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

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

一、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宋婷婷[2](2021)在《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对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做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的做好前期准备;2.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3.构建并验证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检索建库-2020年12月的四大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尿路感染的研究,由课题组的研究者利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筛选文献,用Excel2019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2.采用病例回顾性方法,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共12528例,其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者228例为观察组。分别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按7:3比例系统抽样随机分为建模组(尿路感染:160例,无尿路感染:430例)和验证组(尿路感染:68例,无尿路感染:185例),回顾性分析建模组5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建模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3.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组以检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共纳入65篇有效文献,发文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发文地区聚集于东南沿海等省份;2013年开始基金资助,起步较晚;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社会人口学、疾病、既往史及个人史、生物学标志物、医源性因素、治疗相关性因素。2.建模组中590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合并症、脑血管疾病、痴呆、病程、住院天数、BMI、Hb A1c、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而其他因素,糖尿病类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异常,空腹血糖、BUN、Scr、24小时尿蛋白、药物治疗等方面与糖尿病患者无尿路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建模组中590例患者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脑血管疾病(OR=2.884,P=0.012)、痴呆(OR=0.12,P<0.005)、住院天数(OR=1.104,P=0.006)、BMI(OR=0.826,P<0.005)、Hb A1c(OR=1.429,P<0.005)、ALB(OR=1.089,P=0.013)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4.将6个危险因素纳入回归模型,构建并验证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预测模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Logit(P|发生尿路感染)=-2.541+0.099×住院天数-0.192×BMI+1.059×脑血管疾病的赋值+2.122×痴呆的赋值+0.357×Hb AIC-0.026×ALB。结论:1.我国对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但发文量较少,文献计量学分析能够充分揭示糖尿病尿路感染研究领域的演化脉络和发展态势,以支撑相关科研选题,但所分析的风险因素不具有全面性和严谨的代表性。2.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6个:脑血管疾病、痴呆、住院天数、BMI、Hb A1c、ALB。3.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罗晓妹[5](2021)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文中指出目的收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患者的尿液培养和药敏结果及临床一般资料,探讨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在临床工作中为该类患者提供抗生素参考并对CAPD患者进行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90例CAPD确诊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对照组选择同期32例稳定的CAPD无泌尿道感染的患者。留取患者入院后第一天清晨清洁尿液送检。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从90例CAPD合并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尿培养中,共鉴定出菌种90株。革兰阴性菌构成了细菌总数的重要部分,与革兰阳性菌比例为3:2。(2)粪肠球菌的例数在本次研究的革兰阳性菌中最多,对至少5种抗生素都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排在第二位的是屎肠球菌,它的耐药谱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都比粪肠球菌高。万古霉素对所有培养出的细菌都有效。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为13.3%(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作为比例最高的一种细菌,它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达76.67%,且只对一部分强效抗生素敏感,大部分抗生素对它效果不佳。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达到100%耐药,但它的耐药谱并不宽。大肠埃希菌中存在14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比例已经接近大肠埃希菌总数的一半。(4)泌尿道感染组中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的患者比例为71.1%,高于对照组46.8%(χ2=6.076,P<0.05)。泌尿道感染组中尿量小于200ml的患者比例为50%,高于对照组15.6%(χ2=11.533,P<0.05)。泌尿道感染组患者的腹透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血磷、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5)单因素分析提示腹透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血磷、钙磷乘积、尿量小于200ml、原发病分布情况、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是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这些相关的单因素代入。尿量小于200ml(OR=3.519,P<0.05)、泌尿道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OR=4.727,P<0.05)是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时,尿培养出的致病菌的种类非常复杂多样。(2)随着抗生素滥用,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时尿培养的菌群耐药率增高,耐药谱增宽,产ESBL菌和MRSA日益增多,为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的感染增加了难度。在临床上选择抗生素种类时,需要依据药敏和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避免无效抗感染或造成二重感染。(3)腹透龄增加,高甘油三酯、高空腹血糖、高血肌酐、血磷升高、钙磷乘积升高、尿量减少、原发病分布差异、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与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相关。尿量减少,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是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CAPD患者若存在残余尿,不论患者是否有尿路刺激症状,建议完善尿培养检查筛查真性菌尿并及时干预。(4)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减少CAPD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6](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谢朝云,熊芸,蒙桂鸾,李耀福,杨雪,杨忠玲[7](2019)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相关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02-01~2018-10-31收治的1 7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菌尿发生率为10.87%,年龄≥60岁、女性、病程≥10年、绝经、心血管疾病、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血糖>6.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血清肌酐>133μmol/L、血清尿素氮≥7.5 mmol/L、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比值≤10等是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病程≥10年、肾病、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比值≤10、糖化血红蛋白>6%、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2型糖尿病并发无症状菌尿的相关因素较多,控制血糖,做好健康管理,加强防治知识宣教等是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无症状菌尿的主要措施。

蒋利军[8](2018)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降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发烧、尿频、尿痛症状的患者70例,尿潴留症状的患者5例,无症状菌尿患者4例,败血症7例,且经统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56例,女性患者例数高于男性患者。检查后统计结果显示: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患者有26例,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患者有60例。结论女性患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几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不太明显,主要以感染大肠埃希菌为主,可根据此特点对患者进行治疗与预防。

田勇[9](2015)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菌尿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菌尿感染状况、菌谱特点及分布人群等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各40例,分别取两组患者的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菌群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分析其主要分布人群。结果 1革兰氏阴性杆菌(72.5%)是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大(52.5%),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12.5%)、肺炎克雷伯菌(10%,4/40),两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无明显差异。2人群分布:无症状组60岁以上患者占67.5%,女性患者占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菌尿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以老年女性患者为主,在临床中应加强预防,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给予相应治疗。

缪从庆,孟信龙,樊爱娟,陈英姿,杜鹏[10](2013)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同期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以及100例无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有残余尿、既往是否有尿路感染病史等指标。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是否有残余尿以及既往尿路感染病史在两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而其余指标在两组之间无差别。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是否有残余尿以及既往尿路感染病史是影响无症状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是否有残余尿以及既往尿路感染病史等因素有关。而对于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存在残余尿以及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患者更易出现无症状尿路感染,应定期查尿常规,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性尿路感染,选择适当治疗,改善预后。

二、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3.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3 文献倒入与筛选
        1.4 文献分析方法
    2.结果
        2.1 出版年度分布
        2.2 出版地区地区分布
        2.3 期刊发行分布
        2.4 基金资助
        2.5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3.讨论
        3.1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发文年份及发文地区分析
        3.2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发文期刊分布及基金资助分析
        3.3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分析
    4.小结
第二部分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2.2 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
        2.3 建模组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4 建模组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建模组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检验
        2.6 验证组验证预测模型
    3.讨论
        3.1 Hb A1c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2 白蛋白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3 合并症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4 BMI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5 住院天数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6 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标准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
        2.2.2 原发病情况
        2.2.3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4 实验室指标的收集
        2.2.5 主要疾病及定义
    2.3 实验室方法
        2.3.1 标本留取
        2.3.2 病原菌检测
        2.3.3 药敏试验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CAPD合并UTI患者尿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3.2 CAPD合并UTI患者尿培养中主要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
    3.3 CAPD合并UTI患者尿培养中主要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
    3.4 CAPD患者发生UTI的单因素分析
    3.5 CAPD患者发生UTI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讨论
    4.1 CAPD患者发生UTI的菌群分布情况及特点
    4.2 CAPD患者发生UTI菌群中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4.3 CAPD患者发生UTI菌群中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
    4.4 CAPD患者合并UTI时抗生素的选择
    4.5 残余肾功能及尿量对CAPD患者的重要性
    4.6 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4.6.1 尿量、尿液成分、体内肌酐水平的变化
        4.6.2 CPAD患者血脂、血糖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4.6.3 性别和原发病因素
        4.6.4 CAPD患者泌尿系统结构的变化
        4.6.5 CAPD患者无症状菌尿和无症状脓尿
    4.7 对CAPD患者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7.参考文献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7)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合并ASB的发生率:
    2.2 2型糖尿病合并ASB病原菌分布:
    2.3 2型糖尿病合并ASB的单因素分析:
    2.4 2型糖尿病合并ASB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8)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构成占比分析
    2.2 患者感染病原所占比情况
    2.3 患者临床症状所占比情况
3 讨论
    3.1 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3.2 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分析
    3.3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9)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菌尿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中段尿标本留取:
    4. 慢性并发症诊断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观察指标比较(表1):
    2. 影响无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三、讨论

四、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宋婷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D]. 罗晓妹.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7]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相关因素分析[J]. 谢朝云,熊芸,蒙桂鸾,李耀福,杨雪,杨忠玲.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04)
  • [8]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J]. 蒋利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18(22)
  • [9]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菌尿临床特点分析[J]. 田勇. 医药论坛杂志, 2015(11)
  • [10]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探讨[J]. 缪从庆,孟信龙,樊爱娟,陈英姿,杜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5)

标签:;  ;  ;  ;  ;  

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