,结合过去长期以来的科技积累,在很多领域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改过去农业产业落后的面貌。在部分领域上,中国凭借着广阔的国土面积、多样的生物种类、变化的环境地理特征以及过去研究积累,诞生了相当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技术,几十年来的成果积累让中国有了参与世界农业技术竞争的实力。但是由于过去中国的农业技术研发体系基本以国家为主导,极少考虑市场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专利技术的国际扩散;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少有企业或机构会通过研发获得农业技术专利,因此国际扩散的动力也不强。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国农业专利技术是否应该国际扩散,怎样国际扩散成为了亟待解答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牢牢聚焦于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存在什么样的扩散过程,有那些影响因素,技术持有机构是否应该进行农业专利技术的国际扩散,怎样选择扩散的方向和模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回答以上问题,进而帮助技术持有机构在面临国际扩散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技术扩散研究方面,过去的研究内容较多侧重于一般技术在封闭区域内的扩散过程,很少涉及专利技术、农业技术和国际扩散三方面的交叉领域。在技术类别上,过去的研究侧重于非市场特性的普通技术,注重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影响,较少考虑专利的市场特性;在产业方面,尽管技术扩散发源于农业技术,但研究对象逐步过渡到以工业技术为代表的一般性技术,讨论农业产业特性的较少;在跨区域研究中,分析距离同扩散关系的较多,分析区域特质的较少;从技术角度出发研究较多,从技术持有机构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因此,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力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的厘清。本文针对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过程这个核心问题,解构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过程,利用实际数据验证国际扩散的潜在动力源泉、影响因素和机制,总结扩散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帮助技术持有机构在面临国际扩散选择时做出正确决策。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本文共设有包括导论在内的九个章节,导论对本研究进行整体性的概括介绍,说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创新点和不足,介绍研究思路、重点、方法。其他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文献评述。这一章主要对涉及农业专利技术扩散国际扩散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和回顾。从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扩散、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三个维度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所涉及的动力与机制、潜在影响因素、扩散过程与模型、扩散过程特点、扩散同经济社会的关联、以及扩散决策等诸多方面成果,同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述。第二章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力、影响因素与机制。这一章主要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基本理论和特征事实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剖析了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扩散的宏观和微观动力,阐述了农业专利技术不同于广泛被研究的工业专利。其次总结影响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过程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机制,总结国际扩散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为后续章节的分析和研究形成基础。第三章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宏观经济动力实证分析。这一章基于以上几章的理论分析,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本模型进行适当拓展,通过对44国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合与本地农业专利技术、历史累计有效技术指标经济效用的对比,分析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验证了比较优势、资源限制和应用环境三个宏观经济维度动力的驱动作用和差异。从技术持有机构视角,分析了为什么农业专利技术要在不同国家间进行扩散,怎么扩散最为有利。第四章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微观市场动力实证分析。这一章基于七个具有代表性国内外上市企业99-18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结合第三章的模型,经过针对性的改动,实证了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于企业收入和利润的积极作用,揭示了市场条件下技术持有机构进行国际扩散的动力。第五章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从三个主要影响维度中选取了六个代表性指标,以44国13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不同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影响,并用一般专利技术的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了农业专利技术在国际扩散中的独有特点,并根据结果讨论了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方向选择和扩散途径。第六章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机制的实证分析:以猕猴桃为例。根据第二章的理论分析,结合第四章的实证结果,为了检验农业专利国际扩散机制中地理环境条件假设,刻画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具体过程,本章选取了猕猴桃作为代表性的农业专利技术,构建了一个体现区域差异和渠道影响的新模型,并利用自1970年以来世界主要猕猴桃产地的国别数据进行拟合检验,最后结合中国农业专利技术红心猕猴桃的数据进行了中国情况的模拟。第七章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发展和对策建议。本章首先回顾了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现有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关促进技术扩散,发挥技术扩散效益、帮助技术持有者决策的合理化意见和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这一章主要对以上章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得出了主要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根据以上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最主要动力是技术持有机构为了争取更大经济利益,在考虑扩散外部和内部环境条件下,结合市场竞争的影响,所做出的主动博弈选择。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技术持有机构为了突破现有资源的限制,发挥技术的最大效用,选择主动国际扩散;在微观市场层面上,技术持有机构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攫取最多的利润,也会做出主动国际扩散的选择。第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中外部环境和扩散渠道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目标区域外部环境中的经济、人口和专利应用环境等三方面因素对国际扩散的影响较大,内部环境各指标对扩散过程影响有限,同时扩散渠道的影响显着,反映了国际扩散中各区域普遍存在对专利本身产品的忽视,更重视是否能获得技术、如何获得技术,由此凸显了渠道的重要性。第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机制应在时空统一的前提下包括区域的地理环境异质性,反映渠道对于扩散过程的潜在影响。其中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会体现在对区域最大潜在受众数量的估计上。在研究上,存在以下创新:第一,在扩散机制方面,本文补充了长久以来技术扩散领域研究较少的跨区域扩散内容,提出了结合贸易交流和地理环境因素的新模型,拓展了跨区域技术扩散研究的思路,对进一步在未来形成统一的区域内外扩散理论和模型做了有益的尝试和铺垫,相较于过去的过多专注于距离的跨区域研究有一定的进步和创新。第二,本文研究了技术国际扩散理论在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领域的实证情况,得出了不同以往的技术国际扩散动力、影响因素和机制,丰富了技术扩散的理论应用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扩散理论对具体细分领域的指导作用做出了有益尝试。第三,本文从农业专利技术扩散的宏观经济作用层面着手,展示了不同类型国家对于国际扩散和非国际扩散技术的差异化表现,尤其是结合滞后效应的结果,反映了大国和小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外来的国际扩散技术的不同态度,对以往的研究是一种新的有益补充。第四,本文通过多种潜在因素在一般专利技术和农业专利技术两个方面作用的对比,展示了农业专利技术扩散不同一般专利技术扩散的独有特性,揭示了贸易对于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重要作用,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

栾申洲[5](2019)在《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很多国家便开始主动寻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截止2019年10月,已有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也写入了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各个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研究非常重视,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是从宏观战略角度分析构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实施路径及对国内相关省市地区的影响,而有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和贸易潜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甚少,贸易成本由哪些因素构成?贸易成本如何作用于中国的出口,如何影响贸易潜力的大小?现有研究做出的解答不充分。本文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贸易成本如何影响贸易潜力”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将贸易成本和贸易潜力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找出它们的关系,提出增量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概述选题背景和意义、贸易成本和贸易潜力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1)一方面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对于贸易成本的界定。经过梳理发现,以上理论均没有很好地界定贸易成本,虽然大部分理论中的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都与贸易成本有交集,但是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贸易成本。另一方面还详细阐述了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影响的理论。根据本文的需要,改进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加入了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自然成本,发现了贸易成本影响贸易的新机制。研究了多边阻力引力模型,模型说明了两区域之间的贸易由相对成本决定。还研究了贸易成本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机理。(2)阐述了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机理分析。推导了一个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分析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运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贸易政策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制度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第三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分析。(1)详细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构成。主要把贸易成本分为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制度成本等三类。(2)测度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分别测度了出口货物集装箱成本、交通设施综合水平、两国之间距离、两国是否是邻国、进出口时间等运输成本;非关税贸易壁垒盛行度、办理海关手续的繁琐程度、关税税率综合水平指数、反倾销成本等贸易政策成本;法律救济成本、互联网用户使用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等制度成本。第四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和贸易潜力基础。(1)详细介绍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内容包括: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现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基础。主要从5个部门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在初级产品方面进口潜力巨大、中国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巨大、中国在低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出口潜力未充分释放、中国在中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有待开发、中国在高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比较劣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第五章,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贸易潜力。分成7个区域阐述:中国与东盟、东亚、独联体、非洲、南亚、西亚、中东欧之间的贸易潜力。第六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1)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把双边的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制度成本引入引力模型,得出了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选择了与中国有强烈合作愿望的5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5个发达国家作为样本国家,分别采用传统引力模型回归、纳入多边贸易阻力因子项回归、分国别模拟贸易潜力影响指数分析等三个维度分析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影响。(2)从部门角度,采用纳入多边贸易阻力因子项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初级产品、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品、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流量与16种解释变量进行引力模型的回归,定量分析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内容包括:(1)总结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和制度成本结论;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结论。(2)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的建议。本文的重要创新在于构建了一个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和制度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分析框架。相关研究有利于突破现有理论局限,为进一步助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该框架主要用于量化评价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的影响。不过,本文对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关系的研究,没有深入到企业层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挖掘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企业层面竞争特点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湘[6](2019)在《暗涌》文中提出第一卷喀布尔的白梨花第一章吴贵林一行到达喀布尔的时候,天已近黄昏。太阳如一颗没有温度的咸蛋黄,温软地挂在天际。从机场一开出来就是尘土飞扬,窗外灰蒙蒙的天,像是打底的薄薄的灰色秋衣,映衬着不远处一座座土黄的山,黄土崖上密密匝匝镶嵌着一个一个颜色斑驳的土房子,有几分像他小时候住过的土坯房。这让他对这个地方生出了一种模糊的熟悉感,像是回到他的老家,回到童年那

武凤阳[7](2019)在《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问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减贫成果显着,但仍面临着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贵州的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的新阶段,脱贫内涵的转变、扶贫资金效果的减弱、顽固型贫困的存在等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从贫困地区内生发展的视角为其赋能、帮助其具备“造血能力”,产业发展则是使贫困地区实现造血式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贵州省目前的贫困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着手,总结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是贵州贫困的重要原因,而进一步分析贵州省三次产业及细分行业的减贫效应,发现不同产业在促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中贡献程度不一致,且差别较大。本文认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良好的产业发展来实现,创新地提出以改善贫困状况为目标的产业选择理论,认为与要素禀赋相适配、市场需求大、具有较好的产业带动作用且一定程度上能够促农增收的产业部门在减贫上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协同学、投入产出等理论,提出了测算产业与要素适配、市场潜力和市场竞争力、产业关联带动、产业促农增收的方法,利用组合指数模型和DEA模型构建的二维优选模型作为产业选择测评方法,同时辅以定性分析方法确定产业选择结果,补充了关于减贫及产业选择的理论成果。运用本文研究的产业选择方法,为贵州省选出以改善贫困状况为目标,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农林牧渔业;食品、酒、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旅游业;中药产业。在充分分析产业选择结果的基础上,测算所选重点部门的投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溢出效应,以观测这些产业在贵州省经济发展和改善贫困状况过程中的贡献程度。最后,为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张莞[8](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于胜男[9](2019)在《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行业初创企业投资价值研究 ——以盒马鲜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生鲜行业作为居民生活的刚需,始终处于快速更新迭代的状态之下,近年来借助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生鲜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期。在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贯通的市场环境下,生鲜行业商业模式的加速创新对其进军电商领域有着不凡的意义。面对争相进军生鲜领域的初创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对于初创企业的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商业模式对其投资价值研究,对企业的融资、发展均有着不凡的意义。文章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对生鲜行业初创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选取新零售业态的佼佼者盒马鲜生作为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剖析,以商业模式视角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研究。通过对盒马鲜生的分析,希望能丰富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企业投资价值的案例,并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生鲜行业进行理性的分析、科学的思考,实现了对生鲜行业新零售业态投资要点的揭示,为投资者提供生鲜行业投资的办法建议。同时,也助力生鲜品牌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上改造完善自己,达到优化企业顶层设计的目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及案例分析法,使用规范的研究形式,丰富完善了商业模式投资价值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运用3W2H商业模式要素法分析了盒马鲜生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又从价值链视角对盒马鲜生的投资价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盒马鲜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的过程,同时对盒马鲜生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壁垒进行剖析,分析了其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通过研究发现,盒马鲜生独特的“场、物、人”三维一体的店面布局,强大的集团资源及极大的议价能力,为其立足于行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并且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通过分析生鲜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不同种类的生鲜电商平台进行优劣势比较,对生鲜行业的市场潜力进行剖析,帮助投资者把握行业脉搏,挖掘生鲜行业潜在的投资机会。本文揭示了生鲜行业的投资要点并对其进行提炼总结,为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李航[10](2018)在《马来西亚冷冻榴莲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来西亚榴莲由于传统采摘技术和中国进口政策限制,长期以来并未开拓中国市场,且面对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泰国榴莲,马来西亚榴莲要面临着重重挑战。近年来,中国进口政策的放宽、新型冷冻技术的出现、线上网购平台的快速发展,都为马来西亚冷冻榴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对中国榴莲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结合马来西亚冷冻榴莲自身优势,提出了符合其特点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变化,这些变化解决了马来西亚榴莲长期以来难以开拓中国市场的限制,为其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系统梳理了榴莲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榴莲市场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榴莲市场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能力、榴莲供货商果农与榴莲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其他东南亚水果对马来西亚榴莲的替代能力,为马来西亚榴莲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借助STP市场定位理论,将不同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的消费者细分成不同目标市场,把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白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并依据马来西亚榴莲的高品质和高市场信誉度的优势,将高端产品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了产品品牌化、以线上销售为主线销售下辅助的市场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以上宏观环境、市场竞争情况和市场定位的分析,提出了根据不同品种、包装采取不同的产品营销策略,根据不同产品、区域、季节采取不同的价格营销策略,根据线上线下渠道的各自优势采取不同的渠道营销策略,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采取相应的市场宣传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之前对东南亚冷冻水果在中国市场营销方面研究的不足,并结合线上销售渠道和产品本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为其他进口水果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提供了参考。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研究的产品较为单一且主要在市场营销方面,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说明。

二、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1.3.1 论文创新点
        1.3.2 论文不足点
2 文献综述和相关贸易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的文献综述
        2.1.2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相关贸易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3 贸易引力模型
3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
    3.1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贸易规模
    3.2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商品结构
    3.3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市场结构
4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1 经济规模
    4.2 距离
    4.3 劳动力成本
    4.4 经济差距
    4.5 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
5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模型构建及变量设定
    5.2 样本数据及来源
        5.2.1 样本数据
        5.2.2 数据来源
    5.3 计量检验
    5.4 回归模型的选择
    5.5 实证分析
    5.6 贸易潜力分析
        5.6.1 贸易潜力的测算方法
        5.6.2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贸易潜力测算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优化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结构
        6.2.2 提升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6.2.3 优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体系
        6.2.4 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6.2.5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6.2.6 对东盟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作物营养强化相关研究
        2.1.1 作物营养强化的内涵与意义
        2.1.2 国际作物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2.1.3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2.2 营养健康经济评价相关研究
        2.2.1 微量营养素与营养健康的关系
        2.2.2 营养健康影响因素
        2.2.3 营养健康经济评价方法
    2.3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相关研究
        2.3.1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的测量方法
        2.3.2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2.3.3 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
    2.4 理论基础
        2.4.1 人力资本理论
        2.4.2 消费者效用理论
    2.5 概念界定
        2.5.1 作物营养强化
        2.5.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
        2.5.3 经济评价
        2.5.4 消费者行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营养健康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3.1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3.1.1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3.1.2 微量营养素缺乏对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影响
    3.2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与比较优势
        3.2.1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
        3.2.2 营养强化的主要方式
        3.2.3 作物营养强化的比较优势
    3.3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
        3.3.1 作物营养强化的发展现状
        3.3.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营养健康的干预情况
        3.3.3 作物营养强化干预的经济效益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健康损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方法
        4.1.1 DALYs公式
        4.1.2 公式中的贴现率
        4.1.3 对公式的修正
    4.2 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1 铁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2 锌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3 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4 叶酸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3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1 铁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2 锌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3 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4 叶酸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4 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4.4.1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
        4.4.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有效性
        4.4.3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收益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评价的实证分析——以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为例
    5.1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经济评价的内涵
        5.1.1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效益的影响因素
        5.1.2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效益的货币化
        5.1.3 叶酸强化水稻的相关费用
    5.2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经济评价的数据收集
        5.2.1 叶酸缺乏的功能结果
        5.2.2 叶酸缺乏目标群体相关数据
        5.2.3 叶酸强化水稻相关数据
    5.3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评价
        5.3.1 叶酸强化水稻的健康效益分析
        5.3.2 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分析
        5.3.3 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效益分析
        5.3.4 与其他国家、其他营养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的实证分析
    6.1 随机对照实验方法
        6.1.1 随机对照实验的流程
        6.1.2 干扰变量的控制
    6.2 实验设计
        6.2.1 实验地点、实验对象和实验物的选择
        6.2.2 实验内容和实验流程
        6.2.3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6.3 实验方法
        6.3.1 健康干预措施和健康指标测量方法
        6.3.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6.3.3 实验效果研究方法
    6.4 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6.4.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6.4.2 干预前后样本饮食叶酸摄入变化情况
        6.4.3 干预前后样本血液叶酸变化情况
        6.4.4 样本血液叶酸含量改善情况
    6.5 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6.5.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6.5.2 干预前后样本生长迟缓发生率变化情况
        6.5.3 样本生长迟缓发生率改善情况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作物营养叶酸强化玉米为例
    7.1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选择
        7.1.1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比较
        7.1.2 BDM机制
    7.2 BDM拍卖实验机制设计
        7.2.1 实验地点、实验物和实验对象的选择
        7.2.2 实验前的准备
        7.2.3 实验流程
    7.3 实验参与者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7.3.1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7.3.2 参与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7.4.1 模型构建的理论框架
        7.4.2 变量设置和模型估计
        7.4.3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重视事前经济评价,完善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评价指标
        8.2.2 增加政策资金投入,优化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路径选择
        8.2.3 加强公众认知教育,扩大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覆盖范围
        8.2.4 整合信息资源渠道,提高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育龄妇女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调研问卷
附录B:BDM实验流程及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金锣湾公司有机水果产品社群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4P营销理论
    2.2 4C营销理论
    2.3 有机农产品
        2.3.1 有机农产品的含义
        2.3.2 有机农产品的特点
    2.4 社群营销
        2.4.1 社群定义
        2.4.2 社群关系
        2.4.3 社群价值
        2.4.4 社群经济
3 金锣湾公司营销现状
    3.1 金锣湾公司概况
    3.2 水果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2.1 政策法律分析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2.5 宏观分析小结
    3.3 金锣湾公司的销售现状
        3.3.1 产品介绍
        3.3.2 产品定价现状
        3.3.3 营销渠道现状
        3.3.4 产品促销现状
    3.4 金锣湾公司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4.1 存在问题
        3.4.2 问题的原因
    3.5 引入社群营销理论
    3.6 金锣湾公司实施社群营销的必要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3.6.1 实施社群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3.6.2 实施社群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金锣湾公司社群营销策略设计
    4.1 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金锣湾公司水果的行为分析
        4.1.1 消费者数据收集
        4.1.2 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
    4.2 金锣湾公司社群营销策略
        4.2.1 创建社群
        4.2.2 寻求社群关系促社群裂变
        4.2.3 发挥社群价值达成社群共创
        4.2.4 玩转社群经济实现社群变现
    4.3 金锣湾公司实施社群营销的评估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因与机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技术扩散的理论和模型研究回顾
        一、技术扩散的基础理论
        二、技术扩散的模型和实证
    第二节 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回顾
        一、农业技术扩散机制
        二、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型应用
    第三节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价值和作用
        二、技术国际扩散的滞后过程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影响因素
    综合评价
第二章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力、影响因素和机制
    第一节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力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内涵
        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特点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宏观经济动力
        四、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微观市场动力
    第二节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影响因素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中的内部因素
        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中的外部环境因素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中的渠道作用
    第三节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机制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体系
        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过程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一般规律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宏观经济动力实证分析:以宏观经济数据为例
    第一节 模型、变量和数据来源
        一、模型介绍
        二、变量和数据选取
        三、研究分组
        四、固定效应、内生性和滞后性问题检验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经济作用的对比检验分析
        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作用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发达经济体的作用
        四、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
        五、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动因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微观市场动力实证分析:以农业企业数据为例
    第一节 模型、变量和数据来源
        一、模型介绍
        二、变量和数据选取
        三、固定效应、内生性和滞后性问题检验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于企业销售收入的作用
        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企业净利润的作用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对于销售收入的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指标和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指标的选取
        三、数据来源和检验
        四、检验分组
    第二节 结果和讨论
        一、一般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影响因素的对比检验结果
        二、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影响因素的对比检验结果
        三、发展中国家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影响因素的对比检验结果
        四、拓展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机制实证分析:以猕猴桃为例
    第一节 模型介绍、设定和拓展
        一、基础模型的选择和局限性
        二、模型拓展和假设条件
    第二节 指标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二、数据的来源和选取
        三、地理环境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数值估计
    第三节 检验结果
        一、假设条件的有效性
        二、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估计
        三、跨区域的通道压力
        四、异常值分析
    第四节 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数据模拟
        一、红心猕猴桃介绍和数据来源
        二、红心猕猴桃国内和国际扩散过程差异预测
    第五节 拓展讨论
        一、关于气候土壤条件假设的验证
        二、跨区域的通道压力扩散假设
        三、国别模型拟合分析
        四、规律性总结
        五、中国技术持有机构国际扩散合作模式决策
    本章小节
第七章 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发展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农业技术专利国际扩散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重视力度,积极推动农业专利技术的对外扩散
        二、积极通过国际贸易为扩散建立渠道
        三、精选国际扩散技术和对象
        四、通过提升自身创新减少外来扩散
        五、尊重扩散规律
    本章小节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主要结论
        一、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力
        二、影响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因素
        三、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机制和模型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5)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贸易成本文献综述
        1.2.2 贸易潜力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2.1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理论基础
        2.1.1 贸易成本理论
        2.1.2 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影响理论
    2.2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机理分析
        2.2.1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模型
        2.2.2 运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
        2.2.3 贸易政策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
        2.2.4 制度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分析
    3.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构成
        3.1.1 运输成本
        3.1.2 贸易政策成本
        3.1.3 制度成本
    3.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测度
        3.2.1 运输成本测度
        3.2.2 贸易政策成本测度
        3.2.3 制度成本测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与潜力基础
    4.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
        4.1.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现状
        4.1.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4.1.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4.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基础
        4.2.1 中国在初级产品方面进口潜力巨大
        4.2.2 中国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巨大
        4.2.3 中国在低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4.2.4 中国在中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有待开发
        4.2.5 中国在高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比较劣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贸易潜力分析
    5.1 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分析
    5.2 中国与东亚贸易潜力分析
    5.3 中国与独联体贸易潜力分析
    5.4 中国与非洲贸易潜力分析
    5.5 中国与南亚、西亚贸易潜力分析
    5.6 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潜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
    6.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
        6.1.1 传统引力模型
        6.1.2 构建模型与数据说明
        6.1.3 实证结果分析
    6.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层面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
        6.2.1 构建模型与数据说明
        6.2.2 实证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关于贸易成本研究的结论
        7.1.2 关于贸易潜力研究的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提升双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7.2.2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
        7.2.3 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逐步消除贸易壁垒
        7.2.4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联合预警、规避风险
        7.2.5 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暗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卷喀布尔的白梨花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卷硅谷墓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卷深圳病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7)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贫困的研究
        1.2.2 关于产业选择的研究
        1.2.3 关于贵州省贫困问题及产业发展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贵州省贫困及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 贵州省贫困状况分析
        2.1.1 整体贫困状况
        2.1.2 省内贫困状况
        2.1.3 省内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贫困状况
        2.1.4 贫困问题的主要特征
        2.1.5 贫困问题的成因分析
    2.2 贵州省产业发展概况
        2.2.1 产业结构变化
        2.2.2 第一产业的发展概况
        2.2.3 第二产业的发展概况
        2.2.4 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
3 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贡献分析
    3.1 分析改善贫困状况的指标选取及说明
    3.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构成
    3.3 产业减贫贡献的测度
        3.3.1 第一产业各行业的减贫贡献
        3.3.2 第二产业各行业的减贫贡献
        3.3.3 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减贫贡献
4 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
    4.1 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理论研究
        4.1.1 产业选择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4.1.2 产业选择思路
    4.2 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基准
        4.2.1 产业发展应与要素禀赋适配
        4.2.2 产业发展应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4.2.3 产业发展应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4.2.4 产业发展应具有促农增收作用
    4.3 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方法研究
        4.3.1 产业选择模型设计
        4.3.2 产业选择基准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3.3 DEA模型构建
        4.3.4 其他方法补充分析和选择
5 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结果
    5.1 产业选择基准的测度及综合评价结果
        5.1.1 要素禀赋适配基准测度结果
        5.1.2 市场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基准测度结果
        5.1.3 产业关联带动基准测度结果
        5.1.4 产业发展促农增收基准测度结果
        5.1.5 产业综合评价选择结果
    5.2 DEA模型评测结果
    5.3 二维优选模型选择结果
    5.4 定性分析补充选择结果
        5.4.1 中药产业
        5.4.2 旅游业
6 所选重点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
    6.1 投资溢出效应分析
        6.1.1 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
        6.1.2 投资溢出效应的测度
    6.2 就业溢出效应分析
        6.2.1 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
        6.2.2 就业溢出效应的测度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一) 羌区四县
        (二) 羌族村寨
        (三) 旅游景区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六、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三、历史文化状况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水平
        二、市场发育程度
        三、灾后重建
        四、资源条件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一、整体评价
        二、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三、村委会方面
        四、居民方面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9)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行业初创企业投资价值研究 ——以盒马鲜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初创企业商业模式的概述
        2.2.1 初创企业的概述
        2.2.2 商业模式的概念
    2.3 生鲜行业的概述
        2.3.1 生鲜行业的界定
        2.3.2 生鲜电商的分类
    2.4 投资价值的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风险管理理论
        2.4.3 营销理论
        2.4.4 估值理论
3 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行业初创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3.1 生鲜行业的市场分析
        3.1.1 生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1.2 需求分析
    3.2 基于3W2H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框架
        3.2.1 市场定位Where
        3.2.2 目标客户Who
        3.2.3 产品服务What
        3.2.4 价值实现How to achieve
        3.2.5 盈利模式How to make money
    3.3 生鲜行业初创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
        3.3.1 价值创造:顾客细分与市场范围的主张
        3.3.2 传递价值:经营模式与顾客接触方式的确定
        3.3.3 获取价值:成本控制与盈利模式的获取
    3.4 生鲜行业初创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
        3.4.1 核心竞争力
        3.4.2 市场壁垒
        3.4.3 竞争对手情况
4 基于商业模式的盒马鲜生投资价值分析
    4.1 盒马鲜生的介绍
        4.1.1 盒马鲜生的基本情况
        4.1.2 盒马鲜生的发展趋势
    4.2 盒马鲜生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4.2.1 市场定位
        4.2.2 目标客户
        4.2.3 产品服务
        4.2.4 价值实现
        4.2.5 盈利模式
    4.3 盒马鲜生商业模式分析
        4.3.1 价值命题:价值主张与市场定位
        4.3.2 价值创造:优势资源与运作流程
        4.3.3 价值实现:高效供应链与盈利模式
    4.4 盒马鲜生的投资价值分析
        4.4.1 核心竞争力
        4.4.2 市场壁垒
        4.4.3 竞争对手分析
5 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行业初创企业投资要点及风险揭示
    5.1 生鲜行业初创企业投资要点
        5.1.1 和生鲜行业的应对竞争
        5.1.2 把握市场趋势
        5.1.3 注重生鲜行业模式创新
    5.2 生鲜行业初创企业的投资风险揭示
        5.2.1 行业标准化困难
        5.2.2 供应链成本过高
        5.2.3 线下消费体验难把控
        5.2.4 线上消费难过信任关
        5.2.5 行业政策变化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马来西亚冷冻榴莲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马来西亚冷冻榴莲的发展背景
        二、生鲜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与框架
        一、论文结构安排
        二、论文框架
    第四节 本论文的创新处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依据
    第一节 水果市场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宏观经济分析模型----PEST分析法
        二、行业环境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三、市场定位理论----STP理论
        四、4Ps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章 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成长潜力分析
        一、进口水果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二、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发展现状及成长潜力
        三、马来西亚冷冻榴莲中国市场贸易影响因素
    第二节 马来西亚冷冻榴莲的中国市场竞争分析
        一、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三、同业竞争者
        四、潜在竞争者
        五、潜在替代品
第四章 马来西亚冷冻榴莲营销战略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细分
    第二节 目标市场选择
    第三节 市场定位
    第四节 竞争战略的选择
        一、品牌化
        二、以线上平台销售为主
        三、以线下精品超市为辅
第五章 4Ps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节 产品策略
        一、品种
        二、包装
        三、品牌化
    第二节 价格策略
        一、跟随价格策略
        二、根据产品定价
        三、根据区域定价
        四、根据季节、产量调价
        五、活动促销调价
        六、根据政策调价
    第三节 渠道策略
        一、依靠线下渠道开拓市场
        二、以线上渠道提升销量
    第四节 宣传策略
        一、线上宣传
        二、线下宣传
        三、口碑营销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营销实践启示
    第三节 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研究[D]. 薛贝.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D]. 廖芬.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金锣湾公司有机水果产品社群营销策略研究[D]. 王淦霖.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4]农业专利技术国际扩散的动因与机制问题研究[D]. 谈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5]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影响研究[D]. 栾申洲. 辽宁大学, 2019(06)
  • [6]暗涌[J]. 二湘.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3)
  • [7]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研究[D]. 武凤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9]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行业初创企业投资价值研究 ——以盒马鲜生为例[D]. 于胜男.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10]马来西亚冷冻榴莲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航. 厦门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水果市场潜力有多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