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一、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郑盛哲[1](2020)在《华蓥市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华蓥市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矿产储量丰富,开采历史久远,市内有5个主要的大型矿区,高顶山矿区作为其中之一,有近60年的开采历史。大规模开采导致地质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森林湿地面积大幅减小,地质灾害发育,水土污染,石漠化及水土流失等大量地质环境问题。为完成国家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要对高顶山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其评价结果为后续的矿区恢复治理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在对高顶山矿区相关地质资料的收集及地质环境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矿区的地质环境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基于Arc GIS平台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的结果,对高顶山矿区矿山恢复治理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区内环境地质问题以地质灾害为主,还存在矿山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区内发育地质灾害22处,其中危岩15处,不稳定斜坡灾害3处,泥石流4处。生态破坏主要为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损毁与压占,其中地貌景观破坏面积较广,主要为矿山开采形成的开采光壁及工业广场,破坏严重。土地压占与损毁总面积为369.43亩,以工业广场及矿渣堆积体为主,大范围的破坏林地。环境污染情况中土地资源污染程度较轻,且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水污染程扩散式的污染,其污染程度较轻,但为了保证用水安全,仍需重视。(2)根据矿区内环境地质问题情况及恢复治理研究需要,将高顶山矿区划分为8个分区。其中地质灾害问题主要集中在Ⅱ区、Ⅳ区、Ⅴ区、Ⅶ区及Ⅷ区,生态破坏各区严重程度不一,以Ⅳ区和Ⅶ最为严重,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3处堆渣体所在的Ⅶ区和Ⅷ区,其他区域影响较轻。(3)根据评价因子的建立原则、结合高顶山矿区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山开采情况,选定地层岩性、坡度、开采程度、危岩灾害、不稳定斜坡灾害、矿渣泥石流灾害、地貌景观破坏、土地压占与损毁、水污染程度9个因素作为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评价的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后,再通过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最终权重。(4)基于Arc GIS平台,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矢量化处理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并得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其中,地质环境评价差区面积为0.32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6%,地质环境评价一般区面积为0.63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2.7%,地质环境评价良好区面积为3.98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80.7%。该评价结果能充分反映高顶山矿区受开采影响的程度,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5)根据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评价的结果,对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将高顶山矿区打造成绿色矿山的新思想,通过升级转型,解决华蓥市因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通过对高顶山矿区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研究,并利用其恢复治理研究成果,为其他矿区提供的新思路。

景佳俊,管祯,邢雪[2](2019)在《徐州市矿山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徐州市422个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根据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不同,总结了不同矿种发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和诱发条件。结果表明:煤、铁、石膏矿开采主要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露采矿山主要为崩塌、滑坡,岩盐、矿泉水的开采基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开展矿山综合治理,提出露采矿山采用工程消险、点缀覆绿、土地整治、应景改造、景观再造、地质遗迹、自然恢复和综合整治8种主要治理模式;地下矿山主要采用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建设再利用、浅水种植养殖和综合利用5种模式进行治理,对切实转变徐州市矿山开采现状、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向好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吴贤图[3](2017)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山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的成果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矿山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上,严重忽视矿山环境的保护,导致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理对策。

刘记[4](2016)在《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评价》文中指出本论文从四川省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在对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开展了多尺度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取得如下成果认识:(1)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分别建立了多尺度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可有效指导四川省不同类型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并为全国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借鉴;(2)基于四川省区域面积大,矿山分布广,矿山环境问题多的特点,难以用单一的指标或方法进行客观评价,本论文采用大数据思维,基于GIS的指数叠加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功能,并采用ILW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评价模型数据叠加、空间分析,建立评价模型,开展四川省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3)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指数多分布在0.10以下,0.1至0.2有部分分布,大于0.3以上很少分布,全省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划分为3个影响大区,26个亚区,其中影响严重区占全省面积的5.30%,影响较严重区占17.68%,影响轻微区占77.02%;(4)选取代表性地质背景的矿区,在建立土壤污染程度判别标准基础上,应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单元素污染、综合污染作出了详细评价,提出了计算土壤环境背景值和污染等级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5)提出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中位值来作为特殊喀斯特矿区土壤元素的环境背景值,能客观反映出该区土壤的地球化学性质,是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6)代表性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从污染范围看,代表性矿区有超过50%土壤达轻度和中度污染,少部分地区达到重度污染,污染程度有所差异;从污染特征看,一是污染主要集中于矿山开采和赋存的区域,与硫铁矿赋矿和矿山开采地层走向等套合良好。二是以赋矿地层为界,重污染土壤在两侧分布,西南侧的延伸距离为4-6km左右,东北侧的延伸距离为6-8km左右;从污染来源看,一是硫铁矿矿山开采、冶炼等矿山相关活动,是主要污染,二是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造成土壤本底污染,碳酸盐岩地区成壤过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凝聚作用,是次要污染;(7)典型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同样要根据该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本文针对攀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某铜矿的水土污染等问题,采用地积指数的方法进行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8)单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较为严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Cd、Hg、Cu、Cr、Pb和As。土壤中的物质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刘星[5](2015)在《华煤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国家工业经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居住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现行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事务,是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的重点问题。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目标,本文简述了对华煤大柳煤矿矿山开发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研究意义、目的和采矿过程中导致或引起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并结合国内外采矿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针对大柳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环境治理措施和防治工程,旨在通过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加强或缓解对地表生态、地质构造、水资源和污染物的排放等日常管理,把企业的管理手段充分应用到项目的实施中去,促进有效的资金投入,使企业更好的履行其职责,从而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缓解矿区地质环境破坏及污染,切实有力的推进构建“生态和谐矿区”建设。

罗锋,柴波,周爱国[6](2015)在《鄂东南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文中指出在我国,矿业城市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探索一套适合于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以指导矿业城市或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鄂东南大冶矿区(即大冶市)为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由地质环境背景、已有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开采活动三方面组成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自然状态下矿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和采矿状态下的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较高易发区、较低易发区及低易发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3.29%、12.55%、24.53%及59.62%;(2)采矿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轻微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13.63%、22.96%、33.95%及24.96%。评价结果可作为大冶矿区矿产开发规划和综合性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

李凡[7](2014)在《基于模糊数学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以攀西地区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矿业生产从单纯追求数量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后矿业发展的方向。要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做出科学的评价。因此,科学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矿业生产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全面收集整理了攀西地区矿山的地质环境数据,结合目前国内外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经验,对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合理设置了评价区,结合攀西地区矿山开发生产的区域特点,按照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划分出19个评价区作为评价对象;2、收集整理了攀西地区众多大小矿山的地质环境数据,将其按照区域划分归纳整理为评价对象的地质环境数据;3、建立了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科学研究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4、结合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攀西地区19个评价区块进行了综合评价;5、结合评价结果,对19个评价对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攀西地区各个评价区块地质环境评价结果的影响成因,探讨了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孙波[8](2014)在《丹巴县云母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文中指出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是酿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使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再加上矿藏位置具有不可选择的特点,以致许多采矿企业因长期大量占用并破坏耕地和被保护地,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协调矿产开发与自然环境,使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化分影响程度,并根据不同分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理是当前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规划并进行分期治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丹巴县白云母矿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白云母矿矿山进行实地调查,从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入手,结合地质环境背景,选取合理的评价标准,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区域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初步建立一套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丹巴县白云母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及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丹巴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导发展的产业白云母矿等都是高度依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大面积区域成为了生态脆弱区。(3)评价结果结合丹巴县实际情况,得出丹巴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有3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有1个。(4)根据丹巴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结论,评估区可分为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两类。(5)根据各区地质环境问题和影响程度,合理布置防治工程。

祝司永[9](2013)在《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维持人们生活提供资源保证,但随着大量的开采,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问题,因其特有的地质特点,地质环境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日趋严重,滑坡、崩塌、塌陷、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呈逐渐扩大趋势,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阻碍了矿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区周边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焦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矿区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00多亿元。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开展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海州露天煤矿是享誉世界的大型露天煤矿,于1953年7月开采,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2005年7月闭坑,是我国当时第一个闭坑的大型露天煤矿,闭坑后由于其露天大量开采遗留下来的面积达6km2、最深达350米巨大矿坑,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滑坡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煤自燃现象一直存在,周边地表沉陷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规划和设计,露天煤矿将以矿山开采遗迹地质公园形式保存下来。因此,通过对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是具有显着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本文详细阐述了海州露天矿地区自然地理情况,分析了地质地层概况、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现实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和意义。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并通过后期的地质监测,采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治理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地灾治理前后的治理效果。全文从地灾治理措施的系统体系建设角度,形成了从搜集资料、地质调查、类型分析、措施对比、技术手段以及数据监测一整套的地灾治理程序;建立了从准备到治理,再到最后评价的完整体系。为有效的研究地质灾害治理的科学方法、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和谐提供了系统帮助。同时,也为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陈丽芳[10](2013)在《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辽宁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由于多年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辽宁省带来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总结了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为今后辽宁省切实保护矿山环境,促进矿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华蓥市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1.2.2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1.2.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研究
    1.3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社会经济
第3章 矿山开发情况及环境问题
    3.1 矿产资源简介
    3.2 矿区开发情况
    3.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3.3.1 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3.3.2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3.3.3 矿山污染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4.1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4.1.1 地质灾害类型
        4.1.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4.2 危岩体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
        4.2.1 危岩发育特征
        4.2.2 典型危岩灾害
        4.2.3 危岩破坏影响因素
        4.2.4 危岩稳定性评价
    4.3 堆积体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
        4.3.1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
        4.3.2 典型不稳定斜坡灾害
        4.3.3 矿渣斜坡破坏影响因素
        4.3.4 矿渣斜坡稳定性评价
    4.4 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4.4.1 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
        4.4.2 典型坡面泥石流灾害
        4.4.3 泥石流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区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
    5.1 生态破坏
        5.1.1 矿区地貌景观破坏
        5.1.2 矿区土地资源影响分析
    5.2 矿区环境污染分析
        5.2.1 地表水影响分析
        5.2.2 地下水影响分析
        5.2.3 土壤污染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评价
    6.1 评价原则
    6.2 环境地质问题分区
    6.3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立
        6.3.1 评价方法
        6.3.2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因子的确定
        6.3.3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3.4 权重体系的建立
        6.3.5 构建隶属度函数
    6.4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7.1 高顶山矿区恢复治理原则与目标
        7.1.1 治理原则
        7.1.2 治理目标
        7.1.3 规划思想
    7.2 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7.2.1 地质灾害恢复治理研究
        7.2.2 地貌景观恢复治理
        7.2.3 土地损毁恢复治理
    7.3 环境、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7.3.1 环境效益评价
        7.3.2 社会效益评价
        7.3.3 经济效益评价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徐州市矿山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 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1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1)煤矿。
        (2)铁矿。
        (3)石膏矿。
        (4)矿泉水、岩盐矿山。
        (5)露采矿山。
    2.2 矿山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1)生产(在建)矿山。
        (2)关闭矿山。
3 徐州市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 管理对策
        (1)严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
        (2)积极发展生态矿业,建设绿色矿山。
        (3)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3.2 理论研究对策
        (1)加强科技创新研究。
        (2)积极推进矿地融合。
    3.3 工程措施对策
4 结语

(3)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问题
    1.1 矿产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2 矿业开发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1.3 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1.3.1 侵占大量土地。
        1.3.2 污染土壤环境。
    1.4 矿业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
2 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2.1 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2.2 全面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紧迫感与责任感
    2.3 严格控制矿山新建的准入要求,真正保护好矿山生态环境
    2.4 加强采矿工作的监管力度,做好现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2.5 推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宣传推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示范经验
3 结语

(4)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
        1.1.2 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四川省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2 地质环境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水文地质
        2.2.4 工程地质
        2.2.5 地质环境
第3章 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矿产资源概况
        3.1.1 矿产资源种类
        3.1.2 矿产资源储量
        3.1.3 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1 矿产资源开发种类及经济指标
        3.2.2 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第4章 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
        4.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4.1.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4.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2.1 矿山地质灾害
        4.2.2 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4.2.3 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破坏概况
        4.2.4 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及其影响
        4.2.5 小结
第5章 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5.1 评价单元确定与评价因子选择
        5.1.1 评级单元确定
        5.1.2 评价指标选择
        5.1.3 指标权重确定
    5.2 评价结果
第6章 代表性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川南喀斯特高背景区为例
    6.1 元素含量特征
    6.2 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6.2.1 区域性或全国性土壤背景值
        6.2.2 深层土壤值
        6.2.3 相关规范标准
        6.2.4 无污染对照区
        6.2.5 研究区背景值计算
    6.3 土壤污染质量评价
        6.3.1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6.3.2 污染等级判别标准
        6.3.3 单项污染指标
        6.3.4 综合评价
第7章 典型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攀西某铜矿山为例
    7.1 矿山基本情况
    7.2 重金属污染地积指数评价
    7.3 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
    7.4 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华煤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开采沉陷问题
        1.3.2 地表岩溶塌陷问题
        1.3.3 水资源环境破坏问题
        1.3.4 煤矸石的不合理处置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1.3.5 矿井地质灾害问题
        1.3.6 大气污染问题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对我国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考虑
2 大柳煤矿矿山现状及地质环境背景
    2.1 大柳煤矿矿山现状
    2.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2.2.1 自然地理
        2.2.2 地形地貌
        2.2.3 地质岩性与地质构造
        2.2.4 工程地质条件
        2.2.5 矿体(层)地质特征
3 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级别的确定及危险性预测
    3.1 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级别的确定
        3.1.1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3.1.2 影响级别确定
    3.2 地质环境影响危险性预测
        3.2.1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3.2.2 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
        3.2.3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
        3.2.4 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
4 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4.1.1 地质灾害防治
        4.1.2 矸石堆治理工程
        4.1.3 含水层破坏缓解措施
        4.1.4 地形地貌景观防治工程
        4.1.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4.1.6 年度实施计划
    4.2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工程
        4.2.1 地质灾害防治
        4.2.2 矸石堆治理工程
        4.2.3 含水层破坏缓解措施
        4.2.4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工程
        4.2.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4.3 其它矿山环境防护工程及措施
    4.4 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
        4.4.1 经费估算依据
        4.4.2 经费估算费用标准
        4.4.3 经费投资估算
        4.4.4 进度安排
    4.5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4.5.1 保障措施
        4.5.2 效益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鄂东南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1.1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2 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分布
2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2.1 地质环境背景因素
        2.1.1 坡度
        2.1.2 高程
        2.1.3 植被覆盖度
        2.1.4 地层岩性
        2.1.5 与断层距离
    2.2 已有地质环境问题
    2.3 采矿活动
    2.4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因素筛选
3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
    3.1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指标体系
    3.2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过程
4 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结果分析及应用
    4.1 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4.2 评价结果在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5 结论

(7)基于模糊数学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以攀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路线
    1.5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简述
    2.1 综合评价理论简述
    2.2 综合评价方法简述
        2.2.1 综合指数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三章 模糊数学与模糊综合评价
    3.1 模糊数学简介
        3.1.1 模糊集与隶属函数的概念
        3.1.2 模糊集的运算
    3.2 模糊综合评价
第四章 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
    4.1 地质环境概况
    4.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4.2.1 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2.2 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
第五章 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5.1 评价对象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数据收集与信息指标分级
    5.5 隶属函数的计算
    5.6 评价结果及分析
    5.7 攀西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攀西矿山地质环境数据表
    附录2 攀西矿山地质环境指标隶属度数据表
    附录3 主要程序代码
个人简介

(8)丹巴县云母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3.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条件
    2.4 社会经济概况
    2.5 地质条件
        2.5.1 地质构造
        2.5.2 地层岩性
        2.5.3 水文地质
        2.5.4 工程地质条件
第3章 矿山开发利用现状
    3.1 矿产资源基本状况
    3.2 矿产资源开发历史
    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4 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第4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4.1 评价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原则
        4.1.2 评价方法
    4.2 影响评价模型
    4.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述
        4.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4.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4.3.3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4.3.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第5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5.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概述
        5.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原则
        5.1.2 分区治理原则与分区情况
    5.2 各区治理方案
        5.2.1 生态景观恢复
        5.2.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5.2.3 生态景观恢复引水工程及施工便道
        5.2.4 地下水下降及地表水漏失区的引水工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图

(9)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露天矿环境治理情况
        1.2.2 我国地灾治理现状
        1.2.3 海州矿矿山治理历程
    1.3 主要研究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州露天煤矿地区自然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地质构造
        2.2.3 煤层、岩层和煤质
        2.2.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概况
第三章 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现实表现及治理任务
    3.1 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
        3.1.1 边坡体滑坡
        3.1.2 太中一号断层压覆煤层
        3.1.3 残煤自然
    3.2 地质灾害现实表现
        3.2.1 观景台南边居住区地面变形
        3.2.2 地面裂缝
        3.2.3 危岩体
        3.2.4 东部 1 号区域的断层
        3.2.5 边坡垃圾问题
        3.2.6 不稳定的边坡
        3.2.7 水灾害
    3.3 海州露天煤矿地灾治理的工程任务
        3.3.1 治理目标
        3.3.2 具体治理任务
        3.3.3 地灾治理的要求和原则
第四章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具体的实施措施
    4.1 治理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4.2 资料收集
    4.3 地质测绘
    4.4 地形地貌调查
        4.4.1 钻探、取样、试验
        4.4.2 对场区岩体工程地质调查
        4.4.3 地质构造调查
        4.4.4 不良地质现象的调查
    4.5 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4.5.1 对滑坡体防治工程目标、原则和方案
        4.5.2 地表变形区域和盘顶塌陷地层的治理及绿化
        4.5.3 对太中一号断层下部煤层的挖掘和治理
        4.5.4 盘底残留煤自燃的治理
        4.5.5 水的治理和利用
第五章 海州露天煤矿治理前后地质监测
    5.1 监测依据和目标
        5.1.1 作业的依据
        5.1.2 监测的目标
    5.2 监测方法和仪器
    5.3 监测点布置和数据
    5.4 监测数据分析
        5.4.1 E18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2 E20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3 E22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4 E23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5 E24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6 E08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7 E09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
        5.4.8 E14 剖面监测情况分析
        5.4.9 E16 剖面监测情况分析
    5.5 监测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矿产资源概况
2 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种类
    2.1 崩塌、滑坡
    2.2 泥石流
    2.3 采空区塌陷
3 辽宁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原因分析
    3.1 自然地质环境与气候因素
    3.2 人为因素
4 辽宁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4.1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2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2.1 植物措施
        4.2.2 工程措施
    4.3 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 结论

四、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蓥市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D]. 郑盛哲.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徐州市矿山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 景佳俊,管祯,邢雪. 能源与环保, 2019(09)
  • [3]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 吴贤图.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03)
  • [4]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评价[D]. 刘记.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
  • [5]华煤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D]. 刘星.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3)
  • [6]鄂东南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J]. 罗锋,柴波,周爱国. 工程地质学报, 2015(03)
  • [7]基于模糊数学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以攀西地区为例[D]. 李凡.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8]丹巴县云母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D]. 孙波.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9]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D]. 祝司永. 吉林大学, 2013(04)
  • [10]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J]. 陈丽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3)

标签:;  ;  ;  ;  ;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