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过程现场验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电力生产过程现场验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一、电力生产过程现场校验技术发展及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启明[1](2021)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累计运行15年的万福110kV变电站所采用的生产控制系统及相关一、二次设备已经逐渐出现了抗干扰性差、稳定性弱的问题,无法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电力系统对于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且无法适应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工业计算机、电力系统通信、数据库为平台逐步融合形成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多样、结构规范化、可塑性强、人机对话画面友好等明显优势而备受广大从事电力生产运行检修技术人员欢迎。管理人员研究决定对万福110kV变电站站内相关一、二次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相关生产辅助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从而提高变电站电力生产的运行检修管理水平。在对万福变电站进行现场实地勘查并结合万福变电站历年生产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严格论证后,提出了本次改造方案中需要遵守的主要设计技术原则。以此次全面改造的预期目标和相关投运要求谨慎制定了符合万福变电站实际情况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智能生产辅助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的选型方案。为了解决该站地理位置偏远,运维效率低下,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在改造中新增了故障录波装置、线路备自投装置、综合应用服务器、火灾报警装置、电子围栏装置、北斗GPS双源时钟同步装置等性能优越的设备以期提高现有老旧变电站内设备性能,从源头上消除由于设备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万福110kV变电站将三条11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保护全部更换为光纤差动保护以获得更迅速更稳定的切除故障能力,以及将变电站控制室内监控后台机电源更换为更加可靠的不停电电源供应,以保证事故情况下调度远方值班人员对变电站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握。在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制定了万福110kV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现场施工调试方案。在施工中结合该变电站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设备改造的内容、安全技术措施、质量及工艺要求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对改造中遇到的如控制室新旧屏位替换、搭设临时后台过渡、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配合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优化并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妥善处理方案,为万福变电站改造施工顺利推进带来了便利。改造后的万福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全站一、二次设备进行了高度地功能组合,使其后台操作及监视实现远程实时传送、数据传输稳定、生产运行管理规范化,全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灵活性和可伸展性大大提升。实践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有效可行,改造后全站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结果良好,适于解决万福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问题。

陈映秀[2](2021)在《电力公司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已经成为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各个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也都开启了自己的信息化进程,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电力生产企业作为信息化浪潮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在传统的电力公司中,最为繁琐的工作就是纸质的审批流程。所有的生产、销售、采购、巡检等操作,都需要遵守严格的审批流程,这是整个电力生产企业能够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但是那繁琐的审批流程,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效率的极大的浪费。而且在随着国家电网规模的发展和电力设备的增加,纯粹的使用人工方式进行电力生产计划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电网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发出一套能够满足新一代电网规划要求的,能够提高电力生产公司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一致目标。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和开发符合国家电网西南分网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首先针对传统电力生产企业中生产计划调度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再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计划调度经验和管理方法,设计出符合西南电网特殊需求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包含了电力企业设备调配管理和设备生产任务调度管理两个模块,主要包含了工作流程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定期巡检管理等。在进行实现的过程中,使用了信息化开发业界较为流行的JAVA开发语言。JAVA开发语言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生态环境,能够高效、快速的开发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确定了开发语言以后,就可以确定采用的开发框架如Spring Boot,Mybatis等,并且采用JUNIT作为自动化测试技术。完成了技术选型以后,就根据预先设计的功能模块进行实现,从而提高电力生产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力公司的时长竞争力。

柯奇江[3](2021)在《营配调数据贯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营配调贯通数据质量管理是指将不同专业部门所使用系统中的基本数据资料予以相互贯通,使得数据资料保持连贯和一致。现有的营配调贯通数据质量管理技术存在诸多缺点,如管理流程混乱、对应数据错位、系统信息失真等。为在节省时间、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工作成果的规范性,需要一个营配调贯通管理系统来实现不同专业所用系统中同类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分析和问题数据治理。本文针对数据管控需求,梳理原有的配网、营销和调度各自的运维管理方法,研究并设计了一套贯通方法,并用于构建营配调贯通数据质量系统,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建立中间库来提取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研究数据对应的统一原则,确保数据对应并具有持续可维护性;二是针对不同系统间交叉的数据,制定数据库表和一套一致性的合理校验法,保障数据正确、完整地关联;三是打开接口融合交集流程环节,建立合理的传递流程以维护增量数据在控。营配调贯通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以原有系统数据为指导,这些数据都被持续使用和更新,保障贯通方法可行;以现场普查数据为基准,以数据一致性校验为支撑,保障贯通方法可靠。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通过使用该系统指导工作人员指向性开展问题数据治理工作,使营配调贯通一致率综合指标从2016年的38%提升到了2021年的99%。通过实现营销、配网和调度等部门在管理系统的设备基础台账,线变、户变和户箱关系等基础信息的高度一致,为相关业务应用与分析功能提供支撑,以此促进公司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下一步,系统还有希望实现计划(故障)停电信息自动发布、故障研判指挥和业扩报装方案辅助制定等智能应用,进一步减少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庞勇[4](2021)在《基于MapInfo配电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配电业务办公涉及的业务较多,并且专业性较强,电力设备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当前配电业务管理基于电子表格为基础进行管理,缺少数据直观和形象性。为当前配电业务管理中存在的数据不直观的问题,论文采用地理信息平台,实现配电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当前配电设备管理、运行参数管理以及任务指令管理等需求为目标,设计了配电网设备管理、电网运行计划管理、配电运行数据管理、任务指令管理等模块,完成电网日常管理工作和办公通信,提高了配电运维工作效率,为工作人员提供助配电业务决策支持。论文以解决配电系统中迫切需要的需求出发,从当前某试点供电公司的电网管理的日常办公需求出发,分析研究操作平台的参数及日志,完成电力系统配电运行管理需求分析,分析配电网设备管理、电网运行计划管理、配电运行数据管理、任务指令管理等功能,同时围绕非功能需求展开了探究。基于系统功能分析的实现,完成了框架设计,详细设计了配电网设备管理、电网运行计划管理、配电运行数据管理、任务指令管理等模块,完成数据库设计。在分别对各模块完成详细设计后,通过采用Map Info平台,在各功能模块中选取比较典型的功能,用以展示模块技术实现效果,还开展了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的工作。本系统开发完成后,可在各级供电公司各管理部门中投入使用,提高了电力系统办公的智能化与通信效率,为电力日常工作提供辅助决支持。

吕国华[5](2020)在《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对电能计量装置应用在线监测是电网企业针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线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必要和有效的工具,运用先进、自动化的在线监测技术对电能表内部的电能数据可以为计量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方便。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的不断发展,电能计量作为保证电力生产结算公平的有效手段,对保障电力部门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变电站数量逐步增加,变电站容量也随之增加,站内各个关口能否准确计量是计量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对计量装置的检测方法不能实时发现故障、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通过查阅文献,本文首先学习了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随后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通过设计逻辑框图在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对话,设计符合规程的现场布线等实现了五组计量装置的在线监测,实现系统性能测试,实际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ga初步解决了传统的计量检测所遇到的难题,逐步实现对各个计量点数据的实时监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保证了计量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徐正林[6](2020)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设备自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显着提升及电网规模、电网运行技术的迅猛发展大,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更加依赖于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但是继电保护检修方式仍然还是采用定期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电网发展。随着微机保护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保护设备的自诊断能力也不断增强。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电网发展要求,因此实现依据二次设备的实际状态确定检修策略的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尤为重要。本论文第一步主要介绍继电保护检修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国内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并且对实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述。本文第二步对目前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相关知识进行概述,提出了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基本思路。第三步介绍充分利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技术手段,也说明了二次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提升了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第四步以辽宁辽阳国成热电厂为例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国成电厂220kV系统二次设备具备实现状态检修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这是实施电气二次状态检修的前提;讲述该厂结合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系及电力系统状态检修相关规程、标准及原则,针对国成电厂的设备对220kV系统二次设备实施状态检修进行相关探究;依据国成电厂自身设备制定了符合国成电厂的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系及状态评估标准,之后依据评估结果确定检修策略。包括基础信息的的采集、状态检修分工及相关流程、巡检制度、二次设备评价标准、确定检修策略等。国成电厂科学的实现了检修项目的优化工作,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检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运行维护费用,延长了二次设备的生命周期,提升了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等。

达胡巴雅尔[7](2020)在《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剖析》文中提出随着当前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只有保障电力生产的顺利实施,才能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当中,由于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和落后,导致其中的安全隐患增多,降低了电力生产工作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够改善当前标准化作业的局面,提升电力生产的规范化与专业化。本文将通过分析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思路,探索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措施。

考柄霏[8](2020)在《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电网公司正处于加快创建“三型两网、一流企业”,完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的攻坚时期。员工工分制是公司绩效管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为确保公司工分管理扎实落地,需要从方法上进行改进以更贴合实际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典型变电生产班组为绩效管理工分制改进的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该班组员工2018年两个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和改进前工分分值设置情况,结合员工反馈信息比对结果数据是否客观、全面和真实,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全面了解该班组绩效管理工分记录中的真实情况,并统计员工目前满意度、反馈结果和改进建议等。在全面掌握现状和职工诉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设计和改进方法,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绩效管理工分制度部分的要求和操作步骤,以公司生产专责为主要人员组成工分制度改进评议团讨论并决议工分制度的改进方向、力度和预期目标。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将从企业级KPI(关键绩效指标)逐层分解得到的班组级KPI相关49项核心工作重要程度两两对比,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49类工作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结果,量化后得到工分基础分值。参考问卷调查中的员工建议内容,通过专家评议团的讨论并确定出影响和参与工分值运算的员工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五大因素,根据五类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出各个权重系数。经过评议团再次讨论,标出受上述五类因素影响的班组员工核心工作项目,经研究确定出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五类影响因素参与计算的条件。利用熵值法计算出5类参与调整工作项目分值因素的权重系数,最终以“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的模型确定出最终班组员工差异性工作工分分值。为了保证该班组员工工分记录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让员工工作积分统计结果能够真实地记录员工工作情况。依靠信息技术开发设计一套方便记录员工工分的后台程序,配合公司绩效管理要求相关文件开展使用方法培训和文件精神宣贯学习来作为此次研究的保障措施。本改进研究在该班组经2个月的运用后,经过调查问卷统计,员工满意度有很大上升,员工工作更加积极主动。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工分制改进后比较符合现代电力企业生产班组的生产作业实际,相比传统工作工分计分方法更加科学、客观,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更加明显,在全公司系统有推广意义。

张皓[9](2020)在《深度神经网络在电力工业建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的电力工业生产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电力工业朝着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发电环节中产生了大量的生产、运行、控制等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呈现出了海量、多源、异构、高维等主要特征。大数据的累积为生产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同样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浅层神经网络由于表征能力有限,无法充分挖掘大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本文通过构造合适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充分发掘电力工业过程大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基于此发展适用于电力工业过程的深度神经网络框架。围绕此目标,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深入研究深度神经网络中的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算法。针对监督学习中常用的优化算法,即梯度下降算法的三种形式:批量梯度下降算法、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及小批量梯度下降算法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非线性函数拟合实例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单一监督学习在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学习与有监督学习相结合的训练算法,算法性能通过多个仿真实例进行验证。(2)建立适用于大型火力发电超超临界机组的堆叠自编码器模型。针对具有多变量、大惯性、高非线性特性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采用堆叠自编码器模型进行精确建模。为减缓原始数据中异常值的存在给建模带来的不良影响,设计基于最大相关熵的代价函数。(3)建立适用于大型火力发电超超临界机组的堆叠降噪自编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考虑到超超临界机组大迟延、大惯性等典型特性,以及实际数据中存在噪声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堆叠降噪自编码器与长短期记忆网络叠加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堆叠式降噪自编码器负责对带噪声输入数据的处理,而长短期记忆网络负责产生最终的输出。为保证网络的收敛性,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方法确定合理的附加噪声强度。(4)建立适用于新能源发电过程风速预测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针对具有较强波动性及间歇性的风速,构建堆叠降噪自编码器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的预测模型。针对网络输入数据选择问题,采用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方法。其次,利用风电场运行日志中的实时大数据,采用堆叠式降噪自编码器对原始数据进行逐层特征提取,并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生成最终的输出。

高舒潭[10](2020)在《大数据驱动的间接空冷机组冷端信息物理融合与运行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能源消费与供给革命不断推进,火电企业发展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在新一代能源系统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提出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火电机组生产方式,阐述电站CPS的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以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优化为例进行研究。冷端系统作为火电机组与自然环境交互的边界,对机组背压有多重不确定性影响,首先阐明电站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的工作原理,揭示了电站CPS中赛博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关系,及连接层、分析层、网络层、认知层、执行层之间的内部逻辑。进行电站CPS应用方法理论研究,提出电站应用背景下,CPS的应用方法范式,研究了电站CPS中的离线建模方法与在线优化步骤;运用数据协调方法对海量电站历史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协调修正,并基于滑动窗口法进行了电站数据筛选研究;分别运用数据驱动的机理建模与算法建模的相关理论方法,对案例级组的汽轮机热工特性,冷端热工特性,间冷塔热力特性等进行离线建模;结合案例机组进行在线优化研究,得到一系列不同边界间接空冷机组冷端优化策略。以某电厂660MW机组为例,修正汽轮机级组效率曲线,构建汽轮机变工况模型,结果显示机组实际热耗率与设计值相比高出2.5%至3.7%;并通过BP神经网络回归预测空冷塔出口水温,结果显示预测整体误差为1.26%,且误差位于5%以下的样本占总体超过95%,且最大误差不超过8%;基于案例机组全年运行数据,优化得到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多组变频泵最佳运行频率,结果表明:3-5月份的数据分析下,采用优化策略可以提高机组0.28%净输出发电量,说明采用冷端CPS模型能够提高机组经济性。

二、电力生产过程现场校验技术发展及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生产过程现场校验技术发展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万福变电站现状及改造方案
    2.1 万福变电站运行现状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3.1 集中式系统结构
        2.3.2 分布式系统结构
        2.3.3 分层分布式结构
    2.4 变电站综自通信系统
        2.4.1 通信任务
        2.4.2 通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万福110kV变电站优化设计
    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3.2 调度自动化
    3.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4 电源系统
    3.5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3.6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3.7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施工及调试
    4.1 改造优化内容
        4.1.1 电气一次部分
        4.1.2 电气二次部分
    4.2 改造质量及工艺要求
        4.2.1 工程总体要求
        4.2.2 室内外屏柜安装
        4.2.3 电缆架设及线芯连接
    4.3 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4.3.1 施工安全措施优化
        4.3.2 施工技术措施优化
    4.4 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
        4.4.1 保护屏屏顶小母线处理
        4.4.2 试验报告无线打印
        4.4.3 改造工程中与对侧变电站的配合
        4.4.4 保护测控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4.4.5 后台监控机的不间断电源
        4.4.6 变电站控制室屏位安排
        4.4.7 后台改造平稳过渡
        4.4.8 时钟同步系统
    4.5 调试试验
        4.5.1 监控画面对点试验
        4.5.2 主要设备试验
        4.5.3 生产运行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电力公司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引言
    2.2 系统开发架构的选择
    2.3 SPRING和 SPRING CLOUD框架
    2.4 SQL语言和MYBATIS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架构选择
    4.2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4.3.1 用户维护模块的设计
        4.3.2 生产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4.3.3 设备维护功能设计
        4.3.4 运行管理设计
        4.3.5 调度管理
    4.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4.4.1 系统E-R图设计
        4.4.2 系统表结构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登录门户的实现
        5.2.2 设备检修的实现
        5.2.3 设备管理的实现
        5.2.4 调度任务的实现
        5.2.5 资源调配的实现
    5.3 系统的测试
        5.3.1 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5.3.2 系统的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营配调数据贯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系统和关键技术
    2.1 实现数据贯通管理的主要对象系统
        2.1.1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SG186 系统)
        2.1.2 电网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GIS系统)
        2.1.3 生产管理系统(PMS系统)
    2.2 关键技术展示
        2.2.1 系统构架选择
        2.2.2 数据库选择
        2.2.3 前台设计用CSS校验
        2.2.4 后台设计用JSP
        2.2.5 访问控制用RBAC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营配调数据贯通的需求分析
    3.1 营配调数据贯通的数据管理平台的目标
    3.2 管理平台建设的数据依据
    3.3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4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5 项目质量核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6 硬件需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营配调数据贯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1 设计与开发的总体原则
    4.2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3 营配调贯通数据核查的设计基础。
        4.3.1 营配调组件的构成。
        4.3.2 营配调业务构成
    4.4 营配调数据贯通管理数据提取方案
        4.4.1 中间库管理机制
        4.4.2 数据抽取
    4.5 营配调数据贯通管理不一致分析
    4.6 对应关系一致性分析方法
        4.6.1 设备不统一的分析方法
        4.6.2 用户信息不一致分析方法
    4.7 不一致数量的算法实现
    4.8 属性不完整的算法实现
    4.9 新投异动数据贯通的贯通方法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配调贯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5.1 数据贯通的实现方式
        5.1.1 营配调的信息系统集成数据贯通
        5.1.2 明确数据维护界面
        5.1.3 跨越系统的数据调用规范
        5.1.4 数据和信息的集成与完善
    5.2 数据贯通核查功能
        5.2.1 高压营配数据质量核查
        5.2.2 低压营配数据质量核查
    5.3 数据质量自动化分析与评价
        5.3.1 分析对象
        5.3.2 分析准绳
        5.3.3 评价范围
        5.3.4 评价指标
        5.3.5 指标统计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营配调贯通管理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要求
    6.2 应用测试
        6.2.1 登录测试
        6.2.2 问题数据进业务系统查看
    6.3 数据库功能后台查看
        6.3.1 开发软件后台查看数据库部署情况
        6.3.2 开发软件前台查看数据库部署情况
    6.4 系统性能测试
        6.4.1 测试指标
        6.4.2 场景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关键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基于MapInfo配电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采用技术介绍
    2.1 WebGIS
    2.2 JavaEE
    2.3 SQL Server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电运行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分析
        3.2.1 配电网设备管理功能分析
        3.2.2 电网运行计划管理功能分析
        3.2.3 配电运行数据管理分析
        3.2.4 任务指令管理功能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运行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概要设计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GIS工程配网管理的框架设计
        4.1.3 系统界面设计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4.3.1 配电网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4.3.2 电网运行计划管理模块设计
        4.3.3 配电运行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4.3.4 任务指令管理模块设计
    4.4 基于Map Info的配网设备管理设计
        4.4.1 配网设备分布在Map Info平台上查询定位设计
        4.4.2 配网设备设施基础信息与地理信息交互设计
        4.4.3 地理信息数据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运行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功能实现
        5.2.1 配电网设备管理实现
        5.2.2 电网运行计划管理实现
        5.2.3 配电运行数据管理实现
        5.2.4 任务指令管理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配电运行管理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步骤
    6.3 系统功能测试
    6.4 系统非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电能计量装置传统检定方式
        1.2.2 目前检定方式的弊端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电能计量装置计算原理研究
    2.1 电能表类别的划分
    2.2 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分析
        2.2.1 电压互感器误差
        2.2.2 电流互感器误差
        2.2.3 电能表误差
    2.3 电能表误差校验技术
        2.3.1 数字功率源及标准数字化电能表法
        2.3.2 模拟功率源及标准模拟电能表法
        2.3.3 标准数字功率源法
    2.4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量技术
        2.4.1 PT二次回路压降误差γ_Δ
        2.4.2 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技术
        2.4.3 PT二次回路负荷测试技术
    2.5 CT二次回路负荷及导纳测试技术
        2.5.1 CT二次回路负荷测试技术
        2.5.2 CT二次回路导纳测试技术
    2.6 继电器切换术
    2.7 本章小节
第3章 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系统硬件设计
        3.2.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3.2.2 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3.2.3 在线监测系统各模块展示
        3.2.4 系统网络实现方案
    3.3 系统软件设计
        3.3.1 系统软件结构
        3.3.2 数据库的建模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现场应用与研究
    4.1 计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现场安装
        4.1.1 湘河变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信息
        4.1.2 湘河变检测设备现场应用方案
        4.1.3 电压电流测量实物展示
    4.2 监测系统的应用展示
        4.2.1 网络通讯应用展示
        4.2.2 在线监测系统的登陆
        4.2.3 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展示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
    5.1 电能表误差测试对比
    5.2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测试
    5.3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测试
    5.4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测试
    5.5 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理论
    2.1 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
    2.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定义
    2.3 状态检修的技术手段支持
        2.3.1 故障诊断与在线检测技术
        2.3.2 二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和预寿命估计技术
        2.3.3 抗干扰技术
        2.3.4 传感和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2.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主体思路
    2.5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第3章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施可行性分析
    3.1 在线监测概述
    3.2 在线监测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施的意义
        3.2.1 实现二次设备装置的自检功能
        3.2.2 节省检修周期
        3.2.3 提升二次设备检修质量和效率
    3.3 监控后台及远动系统的在线监测
        3.3.1 监控后台及远动系统
        3.3.2 监控后台系统软件功能
        3.3.3 后台系统监控功能
        3.3.4 电力远动系统RTU概述
    3.4 故障录波器的在线监测
        3.4.1 组网结构级数据远传
        3.4.2 故障录波功能
    3.5 保护设备及二次回路在线监测技术
        3.5.1 保护装置自检
        3.5.2 断路器状态监测
        3.5.3 电压回路的监测功能
        3.5.4 电流回路的监测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宁省辽阳国成热电厂220kV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应用
    4.1 辽阳国成热电厂介绍
        4.1.1 电厂概述
        4.1.2 电厂220kV系统电气二次范围
        4.1.3 现在系统运行方式
        4.1.4 220kV系统保护台账
    4.2 国成电厂220kV系统状态检修工作流程安排
    4.3 基础信息收集
    4.4 图纸资料管理
        4.4.1 图纸资料管理主要内容
        4.4.2 资料、图纸的管理
    4.5 继电保护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辽宁辽阳国成热电厂220kV系统继电保护状态评估
    5.1 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评估标准
        5.1.1 二次设备温湿度等环境指标
        5.1.2 保护屏(柜)至外回路电缆的绝缘电阻指标
        5.1.3 新安装保护装置验收试验各项指标
        5.1.4 保护装置运行参数指标
        5.1.5 相关二次回路及设备设计指标
        5.1.6 抗电磁干扰措施标准
        5.1.7 二次设备内部信息检查指标
    5.2 辽宁辽阳国成热电厂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评估方法
        5.2.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评估方案
        5.2.2 设备总体评估方案
        5.2.3 设备总体评估检修决策
        5.2.4 设备总体评估基本原则
    5.3 绩效评估
    5.4 国成热电厂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模型解析
        5.4.1 国成热电厂220kV峨眉1号线间隔检修案例
        5.4.2 国成热电厂220kV母线差动保护检修案例
        5.4.3 国成热电厂状态检修实施前后性能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思路
二、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
    (一)移动作业系统的功能
        1.手持移动客户端
        2.数据交换服务
        3.数据同步交换接口
        4.主系统
        5.系统业务流程实现
    (二)系统应用效果
        1.提升工作效率
        2.优化管理手段
        3.提升管理水平
三、结语

(8)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KPI关键绩效指标
    2.2 层次分析法概述
    2.3 熵值法概述
3 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现状及问题
    3.1 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介绍及人员结构分析
    3.2 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工分制应用现状
        3.2.1 全员绩效管理平台介绍和所研究班组工作分值设置现状
        3.2.2 现行工分制所暴露出的问题
    3.3 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对策
    4.1 班组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取得
        4.1.1 B供电公司主要社会职能
        4.1.2 班组KPI
    4.2 员工综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4.3 员工综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各项工作项目工分值的确定
    4.4 绩效工分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5 工分制改进对策实施保障
    5.1 工分制改进对策配套设施
        5.1.1 利用信息技术编写员工工分计分系统的必要性
        5.1.2 系统技术介绍
        5.1.3 系统功能介绍
    5.2 推进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5.3 B供电公司绩效管理知识培训计划
6 B供电公司绩效工分制改进对策实施效果检查
    6.1 改进后班组员工完成任务情况
    6.2 改进后班组全员满意度调查情况
        6.2.1 工分制改进后问卷调查反馈情况
        6.2.2 改进后工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分析
        6.2.3 工分制改进后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分析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全员完成工作情况统计表
附录B 改进前工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C 改进后工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D 授课登记表
附录E 评议团候选成员打分表
附录F 影响员工工分分值因素打分表
附录G 49项工作项目基础分值层次分析法分析过程

(9)深度神经网络在电力工业建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工业过程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1.2.1 工业过程数据驱动建模
        1.2.2 大数据背景下的工业过程数据驱动建模
    1.3 电力工业过程大数据建模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深度神经网络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监督学习
        2.2.1 监督学习基础
        2.2.2 梯度下降算法
        2.2.3 实例分析
    2.3 无监督学习
        2.3.1 无监督学习基础
        2.3.2 DNN贪婪逐层学习算法
        2.3.3 实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堆叠自编码器的超超临界机组建模
    3.1 引言
    3.2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3.2.1 超超临界机组简介
        3.2.2 超超临界机组典型特征
        3.2.3 超超临界机组输入输出参数选择
    3.3 堆叠自编码器建模
        3.3.1 自编码器
        3.3.2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代价函数设计
        3.3.3 堆叠自编码器模型结构及学习算法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1 模型参数设置
        3.4.2 建模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DAE-LSTM网络的超超临界机组建模
    4.1 引言
    4.2 深度神经网络
        4.2.1 降噪自编码器
        4.2.2 长短期记忆网络
        4.2.3 SDAE-LSTM模型结构及训练算法
    4.3 SDAE-LSTM网络收敛性分析
        4.3.1 无监督逐层预训练阶段收敛性分析
        4.3.2 有监督微调阶段收敛性分析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1 模型参数设置
        4.4.2 建模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DAE-LSTM网络的风速预测
    5.1 引言
    5.2 风速预测研究现状
        5.2.1 物理方法
        5.2.2 统计学方法
        5.2.3 机器学习方法
        5.2.4 混合方法
    5.3 风速预测问题描述
    5.4 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
    5.5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1 模型结构及训练算法
        5.5.2 模型参数设置
        5.5.3 预测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大数据驱动的间接空冷机组冷端信息物理融合与运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意义
        1.1.1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1.1.2 工业物联网背景下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1.1.3 间冷机组冷端优化研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端系统综合优化研究现状
        1.2.2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电站物理信息融合系统
    2.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内涵及其诞生与发展
    2.2 电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2.2.1 电站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的基本架构
        2.2.2 电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应用模式
        2.2.3 间接空冷机组冷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离线建模
    3.1 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3.1.1 基于数据协调方法的给水流量修正
        3.1.2 基于滑动窗口法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3.1.3 数据预处理实例分析
    3.2 数据驱动的机理建模
        3.2.1 数据驱动的汽轮机侧机理建模
        3.2.2 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建模
        3.2.3 电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离线建模实例
    3.3 数据驱动的算法建模
        3.3.1 空冷塔热力特性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3.3.2 冷端系统变工况特性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3.3.3 循环水泵泵组热功特性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在线优化
    4.1 机组概况
    4.2 冷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在线优化方法研究
        4.2.1 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优化逻辑
        4.2.2 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优化步骤
    4.3 间接空冷机组信息层优化决策
        4.3.1 系统内信息层优化决策逻辑
        4.3.2 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运行优化决策
    4.4 在线优化前后节能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未来工作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电力生产过程现场校验技术发展及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D]. 陈启明.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电力公司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陈映秀.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营配调数据贯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柯奇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MapInfo配电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庞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 吕国华. 南昌大学, 2020(02)
  • [6]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与优化[D]. 徐正林.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剖析[J]. 达胡巴雅尔. 科技风, 2020(19)
  • [8]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研究[D]. 考柄霏.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深度神经网络在电力工业建模中的应用[D]. 张皓.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10]大数据驱动的间接空冷机组冷端信息物理融合与运行优化[D]. 高舒潭.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标签:;  ;  ;  ;  ;  

电力生产过程现场验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