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楼宇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大型综合楼宇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一、大型综合建筑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田雪冬[1](2021)在《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通信工程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芯片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各类无线通信终端蓬勃发展。而无线通信终端需要无线网网络的支撑,所以无线信号覆盖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运营商的主要收入也是来源于无线用户,更多的投资也是流向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目前,各通信运营商的网络仍然以宏基站为主,室内信号系统覆盖为辅。室内信号覆盖仍然以传统的无源系统为主,新型的信号覆盖方式为辅。由于城市的发展,宏基站的覆盖能力渐渐不足,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大厦阻隔了信号的传播,影响着用户使用体验;微站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弥补了内部场景的信号不足,但是随着发展,传统的微站和DAS系统也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不足。新型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展现出了更加高速、高带宽、高经济性的特点,并且新型的通信设备具有更加智能、体积更小、建设更加便捷的天然优势,所以随着新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普及,逐步成为了室内信号覆盖的主角。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背景,站在实用性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宏基站覆盖的不足和面临的困境,对室内分布系统的现状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重点对传统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对传统分布系统特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系统发展遇到的问题、系统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论述,对传统分布系统设计应用、设计原理、系统改造进行论述,对新型室内信号覆盖设备的发展现状、实际建设需求、系统原理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参与实际系统建设工程,对相关信号指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并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期望。

崔键[2](2021)在《应急通信场景下无人机通信平台覆盖最大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应急通信场景具有突发性强等特点,可能导致通信拥塞或地面基础通信设施损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的通信服务。无人机搭载微型通信设备作为低空通信平台,借助其灵活性高、易于部署等优势,可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应急区域的覆盖,并为用户提供高概率视距通信。但是无人机机载能量受限、带宽资源稀缺和用户趋利性移动等问题,严重制约无人机对应急区域的覆盖。更大的应急通信覆盖面积和更快的部署速度,可快速保证更多用户的正常通信,满足高效救援行动的需求。为此,研究应急通信场景下无人机通信平台覆盖最大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应急通信场景下无人机的位置部署及功率-带宽资源分配对于室内-室外用户通信覆盖的影响。分析了适用于室外用户的空-地链路模型,以覆盖室内用户为突破口,建立适用于无人机为室内用户提供服务的路径损耗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在考虑用户公平性原则和网络稳定性的前提下,研究无人机覆盖室内用户时的节能部署和资源分配问题,保证无人机以最小能耗快速完成对室内用户的全覆盖。鉴于用户趋利移动性导致的模型非归一化混合等问题,进一步研究无人机对混合室内-室外用户的最大覆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室内-室外用户服务性能的差异化,提出了适用于室内用户的无人机快速部署策略,实现对室内用户的节能全覆盖。联合考虑室外-室内传输路径、室外传输损耗、穿墙损耗和室内传输损耗,设计可应用于室外-室内通信的信号传输损耗模型。用户位置信息未知时,通过大量数据拟合,得到无人机最优位置与建筑物长宽高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用户位置信息已知时,精确计算通信链路的损耗,提出基于块坐标下降的无人机快速部署算法。多无人机协作覆盖多栋建筑物时,在保证无人机对室内用户全覆盖的前提下,决策多机网络的控制单元,增强多机网络自身的主动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收敛算法能快速部署无人机,保证无人机以最小的发射功率完成对室内用户的全覆盖。(2)针对远距离中继覆盖网络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中断概率的无人机部署及资源分配策略,实现对室内用户的稳定全覆盖。将网络稳定性量化为中断概率,研究室外基站与室内用户之间所建链路的中断概率。通过优化室外-室内路径损耗模型,推导出所有链路中断概率之和的封闭表达式。进一步提出基于公平性的无人机位置-功率分配-带宽分配(Location-Power-Bandwidth Allocation fairness,LPB-fairness)方案及块坐标下降算法,将具有非凸非凹特性的原问题进行分解-迭代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对部署位置、功率分配和带宽分配进行快速优化,保证无人机以最小的中断概率实现对室内用户的覆盖,并且不同链路间中断概率的差异维持在1%以内。(3)针对由于室内用户趋利性移动导致的传输模型混合及资源利用率低,并进一步导致网络总传输速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部署位置和资源分配的“室内-室外-迭代优化”(Indoor-Outdoor-Iterative,IOI)的快速覆盖总方案,实现对混合室外-内用户的最大覆盖。IOI方案可避免建立无法归一处理的混合传输模型。根据用户密度和无人机高度提出了一种具有低计算复杂度的室外用户分布估算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位置、功率和带宽分配的子方案。根据剩余资源与室外用户所需资源的度长絜大,分三种情况提出相应算法并讨论该方案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实现快速收敛,并在满足对室外-内用户最大覆盖的基础上,确保用户之间的通信速率差异小于0.5%。

郑毅超[3](2021)在《智慧商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智能化。其中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与应用正逐渐服务于社会,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在物联网大经济环境下,我们国内基于互联网,通过淘宝等各种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经济对传统商场实体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冲击,对传统商场进行智慧的升级和环境改造刻不容缓。本论文深入研究了传统商场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从智慧商场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商场有以下几个缺点亟需改良。第一,多数传统商场的配套设施陈旧,室内环境复杂而缺少高质量的室内环境监测设施、高效的应急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二,商场的人流量具有“潮汐变化”特点随时间变化。室内设备在无人状态下仍保持运转,一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在客流密集状态下缺乏有效室内环境调控。第三,缺少对商场人流量,店铺客流量的统计,不利于店铺、商场的规划与未来发展。为此,本课题是在物联网应用的大背景下,通过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云访问等前沿科学技术设计了面向用户和未来需求的智慧商场物联网系统,探索用科学手段将传统的商场经济转化为以顾客体验为中心智能化新型商场。针对上述讨论,本课题采用LoRa无线通信、Wi-Fi FTM测距定位等设计了智慧商场服务系统,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完成对商场室内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可提供客流统计和室内定位功能,为实现商场大数据应用提供底层数据支持。相比于传统商场,本系统能提高商场的安全性、舒适性、运营效率以及竞争力,可作为政府建设智慧城市中智慧商场部分的解决方案。针对问题一,本文通过烟雾传感器模块、甲醛传感器模块、甲烷传感器模块及继电器模块设计组网完成对室内环境的安全监测。针对问题二,本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光照传感器模块、二氧化碳模块及继电器模块设计组网完成对商场空调系统、排风系统、增湿系统、光照系统的模拟调控,实现对室内环境的体验感提升,减少不必要的电源消耗。并设计了基于Wi-Fi FTM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可为用户提供精细定位支持功能。针对问题三,本文通过激光计数模块进行组网,完成对商场室内的客流模拟计数。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完成了感知层搭建。本层由各类高性能传感器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各类感知模块,完成底层数据采集,部署十分灵活。第二,完成了传感网络层设计。智能网关和无线节点模组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STM32F103C8T6做主控模块芯片,LoRa方式组网,通过一组LoRa无线通信节点来完成底层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网络传输。第三,完成了中心数据库搭建。本层主要由云端服务器和MySQL数据库组成。针对当前商场缺乏系统的人流量统计、店铺客流量统计问题,从传感器采集数据、室内定位等多方向,针对安全需求,环境监控需求,未来规划需求生成统计数据信息,完成数据库设计,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第四,完成了应用服务层搭建。本层在阿里云端中搭建了apache服务器、设计MySQL数据库,结合JSP技术实现后端开发。在前端中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 Sript+CSS方案完成。用户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查看相关数据信息。当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会实现自动调控并向用户发出警报信息。第五,设计了一种低成本、低复杂度、定位精度可满足商场室内定位需求的方案。本方案主要是利用Wi-Fi FTM完成用户(UE)和固定Wi-Fi AP的测距,通过最小二乘法减少测量误差,针对非视距误差采用基于迭代思想的非视距算法优化,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实时定位效果良好。

赵盛烨[4](2021)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超融合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中按身份分配不同通信权限的问题。其中,“云计算技术”是基于实时数据通信的控制方法,“区域”描述了精准限定的物理覆盖范围,“安全通信技术”是特定区域的受控通信控制技术。前人在通信速率和便捷程度的需求下,研发出的通信系统往往只是解决了通信的效率、可靠性、便捷性问题,较少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保密机构的破坏和这些机构的特殊需要,在各类通信协议的标准当中也不存在这样的信令集供特殊功能的通信设备研发。同时,当前在网的2G-3G通信系统出于通信效率考虑较少地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单元,因此作者在研究提升云计算算法效率的基础上,将2G-3G通信系统进行上云改良,再结合4G和5G通信协议,研究通信系统对移动台终端鉴权和定位的原理,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特定终端用户群体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该固定区域之外的移动台用户不受该技术体系的影响。文章以区域安全通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针对云计算中异构数据跨源调度传输耗时问题,现有的调度方法很多都是通过启发式算法实现的,通常会引起负载不均衡、吞吐量和加速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在真正进行调度之前进行了数据预取,大大减小了调度时的计算量,从而减小了调度资源开销。然后,更新全部变量,对将要调度的异构数据跨源子数据流质量进行排列,并将其看做子流数据的权重,每次在调度窗口中选择异构多源子流数据中最佳质量的子流数据进行调度传输,直到全部数据子流处理完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能够在云环境下对异构数据进行跨源调度,同时具有较高的负载均衡性、吞吐量和加速比。2.提出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算法。云计算中,云平台的资源分配,不仅面对单节点的资源请求,还有面对更复杂的多节点的资源请求,尤其对于需要并行运行或分布式任务的用户,对云集群中节点间的通信都有非常严格的时延和带宽要求。现有的云平台往往是逐个虚拟机进行资源分配,忽略或者难以保障节点间的链路资源,也就是存在云集群多资源分配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云资源描述方法,并且对粒子群云资源分配方法进行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云资源进行分配,提高了云资源的平均收益和资源利用率,在资源开销方面相比于传统方法减少了至少10%,而且有更短的任务执行时间(30ms以内)。3.提出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无线网络影响因素较多,总是无法避免地产生定位误差,为取得更好的可靠性与精准度,针对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提出一种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构建基于到达时延差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获取到达时延差信息,根据移动台对应服务基站获取的移动台到达时延差与到达角度数据,利用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多次更新定位估计,结合小波变换,架构到达时延差/到达角度混合定位算法,依据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环境的到达时延差数据采集情况,将估算出的移动台大致位置设定为不同种类定位结果,通过多次估算实现移动台动态定位。选取不同无线网络环境展开移动台动态定位仿真,分别从到达时延测量偏差、区域半径以及移动台与其服务基站间距等角度验证算法定位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算法具有理想的干扰因素抑制能力,且定位精准度较高。4.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系统。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整个系统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通过SDR软件定义的射频通信架构,实现系统间的通信超融合。对于非授权手机与非授权的SIM卡要进行通信阻塞,同时要对手机与SIM卡分别进行授权,当有非授权手机或者授权手机插入非授权SIM卡进入监管区域中后,要可实现对其通讯的完全屏蔽和定位,软件系统应对非法用户进行控制,所有非法用户的电话、短信、上网都应被记录和拦截。硬件系统主要对顶层模块、时钟模块、CPU接口模块、ALC模块、DAC控制模块进行了设计。同时,本文使用改进的卷积定理算法提高了信号的保真度。5.智能化区域安全体系研究。未来的区域安全管理员还需要对多个进入的移动台终端进行鉴别,解决谁是终端机主、是否有安全威胁、真实身份是什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智能化区域安全通信体系,并将其保存在存储设备中,该体系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满足了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区域安全通信需求。

蒋兴科[5](2021)在《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逐日攀升,随之而来的是高层建筑的安全检测以及消防安全问题,如何在火灾现场应对建筑垮塌并确保人身安全,成为了消防从业人员的巨大挑战。现阶段的建筑形变监测手段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难以在火灾等恶劣环境中实现可靠的全方位实时建筑健康监测和预警。因此,消防从业人员急需一种工作于恶劣环境下的可靠在线建筑形变监测系统,确保消防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并降低维护成本。随着无线传感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和全自动的在线监测。本文实现了一种在线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系统,具备日常环境和火灾环境场景下实时监测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从建筑形变传感网络设计、无线网络时间同步和无线传感网络可靠性设计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内容:1、针对目前建筑形变监测手段单一和维持成本高等因素,无法在火灾等恶劣环境中实现可靠的全方位实时建筑健康监测的问题,本文实现了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的设计。传感器上采用了MEMS倾角传感器、GNSS RTK位移传感器和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用于在线监测建筑结构的形变和温度变化情况,其中倾角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用于室内建筑结构监测,位移传感器用于建筑整体结构监测;无线传感网络选用低复杂度的Lo Ra WAN,其具备低功耗、长距离和大容量的优点,利于实现建筑室内无线传感网络覆盖,为终端和服务器的数据交互提供了可靠的通信链路支撑。2、针对建筑形变监测系统后端的数据处理手段对各终端时间同步的需求,本文实现了改进泛洪时间同步协议在Lo Ra WAN的应用。通过在网关和终端应用硬件时间戳技术,在异常值抑制方面使用效果优异的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法,在各终端维持低网络负载和低功耗的前提下,该方案实现了高精度且稳定性良好的时间同步效果,可以满足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的需求。3、Lo Ra WAN使用ALOHA算法实现无线信道防冲突,这种算法在高网络负载下会出现吞吐率下降、可靠性下降和功耗上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实现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可靠性设计,通过时分多址在Lo Ra WAN上的应用,在系统输入负载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系统的吞吐率、可靠性,并降低了终端的功耗;通过自定义时间片和时隙调度功能,解决了以往固定时隙分配带来的系统灵活度降低等问题,并提高了后端对数据的利用率。

王苑[6](2020)在《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在移动通信行业广泛应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伴随移动通信迅猛发展,在各个领域中使用LTE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手机也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现代通讯工具。但人们现在已经不仅仅能满足于良好的室外通信服务,据统计表明,80%的网络相关投诉都是来源于室内使用人群。由于室内布局的复杂性,且多数建筑为采用高密材料的封闭式建筑,室外宏基站覆盖达不到室内全覆盖。针对室内覆盖的难题,发展建设和优化LTE室内网络覆盖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办法。为提升室内LTE网络覆盖效果,本文首先对比传统设计和优化方法,结合实际现场场景情况、网络运营后台参数指标、覆盖和容量需求分析等各项因素研究提出新型室内LTE网络优化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在实际场景中应用验证所提出的网络室内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论文考虑室内分布系统设备和器件有效性、天馈系统和信源分区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室内LTE覆盖可遵循的设计规则。论文也针对不同室内覆盖场景,设计了不同的网络覆盖方案,并利用某特定场景对设计规划进行了验证。最后,论文通过选取某一区域,利用所提出的设计规则和优化方法进行网络整体改造,网络运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优化和设计方法对改善现有室内LTE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在LTE网络日趋完善的现状下,室内LTE网络的解决方案是未来LTE网络深度覆盖的重要部分,本文所提出LTE室内网络设计规则和优化手段在行业推广上将具有借鉴意义。

郭玉婷[7](2020)在《呼和浩特市TD-LTE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TD-LTE室内分布系统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本文在分析研究TD-LTE室内分布系统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呼和浩特市移动网络室内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多种相应的规划和解决方案,重点研究了宏基站过覆盖和室分信号外泄以及建筑物遮挡所造成的室分信号弱覆盖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针对呼和浩特市艳阳天光谷店宏基站过覆盖而导致的TD-LTE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弱覆盖的问题场景,采用了A+Abis来测定和量化宏站对室分系统的影响能够精准有效的查找出导致室内弱覆盖的根本原因,并对相应基站的机械下倾角由原来的8度调整为12度后达到了很好的优化效果。其次,针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斜对面处的一个移动营业厅旗舰店室分系统信号外泄所导致的室内信号弱覆盖的问题场景,可以利用调整信源功率、系统参数、天线位置等方法解决,并通过对发生信号外泄的天线加装相应的衰减器来降低其发射功率,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室分信号外泄的问题。最后,针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家园超市因建筑物遮挡所导致的室内信号弱覆盖的问题场景,提出了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进行室分整改或者室分新建,结合具体的实际场景来移动或改变一些物体的位置后规避了大多数建筑物对信号的遮挡,改善了区域的室分信号质量。

孙占委[8](2018)在《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移动TD-LTE网络经过扩大规模的试验网以及各期无线网工程的建设,已完成TD-LTE的规模部署。随着用户增加,流量爆发式增长,TD-LTE网络的建设重点从“广度”逐步转变到“深度”“厚度”层面,传统的网络规划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现有网络问题。本论文提出科学、高效的簇滚动规划,主动挖掘网络问题,准确、科学地完成站址规划,支撑中国移动进行TD-LTE网络建设,打造精品网络,确保4G领先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TD-LTE的发展和演进,对TD-LTE系统OFDM、MIMO、帧结构和物理资源、信道编码、链路自适应等物理层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簇滚动规划的方法,包括簇滚动规划的工具、簇的覆盖规划、簇的容量规划、微站协同组网策略、频段规划原则。最后介绍某城市簇滚动规划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的立项、组织结构、实施计划及项目实施前后网络质量的对比,验证了簇滚动规划的理论可行性。本文提出的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能够系统、全面地定位TD-LTE网络问题,科学、准确地实现站址规划,高效地解决网络问题。通过某城市实施工程项目的验证,簇滚动规划适用密集城区、一般城区、县城等建筑复杂、人口密集的场景,是一种科学的网络规划方法,对应TD-LTE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颍[9](2018)在《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移动网络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现代社会,通讯移动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越发重要。这是人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面对着用户日渐增长的移动通讯需求,移动网络建设的步伐势必不能停止。为了给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移动通讯的便捷,移动网络运营商需要建设规模更大,信号质量更高的移动网络。地铁内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地表建筑,地铁内建筑具有横向和纵向建筑结构复杂,地形多,隧道多的特点。并且,全金属的地铁车厢具有信号阻碍作用。如何保证地铁内移动信号的质量,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CDMA网络的发展历史以及建设原理,对于南京地铁的特点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南京地铁内建设CDMA网络的建设原则。地铁内建筑不同于一般,具有结构复杂多变,通道多,隧道多的特点,通讯信号难于展开。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建设地铁内专用的室内移动通讯信号分布系统。本文针对地铁内的建筑结构复杂的特点,针对性的指出了了不同的地形所适用的信号设备。地铁内,主要的信号覆盖难点在于长直站台信号的覆盖,以及不同小区之前通讯信号的切换。结合地铁特点,需要采用光纤直放站和泄露电缆等设备,组合覆盖长通道。同时,对地铁内的通讯容量,信号切换要求等问题也做了相应分析。以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测试了地铁站内CDMA网络的信号分布质量。本文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主要的掉话问题发生在隧道内部。针对实验中暴露出信号质量不好的情况,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

刘慧娟[10](2019)在《TD-LTE室内深度覆盖建设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LTE使用和改进LTE服务是用户对运营商室内高质量服务和容量的期望,用户希望获得室内更快的互联网连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能忍受慢速。在不久的将来室内无线网络数据服务将成为流量重要增长部分,尤其在多层建筑和人流量大场所,LTE室内覆盖日益重要。因此,LTE室内深度覆盖优化与建设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要素之一,用以满足用户对室内大带宽移动网络的需求。4G网络在Vo LTE(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室内业务提升、运营商竞争的驱动下,需要加快转型和升级来实现由规模领先的优势转变为客户感知领先的端到端系统优势,为此,4G网络建设将从广度、厚度、精度向深度覆盖聚焦。因为4G信号频率高导致越过障碍衰减更快,目前TD-LTE所使用的频段基本在2000MHz以上,这个频段的穿透力不强,损耗较大,墙壁、玻璃对室内传播信号的损伤,经过混凝土和砖后,通信信号衰减更厉害,通过基站进行室外覆盖没问题,但在楼宇密集地带,如果没有经过室内覆盖的优化,在室内的信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联通公司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得出:问题难发现、问题难解决、问题难落地是严重制约4G网络深度覆盖质量的提升,致使深度覆盖成为4G网络最大瓶颈。相比于室外覆盖规划,室内覆盖规划目前的建设需求主要来自于用户投诉、政企需求和共址需求建设,只能针对有问题的单点逐一解决问题,缺乏全网性的整体规划,无法对全网的室内覆盖增强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解决,且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过于复杂,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采用的是同轴电缆和无源器件的组网形式,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线损和耦合度等进行综合的考虑,无论是设计难度还是计算的工作量都较大;施工工艺复杂;传统的室内覆盖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无源器件和街头,对人工工作强度和技术水平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业主配合度低,现如今业主和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的上升,而传统室内分布建设的工程量较大,要在住宅小区中进行建设有相当的难度;维护困难,传统的无源分布系统管理难度较大,设备的老化速度快,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的腐蚀和脱落等现象,且难以得到及时的察觉和解决,从而导致室内覆盖的质量没有保障;更新效率低,传统的室内覆盖方式无论是在功率还是容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的网络对均衡性的要求,单路分布的方式也不符合4G网络对天线收发模式的要求。因此充分利用MR和信令数据(XDR)的关联分析,将信令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赋予MR数据,进行网络信息与位置信息的匹配,通过建立科学精准的室内覆盖规划支撑方法,高效实现网络覆盖问题的精确定位。通过推动最佳建设方式的落地应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建立包含多个典型场景在内的LTE建设应用方案库,根据场景与方案匹配原则、方案选择优先级原则,将“场景库”、“方案库”、“案例库”三库有机结合,兼顾质量和效益,实现分场景解决方案的菜单式输出,按方案模板灵活建设,有效应对4G网络问题难解决的困难。通过建立多维指标质量评估方法和标准,实现精确的深度覆盖网络质量评估和问题定位,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宏站、室分基站的具体优化措施,推广新型建设方式,提高深度覆盖问题点解决效果,以实现LTE网络覆盖率和客户感知的快速提升。

二、大型综合建筑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综合建筑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1.2 室内分布系统的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的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及其特性
    2.1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及指标要求
        2.1.1 室内覆盖有多种建设方式
        2.1.2 室内覆盖系统特性
    2.2 室内覆盖建设的相关配置
    2.3 分布系统建设发展趋势研究
        2.3.1 从系统性能划分
        2.3.2 从设备技术发展趋势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分布系统技术原理及应用
    3.1 传统DAS系统的组成、规划和系统应用
        3.1.1 传统DAS系统的原理及拓扑图
        3.1.2 室内信号覆盖的参数及信源选择
        3.1.3 基站电平规划
    3.2 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及改造
        3.2.1 系统优化
        3.2.2 传统室内覆盖系统的改造
    3.3 传统分布系统故障改造示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室内信号覆盖设备
    4.1 新型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发展需求
    4.2 新型室分小基站研究
        4.2.1 新型室分小微基站的类别
        4.2.2 室内覆盖小基站的发展驱动
    4.3 典型的新型室内信号覆盖设备
        4.3.1 华为Lamp Site
        4.3.2 烽火Femto基站设备
        4.3.3 京信一体化分布式皮基站
        4.3.4 新型基站覆盖的站点测试报告
    4.4 新型室内信号覆盖设备的优势与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应急通信场景下无人机通信平台覆盖最大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挑战
        1.2.1 应急通信网络研究现状
        1.2.2 无人机通信研究现状
        1.2.3 无人机应急通信研究现状
        1.2.4 无人机应急通信覆盖最大化研究现状
        1.2.5 主要挑战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室内-外无线应急通信模型概述
    2.1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2.1.1 无线信号传播信道
        2.1.2 室外传播模型
        2.1.3 室内传播模型
    2.2 无人机通信模型
        2.2.1 无人机室外覆盖通信模型
        2.2.2 无人机室外-室内覆盖通信模型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路径损耗的无人机室内通信最大覆盖
    3.1 相关工作分析
    3.2 无人机室外-室内通信模型建立
    3.3 分类讨论无人机部署方案
        3.3.1 无人机覆盖建筑物
        3.3.2 无人机覆盖精确用户
    3.4 多机网络控制单元决策
    3.5 仿真性能分析
        3.5.1 仿真参数设置
        3.5.2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中断概率的无人机室内通信最大覆盖
    4.1 相关工作分析
    4.2 室外-室内中断概率模型建立
    4.3 基于块坐标下降的解决方案
        4.3.1 无人机3D位置优化
        4.3.2 无人机功率和带宽分配
        4.3.3 无人机3D位置、功率-带宽分配联合优化
        4.3.4 一种特殊情况下的3D位置、功率-带宽分配方法
    4.4 仿真性能分析
        4.4.1 仿真参数设置
        4.4.2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传输速率的无人机室内-外通信最大覆盖
    5.1 相关工作分析
    5.2 系统模型建立
    5.3 无人机部署及资源分配方案
        5.3.1 室内用户预覆盖
        5.3.2 室外用户预覆盖
        5.3.3 联合无人机位置和资源优化
    5.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4.1 仿真参数设置
        5.4.2 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智慧商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与关键技术分析
    2.1 系统总体方案
    2.2 关键技术分析
        2.2.1 物联网概述
        2.2.2 无线通信技术
        2.2.3 数据库技术
        2.2.4 web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各模块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3.2 硬件模块
        3.2.1 主控模块
        3.2.2 LoRa无线通信模块
        3.2.3 激光计数模块
        3.2.4 甲醛传感器模块
        3.2.5 甲烷传感器模块
        3.2.6 二氧化碳模块
        3.2.7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2.8 光照传感器模块
        3.2.9 继电器传感器模块
        3.2.10 视频采集模块
        3.2.11 Wi-Fi模块
        3.2.12 烟雾传感器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4.1 嵌入式开发
        4.1.1 主控模块软件设计
        4.1.2 LoRa模块软件设计
        4.1.3 传感器模块软件设计
    4.2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4.2.1 数据库软件设计
        4.2.2 云端服务器设计
    4.3 web端软件设计
    4.4 系统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室内定位方案
    5.1 室内定位技术及研究现状
        5.1.1 定位技术简介
        5.1.2 室内定位研究现状
    5.2 信号测量类型
        5.2.1 信号到达时间
        5.2.2 信号到达时间差
        5.2.3 接收信号强度
        5.2.4 信号到达角度
    5.3 智慧商场系统室内定位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通信系统
        1.2.2 通信系统与通信终端
        1.2.3 区域安全通信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区域安全通信理论基础
    2.1 移动通信研究对象
        2.1.1 2G移动通信技术
        2.1.2 3G移动通信技术
        2.1.3 4G移动通信技术
        2.1.4 5G移动通信技术
    2.2 SDR设备原理
    2.3 云计算技术
        2.3.1 虚拟化
        2.3.2 云计算安全
        2.3.3 云计算与通信的超融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
    3.1 相关研究
    3.2 算法模型
        3.2.1 异构多源数据的预取
        3.2.2 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
    3.3 实验与分析
        3.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方法
    4.1 相关研究
    4.2 算法模型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
    5.1 相关研究
    5.2 基于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
        5.2.1 TDOA下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5.2.2 融合及平滑过渡
        5.2.3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5.2.4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流程
    5.3 实验仿真分析
        5.3.1 实验环境与评估指标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通信系统设计
    6.1 软件系统设计
        6.1.1 功能设计
        6.1.2 界面设计
        6.1.3 信令模组设计
    6.2 硬件系统重要模块设计
        6.2.1 时钟模块设计
        6.2.2 CPU接口模块设计
        6.2.3 ALC模块设计
        6.2.4 DAC控制模块设计
    6.3 实验部署与验证
        6.3.1 实时控制过程和验证
        6.3.2 传输验证实验设计
        6.3.3 实验设备部署
        6.3.4 天馈系统实验方案
        6.3.5 实验安全事项
        6.3.6 实验环境要求
        6.3.7 实验验证测试及调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1.2.1 建筑结构监测技术发展动态
        1.2.2 建筑内部可靠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动态
        1.2.3 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技术发展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方案设计
    2.2 传感器选型与指标分析
        2.2.1 倾角传感器
        2.2.2 位移传感器
        2.2.3 温度传感器
    2.3 无线传感网络设计
        2.3.1 LoRaWAN技术分析
        2.3.2 通信模组与组网方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同步采集方法研究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案研究
        3.2.1 节点时钟模型
        3.2.2 影响时间同步精度的因素
        3.2.3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研究
    3.3 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机制设计
        3.3.1 基于LoRaWAN的 FTSP时间同步机制设计
        3.3.2 FTSP时间同步机制稳定性改进
    3.4 无线网络时间同步验证
        3.4.1 时间同步精度验证
        3.4.2 时间同步稳定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传感网络的通信可靠性研究与系统实现
    4.1 网络仿真平台
    4.2 物联网的通信可靠性研究与设计
        4.2.1 经典LoRaWAN的通信可靠性研究
        4.2.2 基于时分多址的LoRaWAN
    4.3 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3.1 日常监测程序流程
        4.3.2 紧急监测程序流程
    4.4 网络系统通信可靠性测试
        4.4.1 ALOHA通信性能测试
        4.4.2 TDMA通信性能测试
    4.5 系统的实现与验证
        4.5.1 系统实现
        4.5.2 系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及研究概况
    1.3 本文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4 本文章节安排
2 室内LTE网络覆盖及优化基础
    2.1 LTE网络基础
        2.1.1 LTE网络架构
        2.1.2 LTE网络多址方式
        2.1.3 LTE制式
    2.2 室内覆盖技术介绍
        2.2.1 室内覆盖系统
        2.2.2 室内覆盖基本组成
    2.3 LTE网络优化基础
3 室内LTE网络覆盖优化方法研究
    3.1 业务性能优化
        3.1.1 传统优化方法
        3.1.2 新型优化方法研究
        3.1.3 新型优化方法实施验证
    3.2 室内外协同优化
        3.2.1 传统优化方法
        3.2.2 新型优化方法研究
        3.2.3 新型优化方法实施验证
    3.3 覆盖干扰优化
        3.3.1 传统优化方法
        3.3.2 新型优化方法研究
        3.3.3 新型优化方法实施验证
4 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研究
    4.1 传统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方法
    4.2 新型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方法研究
        4.2.1 线缆布放规则
        4.2.2 信源设计规则
        4.2.3 天线设计规则
        4.2.4 分区规则
    4.3 LTE网络室内覆盖设计实例
        4.3.1 详细设计方案
        4.3.2 室内分布设计图
    4.4 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效果验证
        4.4.1 实例测试结果
        4.4.2 实例效果对比总结
5 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与优化的应用实施
    5.1 实施效果对比和评估
    5.2 分析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呼和浩特市TD-LTE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第二章 TD-LTE室内分布系统相关技术基础
    2.1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2.1.1 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
        2.1.2 室内分布系统的分布方式
        2.1.3 室内分布系统设备组成
    2.2 室内分布系统的分类
    2.3 室内分布系统常用设备技术参数
第三章 TD-LTE室分系统覆盖规划和解决方案
    3.1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规划方案
        3.1.1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规划思路
        3.1.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性能分析
        3.1.3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容量性能分析
        3.1.4 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分析
    3.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解决方案
        3.2.1 TD-LTE室内建设模式
        3.2.2 TD-LTE的3种双路建设方案
        3.2.3 TD-LTE双路室分建设场景讨论
第四章 TD-LTE室分系统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及案例分析
    4.1 室分系统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4.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常见问题案例分析
        4.2.1 量化和测定宏基站对室分系统的影响
        4.2.2 室分信号外泄
        4.2.3 由于建筑物遮挡而导致的室分覆盖不足
        4.2.4 利用新技术一体化皮基站解决室分弱覆盖问题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与演进
    1.2 TD-LTE发展现状
    1.3 TD-LTE无线网络规划现状
    1.4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TD-LTE系统关键技术
    2.1 TD-LTE标准化历程
    2.2 TD-LTE系统需求指标
    2.3 TD-LTE网络结构
    2.4 TD-LTE无线网规划特性
        2.4.1 TD-LTE无线网覆盖规划特性
        2.4.2 TD-LTE无线网容量规划特性
        2.4.3 TD-LTE无线网参数规划特性
    2.5 TD-LTE的 OFDMA/SC-FDMA技术
        2.5.1 OFDM技术基本原理
        2.5.2 OFDM技术的不足
        2.5.3 TD-LTE上行多址方式
    2.6 TD-LTE的 MIMO技术
        2.6.1 MIMO技术原理
        2.6.2 空间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
        2.6.3 TD-LTE天线的传输模式
        2.6.4 TD-LTE系统上行天线选择
    2.7 信道编码和链路自适应技术
        2.7.1 信道编码
        2.7.2 链路自适应技术
    2.8 帧结构和物理资源
        2.8.1 帧结构
        2.8.2 TD-LTE系统物理资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
    3.1 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概述
        3.1.1 簇滚动规划的概念
        3.1.2 研究簇滚动规划的目的
    3.2 簇滚动规划
        3.2.1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原则
        3.2.2 簇滚动规划的流程
    3.3 簇滚动覆盖规划
        3.3.1 数据采集
        3.3.2 问题分析
        3.3.3 规划方案制定
    3.4 簇滚动容量规划
        3.4.1 簇滚动容量规划整体思路
        3.4.2 扩容标准
        3.4.3 扩容技术要求
        3.4.4 用户预测
        3.4.5 用户分析
    3.5 仿真计算
    3.6 簇滚动频段规划
        3.6.1 TD-LTE频段资源
        3.6.2 簇滚动频段资源规划
    3.7 微站协同组网
        3.7.1 微站的概述
        3.7.2 建设方式的说明
        3.7.3 建设方式的选择
        3.7.4 微站设备选择要求
        3.7.5 小区划分
        3.7.6 天线的设置
    3.8 系统间干扰规避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城市簇滚动规划项目实施
    4.1 某城市无线网络现状
        4.1.1 TD-LTE网络现状
        4.1.2 2G、TD-SCDMA网络现状
    4.2 簇滚动规划项目实施背景及时间计划
    4.3 簇滚动规划项目组织结构和流程
    4.4 簇滚动规划项目成果
        4.4.1 规划簇的划分
        4.4.2 输出文件的组成
        4.4.3 簇滚动规划项目成果
    4.5 簇滚动规划项目案例
    4.6 某城市簇滚动规划实施的意义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的总结
    5.1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和传统规划的对比
        5.1.1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的优点
        5.1.2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的缺点
    5.2 簇滚动规划适用场景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9)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南京地铁介绍
        1.1.1 南京地铁建设现状
        1.1.2 南京地铁运营现状
    1.2 CDMA网络发展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发展
        1.2.2 国外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室内分布系统及关键技术
    2.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2 室内分布系统
        2.2.1 室内分布系统的现实需求
        2.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方法
        2.2.3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2.2.4 地铁内的室内分布系统
    2.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3.1 功率控制
        2.3.2 分集技术
        2.3.3 软容量
        2.3.4 切换
        2.3.5 软切换的实现
    2.4 无线网优方法和流程
        2.4.1 网优的目的和主要流程
        2.4.2 无线网优化的方法
    2.5 导频污染简介
        2.5.1 导频污染的原理
        2.5.2 Pilot pollution对系统的不良影响
        2.5.3 Pilot pollution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
    3.1 地铁通信系统
        3.1.1 概述地铁通信系统
        3.1.2 传播环境特征分析
        3.1.3 业务需求量估算
    3.2 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
        3.2.1 分布系统的设计思想
        3.2.2 覆盖区域及指标要求
        3.2.3 GPS的安装要求
        3.2.4 多系统之间的隔离度要求
        3.2.5 越区切换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分布系统的构成配置
    4.2 综合合路系统
        4.2.1 综合合路系统概述
        4.2.2 综合合路系统方案设计
        4.2.3 综合合路系统实际应用
    4.3 天馈分布系统
        4.3.1 站台天线阵分布系统
        4.3.2 隧道内泄露电缆分布体系
    4.4 容量估算
        4.4.1 分布系统的容量估算
        4.4.2 分布系统的分区说明
    4.5 分布系统切换分析
        4.5.1 人员站内信号切换以及进出站信号切换
        4.5.2 列车行驶中的站间切换
        4.5.3 列车进出隧道的切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京地铁信号质量测试及分析
    5.1 测试方案介绍
        5.1.1 测试流程
        5.1.2 实验方案
    5.2 测试结果
    5.3 测试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TD-LTE室内深度覆盖建设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LTE网络发展现状
        1.2.1 LTE发展进程
        1.2.2 LTE网络现状
    1.3 LTE网络应用场景和当前挑战
        1.3.1 LTE应用场景
        1.3.2 当前挑战
    1.4 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LTE概念与基本原理
    2.1 LTE概念
    2.2 TD-LTE关键技术
    2.3 TD-LTE网络结构
    2.4 TD-LTE覆盖指标
    2.5 TD-LTE对用户的变化
    2.6 TD-LTE对网络建设的变化
    2.7 TD-LTE深度覆盖要求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TE室内深度覆盖的建设与优化研究
    3.1 基于大数据定位的精准规划优化
        3.1.1 基于MR的多源数据栅格级定位
        3.1.2 基于掌厅的室内分层定位
    3.2 三库一体分场景策略
    3.3 LTE深度覆盖关键措施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TD-LTE室内覆盖建设与优化实践
    4.1 室外覆盖室内
        4.1.1 室外微站深度覆盖
        4.1.2 射灯型天线深度覆盖
    4.2 MDAS系统(光纤分布系统)
    4.3 室内部署小型站
    4.4“三库一体”应用效果
    4.5 经济和社会效益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大型综合建筑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的研究与设计[D]. 田雪冬.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应急通信场景下无人机通信平台覆盖最大化技术研究[D]. 崔键.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智慧商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D]. 郑毅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4]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 赵盛烨.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5]建筑形变监测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D]. 蒋兴科.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室内LTE网络覆盖设计及优化研究[D]. 王苑.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呼和浩特市TD-LTE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研究[D]. 郭玉婷.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D]. 孙占委.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9]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周颍.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10]TD-LTE室内深度覆盖建设与优化研究[D]. 刘慧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大型综合楼宇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