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库地震监测总结(二)

我国近年来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库地震监测总结(二)

一、水库诱发地震和我国近年水库地震监测综述(二)(论文文献综述)

牟剑英,谢夜玉,龙宗志,郭培兰[1](2020)在《红水河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文中认为水库地震监测是我国地震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阐述了红水河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天生桥一级、龙滩、岩滩、大化及大藤峡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发展,并对比分析了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记录,讨论了水库地震监测台网面临的升级改造及运行管理等问题,建议采用流域化统一管理。

虞金鑫[2](2020)在《三峡库首区蓄水期的附加应力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水利枢纽作为重大的基础设施,在国计民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大型水库枢纽工程的建成,在这些水库枢纽周围可能会诱发中小地震,甚至有时会有大地震发生。这一研究课题——水库诱发地震,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并且近些年随着我国在西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也给这一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力学的角度,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三峡库首区的附加应力场。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定量地分析蓄水前后附加应力场和孔隙水压场的变化,对比蓄水前后区域应力场,来研究三峡库首区地震的可能成因。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章介绍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历史,特别是前人在水库蓄水前后的数值计算研究。归结起来不足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未能考虑地形起伏带来的‘峡谷效应’,其二是未能基于流固耦合来建模计算,其三是近些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测数据(重力场和地震等),这些观测数据未能结合数值模型。前人研究过程中只考虑其中一点,或者都没考虑,本文将在以上三个问题上同时做出相应的改进;2)第二章介绍三峡库首区的地质背景和主要断裂带(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和高桥断裂),为后面的建模做铺垫。第三章介绍流固耦合计算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第二章的地质情况,在软件中建立三峡库首区的计算模型;3)第四章根据已建立的三维模型,计算蓄水后72个月内水位变化的过程,设置的荷载水位分别有135m、145m、156m、172和175m。分别讨论了在三期蓄水过程中,三峡库首区的附加应力场和孔隙水压场的变化情况,并解释了三峡库首区胡家坪Ms4.1级地震的可能成因,最终结合三峡库首区的重力观测值,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重力观测值进行对比讨论;4)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本文模型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从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上解释地震成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更贴近实际工况的三峡库首区计算模型,将计算结果对已发生的地震作出解释,并指出了附加应力场和孔隙水压场较大那些区域,这些区域是未来潜在诱发地震的重要区域。本文研究不仅对水库诱发地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未来在西南地区的水电能源开发过程中,具有灾害防控的应用前景。

张吟钗[3](2019)在《水库地震和水-岩作用对库岸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水水电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大量的库岸边坡,水库地震不仅直接影响了库岸边坡的变形及稳定性,同时对库岸边坡岩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渐进损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水库地震频发的三峡库区秭归段为重点研究区域,以水库地震扩展迁移规律研究为基础,分析库区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选取三峡库区库岸边坡消落带典型砂岩为试验研究对象,开展水-岩试验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岩石在周期性动力损伤和长期水-岩作用影响下的动力特性损伤劣化规律;通过对岩样的物理特性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水-岩作用下岩石的动力特性劣化机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水-岩作用和地震作用下的边坡动力响应特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水库蓄水运行过程中,三峡库区秭归库岸段的水库地震活动性经历了由弱转强再逐渐减弱的变化。地震活动多发生在仙女山断裂和九畹溪断裂的围限区附近,且震级大多较低,以微震为主,即水库地震具有高频低强度的特点。水库地震为构造型“触发”地震,其发震机制主要受到仙女山断裂的构造特征和孔隙水压力效应的影响。(2)在周期性水-岩作用影响下,随着水-岩作用周期的增加,岩样的阻尼比、阻尼系数逐渐增大,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总体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前6次水-岩作用导致的作用效应尤为明显,后期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循环荷载应力幅值对岩样的动力特性影响明显,应力幅值从10MPa增加到35MPa,岩样的阻尼比和阻尼系数逐渐减小,动弹模逐渐增大;而且在应力幅值小于25MPa时,各动力参数变化趋势明显。在周期性循环加卸载和水-岩次序作用影响下,随着水-岩作用周期的增加,砂岩的阻尼比、阻尼系数逐渐增大,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总体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其中前6次水-岩作用导致的作用效应尤为明显,后期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缓。比较而言,在周期性循环加卸载和水-岩次序作用下,岩石动力特性的变化程度更加明显。(3)随着水-岩作用周期的增加,岩样的密度、波速不断减小,孔隙率逐渐增加。比较而言,前6次水-岩作用阶段,岩样的密度、波速、孔隙率变化幅度较快,而后逐渐变缓;周期性循环加卸载和水-岩次序作用下的岩样密度、波速、次生孔隙率在每个水-岩周期的变化幅度最大,考虑地震作用初始损伤的水-岩作用下的岩样次之,周期性水-岩作用下的岩样的变化幅度最小。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岩作用对岩体结构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在考虑不同程度循环加卸载作用的影响下,岩石的微观损伤累积效应更加明显。(4)在考虑水-岩作用之前,边坡动力响应为典型的坡顶放大效应。考虑水-岩作用之后,随着水-岩作用周期增加,边坡消落带的动力响应逐渐增大,坡面其他部位的动力响应逐渐减小;在前6个水-岩作用周期,各部位动力响应变化趋势明显,到第8、10次水岩作用,各部位动力响应变化趋于稳定,这说明水-岩作用对的边坡动力响应影响是显着存在的。在考虑周期性动力循环和水-岩次序作用的损伤效应时,消落带的动力响应有明显的增强。

柳存喜,张晨,陈锡鑫[4](2019)在《雅砻江流域化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应用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雅砻江流域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是四川省首个流域化统筹设计、梯级建设、一个中心,多个子网的实时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广、组网集成复杂度高、系统运行稳定、监测成果实时共享等特点。笔者概述了系统概况、台站布置、通信组网和台网中心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情况,并结合多年运行实践阐述了雅砻江流域化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特点及监测运行情况。

江晓涛,陈刚,柳存喜[5](2018)在《流域梯级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规划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水电工程的大规模开发,针对大中型首尾相连的长条形峡谷水库湖泊群,工程界从对诱发地震进行单体水库的孤立观测和研究发展成对系列梯级水库进行流域化观测和研究。一旦发生水库地震,单体水库之间在时间域和空间域是否会相互呼应、影响,成为学界关心的重点,因此目前的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发展趋势越来越流域化,信息化,综合化。

柳存喜,李小伟,陈锡鑫[6](2018)在《流域化数字水库地震台网监测系统》文中认为雅砻江数字水库地震台网技术系统按照流域化建设和运行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测震台站布设、多样化及时通信组网方式和现代化台网中心,构成一个台站流域化布局、地震数据传输通信方式多元化、监测成果实时共享的水库地震监测系统,为工程安全监测和区域防震减灾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并为同类工程及大规模水库地震台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常廷改,胡晓[7](2018)在《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不仅是学术界需要科技攻关的难题,也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震例的收集,初步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与水库坝高、库容、岩性和地震活动背景的关系;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成因分类、库水作用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就现阶段水库诱发地震机理、波谱特征研究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发展历程和最新数字化监测技术;提出了今后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重点和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文可为继续深入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机理提供参考。

李春宏[8](2018)在《蓄水前白鹤滩水库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烈度区地震活动研究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我国有关单位在地质构造复杂的西部高烈度区水系上拦腰修建大坝。高烈度高坝大库容水库,可能带来一定的地震危害,一旦发生地震,很可能“小震大灾”,而且鲜有学者对蓄水前白鹤滩水库地区地震研究做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补充了蓄水前白鹤滩水库及周边地区本底地震研究工作,同时也为蓄水后白鹤滩水库及周边地区水库地震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主要选取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年01月至2017年05月的地震目录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利用加密观测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巧家台阵2013年08月至2016年08月的地震数据资料,开展了地震精定位与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论文研究得到有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研究区历史中强震主要发震构造是则木河断裂南段、小江断裂北段、昭通—鲁甸断裂和彝良断裂。现今地震活动(2009080120170531)主要分布于昭通—鲁甸断裂和小江断裂北段上,昭通市区、巧家和东川县城周边有较多的浅源地震,可能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随着彝良Ms5.7级和鲁甸Ms6.5级地震,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增强。(2)在删除余震后,利用现今地震目录计算得地震完备性震级Mc为1.6,说明ML1.6级以上地震记录是完整的,整个研究区b值为0.966。在此基础上,更细致地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a值、b值、Mc值和R值的空间分布。位于白鹤滩库区附近的巧家、宁南县地震活动性较强,渔洞水库附近小震频发,可能是渔洞水库使周围非均质岩体水饱和与龙树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3)使用巧家台阵三年的地震数据资料,对研究区内7132个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5661次地震重定位结果,分析了地震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库或活动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库区两侧有2个区域较少发生地震,根据以往经验,未来白鹤滩水库蓄水后,可重点观测其地震活动是否有所变化。(4)按照台站包围良好,波形记录良好等原则,选取32个地震事件,计算得到介质品质因子Q值和2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介质品质因子为Q(f)=45.82f0.926,相比于其他学者的研究,呈现出较低Q值和高衰减系数的特点,反映出白鹤滩水库地区介质的均匀程度较低。26个台站场地效应形态各异,总体来说,大多数场地放大倍数在14之间平稳变化,部分台站场地响应在一定频段出现显着放大,可能与台站局部特殊的环境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5)在已知Q值和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计算出815个地震事件(ML1.05.0)震源参数结果。结果显示地方性震级与地震矩、地震辐射能量和矩震级的依赖关系较强,与应力降和破裂尺度的依赖关系较弱。总体来看,五者都随地震震级的增加而增加。应力降的结果表明白鹤滩水库蓄水前该地区地震应力降比其他地区地震应力降要高。通过地震应力降时序图发现在2016年8月12日ML4.6级地震前,ML3.03.9级的地震出现了高应力降值的现象。

王兆荣[9](2016)在《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库大坝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农业灌溉、水产养殖、航运、供水、发电、防洪(特别是防御特大洪水)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水库大坝地震安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合理布设测震流动观测系统、及时收集并处理测震数据,以达到快速补充测震固定台观测系统并实现地震预警的目的,成为水库大坝地震安全中的一个研究焦点。本文首先总结了测震流动观测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流动台架设的依据和目的,以及监测范围、基本任务、启动原则、架设地点、现场措施和技术构成等相关问题。然后,以溪洛渡水电站水库测震流动台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流动台站的建设和台基背景水平,仪器布设、标定和技术参数选择,以及现场数据的回收等研究重点。最后,结合测震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所获得记录,采用JOPENS-MSDP(3D)确定了历次地震的发震时刻及地震三要素(震级、震中及震源深度)并对比分析了有无流动台站参与的地震参数确定结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测震流动台是监测系统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对地震加密监测,能够很好地弥补测震固定台记录地震信息的不足,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震情跟踪预报和科学研究;(2)结合溪洛渡水库地质构造和自重点监测溪洛渡水库以来的地震活动背景,初步分析了流动台网监测的地震活动,验证了溪洛渡库首区发生的小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有关;(3)有流动台参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1-3km,仅固定台参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分布则在1-7km左右,流动台与固定台的联合应用,验证了流动台参与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更加集中,震源深度由深变浅,其定位结果比仅固定台的定位结果约提高0.5km,震源深度准确度提高1.0km左右,定位结果更加精确;(4)流动台数据参与分析研究,其研究结果验证了溪洛渡库首区布设的3个流动台设计合理,对于水库诱发地震,特别是位于构造活跃区、高烈度区的水库诱发地震机制、地震活动特征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曾思佳[10](2015)在《水库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以紫坪埔水库为例》文中提出水库诱发地震(RIS),是在水库进行蓄水形成人工湖时开始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显现的一些与天然地震不同的地震现象,简称水库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同天然地震相比有着许多特别的性质,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一般不高,但是水库有法地震的震源一般比较浅,所以烈度会比较大,而且是发生在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附近,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也会对水库下游区域产生一些次生灾害。这使得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成为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中正好在一座大型水库——紫坪埔水库的附近,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列举了曾经发生过的水库地震,从震例的角度对水库地震的概况进行分析,然后了解前人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对已有结果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及可能的诱发原因。再根据搜集整理了紫平铺水库库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构造环境,应力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结构等,采用了在3维半空间的模型与计算方法,建立了一个更贴近实际的水库模型,然后应用库仑破裂应力的概念,采用Green函数的方法,并对Green函数进行了计算上的优化,计算了自水库蓄水以来到汶川地震发生时,水库的蓄水变化对孔隙压力产生的变化,继而致使库伦破裂应力发生变化,再据此分析蓄水活动对当地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合水库库区双差定位的地震目录,对汶川地震和当地地震活动性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得出紫坪埔水库的水位变化与周边的地震活动性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通过对库伦破裂应力的计算,在12-20km处(汶川地震深度为15.5km),库伦破裂应力均为负值,数值在-0.5到-1.5k Pa之间,表明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水库诱发地震和我国近年水库地震监测综述(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库诱发地震和我国近年水库地震监测综述(二)(论文提纲范文)

(1)红水河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红水河梯级水电站
2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2.1 水库地震监测概况
    2.2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
3 红水河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历程
    3.1 天生桥一级地震遥测台网
    3.2 龙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3.3 岩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3.4 大化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3.5 大藤峡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4 水库地震活动记录
5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6 结语

(2)三峡库首区蓄水期的附加应力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历史
        1.2.2 国内外研究现存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三峡库首区地质介绍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库首区主要断裂
        2.2.1 高桥断裂
        2.2.2 仙女山-九畹溪断裂
    2.3 库区地震活动
        2.3.1 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特征
第三章 三峡库首区建模
    3.1 计算原理介绍
        3.1.1 流固耦合理论基础介绍
        3.1.2 Flac3d软件介绍
    3.2 计算模型建立
    3.3 参数设定
第四章 三峡库首区蓄水对于地震活动的影响
    4.1 数值结果讨论前的准备
        4.1.1 水库蓄水触震的基本模式
        4.1.2 蓄水期库首区的重力观测值
    4.2 蓄水前后库首区的附加应力场变化对比
    4.3 二期蓄水期间库首区的附加应力场分析
    4.4 三期蓄水期间库首区的附加应力场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本文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水库地震和水-岩作用对库岸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1.5 试验方案
    1.6 本章小结
2 三峡库区秭归段水库地震扩展迁移规律研究
    2.1 三峡库区区域地质条件
    2.2 三峡库区水库周期性分布规律研究
    2.3 三峡库区秭归段水库地震成因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水-岩作用下库岸边坡岩体动力特性劣化规律研究
    3.1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动力参数计算原理
    3.2 加卸载频率和应力幅值对砂岩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3.3 周期性水-岩作用下岩石动力特性变化规律
    3.4 周期性循环加卸载和水-岩次序作用下岩石动力特性变化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水-岩作用下库岸边坡岩体动力特性劣化机理研究
    4.1 水-岩作用下岩石物理特性演化研究
    4.2 水-岩作用下岩石微观结构演化研究
    4.3 水-岩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劣化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水-岩作用下库岸边坡动力响应研究
    5.1 FLAC计算概述与模型构建
    5.2 水-岩作用下库岸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5.3 水-岩作用下库岸边坡动力响应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和专利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雅砻江流域化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地震系统概况
    1.1 台站设置
    1.2 通信组网
    1.3 台网中心
2 地震系统特点
    2.1 台网设置流域统筹, 大范围高测震精度
    2.2 组网通信方式多样
    2.3 数字化监测技术应用
    2.4 野外台站无人值守
    2.5 监测成果共享
    2.6 系统高度集成
3 监测成果
4 结语

(5)流域梯级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流域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设计依据
2 流域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规划设计路线
    2.1 台网建设布局规划
    2.2 台网建设时间规划
    2.3 重点监视库区确定
    2.4 台网监测能力确定
    2.5 台网建设规模确定
    2.6 台址勘选要求
    2.7 台站技术系统设计
    2.8 通信方式设计
        2.8.1 无线超短波传输
        2.8.2 卫星传输
        2.8.3 CDMA传输
        2.8.4 综合通讯
3 结语

(6)流域化数字水库地震台网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流域化地震台网
2 台网技术系统构成
    2.1 台站布设
    2.2 组网方式及特点
    2.3 台网中心
3 流域化技术系统监测能力及运行评价
    3.1 监测能力
    3.2 运行评价
4 结论

(7)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库诱发地震强度特征、分类和影响因素
    2.1 库水诱发地震强度特征
    2.2 水库诱发地震的分类
    2.3 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水库诱发地震与坝高的关系
        2.3.2 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容的关系
        2.3.3 水库诱发地震与地震活动背景的关系
        2.3.4 水库诱发地震与岩性的关系
3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与判别标志
    3.1 水体荷载作用
    3.2 孔隙水压力作用
    3.3 库水对岩石的物理化学作用
    3.4 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志
    3.5 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志
    3.6 地表卸荷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别
4 水库诱发地震预测
    4.1 工程地质类比法
    4.2 半定量方法
        4.2.1 概率统计法
        4.2.2 模糊数学法
        4.2.3 神经网络法
    4.3 综合性方法
    4.4 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与验证
5 水库诱发地震监测
6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新进展
    6.1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
    6.2 水库诱发地震波谱特征研究
7 结语与展望
    7.1 水库诱发地震波谱特征及判别准则研究
    7.2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

(8)蓄水前白鹤滩水库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方法和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白鹤滩水库概况和数据情况
    2.1 白鹤滩水库概况
    2.2 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 台网中心资料
        2.2.2 巧家台阵资料
        2.2.3 地震连续波形转换
        2.2.4 地震事件波形截取
        2.2.5 地震事件初定位及结果文件
    2.3 小结
第三章 区域构造及本底地震活动特征
    3.1 白鹤滩水库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2 研究区历史中强地震活动
    3.3 研究区现今地震活动
    3.4 小结
第四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分析
    4.1 余震删除
    4.2 地震活动性参数
        4.2.1 a、b、Mc值
        4.2.2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计算结果
    4.3 金沙江白鹤滩段水体外延10km、20km范围Mc以上地震活动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加密观测的库区地震活动图像精细研究
    5.1 双差定位方法及原理
    5.2 数据处理
    5.3 白鹤滩水库库区地震双差定位
    5.4 重定位后地震空间分布特征
    5.5 小结
第六章 白鹤滩水库库区地震震源参数特征
    6.1 方法原理
        6.1.1 地震图的意义
        6.1.2 传播路径效应项P_(ij)(f)和台站场地效应项L_j(f)
        6.1.3 震源谱和震源参数
    6.2 资料处理及计算
    6.3 结果及分析
        6.3.1 衰减模型Q(f)和台站场地响应Lj(f)
        6.3.2 白鹤滩水库库区震源参数特征
        6.3.3 应力降的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内容
    7.2 结论与讨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9)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溪洛渡库首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测震流动台架设一般原则
        2.2.1 依据和目的
        2.2.2 监测范围和选址原则
    2.3 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设计
        2.3.1 溪洛渡库区固定测震台网监测能力
        2.3.2 基本任务
        2.3.3 技术系统设计
        2.3.4 测震流动台站选址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动地震监测技术与地震参数测定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流动地震监测仪器选取与现场工作流程
        3.2.1 流动测震监测仪器
        3.2.2 流动地震监测现场工作流程
    3.3 地震计参数标定
    3.4 地震参数测定方法研究
        3.4.1 地震发震时刻测定方法
        3.4.2 地震震级测定方法
        3.4.3 地震位置测定方法
        3.4.4 地震震源深度测定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溪洛渡库首区流动地震数据分析处理研究
    4.1 引言
    4.2 溪洛渡水库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
    4.3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活动的流动台监测
        4.3.1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活动时空特性分析
        4.3.2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分析
    4.4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研究
    4.5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地震参数测定研究
        4.5.1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参数定位研究
        4.5.2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参数分析研究
        4.5.3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参数结果研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水库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以紫坪埔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水库诱发地震
    2.1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2.2 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
    2.3 前人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
        2.3.1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进展
        2.3.2 前人对于紫坪铺水库对地震活动性影响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紫坪铺水库库区概况
    3.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2 库区构造特征
        3.2.1 地质构造特征
        3.2.2 深部构造特征
    3.3 库区构造应力环境
    3.4 库区水文地质结构条件
        3.4.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4.2 水文地质条件分区
        3.4.3 岩体渗透稳定性
        3.4.4 断裂渗透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库仑破裂应力的概念和原理应用
    4.1 库仑破裂应力的概念
    4.2 对格林函数优化
5 周边地震活动性与水库的关系
    5.1 蓄水后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性初步分析
    5.2 水压扩散系数的选取
    5.3 水库周边地震活动性分析
    5.4 水库与汶川地震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水库诱发地震和我国近年水库地震监测综述(二)(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水河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J]. 牟剑英,谢夜玉,龙宗志,郭培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5)
  • [2]三峡库首区蓄水期的附加应力场研究[D]. 虞金鑫.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20(01)
  • [3]水库地震和水-岩作用对库岸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D]. 张吟钗. 三峡大学, 2019(03)
  • [4]雅砻江流域化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 柳存喜,张晨,陈锡鑫. 大坝与安全, 2019(01)
  • [5]流域梯级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规划与设计[J]. 江晓涛,陈刚,柳存喜. 云南水力发电, 2018(06)
  • [6]流域化数字水库地震台网监测系统[J]. 柳存喜,李小伟,陈锡鑫.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5)
  • [7]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展[J]. 常廷改,胡晓. 水利学报, 2018(09)
  • [8]蓄水前白鹤滩水库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D]. 李春宏.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8(01)
  • [9]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研究[D]. 王兆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10]水库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以紫坪埔水库为例[D]. 曾思佳.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我国近年来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库地震监测总结(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