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的核磁共振研究

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的核磁共振研究

一、利用NMR研究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强,胡嫚,吕杰堂,程凯[1](2021)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三峡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城市建设及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强烈,边坡灾害的数量快速增加。地下水的渗流作用是边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如在城区范围内的赵树岭滑坡等特大型滑坡,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研究地下水渗流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极限平衡法,利用Seep/W模块对不同工况下的渗流场模拟分析,采用Morgenstern-Prince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三峡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为例,对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赵树岭滑坡现状整体稳定,没有整体变形迹象,也无局部较大规模变形迹象和局部变形迹象。

李松林[2](2020)在《三峡库区涉水滑坡对库水位变动的变形响应及其自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河流岸坡两侧普遍会存在一些古滑坡和老滑坡。三峡库区一直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目前已查明库岸涉水古老滑坡达2600余处。2003年水库蓄水后,大量滑坡发生复活,对滑坡体上道路、房屋建筑等造成破坏,威胁河道航运。目前整个库区的涉水滑坡对于库水位变动的复活变形响应规律缺乏全面系统分析。在水库第三期175m蓄水结束距今的10余年间,滑坡未再大量爆发,变形强度逐年减弱,这种变形自适应、稳定性自恢复特性目前也并未得到较好研究,这关系到滑坡对于加大水位扰动的承载力评价,以及能否通过提高库水位升降速率以解决水库综合效益提高和库区地质灾害降低两者间的矛盾。论文收集了三峡库区大量涉水滑坡相关资料,运用GIS分析了整个三峡库区的涉水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关键控制因素。基于滑坡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研究了古老滑坡的成因模式及其形成的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建立相关地质概念模型,进而研究不同类型滑坡对于库水位变动的复活变形响应规律。根据对滑坡长期变形演化特征分析,提出了三峡库区涉水滑坡的变形自适应现象,通过大型离心模型试验、地表位移变形与地下水监测数据等,从应力条件和渗透性揭示了滑坡变形自适应机理,对水库滑坡长期演化预测、灾害防治以及水库调度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整个三峡库区涉水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在宏观上呈显着区域差异性和分带性特征,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为地层岩性。库区地层单元可划分为4类工程地质岩组,砂泥岩夹页岩岩组与泥灰岩岩组分别是库区内发育滑坡数量最多和密度最高的岩组。在相同岩组岸坡中,顺向坡与逆向坡中滑坡发育密度差异较大,是造成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呈显着局部差异性的最主要原因。(2)在顺向坡中,缓倾斜坡主要以滑移—拉裂和滑移—剪切型破坏为主,而中陡倾角斜坡多为滑移—弯曲型破坏模式。在中陡倾角的逆向岸坡中,巴东组地层的斜坡易发育弯曲—拉裂型滑坡,而缓倾内的砂泥岩薄层状逆向坡则发育蠕滑—拉裂型滑坡。据此提出了库区滑坡4种典型滑动面形态,即弧形、直线形、靠椅形和折线形,并对其滑坡发育条件、代表性案例和主要分布范围进行了总结。(3)对木鱼包滑坡(浮托减重型滑坡)和八字门滑坡(动水压力型滑坡)两个典型案例的变形特征分析显示,木鱼包滑坡变形的最主要诱发因素是高水位蓄水,但其也并非总是受浮托减重效应影响,由于不同高程段的坡体结构差异导致渗透性不同,在160m水位以下,渗流压力占主导作用,受动水压力影响较大,而在160m水位以上,浮托力占主导作用。降雨对八字门滑坡变形影响显着,一般在降雨后3天便会发生变形响应,库水作用不仅与库水位下降速率有关,也与下降时长有关,如库水下降速率为0.2m/d需30天才诱发滑坡变形,0.65m/d仅需14天就诱发变形,下降速率与变形启动的最少天数呈负相关性。(4)水库自2003年蓄水至2017年的14年间发生显着变形的滑坡526处,蓄水内3年为滑坡复活高发期,蓄水后滑坡变形数量与程度均逐年减少减弱。弧形滑面滑坡和直线形滑面滑坡数量最多,主要为动水压力型滑坡,靠椅形滑坡次之,折线形滑坡数量最少,后两者主要为浮托减重型滑坡或复合型滑坡。库区滑坡的渗透系数大多分布于0.1m/d~2.6m/d之间,动水压力型滑坡的渗透性低于浮托减重型滑坡,主要集中于0.01~2m/d,浮托型滑坡集中在0.5~5m/d之间,复合型渗透特性主要分布区间跨度较大,为0.01~4m/d。(5)以直线形滑面滑坡为例,通过库水循环升降条件下大型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位上升时静水反压作用与渗流作用会提高滑坡稳定性。水位下降是导致滑坡变形的最主要原因,滑坡呈典型牵引式破坏,变形对库水位下降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库水渗流对坡体结构具有一定的侵蚀效应。水位首次下降时,滑坡变形模式为前部以水平向位移为主,同时牵引中后部产生变形,但中后部是以竖直向的固结压密变形为主。第二次水位下降时,滑坡前部沿原破裂带继续下滑,呈坡脚塌滑的变形模式,而中后部滑体无明显变形,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其与奉节、云阳等地该类滑坡原型的变形特征吻合。(6)三峡库区涉水滑坡均表现为经历一定时长的变形后逐渐达到变形自适应,大多数滑坡自适应的调整时长在2~4年,浮托减重型滑坡调整时间最短。直线形滑面滑坡的未涉水滑体区域在蠕滑过程中的竖直固结压密是其变形自适应的主要机制;弧形滑面滑坡的自适应机制主要是后部滑体下滑,推挤中前部滑体导致滑体的压密和下滑势能的释放;滑体受库水位循环升降导致坡体渗透系数增大,是某些渗透性本来较好的滑坡逐渐达到变形自适应的主要机制。

何成,唐辉明,申培武,苏雪雪[3](2021)在《应变软化边坡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可靠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现有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边坡渐进破坏分析模型中计算假定条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足,以三峡库区赵树岭滑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地下水位波动和地震力的影响,提出用于分析多场耦合条件下应变软化边坡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可靠度的方法 .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波动和地震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滑坡的渐进破坏模式和破坏概率.滑坡在145 m、175 m水位和库水位从175 m陡降为145 m三种工况下整体稳定,但分别有14.119%、20.266%和21.797%的概率发生局部渐进破坏;在烈度为Ⅶ的地震力作用下同时考虑3种蓄水工况,该滑坡分别有34.067%、38.061%和38.405%的概率发生整体渐进破坏;根据滑坡渐进破坏模式指出最佳加固位置应在沿江大道前沿.该分析方法具备可靠性,可为边坡的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郭如雷[4](2015)在《三峡库区巴东典型红层碎石土滑坡动态及稳定性趋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库区存在大量的红层碎石土滑坡,对三峡库区巴东典型红层碎石土滑坡的研究能够为区域红层滑坡研究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本文以湖北巴东谭家湾滑坡、易家湾滑坡和野马碎石滑坡三个典型红层碎石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监测数据,分析滑坡变形动态特征。采用GeoStudio2007软件预测三个滑坡在库水位波动和降雨条件下稳定性变化趋势;利用FLAC3D软件预测谭家湾滑坡在库水位波动和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形破坏的方式。论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⑴谭家湾滑坡的变形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与三峡库区库水位下降及低水位运行时期和区域主要降雨时期吻合。易家湾滑坡和野马碎石滑坡无监测数据,野外勘察中未发现明显变形迹象。⑵谭家湾滑坡在145m库水位时稳定性系数大于175m库水位时稳定性系数。易家湾滑坡和野马碎石滑坡与谭家湾滑坡相反,滑坡在145m库水位时稳定性系数小于175m库水位时稳定性系数。⑶库水位上升时,三个滑坡稳定性均提高,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库水位上升速率成正相关;库水位下降时,三个滑坡稳定性均降低,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库水位下降速率成负相关。库水位波动时,易家湾滑坡和野马碎石滑坡稳定性高于谭家湾滑坡。⑷降雨不利于三个滑坡稳定,添加暴雨时滑坡稳定性比未添加暴雨时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越大,滑坡稳定性越差。相同降雨条件,谭家湾滑坡稳定性最差,易家湾滑坡稳定性最好。⑸谭家湾滑坡变形破坏主要集中在滑体中上部和中下部,最大位移出现在滑坡中上部地形陡峭处。库水位波动和降雨主要影响谭家湾滑坡整体变形位移,滑坡变形破坏位置受坡体地形地貌影响明显。谭家湾滑坡整体变形破坏不一致,滑体中上部破坏趋势明显大于中下部。

何惠军[5](2011)在《巴东新城区库岸岩质滑坡变形研究》文中认为三峡工程已于2003年开始蓄水,但是三峡库区的斜坡地质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该区是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带,而巴东县新城区是三峡库区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巴东组第三段也是三峡库区滑坡发育的主要易滑地层之一。区内发育多个大型滑坡,较为典型的有赵树岭滑坡、红石包滑坡、黄土坡滑坡等多发生在该段,斜坡稳定性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对巴东新城区库岸岩质滑坡变形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巴东新城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特点,对区内大型滑坡进行的统计分析,研究该区岩质滑坡变形机制,并选取枣子树坪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情况。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包括:(1)通过对资料的收集统计和野外实地踏勘的情况,对巴东新城区的大型滑坡滑体、滑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在巴东组第三段内的滑坡多发育软弱夹层,软弱夹层内物质多为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矿物主要由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石英、长石及方解石组成。(2)通过结合前人的工作,对该区滑坡进行成因分析和滑带演化过程研究。影响库岸岩质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库水位升降、降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3)选取研究区内典型滑坡——枣子树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极限平衡原理(简布法、Morgenstern-Price法、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滑坡的位移情况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变化、地震与降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徐平[6](2011)在《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稳定性的可靠度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中,主要采用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但稳定系数高度依赖于强度参数的取值,其计算中没有考虑岩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因而对该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挑战。用可靠度理论评价滑坡长期稳定性是对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为对象,开展正常蓄水时滑坡稳定性的可靠度研究。本文是在课题组承担的“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遥感解译”项目和三峡库岸马家沟滑坡、归州老城滑坡、玉皇阁崩滑体、上西坪滑坡、烟厂后滑坡、四道桥滑坡、四道沟滑坡、北门坡滑坡和巴东小商品市场滑坡等多处滑坡勘察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的。首先根据三峡库岸滑坡特点和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将三峡库区库岸分为三段,即秭归段、巴东-奉节段和奉节西-重庆段。秭归段从库首到秭归与巴东交界处,以侏罗系地层为主,地势较开阔,构造上受秭归向斜控制;巴东-奉节段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宽缓的河谷与陡峻的山峰相间出现,形成独特的峡谷地貌;奉节西-重庆段主要为侏罗系地层,地势较平缓,宽缓的向斜与紧密的背斜形成平行于河流的线性构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78个涉水滑坡案例,其中9处滑坡为作者和课题组参与勘察设计。由秭归到重庆段,滑坡的地表坡度及滑面倾角逐渐变缓,滑坡的长宽比由1.5-4.2逐渐减小到0.2-0.8,滑坡由纵长型向横宽型过渡。秭归段以中倾角、纵长型、中层、中型-大型滑坡为主;巴东-奉节段以中倾角、纵长型、中-深层、大型滑坡为主;奉节西-重庆段以平缓、横宽型、中-深层、大型滑坡为主。根据三个库段涉水滑坡的地表坡度、滑面倾角和滑坡前后缘高程等几何参数统计结果,建立了三个库段滑坡地质结构模型。将库区滑坡的物理力学指标分为实测值(据勘察报告)和专家值(用于稳定性计算的值)。根据本课题组和其他勘察单位对三峡库区滑坡的勘察结果,共取得库区滑坡物理力学指标927组实测值和325组专家值。对滑体与滑带强度指标的天然峰值、天然残剪值、饱和峰值、饱和残剪值、原位剪切值、天然专家值和饱和专家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秭归到重庆,滑体与滑带的粘聚力逐渐增大。天然状态下,粘聚力的专家值介于实测峰值与实测残剪值之间;饱和状态下,秭归段滑体与滑带的粘聚力专家值比实测峰值大5-12kPa,巴东-奉节段和奉节西-重庆段粘聚力专家值介于实测峰值与实测残剪值之间。从秭归到重庆段,滑体与滑带的天然内摩擦角逐渐降低;饱和状态下,巴东-奉节段内摩擦角最大,奉节西-重庆段最小。整个库段中,滑体与滑带的内摩擦角专家值比实测峰值大1.5°-5.7°。对各库段滑体土与滑带土强度指标和饱和渗透系数统计检验表明,各库段滑体与滑带的c、φ实测值与专家值都服从正态分布,除秭归段滑体粘聚力的饱和峰值与奉节西-重庆段粘聚力的天然峰值外,三个库段的滑体与滑带c、φ专家值和实测值也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滑体与滑带的饱和渗透系数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本文在可靠度分析时,强度参数采用了正态分布概率模型。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建立极限状态方程,用有限元法模拟库水位升降引起滑坡体内渗流场的变化,对三个库段滑坡模型进行2250次Monte-Carlo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时,各库段滑坡模型的失效概率逐渐减小;库水位下降时,滑坡的失效概率增大。对68个典型滑坡案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失效概率曲线的变化形态,将失效概率曲线分为三类,即拐点左凹型、弧状左凹型和直线型。当水位降落比大于0.8时,失效概率与库水位的关系曲线多呈拐点左凹型,此时滑坡前缘高程多位于145m以上或附近,库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当水位降落比在0.4-0.8范围内,曲线形态多呈弧状左凹型,滑坡前缘高程低于145m,涉水不深,库水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极大;当水位降落比小于0.4时,曲线多呈直线型,滑坡前缘高程远低于145m,涉水很深,库水对滑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基于各库段滑坡的地质条件、实际变形特点、水位降落比和可靠度计算结果,给出了库水位涨落过程中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目标失效概率推荐值,即在库水位涨落过程中,秭归段和巴东-奉节段滑坡可接受失效概率低于30%、奉节西-重庆段滑坡可接受失效概率低于20%,低于此值时,对滑坡采取地表排水措施;秭归段和巴东-奉节段滑坡基本接受失效概率为30%-50%、奉节西-重庆段滑坡基本接受失效概率为20%-40%,在此范围内时,应对滑坡采取地表排水及监测预警措施;秭归段和巴东-奉节段失效概率超过50%、奉节西-重庆段失效概率超过40%为不可接受失效概率,此时应对滑坡采取地表排水及圬工防治措施。

张青宇[7](2011)在《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顺层岸坡是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内广泛分布、常发育大中型滑坡的一类岸坡。由于顺层滑坡具有规模巨大、发生突然、危害显着等特点,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发生顺层滑坡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在三峡水库蓄水和库区大移民工程建设的背景下,对三峡库区顺层岸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不仅有工程实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资料搜集、野外调查、室内资料整理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了统计分析、地质力学分析、极限平衡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等研究手段,从三峡库区顺层岸坡的分布类型入手,通过研究典型顺层滑坡的实例,分析不同类型顺层岸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通过分析影响顺层滑坡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结合顺层滑坡实例和离散元模拟,分析不同类型顺层岸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以桃子坪潜在顺层滑坡为典型实例,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在三峡水库蓄水这一新生外动力因素的影响下,顺层岸坡稳定性的变化特征。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三峡库区新生型滑坡和老滑坡的统计分析可知:三峡库区顺层滑坡主要发育在中缓倾角平直层面顺层岸坡与变倾角顺层岸坡段。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顺层滑坡进行分析可知:在三峡库区范围内,顺层滑坡主要发育在褶皱的转折部位或者向斜与背斜的过渡部位;发生顺层滑坡的岸坡坡体结构为软硬相间岩层组成或者含有软弱夹层的岩层组成;在顺层滑坡发生以前,顺层岸坡在重力作用下已经发生蠕变;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前,库区发育的顺层滑坡主要由暴雨与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2、三峡库区顺层岸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是地质环境与内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层倾角及其变化等;外在因素包括库水、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1)通过对三峡库区顺层滑坡的不完全统计得出:在三峡库区内,发育顺层滑坡的地层岩性及岩性组合最多为砂泥岩互层、其次为泥灰岩;发育顺层滑坡的地形地貌主要体现在高程方面,库区内发育顺层滑坡最多的高程分布在300m-400m范围内,其次为200m-300m范围内,再其次为400m-500m范围内;库区内岩层倾角小于20°的范围内发育的顺层滑坡最多,其次为20°-45°的范围内,岩层倾角大于45°的范围内没有顺层滑坡发育。(2)通过对资料搜集与野外调查综合分析得出:库水上升过程对顺层岸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土体性质的变化、产生浮托力两个方面,库水下降对顺层岸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生渗透水压力、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三个方面;降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岩土体容重、改变岩土体性质、在软弱岩层或层间破碎带产生静水压力与侧压力;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体现在人工切脚、人为加载等方面。3、通过三峡库区典型顺层滑坡实例分析与2D-block离散元软件模拟,综合认为:在三峡库区范围内,缓倾角平直层面顺层岸坡主要变形破坏机制为滑移-拉裂型,中等倾角平直层面顺层岸坡主要变形破坏机制为滑移-弯曲型;根据库水的影响,变倾角顺层岸坡主要变形破坏机制为滑移-弯曲-顺层剪出型与滑移-拉裂型。4、取桃子坪潜在顺层滑坡为典型实例,采用传递系数法和Geo-slope软件计算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不同静水位(145m、156m、175m)、库水位以1m/s、5m/s的速度上升、库水位以0.6m/s、1m/s的速度下降三种情况下岸坡的稳定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1)在静水位作用下,库水位越高,岸坡的稳定性越差。(2)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以不同的速度蓄水,岸坡的稳定性均下降,但是蓄水速度越快,岸坡的稳定性下降的幅度比蓄水速度慢的情况下要小;(3)在以库水位以不同的速度下降过程中,岸坡的稳定性都有一个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以0.6m/s速度下降时,岸坡的稳定性在库水位为160m时达到最低,然后缓慢提高;以1m/s速度下降时,岸坡的稳定性在库水位为155m时达到最低,然后缓慢提高。(4)库水位降速越小,岸坡稳定性下降的幅度越小。

刘世凯[8](2009)在《三峡工程库岸滑坡稳定性地质数据解析及力学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为基础,剖析了三峡库区典型库段巴东新址黄土坡及赵树岭滑体变形失稳的基本情况,将所涉及的地质数据进行了分类解析,对其滑体进行了二维三维的数学力学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最终结论是岸坡稳定性与库水下降速度和坡体饱水程度直接相关,而赵树岭滑体的稳定性条件优于黄土坡。

罗红明,唐辉明,章广成,徐卫亚[9](2008)在《库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库水位在175145m之间周期性波动,滑坡地下水渗流状态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能导致滑坡失稳.因此,研究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下滑坡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多项式约束优化模型和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以赵树岭滑坡为例,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了库水位在175145m之间波动下地下水渗流场,将计算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探讨了库水位上升和下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多项式优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库水位上升时滑坡稳定性系数总体逐渐增大,库水位下降时滑坡稳定性系数总体逐渐减小;无论是库水位上升还是下降到库水位155m时,其稳定性系数最小;同一库水位下,库水位上升时的稳定性系数比下降时的稳定性系数大.

柴波[10](2008)在《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地质作用,经受过变形、破坏,形成了一定岩石成分和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特殊结构体。“岩体结构控制论”认为岩体结构不仅能反映岩体的构造演化历史,同时控制着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论文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思想,开展了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的系统研究。巴东县新城区是三峡库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城区之一,发育有黄土坡滑坡、赵树岭滑坡、太矶头滑坡、童家坪滑坡等多处大型古滑坡。受地质灾害的制约,曾三次选址,两次搬迁。经过三期地质灾害及库岸防治工程,区内大部分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已得到控制。但是,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至175m,巴东新城区依然存在着一些困扰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有待解决,如:“扇形斜坡是否由于深层滑动形成?斜坡内广泛发育的软弱带是否能构成类似瓦依昂型的滑坡?”。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论文以巴东新城区白土坡和西壤坡两段库岸深300余米的监测剖面的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了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的岩体结构特征。揭示了库岸斜坡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以及期间所处的内、外动力地质环境;通过对深部岩体结构的系统研究,构建库岸斜坡的空间岩体结构模型,为预测蓄水后的库岸斜坡深层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斜坡岩体结构的组成角度解释已有复杂滑坡的成因机制,分析具不同结构类型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评价类似结构斜坡的稳定性提供了经验参考。通过论文的研究工作,阐明了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的演化过程和稳定性,对分析、防治和减轻地质灾害、保证三峡水库安全蓄水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论文取得了以下阶段性、创新性研究成果。(1)以谷德振对岩体结构面的5级分类方案为基础,系统总结并丰富了岩体结构面的获取和描述方法。提出了将现场实测、数字摄影和钻孔岩芯解译相结合的Ⅲ、Ⅳ结构面获取方法。该方法通过现场布置标尺校正数码相机的畸变系数;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的离散值,利用结构面视倾角产状中心距解译产状信息;应用钻孔岩芯破碎程度表征深部岩体结构的完整性。采用超声波技术测试岩体的Ⅴ级微结构面,建立了岩块密度、饱水密度增加率、抗压强度和压实系数与纵波波速的非线性关系。(2)对具有统计意义的Ⅳ级结构面,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消除结构面产状分组中的主观性;测窗法获取实际迹长均值时,与测窗边界相交结构面的中心有部分位于测窗外,通过经验对迹线分布数量折减提高了真实迹长均值的精度。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对结构面进行了三维网络模拟,并获得了空间岩体ROD等值线分布图。(3)汇总巴东新城区深部钻孔资料,结合野外调查,绘制了巴东新城区巴东组第三段(T2b3)底板高程图;界定了城区内具有争议的几处主要断层的性质如下,大坪—白土坡前缘两条正断层切穿了T2b3底板,赵树岭两侧断层为逆冲断层,毛狗梁子断层束在T2b2地层内无大的垂向升降或平错,属于浅层断层。(4)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在沉积成岩时处于滨海相的复杂环境,T2b3沉积过程经历了蒸发台地(潮上带)、局限台地(潮间带)、开阔台地(陆棚泻湖)、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陆棚泻湖)、局限台地(潮间带)、开阔台地(陆棚泻湖)、台地边缘浅滩多次反复的海浸海退;软弱夹层形成于沉积环境相对动荡时期,主要分布在开阔台地(陆棚泻湖)和局限台地(潮间带)两种沉积相。巴东新城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应力历史,城区不同部位构造应力作用强度和集中性不尽相同,应力集中带位于西壤坡前缘长江河谷、赵树岭、白土坡及黄土坡前缘地区。区内节理、劈理和层间滑动带普遍发育,为斜坡复杂变形提供了构造条件。受表生外动力改造影响,巴东新城区库岸在长江下切过程,形成的拉伸应力区主要集中在临近河床的陡坡段、坡体后部断层带或软硬岩接触带,及地形变化部位。地下水在岩体结构表生改造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由于泥灰质岩石兼具了灰岩溶蚀性和泥岩风化性两方面特征,地下水的改造作用首先沿结构面发生,其改造结果受初始结构面性质及规模的控制。通过岩体结构的演化过程反演了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的地质演化过程,解释了T2b2和T2b3界面是否存在明显滑动面的问题,认为二者接触段属于连续过渡,不具备滑动条件,滑动主要沿着接触面上、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岩层接触面发生。(5)采用深部岩体结构完整性的分类方法,对白土坡和西壤坡两段库岸深部岩体的完整程度进行系统划分,分为优、良、中、差和极差五级,受两段库岸岩性和构造特征控制,白土坡岩体完整程度相对西壤坡略差,白土坡前缘断层上盘岩体相对下盘岩体差。(6)通过岩石试验能耗分析岩块的强度,采用峰值外荷做功和岩块破裂耗能表征岩块的软硬程度,采用峰前峰后破裂能比和破裂能耗散率表示岩块的脆、粘性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岩块的软硬程度在垂向上分布不均,与岩石的沉积环境、矿物成分密切相关,岩石的矿物成分灰质高者的强度相对于粘土质高者要大。依据岩体完整程度和软弱带分布,对白土坡和西壤坡两段库岸进行强度分带,采用岩体地质强度参数GSI估算岩体强度参数,并划分了4个强度等级。(7)从构造、结构、分布、成因和强度几个方面,对巴东新城区库岸深部软弱带开展了系统研究。T2b3岩层内发育13层贯通的软弱带,按照软弱带的物质、结构特征可分为富粘土质软弱夹层、碎裂岩软弱带、溶蚀改造软弱带及软岩软弱带四类。软弱带的成因主要受原岩沉积和构造作用的控制,破碎带形成后又经历了地下水的表生改造,灰质成分部分被溶蚀,粘土质含量相对提高,河流继续下切重新胶结即形成了现今的软弱带结构。采用电镜扫描(SEM)获得软弱带的微观结构,发现软弱带内普遍发育擦痕、矿物定向排列,反映了软弱带存在深部蠕滑的特征。从地质演化和尺度效应两个角度分析了软弱带的综合抗剪强度,认为软弱带形成后经历了河流下切引起的地下水变动改造,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两种,其一是溶蚀软化,发生在地下水循环强烈时,其二是重固结强度再生,发生在地下水滞留或无地下水环境;含碎石软弱带强度类似含微裂隙岩体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结合试验数据和巴东新城区滑坡滑带土强度数据,认为软弱带剪切摩擦角取25-30°较合理。(8)根据结构面的性质、密度、产状与斜坡的交切关系,将斜坡岩体结构划分为四大类、十二亚类。三峡库区库首至巴东段库岸斜坡岩体结构和滑坡的统计结果表明,变倾角同向岸坡是滑坡最发育的岩体结构,此类结构发育在构造作用的集中部位,滑面表现为圈椅状或波状起伏。在考虑滑坡侧向边界阻滑效应的基础上,结合直剪试验岩桥贯通理论,以T2b2和T2b3作为软硬岩代表,推导了同向坡结构岩层倾向和坡向夹角的上限值的求解过程,认为夹角上限值与岩性软硬程度有关,硬质岩上限值低于软质岩。(9)考虑到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的尺度效应,提出了区域、城区、斜坡点三个层面的库岸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系统以巴东新城区作为区域、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实例,提出基于岩体结构模糊识别和信息量模型的空间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粗糙集获得模糊模式识别的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理论进行斜坡岩体结构识别;在岩体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应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库岸斜坡空间稳定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现有滑坡灾害发育情况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以巴东新城区库岸发育主要的斜坡岩体结构为例,探讨了不同岩体结构斜坡点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首先,对滑面具有两段结构和强度本构关系的顺层同向坡,即顺层主滑段具备应变软化特征、切层抗滑段具备弹脆性特征,采用尖点突变理论探讨了顺层滑坡的发生条件。顺层滑坡的稳定性和两段材料的刚度比及坡形有关,结合试验和经验数据,认为刚度比与滑面的正应力和剪切次数有关。当前缘卸载或后缘加载时,均导致刚度比下降,容易诱发斜坡突变;年内周期性的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均相当于在滑面上开展反复剪,导致滑面刚度比发生变化,进而解释了为什么滑坡发生通常经历多次的位移加速过程;其次,对于切层滑坡或楔体滑动,滑动面通常沿结构面贯通形成,提出遍布连通率的计算方法,获得了沿剪切面最小单位面积抗剪强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最后,基于白土坡库岸深部岩体结构完整性和强度分带,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水库运营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基于FLAC所提供的强度折减法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库岸斜坡的深层稳定性,认为库岸在未来水库运营中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强度折减的极限状态滑动面沿深部软弱带发生剪切贯通。论文紧紧围绕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300余米的岩芯开展研究工作,所获取的岩芯资料十分宝贵,不仅揭示了城区内主要易滑岩层T2b3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深部结构信息,而且对解释区内主要滑坡的成因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巴东新城区岩体结构的研究,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岩体结构评价模型和方法,所提出的岩体结构动态演化性和多尺度的评价模型对评价同类型的斜坡岩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巴东新城区工程建设,预测水库蓄水后的库岸斜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利用NMR研究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NMR研究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三峡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理论方法
    1.1 地下水渗流计算方法
    1.2 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2 赵树岭滑坡概况
    2.1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2.2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2.3 滑坡变性特征分析
3 滑坡地下水渗流分析
    3.1 计算模型
    3.2 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
    3.3 渗流计算工况和计算结果
4 滑坡稳定性计算
5 结论

(2)三峡库区涉水滑坡对库水位变动的变形响应及其自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空间发育规律与成因模式
        1.2.2 水库滑坡的复活变形响应规律
        1.2.3 水库滑坡的长期变形演化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4 技术路线
    1.4 本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第2章 三峡库区工程地质环境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5 岸坡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三峡库区滑坡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
    3.1 三峡库区滑坡发育规律
    3.2 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
        3.2.1 地层岩性
        3.2.2 斜坡结构
        3.2.3 地形地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峡库区典型滑坡成因模式
    4.1 概述
    4.2 典型滑坡实例及其成因模式
        4.2.1 木鱼包滑坡
        4.2.2 石榴树包滑坡
        4.2.3 长屋滑坡
        4.2.4 白衣庵滑坡
        4.2.5 白家包滑坡
        4.2.6 向家湾滑坡
        4.2.7 草街子滑坡
    4.3 不同成因模式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及其诱发机理
    5.1 概述
    5.2 木鱼包滑坡复活变形响应特征与变形机理
        5.2.1 滑坡专业监测网络与工程地质结构
        5.2.2 滑坡宏观变形特征
        5.2.3 滑坡变形监测结果
        5.2.4 变形影响因素与复活机制
    5.3 八字门滑坡复活变形响应特征与变形机理
        5.3.1 八字门滑坡概括
        5.3.2 滑坡复活变形演化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峡库区滑坡复活对库水位变动的响应规律
    6.1 概述
    6.2 三峡库区滑坡复活的时空分布规律
    6.3 库水作用下滑坡复活变形类型
    6.4 不同滑面形态滑坡复活变形规律
        6.4.1 不同滑面形态滑坡分布特征
        6.4.2 不同滑面形态滑坡复活规律
        6.4.3 不同滑面滑坡对库水位升降的变形响应机制
    6.5 不同渗透特性的滑坡复活变形规律
        6.5.1 滑坡现场渗透试验
        6.5.2 三峡库区滑坡渗透特性
        6.5.3 渗透性对三峡水库水位下降速率调控的影响
        6.5.4 不同渗透特性滑坡复活规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大型离心模型试验的滑坡变形演化研究
    7.1 概述
    7.2 岸坡原型
    7.3 试验方案与试验过程
        7.3.1 试验原理
        7.3.2 试验设备与装置
        7.3.3 试验模型设计
        7.3.4 试验材料与模型制备
        7.3.5 试验监测方案
        7.3.6 试验工况条件
    7.4 试验结果及分析
        7.4.1 滑坡宏观变形演化特征
        7.4.2 位移量变化
        7.4.3 孔压变化
        7.4.4 土压变化
        7.4.5 含水率分布特征
        7.4.6 渗流侵蚀效应分析
        7.4.7 变形演化模式
    7.5 试验结果与原型的对比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三峡库区滑坡对库水位变动的变形自适应性研究
    8.1 概述
    8.2 三峡库区滑坡变形自适应特征分析
        8.2.1 库区滑坡变形演化趋势类型
        8.2.2 库区滑坡变形自适应调整时长
    8.3 滑坡体固结压密对变形自适应的影响
        8.3.1 滑体在竖直方向的压密变形
        8.3.2 滑体在滑动方向上的压密变形行为
    8.4 滑坡体渗透系数逐步增大
        8.4.1 溪沟湾滑坡工程地质概况
        8.4.2 溪沟湾滑坡地下水位变化特征
        8.4.3 滑坡渗透性变化分析
    8.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应变软化边坡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可靠度(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边坡渐进破坏原理
2 边坡渐进破坏模式与可靠度分析
    2.1 初始破坏位置的确定
    2.2 渐进破坏路径的确定
    2.3 边坡渐进破坏可靠性
3 赵树岭滑坡实例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4)三峡库区巴东典型红层碎石土滑坡动态及稳定性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峡库区红层滑坡
        1.2.2 水库环境下滑坡变形机理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2.1 气象水文条件
        2.1.1 气象条件
        2.1.2 地表水文与三峡水库运行状况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3.1 出露地层
        2.3.2 巴东组红层
    2.4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特征
        2.6.1 地下水类型
        2.6.2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7 地质灾害状况
第3章 典型红层碎石土滑坡发育特征
    3.1 谭家湾滑坡
        3.1.1 滑坡地形与边界条件
        3.1.2 谭家湾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3.1.3 滑坡区水文地质特征
        3.1.4 滑坡现今变形迹象
    3.2 易家湾滑坡和野马碎石滑坡
        3.2.1 易家湾滑坡
        3.2.2 野马碎石滑坡
第4章 谭家湾滑坡动态特征
    4.1 滑坡变形监测
    4.2 滑坡动态分析
        4.2.1 滑坡地表位移及位移矢量
        4.2.2 滑坡深部位移
        4.2.3 滑坡推力
        4.2.4 滑坡区地下水动态及其与库水位、降雨关系
    4.3 滑坡变形与库水位、降雨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库水位波动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区渗流场变化特征
    5.1 渗流场模拟方法选取
    5.2 模拟工况
    5.3 谭家湾滑坡
        5.3.1 模型建立
        5.3.2 计算参数
        5.3.3 模拟结果分析
    5.4 易家湾滑坡
        5.4.1 模型建立
        5.4.2 计算参数
        5.4.3 模拟结果分析
    5.5 野马碎石滑坡
        5.5.1 模型建立
        5.5.2 计算参数
        5.5.3 模拟结果分析
    5.6 不同滑坡渗流场变化特征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库水位波动和暴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变化趋势
    6.1 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选取
    6.2 计算工况
    6.3 谭家湾滑坡
        6.3.1 模型建立
        6.3.2 计算参数
        6.3.3 计算结果分析
        6.3.4 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结果
        6.3.5 Morgenstern-Price法与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结果对比
    6.4 易家湾滑坡
        6.4.1 模型建立
        6.4.2 计算参数
        6.4.3 计算结果分析
        6.4.4 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结果
        6.4.5 Morgenstern-Price法与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结果对比
    6.5 野马碎石滑坡
        6.5.1 模型建立
        6.5.2 计算参数
        6.5.3 计算结果分析
        6.5.4 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结果
        6.5.5 Morgenstern-Price法与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结果对比
    6.6 不同滑坡稳定性变化特征比较
第7章 库水位波动和暴雨条件下谭家湾滑坡变形破坏趋势预测
    7.1 数值模拟方法选取
    7.2 模型建立
        7.2.1 计算模型
        7.2.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7.3 模拟工况
    7.4 计算参数
    7.5 计算结果分析
        7.5.1 145m和175m稳定库水位
        7.5.2 库水位下降
        7.5.3 暴雨条件下库水位下降
        7.5.4 145m稳定库水位加不同连续暴雨
        7.5.5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系数
        7.5.6 计算监测位移特征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巴东新城区库岸岩质滑坡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巴东县新城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和气象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
    2.3 不良地质现象
    2.4 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 巴东县新城区巴东组第三段岩质滑坡发育特征
    3.1 区内典型滑坡情况
        3.1.1 红石包滑坡
        3.1.2 黄土坡滑坡
        3.1.3 赵树岭滑坡
        3.1.4 谭家坪滑坡
        3.1.5 榨坊坪滑坡
        3.1.6 枣子树坪滑坡
    3.2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质构造
        3.2.3 地层岩性
        3.2.4 库水位升降
        3.2.5 降雨
        3.2.6 人类工程活动
    3.3 巴东组第三段矿物组成
    3.4 软弱夹层的物理性质
    3.5 巴东组第三段滑带演化机制
第四章 枣子树坪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4.1 枣子树坪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4.1.1 滑坡地形地貌
        4.1.2 滑坡空间形态
        4.1.3 滑坡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4.1.4 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
        4.1.5 滑坡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4.2 枣子树坪滑坡稳定性评价
        4.2.1 计算原理与分类
        4.2.2 简布法
        4.2.3 Morgenstern-Price 法
        4.2.4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
        4.2.5 工况选取
        4.2.6 计算结果
        4.2.7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分析
第五章 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
    5.1 FLAC 基本原理
    5.2 三维数值计模拟结果
        5.2.1 计算模型
        5.2.2 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稳定性的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库水位涨落作用下滑坡体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滑坡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1.2.2 库水位涨落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的研究
    1.3 边坡可靠度研究现状
        1.3.1 可靠度计算方法
        1.3.2 岩土体参数分析
        1.3.3 允许可靠指标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峡库区滑坡体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分类
    2.1 三峡库区地质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2 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
        2.2.1 地层岩性对滑坡的影响
        2.2.2 地质构造对滑坡的影响
        2.2.3 岸坡结构类型对滑坡的影响
        2.2.4 库水对滑坡的影响
    2.3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地质结构模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2.3.1 库区涉水滑坡体地质结构类型
        2.3.2 各类型滑坡的地质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的参数研究
    3.1 滑体与滑带的物理指标统计
    3.2 滑体与滑带的力学指标统计
        3.2.1 滑带的物质成分
        3.2.2 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3.3 滑床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3.3.1 滑床的物理力学指标专家值统计
        3.3.2 滑床的物理力学指标实测值统计
    3.4 滑体与滑带土力学指标的概型研究
        3.4.1 力学指标专家值概型研究
        3.4.2 力学指标实测值概型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峡库区三类滑坡模型稳定性可靠度计算
    4.1 库水位升降时渗流分析
        4.1.1 非饱和渗流分析
        4.1.2 库水位升降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4.2 滑坡稳定性可靠度计算方法
        4.2.1 可靠度计算方法的选择
        4.2.2 极限状态方程的建立
        4.2.3 稳定系数计算方法的选取
    4.3 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4.3.1 计算模型
        4.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库水位涨落下各库段滑坡失效概率及稳定系数变化趋势
        4.4.2 强度参数变异系数对失效概率影响
        4.4.3 稳定系数和失效概率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峡库区各库段典型滑坡案例分析
    5.1 库水位涨落下各滑坡失效概率的变化趋势
    5.2 各库段典型滑坡的变形特征与失效概率
    5.3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目标失效概率的提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峡库区库岸滑坡登记表
附录2 各库段强度参数直方图及拟合概率密度曲线
附录3 库水位升降下各库段滑坡模型可靠度指标计算结果
附录4 各库段典型滑坡Monte-Carlo模拟参数取值表
附录5 库水位升降下各典型滑坡可靠度指标计算结果
附录6 库水位升降下各库段典型滑坡失效概率曲线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特征
    2.1 气象与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运动
    2.6 地震
    2.7 水文地质条件
        2.7.1 地下水类型
        2.7.2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2.7.3 地下水运动特征
    2.8 三峡水库运行情况
第3章 三峡库区顺层岸坡类型及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3.1 三峡库区顺层岸坡分布
    3.2 三峡工程库区顺层岸坡分类
    3.3 三峡库区顺层岸坡破坏特征
第4章 三峡库区顺层岸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4.1 库区顺层滑坡内在因素的影响
        4.1.1 地层岩性
        4.1.2 地形地貌
        4.1.3 岩层倾角及其变化
    4.2 库区顺层滑坡外在因素的影响
        4.2.1 库水位因素的影响
        4.2.2 降雨因素的影响
        4.2.3 人类工程活动
    4.3 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
        4.3.1 离散元软件概述
        4.3.2 三峡库区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
第5章 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稳定性研究
    5.1 桃子坪潜在滑坡发育特征
    5.2 桃子坪潜在滑坡极限平衡计算与分析
        5.2.1 传递系数法原理
        5.2.2 桃子坪潜在滑坡极限平衡计算
    5.3 库水作用下桃子坪潜在滑坡数值模拟研究
        5.3.1 Geo-slope 原理简介
        5.3.2 饱和-非饱和岩土体的渗流与强度理论
        5.3.3 库水升降条件下桃子坪潜在滑坡渗流场数值模拟及稳定性计算
    5.4 库水升降作用下桃子坪潜在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5 防治工程建议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和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体结构研究的发展历程
        1.2.2 岩体结构面研究现状
        1.2.3 岩体结构研究现状
        1.2.4 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结构面获取及描述
    2.1 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获取
        2.1.1 III、IV级结构面获取
        2.1.2 V级结构面获取
    2.2 岩体结构面描述
        2.2.1 I、II、III级确定性结构面描述
        2.2.2 IV级统计结构面描述
    2.3 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岩体空间RQD
第三章 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演化过程
    3.1 巴东新城区地质环境概况
        3.1.1 地理概况
        3.1.2 地形地貌
        3.1.3 地层
        3.1.4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3.1.5 水文地质
    3.2 岩体结构面成因及地质环境特征
        3.2.1 巴东新城区巴东组第三段(T_2b~3)原生结构面及沉积环境研究
        3.2.2 巴东新城区构造结构面及构造活动
        3.2.3 巴东新城区次生结构面及表生改造特征
    3.3 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演化过程
    3.4 巴东组二、三段接触面特征
第四章 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深部岩体结构研究
    4.1 深部岩体完整程度及结构
    4.2 深部岩体强度估算
        4.2.1 岩块强度的能量解析
        4.2.2 基于GSI的深部岩体强度估算方法
    4.3 库岸斜坡深部岩体软弱带研究
        4.3.1 软弱带及其伴生构造
        4.3.2 软弱带分布
        4.3.3 软弱带分类
        4.3.4 软弱带成因机制
        4.3.5 软弱带微观结构特征
        4.3.6 软弱带综合抗剪强度分析
第五章 库岸斜坡岩体结构分类要素及标准
    5.1 库岸斜坡岩体结构分类要素
        5.1.1 坡形
        5.1.2 构造活动
        5.1.3 岩性组合
        5.1.4 岩层与坡向交切关系
    5.2 库岸斜坡岩体结构分类标准
    5.3 层状岩体倾向对库岸斜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5.3.1 计算模型
        5.3.2 节理分布及力学贯通计算
        5.3.3 计算结果分析
第六章 库岸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
    6.1 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
        6.1.1 评价模型流程
        6.1.2 库岸斜坡岩体结构模型识别
        6.1.3 空间预测信息量模型
        6.1.4 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
    6.2 斜坡岩体破坏模式判断及计算方法
        6.2.1 顺层滑坡的突变模型
        6.2.2 反倾结构及楔体滑动面综合抗剪强度
    6.3 白土坡库岸斜坡深部稳定性数值分析
        6.3.1 计算工况
        6.3.2 渗流模拟
        6.3.3 库岸斜坡深部稳定性数值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利用NMR研究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三峡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稳定性研究[J]. 刘秋强,胡嫚,吕杰堂,程凯. 矿产勘查, 2021(07)
  • [2]三峡库区涉水滑坡对库水位变动的变形响应及其自适应性研究[D]. 李松林.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3]应变软化边坡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可靠度[J]. 何成,唐辉明,申培武,苏雪雪. 地球科学, 2021(02)
  • [4]三峡库区巴东典型红层碎石土滑坡动态及稳定性趋势预测[D]. 郭如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
  • [5]巴东新城区库岸岩质滑坡变形研究[D]. 何惠军. 湖南科技大学, 2011(05)
  • [6]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稳定性的可靠度研究[D]. 徐平. 长安大学, 2011(05)
  • [7]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 张青宇.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
  • [8]三峡工程库岸滑坡稳定性地质数据解析及力学分析研究[J]. 刘世凯.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S2)
  • [9]库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J]. 罗红明,唐辉明,章广成,徐卫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05)
  • [10]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系统研究[D]. 柴波. 中国地质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稳定性的核磁共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