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图的视觉因素和整体表现

草图的视觉因素和整体表现

一、素描的视觉因素与整体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茜茜[1](2021)在《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文中研究指明素描是造型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眼)、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脑)、创造意识(心)、富于技能的适应能力(手)。素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感受艺术、发现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为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曹斌华[2](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刘崇仙[3](2020)在《水彩绘本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创作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社会,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越来越重视,艺术中多种视觉媒体也开始有了多样的呈现,对现代生活的人们提供了获取方便快捷的信息教育渠道。其中图画视觉日渐成为家庭教育中引导儿童学习的一个重要直观方式,而绘本是图画的重要载体形式。情绪调节作为日常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一直受到心理学界的心理学家们重点关注。特别是在社会对于儿童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持续增长后,对儿童的情绪调节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幼儿界关注的热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对儿童情绪的调节产生重要作用的诸多因素中,绘本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就中国市场来说,对于儿童情绪调节类主题绘本基本上都是以引入为主,中国原创绘本则是寥寥无几。因此,笔者通过对优秀的情绪类主题绘本作品具体实例分析,对绘本目前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找出这一类作品特点,运用擅长的绘画技法领域水彩,结合儿童视觉心理和情绪认知进行关于儿童绘本情绪调节的创作研究。完成以对3-6岁日常情绪相关的,具有儿童情绪调节有效果的绘本。本文以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和视觉心理阶段发展特点、优秀情绪调节绘本特点分析等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研究、材料对比法研究、优秀绘本对比分析研究、水彩绘本创作设计实践研究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儿童视觉心理下的绘本文案故事、图文表现特征、文字编排应用、色彩特点等方面分析儿童绘本情绪的语言技法表现和规律。从而编写文案、创作插图、文字排版等方面进行绘本《勇敢的小羊茶茶》的设计创作。由此希望通过笔者自己的创作研究,给中国的原创绘本市场具有推进作用,对于儿童情绪具有重要的调节效果。也能明白原创绘本对于中国绘本的市场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优秀绘本带给儿童的视觉心理效果。该研究中的绘本由笔者自己独立完成,绘本风格适应儿童心理认知发展。

王力强[4](2015)在《素描中的视觉思维现象》文中研究说明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关注的视角从物态的表面到内部结构都有所涉及,注重对于宏观与微观形态的研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实验性与探索性的训练方式。从整个画面效果分析来看,这与视觉分析、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视觉认知方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的,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无论从欣赏者的角度,还是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其都体现出视觉思维的现象。

丁泰昂(Tin Htay Aung)[5](2014)在《交响乐塞尚绘画的形式构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绘画的形式结构入手,通过绘画史中形式结构的演变,研究塞尚面对自然“纯粹直观”的形式构成方法,并通过图解来系统地分析其形式构成语言。第一章讨论了绘画结构和构图的区别,回溯了从早期至巴洛克绘画形式结构的发展历史,探讨了它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第二章通过普桑和德拉克洛瓦等人作品形式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他们对塞尚绘画的影响;第三章通过塞尚自成熟期至晚年的静物、肖像、浴者、风景等作品来具体分析其绘画形式构成方法,并用图解来深入探讨其形式构成特征;第四章通过研究塞尚面对自然、纯粹直观的视觉方式,比较现象学、佛教中相关理论,揭示塞尚绘画形式构成方法的特点。

倪巍[6](2014)在《画与时间 ——论绘画性与绘画过程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一个画者的角度对绘画性标准进行了探讨。对画者而言,绘画不是视觉形式,而是主体本身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文章突出强调了绘画过程的独立意义,并认为绘画的本体性和精神性只有寄托于自觉的绘画过程方能真正实现,这种寄托体现为动态的“笔”的存在,而视觉形式只是过程留下的轨迹而已。所以,画首先应是一个独立过程。以过程为主,这也是画作为一种精神性的艺术行为与一般造物活动的本质区别所在。基于对绘画过程的自觉,本文重在揭示“画”的形而上内涵,并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画之为画的最基本要求和个体的精神高度联系了起来,在确立了一个纯绘画高标准的同时也找到了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文章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论述了绘画过程对具体画面效果的直接决定作用以及视觉形式的有限性。第三部分以绘画过程为出发点来观照绘画与自我,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两者的同一性。第四部分论述了“心”、“笔”、“形”的本末关系,重点突出“笔”的时间性内涵及其对“心”与“形”的沟通作用,从而使时间性的“画”得以具体落实,得出了无笔非画的结论。在最后的结语中,本文点出了这种时间性的纯绘画观念同中国传统之“画”的观念的契合之处,在将中国画,尤其是水墨写意画提到纯画高度的同时,也为对画的理解和实践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李静,张颖,陈明洁[7](2011)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文中认为在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设计素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设计院校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及现状入手,结合多年从教经验,探究了在设计素描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马晓兵[8](2011)在《素描静物写生训练方式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描静物写生是素描训练中具有一定写生难度的重要课题。有针对性、采取较为系统的训练方式及正确的写生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以培养提高素描静物造型能力而展开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创造力。

朱文[9](2010)在《试论在素描教学中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与表现》文中指出素描教学中学生对形体的感知和表现有了明确、深入的阐述,使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的非常充分。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素描在绘画艺术中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的因素是视觉的因素、素描训练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造型的感染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李莉[10](2009)在《论绘画中的线与线意识》文中研究说明线是绘画中的最基本要素,线意识体现了造型思维、绘画创作思维和普遍思维的逻辑和原理。本文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论述线的造型意义和线意识的理论思考,对线和线意识的意义进行理论探讨。

二、素描的视觉因素与整体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描的视觉因素与整体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对视觉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 提高理解与观察能力,把握对象的形体结构
    2. 学会整体观察,把握整体关系
    3. 培养观察感受能力,注重艺术情感的表现
二、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1. 关于线造型
    2. 关于明暗造型
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水彩绘本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1.3 内容概论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创新点
    1.4 课题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材料对比法研究
        1.4.3 作品对比分析研究
        1.4.4 创作实践研究
第2章 儿童情绪调节策略
    2.1 情绪调节的内容概要
        2.1.1 情绪调节定义
        2.1.2 情绪调节的分类
        2.1.3 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
    2.2 儿童情绪调节的研究视角
        2.2.1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
        2.2.2 情绪类主题绘本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
第3章 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视觉因素
    3.1 儿童视觉语言中的图像因素
        3.1.1 视觉
    3.2 儿童视觉心理阶段发展
        3.2.1 视觉与图像
        3.2.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2.3 儿童绘画心理认知
        3.2.4 儿童视觉的阶段性发展特征
    3.3 视觉图像中的儿童绘本概况
        3.3.1 儿童绘本的定义
        3.3.2 按照儿童绘本的题材主题分类
        3.3.3 按照儿童绘本的材料分类
        3.3.4 国内外儿童绘本现状分析
        3.3.5 优秀儿童绘本的内容特点
    3.4 儿童视觉艺术中的文字因素
        3.4.1 故事情节
        3.4.2 文字与绘本的关系
        3.4.3 角色造型
        3.4.4 角色情绪
        3.4.5 角色扮演
    3.5 儿童视觉艺术中的色彩因素
        3.5.1 色彩的视觉心理
        3.5.2 合理的色彩搭配
第4章 绘本影响情绪调节的效价分析
    4.1 《不要再笑了裘裘》关于快乐调节情绪绘本特点分析
        4.1.1 故事文案
        4.1.2 造型角色
        4.1.3 色彩搭配
        4.1.4 构图设计
    4.2 《害怕黑夜的席奶奶》关于害怕调节情绪绘本特点分析
        4.2.1 故事文案
        4.2.2 造型角色
        4.2.3 色彩搭配
        4.2.4 构图设计
    4.3 《生气的亚索》关于生气情绪调节绘本特点分析
        4.3.1 故事文案
        4.3.2 造型角色
        4.3.3 色彩搭配
        4.3.4 构图设计
    4.4 《猜猜我有多爱你》关于爱的认知情绪绘本特点分析
        4.4.1 故事文案
        4.4.2 造型角色
        4.4.3 色彩搭配
        4.4.4 构图设计
    4.5 情绪调节绘本共同特点分析总结
第5章 儿童水彩绘本创作设计
    5.1 绘本创作设计过程
        5.1.1 故事文案改编拟定
        5.1.2 角色造型的设计
        5.1.3 构图排版的设计
        5.1.4 水彩技法色彩搭配的设计
    5.2 绘本设计代表性案例分析
    5.3 水彩绘本设计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创作价值
        5.3.1 对插画师设计创作参考价值
        5.3.2 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参考价值
        5.3.3 对儿童情绪产生调节的心理价值
    5.4 创作研究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素描中的视觉思维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素描中的视觉思维现象
二、素描表现与数字媒体表现的视觉思维现象的异同
三、艺术家对于素描训练中视觉思维现象的研究与探索

(5)交响乐塞尚绘画的形式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的问题
    2.前人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
    4.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绘画的形式结构
    第一节 绘画的构图与构成
        1. 构图
        2. 构成
        3. 塞尚之后的构成概念
    第二节 早期绘画的形式结构
        1. 原始艺术的形式结构
        2. 古埃及绘画的形式结构
        3. 古希腊绘画的形式结构
        4. 古罗马绘画的形式结构
    第三节 古典绘画的形式结构
        1. 先辈
        2. 文艺复兴的开端
        3. 盛期文艺复兴
    第四节 巴洛克绘画的形式结构
        1. 埃尔·格列柯
        2. 鲁本斯
    小结
第二章 塞尚的继承
    第一节 塞尚与前辈们
        1. 求学
        2. 毕沙罗的教导
        3. 普桑
    第二节 普桑作品中的形式结构
        1. 静态结构
        2. 动态结构
    第三节 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形式结构
    小结
第三章 塞尚绘画的形式构成分析
    第一节 静物作品中的画面构成
    第二节 肖像作品中的画面构成
    第三节 泳男、泳女作品中的画面构成
    第四节 风景画中的画面构成
    第五节 圣维克多山作品中的画面构成
    小结
第四章 塞尚的形式构成方法
    第一节 塞尚的纯粹直观
        1. 面对自然
        2. 纯粹直观
    第二节 形、色、变化、统一
        1. 形
        2. 色彩
        3. 变化
        4. 统一
    小结
结语
附录:塞尚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6)画与时间 ——论绘画性与绘画过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关于绘画性
    1.2 关于本文中的“绘画过程”与“时间性”
    1.3 关于绘画的理论
第二章 绘画过程与视觉形式
    2.1 绘画过程与具体画面效果
    2.2 模仿与形式
    2.3 绘画的影像化与观念化
    2.4 施受关系与画的表现
    2.5 看与画
    2.6 绘画过程中的感觉
第三章 绘画过程与画的精神性
    3.1 自我的时间性
    3.2 绘画中的自我与自由
    3.3 自我的自觉与画的具体性
    3.4 基于过程的画的整体性
第四章 笔的时间性与画的实现
    4.1 笔与形
    4.2 笔与色彩
    4.3 笔的运行
结论:关于画的标准与创新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项目
致谢

(7)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设计院校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1. 突破传统模式, 解放思想
    2. 自然中学习, 提高观察能力
    3. 打破常规构图, 注重画面的形式设计意味
    4. 开发设计素描创造性构思
    5. 加强在设计素描中抽象元素的表现意识
    6. 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

(8)素描静物写生训练方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静物单体结构及单体调子训练
    1.1 单体结构训练
    1.2 单体调子训练
2 静物组合结构及组合调子训练
    2.1 静物组合结构训练
    2.2 静物组合调子训练

(10)论绘画中的线与线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线和线意识
二、作为造型手段的线和线意识
    1. 形体边线、轮廓、结构与骨架
    2. 线意识与平面化
    3. 线与线意识所体现的统一性
    4. 线性的生命和情感
三、中国的白描线型

四、素描的视觉因素与整体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J]. 张茜茜. 美术教育研究, 2021(13)
  •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水彩绘本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创作研究[D]. 刘崇仙. 西南大学, 2020(02)
  • [4]素描中的视觉思维现象[J]. 王力强. 美术大观, 2015(05)
  • [5]交响乐塞尚绘画的形式构成研究[D]. 丁泰昂(Tin Htay Aung). 中国美术学院, 2014(03)
  • [6]画与时间 ——论绘画性与绘画过程的关系[D]. 倪巍. 上海大学, 2014(02)
  • [7]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J]. 李静,张颖,陈明洁. 学周刊, 2011(13)
  • [8]素描静物写生训练方式探究[J]. 马晓兵. 山西科技, 2011(01)
  • [9]试论在素描教学中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与表现[J]. 朱文. 黑河学刊, 2010(07)
  • [10]论绘画中的线与线意识[J]. 李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标签:;  ;  ;  ;  ;  

草图的视觉因素和整体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