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联合应用在尸体肾移植中

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联合应用在尸体肾移植中

一、尸肾移植中联合应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2021)在《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文中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出现自身抗体及多脏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相较于成人更具有复杂性。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 回答了12个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临床问题, 以期提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的规范性及科学性, 指导临床实践。

王晓勃,王长安,韩健乐,杨青彦,杨帅平,杨俊伟[2](2021)在《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糖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对于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从环孢素向他克莫司转化的利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环孢素的心血管风险更高,而他克莫司更易引起糖代谢的异常。目的:探讨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糖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方法:将6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转换组(n=36)和对照组(n=33),转换组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对照组不转换。分别监测入组时、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肾功能、心血管危险因素、体质量和联合用药情况等。该研究通过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结果与结论:从入组到转换6个月后,空腹血糖从(5.6±1.0) mmol/L增加到(6.0±1.2) mmol/L(P=0.007);糖化血红蛋白从(5.7±0.8)%增加到(6.0±1.2)%(P=0.016);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纤维蛋白原从(3.16±0.7) g/L降到(2.89±0.7) g/L(P=0.01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1.76±0.5)mmol/L降到(1.65±0.4)mmol/L(P=0.012);体质量指数从(24.3±3.6)kg/m2降到(23.7±3.4)kg/m2(P=0.037);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包括肌酐、尿蛋白与肌酐比、血压、血脂(P> 0.05)。结果表明,将稳定期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从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后血糖明显升高,而在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刘洋[3](2020)在《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搜集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随访调查,探究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各阶段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布情况,获取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探讨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用药参考。方法:1数据挖掘部分搜集2009年2019年期间刘晓鹰教授经治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将所纳入研究的病例利用Excel表格记录整理患儿的一般资料、诊断以及每一诊次的临床分期、症状表现、证型、治法、方药等,从而建立起原始病例数据库,然后将每一诊次的证型及方药根据临床分期利用Excel表格分别归纳统计,从而建成病例分期数据库,包括复发水肿期数据库、肿退尿浊期数据库、缓解期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个人版V2.1)依次对病例分期数据库所纳入的证型进行统计以观察证型特点、分布情况,对所选用的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以观察用药属性特点,结合频次分析、用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中医证候-用药关联分析以观察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防治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各期各证型的处方用药规律。2临床疗效研究部分搜集整理2009年2019年期间刘晓鹰教授和外院经治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分析,整理、统计、比较相关观察指标,评价“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减毒效应。3生存质量调查部分参照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 QL4.0)及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1.3),并结合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特点设计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生存质量调查表,将此表以腾讯问卷的形式向刘晓鹰教授门诊儿童肾病综合征微信咨询管理群发放,患儿家长通过手机填写完成问卷调查,然后利用腾讯问卷后台软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回收及数据统计,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观察经治前后相关生存质量条目得分变化,以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评价“分段论治”法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数据挖掘1.1病例搜集情况本研究共纳入病例共203份,共计1381诊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诊次中,以缓解期最为常见,肿退尿浊期次之,复发水肿期最少见。1.2证型分布规律在证型分布上,复发水肿期以外感风邪证(39.27%)最为常见,湿浊、湿热等证(合计5.76%)比较少见,且外感风邪中阳虚外感最为常见;肿退尿浊期以肾气不固证(50.64%)最为常见,湿热蕴结证(5.96%)最少见;缓解期以脾肾阳虚证(37.32%)最为常见,阴阳两虚证(3.67%)最少见。1.3复发水肿期用药规律本期共纳入中药处方共计191首,共使用中药104种,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是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猪苓;药物属性统计显示,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辛、淡为主,归经则以肺、脾、肾最为多见;药物归功效分类显示,以利水渗湿药(25.30%)最多,其次是补虚药(24.05%)、解表药(18.21%),主体功效则以祛邪类(62.49%)为主;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泽泻”;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证型与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本期常用处方:阳虚外感证为五苓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气虚外感证为五苓散合人参败毒散加减,阴虚外感证为五苓散合加减葳蕤汤加减,阳虚水泛证为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气虚水停证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数据挖掘结果提示本期核心处方为五苓散,本期治疗以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同时辨证辅以解表、补虚等治法。1.4肿退尿浊期用药规律本期共纳入中药处方共235首,共使用中药123种,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是茯苓、黄芪、金樱子、芡实、泽泻;药物属性统计显示,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则以脾、肾、肺最为多见;药物归功效分类显示,以补虚药(29.90%)最多,其次是收涩药(14.11%),主体功效以扶正类(47.26%)、祛邪类(43.88%)并重;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黄芪”;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证型与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本期常用处方:脾虚气陷证为补中益气汤或举元煎加减,肾气不固证为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证为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湿热蕴结证为泻黄散合三仁汤加减,尽管因证型不同而遣方用药各异,但每一证型均酌情投以芡实、金樱子、覆盆子、益智仁等收敛固精之品,表明治疗以调理脾肾、收涩固精为治疗原则,以改善蛋白尿为治疗目的。1.5缓解期用药规律本期共纳入中药处方共955首,共使用中药204种,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是茯苓、山药、丹皮、山茱萸、黄芪;药物属性统计显示,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则以脾、肺、肾最为多见;药物归功效分类显示,以补虚药(39.84%)最多,其次是活血化瘀药(10.45%),主体功效则以扶正类(54.66%)为主;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丹皮-山茱萸”;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证型与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本期常用处方:肺脾气证为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肝肾阴虚证为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证为肾气丸加减或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仙灵脾等,气阴两虚证为六味地黄丸加太子参、黄芪等,阴阳两虚证为六味地黄丸合四逆汤加减。尽管证型不同而治法不同,但所有核心处方的治疗目的均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表明本期以补虚为治疗原则。2临床疗效研究2.1“分段论治”法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减毒效应分析2.1.1“分段论治”对尿蛋白缓解率的影响西医治疗组的31患儿尿蛋白经环磷酰胺冲击后22例(70.97%)得到缓解,其中19例(61.29%)得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者中6例(31.58%)1年内持续缓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分别为34例(94.44%)、30例(83.33%)和17例(56.67%),两者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提示有显着性差异(p<0.05)。2.1.2“分段论治”对尿蛋白转阴时间和浮肿消退时间的影响两组患儿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西医治疗组尿蛋白转阴的19例患儿中转阴最快10天,最慢87天,平均28.20±13.14天;浮肿消退最快7天,最慢25天,平均12.69±3.98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尿蛋白转阴的30例患儿中转阴最快6天,最慢33天,平均15.72±6.05天,浮肿消退最快4天,最慢16天,平均8.36±2.9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分段论治”法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1),但与西医治疗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2.1.4“分段论治”法减毒效应分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期间,西医治疗组出现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者分别为14例、9例、5例、1例,未见其他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分别为7例、3例、1例,未见肝功能损害等其他副反应,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2“分段论治”法对频复发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2.2.1“分段论治”法对患儿激素、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儿霉酚酸酯、激素用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年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儿激素用量较西医治疗组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2“分段论治”法对患儿复发及呼吸道感染情况的影响治疗1年内,西医治疗组患儿出现复发的总人次为58次,平均1.49±0.84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复发的总人次为49次,平均0.67±0.79次,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西医治疗组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总人次为178次,平均4.57±1.62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呼吸道感染总人次为176次,平均2.43±1.66次,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 G、Ig A、COR(08:00)的影响纳入研究的9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 G、Ig A、COR值首诊时相比较半年前有所下降(p<0.01),采用“分段论治”法治疗半年后,患儿的血清Ig G、Ig A、COR(08:00)较首诊时有所上升(p<0.01)。3生存质量调查3.1问卷回收情况通过微信群共向170人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54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及不符合病例纳排标准者48份,有效回收问卷106份,回收率约90.59%,有效回收率约62.35%。3.2“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存质量总分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生存质量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85.06±9.78分,治疗后为94.51±6.9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理领域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生理领域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33.64±4.11分,治疗后为37.81±2.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除了“学习能力/成绩”、“身高增长”两个条目得分和治疗前相比提升不明显(p>0.05)以外,余下9个条目得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提升(p<0.01)。3.4“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心理领域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心理领域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20.89±3.61分,治疗后为23.19±2.9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理领域所包含的6个条目在治疗后均有显着提升(p<0.05或p<0.01)。3.5“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社会关系领域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社会关系领域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30.42±4.01分,治疗后为33.54±3.3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除了“与他人相处困难”、“不愿与他人相处”、“他人不愿与之相处”这三个条目得分和治疗前相比提升不明显(p>0.05)以外,余下7个条目得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提升(p<0.01)。结论1.数据挖掘证型分布提示:阳虚是导致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本源,外感风邪是导致复发的主要诱因,水湿泛溢是导致复发后水肿的主要病机。2.根据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总结:刘晓鹰教授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水肿期以利水消肿为治疗原则,以快速消除水肿为治疗目的,本期学术思想可概括为“攘外安内,治水为先”;在肿退尿浊期以调理脾肾、收涩固精为治疗原则,以缓解蛋白尿为治疗目的,本期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开源节流,治浊为旨”;在缓解期以补虚的为治疗原则,以恢复正气从而减少复发为治疗目的,本期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裨补缺漏,治虚为本”;同时,活血化瘀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3.针对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分段论治”法能有效提高蛋白尿缓解率及维持缓解率、加快蛋白尿转阴和浮肿消退,同时改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4.针对儿童频复发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分段论治”法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同时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用量。5.“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不仅本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能有效降低西药治疗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等副反应发生率。6.“分段论治”法能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体液免疫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这可能与其能减少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发风险的机制部分相关。7.“分段论治”能通过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的相关因素而全方位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的生存质量。

罗磊[4](2019)在《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初步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客观的评价不同种类或不同方案的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环孢素A、环磷酰胺、雷公藤、多靶点)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维持期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中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08-10。并根据事先制定的排除与纳入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确定最终能够纳入的研究,使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Win BUGS 3.2.2和Stata 14.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传统的头对头合并分析及贝叶斯网状分析。结果:经评价者严格筛选,共纳入10篇符合研究标准的RCT,样本量共计93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传统的头对头的Meta分析,硫唑嘌呤与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复发率未见显着统计学意义(RR=1.39,95%CI 0.981.97,P>0.05),其他的免疫抑制剂之间相比同样未见统计学意义;他克莫司与硫唑嘌呤在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相比(95%CI 0.060.58,P=0.004)结果显示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相对较少;在感染发生率方面,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相比(95%CI 0.210.89,P=0.02)的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硫唑嘌呤与环磷酰胺比较(95%CI 0.220.93,P=0.03)的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关于月经紊乱发生情况,硫唑嘌呤与雷公藤的比较(95%CI 0.070.77,P=0.02)的结果中显示硫唑嘌呤治疗过程中发生月经紊乱的可能性更小,来氟米特与雷公藤的比较(95%CI 0.020.35,P=0.0006)结果中显示雷公藤治疗过程中发生月经紊乱的可能性更大;皮疹发生率方面,来氟米特与雷公藤的比较(95%CI 1.13319.38,P=0.04)结果中显示来氟米特治疗过程中发生皮疹的可能性更大。其他干预措施在不良反应中的比较则未见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发率方面,几种免疫抑制剂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对患者复发率的高低进行可能的排序为环磷酰胺>雷公藤>来氟米特>硫唑嘌呤>环孢素>霉酚酸酯>多靶点>他克莫司。在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几种免疫抑制剂相比同样未见明显异常,对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进行可能的排序为他克莫司<雷公藤<霉酚酸酯<环孢素<多靶点<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环磷酰胺。结论: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直接比较中,有效性方面,复发率在各药中未见明显差异;安全性方面,硫唑嘌呤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他克莫司大,环磷酰胺感染的发生率较霉酚酸酯、硫唑嘌呤大,雷公藤月经紊乱的发生率较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大,来氟米特皮疹的发生率较雷公藤大。网状比较的结果显示:各药在复发率及白细胞减少方面均未见统计学意义;排序显示复发率最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最少的可能是他克莫司,而复发率最高、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最大的可能是环磷酰胺。

孙超[5](2019)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TAC)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证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筛选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行肾活检确诊为重症紫癜性肾炎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儿6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的治疗方案:所有符合入组患儿均行肾脏穿刺活检术,按照“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2016)”[1],对于临床症状较重、肾病理呈弥漫性病变或伴有>50%的新月体形成者,加用甲泼尼龙冲击(15-30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g)治疗,隔天冲击3次,随后给予治疗量(2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50mg)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胶囊(0.05-0.1mg/kg/d)口服;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儿,可直接给与治疗量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口服。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收集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结果:本研究最终共有69例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入组,平均年龄(8.28±2.1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9±3.31)月,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的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2.31±1.58)g/24h,(6.14±2.11)mmol/L,(32.78±3.35)g/L。在联合应用他克莫司治疗1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03±0.48)g/24h,(5.73±1.25)mmol/L,(34.32±2.93)g/L。3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0.22±0.13)g/24h,(5.21±1.33)mmol/L,(39.23±3.22)g/L。6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0.17±0.05)g/24h,(5.01±1.55)mmol/L,(42.45±2.23)g/L。12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0.13±0.03)g/24h,(4.98±1.23)mmol/L,(43.25±3.14)g/L。其中停药58例,5例复发。在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后1月、3月、6月、12月与用药前相比,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尿蛋白及血清胆固醇较前下降,血清白蛋白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在随访期间内,参加本研究的69例患儿共有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其中2例出现双手轻微不自主颤抖,将他克莫司减量25%,2周恢复;1例空腹血糖升高(最高空腹血糖10.1mmol/L),将他克莫司减量25%,嘱患儿合理饮食,适量运动,2周后缓解;2例矫正肌酐清除率<90ml/min*1.73m(矫正肌酐清除率最低值68ml/min*1.73m),将他克莫司减量50%后,4周恢复。观察期间未出现严重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在用药过程及随访中无明显毒副作用,而且停药后复发率低,为重症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赵阳[6](2016)在《土槿乙酸衍生物、吲哚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可以导致病人自身免疫的过度反应,因而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免疫抑制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相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发挥,是对机体的非正常免疫反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土槿乙酸是从土槿皮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其基本分子结构是少见的薁类结构,并同时有内酯环、共轭双烯酸侧链和含脂键侧链的结构,有抗真菌、抗生育、抗血管生成、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前期工作中,本课题组首次发现了土槿乙酸具有较好的免疫抑制活性,并合成了多种系列具有较好免疫抑制活性的土槿乙酸衍生物。在前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土槿乙酸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以期得到活性好、毒性小的分子结构。同时,基于土槿乙酸结构特征,探索对与土槿乙酸结构类似且具有一定免疫抑制活性的吲哚母核类似物。内容参考里宾斯基五原则、类似合成和药物拼合原理,以土槿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两个系列,共15个化合物,以5-醛基吲哚、5-羧基吲哚为原料,分别对1、3、5位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多个系列共26个化合物。土槿乙酸主要来源于金钱松的根皮,而金钱松生长缓慢,剥离其根皮会致使金钱松的死亡,所以导致了土槿乙酸价格的昂贵;虽然有文献报道了土槿乙酸全合成路线,但其步骤繁多、收率低,成本依然比较高,仅具有研究意义,可行性不强。因此,以土槿乙酸的骨架结构为模板,选择与其有一定结构相似性的吲哚为母核,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希望得到新的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NMR、HR-ESI-MS、13C-NMR进行结构确认,并通过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抑制生长活性和对小鼠脾细胞毒性进行体外细胞。方法1.以土槿乙酸为原料,通过缩合胺化反应与伯胺结合得到酰胺类的目标化合物。2.以土槿乙酸为原料,经酰氯法得到活泼的中间体酰氯,再用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还原酰氯后,得到土槿乙醛,与相应的伯胺经还原胺化反应后得到亚胺还原产物。3.以5-醛基吲哚、5-羧基吲哚为原料,分别通过N-烷基化、克脑文格尔反应、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醛胺缩合等反应得到多系列的吲哚类衍生物。4.采用MTT法检测所得的目标化合物分别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小鼠正常脾淋巴细胞的毒性。结果1.共合成了四个系列,4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共四个系列。第一系列:土槿乙酸衍生物;第二系列:土槿乙醛衍生物;第三个系列:吲哚1、3位改造衍生物;第四系列:吲哚1、3、5位改造衍生物。所得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NMR、HR-ESI-MS、13C-NMR进行确认。反应过程中均经TLC检测反应,经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提高了产物的纯度。结论1.在土槿乙酸18位引入邻溴苯胺得到的化合物A7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均优于土槿乙酸,且毒性较低。2.苯胺类土槿乙酸衍生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要优于苄胺类衍生物。3.在土槿乙酸与土槿乙醛的18位引入邻位溴取代的苯胺基团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均优于对位、间位溴取代苯胺。4.合成的大部分吲哚衍生物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但同时也发现了D3等有一定免疫抑制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邵琨[7](2015)在《他克莫司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影响的新认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他克莫司(FK506)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T细胞活化核因子(NFAT)的途径,干扰T细胞活化后如白介素(IL)-2的转录,从而阻断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而钙调磷酸酶-NFA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天然免疫细胞中。而在移植受者中,FK506对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目前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FK506的应用对移植物排斥反应、获得性免疫细胞(T细胞),以及天然免疫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为主)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体,雄性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异基因小鼠尾背皮肤移植模型,受者自手术日起,应用FK506 2mg/kg/天(FK506组)或等容量的PBS(PBS组)腹腔注射。观察小鼠移植皮肤排斥反应,计算存活率。术后第9天小鼠移植皮肤行病理学检查,获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及移植皮肤引流淋巴结(dLN),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两组间CD44highCD62Llow效应型记忆T细胞比例,IFN-γ及IL-4的表达,以及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差异。对骨髓来源的CD11b+Gr1+MDSCs 比例、Gr1+骨髓来源细胞TNF-α、IL-10的表达以及F4/80+巨噬细胞(Mφ)的吞噬功能差异进行比较。结果:FK506组(n=10)小鼠皮肤移植物中位生存期为19天,较PBS组(n=10)小鼠 8 天显着延长(P<0.0001);FK506 组(n=5)外周血中 CD4+CD44highCD62Llow T 细胞比例为 4.740±0.261%,较 PBS 组(n=5)明显下降,5.46±0.476%,p=0.023。在脾脏及dLN中,也观察到这一差异。脾脏内CD4+IFN-γ+T细胞比例在FK506组为3.860±1.953%,显着低于PBS组的13.6±2.105%,p均<0.0001。而CD4+IL-4+T 细胞比例较 PBS 组显着升高,5.600±0.570%对 4.580±0.421%,p=0.0123。脾脏及 dLN 中,FK506 组 CD25+Foxp3+Treg 的比例分别为 8.640±1.295%与9.780±1.108%,显着低于 PBS 组分别为 14.48±1.521%与 12.60±1.799%,p 分别为0.0002及0.0175。外周血CD11b+Gr1+MDSCs在FK506组中的比例为8.240±0.868%显着低于 PBS 组 11.160±1.167%,p=0.002。FK506 组与 PBS 组在Gr1+中表达TNF-α以及IL-10的比例在脾脏及dLN中均是相当的。FK506组Mφ的大肠杆菌吞噬率与PBS组无差异。结论:FK506通过抑制经抗原刺激的效应/记忆性T细胞,抑制分泌IFN-γTH1细胞,促进T分泌IL-4 TH2细胞表达,导致T细胞分化的偏移,来实现对皮肤移植物的保护作用。Treg以及MDSCs不参与在FK506免疫抑制效应的产生。

左富姐,王立明,冯小芳,闵敏,韩澍[8](2014)在《撤除糖皮质激素对肾移植受者发生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肾移植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可导致明显的不良反应,少用和不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已成为国内外众多肾移植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但是,激素减量或撤除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方案。由于尿微量蛋白在肾小管损伤后可以立刻被检测出来,对肾移植受者而言,监测尿微量蛋白能及早发现移植后肾功能异常,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目的:探讨撤除激素(以泼尼松为代表)对肾移植受者发生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35例撤除泼尼松肾移植受者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二联免疫抑制方案,泼尼松开始剂量为30 mg/d,以后逐渐减量(每周减量5 mg),肾移植后1个月停用。其中环孢素A组16例,他克莫司组1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肾移植后3,6,12,24个月和加服泼尼松后3,6,12个月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与尿蛋白定性测定,同时记录肾移植后2年血肌酐、空腹血糖、体质量增加、急性排斥率、感染、人/肾存活率与加服激素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撤除泼尼松后6个月,尿α1-微球蛋白开始升高;12个月,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明显升高,其中尿蛋白阳性:环孢素A组5例,他克莫司组3例;24个月时,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均明显升高,其中尿蛋白阳性:环孢素A组11例,他克莫司组10例,其24 h尿蛋白定量均大于1 g。在此基础上两组加服激素后6个月,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开始下降,各1例尿蛋白转阴;12个月,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均下降,尿蛋白转阴:环孢素A组2例,他克莫司组3例,24 h尿蛋白定量在0.7 g左右。肾移植后2年时,环孢素A组血肌酐、急性排斥率高于他克莫司组(P<0.05),空腹血糖、体质量增加、感染、人/肾存活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撤除泼尼松对肾移植受者尿微量蛋白的出现影响较大,尤其在肾移植后2年,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均明显升高,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李国文,胡建敏,刘永光,范礼佩,李留洋,赵明[9](2014)在《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认为背景:肾移植后患者肺结核感染率较高,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诊断为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13例患者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后4-120个月,62%(8/13)患者于移植后18个月内发病。患者多以长时间发热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常以低热为首发表现。4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病原学阳性确诊,5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阳性确诊,其余4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做出临床诊断。患者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胸部CT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所有患者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则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一般6-10个月,经给予联合抗结核感染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及五酯胶囊保肝等综合治疗,13例患者均存活,未出现死亡病例。2例由于感染早期未及时正规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肾功能正常(查血肌酐变化)。说明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病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作为肾移植后菌阴肺结核诊断和鉴别的有效且可行的手段。在调整免疫方案和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五酯胶囊可显着减少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药物剂量,减轻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药不良反应。

崔静,娄景秋,张燕[10](2014)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措施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及钙调磷酸酶阻滞剂类药物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另外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一些针对病因治疗的非免疫抑制剂药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颁布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是在归纳并总结多年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得出的,对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二、尸肾移植中联合应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尸肾移植中联合应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论文提纲范文)

(2)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糖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3.1 一般资料
        1.3.2 纳入标准
        1.3.3 排除标准
        1.3.4 新发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4 主要药品及规格
    1.5 方法
        1.5.1 他克莫司组的转换方法
        1.5.2 环孢素组继续原来的治疗方案
        1.5.3 两组其他免疫抑制剂给药方案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纳入患者数量分析
    2.2 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2.3 试验流程图
    2.4 血糖和血脂的变化
    2.5 血压、纤溶参数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2.6 肾功能和体质量指标的变化
    2.7 免疫抑制剂谷血药浓度
3 讨论Discussion

(3)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分段论治”治疗儿童RNS的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分期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2.6 诊次剔除标准
        2.7 治疗方法
        2.8 数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复发水肿期证型、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3.3 肿退尿浊期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3.4 缓解期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RNS的临床疗效观察
    1 “分段论治”法对SRNS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减毒效应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分段论治”法对FRNS、SDNS临床疗效的影响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3.“分段论治”法对RNS儿童血清IgG、IgA、COR(08:00)的影响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分段论治”法治疗后RNS儿童生存质量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研究方法和内容
        1.7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病例纳入及分布情况
        2.2 “分段论治”法治疗对RNS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及学术思想总结
        1.1 复发水肿期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与学术思想总结
        1.1.1 结果分析
        1.1.2 复发水肿期治疗学术思想总结:攘外安内,治水为先
        1.2 肿退尿浊期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与学术思想总结
        1.3 缓解期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与学术思想总结
        1.4 “分段论治”其他临证经验总结
    2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2.1 “分段论治”对SRNS、SDNS/FRNS的治疗作用分析
        2.2 “分段论治”对RNS儿童血清IgG、IgA、COR(08:00)的影响结果分析
        2.3 “分段论治”法安全性分析
    3 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3.1 生理领域分析
        3.2 心理领域分析
        3.3 社会关系领域分析
结论与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之处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1.3)
附录3 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
附录4 RNS儿童生存质量调查简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4)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文献基本特征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土槿乙酸衍生物、吲哚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研究现状、成果
    二、研究目的、方法
一、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1.1 A、B系列化合物的设计思想
    1.2 C、D系列化合物的设计思想
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1.1 A系列:土槿乙酸18位羧基经缩合酰化法成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2.1.2 B系列:土槿乙醛经还原胺化法成18位亚甲基土槿乙酸类衍生物的合成
        2.1.3 C系列:1、5位吲哚改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2.1.4 D系列:1、3、5位吲哚改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2.2 仪器与试剂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3.1 A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3.2 B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3.3 C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3.4 D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4 药理实验部分
        2.4.1 小鼠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2.4.2 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
        2.4.3 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三、结果
四、讨论
    4.1 土槿乙酸衍生物化学合成部分讨论
        4.1.1 A系列化学合成路线的分析
        4.1.2 B系列化学合成路线的分析
    4.2 吲哚衍生物化学合成部分讨论
        4.2.1 C1-C6、C14-C18化学合成路线的分析
        4.2.2 C7-C13化学合成路线的分析
        4.2.3 D1-D5化学合成路线的分析
        4.2.4 D6-D8化学合成路线的分析
    4.3 目标化合物构效关系讨论
        4.3.1 A系列衍生物构效关系讨论
        4.3.2 B系列衍生物构效关系讨论
        4.3.3 C系列衍生物构效关系讨论
        4.3.4 D系列衍生物构效关系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免疫抑制药物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他克莫司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影响的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绪论
    1.1 他克莫司的发现及早期研究结果
    1.2 他克莫司与亲免素
    1.3 他克莫司与钙调磷酸酶
    1.4 T细胞活化核因子在天然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1.5 天然免疫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FK506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
    1.研究目的
    2.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模型的建立
        2.2 组织病理学检查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FK506对T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1.研究目的
    2.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小鼠的血液、引流淋巴结及脾脏的获取
        2.2 流式细胞术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FK506对天然免疫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1.研究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 流式细胞术
        2.2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8)撤除糖皮质激素对肾移植受者发生尿微量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3 撤除激素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比较
    2.4 加服激素 (泼尼松) 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比较
    2.5 肾移植后2年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Discussion

(9)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
    时间及地点
    对象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方法:
        肾移植后患者临床检查
        诊断程序
        肺穿刺
    主要观察指标
    统计学分析
2结果Results
    2.1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临床资料
    2.2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发病时间
    2.3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
        2.3.1发热
        2.3.2咳嗽、咳痰
        2.3.3其他表现
    2.4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2.5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2.6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诊断
    2.7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
    2.8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患者的疗效和转归
3讨论Discussion

(10)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抑制剂治疗
    1. 1单纯激素治疗
    1. 2激素联合烷化剂治疗
        1. 2. 1激素联合苯丁酸氮芥
        1. 2. 2激素联合环磷酰胺
        1. 2. 3激素联合硫唑嘌呤
    1. 3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1. 3. 1激素联合环孢素A
        1. 3. 2激素联合他克莫司
    1. 4霉酚酸酯
    1. 5雷公藤多苷
2 非免疫抑制剂治疗
    2. 1利妥昔单抗
    2. 2补体抑制剂
    2. 3对症治疗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4 小结

四、尸肾移植中联合应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21(12)
  • [2]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糖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J]. 王晓勃,王长安,韩健乐,杨青彦,杨帅平,杨俊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14)
  • [3]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刘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初步评价[D]. 罗磊. 南华大学, 2019(01)
  • [5]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 孙超.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6]土槿乙酸衍生物、吲哚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研究[D]. 赵阳.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5)
  • [7]他克莫司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影响的新认识[D]. 邵琨.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 [8]撤除糖皮质激素对肾移植受者发生尿微量蛋白的影响[J]. 左富姐,王立明,冯小芳,闵敏,韩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6)
  • [9]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 李国文,胡建敏,刘永光,范礼佩,李留洋,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8)
  • [10]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J]. 崔静,娄景秋,张燕. 医学综述, 2014(07)

标签:;  ;  ;  ;  ;  

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和泼尼松联合应用在尸体肾移植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