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头市加快发展农牧经济产业化

浅谈包头市加快发展农牧经济产业化

一、浅谈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21)在《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但在此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增收速度慢、生产流通脱节、资源集聚不均衡、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发展不协调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赋能农业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如此背景下,研究和掌握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动态,同时深入挖掘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丰富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内涵-过程-机理”的整体研究思路,以系统论、系统耦合理论、协同论、产业融合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剖析二者之间的内涵及特征,构建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重点分析2008-2018年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揭示内在耦合机理。在宏观层面,依据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评价二者耦合发展过程,构建各自的指标体系,得出主要结论:(1)电子商务指标体系的四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业务因素权重49.41%、环境因素19.21%、服务因素15.78%、渠道因素15.60%,渠道方面所占比重较低,通过耦合农业产业链予以优化;(2)农业产业链指标体系的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技术因素权重53.04%、组织因素26.44%、环境因素20.52%,环境因素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投入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需要;(3)从时间变化过程看,存在协同发展,相互映照。具体表现为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1708到2018年的0.4164稳步上升,呈现出由严重不协调演变为勉强协调;2015年起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要快于农业产业链。对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内在耦合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持续增长,趋于协调发展。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处于低水平、高耦合、勉强调和协调状态,说明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两个子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有序程度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要优化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向新的有序结构发展;(2)短期波动,长期协整关系。构造VAR模型得出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有着长期协整的关系,从长远看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均衡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通过短期偏离调整修复,以增加0.13的调整力度使之回到均衡状态,发展为一个长期的、均衡的稳定系统。在微观层面,小农户占内蒙古现有91.22%,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先后两年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提供微观数据支持。依次分析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1)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参与变量、服务质量、交通状况和认知程度对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有显着正向影响;(2)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随着农户收入增加,采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对收入的影响从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3)基于37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种植类型、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地区的差异、性别与婚姻状况等变量对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有显着影响。综合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结论,探索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提出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加入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培育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品牌。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借鉴系统论思想将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视作一个完整的耦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二者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有助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的时序演化过程和内在耦合机理展开研究。

安旭涛[2](2019)在《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增长的成果未能在城乡社会群体中得到有效的、公平的分享。2017年内蒙古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2,城乡发展不平衡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收入分配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结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包容、共享、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前提条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稳增长、促公平的双重目标,是内蒙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考察了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了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收敛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建议。首先,在系统梳理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体系与研究现状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两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产业的异质性是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基本因素,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无论是纵向演变还是横向演变,最终都是通过改变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和分布,而导致城乡收入分配状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沿着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历史脉络,针对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关系向好阶段(1978—1984年)、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导致城乡再度分离阶段(1985—2003年)、统筹城乡战略驱动城乡关系趋好阶段(2004—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城乡全面发展阶段(2013—2017年)等四个不同历史时期,采用历史分析法直观地考察了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变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在城乡收入分配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产业结构调整的收入分配功能未能得到良好的发挥,而且近年来又趋于弱化,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进程中所面临的产业结构瓶颈日趋明显。再次,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从纵向看,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却加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等;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明显脱节,缺乏应有的互动。从横向看,内蒙古各盟市之间存在产业同构现象,而且趋同程度处于逐步加大的趋势;内蒙古产业结构同构性与城乡收入分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同构抑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反过来又强化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构性。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加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在农牧业提质增效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劳动力转移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产业布局,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王嘉曦,寇新满[3](2018)在《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从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角度分析了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现状,进而对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优化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布局的意见和建议。

王思明,吴玉峰,其日格,王春辉,周俊[4](2018)在《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农牧业产业化是我国现代农牧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概况,指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包头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的对策。

张晓磊[5](2017)在《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生产方式和知识经济、互联网科技等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服务的支撑。而将信息技术视为一种必要的资源,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农业生产之中,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发展农牧业产品信息化,要求深挖农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农牧业产品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农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春风中,大力开展公共信息服务,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化,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产业重点城市,农牧产品总类多、数量大。但由于信息化水平低,经常导致大量的农产品烂在地里无人收割和采摘,大量的牛奶、羊奶被倒掉等问题发生,严重制约着包头市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化解包头市农牧产品滞销难题,信息化服务是主要的突破口。目前,包头市在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中,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农牧民参与的方式建立的信息化服务。虽然在近几年的基础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最后一公里”的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但是由于地域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等,在农牧业产品信息供需关系上,仍然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平衡等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农业信息生产力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农牧业信息需求层次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在对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缺陷和运行困境,并借鉴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的经验,从构建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制度、完善政府主导型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推动民间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组织发展等角度,探索了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方向和路径。

杨菊清,张国平,胡常红,王煦[6](2017)在《内蒙古包头市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在借鉴包头市扶持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区大力发展肉羊产业的建议。

张永富,李力,张珩琦,吴明华,赵娜,刘鑫[7](2017)在《包头市农畜产品绿色化和质量安全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包头市"6521"战略定位明确了"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新战略新要求,对于全市打造绿色农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重要契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包头市虽然在发展绿色农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趋势看,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王思明,李霞,闫芳,马健,罗楠[8](2016)在《狠抓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包头现代农牧业》文中提出现代农牧业是农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新常态、新经济、新模式"的背景下,对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包头市现代牧农业的发展概况,指出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包头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包头市现代农牧业的对策与建议。

栗林,侯安宏,赵俊利[9](2015)在《内蒙古农牧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地区为了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农牧业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生产中忽视农牧业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退化、草场退化和沙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已经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对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现状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业水土资源生产潜力及合理开发强度,从优化内蒙古农牧业水土资源利用结构、科学利用水土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农牧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方向。为形成科学合理的农牧业生产力布局和生产规模,整体提高内蒙古粮、油、肉、蛋、奶、蔬菜供给的保障能力提供合理依据。

冯益民,冯世晅[10](2012)在《加快包头市农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现代农牧业》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包头市立足城郊型农牧业实际,按照"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的战略要求,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丰富城市"菜篮子"和拓展农牧业功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强化投入、科技、装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全面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全力提升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提高农牧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水

二、浅谈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产业链研究
        1.2.2 电子商务产业研究
        1.2.3 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
        2.1.2 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电子商务
        2.1.3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2.2 相关理论
        2.2.1 系统论
        2.2.2 系统耦合理论
        2.2.3 协同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2.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理论
        2.3.1 农业产业链理论
        2.3.2 网络外部性和平台理论
        2.3.3 创新扩散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和特征
        3.1.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现状
        3.1.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
        3.1.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特征
    3.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协调机制
        3.2.1 政府机制
        3.2.2 人力机制
        3.2.3 产业机制
    3.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宏观数据的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
    4.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数据来源
        4.1.3 指标的处理及权重计算
    4.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2.1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2.2 耦合发展关系的描述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机理分析
    5.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5.1.1 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
        5.1.2 耦合度的时序特征
        5.1.3 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
    5.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整关系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微观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及其影响
    6.1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6.1.1 研究假说
        6.1.2 研究设计
        6.1.3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6.1.4 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6.2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
        6.2.1 数据来源
        6.2.2 问卷样本特征
        6.2.3 研究方法
        6.2.4 问卷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优化
    7.1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延长化-纵向一体化
    7.2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规模化-横向一体化
8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提高区域协同作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
        8.2.2 提高技术因素含量,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8.2.3 提高组织因素含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
        8.2.4 提高环境因素含量,增强农业信息水平
        8.2.5 提高农业的软实力,培育特色产品品牌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
        1.2.2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
        1.2.3 产业同构
        1.2.4 城乡收入差距
    1.3 研究目的与理论分析框架
        1.3.1 研究目的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样本
        1.5.2 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不足之处
    1.7 小结
2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研究成果
        2.1.3 产业结构演变与产业同构的关系研究
        2.1.4 研究述评
    2.2 理论回顾与借鉴
        2.2.1 配第—克拉克定律
        2.2.2 库兹涅茨的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2.2.3 保罗·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
        2.2.4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2.2.5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2.2.6 里昂惕夫产业关联理论
        2.2.7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3 产业结构演变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分析
        2.3.1 理论分析模型
        2.3.2 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路径分析
    2.4 小结
3 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历史考察
    3.1 城乡关系趋好阶段(1978—1984年)
        3.1.1 1978—1984 年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状况及特征
        3.1.2 1978—1984 年产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3.1.3 1978—1984 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与特征
    3.2 城乡再度分离阶段(1985—2003年)
        3.2.1 1985—2003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状况及特征
        3.2.2 1985—2003 年产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3.2.3 1985—2003 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及特征
    3.3 城乡统筹发展阶段(2004—2012年)
        3.3.1 2004—2012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状况及特征
        3.3.2 2004—2012 年产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3.3.3 2004—2012 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及特征
    3.4 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2013—至今)
        3.4.1 2013—2017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状况及特征
        3.4.2 2013—2017 年产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3.4.3 2013—2017 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及特征
    3.5 内蒙古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变化趋势
        3.5.1 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5.2 重工业主导下的工业化的弊端
        3.5.3 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3.5.4 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3.5.5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总体特征
    3.6 小结
4 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纵向视角
    4.1 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
    4.2 内蒙古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统计检验
        4.2.1 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测度
        4.2.2 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
    4.3 内蒙古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计量分析
        4.3.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4.3.2 实证模型构建及估计方法选择
        4.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4 实证结论与建议
    4.4 小结
5 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横向视角
    5.1 产业同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
        5.1.1 产业同构、资本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5.1.2 产业同构、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5.2 内蒙古产业同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统计检验
        5.2.1 产业同构的测度
        5.2.2 产业同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
    5.3 内蒙古产业结构同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计量分析
        5.3.1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5.3.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3.3 实证结论与启示
    5.4 小结
6 新时代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6.1 加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在农牧业提质增效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6.1.1 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6.1.2 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
        6.1.3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农牧区经济运行效率
        6.1.4 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构筑现代农牧业的载体
    6.2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劳动力转移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6.2.1 走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路线,延缓传统产业的就业衰减
        6.2.2 发展低碳经济,创造绿色就业
        6.2.3 发展草原文化产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6.2.4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体作用
    6.3 优化产业布局,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6.3.1 科学编制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6.3.2 发挥禀赋优势,增强各地区产业发展联动性
    6.4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6.4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6.4.1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6.4.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6.4.2 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发挥其城乡互动的纽带作用
    6.5 小结
7 研究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产业结构演变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因素
        7.1.2 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路径
        7.1.3 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7.1.4 内蒙古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7.1.5 内蒙古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7.1.6 内蒙古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缺乏应有的互动
        7.1.7 内蒙古产业同构抑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
        7.1.8 产业结构优化是缩小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路径
    7.2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1978—1984年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变化情况
    附表2 1985—2003年内蒙古农民家庭纯收入结构变化状况
    附表3 2004—2017年内蒙古传统服务业结构变化趋势
    附表4 2004—2017年内蒙古现代服务业结构变化趋势
    附表5 1978—2017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
    附表6 1980—2017年内蒙古各盟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化状况
    附表7 1980—2017年内蒙古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化状况
作者简介

(3)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布局的演进
    1.1 起步阶段:1995年~1999年
    1.2 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1.3 高效开发阶段:2010年~2017年
2 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现状
    2.1 土地治理项目
    2.2 产业化项目
3 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存在的不足
    3.1 项目布局分散, 单个项目的建设规模小
    3.2 农牧结合较薄弱, 基础设施尚不足
    3.3 龙头带动需加强, 涉农服务欠体系
    3.4 品牌标准待提升, 功能拓展初起步
    3.5 生态环境约束紧, 农业综合风险高
4 优化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布局的意见和建议
    4.1 理清思路, 明确农业综合开发布局方向
    4.2 集中力量, 打造现代化农牧业园区体系
    4.3 提升运行效能, 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4.4 推进重点项目,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5 科技生态并重,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1.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1.3 农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增多
    1.4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具规模
    1.5 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2 存在的问题
3 对策
    3.1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3.2 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3 实施优质品牌战略
    3.4 强化市场流通和销售体系建设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6 创建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

(5)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1.3.1 农业信息生产力论
        1.3.2 公共产品理论
        1.3.3 区域发展理论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包头市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与困境
    2.1 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现状
        2.1.1 农牧业信息服务的基本架构
        2.1.2 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2.1.3 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应用
    2.2 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困境
        2.2.1 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滞后
        2.2.2 政府主导型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结构性瓶颈
        2.2.3 企业型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内在困境
        2.2.4 农牧民信息化服务的“信息孤岛”困局
第三章 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的国际经验
    3.1 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服务建设
        3.1.1 美国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水平
        3.1.2 德国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水平
        3.1.3 日本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水平
        3.1.4 以色列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水平
    3.2 发达国家信息化服务的基本经验
        3.2.1 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网络的构筑
        3.2.2 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3.2.3 农牧业信息服务机制设计
        3.2.4 农牧业信息的更新与发展
    3.3 发达国家信息化服务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3.3.1 发达国家信息化服务建设的启示
        3.3.2 发达国家信息化服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构建包头市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4.1 夯实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支撑
        4.1.1 加大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4.1.2 构建多元化农牧业产品信息化服务机构与人力资源
        4.1.4 疏通信息渠道与信息化管理
        4.1.5 强化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法律规范
    4.2 提升政府主导型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的效能
        4.2.1 科学制定信息化服务目标
        4.2.2 合理规划信息化服务路径
        4.2.3 健全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管理机制
    4.3 培育和推动企业型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组织发展
        4.3.1 扩大企业型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空间
        4.3.2 培育龙头企业和构建信息产业集群
        4.3.3 拓宽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渠道
    4.4 创新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机制
        4.4.1 建立农牧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4.4.2 完善农牧民信息化服务的链条机制
        4.4.3 强化农牧产品信息资源采集机制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内蒙古包头市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包头市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2 包头市扶持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2.1 大力扶持肉羊产业化龙头企业。
    2.2 推广绵羊饲养管理相对集中的模式, 是推行肉羊产业化的基础。
    2.3 通过项目资金实施基础先行战略, 加快养羊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2.4 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注重肉羊品种改良, 提高肉羊生产力水平。
    2.5 建立肉类加工企业群和羊副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做大做精羊肉及其他羊副产品的深加工。
3 启示

(7)包头市农畜产品绿色化和质量安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农畜产品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二、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及质量安全建设现状
    (一)政府主导,加快发展“高、精、强”都市现代农牧业。
    (二)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三)严格管理,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注重监控,包头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五)依法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成绩显着
    (六)打造品牌,凸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七)利用互联网+拓宽绿色农畜产品销售渠道
    (八)扩大宣传,中国·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圆满落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二)“绿色”意识淡薄,尚未摆脱传统观念束缚
    (三)绿色产业化发展滞后,园区建设亟需加快
    (四)辐射作用有限,龙头带动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有待加强
四、农畜产品绿色化和质量安全建设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意识
    (二)依托现有优势,大力开发精深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三)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
    (四)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不断开拓市场
    (五)大力加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六)建立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8)狠抓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包头现代农牧业(论文提纲范文)

1 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1.2 农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1.3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1.4 现代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
2 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 加快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3.2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服务水平
    3.3 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农牧业规模化水平
    3.4 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9)内蒙古农牧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现状
二内蒙古农牧业发展资源环境分析
    (一) 水资源分析
        (1) 种植业水资源条件分析
        (2) 养殖业水资源条件分析
        (3) 农牧业水资源配置及承载力分析
    (二) 农业耕地资源分析
    (三) 草地资源分析及生态环境建设
        (1) 植被生长状况
        (2) 草原生产力状况
三内蒙古农畜产品合理生产规模和布局
    (一) 粮油、蔬菜等种植产品合理生产规模和布局
        (1) 粮食产品生产规模
        (2) 油料产品生产规模
        (3) 马铃薯产品生产规模
        (4) 蔬菜产品生产规模
    (二) 肉类、奶类等养殖产品合理生产规模和布局
        (1) 乳产品合理生产规模
        (2) 肉产品合理生产规模
        (3) 毛绒产品合理生产规模
        (4) 家禽产品合理生产规模
    (三) 饲草料合理生产规模
        (1) 饲草饲料产品合理生产规模
        (2) 草畜平衡规模
    (四) 林下经济及特色产品合理生产规模
    (五) 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

(10)加快包头市农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现代农牧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成效
    (一) “南菜北薯”战略取得新突破
    (二) “乳肉并举”战略加快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三、经验启示

四、浅谈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D]. 刘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变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 安旭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3]包头市农业综合开发布局优化研究[J]. 王嘉曦,寇新满.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21)
  • [4]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王思明,吴玉峰,其日格,王春辉,周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6)
  • [5]包头市农牧产品信息化服务研究[D]. 张晓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4)
  • [6]内蒙古包头市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启示[J]. 杨菊清,张国平,胡常红,王煦. 新疆畜牧业, 2017(07)
  • [7]包头市农畜产品绿色化和质量安全建设研究[J]. 张永富,李力,张珩琦,吴明华,赵娜,刘鑫.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7(01)
  • [8]狠抓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包头现代农牧业[J]. 王思明,李霞,闫芳,马健,罗楠. 农业与技术, 2016(18)
  • [9]内蒙古农牧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A]. 栗林,侯安宏,赵俊利. 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 [10]加快包头市农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现代农牧业[J]. 冯益民,冯世晅. 现代农业, 2012(11)

标签:;  ;  ;  ;  ;  

浅谈包头市加快发展农牧经济产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