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

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

一、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高震[1](2021)在《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音传输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设备定位进入了自动处理时代。然而,设备定位一旦出错,将会影响故障处理效率,甚至引发重大的电气事故。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智能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构建了一个基于声码器算法的语音传输系统,大幅提高了检测性对线的效率。通常,调度员定位配网故障开关的平均时间为6-7分钟;而经验尚浅的副值调度员,故障定位更为困难、处理效率更低。因此,建设地理接线图语音设备定位辅助系统,对于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通过子配电网录音盒,将实时电话录音采集缓存,将语音碎片上传到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库进行识别。采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嵌入式技术、云技术,并设置关键字、热词、过滤字、替换字等,自动打开地理接线图进行线路定位,准确识别故障点,实现了故障处理效率提升。2、采用MCU通信方式实现DSP通信,详细设计了辅助功能层结构。利用母机与子机通信程序,以及通过信道接口电路,使单根线芯双向通信系统得以形成,优化了源代码,将C8051F020当成是通信控制中心,将TMS320VC5509A当成是数据处理中心,将TLV320AIC23B当成是语音处理前端,从而有效建立语音定位的硬件系统。3、开发搜索控件实现配网图纸自动定位。当调度员接到配电班人员的线路查线汇报时,能根据语音通话信息自动定位到相应的线路图纸上,准确找到开关位置,以减轻调度员负担,使调度员能全身心投入到事故处理中。

廖强[2](2019)在《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语音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加强对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船员在海上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A.861(20)号决议及我国交通部海事局的有关规定,国际航行及沿海航行船舶都必须安装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Voyage Data Recoder,VDR)。VDR是一种实时记录和存储船舶航行过程中船舶系统重要数据以及周围海洋环境相关信息的智能化记录仪器。根据IMO相关标准要求,驾驶舱等关键舱室的声音以及船舶通信的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通讯语音信号是VDR必须记录的数据。当船舶发生事故后,VDR中的音频数据是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以及过程的重要依据。这些音频数据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因此选用合适的平台和算法对这些音频数据进行压缩,使VDR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数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VDR多路语音压缩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IMO以及IEC61996文件的相关标准要求,确定了以ARM+FPGA的异构多核片上系统Zynq作为VDR语音压缩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以MP3算法作为本系统的压缩算法,并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完成了 VDR音频压缩系统的总体设计。本文在Zynq的ARM处理器系统(Processing System,PS)中以软件实现音频采集及以太网设备的控制,而将涉及大量并行计算的多路语音压缩在Zynq的可编程逻辑(Progarmmable Logic,PL)中以硬件实现,充分发挥FPGA的并行计算能力强、运算稳定可靠的优势。由于MP3算法运算复杂,该算法的功能实现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本文根据MP3算法的原理,结合VDR对语音信号回放质量的要求,对该压缩算法进行了优化,在保证语音回放质量的同时,节省了算法功能实现所需要的硬件资源。然后根据优化后的MP3算法的原理,在Vivado集成开发环境下,结合FPGA并行计算、流水线等技术手段,完成了该压缩编码算法的FPGA硬件结构设计与仿真。针对VDR多路音频数据传输问题,本文设计了异构核之间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案,实现了 8路音频数据从PL到PS的高速传输,设计并完成了 PS端音频数据以太网传输程序以及存储端接收软件,实现了 VDR音频数据的接收与存储。最后在Zedboard开发板上搭建了音频采集、压缩、传输和存储的软硬件系统,对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进行验证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系统符合IMO相关标准要求。

张朝元[3](2017)在《基于Zynq-7000的AMC信号处理板的设计实现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高速串行总线构建的信号处理平台,具有高带宽、低延迟、扩展能力强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ATCA平台中普遍采用DSP、FPGA及其组合来实现信号处理,存在调度能力差、芯片间接口开销大的问题。异构多核处理器Zynq集成了ARM处理器核(PS)与可编程逻辑块(PL),可实现软件处理与硬件加速的高效切换,解决了多芯片间数据传输的带宽瓶颈。AMC卡作为ATCA中的可更换单元,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本文基于ATCA平台的AMC信号处理板卡的设计与实现,以Zynq-7000全可编程器件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一块处理能力强、带宽高、扩展性好的信号处理板卡,增强了ATCA平台的处理能力和扩展能力。主要工作如下:1、板卡硬件设计与实现。分析了ATCA协议规范和AMC标准,综合板卡功能指标,完成芯片选型、板卡方案设计;在协议约束和方案指导下,完成原理图设计和硬件实现,包括电源系统、时钟系统、复位系统和存储电路、启动配置电路、板卡状态监测电路的设计实现。2、板卡关键接口设计与实现。以XAUI IP核为基础,设计相应接口,完成了万兆以太网链路,实现了板卡的高速串行数据通信;基于MIG IP核,设计DDR3 SDRAM接口,实现了数据读写,为可编程逻辑提供高速缓存;以多IP核组合的方式,设计AXI接口,实现了Zynq-7000内部PS与PL之间的高带宽通信,体现了异构多核处理器的架构优势。3、板卡调试与应用验证。完成了板卡各种功能单元的调试和在ATCA平台下的系统调试;详细分析了基于Zynq-7000的嵌入式Linux移植方法,以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式,完成了Linux系统的启动,实现了基于OpenCV库的图像边缘检测实验,验证了板卡和Linux系统功能。板卡调试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板卡各模块功能稳定,基于该板卡搭建的系统灵活性高、扩展能力好,可增强ATCA平台的处理能力,扩展其应用范围。

张亮亮[4](2015)在《基于TMS320DM642的变速率语音终端设计》文中认为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是一种低比特率高质量的编码算法,它把人类语音通信时的特点和通信系统的状况考虑到语音信号编码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自适应地调整编码速率,在系统容量和合成语音质量之间灵活地折中,因此非常适用于带宽资源紧张的通信领域,现阶段在3G蜂窝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本文在深入学习研究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基于DM642的变速率语音终端。所做工作包括:研究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原理和相关技术;之后确定终端的基本硬件架构;充分了解和比较各种DSP芯片的资源特点,最后选择TI公司的TMS320DM642多媒体处理芯片作为终端的主处理器;根据DM642的结构特点选择外围器件,设计终端的电原理图和PCB图,充分考虑了高速PCB板的电磁兼容性和信号完整性;制作和调试终端的硬件电路板;在CCS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基于DSP/BI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终端硬件驱动程序,开发算法运行的软件平台,最后移植优化后的SMV算法源代码,实现对语音信号的采集、变速率编解码、回放等功能。除了 SMV算法,本设计还为其他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硬件平台。不仅在移动通信领域,在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通信领域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M642本身具备强大的接口能力,因此本终端还可以方便地嵌入到互联网中,用于研究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在VoIP和多媒体通信中的实现。

刘鑫[5](2014)在《宽带图像声纳高速浮点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图像声纳是水下目标搜索、定位成像、避险救生、警戒安防等应用领域中的主要探测设备,在国民生产、国家安全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图像声纳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信号处理方式已由全模拟器件波束形成变为全数字化实时波束形成,其工作体制已逐渐由机械单波束扫描发展为电子多波束成像,工作频率由窄带单频开始向宽频带过渡。随着应用领域和工作环境的不断扩展延伸,图像声纳在设备体积逐渐小型化的同时,对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动态范围、计算精度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浮点运算速度相对较慢、计算结构相对复杂,在水声信号处理领域内有关高速大规模浮点处理算法及应用的研究较少见,尤其是在宽带图像声纳中的研究成果就更少。可以预见,随着图像声纳的不断发展,宽带化、浮点化、高速化、小型化已成为其未来必然的技术选择。因此有必要提前展开适合于宽带图像声纳采用的高速浮点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以便为未来宽带图像声纳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在回顾了窄带图像声纳技术发展、宽带图像声纳定点信号处理研究以及传统浮点信号处理研究的基础上,以高速浮点宽带图像声纳信号处理应用为背景,对多通道浮点脉冲压缩、分布式浮点分数时延滤波和多通道浮点波束形成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匹配滤波理论,分析比较了在DSP及FPGA器件上分别进行单通道时域和频域脉冲压缩的主要性能。针对多通道频域脉冲压缩资源占用大、控制设计复杂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片内可编程系统(SOPC)的多通道信号处理框架。利用该框架设计实现了可灵活配置与剪裁的浮点多通道脉冲压缩系统。分析实验了不同工作参数下,该浮点多通道脉冲压缩系统的主主要性能与关键参数。为实现列高精度的时延波束形成,结合分数时延滤波原理,对适合FPGA应用的分数时延滤波器系数设计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经典的Farrow结构分数时延滤波器,针对其结构复杂、难于浮点化改造的问题,基于分布式算法原理提出了分布式浮点时延滤波器。研究了不同时间优化和空间优化方案下分布式浮点时延滤波器的计算精度、动态范围及资源占用等关键性能。为完成高速浮点波束形成运算,分析了传统浮点乘法器、浮点累加器等运算单元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更适于在FPGA上应用的快速移位树、浮点4-2压缩器、分布式浮点累加器等关键运算单元。综合设计了不同构型下的几种多通道浮点波束形成器,通过与分布式浮点时延滤波器相结合,仿真分析了浮点分数时延波束形成器的主要性能。研究了直接扇形地址产生和数据缓存算法,从而对宽带图像声纳数字信号处理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整体处理速度。通过对浮点多通道脉冲压缩系统、分布式浮点时延滤波器及多通道浮点波束形成器进行综合,构成了一个宽带图像声纳的浮点信号处理测试系统,通过硬件测试和水池实验对其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

孙子军[6](2013)在《复杂再入光学目标的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视跟踪测量系统是靶场可见光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的主体,作为多目标识别的背景知识,这里介绍了其功能系统,从视频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灰度级阀值提取方法三方面分析了电视跟踪测量系统的信号检测原理,及其从视频信号中如何把代表被测物体参数和物体的特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处理的机理。提出电视跟踪测量系统需要实现对靶场再入复杂光学多目标的自动识别、目标选择跟踪等功能,必须解决的几项关键技术:弱小目标处理技术、多目标处理技术、实时图像处理技术和目标特征分析提取技术。按照一般的图像处理技术,本文根据靶场再入复杂光学多目标自动识别的特殊要求,从弱小目标检测开始,分析比较了靶场再入光学目标先跟踪后检测的优越性;对图像序列进行了预处理,去除了干扰、噪声及差异,增加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使原始信号变换成适合于计算机进行特征提取的形式;采用基于运动变化区域检测的视频图像分割结合基于最小距离的多运动目标双向正交提取技术对图像进行分割,并利用摄像空间转换消除了背景变化影响;设计了数字自适应多波门系统,探讨了波门对多种目标形状的提取中心位置的确定,并对波门提取跟踪目标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用轨迹关联技术对跟踪目标的同一性进行判别,效果明显。这为图像目标的自动识别奠定了基础。靶场再入多目标物理现象非常复杂,这是以往多年来靶场光学测量设备不能正确进行目标识别的原因。本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再入目标的发光特性和运动特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可知,靶场再入光学多目标虽然没有纹理、颜色、形状、模型等典型特征,单各目标间还是略有差异:各目标发光时间先后略有差别、发光强度有所不同;各目标虽不明确,但相互间大小差别可知;各目标相互间相对位置虽不确定,但其位置变化有迹可循;各目标运动方向虽大体一致,但在视场中显示时,却有些目标略有不同;各目标的运动绝对速度虽相差无几,但从视场中观察,各目标相互间运动速度有快慢之分,而且有些目标的速度变化相对稳定。这是从再入复杂光学多目标中识别出弹头的基础。在对图像分割和目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研究设计了对分割出来的多目标图像对象进行自动识别的方法。识别方法中首先对于多目标部分较明显的特征进行直接应用,排除部分干扰;然后利用光流方程对图像序列中分割出来对象的特征进行跟踪,同时用卡尔曼滤波方程对图像对象进行运动预测,为目标识别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对各目标相对位置与大小的匹配、融合各目标相互间的相对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匹配,实现各目标光学特征和运动特征的融合,从而实现对复杂光学多目标的自动识别。针对多年来靶场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光学多目标自动识别跟踪的原因,本论文根据多目标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的基本任务与功能,讨论了系统分层设计思想,针对不同要求,设计了基于现有设备的有限改进和全新配置的两种硬件系统,及两种不同的软件运行方式,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对目标的选择跟踪,并最终实现了该系统。靶场实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跟踪稳定,能对再入复杂光学多目标完成实时自动识别与跟踪。该系统的实现,对靶场完成导弹型号试验任务有着重要意义。总之,光学多目标自动识别与跟踪技术是靶场目前导弹武器型号试验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靶场光学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本论文有相应的课题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视频处理技术的其它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金榜[7](2011)在《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旋转机械是坦克等武器装备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振动状态监测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促进视情维修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型旋转机械振动监测向综合、高速、连续和网络化趋势发展。海量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同步存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成本与技术瓶颈问题,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本文以某型装甲车辆载荷谱测试和发动机全面鉴定试验为背景,立足于测试数据压缩这一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前沿和新的生长点,从标准化和多学科深层次交叉融合的角度出发,旨在将业已成熟的标准语音编码技术应用于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领域。围绕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根据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振动数据压缩试验的需求,基于振动信号本质特征,建立了涵盖基频振动、谐波振动、拟周期振动、冲击振动、调制型振动乃至混沌振动等典型状态的广义归一化旋转机械振动信号模型。2.在继承和发展语音、图像及其它领域数据压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综合衡量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与重构性能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时频域主观视觉验证、压缩效率、算法复杂度、时延特性和时频域重构信号质量等主客观数字评价指标,以及基于主客观数字评价指标线性加权最优的多目标优化综合评价原则。3.针对语音编码与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从信源产生机理、经典数学模型、基本处理单元、信息冗余消除以及工程应用等不同层面进行广泛的类比分析,定性讨论了语音编码技术在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中的适用性。基于广义归一化振动信号模型和综合评价方法,应用ADPCM波形编码、G.729A参数编码、MP3感知编码和EZW变换编码四种代表性语音编码算法进行振动数据压缩与重构仿真试验。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仿真验证了经典语音编码算法在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在试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压缩效率、重构信号质量、算法复杂度及适用性等方面,讨论了四种经典语音编码算法在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中的综合性能及其优化思路。为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提出了基于数据稀化和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联合压缩算法。5.从服务于旋转机械综合、高速、连续和网络化振动测试的角度,借鉴GPIB、VXI、PXI和LXI系统规范,基于多DSP并行处理、嵌入式PC104和MC3一体化等数字化测试技术,自主研制和设计了高性价比的Ⅰ型类GPIB、Ⅱ型和Ⅲ型类VXI/PXI以及基于LXI的IV型旋转机械综合振动测试与实时压缩处理系统,为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技术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6.以多功能轴承-转子实验台为对象构建旋转机械振动测试与数据压缩实验系统。对论文提出的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语音编码的振动数据压缩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曹洁[8](2011)在《基于DSP的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语音滤波技术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DSP芯片已经成为语音信号处理的主要工具,在单片DSP芯片上实时实现较复杂的语音编解码算法成为可能,同时可方便地实现算法更新,从而能够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升级。语音信号滤波又是语音处理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滤波的效果会直接影响语音信号的质量,而DSP技术的不断提高,保证了滤波效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如何将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移植到DSP上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恰当的建立模型、合理地确定算法、选定参数、设计可行的系统都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语音信号的特点,首先对传统的语音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推导,以CCS软件为基础,用DSP特有的混合编程的方式实现了经典的FIR滤波器与IIR滤波器,然后用TI公司5000系列DSP-TMS320VC5509作为核心芯片,设计了一个语音采集及滤波系统,通过CCS平台和DSP编程,对基于汉明窗的滤波算法进行实验,在选取不同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滤波效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用的语音信号处理的算法,采集各种环境下不同的语音输入信号,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贾耀龙[9](2008)在《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系统逐渐被应用到航天、军事、工业等高可信性领域,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可信性要求越来越高,可信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研究课题。安全性做为可信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属性之一,对可信计算机系统中安全性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实现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特殊需求为目的,对可信计算机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做了分析,分析并设计了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机制。在传统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嵌入安全协处理模块,完成了安全协处理模块的总体体系结构的设计。通过软硬件相结合,来实现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机制。选用TMS320VC5416做为安全协处理卡处理器,安全协处理卡与主控制器平台采用共享存储的通信方式,完成了安全协处理模块硬件部分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安全协处理卡系统管理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安全协处理卡在S3C44B0X平台的驱动程序的实现,使安全协处理模块为主控制器平台提供了安全命令接口。最后给出了安全协处理模块的测试,安全协处理模块完成了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基本功能,为后续对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增强型系统软件和安全增强型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费晓晔,唐晓松[10](2007)在《嵌入式VDR系统语音处理卡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音处理卡是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Voyage Data Recorder,简称VDR)中针对语音信号的一个子系统。研制时,在硬件方面,对基于AC48304C-C核心芯片的系统结构及其电路原理图进行了设计;软件方面,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在VxWorks操作系统Tornado开发环境下运用C++语言编制了语音卡的功能程序。它实现了多路模拟语音的采集和压缩。

二、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地理接线图研究
        1.2.2 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理论基础
    2.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必要性与可行性
        2.1.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必要性
        2.1.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可行性
    2.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设计指标及性能参数
        2.2.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设计指标
        2.2.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性能参数
    2.3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软件设计
    3.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3.2 音频接口与DSP通信程序设计
    3.3 DSP与 MCU通信程序设计
    3.4 母机和子机通信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硬件设计
    4.1 MCU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4.1.1 外部扩展存储
        4.1.2 时钟复位电路
        4.1.3 电源电路设计
    4.2 数据处理模块及与MCU通信接口设计
        4.2.1 TMS320VC5509A的 CPU结构及外设
        4.2.2 DSP与 MCU的连接
    4.3 音频接口电路设计
    4.4 信道接口电路设计
    4.5 数据收发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测试方向
    5.2 语音识别测试结果分析
    5.3 单线图设备定位测试结果分析
    5.4 试运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语音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1.3 语音压缩技术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1.3.1 音频压缩算法的分类
        1.3.2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与总体结构
    2.2 硬件平台
        2.2.1 Zynq系列处理器
        2.2.2 麦克风采集放大模块
        2.2.3 ADC模块
    2.3 MP3编码算法分析
    2.4 无心理声学模型的MP3编码算法
        2.4.1 子带滤波器组
        2.4.2 修正离散余弦变换(MDCT)
        2.4.3 比特分配与量化循环
        2.4.4 Huffman编码
        2.4.5 MP3帧格式
    2.5 本章小结
3 语音信号的采集及压缩编码算法的FPGA设计与实现
    3.1 语音信号采集的FPGA实现
    3.2 MP3编码算法的FPGA实现
        3.2.1 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与实现
        3.2.2 修正离散余弦变换(MDCT)的设计与实现
        3.2.3 比特分配以及量化循环的设计与实现
        3.2.4 编码以及组帧
    3.3 本章小结
4 音频数据的传输与存储程序设计
    4.1 音频数据打包发送功能的实现
        4.1.1 8路音频数据的打包传输
        4.1.2 异构核之间音频数据传输实现
        4.1.3 Zynq PS端以太网数据传输实现
    4.2 音频数据的存储
    4.3 本章小结
5 VDR音频压缩系统的硬件验证与测试
    5.1 硬件验证平台
    5.2 硬件验证总体结构
    5.3 系统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Zynq-7000的AMC信号处理板的设计实现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ATCA平台概述
        1.2.2. AMC协议规范及AMC信号处理板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需求分析与芯片选型
        2.1.1. 设计需求分析
        2.1.2. 核心器件选择
    2.2. 系统结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板卡硬件电路设计
        3.1.1. AMC连接器模块设计
        3.1.2.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1.3. 电源系统设计
        3.1.4. 时钟系统设计
        3.1.5. 复位系统设计
        3.1.6. 启动与配置电路设计
        3.1.7. 板卡状态监测电路设计
    3.2. 板卡高速PCB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接口设计与实现
    4.1. XAUI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4.1.1. XAUI协议介绍
        4.1.2. XAUI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4.1.3. Xilinx XAUI接口IP核功能分析
        4.1.4. XAUI接口逻辑实现
    4.2. DDR3 SDRAM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4.2.1. DDR3 SDRAM接口方案设计
        4.2.2. DDR3 SDRAM接口逻辑实现
    4.3. Zynq-7000 高速内部总线AXI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4.3.1. AXI总线介绍
        4.3.2. AXI接口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4.3.3. AXI接口实现
    4.4. 板卡动态加载方案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卡调试与应用开发
    5.1. 板卡调试
        5.1.1. 板卡独立调试
        5.1.2. 板卡集成调试
    5.2. 基于Zynq-7000 的Linux系统移植与启动
        5.2.1. 移植环境建立
        5.2.2. 移植方法详述
        5.2.3. Linux系统启动
    5.3. Linux系统下基于OpenCV的图像边缘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MC_Zynq-7000 处理卡实物图
作者简介

(4)基于TMS320DM642的变速率语音终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语音编码技术
    1.2 DSP芯片与语音信号处理
    1.3 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研究现状
    1.4 课题方案确定
    1.5 本人所做工作及论文安排
2 TMS320DM642介绍
    2.1 DM642的内核特点
        2.1.1 DM642的CPU单元
        2.1.2 DM642的二级缓存结构
    2.2 DM642的片上外设资源
        2.2.1 增强DMA控制器(EDMA)
        2.2.2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2.2.3 多通道音频串口(McASP)
        2.2.4 I2C总线接口
        2.2.5 JTAG口
    2.3 其他外设接口
        2.3.1 视频口(VP)
        2.3.2 主机接口(HPI)/PCI接口
        2.3.3 EMAC/MDIO
        2.3.4 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
        2.3.5 压控振荡器内插控制(VIC)
        2.3.6 通用输入输出管脚(GPIO)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DM642的最小系统
        3.1.1 电源电路设计
        3.1.2 JTAG仿真口的设计
        3.1.3 时钟和复位电路的设计
        3.1.4 EMIF总线接口设计
        3.1.5 其他引脚和测试信号
    3.2 音频模块设计
        3.2.1 TLV320AIC23B芯片
        3.2.2 AIC23B与DM642的连接
        3.2.3 AIC23B的输入输出电路
    3.3 高速PCB电路板设计
        3.3.1 封装
        3.3.2 板层结构
        3.3.3 布局布线
        3.3.4 退耦电容的使用
        3.3.5 信号完整性和EMC设计
4 SMV算法的研究
    4.1 CELP编码原理
        4.1.1 语音信号数字模型
        4.1.2 CELP分析
    4.2 SMV编码算法原理
        4.2.1 预处理
        4.2.2 线性预测分析
        4.2.3 话音激活检测(VAD)与语音帧如何分类
        4.2.4 不同速率下的激励产生
    4.3 SMV解码算法原理
5 SMV算法在本终端上的移植
    5.1 开发环境
        5.1.1 CCS集成开发环境
        5.1.2 DSP/BIOS驱动开发工具包
    5.2 SMV算法移植
        5.2.1 DSP/BIOS下的主程序设计
        5.2.2 DSP/BIOS配置
        5.2.3 关键函数分析
        5.2.4 结果分析
6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宽带图像声纳高速浮点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图像声纳发展现状及对声纳信号处理发展的影响
        1.2.1 二维宽带图像声纳Seabat7128、Seabat8128
        1.2.2 相控阵三维图像声纳
        1.2.3 宽带合成孔径声纳HISAS 1030
    1.3 图像声纳信号处理平台发展综述
        1.3.1 小规模专用数字电路阶段
        1.3.2 DSP独立/阵列处理阶段
        1.3.3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阶段
        1.3.4 嵌入式计算/SOPC阶段
    1.4 宽带图像声纳信号处理相关技术综述
        1.4.1 距离高分辨算法
        1.4.2 时间高分辨算法
        1.4.3 高速浮点运算技术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SOPC的浮点多通道脉冲压缩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脉冲压缩原理及传统实现结构
        2.2.1 脉冲压缩及旁瓣抑制原理
        2.2.2 传统时域脉冲压缩结构
        2.2.3 传统频域脉冲压缩结构
    2.3 基于SOPC的多通道浮点脉冲压缩系统
        2.3.1 适于多通道信号处理的SOPC架构
        2.3.2 多通道浮点脉冲压缩系统总体结构
        2.3.3 数据传输与总线化数据接口
        2.3.4 浮点滑动相关处理器
        2.3.5 测试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浮点分数时延滤波器研究
    3.1 引言
    3.2 理想分数时延滤波器
    3.3 分数时延滤波器系数设计算法
        3.3.1 免离散加权最小方差法(DF-WLS)
        3.3.2 二阶锥规划法
    3.4 定点结构的分数时延滤波器
        3.4.1 Farrow结构原理
        3.4.2 Farrow结构滤波器字长与动态范围
        3.4.3 Farrow滤波器资源占用分析
    3.5 分布式浮点分数时延滤波器
        3.5.1 浮点分布式时延滤波器结构
        3.5.2 分布式计算原理
        3.5.3 分布式计算的时间优化与空间优化
        3.5.4 浮点分布式滤波器
        3.5.5 浮点时延滤波器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行多通道浮点波束形成器研究
    4.1 引言
    4.2 宽带浮点波束形成器总体结构
        4.2.1 传统宽带时延波束形成结构
        4.2.2 FPGA阵列式时延波束形成结构
        4.2.3 并行多通道浮点波束形成器总体结构
    4.3 关键浮点运算单元
        4.3.1 Booth编码器
        4.3.2 定点压缩器及Wallace树
        4.3.3 并行前缀加法树
        4.3.4 浮点压缩器
        4.3.5 分布式浮点累加器
    4.4 并行多通道浮点波束形成器结构分析
        4.4.1 累加器位置对于波束形成结构的影响
        4.4.2 双路径浮点波束形成
        4.4.3 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宽带图像声纳浮点信号处理系统验证
    5.1 引言
    5.2 宽带图像声纳浮点信号处理系统结构
    5.3 扇形地址产生器
        5.3.1 扇形地址计算
        5.3.2 浮点扇形地址运算
        5.3.3 定点扇形地址运算
    5.4 多通道数据缓冲区
        5.4.1 单行缓存
        5.4.2 单像素缓存
        5.4.3 区域缓存
    5.5 浮点信号处理系统测试与水池实验结果
        5.5.1 系统测试
        5.5.2 水池实验
    5.6 本节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复杂再入光学目标的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分析
        1.2.1 目标自动识别技术
        1.2.2 目标自动跟踪技术
        1.2.3 自动识别与自动跟踪技术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
    1.3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目标识别与跟踪的技术基础和应用环境
    2.1 目标识别与跟踪环境分析
        2.1.1 数据获取系统
        2.1.2 信号检测原理
        2.1.3 应用环境分析
    2.2 图像处理基本技术
        2.2.1 视频图像预处理
        2.2.2 弱小目标检测
        2.2.3 图像分割技术
        2.2.4 多目标位置提取
        2.2.5 轨迹关联技术
    2.3 再入目标特征分析
        2.3.1 典型再入过程
        2.3.2 目标光学特征分析
        2.3.3 目标运动特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目标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3.1 多目标部分特征的简单应用
        3.1.1 光学特征的应用
        3.1.2 运动特征的应用
    3.2 复杂多目标的特征跟踪与运动估计
        3.2.1 特征跟踪
        3.2.2 运动预测
    3.3 光学特征和运动特征融合
        3.3.1 各目标相对位置与大小的匹配
        3.3.2 目标特征的匹配
    3.4 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入多目标自动识别与跟踪的设计实现
    4.1 多目标图像识别处理的基本任务与功能
        4.1.1 电视跟踪测量系统
        4.1.2 多目标图像识别处理与测量的基本任务与功能
    4.2 目标识别图像处理总体方案设计
        4.2.1 处理系统分层设计思想
        4.2.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4.2.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4.3 硬件平台
        4.3.1 现有基础上简单多目标自动识别的硬件设计
        4.3.2 全新硬件设计
    4.4 软件工作模块及工作流程
    4.5 图像目标自动识别系统工作原理与目标选择跟踪
        4.5.1 基于原有硬件实现较简单多目标的自动识别
        4.5.2 基于全新设计硬件实现复杂多目标自动识别
        4.5.3 目标选择跟踪
    4.6 自动识别系统应用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
    5.1 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说明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装甲车辆载荷谱测试与发动机鉴定试验的现实需求
        1.1.2 黑匣子技术发展的突破口
        1.1.3 问题提出与论文选题
    1.2 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技术发展现状
    1.3 语音编码在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中应用的工程启示和研究价值
        1.3.1 工程应用启示
        1.3.2 研究价值和意义
    1.4 语音编码技术综述
        1.4.1 波形编码
        1.4.2 参数编码
        1.4.3 感知编码
        1.4.4 变换编码
    1.5 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关键技术分析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广义归一化振动信号模型与压缩算法综合评价方法
    2.1 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建模分析
        2.1.1 服务于振动数据压缩的信号建模需求分析
        2.1.2 旋转机械典型振动信号及其建模
    2.2 广义归一化旋转机械振动信号模型建立
    2.3 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算法综合评价方法
        2.3.1 主客观数字评价指标
        2.3.2 多目标优化综合评价准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音编码在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研究
    3.1 语音编码在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中的适用性研究
    3.2 经典语音编码算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3.2.1 ADPCM 波形编码算法
        3.2.2 G.729A 参数编码算法
        3.2.3 MP3 感知编码算法
        3.2.4 EZW 变换编码算法
    3.3 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仿真试验研究
        3.3.1 ADPCM 算法仿真试验
        3.3.2 G.729A 算法仿真试验
        3.3.3 MP3 算法仿真试验
        3.3.4 EZW 算法仿真试验
        3.3.5 经典语音编码算法仿真试验对比分析
    3.4 基于数据稀化和语音编码的振动数据联合压缩算法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转机械综合振动测试与实时压缩系统研究
    4.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和研发思路
        4.1.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4.1.2 高性价比系统研发思路
    4.2 Ⅰ 型系统研制
        4.2.1 系统总体设计
        4.2.2 零槽通信控制与海量数据存储模块研制
        4.2.3 多通道高速连续采集与同步传输模块研制
        4.2.4 数据采集高性能模拟前端的经典实现
        4.2.5 智能计数和整周期同步采样控制模块研制
        4.2.6 命令控制与数据传输通信链路设计
        4.2.7 系统软件设计
    4.3 Ⅱ 型系统研制
        4.3.1 系统总体设计
        4.3.2 零槽通信控制与海量数据存储模块研制
        4.3.3 基于多DSP 并行处理SLC 的MC3 一体化总线设计
        4.3.4 高速采集与实时处理模块研制
        4.3.5 高精度采集与实时处理模块研制
        4.3.6 新型智能计数与整周期同步采样控制模块研制
        4.3.7 系统软件设计
    4.4 Ⅲ 型系统研制
        4.4.1 系统总体设计
        4.4.2 零槽通信控制模块研制
        4.4.3 新型高速连续采集与实时处理模块研制
        4.4.4 系统通信控制与数据传输链路设计
    4.5 基于LXI 技术的Ⅳ 型系统设计
        4.5.1 基于LXI 技术的Ⅳ 型系统总体设计
        4.5.2 LXI 采集处理设备设计
        4.5.3 基于POE 技术的LAN 端口与自封装电源的一体化设计
        4.5.4 LXI 同步触发实现
        4.5.5 海量数据高速存储系统的开放性设计
        4.5.6 可扩展数字处理终端的开放性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实验研究
    5.1 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实验设计
        5.1.1 实验系统设计
        5.1.2 整周期同步采样实现方法
        5.1.3 实验条件设置与数据获取
    5.2 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实验研究
        5.2.1 ADPCM 算法实验
        5.2.2 G.729A 算法实验
        5.2.3 MP3 算法实验
        5.2.4 EZW 算法实验
        5.2.5 经典语音编码算法对比实验
        5.2.6 基于数据稀化和语音编码的联合压缩算法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表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及撰写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8)基于DSP的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语音处理的研究现状
    1.3 语音处理面临的难点和发展趋势
    1.4 DSP 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语音信号滤波算法分析研究
    2.1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概论
    2.2 常用的语音信号滤波算法分析
        2.2.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2.2.2 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2.2.3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要求
        2.2.4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概述
    2.3 F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2.3.1 F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及结构
        2.3.2 FIR 滤波器的特性
        2.3.3 FIR 滤波器的设计
    2.4 经典滤波器的DSP实现
        2.4.1 IIR滤波器算法的DSP实现
        2.4.2 FIR滤波器算法的DSP实现
    2.5 经典滤波器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数字信号处理和DSP 系统
        3.1.1 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3.1.2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特点
    3.2 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硬件系统概述
    3.3 主要芯片介绍
        3.3.1 处理器芯片
        3.3.2 音频芯片
        3.3.3 其他芯片
    3.4 语音信号滤波系统硬件设计
        3.4.1 AIC23 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
        3.4.2 SDRAM 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
        3.4.3 Flash 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
        3.4.4 电源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的软件设计
    4.1 概述
        4.1.1 软件开发平台CCS 简介
        4.1.2 编程语言的选择
    4.2 TMS320VC5509 系列DSP 代码编写规则
        4.2.1 TMS320VC5509 的指令流水线
        4.2.2 编程规则
    4.3 滤波算法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果分析与系统调试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本论文软件程序
    A.1 IIR 滤波器软件程序
    A.2 FIR 滤波器软件程序
    A.3 语音信号滤波软件程序

(9)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可信计算机系统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第2章 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研究
    2.1 TCG的基于TPM的可信平台技术
        2.1.1 可信平台
        2.1.2 平台特征
        2.1.3 平台可信根
        2.1.4 平台信任链
        2.1.5 平台的体系结构
    2.2 Intel的LT技术
        2.2.1 LT技术概要
        2.2.2 LT技术特性
    2.3 微软NGSCB技术
        2.3.1 NGSCB技术特点
        2.3.2 NGSCB体系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安全机制的分析与设计
    3.1 安全嵌入式系统总体设计
        3.1.1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3.1.2 安全嵌入式系统结构方案
    3.2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3.2.1 身份认证机制
        3.2.2 平台完整性机制
        3.2.3 数据机密性机制
    3.3 安全子系统总体设计
        3.3.1 安全子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
        3.3.2 安全模块与处理器的连接
        3.3.3 身份认证安全性设计
        3.3.4 平台完整性设计
        3.3.5 关键数据机密性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协处理模块硬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4.1 安全协处理卡硬件设计
        4.1.1 安全协处理卡结构框图
        4.1.2 芯片选型
        4.1.3 安全协处理卡硬件框图
    4.2 安全协处理卡硬件电路板实现
        4.2.1 电源转换电路
        4.2.2 晶振电路
        4.2.3 EP1C3T144 最小系统电路
        4.2.4 关键引脚及多余引脚的处理
        4.2.5 PCB设计过程中的注意
    4.3 TMS320VC5416 存储空间设计
    4.4 EP1C3T144 的控制逻辑
    4.5 安全协处理卡实物效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模块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5.1 安全模块软件设计
        5.1.1 安全协处理卡软件系统的设计
        5.1.2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5.2 安全协处理卡管理软件各模块的实现
        5.2.1 密码学算法模块
        5.2.2 随机数生成模块
        5.2.3 身份认证模块
        5.2.4 完整性管理模块
        5.2.5 数据加解密模块
        5.2.6 命令解析处理模块
    5.3 TMS320VC5416 平台软件设计
        5.3.1 CCS开发环境
        5.3.2 C语言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5.3.3 TMS320VC5416 的Bootloader模式
        5.3.4 TMS320VC5416 bootloader程序设计
        5.3.5 FLASH现场编程
    5.4 S3C44B0X 平台安全协处理卡驱动程序模块
    5.5 软件部分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D]. 高震. 广西大学, 2021(12)
  • [2]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语音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廖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基于Zynq-7000的AMC信号处理板的设计实现及应用[D]. 张朝元.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4]基于TMS320DM642的变速率语音终端设计[D]. 张亮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6)
  • [5]宽带图像声纳高速浮点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刘鑫.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12)
  • [6]复杂再入光学目标的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子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7]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D]. 杜金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8]基于DSP的语音信号滤波技术研究[D]. 曹洁. 兰州理工大学, 2011(10)
  • [9]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贾耀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07)
  • [10]嵌入式VDR系统语音处理卡的研制[J]. 费晓晔,唐晓松.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07(01)

标签:;  ;  ;  ;  ;  

高速多DSP数字语音处理卡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