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

针灸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

一、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论文文献综述)

唐杰[1](2021)在《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期间,于辽宁中医康复中心脑康一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60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取内科基础治疗和言语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取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顶颞前斜线下2/5段、颞前线等穴位(线)为主穴,每日予针刺一次,每周治疗5天,疗程4周。治疗前后应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和言语功能分级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应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总评分、各项评分和言语功能分级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治疗后各项目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各项目评分相比较,其中唇、颌2项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对唇、颌功能改善程度不明显;反射、呼吸、腭、喉、舌、言语6项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在反射、呼吸、腭、喉、舌、言语6方面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总评分、言语功能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构音损伤程度、言语功能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和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针刺治疗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和单纯言语康复训练均可改善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功能;2.针刺治疗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言语康复训练。

吴裕成[2](2021)在《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量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NIHSS评分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的情况,以此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效性,进而探讨一种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脱落1例,最终实际入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名老中医万元铁教授自拟万氏愈瘫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舌三针(上廉泉穴及其左右各0.8寸的两穴)治疗。疗程:常规针刺及针刺(舌三针)每日一次,一周治疗周一至周五5次,连续治疗4周;中药口服,每日早晚各1袋,治疗四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量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NIHSS评分作为评定指标进行疗效观察。通过统计软件Graph Pad对以上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算,以此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t检验及X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经过秩和检验,治疗前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远远优于对照的总有效率为75.9%。3.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比较,经过t检验,治疗前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评分平均值高于对照组。4.NIHSS评分比较,经过t检验,治疗前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数据比较,经过组内配对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至本次研究结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及断针情况。对照组出现1例血肿病例,但是发现血肿时,血肿面积尚小,予棉签按压片刻及时止血后,血肿面积并未进一步扩大,后未予特殊处理,待局部自行恢复,最终并未影响试验研究,故不考虑将其剔除本次研究。治疗组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1.两种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均有一定的疗效,且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疗效优于单纯万氏愈瘫汤治疗。2.舌三针针刺部位留针较为危险,且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中药风险较高,但本次研究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故在操作者认真谨慎的情况下,这两钟疗法的安全性良好。3.两种疗法在改善患者全身神经功能恢复无显着差异,但在改善吞咽困难方面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疗效较单纯万氏愈瘫汤组更佳,适宜临床推广。

郑晓珊[3](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真实世界环境下针灸综合疗法干预中风病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真实医疗环境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收集中风患者414例,其中,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6例,中风未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8例,所有病例均源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中风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采用针灸综合疗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及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风伴假性球麻痹患者和中风无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变情况,并通过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分析中风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1)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疗效分析Z值=-11.937,P=0.000(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痊愈57(27.70%)人,显效39(18.93%)人,有效82(39.80%)人,无效28(13.59%)人,总有效率为86.41%。(2)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轻度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疗效分析Z值=-7.061,P=0.000(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痊愈24(34.29%)人,显效13(18.57%)人,有效25(35.71%)人,无效8(11.42%)人,总有效率为88.58%。(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度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疗效分析Z值=-9.440,P=0.000(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痊愈32(24.62%)人,显效24(18.46%)人,有效55(42.30%)人,无效19(14.61%)人,总有效率为85.39%。(4)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的AL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ALB<35g/L有68例,治疗后ALB<35g/L的有53例;无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的AL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ALB<35g/L的有58例,治疗后ALB<35g/L有48例。(5)假性球麻痹组的治疗前后H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HB<115g/L有28例,治疗后HB<115g/L有12例;无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H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HB<115g/L有28例,治疗后HB<115g/L有23例。(6)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无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7)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组和无假性球麻痹组之间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无统计学差异(P=0.360>0.05,P=0.802>0.05)。(8)脑梗死后发生假性球麻痹组和未发生假性球麻痹组的患者的NIHS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9)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组和无假性球麻痹组在ALB和H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0.05,P=0.536>0.05)。(10)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后,两组在NIHS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7>0.05)。结论:(1)针灸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2)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李进阳[4](2020)在《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客观综合地评价两种不同针刺治疗方法(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常规针刺法、常规针刺法)对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实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8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随机等分为两组。在两组研究病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选水沟、廉泉、金津、玉液、咽后壁、风池、翳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泉及舌面分区点刺。除点刺不留针外,均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级评定、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NHISS)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再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研究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构音障碍分级评定: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评分等级均有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分别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Frenchay构音障碍各项评分评定:治疗前两组各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组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评分相比,除唇运动方面,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Frenchay构音障碍等级评定: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组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疗效:治疗组38例,痊愈+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37例,痊愈+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9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对卒中后构音障碍均有效;2.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和常规针刺法结合,更能有效地改善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症状,且比常规针刺法治愈效果好;3.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起效快,治愈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和研究。

冯斯备[5](2020)在《疏密波电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试验探究电项针疏密波治疗是否比单纯疏波治疗更有效地改善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来自2018年3月2018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一病房就诊的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选用高维滨教授“项针”疗法,结合电针,选取风池、供血、翳明穴进行针刺,得气后接通电疗仪,同侧风池(+),供血(-)连为一组,治疗组给予电项针疏密波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项针疏波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2次,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与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进行评估。治疗结束后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操作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本研究分别对电针疏密波波形和疏波波形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经统计在两组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受试者中,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言语功能比较,无显着差异;四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言语功能均有所恢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无显着差异;在治疗四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P<0.01,有极显着的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极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四个疗程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4.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密波电项针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言语功能。疏密波电项针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

高佳秀[6](2020)在《项丛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比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项丛刺疗法的临床疗效。2.以针刺时效性中的即刻效应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项丛刺疗法及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表面肌电图(s EM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探讨项丛刺疗法的针刺时效性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论文一:将96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8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每日一次,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试验组在对照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行项丛刺疗法,具体取穴如下:主穴:风池(双);配穴:天柱(双)、完骨(双)、廉泉、旁廉泉(双)、金津、玉液。针刺方法:0.35mm×40mm毫针,首先针刺双侧风池穴,向喉结方向捻转进针约35mm。其次针刺双侧天柱及完骨穴,向喉结方向捻转进针约35mm;廉泉、旁廉泉向舌根方向直刺约35mm,以100转/分速度各穴捻转15秒,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金津、玉液点刺放血:选用一次性采血针,医者戴一次性医用胶皮手套,以左手拇指、示指将舌体上卷,右手持采血针点刺金津、玉液,深度约12mm,出血量约23ml,每周2次。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表面肌电图(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间及平均振幅)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得出结果。2.论文二:对试验组42例(脱落6例)患者针刺风池穴及项丛刺即刻,行自身前后对照,分别探讨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者VFSS(口腔期、咽期时间及舌骨移动度)的影响、项丛刺疗法及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s EMG(空吞咽及吞咽5m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及平均振幅)的影响、项丛刺疗法及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TCD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论文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吞咽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 EMG空吞咽及吞咽5ml水的模式下,时间及平均振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1治疗后,两组洼田吞咽能力等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1.2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下降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1.3 s EMG示,两组治疗后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两组治疗后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及下降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吞咽时间低于对照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及升高值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振幅及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论文二:2.1.VFSS示,与针刺前较,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减少口腔期吞咽时间、咽期吞咽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针刺风池穴可增加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s EMG示,2.2.1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比较:在空吞咽、吞咽5m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2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即刻比较:在空吞咽、吞咽5m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 TCD示:2.3.1对血流速度增快者来说,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TCD比较,RMCA血管的Vs、Vd、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A血管的Vs、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的Vs、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即刻TCD比较,LMCA血管的Vs、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的Vs、Vd、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对血管速度正常者来说,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TCD比较,各血管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即刻TCD比较,各血管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3.3针刺对供血不足者来说,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TCD比较,RMCA血管Vd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A血管Vs、Vd、Vm较针刺前减低(P<0.05),PI指数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指数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血管Vs、Vd、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指数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比较,RACA血管PI指数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A血管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Vs、Vd、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RI指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指数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风痰阻络型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肺炎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2.项丛刺疗法可有效改善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增加吞咽肌群的收缩能力及协调性。3.项丛刺疗法在改善吞咽肌群肌力及协调性、减少吞咽时间、促进舌骨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等方面临床效果优于风池穴。4.项丛刺疗法对异常血液动力学的“双向调节”作用优于风池穴,而对正常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加快或减慢作用。5.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即刻效应明显,表现为吞咽肌群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具有穴位特异性。6.项丛刺疗法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即刻效应优于风池穴,具有更好地针刺时效性。

何姗姗[7](2019)在《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以1:1比例经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康复训练+黄帝内针,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一周治疗6次(周日除外),2周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评分评定,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有效率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对照组有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有效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82.8%。对照组有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有效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康复训练组与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组均能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2、两组方案中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组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3、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2周后,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可能会增加。

赵佳慧,李平,戴方圆,于晓晗,王一非,李金懋,马洪皓,白芳芳,刘卫宁,杨阳[8](2019)在《李平教授从心火论治中风后遗症强笑经验举隅》文中研究说明中风病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常常伴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强哭强笑作为中风病后遗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与生活不便,西医治疗强哭强笑多采用阻断5-羟色胺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促进突触传递,增加兴奋性,从而缓解强哭强笑的症状;中医治疗多采用针灸康复手段治疗强哭强笑。李平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曾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和王永炎院士,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李平教授认为强笑虽然为中风导致的后遗症,但作为情绪的异常表达,心在志为喜,心主神志,为君主之官,心气通畅,神有所主,心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则喜笑不休,李平教授从心主神明理论出发,清心火,安神志,为治疗中风后遗症强笑提供了新思路。

李晓晖[9](2019)在《通督调神法结合局部叩刺治疗卒中假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背景:假性球麻痹(PSEUDOBULAR PALSY,下文简称PBP)又被称为中枢性延髓麻痹,病因是两侧大脑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神经束损伤,导致双侧、单侧颅神经功能损伤,延脑神经支配的肌肉群呈现中枢性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的症状,出现舌体相关肌群、咽、食管上部、软腭、喉等的运动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摄食、言语、情感障碍。PBP在西医学范畴属于神经病学的一个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此综合征均有3高的特点,为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可导致构音困难、进食困难、营养不良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最近30年,我国卒中负担日益增大,卒中类型大致分5种,以缺血性为主,约占卒中的7成,其他原因占3成,每年有1110万卒中幸存者和后遗症者。目前国内有报道的脑卒中急性期出现吞咽障碍者约有3~8成,而慢性期遗留吞咽障碍的患者约有1~4成。西医对此病以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作用十分有限,难以控制的残疾/死亡率,使得病人及其家属肩负着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造成了十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研究卒中假性球麻痹的简便廉验治疗方法,尤其是探寻减少其致残率以及促进其残后康复的有效治疗手段,仍是当今中外医学领域的一大重要课题。目的: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局部叩刺治疗卒中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通督调神法结合局部叩刺治疗卒中假性球麻痹临床应用的机理、实用性,带给临床治疗本病较新的临床诊治思维,以及简单、灵验、安全、较前改进且新颖的方法。方法:本课题试验方法采纳随机对照方案。患者符合卒中假性球麻痹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再根据排除标准筛除,最终纳入人数70例。患者编排号码按照门诊接诊时间顺序进行,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分别纳入为治疗组(通督调神法结合局部叩刺),对照组(常规针刺结合局部叩刺),比例为1:1,每组各35例。患者均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住院病区或门诊,收集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以脑卒中后常规基础及对症治疗(包括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营养颅脑神经、改善循环、稳定血压血糖、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偏瘫侧予以常规针刺等)。两组均行相同基础治疗干预,即脑卒中后对应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针刺处方主穴组取:百会、印堂、风府、哑门、神庭、舌三针(上廉泉、夹廉泉);对照组针刺处方主穴组取:水沟、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双)、翳风(双);双组针刺辨证配穴相同,同证施用同腧穴组,施毫针后均用皮肤针(七星针)于颈前局部(任脉、足阳明胃经经络循行)对皮肤施行叩刺术,力度中等。每天1次,每周治疗3次为度,6次1疗程,无中断地治疗两疗程,全程治疗共需4周整。均对受试个体行功能评定: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构音功能-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价时点分别在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成果:予治疗前,患者基线资料数据比较:年纪、性别、病程、病性、洼田饮水试验、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经统计学-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疗程结束时,再行评定:洼田饮水试验、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经统计学分析:经治疗,组内对比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分均有提高,组内治疗前后两个评定的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积分,治疗后所测得数据,经秩和检验与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明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优,说明通督调神法改善卒中假性球麻痹症状效果较常规针刺法优。两组治疗疗程结束后第1个月时,再次对洼田饮水试验、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进行评定;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组间对比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改良Frenchay的构音障碍评价量表积分,经统计学-秩和检验、t检验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示治疗组远期疗效较对照组优,说明通督调神针法改善卒中假性球麻痹症状远期效果较常规针刺法好。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均具有一定疗效,与常规针刺法相比,通督调神法结合脑卒中后神经内科常规基础及对症治疗治疗本病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及构音障碍症状,且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的特点,有待进行临床上的使用推广与更深一层的探讨研究。

徐丽君[10](2019)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探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案例,观察分析增加针刺腧穴的治疗组,与无针刺腧穴的对照组对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PBP)引发的吞咽功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治疗机制,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所选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探究中风病后PBP引发PSD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辽宁中医康复中心脑K1科,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60例中风后PBP引发PS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成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和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针刺腧穴治疗)。两组的常规药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均相同,每天治疗1次,连续6天为1疗程,第7天休息,共4个疗程。在研究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既往病史对本病有无影响,两种治疗方案对本病疗效的影响,并重点分析针刺腧穴治疗本病的机制。结果:1.对照组及治疗组在4疗程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均降低(洼田饮水评分越低表明吞咽功能越好)。2.对照组及治疗组在4疗程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的评分均升高(藤岛一郎评分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好)。3.对照组及治疗组在4疗程治疗后,SSA的评分均降低(SSA评分越低表明吞咽功能越好)。4.对照组及治疗组在4疗程治疗后,BI的评分均升高(BI评分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好)。结论:1.常规的西药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PSD有效。2.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PSD有效。3.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PSD的临床疗效远优于只行常规的西药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4.针刺腧穴治疗本病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操作性强、经济便捷、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二、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
        1.1 病例收集
        1.2 分组情况
        1.3 一般情况
    2.研究方案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不良事件处理
        2.6 试验分组
        2.7 治疗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洼田饮水试验量表
        3.2 吞咽困难分级量表
        3.3 NIHSS评分
        3.4 安全性评价
    4.结论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祖国医学对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3 西医对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认识
        3.1 鉴别诊断
        3.2 吞咽的生理过程
        3.3 不同部位梗死的特点
        3.4 神经通路
        3.5 临床分型
        3.6 治疗
    4 万氏愈瘫汤的选择
        4.1 万元铁教授对中风的认识
        4.2 万氏愈瘫汤的功效
    5 常规针刺选穴(参照《经络腧穴学》)
    6 针灸的作用
    7 舌三针的取穴依据
    8 吞咽困难的评估
    9 疗效分析
    10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洼田饮水试验量表
    附录三 吞咽困难分级量表
    附录四 NIHSS评分表
致谢

(3)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疗法
    2.2 西医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指标
    3.2 疗效评价指标
    3.3 安全性评价指标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5.3 假性球麻痹组NIHSS评分、ALB及HB结果分析
    5.4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两组NIHSS评分、ALB及HB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试验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卒中后构音障碍的认识
    2 现代西医对卒中后构音障碍的认识
    3 选穴依据
    4 舌针疗法
    5 构音障碍常用筛查工具
    6 疗效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中医临床进展
    1 针灸疗法
    2 推拿疗法
    3 言语康复训练
    4 中药治疗
    5 特殊疗法
    6 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疏密波电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
        1.1 古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
        1.3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4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1.4.1 头针疗法
        1.4.2 项针疗法
        1.4.3 电针疗法
        1.4.4 穴位注射
        1.4.5 耳针疗法
        1.4.6 穴位埋线
        1.4.7 眼针治疗
        1.4.8 刺络放血治疗
        1.4.9 中药治疗
        1.4.10 其他疗法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1 病因病机
        2.1.2 临床表现
        2.1.3 临床分型
        2.1.4 诊断
        2.1.5 并发症
        2.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2.2.1 鼻饲
        2.2.2 物理治疗
        2.2.3 康复训练
        2.2.4 其他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及脱落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针灸治疗
        2.3 治疗组
        2.4 对照组
        2.5 意外情况的处理
        2.5.1 晕针
        2.5.2 滞针
        2.5.3 断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3.1.1 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
        3.1.2 言语功能状态分级及评定标准
        3.1.3 吞咽功能状态分级及评定标准
        3.2 疗程与观察时间点
        3.3 不良反应的观察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5.2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疗程言语功能比较
        5.3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疗程吞咽功能比较
        5.4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项丛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项丛刺疗法治疗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项丛刺疗法对吞咽障碍患者VFSS、sEMG、TCD的影响研究
    材料与方法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吞咽障碍的认识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于吞咽障碍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收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信息采集
        2.3 治疗方法
    3 评定方法
        3.1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3.2 洼田饮水试验
        3.3 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3.4 吞咽困难评分
        3.5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临床评定指标分析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中风后吞咽困难的认识
        1.1 中医对吞咽障碍病名的认识
        1.2 吞咽障碍的病位病机
        1.3 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治疗
    2 吞咽现代医学概况
        2.1 吞咽的生理过程
        2.2 吞咽的神经传导机制
        2.3 吞咽障碍的定义及表现
        2.4 吞咽障碍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2.5 吞咽障碍评估
        2.6 吞咽困难的现代医学治疗
    3 黄帝内针
        3.1 黄帝内针理论概况
        3.2 黄帝内针四总则
        3.3 辨证思路
        3.4 优势特色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临床结果分析
    2 讨论
    3 安全性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李平教授从心火论治中风后遗症强笑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哭强笑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2 中医治疗中风后强哭强笑的理论依据
    2.1 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李平教授从心火论治强笑的理论依据
3 验案举隅
4按语

(9)通督调神法结合局部叩刺治疗卒中假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卒中假性球麻痹的认识
        1.1.1 概述
        1.1.2 病因病机
        1.1.3 辨证证分型
        1.1.4 治疗
    1.2 西医学对卒中假性球麻痹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病因机理
        1.2.3 与真性球麻痹鉴别
        1.2.4 临床表现和分型
        1.2.5 治疗
    1.3 关于通督调神针法
        1.3.1 概述
        1.3.2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病的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中止与剔除试验标准
        2.1.6 脱落的评价及处理
    2.2 治疗方法
        2.2.1 分组
        2.2.2 基础治疗
        2.2.3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2.2.4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2.2.5 定位
        2.2.6 用具
        2.2.7 疗程
        2.2.8 注意事项
    2.3 观察指标
        2.3.1 临床疗效指标
        2.3.2 临床疗效判定
    2.4 统计结果
        2.4.1 统计方法
        2.4.2 基线资料比较
        2.4.3 吞咽功能的变化
        2.4.4 构音功能变化
        2.4.5 综合疗效比较
        2.4.6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综合疗效
        3.1.2 吞咽功能疗效
        3.1.3 构音功能疗效
    3.2 研究探讨
        3.2.1 处方分析
        3.2.2 通督调神法应用体会
        3.2.3 叩刺的作用机理
    3.3 安全性分析
    3.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3.4.1 创新点
        3.4.2 不足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唐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D]. 吴裕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 郑晓珊.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法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D]. 李进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疏密波电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斯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项丛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D]. 高佳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D]. 何姗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李平教授从心火论治中风后遗症强笑经验举隅[J]. 赵佳慧,李平,戴方圆,于晓晗,王一非,李金懋,马洪皓,白芳芳,刘卫宁,杨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5)
  • [9]通督调神法结合局部叩刺治疗卒中假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D]. 李晓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探析[D]. 徐丽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针灸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