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

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1](2021)在《“中国情怀”与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文中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富有时代感的多维、多元、多层次的特点,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多语种人才的需求则呈现"量大面广、技强质优"的特点。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的内涵丰富,他们作为"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书写者和传播者,承载着更为深远的使命和职责。因此,多语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路径等应当同新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的诸多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多语种人才的培养思路和路径等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对目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特色项目、平台搭建、课程思政、国别与区域教学体系、智慧教学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

何敏[2](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陕西省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师资建设、学科建设、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但相比中东部省份依然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研究梳理了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定量分析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借助SWOT分析法对陕西汉语国际教育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内部优势主要在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位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区且拥有丰厚的高校基础资源。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内部劣势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力弱、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整体不高,孔子学院建设不足。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外部机遇主要为“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带来新机遇。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外部挑战主要是省市间教育竞争的激烈和后疫情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考验。接着构建SWOT矩阵图,显示出: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强于挑战。陕西省应遵循“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弥补劣势、减轻挑战”的原则,重点研究SO战略和WO战略。最后结合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做好政策主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孔子学院建设;高校联合,合力共赢;依托优势学科,凸显专业特色。

孔俐颖[3](2021)在《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维克多·奥列格维奇·佩列文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俄罗斯青年作家中最着名、最神秘和最有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西方学者常常将他与海明威、卡夫卡等大文豪相提并论。中国学者将其比作当代着名作家王朔和莫言。还有学者认为佩列文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十分类似,二人皆成功填平了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佩列文在作品中体现了睿智的思想和哲学思辨能力,在这一点上甚至有评论家将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论。不同于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家对苏维埃神话和俄罗斯传统的狂热解构,佩列文在内容上忠实地继承了关照现实的文学传统。我们认为,佩列文在创作中延续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关于东西方问题的论争。他擅于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透过荒诞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哲理。苏联解体后人们的幻灭感和迷惘感、大众传媒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西方商品、科技、语言与文化对俄罗斯的渗透、俄罗斯在东西方间的踟蹰均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当代俄罗斯人在文化归属上的西方化倾向,佩列文以东方文化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和转型时期俄罗斯人的心理迷茫,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下将历史、现实和人的存在本质均指向虚空,旨在放下对民族定位的执念,号召俄罗斯人以精神自由的姿态踏入新的历史道路。在本论文中,我们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为着眼点,对俄罗斯、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符号域特点进行了梳理,将佩列文笔下的东西方问题转换为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西方文化符号域和东方文化符号域,以探究不同文化符号域之间交流碰撞所产生的意义。我们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基础之上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拟像”论和“内爆”论,霍米·巴巴的“模仿说”和“中间地带”思想、德勒兹的“游牧空间”说等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日本“空无”思想、中国禅宗的“空观”和道家的“无为”思想等东方哲学理论对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东方文化符号域、小说人物在符号域边界地带的求索及佩列文小说中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效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文本分析。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我们简述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东西方问题的缘起,综述了俄罗斯、国内与西方学界对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难点。在第一章“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与佩列文作品的东西方问题”中,我们对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对“二元对立”“符号域”等概念进行重点论述,总结出东方文化符号域与西方文化符号域的特征,并以佩列文的系列作品加以比照,分析将文化符号学理论运用于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第二章“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中,我们结合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霍米巴巴的模仿说等相关理论从“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下的俄式消费社会”“令人神往的俄式民主社会”和“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未来”三个层面来探究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揭示苏联解体后西方的文化、商品、政治、科技席卷俄罗斯社会的图景;在第三章“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中,我们采用了中国禅宗思想、道家思想、日本“空无”思想等相关学说从“日本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打造的理想之境”“中国禅宗的虚空之境”和“中国道家的无为之境”三个层面来探究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分析作者如何以东方文化来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并揭示俄罗斯社会的“智慧转型”的东方转向;在第四章“边界地带的求索”中,我们结合身份理论及德勒兹的游牧空间理论,从“身份的焦虑”“无望的恋情”“游牧空间下的逃逸”三个方面分析边界地带人的求索,揭示苏联解体后,面临不同模式在人的心理层面的激烈碰撞与冲击,人的心灵形成的巨大“虚空”;在第五章“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效果”中,我们主要从“虚空:东西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学图景”两个层面进行阐释,揭示了佩列文立足“虚空”思维对俄罗斯的东西方历史地理意义进行消解,并构建了一个东西方及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美学图景的过程。通过对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特点、思想内涵和建构艺术的研究,我们发现佩列文以后现代主义的荒诞和文字游戏为面具,充满对生命本源的执着,对人性的诘问,对物欲横流的时代和虚拟世界的担忧,以及对俄罗斯未来发展道路的紧张思索,至此,一个忧国忧民的作家形象跃然纸上。

周言艳[4](2021)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教育全球化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但与此同时,各国在教育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继而转变为全球性的人才竞争。在人力资本理论和软实力理论的影响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教育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把教育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身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阵地。因此,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俄两国互为最大友好邻邦,且都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双方提高各自教育水平,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直面教育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此外,人文交流作为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点领域。发展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对提升两国人文交流水平和推动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程度也不断加深,逐渐实现机制化和多层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苏联解体以来的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展开研究,以中苏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论文的逻辑起点,以梳理和评价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效为关键环节,落脚于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以期对我国在全面了解掌握中俄教育与合作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制定新时代对俄教育政策有一定的咨政作用。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论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思路与结构。第一章:中俄(苏)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回顾。本章主要对从新中国建立到苏联解体的中苏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进行回顾,阐述并归纳这一阶段不同时期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主要成就和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这一时期,中俄(苏)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受两国关系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两国关系处于“蜜月”期时,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十分密切;当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时,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则逐渐走向低谷;当两国断绝来往时,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则处于停滞状态;而当两国关系逐渐恢复正常之后,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逐渐恢复正常并发展起来。第二章: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就。本章主要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律基础进行梳理,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果进行整理与评价。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一阶段,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程度逐渐加深,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逐渐形成了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第三章: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本章分别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部分交流活动及合作机制成效不佳、留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语言障碍以及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的留学吸引力不足这四个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本章首先分析了两国国家关系和教育合作基础、两国的教育战略以及国际环境(全球化和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变化)对两国未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作用,然后阐述了两国的教育政策和新冠疫情对双方目前及未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系统总结,在归纳中俄各时期教育交流与合作内容、分析未来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走向的基础上,指出中俄未来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刘艳婷[5](2021)在《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兴起,为满足其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2007年我国国务院学位办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河北师范大学于2009年成为第二批设立该专业的39所高校之一。作为国际人才培养关键的课程设置,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调查了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部分学生和一线教师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同时,以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作为角度,探讨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学界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教指委两版《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变动情况,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本校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概况。第二章是对问卷和访谈的设计、整理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对自己研究生期间课程设置的真实感受和评价;第二部分通过访谈的形式,一方面了解一线教师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一方面了解有海外教学经验的志愿者在母校课程设置方面的真实诉求和相关建议。第三章主要根据反馈情况和与其他高校的对比情况,找出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汉语本体理论强、师资团队专业、跨文化交际氛围良好、海内外实习机会较多;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门类有待增加,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现象,存在因主客观原因未开课的情况,缺乏学位预备模块课程设置,研究方法类课程不足。第四章主要根据前两章的调查结果,从资源建设、实践建设,完善课程及学制建设三个大的角度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张颖[6](2021)在《韩国孔子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文化活动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外交成为当今各国塑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各大国际语言文化机构的工作内容,其中,举办文化活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国的运行稍早于孔子学院,其首尔文化中心是唯一一个日本在韩国的官方语言文化机构,在促进艺术文化交流、进行日语教育、促进日本研究和学者访问交流方面进行了出色的工作。韩国作为第一个孔子学院落地生根的国家,孔子学院遍布其全境。孔子学院在韩国发展迅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满足了韩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成绩斐然。但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活动的设计策划、最终效果多个方面也并不是尽如人意的,这影响了中华文化在韩国的传播。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网络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韩国5所孔子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机构自成立以来文化活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得到文化活动的时间、形式、主题、系列性等内容。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借助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分析这些文化活动的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六个要素,得出这些要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文化活动的活动主体和参与规则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而文化活动的客体、工具、分工及共同体具有不确定性,将两所机构进行对比发现,这些要素存在较大差异,成为影响活动结果的重要因素。这四项要素的差异为:1.从文化客体方面看,两所机构的文化活动所呈现的文化元素在呈现频次和跨度上存在差异;2.从活动工具方面看,两所机构举办文化活动的活动场地、使用的多媒体手段、文化内容的呈现形式和载体存在较大差异;3.从活动共同体方面看,两所机构的文化活动举办方构成不同,也影响了活动共同体的其他部分和活动主体的构成;4.从活动分工方面看,两所机构活动共同体、活动工具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活动分工。分析这四个元素之后发现,孔子学院在举办文化活动时在这四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四方面的差异和出现的问题,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首尔文化中心举办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本文为韩国孔子学院提高文化活动效果提出可参考的建议:1.以活动客体为导向开展文化活动;2.丰富活动共同体的构成,优化活动分工;3.重视活动工具的设计。

王凌宇[7](2021)在《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技巧 ——“中俄文明对话”开幕式发言口译模拟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材料是2020年10月19日召开的“中俄文明对话”论坛。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应对共同的挑战,迈向美好的未来,既要经济科技的实力,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该论坛作为中俄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活动之一,探讨了中俄两国在文明、语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应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源语进行重新组合,在译文中传达出对等的信息,这也是翻译的目的之一,即信息传递。信息重组过程中可以将讲话人讲话过程中的冗余部分删除,在译语中对原语信息不足部分进行补充,若讲话人讲话逻辑不清,通过信息重组也可以厘清说话人的意图,使译文条理更加清晰。在交替传译中,对于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言,信息重组的好坏决定信息传递的质量,同时,信息重组也是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本翻译实践报告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概括了翻译活动的背景,包括活动简介和翻译任务;第二章介绍了翻译过程,其中有译前准备、翻译现场介绍以及译后的归纳总结;第三章中结合具体事例,归纳总结在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信息重组策略,包括信息感知、结构重组、信息增补、信息删减和信息逻辑处理。第四章为此次翻译实践质量评估及经验总结。

王韵怡[8](2021)在《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在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和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推动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揽四海英才服务国家建设大局,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管理服务,增进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国际教育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中国高校吸引了更多国家的学生前来学习交流。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贸易合作区域,其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高校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外国留学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加强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阐述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梳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进而分析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第二部分阐明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从提高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保证中国来华留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通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展现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第三部分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分析我国高校推进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剖析我国高校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已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提出加强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中国高校应继续深化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提高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完善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平台。

夏之芳[9](2021)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之一,自古便与中国有密切往来。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愈发密切。随着中乌关系的友好发展,汉语在中乌交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需要大量汉语人才。近几十年来,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迅速,不仅开设了孔子学院、培训中心等专业汉语机构,同时,汉语教学也进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大学本科教育、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均有汉语课程的开设。在取得以上成果的同时,当前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出现了滞缓现象,近年来教学方式及相关政策萧规曹随,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而改变。因此,寻找乌兹别克斯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论述了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历史渊源、现状意义及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日记法、数据分析法等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其中问卷调查法和日记法是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及汉语课堂情况的真实调查。第二章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汉语教学情况以及汉语教学渊源进行分析。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公立的教学单位以外,孔子学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共有两所孔子学院,他们分别是塔什干孔子学院和撒马尔罕孔子学院,这两所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三章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情况的问卷调研。该部分以几所高校汉语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习汉语的动机、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汉语的态度、对教学、教师、教材的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期为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较为真实客观的建议。第四章从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乌兹别克斯坦当前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本章指出来目前在教材、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针对当前各汉语教学机构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目前各教学单位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有的是通用化教材,有的是本土国别化的教材。对各单位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描述,有助于系统的对比分析各类教材,也为未来的教材选择提供一个横向参考。同时,本文建议未来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开发本土化教材。本文通过回顾并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对外文化历史发展沿革,简要梳理主要历史时期的汉语发展过程。苏联时期塔什干国立大学就成立了汉语专业,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汉语教学在当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收集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教学的各方面数据。结合现实情况从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与教学相关制度与政策、教育教师提升与培训制度、汉语教材、汉语课程等方面,对汉语教师与汉语专业大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系统化的分析整理,找出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的“瓶颈”根源所在。同时,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学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提高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适用性、功能性、受欢迎程度。

郝丹丹[10](2021)在《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全球胜任力的视角》文中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对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提出多项政策文件,强调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并不能完全承担起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责任。美国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表现突出,为美国和世界各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剖析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成效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首先,本文对美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与行动进行梳理和剖析,审视国际化人才发展历史,发现美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与行动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1)早期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表现为学术殖民和学者的跨国流动;(2)转型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美国的文化输入转向文化输出;(3)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新殖民;(4)深度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双边或多边教育合作。其次,本文选取了塔夫茨大学国际法学与外交学专业、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专业、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专业、耶鲁大学全球事务专业以及哈佛大学国际发展公共管理专业进行案例研究,从全球胜任力的框架模型进行分析,探究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先进与独到之处。在认知维度方面,美国高校提供基础核心类课程和语言类课程和工具方法类课程,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全球问题和诸如正义、平等、尊严和尊重的普世价值,拥有移情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并且能够采用多角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全球胜任力框架中的认知维度的知识和技能。在思维维度方面,美国高校将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训练贯穿于课堂中的学习和课堂外的实践中。在课堂中,为国际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实践中,注重高阶思维内化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际事务中获得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行为维度方面,美国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全球行动中,提升承诺能力、决策技能,并能够真正做到为集体利益而努力。最后,本文以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为例研究了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以下四条建议:(1)在制度中保证全球胜任力,建立健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和谐、积极的环境,帮助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2)在师资中注入全球胜任力,高校在教师招聘时倾向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并对已有的教师进行国际化培养,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3)在课程中融入全球胜任力,高校加强学生对语言课程的学习,建设完善的文化选修课体系,并鼓励师生在传统的高校课程中融入全球胜任力;(4)在实践中融入全球胜任力,高校打通国际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之间的壁垒,重视海外交流学习项目,与社会上的组织、企业建立联系,用新兴工具加强联系。

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情怀”与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的内涵与特点
    (一)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的定义
    (二)中国情怀是多语种人才的民族文化基因
    (三)多语种人才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
二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外语院校的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
    (二)人文通识教育的深入和延展
    (三)线上外语教学的发展新趋势
    (四)高校课程思政的课程链建设与社会服务
    (五)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广泛展开
三新时代多语种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时代多语种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
        1. 政策环境推动培养创新
        2. 技术与社会环境供给培养平台
    (二)新时代多语种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结语

(2)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
        2.1.1 起步阶段(1952-1979)
        2.1.2 恢复和发展阶段(1980-1990)
        2.1.3 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9)
        2.1.4 全面持续快速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2.2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
        2.2.1 陕西来华留学生生源特点
        2.2.2 语言教育与学历教育现状
        2.2.3 奖学金生和自费生情况
        2.2.4 师资队伍现状
        2.2.5 教育管理现状
        2.2.6 专业建设情况
        2.2.7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第三章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SWOT应用分析
    3.1 SWOT分析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3.2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3.2.1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3.2.2 “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区
        3.2.3 高校基础资源丰厚
    3.3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3.3.1 经济竞争力弱、教育投入不足
        3.3.2 师资队伍水平总体不高
        3.3.3 孔子学院建设不足
    3.4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4.1 “汉语热”的持续升温
        3.4.2 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
        3.4.3 “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
    3.5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Threats)
        3.5.1 省市间教育竞争激烈
        3.5.2 后疫情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考验
    3.6 构建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SWOT矩阵图
第四章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优化对策
    4.1 做好政策主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1.1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对策
        4.1.2 发挥办学主体多元化作用,拓宽教育资金投入渠道
    4.2 完善教育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
        4.2.1 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市场,多渠道拓宽留学生规模
        4.2.2 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
        4.2.3 不断丰富国际汉语教学资源
        4.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国际化
        4.2.5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
    4.3 大力推进孔子学院建设
    4.4 高校联合,合力共赢
    4.5 依托优势学科,凸显专业特色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第一节 佩列文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学中的东西方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写作思路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与佩列文作品的东西方问题
    第一节 文化符号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文本观
        二、洛特曼的文本思想与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文本观
        三、文化符号学理论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二节 多元文化符号域与佩列文的创作个性
        一、作家的个人经历
        二、东方写作
        三、对传统的批判继承
    第三节 文化符号学思想与佩列文小说的东西方问题
        一、“二元对立”思想
        二、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
        三、俄罗斯文化符号域、东方文化符号域与西方文化符号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
    第一节 虚空之上的虚空:资本主义浪潮下的俄式消费社会
        一、消费主体:俄式消费社会的突出景观
        二、广告、电视:俄式消费社会的躯体
        三、金钱:俄式消费社会的血液
    第二节 “令人神往”的俄式民主社会
        一、模仿:“俄式民主社会”的内核
        二、大众传媒:打造“俄式民主社会”的肌体
        三、民主VS反民主:俄罗斯民族身份的重构
    第三节 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未来
        一、人机共生:人的主体地位面临的挑战
        二、人与物的翻转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
    第一节 日本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打造的“理想之境”
        一、讲究实用主义的“理想国”
        二、“空无”作为一种精神向度
        三、日本式东方道路: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的结合
    第二节 中国禅宗的虚空之境
        一、闭环:虚空的存在状态
        二、涅盘:虚空的超越
    第三节 中国道家的无为之境
        一、亦真亦幻的梦境
        二、“天人合一”之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界地带的求索
    第一节 身份的焦虑
        一、姓名:混杂的身份和文化隐喻
        二、变装:通往西方世界的名片
        三、广告撰稿人:边界地带的“翻译官”
    第二节 无望的恋情
        一、跨国恋
        二、人神恋
        三、人机恋
    第三节 游牧空间下的逃逸
        一、人物生成中的逃逸
        二、逃逸的理想归宿: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佩列文小说中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与审美效果
    第一节 虚空:东西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地理虚空
        二、历史虚空
    第二节 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学图景
        一、狂欢化的人物群像
        二、多样化的语言和文本形式
        三、内爆型的审美效果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4)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中俄(苏)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中苏“蜜月”时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背景
        二、富有成效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二节 中苏关系恶化时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由萎缩走向停滞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萎缩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停滞
    第三节 中俄(苏)关系趋缓时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回暖与恢复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逐渐恢复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正常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就
    第一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律基础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与评价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
        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日趋完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第一节 交流活动及合作机制成效不佳
    第二节 留学生培养质量问题
        一、留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二、影响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原因
    第三节 语言障碍问题
        一、俄(汉)语水平欠佳
        二、语言障碍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留学吸引力问题
        一、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留学吸引力相对不足
        二、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因素
        一、两国国家关系及教育合作的顺利发展
        二、两国教育战略的促进作用
        三、国际环境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确定因素
        一、两国教育政策的影响
        二、新冠疫情对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第三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景预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俄语的协议》
附录三 本科及以上教育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名单
附录四 高等专科教育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名单

(5)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课程设置研究
        二、国内外课程设置对比研究
        三、具体课程研究
        四、某地区某几所高校课程设置的对比或某一所高校课程设置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第一节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简介
        一、河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开设情况
        二、河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第二章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及访谈调查的设计
        一、问卷调查设计
        二、访谈调查的设计
    第二节 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三、志愿者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章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河北师范大学与其他高校课程设置对比
        一、课程门类
        二、学分设置
        三、考核方式
        四、实习方式
    第二节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
        一、注重汉语本体理论知识的传授
        二、拥有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三、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
        四、提供较多的海内外实习机会
    第三节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一、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门类有待增加
        二、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现象
        三、存在因主客观原因而取消开课的情况
        四、缺乏学位预备模块课程
        五、研究方法类课程不足
第四章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源建设方面的建议
        一、合理借鉴西方相关专业的经验和成果
        二、整合学校资源,丰富汉硕学生的课程
    第二节 实践建设方面的建议
        一、适当增加实践类课程的门类和比重
        二、加强海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汉硕学生海外实习创造更多机会
    第三节 完善课程及学制方面的建议
        一、开设学位预备课程
        二、建立弹性学制
        三、就课程设置问题,定期展开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问卷》
附录二 “07 方案”与“09 方案”培养目标对比表
附录三 “07 方案”与“09 方案”课程设置对比表
致谢

(6)韩国孔子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文化活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基础
        (一)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概述及其基本内容
        (二) 对于“文化活动”的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一) 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相关研究现状
        (二)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文化活动的相关研究现状
        (三) 孔子学院与其他国际语言文化机构的对比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网络数据分析法
        (三) 比较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孔子学院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运营现状
    一、孔子学院在韩运营现状
    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运营现状
    三、两所机构在韩运营现状对比分析
第二章 孔子学院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文化活动概况
    一、在韩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现状
        (一) 5所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形式
        (二) 5所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内容
        (三) 5所孔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系列性
    二、JF首尔文化中心文化活动现状
        (一) JF首尔文化中心文化活动的形式
        (二) JF首尔文化中心文化活动的内容
        (三) JF首尔文化中心文化活动的系列性
第三章 孔子学院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文化活动对比分析
    一、基于活动理论的文化活动构成要素分析
    二、文化活动的构成要素确定性分析
    三、两所机构文化活动要素的对比分析
        (一) 二者文化活动的活动客体存在差异
        (二) 二者文化活动的活动工具方面存在差异
        (三) 二者文化活动的活动共同体方面存在差异
        (四) 二者文化活动的活动分工方面存在差异
第四章 孔子学院在韩进行文化活动的建议
    一、以活动客体为导向开展文化活动
    二、丰富活动共同体的构成,优化活动分工
    三、重视活动工具的设计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一、附录一 5所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信息统计表
    二、附录二 JF首尔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信息统计表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技巧 ——“中俄文明对话”开幕式发言口译模拟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翻译活动背景
    1.1 活动简介
    1.2 翻译目的及任务
第二章 翻译活动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主题信息准备
        2.1.2 发言人背景资料准备
        2.1.3 翻译策略准备
        2.1.4 技术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质量评估和总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口译信息重组的定义
        3.1.1 信息重组定义
        3.1.2 信息重组对口译效果影响
    3.2 信息感知
    3.3 信息重组技巧应用
        3.3.1 语句结构重组
        3.3.1.1 形式对等
        3.3.1.2 主语选择
        3.3.2 信息删减
        3.3.2.1 冗余删减
        3.3.2.2 重组合并
        3.3.2.3 疑难省略
        3.3.3 信息增补
        3.3.3.1 诠释原语
        3.3.3.2 连贯美化译语
        3.3.4 语句逻辑通顺
第四章 翻译活动总结
    4.1 翻译质量评估
    4.2 翻译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词汇表
附录二 原文
附录三 译文
致谢

(8)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概述
        一、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二、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特征
        一、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必然
        一、提高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三、保证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促进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逻辑必然
        一、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需要
        二、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要求
第三章 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调研: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第一节 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一、学习态度
        二、国际理解
        三、诚信情况
        四、法纪观念
    第二节 高校推进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推进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
        二、高校推进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加强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深化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教育
        一、通过知行合一促进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二、加深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第二节 提高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一、加强东南亚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开拓全方位育人渠道
    第三节 完善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平台
        一、增设“一带一路”专题教育
        二、加强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人文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9)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及现状
    2.1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的汉语环境
        2.1.1 前苏联时期的汉语教学
        2.1.2 苏联时期的汉语教学
        2.1.3 独立后的汉语教学
    2.2 乌兹别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发展与现状
        2.2.1 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
        2.2.2 撒马尔罕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
    2.3 结语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调研
    3.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相关制度与政策
        3.1.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高等教育政策
        3.1.2 乌兹别克斯坦各学段汉语教师提升进修与培训制度
        3.1.3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赴中国留学奖学金制度
    3.2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3.3 学习汉语的动机及其对学习兴趣与效果的影响
    3.4 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调研
        3.4.1 交际法
        3.4.2 任务型
        3.4.3 多媒体使用
        3.4.4 网络使用
        3.4.5 汉语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方法
        3.4.6 学生课外活动学习情况
        3.4.7 学生学习汉语的收获与毕业后打算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未来及现今所存在的问题
    4.2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发展建议
        4.2.1 课前相关的文化导入
        4.2.2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兴趣及加强其表达能力
        4.2.3 加强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汉语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提高)
        4.2.4 建立培养汉语专业人才机制
第五章 教材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5.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5.1.1 学校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5.1.2 大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5.1.3 中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5.2 教材的外在形式
        5.2.1 字号与字体
        5.2.2 版面结构
        5.2.3 插图形式
    5.3 教材的内容结构
        5.3.1 语音
        5.3.2 词汇
        5.3.3 语法
        5.3.4 课文
        5.3.5 练习
    5.4 翻译模式
        5.4.1 词汇翻译
        5.4.2 语法解释
        5.4.3 课文内容方面
        5.4.4 练习方面
        5.4.5 汉语教材的适用情况
第六章 汉语文化流行趋势带动下的教材发展
    6.1 适用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教材
        6.1.1 适合小学使用的教材:《汉语乐园》
        6.1.2 适合中学使用的教材:《跟我学汉语》
    6.2 适用于大学阶段的综合性汉语教材
        6.2.1 针对大学阶段的综合汉语教材:《当代汉语》
        6.2.2 适用大学阶段的国别化综合汉语教材:《基础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程》
    6.3 其他教材
        6.3.1 成人教材
        6.3.2 网络多媒体教材
    6.4 教材本土化的研究状况
        6.4.1 本土化教材的概念
        6.4.2 本土化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6.4.3 教材本土化的跨度
    6.5 俄语版汉语教材的研究综述
        6.5.1 中国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6.5.2 乌兹别克斯坦各高校、中、小学校所用的汉语教材综述
    6.6 汉语教材编写及改进建议
        6.6.1 教材生词编写的建议
        6.6.2 教材语法编写的建议
        6.6.3 教材话题编写的建议
        6.6.4 教材练习编写的建议
        6.6.5 教材文化内容编写的建议
        6.6.6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材编写所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展望
        6.6.7 其他的相关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乌兹别克斯坦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

(10)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全球胜任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案例法
        三 比较法
        四 历史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 文献概貌
        二 文献综述
        三 问题提出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框架
第二章 美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与行动
    第一节 早期阶段:学术殖民与跨国流动
    第二节 转型阶段:文化输入转向文化输出
    第三节 快速发展阶段:文化新殖民
    第四节 深度发展阶段:双边或多边教育合作
第三章 美国高校案例:全球胜任力的认知维度考察
    第一节 体现全球胜任力知识认知的高校课程设置
        一 基础核心类课程分析
        二 专业选修类课程分析
    第二节 体现全球胜任力技能认知的高校课程设置
        一 语言技能
        二 方法技能
第四章 美国高校案例:全球胜任力的思维维度考察
    第一节 美国高校课堂中的思维培养
        一 课程学习中的思维碰撞
        二 教师背景中的国际化思维
    第二节 美国高校课外实践中的思维培养
        一 校园活动锻炼思维
        二 真实问题真实解决
第五章 美国高校案例:全球胜任力的行为维度考察
    第一节 美国高校跨国实习设计案例
    第二节 美国高校特色实习项目案例
        一 哥伦比亚大学实习工作坊
        二 耶鲁大学实习项目
        三 哈佛大学实习项目
第六章 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与问题
        一 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
        二 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特征与经验
        一 完善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认知
        二 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氛围,培养国际化思维
        三 丰富的国际化实习实践,培养国际化行动力
    第三节 全球胜任力视角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一 在制度中保证全球胜任力
        二 在师资中注入全球胜任力
        三 在课程中融入全球胜任力
        四 在实践中培养全球胜任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情怀”与新时代中国多语种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 赵阳. 新丝路学刊, 2021(02)
  • [2]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D]. 何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3]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D]. 孔俐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D]. 周言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5]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 刘艳婷.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6]韩国孔子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韩文化活动比较研究[D]. 张颖. 山东大学, 2021(02)
  • [7]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技巧 ——“中俄文明对话”开幕式发言口译模拟实践报告[D]. 王凌宇.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8]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D]. 王韵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9]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夏之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10]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全球胜任力的视角[D]. 郝丹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